白晓民智能电网技术和标准研究进展PPT精品共45页
智能电网 ppt课件

国
架构的升级更新,以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可
靠性,有效接入可再生能源,同时最大限度地利
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智能对人工的替代。
动因:欧洲各国电网运行模式不同,电力需求趋
欧
于饱和,其能源政策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可再生 能源发电的发展。低碳经济是欧洲智能电网的主
洲
要发展动因。 关注:在迅速增长的能源成本压力下,欧洲智能
ppt课件
14
三、智能电网的典型特点
5、二次设备独立通信
在现有的电网系统中,二次设备的通信往往要通过总线和 专用通信设备来实现。这种设备用内部的话说叫做”总控 单元“(国外一般称为RTU)。而在智能电网中,监控、 保护等二次设备都将配有自适应和自我交互信息的模块, 能够自适应地相互通信。这种的灵活性和自适应能力,将 极大地提高可靠性,就好比让设备实现”自治“。如此一 来,即使部分系统出现了故障,其他设备仍然能够稳定工 作。
ppt课件
16
主要内容
1 智能电网的概念 2 智能电网产生的原因 3 智能电网的典型特点 4 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 5 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两网 6 总结与展望
ppt课件
17
四、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
(1)什么是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有与常规变电站有相同的地方同时也有差异。首 先两者有着同样的功能,它们都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 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 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ppt课件
5
一、智能电网的概念
ppt课件
6
主要内容
1 智能电网的概念 2 智能电网产生的原因 3 智能电网的典型特点 4 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 5 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两网 6 总结与展望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11
NIST标准体系框架和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路 线图
三阶段:标准,长期改进,确定试验验证 2009年9月发布阶段1成果,智能电网的高级参考模型,
确定31个核心标准,约80个到数百标准, 2010年14个 高优先级缺项 体系模型:构造框和内部连接关系(结构参考模型), 用于分析使用案例,确定需要互操作的接口,开发计算 机安全的策略。7个领域分为:发、输、配、市场、调 度、服务供应商和用户。
10
国际标准体系研究进展
1. IEC SG3框架1和调研进展 IEC-SMB-SG3框架1和11个建议意见
3. NIST的31个标准和14个高级优选项 NIST-16+15-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4. P2030 计划在2011年完成智能电网互操作导 涉及领域涵盖电力工程、信息与通信技术有关智 能电网整个领域
智能电网
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白晓民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0年6月28日
1
一 标准体系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 国际技术标准研究的现状 三 国内技术标准研究的主要进展 四 近期研究重点和国际化工作
2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 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 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 新、国际领先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标准全面综述 2. 确定核心标准:选择在智能电网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标准,对这些标准的提
升和改进是IEC为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的关键,是IEC智能电 网标准化路线图中的核心部分 3. 制定行动路线图,确定优选增补标准:填补近期急需制定的标准,和中 长期行动路线图,以实现智能电网的远景制定行动路线图
• 如何制定智能电网标准
智能电网与电网智能化PPT课件

徐行站数字化改造
新建数字化海宁站
17
2020/4/15
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
我国应分三个阶段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
第一阶段:规划、研究与示 范阶段(2010-2012)
第二阶段:示范、推广与应 用阶段(2011-2015)
第三阶段:提高与完善阶段 (2014 ---- )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智能电网建设分阶段实施
1 高级调度中心建设
智能电网
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建设 3
2 统一数据平台建设
➢韩国
2009年5月韩国成立 智能电网协会,并计 划在2011年6月前建 立一个智能电网综合 性试点项目,在2030 年建成智能电网。
➢澳大利亚
政府在最新的预算 案中已划拨7600万 美元用于智能电网 建设,旨在将宽带 技术与智能电网网 络结合起来。
12
2发展近况
3
2020/4/15
智能电网发展的背景 智能电网
• • •
• • •
电计通 子算讯
机 基础技术
分蓄智 布能能 电技设 源术备
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是基础
4
2020/4/15
智能电网发展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 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 制技术,积极发展智能电网,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 成为国际电力发展的现实选择。
智能电网与电网智能化
1
主要内容
1 智能电网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32 智能电网的定义及特征 3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 34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展望
2
2020/4/15
《智能电网研究发展》课件

1
关键技术
包括电力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高效监控和优化 调度。
2
安全保障技术
涉及电力信息安全、物理安全等方面,确保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3
管理与调度技术
通过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实现对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智能调度。
三、智能电网的应用发展
智能电网在新能源、智慧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智能电网研究发展》 PPT课件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课件将介绍智能电网的概述、 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先进电力系统,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可靠性高等特点。
概念与特点
智能电网通过智能计算、 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电力供 需的平衡和优化,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应用
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多种能源 的整合与管理,提高可再生能 源的利用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
智能电网为智慧城市的能源供 应和管理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 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生产应用案例
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工业企业 的能耗监控和优化,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智能电网国内外发展现状
智能电网在我国及国际上的发展情况、政策及技术交流情况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发展现状及政策 欧美等国发展情况 国际标准与技术交流
优势
智能电网能够减少电能损 耗,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 性和灵活性,推动能源转 型与可持续发展。
技术架构
智能电网包括传感器、智 能计量、数据通信、能源 管理等组成部分,构建了 分布式、互联网化的电力 系统。
二、智能电网技术研究
关键技术、安全保障技术与管理调度技术是智能电网实现可靠、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
白晓民智能电网技术与标准研究进展-PPT精品文档

P2
1.1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建设
Map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s. State Grid has carried out 3 groups of pilot projects, totally 21 categories or 228 items. The pilot scope covers 26 provinces.
王晶晶,关于常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差异化问题的探讨, 华北电科院,201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6
什么是智能电器--AMI应用-需求响应
智能电器:
可自动对电价信号和其他信号做出响应 与AMI和EMS通信,共同工作 当智能电表显示动态电价发生变化时,智能家电可自动调整其运行方式 可跟踪TOU或其他电价模式,在出现高峰电价时间做出响应
常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的差异性分析: 从变电站定位、功能、管理等方面,对一次设备智能化、信息基础、对时要求、智能应用到辅助系统智能化进行差异性分析。
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差异性
项目 信息标准化 统一配置工具 源端维护 一次设备智能化 二次设备网络化控制 顺序控制 同步对时 网络记录分析 常规变电站 缺乏标准化 无 无 无 无 缺少统一实现 非网络对时 无 数字化变电站 基于IEC61850的部分标准化 有,缺少一次设备及拓扑关系的统一配置 无 无 无 缺少统一实现 IRAG-B,部分采用SNTP网络对时 部分工程配置 智能变电站 基于IEC61850的全面标准化 有,包含变电站二次设备、一次设备及拓扑 关系的统一配置 有 有 有 统一实现 网络对时, 采用IEC61588 有
白晓民:完善标准体系 引领智能电网建设

2011.10智能电网的标准化将促进先进技术尽快产业化和商业化,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规范行业的有序竞争,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各国都高度重视智能电网的标准化,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等国际标准组织在前期发布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路线图或互操作指南的基础上,都在继续开展标准体系的深化研究。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5月宣布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两年多来,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技术人员的全力攻关,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我认为,近期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
近期应重点解决跨领域的系统设计,进一步分析跨领域之间的共性问题。
应加强跨领域之间的信息交互,促进跨领域专业之间的分工协调,实现跨领域系统各实体之间的通信和信息集成,以及功能交互。
二是完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争取与国家政策法规密切配合,加强系统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论证。
并积极推动技术导则与规范的补充完善,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
要制定可行标准和技术路线图,要重视规划,建立智能电网规划技术导则,为实现智能电网各环节、各电压等级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重视系统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工具的开发应用,在智能电网研究中要重视系统工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IEC 62559就是一种在智能电网项目初始阶段利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将技术选择与功能需求分离,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步骤确定用户需求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目前国外应用比较成功、值得推广的是mapping chart映射表工具和用例分析方法。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借鉴国外标准研究中先进的开发工具,推广和普及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国内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完整的标准间映射工具;在此基础上,应用用例分析方法,统一与其他标准之间的互联数据模型。
四是联合国内各方面优势力量,加强对关键领域的深化研究。
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中国电科院等单位跟踪分析IEC、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IEEE 在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对影响智能电网的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开展了深化分析研究,对智能电网标准体系中一些需要优先开展工作的技术领域标准制定工作进行深化研究。
智能电网全面介绍分析幻灯片PPT

高级控制系统
Agent and Multi-Agent Systems
高 级 变 电 站 自 动 化 (Substation Automation)
高级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Feeder) Automation)
缓解经营压力
满足变化的用户需求
发现新的收入增加的机会 降低服务成本
灵活 清洁 坚强 安全 自愈 高效 互动 优质
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等多种发电资源,能够灵活接入输电网和 配电网
非化石燃料的发电资源的大规模、高效率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 对环境的影响
在极端天气等恶劣运行环境下,或遭受外部攻击时,电网坚强的网 架结构仍能够保证不间断供电
可靠性 99.9999% 99.9999999%
停电时间 < 3 秒 / 年
如何应对用户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和节能降 损,对电力供应的选择性等各种日益提高的要求?
供电公司
用户
用户智能电表
LG Electronics
Adapted from EPRI source image
面对用客界面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满足更弹性的负荷需求,电力公 司与用户更友好的合作,如何实现电网与用户的互动?
光纤PT和CT(Fiberoptic Potential and Current Transformers)
无线智能设备状态感应器 (Wireless, Intelligent Sensors for Condition Information)
客户门户(Consumer Portal)
通常的神经:集成通信网络
中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课件

智能电网课件智能电网课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成为了当今世界电力行业的热门话题。
智能电网是一种能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电力系统的电网,它通过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的高效利用和监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智能电网课件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首先,智能电网课件在电力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增加,传统的电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智能电网课件通过提供全面的电力系统知识和技术,帮助电力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智能电网技术。
它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电力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其次,智能电网课件对电力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电力损耗和浪费。
智能电网课件可以帮助电力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智能电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更好地应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此外,智能电网还可以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智能电网课件的设计和开发也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课件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介绍智能电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其次,课件的形式和结构应该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最后,课件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除了课件本身,智能电网课件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向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机会。
而在智能电网课件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智能电网课件在电力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还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智能电网课件的设计和开发,注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