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郑灿龙
应该如何去区分羔羊肉和山羊肉

应该如何去区分羔羊肉和山羊肉现在很多人都十分的喜欢吃羊肉,但是对于好吃的羔羊肉就分不清楚,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去区分清楚羔羊肉与山羊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如何区分羔羊肉和山羊肉,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区分羔羊肉和山羊肉山羊肉和绵羊肉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医上认为,山羊肉是凉性的,而绵羊肉是热性的.因此,后者具有补养的作用,适合产妇、病人食用;前者则病人最好少吃,普通人吃了以后也要忌口,最好不要再吃凉性的食物和瓜果等,买肉时,绵羊肉和山羊肉有以下几个鉴别方法:一是看肌肉.绵羊肉黏手,山羊肉发散,不黏手;二是看肉上的毛形,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硬直;三是看肌肉纤维,绵羊肉纤维细短,山羊肉纤维粗长;四是看肋骨,绵羊的肋骨窄而短,山羊的则宽而长。
羔羊肉的营养特性羊肉是一种生物学价值很高的食药两用型动物蛋白。
与其他肉食品相比,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Ca、P、Cu、Zn等矿物质。
传统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虚、御寒保暖、温中暖肾、生肌增力等功效.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心血管系统疾病、产后两虚及其他虚寒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羔羊肉是生后1岁内,完全是乳齿阶段屠宰的羊肉.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以下营养特性。
物理特性:羔羊肉的肌纤维直径小,剪切值低,系水力大(高于猪肉).含水率与猪肉相近.蛋白质的持水能力强,不易变性,pH值接近中性,宰后肌肉内部化学变化小,能较好地保持其肉质的细嫩多汁性,成为各种肉食品中柔嫩多汁、易消化吸收的佳品。
化学特性:羔羊肉的粗蛋白含量(21.08%)与鸡肉(21.54%)和兔肉(22.6%)接近.高于猪肉(18.03%);粗脂肪(1.65%)明显低于成年山羊肉(2.8%)、绵羊肉(3.5%)和猪肉(6.7%);胆固醇含量在各类畜禽肉中最低;总能21 MJ/kg,显著高于猪鸡(6.3MJ/kg)。
所以,羔羊肉是一种理想的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保健型食品。
生物活性物质在新药开发中的发现与应用研究

生物活性物质在新药开发中的发现与应用研究1. 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新药开发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而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和应用在新药研发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物活性物质在新药开发中的发现与应用研究,以期为下一代新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生物活性物质是指具有特定生物效应的分子,例如抗癌、抗菌和抗病毒活性等。
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是新药研发的首要任务之一。
目前,主要的发现方法包括自然产物筛选、靶标导向筛选和高通量筛选等。
自然产物筛选是指从微生物、植物、动物等自然界中提取化合物,并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其对特定疾病的生物活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自然产物在进化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筛选,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然而,自然产物的筛选过程十分耗时,并且在药物化学改造方面受限。
靶标导向筛选是指利用疾病相关的靶标来筛选生物活性物质。
通过对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和靶标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可以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效率,但对疾病机制的了解要求较高。
高通量筛选则利用自动化技术,通过快速筛选大量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大规模、高效率,但也面临着化学空间搜索的挑战。
3. 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在新药开发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药物优化、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
药物优化是指通过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修饰和合理设计,来提高药物的功效和减少副作用。
结构修饰主要包括药物分子骨架的修饰、取代基的引入以及药物分子的立体构象设计等。
通过合理地优化药物结构,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药物代谢稳定性和溶解度等,从而提高药效。
临床前研究是指在动物模型上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药物代谢、毒理学和药效等测试。
这些研究通过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为将来的临床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临床研究阶段是新药研发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临床研究主要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研究,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的评估。
海星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2006年海洋湖沼通报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文章编号:100326482(2006)022*******海星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3韩力挥1,袁文鹏2,丛日山2,樊廷俊233(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岛266003;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系,青岛266003)摘要:海星中含有蛋白、酶、甾类糖苷、神经节苷酯、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
在海星中已分离纯化出的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在这些提取物中,蛋白具有免疫活性,促细胞生长活性;甾类糖苷有细胞毒性、溶血、抗病毒、抗炎症、鱼毒素等活性;神经节苷酯类有抗肿瘤活性;生物碱类有细胞毒性、抗病毒、抗真菌活性。
关键词:海星;生物活性物质中图分类号:Q959.266 文献标识码:A海星亦称星鱼,是海滨最常见的棘皮动物,属棘皮动物门(Echi noderm at a)、海星纲(A ste2 roi dea)。
包括显带目(Phaneroz oni a),棘目(S pi nulosa),钳棘目(Forci pl at a)等。
全世界的海洋中都有海星,它们生活在潮间带和近岸的平静海域。
大多栖息在海岸下层或水较深的岸边。
海星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有50~60种。
海星为肉食性动物,可吞食各种软体动物、珊瑚、海胆等,且日吞食量大,对沿海的贝类养殖危害巨大。
近来,海星体内的一些活性成分的相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海星体内及其卵细胞中已相继获得了十几类化合物,如甾类糖苷、甾醇、蛋白酶、氨基酸、多肽、蛋白多糖、脂类、生物碱等[1]。
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海星中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作一概述。
1 蛋白质与酶类最早对海星提取物的研究,是从海星体内的蛋白质入手的。
由于海星的免疫活性与脊椎动物的免疫活性具有同源性,因此,对海星免疫大分子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脊椎动物在免疫系统上的进化提供大量宝贵的资料。
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绚丽多彩的地方之一。
在大海深处,隐藏着许多奇特的生物,在这些生物的身上,往往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天然化合物。
这些天然化合物因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对于这些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生物学、药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是以海洋生物为原料制备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是一类新型和先进的化学物质。
据统计,已经发现的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种类约有10万种,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超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
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的分类主要有:萜类、多肽、碳水化合物、酸类、酯类、环烷类、酚类等。
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的特点是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中,具有完全结构新颖、北极的光学活性、多环和多官能团等特点,是陆地生物不能比拟的。
二、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可用于制药和化工等领域。
下面分别介绍将海洋生物,分为海洋藻类、海洋微生物和海洋动物三类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1、海洋藻类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海洋藻类是海洋中常见的一种藻类,具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
其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有多糖、单胺、长链脂肪酸、虾青素和次生代谢产物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洋藻类生物活性物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经过深入探讨,海洋藻类天然产物具有以下生物活性:①抗肿瘤活性:如石角菜、角菜、水杨菜、石楠、傍海红树林等海藻所提取出的藻类多糖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
②抗氧化活性:如小球藻和钩端藻中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虾青素,可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对抗氧化损伤。
③抗炎活性:如褐藻叶中提取的马尾藻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
2、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海洋微生物是海洋中最丰富和多样的生物,是海洋生物天然化合物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
牛初乳

牛初乳的开发利用及研究进展摘要:牛初乳是指健康奶牛分娩后1 周内所分泌的乳汁,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等活性成分,具有强化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智力、调节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等多种保健功能。
牛初乳作为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牛初乳;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开发利用现代乳品工业认为,牛初乳是健康奶牛分娩后1周内所分泌的乳汁的总称,为乳糜管分泌物和分娩前干乳期累积于乳房的血清组织(包括免疫球蛋白和其他血清蛋白质)的混合物。
与常乳相比,新鲜牛初乳呈乳黄色,黏度较大,酸度较高,具有特殊的苦味和异臭味,感官指标低,口感较差,成分复杂,人不能直接食用。
初乳是母牛为了供给牛犊在新生环境下可以抵抗外来病毒及细菌而合成的,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外,还富含免疫蛋白球(主要为IgG)、生长因子等活性功能组分,能攻击侵入人体的致病原,抑制病菌繁殖,是一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生长的健康功能性食品[1-2]。
牛初乳神奇之处在于能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性,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在任何时候均可有效保护身体的健康,被科学家誉为“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真正白金食品”,并于2000 年被美国食品科技协会(IFT)列为21 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非草药类天然健康食品。
大量研究证明, 牛初乳是除人初乳外惟一富含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的天然食物。
1 牛初乳的营养价值及功能成分牛初乳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3 个方面:①增强机体的系统免疫能力;②直接抵抗肠道致病原,改善胃肠功能;③调节机体生理状态平衡,加速健康恢复过程。
牛初乳含有大量具不同生理活性的功能性组分,是自然界免疫因子最为富集的食品资源之一。
牛初乳组成非常复杂,它的功能活性组分大致可分为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两大类,分别对机体免疫和生长具有调节功能。
1.1 牛初乳的营养价值牛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平均总干物质含量为14.4%,其中蛋白质5.0%、等[3]。
产生物活性物质的海洋微生物研究概况

r a c i d A,该化合物表 现出一定 的抗 疟疾 活性 。廖桂芝 等 通过 对南海红树林真菌代谢产物——海洋化合物 S T b进行抗 垂体瘤 活性 的筛选研究表 明,该化合物能够明显抑 制垂体瘤 G H 3细胞
的增殖和 G H的分泌 ,可作为一种 新型抗垂体 瘤药物进 行进一 步研究 。 S u n 等 对海洋 真菌 P e n i c i l l i u m s p .F 2 3— 2代谢 产物 进行 分 离 ,得 到 具 有 抗 氧 化 特 性 的 多 糖 物 质 P S 1—1 ,P S 1—2 和 P S 2—1 ,这些多糖 由甘露糖和葡 萄糖 、半 乳糖组成 ,对 清除 过 氧 化 物 和 羟 基 具 有 明显 的效 果 ,可 能 成 为 新 型 的抗 氧 化 剂 。 肖 永堂等 - , 以小 杆 线 虫 和 卤虫 为 测 试 的靶 标 生 物 ,对 采 集 自浙 江 舟 山海域底泥 、福建省九龙江 口红树林 以及福建省 云霄 县红树 林共 1 8 8株海洋真菌代谢产物进行 活性 研究 ,并筛选 出# 1 6 4菌 株代谢产物具有较强小杆线虫杀虫活性 ,# 1 2 2菌株代谢产物 对 卤虫 显 示 较 强 的麻 痹 效 应 ,同 时 还 筛 选 出# 2 2 9和 # 1 7 0菌 株 代 谢产物具有较强 的乙酰胆碱酯酶 的抑 制活性 ,进一步指 导生 物 农 用 抗 生 素 的研 究 和开 发 。王 幸 等 采 用 溶 剂 提 取 法 ,通 )也成 为社会发 展的必然 趋势 。 海洋微生 物资 源 丰富 、种 类 繁 多 ,独 特 的海 洋 生 态环 境 ( 高温 ,高压 ,低 渗等) 为微 生物 独特的代 谢途径 提供 了可能 ,
从 而 产 生 具 有 较 强 生物 活性 和 结 构 新 颖 的 活 性 物 质 ,相 关 的 研 究成果将为海洋微 生物 药用 资源 、农 用海 洋制剂等 开发利 用提 供科学依据 。骆祝华 等” 从南海 、东 海和黄海 等海域 的海 洋底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随着现代生物学和化学的发展,海洋中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正成为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是指从海洋生物体内或其周围的环境中提取得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随着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体被发现并开发。
自20世纪以来,海洋生物中发现出的抗癌、抗病毒、抗菌、止痛等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已达到上千种,其在药物、食品、化妆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逐年增加。
例如,从海洋生物Whale Shark干鱼皮中发现了一种能促进骨骼生长的生物活性物质,从海蛎壳中提取得到的海藻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还是一种重要的医用、化妆品原料。
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需要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海洋生物的提取难度一般较高,需要克服海水和其他污染物对生物提取过程的干扰,提高提取和分离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对生物物质进行有效的保鲜和储存,以保证其生物活性和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国内外都有相关的海洋药物、食品、化妆品研究和开发领域。
在国外,日本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开发和研究的领先者之一,其开发出的防晒霜、美容及健康食品等产品,已经远销全球。
在国内,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庆市九龙坡区运行精准扶贫“海洋产业扶贫工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了不少积极的进展。
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将在医药、食品、化妆品、饲料等领域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药领域,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可能用于疾病的治疗和诊断,特别是在对抗癌症和其他严重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在美容化妆品领域,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可能用于皮肤保养和护理,其抗氧化和保湿等功能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资料汇总

“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资料汇总目录一、肉苁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二、海洋放线菌资源、研究方法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三、五味子多糖提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四、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五、藜麦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六、天然多糖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肉苁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肉苁蓉,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被广泛使用。
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使其在许多中药方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补肾益精、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文将就肉苁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概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肉苁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以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肉苁蓉的药理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咖啡酸、绿原酸等,这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这是肉苁蓉中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类化合物,包括獐芽菜苷、马钱素等。
这些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黄酮醇等,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对人体内的自由基有清除作用,有助于预防和延缓衰老。
补肾益精:肉苁蓉被广泛认为有补肾益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虚、阳痿、遗精等男性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肉苁蓉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肾脏功能等方式发挥补肾作用。
提高免疫力:肉苁蓉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抗氧化、抗炎:肉苁蓉中的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预防和延缓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保护心血管:近年来研究发现,肉苁蓉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课程论文题目:核桃青皮的综合加工利用姓名:学院: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学号:0940910132指导老师:张辉职称:副教授2011年6月10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核桃青皮综合加工利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作者:迪力夏提·卡迪尔摘要:介绍了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并重点介绍了核桃青皮应用的现状和关于研究的最新进展。
目前,核桃青皮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较低,应用范围也很狭窄。
因此,对核桃青皮综合加工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对核桃青皮综合加工利用的进展进行叙述,以期为核桃青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信息。
关键词:核桃青皮;化学成分;加工利用;发展现状Synthetically processing and using of Green peel of WalnutAuthor: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a brief overview on the chemical compounds of Green peel of Walnut, especially introduce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out Green peel of Walnut.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processing of green peel of walnut is in a low level. The range of the application is also narrow, mainly applied in medicament.Key words:Green peel of Walnut;chemical compounds; processing; the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前言核桃(Walnut Epicarp)又名胡桃,胡桃属(Juglans Linn.)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胡桃科(Juglandaceae),全世界已记载约20种。
其中,中国有4种,分别为胡桃楸(J.m andshu rica M axim.)、核桃(J.reg ia L inn.)、野核桃(J.cathayensis Dode)和麻核桃(J.hopriensisHu),主要栽培于东北的南部、华北、西北、华中及华东地区[1-2]。
核桃未成熟时核外部有一层厚厚的绿色果皮(核桃青皮)随着核桃逐渐成熟该青皮会渐渐变黑。
我国传统中药及临床上有用该青皮治疗胃痛、胃溃疡、皮肤病子宫脱落等的记载,但是疗效和机理尚不明确,临床上曾出现过皮肤过敏现象 [3]。
1.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目前,核桃青皮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成分鉴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分别鉴定出核桃青皮中有39种挥发油和7种脂肪酸,结果显示挥发油占79.09%、脂肪酸占19.02%,其中的挥发油有烃类(26种、71.80%)、酮类(3种、10.83%)、醇类(6种、7.96%)、呋喃类(1种、5.79%)、酚类(1种、1.99%)、肟类(1种、0.95%)、酯类(1种、0.71%)七大类化合物,以倍半萜类为主[4],具有平喘、抑菌抗肿瘤作用。
各脂肪酸的含量为十六碳酸19.30%、十八碳酸3.03%、十六碳烯酸2.93%、十八碳烯酸1.45%、十八碳二烯酸14.36%、十八碳三烯酸3.21%。
十八碳二烯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而花生四烯酸其生物活性最强,体内含量最高,对其营养功能亦不可忽视。
亚麻酸具有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及心脏病等特殊功效,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缺乏时可影响幼猴视力和视网膜反应[5]。
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单糖组成,苯酚-硫酸法测定质量分数,粗多糖提取率为38.07%、精制多糖为76.08%。
主要单糖组分为半乳糖42.998%、葡萄糖23.30%、阿拉伯糖16.03%、鼠李糖10.123%、果糖7.549%[6]。
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
葡萄糖和果糖具有直接供给人体热量热能、补充体液及营养全身的功效。
1985年,许绍惠等首次从核桃的青皮中分离提纯出胡桃醌,并鉴定了结构,与国际上报道完全一致[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核桃青皮中胡桃醌的含量,其平均回收率为97.21%。
新鲜山核桃青皮中胡桃醌含量较高,达到0.42%,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胡桃醌含量逐渐减少,存储9年的青皮中只含有0.09%。
另外,姚焕英等人总结了核桃青皮中的9种醌类衍生物[8]。
胡桃醌是核桃青皮中主要的毒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抗癌作用。
醌类衍生物的毒性,一般都小于胡桃醌。
核桃青皮中的醌类物质对多种体内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杀伤细胞的作用更强,且毒性较低,其他成分的提取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肿瘤、镇痛等作用。
周靖等人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测定了1 g核桃青皮中含有钙2 650μg、铁23.42μg、锰3.66μg、镁355μg、钾41 157.96μg、锌6.15μg七种元素[9]。
另外,核桃青皮含有胡桃甙、α-氢化胡桃-4-葡萄糖甙、金丝桃苷、扁蓄苷、丹宁、四氢萘酮以及维生素B和维生素C[5,10]。
上述各种甙类可增强体质,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增加食欲,促进睡眠。
丹宁、四氢萘酮用于制革业、印染业作媒染剂、固色剂,也是重要的制药原料。
2.核桃青皮的加工利用核桃青皮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物质,利用价值很高,如利用其中的1-羟基5,8萘醌的染色特性,可把核桃青皮作为原料生产染料,也可提取黄酮类及其甙类产品以及开发药品等 [11]。
2.1核桃青皮中色素的应用2.1.1提取棕褐色的应用用60℃的水为萃取剂,以水与青皮质量比为1∶5,可对晾干的核桃外果皮(核桃青皮)中褐色素进行提取,得到褐色素浸膏。
使用结果表明,该色素水溶性好,耐热性和耐光性较好,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乙醇对色素有增色效应,棕黄色的核桃皮色素稀溶液加入少量乙醇后,可形成诱人的深酒红色,适合用于有色酒酿造。
这种色素可用于软糖、果冻、蛋糕等食品的着色剂[12]。
2.1.2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的应用以核桃外皮为原料用氢氧化钠溶液提取安全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测试研究。
该色素在pH值为14.0~4.7的环境下呈深棕色;在pH值为4.7~2.0的环境下呈红棕色;在pH值为2.0~1.0的环境下呈黄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色素对日光的稳定性稍差,加热和用紫外线照射对该色素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故其色素性质基本稳定。
因此该色素可在不同酸度的食品和不同颜色需要的情况下使用[13]。
毒性实验未做,但偏僻山区农民有食用核桃外果皮提取液的习惯。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提取天然食用色素,其色素附着力强,原料来源丰富,变废为宝,生产工艺简单,产率高,成本低,安全无毒。
因此,该色素在食品工业中有很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2.1.3核桃青皮素作为染发剂北京科学城日化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通过核桃青皮汁能把人手染黑这一现象,把核桃中的青皮素提取出来,作为着色剂,并加入硅油、羊毛脂、维生素B5等成份,研制出了自然染发的新产品—发之染。
在所有植物中,只有核桃青皮汁,通过氧化之后黄绿色的青皮汁能将人体皮肤染的发黑。
在远古就有用核桃青皮染布料的记载,用于染头发既不破坏头发,而且其天然营养成分又能够在染发的同时在头发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做到永久性染发[14]。
2.2核桃青皮在医学方面的应用2.2.1核桃青皮的镇痛作用核桃青皮对热传导及化学刺激引起的拟痛反应有明显镇痛作用,我国传统中医常将其用于胃痛腹痛等病的治疗。
其镇痛机理主要是青皮中所含无机盐造成脑内低钙高钾条件,从而使得痛阈明显提高相一致[13]。
2.2.2核桃青皮的抗菌、消炎作用核桃青皮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体外细菌培养试验表明,核桃青皮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等。
Qadan F等人利用这点将其用于青春痘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对炎症病例疗效比较明显[15]。
2.2.3核桃青皮的抗癌作用王少东等[22]研究表明核桃青皮水提浸膏对体外小鼠肉瘤180(S)细胞有直接杀死作用,180)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理其作用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性相关。
对小鼠实体型肝癌(S180在于诱导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反应,对肿瘤细胞核酸代谢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
刘薇等人用MTT法和SRB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经比较发现,核桃青皮的氯仿粗提部分和醋酸乙酯粗提部分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及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 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在100μg/mL时其抑制率基本达到大于50%(除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16]。
用BSLB法分析发现,核桃青皮醋酸乙酯提取物对Brine Shrimp egg 的半数致死浓度为79.102<100,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
2.2.4核桃青皮对胃病治疗的作用临床报道,农历六月中旬,摘取未成熟的青核桃与烧酒按3∶1的比例配制,浸泡24 h~48 h,待酒液成棕黄色后过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疼痛,通过对2020人次的观察,10天内止痛者达98.12%,其中立即止痛者占93.15%。
用青龙衣糖膏治疗浅表性胃炎,能解除胃脘疼痛,疗效确定[17]。
2.2.5核桃青皮治疗子宫脱垂何天有等用生核桃皮煎剂外洗治疗子宫脱垂42例表明其有较强的促进子宫肌肉收缩和收敛作用,并有良好的祛湿作用,外洗后子宫明显收缩,带下、瘙痒亦随之消失。
对Ⅰ度子宫脱垂外洗后一般数次可愈,对Ⅱ度~Ⅲ度子宫脱垂需配内服药[18]。
2.2.6核桃青皮对皮肤病的作用薛宝田报道将青龙衣晒干,煎汤,擦洗癣疮处,连续使用可治牛皮癣、鱼鳞病并有较好疗效。
李淑芳[19]等报道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用核桃皮酊剂治疗白癜风有一定作用。
2.3 核桃青皮的杀虫作用对核桃青皮的杀虫活性研究未见报道,但是有部分胡桃科植物中核桃叶提取物的杀虫活性的报道。
翟梅枝等分别就核桃叶提取物对蚜虫的触杀作用、杨毒蛾生物活性和黏虫和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叶提取物对蚜虫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击倒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核桃叶提取物对杨毒蛾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但无拒食和触杀作用。
核桃叶95%乙醇冷提物对小菜蛾有明显的拒食作用;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黏虫有较明显的拒食作用[20]。
核桃叶的这种毒杀作用对核桃青皮的研究有一定借鉴。
2.4 核桃青皮的除草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人们发现,在核桃树下其他植物如苹果、松、杂草等不能生长,而其他树下杂草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