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放大镜》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放大镜》同步课件(共34张PPT+视频)

《放大镜》同步课件(共34张PPT+视频)
观察步骤



科学探索
(2)用三种镜片分别观察自己的指纹、大小相同的文字或皮肤上毛孔等,找一找哪种镜片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科学探索
(3)先正面观察,再从侧面观察三种镜片有什么不同特点。
正面观察
侧面观察
科学探索
(4)将你的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放大镜的镜片
玻璃片
近视眼镜的镜片
能否放大物体
特点

不能
不能
中央厚边缘薄
中央边缘一样薄
中央薄边缘厚
科学探索
(二)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围棋子、平面镜有什么不同特点?
放大镜 围棋子 平面镜
放大镜是透明的,围棋子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
科学探索
小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和功能



透明
中央后边缘薄
放大物体图像
科学探索
(三)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10
20
30
科学探索
我的发现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
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
科学探索
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有关吗?
这是三个直径大小不同,但凸度相同的放大镜。快动手试试观察的效果吧。
科学探索
观察记录
我的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无关。
科学探索
从下面的观察记录中,有什么新发现?
放大镜
教科版 六年级上
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工具吗?我们在科学课上使用它观察过什么?
放大镜
蚂蚁 蜗牛 植物
科学聚焦
放大镜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有哪些应用?
科学聚焦
放大镜起什么作用?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优质课件
20
课 后 拓 展 ——自制放大镜
• 要选择什么材料? • 怎么制作? • 如何检验它是否具有放大作用?
21
22
1.1 放大镜
放大物像
透明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23
下面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C)。
A
B
C
24
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我们发现它们放大倍
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B )。
A. 镜片的大小不同 B. 镜片的凸度不同 C. 镜片的透明程度不同
另一方面,要明确探究任务,恰当设计探究过程。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 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又给学生一个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29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1 放大镜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你知道吗?
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约
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
➢ 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是 什么样的呢?
➢ 它们能告诉我们哪些自然 界的秘密?
➢ 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 样的关系?
3
六年级上册·科学
微小世界
第一单元
4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5
电子显微镜
25
下面物品中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 B)。
A. 装满水的烧瓶 B. 装满水的长方形容器 C. 树叶上的露珠
26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27
谢谢观看 !
2023/9/10
28
小学科学教学措施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 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 性学习的材料。 2、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 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 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 活动。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4、精心准备探究材料 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及目标要求,并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需 求,精心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的、足量的探究活动材料。 5、精心备课,灵活设计科学探究活动 一方面,正确解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学用书备好课,用心研读教学用书中对每 节课的教学设计,灵活借用教学用书上的设计思路创造性的上好科学课。同时要注意写好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困难与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以后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提 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放大镜》教学课件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
1. 放大镜
1.聚焦
构造
镜架、镜片
使用方法
作用
放大物体图像
结构?
应用
科学课、日常、科研……
2.探索
实验1:用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 围棋子进行观察,找出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的镜片。










2.探索
放大镜能把物体图像放大,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笔记知识点 1.放大镜能把 物体的图像 放大,使我 们看到更多 细节。
2.放大镜又叫 凸透镜,镜 片是透明的, 中央厚边缘 薄,放大倍 数与镜片的 凸度有关。
4.拓展
任务:自制一个放大镜
思考:如何验证是否具有放大作用?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 收获?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课后反思
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 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伴你成长

凸、透



2.探索
实验2:以下放大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哪一个?比较不 同放大镜镜片侧面,找出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
观 察 工 具 ①10倍
②20倍 ③30倍





2.探索
侧 面 观 察 ①10倍
观察 结果
②20倍
③30倍
3.研讨
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1放大镜 教科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1放大镜   教科版  (共13张PPT)

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 工具之一。
生活中哪些工作会经常用到放大镜?
观察微小零件
……
寻找纤维 头发等
观察指纹
精密仪器 修理工 公安人员
学生
……
放大镜
探险家
观察植物的 花或种子
农业科技 人员
查看胚芽
考古学家 研究文物
部队指挥官
观察小动物
聚光取火
查看缩微地图
2011年2月21日下午,浙江 省嘉善县的瓷片收藏爱好 者郎雪坤用放大镜仔细观 察一块青花瓷片。
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 越大。
课堂小结
中间厚、边缘薄、 实心
的奥秘
放大镜的放大倍 数与凸度有关
放大镜可以放大 物体的图像
玻璃片 中央和边缘一样厚
近视眼镜 中央薄,边缘厚
探索
2.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把观察结果 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厚度不同
Hale Waihona Puke 功能结构直径不同研讨
1.放大镜的特点有什么 ?
中央厚,边缘薄 透明
凸透镜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厚度不同
3.镜片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和直径无关,和厚度有关,厚度越厚放大倍数越大,反之
拓展
想一想、做一做: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一个 “放大镜”(方便有效) ?
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一定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不装水的烧瓶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放大镜除了中间厚、边缘薄这两个特点外,还 有一个特点是实心的。
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 越小。
用放大镜查看自己雕刻的 作品。
Ricardo是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生物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1《放大镜》 教科版(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1《放大镜》 教科版(共17张PPT)
直到看清楚为止。
9
可以用放大镜 观察什么
10
说一说
字典、报纸上 较小的文字
昆虫 昆虫标本
树叶、布料纹理
11
用放大镜观察三种物质的纹理,并完成观察报告。
注意:1.可以使用彩笔和画图的方式填写 2.除了用放大镜观察,还要用手摸一摸
一号布料
二号布料
三号皮革
12
观察报告
布料
颜色
软硬
纹理
一号

二号

三号

13
自制放大镜
14
方形鱼缸里的鱼和圆形鱼缸里的鱼 看起来有什么不同?
圆形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更大!
15
自制放大镜 找一个空水杯 装满水 放在要观察的物体上
16
放大镜是我们观察事物的 好帮手,让我们用这个好 帮手多多观察,发现科学 的奥秘吧!
17
1
花太小了,看不清楚,怎么办?
2
东西太小,看不清,怎 样能将物体放大呢?
3
放大镜
4
放大镜的结构
No Image
镜片




5
使用放大镜 注意事项
6
不能用放大镜 对着太阳
放大镜的镜片是 玻璃的,易碎!
不能用手摸镜片,油 污会把镜片弄脏,镜
片大镜
8
1、右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 2、将放大镜放在要观察物体的上方 3、调整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2024年小学科学1《放大镜》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1《放大镜》课件

2024年小学科学1《放大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中的第二章《用放大镜观察》,详细内容包括: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在放大镜下的变化,以及通过放大镜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小秘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物体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难点: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展示用的小物体(如蚂蚁、树叶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放大镜、观察用的小物体、记录用的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只蚂蚁,让学生猜猜它爬过的路线,引发学生对微小世界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放大镜的基本结构,解释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6. 课堂小结:强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好奇心。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基本结构2. 放大镜的工作原理3.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4. 观察物体在放大镜下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放大镜观察生活中的小物体,如树叶、昆虫等,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如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放大镜的基本使用方法,观察到了物体在放大镜下的变化,但对放大镜成像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放大镜的奥秘,如尝试制作简易的放大镜,观察更多有趣的物体。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3. 学生观察物体在放大镜下的变化4. 课后作业设计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1. 净化放大镜:使用前,确保放大镜的镜片干净,无灰尘和污渍。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怎样放得更大》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怎样放得更大》课件

3.下列方法中,能使观察到的物体放得最大的是( C ) A.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的距离 C.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4.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要选用两个( B )的放大镜最好。 A.一样大,放大倍数也相同 B.一样大,放大倍数不相同 C.都可以
判断题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 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
③上下移动第二个凸透镜, 观察到最大的清晰图像。
④反复移出、移进第二个放大 镜,比较观察到的图像大小。
动画演示
温馨提示:操作要领
◆平行放置 ◆上下移动 ◆清晰的像
一个凸透镜
比 较 两个凸透镜
观察发现1
①两个放大镜比一个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图像会更大。 ②组合时两个放大镜要平行摆放。 ③在先固定一个放大镜的情况下,从下边放第二个放大镜。 ④组合时要调整位置,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
四、观察 用组合凸透镜选择下面的物体进行观察, 看看是否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蚜虫
观察汇报
食盐:每个颗粒都是规则的立方体。 面粉: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的。
肉眼看到的蚜虫
组合凸透镜下的蚜虫
用自己组合的凸透镜观察身边更多的物体, 看看是否也能把看到的图像放得更大。
肉眼看到的现象 餐巾纸
自制显微镜下 看到的现象
两个放大镜组合
两个放大镜因为倍数不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不同。
用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
泡沫球
食盐
面粉
泡沫球
一个放大镜
两个放大镜
食盐
一个放大镜
两个放大镜
面粉
一个放大镜
两个放大镜
汇报
1.简单方便的放大镜固定器。 2.如何把物体放的更大?12345

《放大镜》课件(教科版)

《放大镜》课件(教科版)

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放大镜的用途与历史
❖ 阳光下点燃纸是其 作用;可观察微小世
界是其
Hale Waihona Puke 作用。❖ 早在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小知识
❖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 体的影响,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 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 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 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练习
1、( C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B )。 A 、 B、 C 、
❖ 判断
❖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 图像大而清晰。(√ )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 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 大。(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
放大镜
放大镜的用途——
工业、农业、公安等
放大镜的作用
用放大镜修 理精密仪器
拆除危险 物品
光学仪器 的镜头
汇聚光线 取火
考古研究 文物
查看比例 尺较大的 地图
观察病虫 害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观察方法一
❖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 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 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
多的信息。( )

谢谢
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的。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3厘米 2 1.5厘米 3 1.8厘米
中间最薄
3.6毫米 3.3毫米 2.6毫米
相差
4.5毫米 5.9毫米 8.3毫米
发现
放大镜最厚处与最薄处差越 大,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镜的最厚处与最薄处相差越大, 说 明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我们也可以说,放 大镜“凸度” 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镜
六年级 科学
放 大 镜
1
2
3
放 大 镜 使 用 方 法
中文 字号
初号
小初
一号
字 样



中文 字号
四号
小四
五号
字样 永


小一

小五

二号 小二 三号 小三




六号 小六 七号 八号




1
3 2
放大镜具有什么特点?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呢?
放大镜的特点
1
2
3
汇报
测量数据
透镜 A B C D E F 放大镜 2.6 7.8 10 7.8 2.6 普通玻璃 2.8 2.8 2.8 2.8 2.8 近视镜片 2.4 2.2 1.9 4.4 3.4 2.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中间厚、四周薄
普通玻璃镜片的特点
中间和四周一样
近视镜镜片的特点
中间薄、四周厚
放大镜
因为凸透镜有放大的功能,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 所以放大镜具有放大功能。
放大镜中间、边缘厚度不同与放大 镜的倍数有关系吗?
放大镜中间厚度、边缘厚度不 同,和放大镜的倍数有关系。
中间和边缘的差越大, 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 中间和边缘的差越小, 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小。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1.先测量同一个物体放大前的大小。 2.用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放大镜放大同一个物体。 3.测量放大后物体的大小。 4.测量出每个放大镜最厚与最薄处的差。
普通玻璃 近视镜镜片
其它两种镜片具有放大的功能吗?
×√
普通玻璃 近视镜镜片
普通玻璃
没 放 大
近视镜镜片
没 放 大
三种镜片有什么不同?
放大镜 镜片
普通 玻璃
近视镜 镜片
卡尺的使用
外侧 量爪
内侧 量爪
数显
B
D
A BC DE
AB C D E
A
CE
F
测量数据
透镜 A B C D E F 放大镜 2.6 7.8 10 7.8 2.6 普通玻璃 2.8 2.8 2.8 2.8 2.8 近视镜片 2.4 2.2 1.9 4.4 3.4 2.3
实验器材
1
2
3
实验过程
1号镜
实验过程
2号镜
实验过程
3号镜
实验过程
放大镜 1厘米放 中间最厚 四周最薄 大后
1 1.3厘米 8.1毫米 3.6毫米 2 1.5厘米 9.2毫米 3.3毫米 3 1.8厘米 10.9毫米 2.6毫米
相差
4.5毫米 5.9毫米 8.3毫米
实验过程
放大镜 1厘米放 大后
自制放大镜
可乐瓶
集气瓶
矿泉水瓶
平底烧瓶
烧杯
一次性杯子
思考:它们和放大镜有什么相同之处?
做好《怎样放的更大》学习准备
1.准备至少两个放大镜。 2.裁纸刀、剪刀、矿泉水瓶、马克笔或彩笔。 3.用放大镜观察家中植物,或者家中的物体, 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透明
汇报
汇报
不同放大镜它们中间的厚度和 边缘的厚度都不相同。
透镜
像放大镜镜片这样,透过 镜片能看到镜片后边的物体, 这样的镜片叫做“透镜”。
凸透镜
像放大镜镜片这样, 中间厚,四周薄的透镜, 叫做“凸透镜”。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具 有中间厚,四周薄的特点。
其它镜片是否具有放大的功能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