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框架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一)智能电网发展概况(5题)1. 与现有电网相比,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
A.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B.对用户的服务形式简单、信息单向C.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更为灵活D.以上都不是2. 智能电网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A.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电网基础设施有机融合,可获取电网的全景信息,及时发现、预见可能发生的故障。
B.通信、信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大大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电能耗损,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C.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D.以上都是3.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会议上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A.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2010年2月B.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3月C.国际大电网会议;2010年4月D.美国智能电网周(GridWeek)开幕式;2010年5月4. 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网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具备更高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适应并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智能电网能实现高速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型电力用户的服务要求,能实现电网资产高效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 智能电网能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在发挥电网基础设施增值服务潜力的同时促进电网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智能电网试题

第二轮次(选择、判断)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60分)1、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2、智能电网具备的主要特征是: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
3、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现代电网。
5、坚强智能电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6、坚强的内涵是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
‘7、特高压输电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的优势。
8、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使得电网功能逐步扩展到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多元开放电力服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9、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将促进特高压、柔性输电、经济调度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输电损失率,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
10、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显著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入、消纳和调节能力,有力地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11、智能发电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网厂协调技术、风电及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和大容量储能技术,促进电源结构优化,适应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
12、智能发电主要涉及常规能源、清洁能源和大容量储能应用等技术领域。
13、在清洁能源方面,智能电网主要开展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建模、系统仿真、功率预测和并网运行控制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14、与广泛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相比,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能源等。
15、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是指风电机组与电网相联,向电网输送有功功率,同时吸收或者发出无功功率的风力发电系统。
智能电网WCSN安全体系架构研究

Ke r s s r gi; rls g iV e s r t r wcs : e ui rhtcue Wi ls e sr y wo d : ma r Wi e s t d e Co nt eS n o wok( i Ne N) sc r ac i tr; r esS n o y t e e
,
主用户
电网通信架构,研究 了认知家域网、认 知邻域 网和认知广域网 中的动态频谱接人和共享 问题以及联合 资源管理问题 。
文献 [] 3 提出了一种用于为智能 电网中基于认 知无线 电的
图 1 智 能 电 网W GS N架构
众 所周 知,频 谱感知是无 线认知传感器 网络的一项关键 技术,其主要功能在于检测可供无线认知传感器节 ( 次用户、 认知节 或认 知用户)使用的频谱空洞 ,同时监 测主用户的信 号活动情况,以确保主用户重新使用频谱时,无线认知传感器
n i hb r od a e t e g o ho r a newor s a d w i r anew o ks I o l i n,we p o k n de a e t r . n c ncuso r pos he s c i a c tc u e of e t e urt r hi t r y e wiee ss n o t o k a e n o n t a of rs r rd . r ls e s rne w r sb s do c g ii rdi o ma t i s ve g
无 线传感 器 网络 ( R WS C — N)提 供节 能和高频谱利 用率 的分 层设计方 法,它通过修正针对低 功率 、有损网络 的路 由协议 ( L ,支持大规模认知智能电网中的低延迟可靠 路由,较好 RP ) 地解决了诸如网络非对称性和设备容量等方面的问题。
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与应用

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智能电网作为一种融合了先进技术的现代化电力系统,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用电方式和生活品质。
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是一个复杂但有序的体系,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和技术层面。
首先,在电力的生产环节,先进的发电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发电(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高效整合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掌握各类能源的发电状况,实现最优的能源分配和调度。
同时,储能技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
大规模的电池储能系统可以在能源过剩时储存电能,在需求高峰时释放,从而平衡电力供需。
在输电环节,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
特高压输电能够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传输,减少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此外,基于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输电线路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和隐患,保障输电的安全稳定。
配电环节同样充满了智能化的元素。
智能配电网络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智能变压器等设施,实现对电力的精确分配和控制。
同时,分布式电源(如小型太阳能电站、家庭风力发电等)的接入和管理也在这个环节得到有效处理,使得电力供应更加灵活多样。
在用电环节,智能电表的普及是一个显著的变化。
智能电表不仅能够精确计量用电量,还能实现双向通信,将用户的用电信息实时反馈给供电部门。
这为需求响应机制的实施提供了基础,用户可以根据电价的动态变化调整用电行为,达到节约用电和降低电费的目的。
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是其运行的“神经中枢”。
高速、可靠的通信网络能够实现电网各个环节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常见的通信技术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如 5G 网络)等。
这些技术确保了控制指令的准确下达和监测数据的及时回传,使得电网的运行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智能电网的控制和管理系统是整个电网的“大脑”。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和预测,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防范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风险。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智能电网安全防护技术
01
02
03
安全防护技术概述
介绍智能电网面临的安全 威胁和挑战,以及安全防 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安全防护体系
详细描述智能电网安全防 护体系的构建原则、基本 架构和关键技术。
安全防护应用案例
分析智能电网安全防护在 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及 效果。
04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实施 与监督
信息处理与安全防护
03
分析智能电网信息通信中的数据处理和安全防护技术。
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技术
调度与控制技术概述
介绍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技术 组成。
调度与控制算法
阐述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算法的设计原理、实现过程和优化方法 。
调度与控制系统架构
详细描述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系统的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 处理、控制策略和执行机构。
坚强智能电网定义
• 坚强智能电网是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 、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 ,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 网。
坚强智能电网的特点
坚强智能电网具有以下特点
坚强可靠:能够抵御各类外部干扰和攻击,确保电力系统 的安全稳定运行。
试点工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或企业,开展试点工程, 探索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总结评估
对试点工程进行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实施方 案。
监督与评估机制
制定监督评估指标
定期检查
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评估指标体系,涵盖 技术标准体系的各个方面,确保实施效果 。
定期对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 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中国智能电网坚强崛起

中国智能电网在线讯: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正在天津举行。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主任林明彻在发言中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框架的改进提出建议,并分析了中美两国发展智能电网的减排潜力。
NRDC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推广的“坚强智能电网”同其他国家的“智能电网”有很大不同,在目前的框架下,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形成三步走的规划,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法律框架还需完善据林明彻介绍,中国风电的增长速度最近几年一直高于美国,而新增装机容量在2009年也已经超越美国。
而我国2007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两大主要目标。
一是到2010年和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分别达到10%和15%;二是除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计划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总发电量的1%和3%。
林明彻表示,面对蓬勃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其法律框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目标,并设立了电网企业强制性购买政策,实际上要求企业全额购买它们辖区内的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这就要求企业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优先调度系统,同时允许调度员在电网稳定性受到威胁时能够管理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源。
2009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进行了一些补充,如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增加了优先调度制度等。
不过企业强制性购买的责任目前仍未履行。
林明彻指出,现行框架下存在的挑战是30%的风轮机还没有同电网联接,同时,向电网中整合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还存在难题。
为增强《可再生能源法》的执行力,林明彻建议:建立和实施更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系统、优先调度政策,设立合适的技术标准,改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功能,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规划的指导。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坚强智能电网,以破解现行政策框架下存在的难题。
三步走建成坚强智能电网NRDC在其一份报告中分析了智能电网及其在中美两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潜力。
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发展三阶段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Strong Smart Grid)”。
在奥巴马欲以能源革命将美国重推全球经济顶端之际,智能电网概念也在中国风生水起。
定义之争、标准之辩、什么路径、如何选择等问题,一时难以厘清。
6月10日2009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6月3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能电网研讨会,5月21日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近日有关智能电网的会议密集举行。
早报记者近日获悉,我国目前正在规划2030年电网路线图,智能电网将在未来唱主角。
概念之争智能电网,即Smart Grid,原意为智能网格或智能网。
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明确表示,政府未来将加大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特高压技术发展步伐,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
“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的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也在当天的会议上公开宣布。
国家电网公司已确立有关发展目标,即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这是智能电网概念在中国引爆的近半年来,决策层在此问题上首次公开作出表态。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近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对智能电网做出的定义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在中国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化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智能电网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需要建设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先进电网,它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之上,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多元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等多项重要指标的提升。
智能电网所蕴含的意义非常深远,它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节能降耗和环保减排等功能。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智能电网技术和标准体系,来确保智能电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智能电网是由众多的设备组成的,因此它的技术体系也非常复杂。
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是电力信息平台的建设。
1. 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智能电网的建设首先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
这需要依靠先进的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精确控制。
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解决多个技术难题,例如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
2. 电力信息平台的建设电力信息平台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系统之一,它的建设涉及电力行业中的各种信息系统,包括电网监控系统、负荷预测系统、市场交易系统以及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需要建立起来并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对运行状态、需求变化、市场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掌握。
二、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是确保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
目前,智能电网领域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企业的技术标准不一致,不同的设备互相之间缺乏互操作性,这给智能电网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智能电网标准的建设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 国际标准的借鉴和引进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智能电网标准,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并引进国际上已有的成熟标准,以此作为我国标准建设的基础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个专业分支。 标准体系的第 2 层是技术领域。技术领域的划
分关注坚强智能电网各环节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坚 强智能电网研究与建设工作的重点, 共包括 26 个技 术领域。各专业分支包括的技术领域如图 2 所示。
NIST 认为需要优 先考虑 8 个 领域: 需求 响应 及用户用电效率、广域感知能力、电能储存、电气化 交通、高级量测基础设施、配电网管理、信息安全以
及网络通信, 最终形成成百上千个智能电网技术规 范和标准, 并提出了 15 个需要优先制定的标准。 1. 1. 3 IEEE 研究进展[ 7]
2009 年 3 月, IEEE 批准成立了 P2030 工作组, 其主要职责和研究重点是: 为理解和定义电力系统 与终端用电设备/ 用户之间的互操作提供技术指南; 关注如何实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
2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2. 1 构建原则 按照分类信息学理论, 分类应该遵循 由简到
繁、由大到小 的一般原则。两分法是最经济的分类
表 1 智能电网国际标准梳理情况 Table 1 Sorting ou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smart grids
专业
IEC 标准
# 2#
∃ 专题研讨 # ## 智能电网 ∃ 王益 民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框架
体系的配套性, 从而发挥标准体系的综合作用。 3) 开放性( o pen) :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应该
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能与时俱进、动态扩展, 以适应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需求, 保持一定的先进性。技 术标准体系的开放性使得标准的制定工作可以循序
# 1#
2010, 34( 22)
合; 研究如何借助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实现发电、 输电、用电等环节的无缝操作; 研究相 关的接口定 义; 为建设更加可靠、灵 活的电力系统 提供新的方 法; 推动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编制和现有标准的修 订工作。
2009 年 6 月, P2030 工作组召 开了首次 会议, 明确其第 1 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编制!IEEE P2030 标 准草案: 智能电网中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电力系 统与终端用电设备/ 用户之间的互操作∀ ( 简称 IEEE P2030 标准草案) 。目的是为理解智能电网中 电力系统、终端用电设施及用户之间的互操作提供 知识基础, 包括其定义、特点、功能特性及其评价准 则、工程原理的应用等。 1. 1. 4 其他主要机构研究进展
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 程, 现有的技术标准无法满足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 建立一个系统、完善、开放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已迫在眉睫。通过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 可有效规 范智能电网规划设 计、建设运 行、设备 制造等各领 域、各环节的实践, 保障、促进智能电网和相关新兴 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努力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 有利于提 高中国相关产 业在国际智能电网市场 的核心竞争 力。
第 34 卷 第 22 期 2010 年 11 月 25 日
V ol. 34 N o. 22 N o v. 25, 2010
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框架
王益民
(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 电网部, 北京市 100031)
摘要: 介绍了国际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研究现状; 提出了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系统性、 逻辑性、开放性( 简称 SL O) 原则; 论述了具有 8 个专业分支、26 个技术领域、92 个标准系列、若干 具体标准 4 层架构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推荐了 22 项首批坚强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标准。
渐进地进行。 2. 2 体系架构
按照 SLO 原则, 设计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 网技术企业标准体系为 8 个专业分支( domains) 、 26 个技术领域( fields) 、92 个标准系列 ( ser ies) 、成 百上千具体标准( st andards) 4 层结构, 简称 D F S S 体系, 如图 1 所示。
CEN CENEL EC 于 2010 年 3 月召开了非正式 会议, 讨论欧洲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化问题, 成立了工 作小组, 积极推进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研究工作。
德国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路线图选出了 11 项重 要标 准, 基 本 上 为 IEC 标 准, 如 IEC 62357, IEC 60870, IEC 61970/ 61968 等。另外, 德国还 列出了 楼宇自动化、智能表计和电力工程方面的一些标准, 如 IEC 62443, ISO/ IEC 14543 等。
表 2 智能电网国内标准梳理情况 Table 2 Sorting out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smart grids
专业
GB
综合与规划 13
发电
33
输电
11
变电
21
配电
57
用电
64
调度
5
通信信息 88
合计
292
DL Q / G DW 其他
5
1
7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10
6
12
27
12
72
1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研究状况
在开展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研究的国际标准组织 中, 最具代表性的有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美国国 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 师协会( IEEE) 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及欧洲电工标 准化委员会联合组织( CEN CENELEC) 等。 1. 1 国外情况 1. 1. 1 IEC 研究进展[ 5]
图 1 坚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层级 Fig. 1 Hierarchy frame of the technology standard system of strong & smart grid
图 2 坚强智能电网标准体 系框架 Fig. 2 Framework of the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of the strong & smart grid
2009 年 4 月, IEC 成立了智能电网战略工作组
收稿日期: 2010 10 29。
( SG3) , 负责研究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SG3 将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分为通 用技术和专业 技术
2 类。在通用技术类中, 重点关注通信、安全和规划 3 个领域; 在专业技术类中, 重点关注高压直流 ( H VDC) / 柔性交流输电( F ACT S) 、停电预防/ 能量 管理系统( EMS) 、先进配电管理、配电自动化、智能 变电站、分布式能源、高级量测体系( AM I) 、需求侧 响应和负荷管理、智能 家居和楼宇智 能化、电 能存
日本经济 产业省( MET I) 于 2009 年 8 月建立 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化战略工作组, 提出了 7 个智 能电网关键技术领域: 输电系统广域感知、需求侧响 应、系统侧储能技术、需求侧储能技术、电动汽车、 AM I 和配电网管理, 并重点关注分布式电源的功率 调节技术和快速充电技术。 1. 2 国内情况
综合与规划 3
发电
62
输电
39
变电
69
配电
49
用电
57
调度
37
通信信息 44
合计 360
IE EE 标准
13 4 8
21 32
8 4 82 172
ISO 标准
1
3 9 4
14 31
IT U 标准
2
3 5
其他
29 32
98 22
3 27 211
合计
45 99 47 95 188 91 44 170 779
近几年, 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 国内各标准化 组织、科研机构、高校、制造企业等在标准化方面开 展了大量工作, 取 得了丰富成果。2009 年, 国家电 网公司启动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成立专 家工作组开展工作。工作组结合国内外智能电网标 准研究和制定工作的最新进展, 从中国建设智能电 网的需求出发, 按照 8 个专 业分支, 在 梳理已有的 779 项国际标准( 如表 1 所示) 和 772 项国 内标准 ( 如表 2 所示) 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用于指导国家电网公 司坚强智能电网企业标准的编制, 并在 2010 年 6 月 29 日对外发布, 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1) 系统性( sy st em atic) :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需要协调和指导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 指 导和协调电力用户、电力企业和设备制造商, 支持跨 行业、跨地区开发和应 用; 协调 和统一有关技 术问 题, 连接系统的各个环节, 确保其互操作性。因此, 制定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要从系统角度出发, 根 据系统的各种组成要素从多角度综合考虑, 形成有 机完整的体系, 指导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制定。
2) 逻辑性( log ical) : 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包括传 感与量测、电力电子、通信与信息、仿真分析与控制 决策等技术, 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 等环节。各环节涉及的标准, 尤其是相互间连接的 过程中涉及的标准要充分考虑其逻辑性, 体现建设、 运行与检修、设备与材料等的逻辑关系, 以保证标准
美国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主要由 NIST 主导 研究。NIST 旨在建立一个实现智能电网互操作性 的技术框架, 对各种协议和标准模型进行协调, 以实 现各 设 备和 系 统 之 间 的 互 操 作。 2010 年 1 月, NIST 发布了!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框架和 技术路 线图( 1. 0 版) ∀, 提出智能电网及其标准体系的概念 模型, 确定了 75 个现有的适用( 或可能适用) 于智能 电网不断发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