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初测

合集下载

菊芋叶片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菊芋叶片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菊芋叶片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菊芋叶片5种有机溶剂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表明,菊芋叶各溶剂提取物对3种真菌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丙酮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25.0mg/mL丙酮提取物对辣椒灰霉菌的抑菌率达到90.46%±0.535%;各溶剂提取物针对不同的病原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不同,丙酮提取物对辣椒灰霉菌的MIC最小;为充分利用菊芋资源和进一步研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菊芋;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StudyonAntifungalActivityoftheExtractfromtheLeavesofHelianthusuberosusHAN Rui 1WANG Li-hui 1ZHONG Qi-wen 1SUN Kui 2LI Yi 1(1 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 Forestry,Xining Qinghai 810016; 2 Institute of Wild Plants,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 Forestry)AbstractActive materials from the five extracts of Helianthus uberosus leaves were obtained. The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these extracts to three plant pathogenic fungi were tested using the methods of growth rates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extracts presented fungistasis to different extent on the three pathogenic fungi. The extract of acetone presented the highest inhibitory activity,and its inhibitory rates to was 90.46%±0.535% at a concentration of 25.0mg/mL. The solvent extra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gainst three phytopathogenic fungi had different MIC value,and the smallest value of MIC was the extract of acetone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The results will also found a ba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lant-source fungicide.Key wordsHelianthus tuberosus;extract;antifungal activitie;MIC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真菌抗药性的产生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高效的物质,以开发新型农药。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抗菌活性研究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抗菌活性研究

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与抗菌活性研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疾病并不需要过多的药物治疗,而是可以通过天然植物提取物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植物活性成分是从各种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抗菌活性研究。

一、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植物活性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因此,首先需要选取具有一定医疗和保健价值的天然植物,如白芷、薄荷等,然后对其进行提取。

提取方式包括水、醇、醚和酸等多种方法。

其中,水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白芷提取物的制备,可以采用水提取法。

将白芷切成小块,加水煮沸,再过滤,收集过滤液,然后挥发水分得到白芷精油。

这种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并且能够得到相对纯净的提取物。

二、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植物活性成分一般是混合的化合物,需要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有:分配、层析、色谱、微波萃取等。

其中,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以白芷为例,白芷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为“白芷醇”的化合物。

以色谱法对这种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可以得到纯度高达90%以上的白芷醇。

三、植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植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抗菌活性,其中的化合物可以用来制备抗菌药物、保健食品等。

采用标准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可以对植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薄荷和白芷为例,研究发现,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细菌抑制圈试验表明,薄荷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白芷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呈现出中等的抑菌活性。

四、总结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选取具有一定医疗和保健价值的天然植物,然后对其进行提取和分离,最后研究其抗菌活性,可以得到适合制备抗菌药物、保健食品等的植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需要对这些植物活性成分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如毒理学测试、临床疗效试验等,以确定其是否适合作为药物或保健品使用。

除虫菊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产物抑菌活性筛选

除虫菊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产物抑菌活性筛选

酵液和菌丝丙酮提取物抑菌活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 速率法[ 8] , 每处理重复 3 次, 测定第 5 天的菌落直 径 , 求 3 次结果平均值 , 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 1. 2. 4 高活性菌株发酵液活体生物测定 活体组 织法和盆栽法测定及病情分级标准均按照文献 [ 8] 方法进行, 并用 DMRT ( Duncan # s m ult iple range t est ) 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中直接扩增出 真菌 DNA 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 1] 。内生真菌的资 源极其丰富 , 如今已在 80 个属、 290 多种禾本科植
收稿日期 : 2007 11 27; 修改稿收到日期 : 2008 01 21 基金项目 : 国家 十五 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 2002BA 516A 04) 作者简介 : 易晓华 ( 1972- ) , 女 , 在读博士 ,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E mail: yxh0624@ sin a. com * 通讯作者 : 冯俊涛 , 博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生物农药研究。 E mail: jt f eng@ 126. com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无公害农药研究中心 , 陕西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杨陵 712100)

要 : 从除虫菊 ( Py r ethr um ciner arii f olium T r ev . ) 的根、 茎、 叶和花中分离出 128 株 内生真菌。生长速率法测定
结果表明 , 有 56 株内生真 菌 发酵 液 10 倍稀 释液 至 少对 供试 的 番茄 灰霉 病 菌 ( Botr y tis ciner ea ) 、 辣椒 疫霉 病 菌 ( P hy top hthor a cap s ici ) 、 苹果炭疽病菌 ( Colletotr ichum g loeosp or ioides ) 、 玉米大斑病菌 ( Ex ser ohilum turcicum ) 、 小 麦纹枯病菌 ( Rhiz octonia cer eal is ) 和小 麦赤 霉病菌 ( Fus ar ium g raminear um ) 等 6 种病 原菌 中的 一种 抑菌 活性 达 75% 以上 ; 活体组织法测定结果 , Y1 、 Y 2、 H2 共 3 株菌的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达到 50% 以上 ; 盆栽试验结 果 表明 , Y1 、 Y 2、 Y 7、 H2 、 G13 共 5 株菌株发 酵液对 辣椒 疫霉病 的防 治效果 达到 50% 以 上。综 合分析 认为 , Y 1、 Y 2、 H2 、 G13 等内生真菌的抑菌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 除虫菊 ; 内生真菌 ; 植物病原真菌 ; 抑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 Q 93- 331; Q946. 8 文献标识码 : A

菊苣叶片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粘虫的生物活性

菊苣叶片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粘虫的生物活性

o i ce c ,N r w s A r utrla d F rs yU iesy agig7 2 0 ,C ia , f f S i e ot et gi l a n oet nvri ,Y n l 1 10 hn ) Le n h c u r t n R su.& E v o .2 1 1 ( ) 3 一 6 eor n i n 0 0, 9 4 : l 3 r
率均最高 , 别为 5 .0 分 7 8 %和 5 .5 。各处 理 组试 虫 的幼 虫 期 与对 照组 也 有 显 著 差 异 , 别 较 对 照 组延 长 了 20 % 分 36 .2~1. 8d 17 。各处理组对试虫 的拒 食作 用显著高于对照组 , 其中 , 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组的拒食率最高 ; 乙酸 乙 酯、 乙醚和石油醚 提取 物处理组 7 2h的拒食率分别为 8 .3 、6 4 %和 1 .7 4 4 % 7 .6 6 6 %。研究 结果显示 , 菊苣 叶片 的乙 酸乙酯 、 乙醚 和石油 醚提取 物对 粘虫均有致死及抑制生 长发 育的作用 , 尤其 是乙酸 乙酯提 取物 的生 物活性更强 , 可
提取物 ; 并应用饲 喂称重法及叶碟法研究 了这 3种提取 物对粘虫 ( yhm as aaaWakr 幼虫生 长发 育的影 响 M tin p rt le) e 及 拒食效应 。结果表 明 : 菊苣叶片 乙酸 乙酯提取物 的得率显著高于 乙醚和石油 醚提取物 , 3种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 4 3 % 、. 6 .6 19 %和 10 %。在实验期 内( ) 3种提取物处理组 的试虫个 体质量 均显著低 于对照组 ( < .5 , .8 9d , P O 0 ) 且
Bi a tv t f d fe e t s l e t e t a  ̄ f o c o i o c i iy o i r n o v n x r c r m Ci h rum n y us l a n M y hi i t b e f o t mna spa a a S e r t UN

菊花叶中总黄酮提取及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菊花叶中总黄酮提取及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菊花叶中总黄酮提取及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作者:林砚淋王志良,陈婷,王彧,胡志军,陈建秋【摘要】目的优化菊花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考察菊花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

方法采用L9 (34 ) 正交实验, 考察浸提剂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温度等影响因素;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菊花叶提取液中总黄酮;参照Fenton反应原理研究菊花叶总黄酮的清除·OH中作用。

结果菊花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40 %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采用料液比1∶20 ( m∶V) ,在60 ℃下浸提2.5 h;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较好分离富集菊花叶黄酮类物质;菊花叶中总黄酮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结论该研究为菊花叶中有效成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菊花叶; 总黄酮; 提取; 正交实验; 清除自由基菊花叶,是菊科(Compsitae) 植物菊花脑Dendranthema nankingense的干燥嫩茎叶。

菊花叶为江苏地产药材,味苦、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之功能,主治风火赤眼、鼻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疮疖肿痛等。

菊花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盐等,其中维生素A 和矿物质含量最为突出,另含有具防癌作用的黄酮类和具特殊香味的挥发油芳香物质。

由于其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食用可清热解毒、开胃健脾,对防治流感、流脑、肝炎、痢疾有非常好的作用[1]。

现代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菊花叶乙醇提取液中含量较多的有效成分,因其具有显著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抗老化、抗突变、调血脂、降血压等药理保健功能,是一类极具开发前景的天然有机抗氧化剂[2]。

目前主要运用乙醇-水溶剂提取、碱性稀醇提取、超声波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对药用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3],然后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富集[4],最后利用Fenton反应等多种自由基产生体系研究其抗氧化能力[5]。

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及应用研究

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及应用研究

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及应用研究植物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用于药用和食用,并且很多植物具有抗菌活性。

近年来,随着对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逐渐增多,人们对植物中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应用越来越感兴趣。

本文将探讨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应用研究,并介绍一些重要的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及其应用领域。

一、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目前,常用的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方法有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其中,水提法是最简单且常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提取水溶性活性物质。

而有机溶剂提取法则适用于提取脂溶性活性物质。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具有高效、无残留溶剂、无毒性等优点,适用于提取热敏性物质。

此外,还有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新兴的提取方法,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速度。

二、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领域1. 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天然植物活性物质。

其中,鞣质是最常见的酚类成分,具有收敛、抑菌、抗炎等特性。

鞣质可以应用于皮肤护理产品、口腔护理产品、消毒剂等。

此外,黄酮类物质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常见于草本植物中,可以应用于食品保鲜剂、化妆品和药物等领域。

2. 醛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天然植物活性物质。

茶树油中的香叶醛是一种重要的醛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香叶醛广泛应用于香料、抗菌肥皂、口腔护理产品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领域。

3. 生物碱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天然植物活性物质。

樟脑、肉桂碱等都是常见的生物碱。

它们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作用,可以用于食品防腐剂、抵抗病毒感染的药物以及农作物保护剂等领域。

三、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由于其天然、绿色、安全的特性,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在食品和饮料防腐剂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其次,天然植物抗菌活性物质可以用于医药领域,作为抗菌药物的替代品,尤其对多重耐药菌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随着人们对草药的需求逐渐增加,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是指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可用于药物研发、保健品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一、超声波提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是指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使植物细胞膜破裂,促进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溶解到溶剂中。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无需高温等优点。

超声波提取技术在植物药材、花草茶、精油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萃取技术萃取技术是指利用溶剂将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吸附并提取出来。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水、氯仿等。

不同的溶剂对不同的成分有选择性提取的作用,可以实现对特定成分的分离。

萃取技术适用于草药提取、天然色素分离、香精香料等领域。

三、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指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差异,通过分离柱使物质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色谱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分离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植物药材中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四、冷冻法冷冻法是指将植物材料冷冻后,通过升温使细胞破裂,从而释放出活性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富含挥发油的植物材料,可以有效地保留活性物质的特性。

冷冻法在精油提取、花草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五、微波技术微波技术是指利用微波加热植物材料,使植物细胞膜破裂,从而提取出活性物质。

微波技术具有提取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草药提取、植物营养成分提取等领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将会涌现更多高效、低成本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植物中的活性物质,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菊苣菊粉的纯化与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菊苣菊粉的纯化与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菊苣菊粉的纯化与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菊苣是一种传统的食品作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它的根茎部分
含有丰富的菊粉,具有多种生理和保健功能。

因此,对菊苣菊粉的纯化
和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菊苣菊粉进行纯化和活性研究,探究其生理和保
健功能的机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菊苣菊粉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2. 考察不同纯度菊粉的生理和保健功能,包括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3. 探究菊苣菊粉的作用机理,比如其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三、研究方法
1. 菊苣菊粉的提取
采用水提-酸解法,将菊苣根茎部分削皮后切成碎片,加入适量水中煮热,再加入适量酸(如盐酸)进行酸解,最后用氢氧化钠将其中和至
pH7左右。

过滤后得到混合溶液,再通过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纯度不同的菊苣菊粉。

2. 生理和保健功能的检测
采用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通过测定血糖、血脂、白细胞计数、黏膜蛋白、抗氧化能力等指标,评估不同纯度菊粉的生理和保健功能。

3. 机理研究
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菊粉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调节机制。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计得到以下成果:
1. 成功纯化出菊苣菊粉,并得到纯度不同的产品;
2. 发现菊粉具有一定的生理和保健功能,不同纯度菊粉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3. 深入探究了菊苣菊粉的作用机制,为菊苣菊粉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苣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初测白雪峰1*,王厚成2,朱辉3,王延玲1,王鹏1,李国强1(1滕州市农业局,山东滕州277500;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摘要:以菊苣叶为材料,利用丙酮、乙醚、石油醚、乙醇四种有机溶剂,采用冷浸和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叶中的活性成分。

然后以提取液为供试药剂,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il)、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ua)、构巢曲霉病菌(Aspergillus nidulans)4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离体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丙酮、乙醚、石油醚的提取液对4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葡萄白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乙醇的提取液对枯萎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表明菊苣叶中存在抑菌活性成分,补充了菊苣抑菌活性的研究内容,为该种植物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菊苣;抑菌作用;活性筛选中图分类号:Q482.292Study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s from the leaves ofCichorium intybusBAI Xue-feng1, WANG Hou-cheng2, ZHU Hui3,W ANG Yan-ling1, WANG Peng1, LI Guo-qiang1(1Agriculture Bureau of Tengzhou, Shandong 27750, China; 2College of Eat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Lanzhou University ; 3Coconu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Abstract: Active materials were extracted using acetone, aether, petroleum ether and ethanol by cold soaking and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against Valsa mail, Fusarium oxysporum, Coniothyrium diplodieua and Aspergillus nidulans were measured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tive materials extracted using acetone, aether and petroleum ether presented fungistasis to different extent on the four pathogenic fungi and had the best effect to Coniothyrium diplodieua.Active material extracted using ethanol presented certain anti-microbial effect to Fusarium oxysporum.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ere were anti-microbial active material in the leaves of Cichorium intybus and founded a base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Cichorium intybus L.; fungistasis; bioactivity-screening近年来,由于化学合成农药的广泛使用,产生了严重的“3R”问题,还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1],而生物农药中的植物源农药因其低毒、低残留、符合现代环保和人们健康的要求而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近几年掀起了一个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的高潮[2]。

苏秀等发现山核桃外果皮的提取物对黄瓜炭疽、黄瓜菌核等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3]。

崔彦等发现五倍子、丁香、地榆的乙醇提取物对黄瓜细菌角斑病菌具较强的抑制效果[4]。

孟昭礼等从银杏外种皮分离提纯出活性更高的化合物——白果酚,仿生合成出了一种新型抑菌剂“仿生安”[5],植物源抑菌剂的的研究日益成为生物农药的研究热点。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其栽培过程中极少有病虫危害,几乎不施任何农药化肥,食用安全,被称为21世纪的保健蔬菜[6]。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菊苣提取物不仅是菊粉、菊苣酸、果糖等的重要来源,而且它本身也具有许多的生理活性,比如增强免疫能力、抗炎作用、降低胆固醇和血糖等[7,8 ]。

Ahmed B报道菊苣种子干粉作者简介:白雪峰(1982-),男,山东滕州人,硕士生,从事有害生物防治工作,E-mail:baixf1982@。

* 通讯作者甲醇提取物以及从甲醇部位分得的一酚类化合物AB-IV挥去溶剂后具有抗肝毒性的作用[9],叶国华等报道菊苣在降低尿酸、甘油三酯的同时,还明显改善了血液流变学和纤溶系统活性[10]。

对菊苣提取物的报道大部分集中在对动物和人体本身的作用[11,12],在对真菌的效果上,仅徐雅酶报道过菊苣根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具有一定抑菌效果外[13],而菊苣其它部分和其它新的靶标病菌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本文就菊苣叶的丙酮等4种有机溶剂提取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室内测定,初步确定了菊苣叶存在抑菌活性物质,有助于进一步对菊苣抑菌活性的认识,这将为该类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先导资源。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供试样品供试品种为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在其生长期采集叶片自然阴干,将阴干的菊苣叶用粉碎机粉碎制成植物干粉,置于冰箱中(0~4℃)保存。

1.1.2培养基与试剂真菌培养基为PDA培养基;石油醚、丙酮、乙醇、乙醚等生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1.3供试菌种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il)、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ua)、构巢曲霉病菌(Aspergillus nidulans)以上菌种均由滕州市植保站提供。

1.2方法1.2.1冷浸法提取抑菌物质各称取4份50克材料,分别加入4种溶剂浸泡。

每份材料均浸泡3次,每次所用溶剂量分别为200mL、200mL、100mL,提取时间分别为48、48、24h,合并滤液,最后将其浓缩至10mL,置于冰箱中(0~4℃)保存,供抑菌测定用。

1.2.2索氏提取法提取抑菌物质各称取4份50克材料,分别以4种溶剂在索氏提取器中提取,之后均浓缩至10mL,置于冰箱中(0~4℃)保存,供抑菌测定用。

1.2.3室内抑菌活性测定:采用生长速率法[14]进行病原菌的抑菌测定。

取4种有机溶剂的提取浓缩液各1mL,分别与灭菌的30mL PDA培养基混合后,倒入直径为6cm培养皿内制成带毒培养基,各处理重复3次,以加等量的有机溶剂为对照。

用直径为4mm的打孔器在培养好的供试菌菌落边缘切下菌饼反接于培养皿内,25℃培养4 d,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扩展直径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的大小。

抑菌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纯生长量(cm)=菌落的平均直径-菌饼的直径抑菌率(%)=[(对照纯生长量-处理纯生长量)/对照纯生长量]×100%2结果与分析对菊苣叶进行冷浸和索氏提取的样品的抑菌试验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其中,待测液的浓度均为0.16g/mL(干样/毫升培养基)。

通过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丙酮、乙醚、石油醚、乙醇的提取液对4种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由表1可知,冷浸法中三种提取液对四种病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三种提取液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00%、76.26%、88.00%,显著高于其它病菌。

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较差。

由表2可知,在索氏提取法下,丙酮、乙醚提取液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丙酮提取液的效果较好,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6.24%,差异显著。

而石油醚、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较差。

对比表1和表2可知,两种方法制备的提取液抑菌效果不同,除对葡萄白腐病菌外,利用索氏提取法制备的丙酮和乙醚的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普遍高于冷浸法的提取液。

索氏提取法采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增加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同时获取较多的成分。

但加热提取也能使一些不耐热的活性物质丢失,造成一些成分的丢失。

因此采用两种方法,能够较全面的获取活性成分,综合两表,可以看出,对于葡萄白腐病,丙酮、乙醚、石油醚冷浸中的提取液的抑菌率均在75%以上,丙酮的索氏提取的提取液的抑菌率也超过50%,冷浸法的丙酮和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它病菌。

说明菊苣叶中可能存在对葡萄白腐病菌具有高活性的抑菌物质。

通过方差分析对比不同溶剂还可以看出,索氏提取的丙酮提取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它病菌,说明菊苣叶中可能存在对苹果腐烂病菌具有高活性的抑菌物质。

表1 菊苣叶提取物对供试病菌的活性测定(冷浸法)病原菌丙酮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乙醇提取液抑菌率(%)差异显著性抑菌率(%)差异显著性抑菌率(%)差异显著性抑菌率(%)差异显著性苹果腐烂病菌9.36 cC 12.33 bB 15.42 cC -cC 棉花枯萎病菌19.96 bB 12.23 bB 8.37 dC 18.41 aA 葡萄白腐病菌100.00 aA 76.26 aA 88.00 aA 7.19 bB 构巢曲霉病菌9.60 cC 14.43 bB 39.19 bB -cC (-为促进生长)表2菊苣叶提取物对供试病菌的活性测定(索氏提取法)病原菌丙酮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乙醇提取液抑菌率(%)差异显著性抑菌率(%)差异显著性抑菌率(%)差异显著性抑菌率(%)差异显著性苹果腐烂病菌76.24 aA 26.91 bA -bB -bB 棉花枯萎病菌47.57 bcB 30.30 aA 18.7 aA 23.27 aA葡萄白腐病菌54.86 bB 31.25 aA -bB -bB 构巢曲霉病菌32.68 cB 33.64 aA 14.22 aA -bB (-为促进生长)3讨论植物源农药所具有的低毒、低残留的优点,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的可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