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1902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Unit1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Unit1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Unit1知识点归
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Unit1知识点归纳总结
课文概述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一封信》和《国画》两篇课文。

通过研
究这两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信件的写作方式和国画的基本知识。

《一封信》
课文要点
- 认识信件的特点和结构
- 了解写信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 研究如何写一封感谢信
重点词汇
- 信纸、书信、感谢、敬爱、感动
重点句型
- 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收信人名字,
- “我感到非常感谢。


- “非常感谢您的信。


《国画》
课文要点
- 了解国画的起源和发展
- 认识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研究欣赏并通过练国画提升个人艺术鉴赏能力
重点词汇
- 国画、山水、人物、花鸟、用笔、线条、山、水、树、石、墨
重点句型
- “国画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艺术之一。


- “用淡墨山水画,峰峦叠翠几重重。


- “欣赏国画是一种艺术享受。


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写一封信并学会了表达感谢之情,同时也认识了国画的基本知识和欣赏国画的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艺术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是同学们进入初中语文学习的开端,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

下面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归纳。

一、重点字词1、字音在本单元中,需要注意以下字音:“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 cháo)”“黄晕(yùn)”“抖擞(dǒusǒu)”“镶(xiāng)边”“贮蓄(zhù xù)”“棱(léng)镜”“粗犷(guǎng)”等。

2、字形易错的字形有:“嘹(liáo)亮”不要写成“缭(liáo)亮”;“烘(hōng)托”不要写成“哄(hōng)托”;“睫(jié)毛”不要写成“捷(jié)毛”;“吝啬(lìn sè)”不要写成“吝蔷(qiáng)”等。

3、词义(1)“朗润”:形容山的颜色一下子变得鲜亮、明快。

(2)“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二、文学常识1、朱自清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2、老舍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总结(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总结(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上)思维导图(一)知识导图(二)能力导图知能要点(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春》选自《》。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你我》等。

2.《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14卷)。

老舍,原名,字, 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话剧《》《》等。

3.《雨的四季》选自《散文》,作者。

4.曹操,字,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5.李白,字太白,号。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6.王湾, 朝诗人。

7.马致远,号,大都(今北京)人,是我国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字音字形】1.酝酿( )2.抖擞( )3.黄晕( )4.窠巢( )5.应和( )6.卖弄( )7.嗡( )8.liáo( )亮9.lǎng( )润 10.赶tàng( )儿 11.hóu( )咙 12.hōng( )托 13.澄清( ) 14.着落( ) 15.贮蓄( )( ) 16.发jì( ) 17.xiāng( )嵌 18.水zǎo( ) 19.绿píng( ) 20.伦dūn( ) 21.彩棱镜( ) 22.干涩( ) 23.莅临( ) 24.静谧( ) 25.高邈( ) 26.粗犷( ) 27.池畦( ) 28.lìn sè( )( ) 29.花bāo( ) 30.zào( )访31.娇mèi( ) 32.jié( )毛 33.衣shɑng( ) 34.铃dɑng( ) 35.duān( )庄 36.屋yán( ) 37.qī( )冷 38.草duò( ) 39.绿yīn yīn( )( ) 40.水银zhù( ) 41.xīlì( )( ) 42.duōduō( )( )逼人【词语理解】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第1课《春》知识点一:基础积累(一)字词熟记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窠巢黄晕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二)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等。

知识点二:文章梳理(一)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赞春:⑧段新(新生)、⑧段美(美丽)、⑨段力(活力)(二)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知识点三:考点聚焦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答题模式: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表达了……的感情。

知识点四:知识延伸写出有关“春”的诗句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朱熹《春日》)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第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点一:基础积累(一)字词熟记镶安适着落单单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发髻水藻响晴(二)文学常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知识点二:文章梳理主题: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写了澄清碧绿的水.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寓言故事1.寓言的概念2.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3.寓言故事的含义和道理二、述评文1.近体文和七言绝句的特点2.作者的观点和情感3.辨析评述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三、修辞手法1.比喻的概念和运用2.拟人的概念和运用3.对比的概念和运用四、简单句和并列句1.简单句的概念和结构2.并列句的概念和结构3.语法结构和语言运用五、写作方法1.描写的方法和技巧2.叙事的方法和技巧3.散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六、作文写作1.分段的写作方法2.结构的安排和整体的布局3.写作的表达和思路展开七、古诗词鉴赏1.古诗词的鉴赏方法2.诗句的含义和修辞手法3.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八、拟人与对比1.拟人与对比的作用2.描述的技巧和方法3.表现手法和感情的表达九、表达的手法1.表达手法的运用2.描述的技巧和方法3.表达手法的效果和意义以上是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括,接下来将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其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借助人物和事件,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思想、道德或哲理。

寓言故事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寓言动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去幽默地讽刺、批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道德缺陷,以达到启迪人们心灵和引导人们寻求真善美的目的。

寓言故事意义深远,寓教于乐,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文学形式。

二、述评文述评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其特点是通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评论,表达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看法和感情。

述评文通常以近体文或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文字简练,表达直接,富有感染力。

在述评文中,作者往往以客观认真的态度去描述客观现实中的一些特定事件或事物,通过客观的描述和深刻的评价来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影响读者的情感和心灵。

述评文的写作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观察,对事物的感悟和理性的思考,还需要有适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示例文章篇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一、《春》的重点知识《春》这篇课文啊,可真是写得妙极了。

朱自清先生就像一个超级画家一样,用他的文字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图。

你看啊,他写小草的时候,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偷偷地”和“钻”字啊,就把小草那种调皮又充满生命力的样子写出来了。

就好像小草是一个小调皮鬼,趁着大家不注意,一下子就从土里冒出来了。

我感觉我都能看到那一片嫩绿嫩绿的草地呢。

还有啊,他写花的时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写得多热闹啊。

各种树就像一群小朋友在比赛谁开的花更多更好看。

而且把花色比喻得那么形象,火一样的红,霞一样的粉,雪一样的白。

读着读着,我都能闻到那花香了呢。

春风呢,也是写得特别好。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哇,这比喻太贴切了。

春风本来是很抽象的东西,但是这么一写,就好像能感受到那轻柔的风在脸上拂过,就像妈妈的手那么温柔。

二、《济南的冬天》的重点知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也很有看头。

济南的冬天啊,那是别有一番风味。

他写山的时候,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就把山拟人化了,山就像一个个守护者,把济南保护起来,还像在轻声安慰着济南呢。

水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水啊,就像一个有感情的家伙。

它不忍得冻上,就好像是被周围的美景给感动了呢。

而且水藻的绿和垂柳的影子相互映衬,那画面感,就像一幅很美的水墨画。

三、《雨的四季》的重点知识《雨的四季》这篇文章写雨写得特别细腻。

七年级上册语文各个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各个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概述1.1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目标1.2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概述二、七年级上册语文各个单元知识点归纳2.1 第一单元:修辞与想象2.1.1 修辞手法的认识2.1.2 情境交际语言的表达2.1.3 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2 第二单元:《荷塘月色》2.2.1 文学常识与“荷塘月色”赏析 2.2.2 鲜明的人物性格2.2.3 灵动的语言描写2.3 第三单元:明清小说鉴赏2.3.1 小说的特点和分类2.3.2 《聊斋志异》的魅力2.3.3 阅读与赏析明清小说2.4 第四单元:诗词散文鉴赏2.4.1 诗歌的意境与意象2.4.2 散文的表达与写作2.4.3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2.5 第五单元:写景描写赏析2.5.1 描写景物的意义与效果2.5.2 描写技巧与手法2.5.3 赏析经典的写景作品2.6 第六单元:寓言故事鉴赏2.6.1 寓言的特点和功用2.6.2 不同寓言的阅读与分析2.6.3 寓言的思想和感情表达2.7 第七单元:古诗文鉴赏2.7.1 古诗文的意义与价值2.7.2 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2.7.3 传统文化与古诗文的思想境界三、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实践与评价3.1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践案例3.1.1 修辞与想象的教学案例3.1.2 《荷塘月色》的教学案例3.1.3 明清小说鉴赏的教学案例3.1.4 诗词散文鉴赏的教学案例3.1.5 写景描写赏析的教学案例3.1.6 寓言故事鉴赏的教学案例3.1.7 古诗文鉴赏的教学案例3.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评价与反思3.2.1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有效性评价3.2.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问题与改进建议四、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学习意义与展望4.1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学习意义4.1.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4.1.2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1.3 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感4.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学习展望4.2.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4.2.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4.2.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各个单元知识点的归纳,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修辞与想象、明清小说、诗词散文、写景描写、寓言故事和古诗文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其语言表达和审美情感的能力。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1 春记 重点字词生难字烘.(hōng)托 抖.擞.(dǒu sǒu) 酝.酿.(yùn niàng) 戴lì(笠) 黄晕.(yùn) 窠.(kē)cháo(巢) suō(蓑)衣 嘹.(liáo)亮 多音字和⎩⎪⎨⎪⎧hé(和解)hè(唱和)hú(和牌)huò(和稀泥)huó(和面)晕⎩⎪⎨⎪⎧yùn (黄晕)yūn (晕倒)薄⎩⎪⎨⎪⎧báo (薄饼)bó(薄弱)bò(薄荷) 形近字⎩⎪⎨⎪⎧嘹(liáo )歌声嘹亮潦(liáo )穷困潦倒瞭(liào )极目瞭望 ⎩⎪⎨⎪⎧笼(lǒng )笼络人心茏(lóng )葱葱茏茏重点词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中指各种气息 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赶趟儿:时间赶得上,课文中形容争先恐后的样子。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课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计,打算、计划。

2 济南的冬天记 重点字词生难字伦敦.(dūn) 发髻.(jì) 水藻.(zǎo) zhù(贮)蓄 镶.(xiāng)边 狭窄.(zhǎi) huàn(唤)醒 多音字着⎩⎪⎨⎪⎧zhuó(着重)zháo (着凉)zhāo (着数)zhe (沿着)济⎩⎪⎨⎪⎧ jǐ(济济一堂)jì(周济)澄⎩⎪⎨⎪⎧chéng (澄明)dèng (澄沙) 形近字⎩⎪⎨⎪⎧髻(jì)发髻鬓(bìn )两鬓⎩⎪⎨⎪⎧贮(zhù)贮藏伫(zhù)伫立 重点词响晴:晴朗无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答题方法:
自然环境:1.写什么内容;2.渲染了什么气氛,什么氛围;3.烘托了人物什么性格,什么心理。

如:在文中答:(1)是景物描写(2)美好的景物渲染出一家人和睦美好的氛围。

插叙的作用: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使文章叙事更完整,使文章脉络更清晰结构更紧凑!第一课散步作者:莫怀威
1.能不能把第三自然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中的“熬”换成“度过”?为什么?答:(1)不行(2)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2.“我“为什么一定要要母亲去散步?
答: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我”很会替母亲着想,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

3.人物性格: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着句话的理解。

回答1:老人家和儿女,就是“我“和妻子的整个世界,他们吧照顾老人,呵护儿女这个重担背负起来,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稳健的步伐走在这生命历程中,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强烈的
责任感。

回答2:每个家庭都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几代人组成的。

中年人以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挑起了家庭的两头重担,一个个家庭完整和谐.幸福美好,而整个世界也是有一个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和睦美好才能使整个世界更和睦,人类的生命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第二课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1.文章几次写到秋天?
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
么?
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分析这句话。

答:“扑”和“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答:“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
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祥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

同时也表明了“我”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11.“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觉得自己很粗心,对自己说的话很敏感,怕儿子伤心,周到保护儿子,照顾儿子情绪。

12.“我”和妹妹到北海看花的心情:
愧疚: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理感到懊悔;
怀念:怀念亲爱的母亲;
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

第三课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