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参战部队序列及主要将领
对79年反击战的澄清(ZT)

些战斗骨干,越境作战的部队总数不过是20多万人,这与我军当时450万的常备军
相比,显然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下面看看交战双方具体的兵力部署,许多谣言机会不攻自破!越军的作战思想及
其兵力部署情况
(1) 越军的战略―― “一线取胜 边境取胜"(并非所谓的诱敌深入)
、576团、49团等部队。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个师另3个旅(团)
。这些部队番号是312师、431师、327师、329师、242海岛守备师,另外还有越军
196团、38旅、98团等部队。
我西线(云南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二军区,越方部署有第345师、316师、316A师
、344师(生产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约55,000余人。
重镇,自谅山以南,即进入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破
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同日夜,越南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河内陷入一片混乱。
想当初黎笋曾在电台里讲话,说要在谅山与我军决战。结果谅山只打了一天就丢
了,吓的他甚至要迁都。
关于越军第346师:前面介绍过了,越军第346师又称“高北师”,下辖步兵246团
1985年以后,由于使用直升机,我军重伤员从前线后送至师野战医院只需1个多小
时,伤员死亡率下降到8%。
老山前线,我军共牺牲939人,支前民工牺牲64人。
*参考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关于越军的伤亡很难准确统计。但越南方面对越军的伤亡
两天伤亡达4000人,令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
深刻。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我军牺牲233人,其中主攻部队156人,助攻部队77人。
第54军对越自卫反击战部分干部、骨干名录及代码

第54军对越⾃卫反击战部分⼲部、⾻⼲名录及代码该名录是第54军(53454 ) 1979年2⽉参加对越反击战时的⼲部、⾻⼲名录。
由于所任职务根据部分资料或战友回忆提供,内容难免有误,根据了解的信息随时对该名录不断补充、修改。
(2011年10⽉2⽇最新修改补充)53456、(53467、坦克团(53455))军长韩怀智,军政治委员朱志伟。
副军长韩⽟奎、罗保顺、王英洲。
副政治委员何振浪、成得禄。
参谋长卢政副参谋长姜显⾂。
政治部主任范祖武,后勤部长刘占英。
政治部副主任赵瑞军留守处主任⽀万鉴?(军副政委)后勤部副部长王纪刚。
作战处处长唐硕侦察处处长⽂永螯通信处处长孙振千炮兵处处长严⼤孝防化处处长王培昆⼯兵处处长谭国庆军⽂化处长雷河清作战处副处长蒋于华机要处副处长李泽星军组织处处长陈绍良、副处长唐⽂彬军务参谋王佑明通信参谋张超机要参谋黄翔警卫连连长吴明忠军长警卫员韩⾃⽴第160师(53458)师长张志信,师政治委员李兆贵。
副师长冯英奎、胡升前、徐绍贤。
师副政治委员李长深、耿事明。
师参谋长于之喜(主要负责炮兵)(翟边调162师)师副参谋长徐振宏,⼴东⼈.代⾏其职)师副参谋长黄栋甲。
师政治部主任陈华沛,师副主任颜学仁师后勤部长杨瑞⽣,后勤部政委陈⼀富(1976年张刃调⾛)师作训科长秦⽟林,副科长王太顺师侦察科长王永录师炮兵科杨基乾(70年原科长王本发)师⼲部科郑綦江--62年军⼲部处转业成都中医院,(70年原科长陈⼦⽂、欧国俊)师⼯兵科长周连瑞师卫⽣科科长孙⽴远师宣传科长杨家万?副科长苗清海。
医院院长魏国圣(⼜说是赛明海),副院长沈鸿铭。
政委唐德义(湖南⼈)师警卫连连长杨重信,指导员雷光原;副连长黄景⽂,副指导员(原龚登荣留守)3排长李忠诚副指导员。
1排长谢德银,2排长黄君碧,师⾸长警卫班长李葆华代理3排长。
⾦⼽铁马 10:07:16黄景⽂⾛了.龚登荣在潜江,黄君碧出国了,李忠诚在信阳,别的我就不知道了。
李⾬林,本⼈钟锡炎,是⼴州1970年⼊伍的160师侦察连战⼠(0142部队92分队2排)。
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9个军为何有四个被裁掉【VIP专享】

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9个军为何有四个被裁掉?越战, 参加1979年2月17日,来自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军区的9个陆军军,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争持续28天,至3月16日结束。
11军:2月17日战斗发起后,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拿下巴沙山口、封土等地,并于撤军之时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区越军741团1营。
32师为军区预备队,94团在突破阶段攻克西罗楼后归建,全师东调南屏农场待命。
95团配属149师参加沙巴地区进攻战斗,师主力则攻歼了郭参地区之敌。
11军部队完成助攻任务圆满,突入越南纵深34公里,共歼敌2901人。
时任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
13军:2月16日21时至17日7时,13军12000余人成功偷渡红河,一举突破越军红河防线,创造了大部队偷渡江河的典型范例。
38师歼灭坝洒地区之敌,战后被中央军委誉为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
37师攻克谷柳、保胜,39师攻占岳山和谷珊西山。
至21日,13军摧毁了越军纵深防御阵地,兵锋直指越西北重镇柑塘。
22日,39师攻占代乃地区,控制要点,坚决阻击了敌316A师的东援行动,歼敌900余名,有力的保障了军主力歼灭柑塘地区之敌。
23日7时,37师、38师以钳形攻势并肩向柑塘突击,至25日15时,占领了该地。
敌345师师长梅荣兰率残部逃过外波河。
战役第二阶段,军区预备队50军149师归13军指挥,并加强32师95团等部队担负攻占沙巴,消灭敌316A师的任务。
149师克服重重困难,于3月5日完成任务。
可惜的是3月2日晚正面攻击部队和穿插部队均无进展,致使316A师一部通过黄连山垭口西逃。
13军在红河右岸的攻势凌厉,进展快,战果大,突入敌纵深40公里,歼敌8075人,其中俘虏459人,时任军长阎守庆,政委乔学亭。
14军:在战斗实施阶段,40师攻克老街、班菲;41师占领发隆、孟康;42师夺取拔坡、那马。
经5天战斗,14军攻占越军边境全部一线要点,为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9个军为何有四个被裁掉

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9个军为何有四个被裁掉?越战, 参加1979年2月17日,来自广州、昆明、武汉、成都军区的9个陆军军,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争持续28天,至3月16日结束。
11军:2月17日战斗发起后,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拿下巴沙山口、封土等地,并于撤军之时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区越军741团1营。
32师为军区预备队,94团在突破阶段攻克西罗楼后归建,全师东调南屏农场待命。
95团配属149师参加沙巴地区进攻战斗,师主力则攻歼了郭参地区之敌。
11军部队完成助攻任务圆满,突入越南纵深34公里,共歼敌2901人。
时任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
13军:2月16日21时至17日7时,13军12000余人成功偷渡红河,一举突破越军红河防线,创造了大部队偷渡江河的典型范例。
38师歼灭坝洒地区之敌,战后被中央军委誉为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
37师攻克谷柳、保胜,39师攻占岳山和谷珊西山。
至21日,13军摧毁了越军纵深防御阵地,兵锋直指越西北重镇柑塘。
22日,39师攻占代乃地区,控制要点,坚决阻击了敌316A 师的东援行动,歼敌900余名,有力的保障了军主力歼灭柑塘地区之敌。
23日7时,37师、38师以钳形攻势并肩向柑塘突击,至25日15时,占领了该地。
敌345师师长梅荣兰率残部逃过外波河。
战役第二阶段,军区预备队50军149师归13军指挥,并加强32师95团等部队担负攻占沙巴,消灭敌316A师的任务。
149师克服重重困难,于3月5日完成任务。
可惜的是3月2日晚正面攻击部队和穿插部队均无进展,致使316A 师一部通过黄连山垭口西逃。
13军在红河右岸的攻势凌厉,进展快,战果大,突入敌纵深40公里,歼敌8075人,其中俘虏459人,时任军长阎守庆,政委乔学亭。
14军:在战斗实施阶段,40师攻克老街、班菲;41师占领发隆、孟康;42师夺取拔坡、那马。
经5天战斗,14军攻占越军边境全部一线要点,为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略述1979年对越作战的9个陆军军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1978年12月8日命令和1979年2月12日命令,以来自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的9个陆军军为主力,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争持续28天,至3月16日结束。
11军:这里的11军不是当年刘邓大军麾下,由陈锡联率领的中野3纵,而是1969年11月在云南大理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是一个下辖两个师(31师、32师)的简编军。
本来对越作战按照军委12月8日命令,11军没有参战任务。
由于越军全面入侵柬埔寨,军委12月31日扩大会议上决定增调部队扩大作战规模。
1979年1月11日,总参杨勇、何正文两位副参谋长和总后张贤约副部长到昆明军区勘察地形、审修作战方案之后,军委正式确定第11军参战,并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加强该军。
按照昆明军区作战方案,11军在金平方向担任西线助攻任务。
2月17日战斗发起后,迅速突破越军一线防御阵地,尔后拿下巴沙山口、封土等地,并于撤军之时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一个加强团歼灭班绕散地区越军741团1营。
32师为军区预备队,94团在突破阶段攻克西罗楼后归建,全师东调南屏农场待命。
95团配属149师参加沙巴地区进攻战斗,师主力则攻歼了郭参地区之敌。
总的来看,11军部队完成助攻任务圆满,突入越南纵深34公里,共歼敌2901人。
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分别占9%和8%。
时任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
13军:虽然当时已经是驻重庆的成都军区主力军,但其自1950年入滇,驻扎云南南部长达18年,地理民情各方面情况谙熟,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经历两次中缅边境戡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有战斗力优势;越军头号主力步兵师308师、351工炮师第34团均由其一手训练和装备,13军上上下下都有着"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心态,有心理士气优势。
因此军委第一次作战命令即调13军南下,加强云南方向作战力量。
2月16日21时至17日7时,13军12000余人成功偷渡红河,一举突破越军红河防线,创造了大部队偷渡江河的典型范例。
对越反击战参战部队(一九七九年)

对越反击战参战部队(一九七九年)一、东线兵团:1、前敌指挥部:总指挥(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广州军区政委):向仲华;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刘昌毅;参谋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周德礼;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王淳;2、北集团:总指挥(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第四十一军:军长:张序登;政委刘占荣;辖第一二一师、第一二二师、第一二三师;3、南集团:总指挥(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第四二军:军长:魏化杰;政委:勋励;辖第一二四师、第一二五师、第一二六师;4、东集团:总指挥(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燮元;第五十五军:军长:朱月华;代政委:郭长增;辖第一六三师、第一六四师、第一六五师;5、机动集团:1)第二十军(属武汉军区):军长张福钰;辖第五十八师;2)第四十三军(属武汉军区):军长:诸传禹;代政委:赵盛昌;辖第一二七师、第一二八师、第一二九师;3)第五十四军(属武汉军区):军长:韩怀智;政委:朱志伟;辖第一六O师、第一六一师、第一六二师;4)第五十军(属成都军区)军长:张志礼;政委:张立勋(隶属成都军区);辖第一四八师、第一五O师;5)广西军区独立师。
二、西线兵团:1、前敌指挥部:总指挥(昆阳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昆明军第一政委):刘志坚;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海棠;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孙干卿;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刘炎田;2、第十一军:军长:陈家贵;政委:张琦;辖第三十一师、第三十二师;3、第十四军:军长:张景华;政委:范新友;辖第四十师、第四十一师、第四十二师;4、第十三军(属成都军区):军长:阎守庆;政委乔学亭;辖第三十七师;第三十八师、第三十九师;第一四九师(属成都军区第五十军);5、云南军区独立师;6、配属部队:1)炮兵一师;2)炮兵四师;3)高炮六十五师;4)高炮七十师。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参战部队序列及主要将领!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参战部队序列及主要将领!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参战部队序列及主要将领!一、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东线兵团广州军区司令员(前敌指挥):许世友(开国上将)副司令员:刘昌毅(开国中将)政委:向仲华(开国中将)参谋长:周德礼副参谋长:焦玉山(1988年中将)政治部主任:王淳北集团: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开国少将)广州军区陆军第41军(步兵第121师、步兵第122师、步兵第123师)军长:张序登(1988年中将、官至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政委:刘占荣第121师师长:郑文水(官至第41军副军长)第121师副师长:李新良(1998年上将、官至北京军区司令员)第121师副师长:李培江第123师367团连长:刘粤军(少将军衔、现任兰州军区参谋长)南集团: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开国少将)广州军区陆军第42军(步兵第124师、步兵第125师、步兵第126师)军长:魏化杰政委:勋励第124师师长:固辉(1994年上将、官至南京军区司令员)第126师副师长:赵连玉(1979年3月牺牲,对越反击战中我军职务最高的两位烈士之一)第126师副政委:林凤云(1979年2月17日牺牲,对越反击战中我军职务最高的两位烈士之一)东集团: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燮元(开国少将)广州军区陆军第55军(步兵第163师、步兵第164师、步兵第165师)军长:朱月华(官至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政委:郭长增(代)副军长兼164师师长:萧旭初(1988年少将)第163师师长:边贵祥(后任第55军军长)第163师政委:吴恩庆第163师副师长:李万余(后任第55军副参谋长)机动集团:武汉军区陆军第20军(步兵第58师)军长:张福钰(后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武汉军区陆军第43军(步兵第127师、步兵第128师、步兵第129师)军长:诸传禹(后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政委:赵盛昌(代)副军长兼127师师长:张万年(1993年上将、官至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武汉军区陆军第54军(步兵第160师、步兵第161师、步兵第162师)军长:韩怀智(1988年中将、官至副总参谋长)政委:朱志伟副军长:王英洲(1988年少将、官至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副政委:成得禄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蒋于华(1993年少将、官至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军区炮兵作训处处长:陶伯钧(1998年上将、官至广州军区司令员)第160师师长:张志信第160师政委:李兆贵第162师师长:李九龙(1994年上将、官至成都军区司令员)第162师副师长:田云杰成都军区陆军第50军(步兵第148师、步兵第150师)军长:张志礼(官至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政委:张立勋●西线兵团昆明军区司令员(前敌指挥):杨得志(开国上将)第一政委:刘志坚(开国中将)副司令员:张海棠(开国少将)参谋长:孙干卿(开国少将)政治部主任:刘炎田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协助杨得志指挥西线作战):梁光烈(2002年上将、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步兵第31师、步兵第32师)军长:陈家贵(官至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政委:张琦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步兵第40师、步兵第41师、步兵第42师)军长:张景华(昆明军区参谋长)政委:范新友成都军区陆军第13军(步兵第37师、步兵第38师、步兵第39师)军长:阎守庆(官至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政委:乔学亭(官至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陆军第50军(步兵第149师)二、1984-1989年云南两山轮战参战部队序列及主要将领第14军(1984.04.02~1984.08.05)副军长:王祖训(2000年上将、官至军事科学院院长)第40师师长:刘昌友(少将军衔、官至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40师政委:陈培忠(少将军衔、官至云南省军区政委)第40师副师长:朱启(2004年上将、官至北京军区司令员)第40师119团团长:张又侠(中将军衔、现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第11军(1984.08.05~1984.12.09)军长:马秉臣(1988年中将、官至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副军长:何其宗(1990年中将、官至副总参谋长)副参谋长:蒙进喜(2002年中将、现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第31师师长:廖锡龙(2000年上将、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南京军区第1军(1984.12.09~1985.05.30)军长:傅全有(1993年上将、官至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政委:史玉孝(1994年上将、官至广州军区政委)副军长:李乾元(2004年上将、官至兰州军区司令员)参谋长:吴铨叙(2000年上将、官至副总参谋长)军作训处长:顾守成(少将、现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第1师1团团长:陈传发(少将、官至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第67军(1985.05.30~1986.04.30)军长:张志坚(1998年上将、官至成都军区政委)政委:姜福堂(2002年上将、官至沈阳军区政委)参谋长:粟戎生(1999年中将、官至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199师师长:郑广臣(少将、官至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第199师政委:杜铁环(2000年上将、官至北京军区政委)第199师副师长:张凤龙(少将、官至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第199师副政委:张纪根(1997年少将、官至山东省军区副政委)第199师政治部主任:王洪尧(少将、现任第54集团军政委)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1986.04.30~1987.04.30)军长:钱树根(2000年上将、官至副总参谋和长)第139师师长:黄俊杰(1997年少将、官至西安陆军学院院长)第139师政委:刘冬冬(2004年上将、现任济南军区政委)第139师副师长:常万全(2007年11月晋升上将、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1987.04.30~1988.04.30)军长:钱国梁(2002年上将、官至沈阳军区司令员)政委:徐永清(2000年上将、官至武警部队政委)政治部主任:朱增泉(1996年中将、官至总装备部副政委)第79师副参谋长:王小京(少将军衔、现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第37师(1988.04.30~1989.10.30)师长:陈知建(陈赓之子、少将军衔、官至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云南省军区(1984.04.30~1989.10.30)。
1979对越作战亲历记

1979对越作战亲历记对越自卫反击战分为广西东线和云南西线两个作战方向。
战役第一阶段,越南高平是东线的的主要目标。
解放军广州军区前指调集7个陆军师及配属部队约10万人,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
北突击集团为41军,南突击集团为42军。
41军从那坡、靖西方向进攻,42军则从龙州方向进攻,进行大穿插作战。
10万大军形成钳形攻势,力求三天时间内歼灭部署于高平的越南主力步兵师346师及地方部队。
中越两国边境山脉连绵,丛林茂密,此次作战又是境外作战,后勤任务负担重。
为了支援前线(支前),边境各市县纷纷成立“支前办公室”、“支前领导小组”来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并号召民兵、边境人民群众踊跃报名参加支援前线的任务。
从地图上看,田东县虽不与高平接壤,但也算得上是“1.5”线。
因此,田东自然也要承担起支援前线的任务。
靖逸是田东县辖的“靖逸大队”(现在叫靖逸村),一个大队又辖十二个生产小队。
一天,大队队长和指导员召开大会,控诉越南当局侵犯中国边境的罪行,并号召生产队青壮年踊跃参军:“越南人已经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忍无可忍!”据梁月齐回忆,当时真是一呼百应,年轻人们踊跃报名,积极参加。
“年轻的后生们都没看过打仗是什么样子,想去见见世面!我拉都拉不回来!”她的弟弟梁世安当时已经结婚,儿子尚在襁褓之中。
梁月齐和她老父都劝梁世安不要去,因为子弹不长眼,但是梁世安仍坚决报名。
报名登记处那热闹的气氛,就好比今天的人争相涌进球场看世界杯决赛。
报名处也来者不拒,报名就录为担架队队员。
其实早在公开招募的前几天,队里已经找黄业袖,雷介光还有另一个民兵去进行战前军事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战场急救,卫生知识,辨认飞机坦克等内容,还进行一次实弹射击训练,讲到这里,雷介光仍兴奋不已。
后来统计说民兵人数不足,就进行了第二次招募。
这批招募的民工都没来得及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就直接开赴前线。
关于民兵和民工的区别,老人们都说民工就是民兵,“口头民兵”罢了,没几个摸过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东线兵团
广州军区司令员(前敌指挥):许世友(开国上将)副司令员:刘昌毅(开国中将)政委:向仲华(开国中将)参谋长:周德礼副参谋长:焦玉山(年中将)政治部主任:王淳
北集团: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开国少将)广州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步兵第师)军长:张序登(年中将、官至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政委:刘占荣
第师师长:郑文水(官至第军副军长)第师副师长:李新良(年上将、官至北京军区司令员)
第师副师长:李培江第师团连长:刘粤军(少将军衔、现任兰州军区参谋长)
南集团: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开国少将)广州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步兵第师)军长:魏化杰政委:勋励
第师师长:固辉(年上将、官至南京军区司令员)
第师副师长:赵连玉(年月牺牲,对越反击战中我军职务最高地两位烈士之一)
第师副政委:林凤云(年月日牺牲,对越反击战中我军职务最高地两位烈士之一)
东集团: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燮元(开国少将)广州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步兵第师)
军长:朱月华(官至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政委:郭长增(代)副军长兼师师长:萧旭初(年少将)
第师师长:边贵祥(后任第军军长)第师政委:吴恩庆第师副师长:李万余(后任第军副参谋长)
机动集团:
武汉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军长:张福钰(后任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武汉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步兵第师)
军长:诸传禹(后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政委:赵盛昌(代)
副军长兼师师长:张万年(年上将、官至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武汉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步兵第师)
军长:韩怀智(年中将、官至副总参谋长)
政委:朱志伟副军长:王英洲(年少将、官至河南省军区司令员)
副政委:成得禄
军司令部作训处处长:蒋于华(年少将、官至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
军区炮兵作训处处长:陶伯钧(年上将、官至广州军区司令员)
第师师长:张志信第师政委:李兆贵第师师长:李九龙(年上将、官至成都军区司令员)
第师副师长:田云杰成都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
军长:张志礼(官至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政委:张立勋
●西线兵团
昆明军区司令员(前敌指挥):杨得志(开国上将)
第一政委:刘志坚(开国中将)副司令员:张海棠(开国少将)参谋长:孙干卿(开国少将)
政治部主任:刘炎田
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协助杨得志指挥西线作战):梁光烈(年上将、现任中央军委委员)
昆明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军长:陈家贵(官至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政委:张琦昆明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步兵第师)
军长:张景华(昆明军区参谋长)政委:范新友成都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步兵第师、步兵第师)
军长:阎守庆(官至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政委:乔学亭(官至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
成都军区陆军第军(步兵第师)
二、年云南两山轮战参战部队序列及主要将领
第军(~)
副军长:王祖训(年上将、官至军事科学院院长)第师师长:刘昌友(少将军衔、官至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师政委:陈培忠(少将军衔、官至云南省军区政委)第师副师长:朱启(年上将、官至北京军区司令员)第师团团长:张又侠(中将军衔、现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第军(~)
军长:马秉臣(年中将、官至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副军长:何其宗(年中将、官至副总参谋长)副参谋长:蒙进喜(年中将、现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第师师长:廖锡龙(年上将、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
南京军区第军(~)军长:傅全有(年上将、官至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
政委:史玉孝(年上将、官至广州军区政委)副军长:李乾元(年上将、官至兰州军区司令员)参谋长:吴铨叙(年上将、官至副总参谋长)
军作训处长:顾守成(少将、现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第师团团长:陈传发(少将、官至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第军(~)
军长:张志坚(年上将、官至成都军区政委)政委:姜福堂(年上将、官至沈阳军区政委)
参谋长:粟戎生(年中将、官至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第师师长:郑广臣(少将、官至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第师政委:杜铁环(年上将、官至北京军区政委)
第师副师长:张凤龙(少将、官至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第师副政委:张纪根(年少将、官至山东省军区副政委)
第师政治部主任:王洪尧(少将、现任第集团军政委)
兰州军区第集团军(~)
军长:钱树根(年上将、官至副总参谋和长)
第师师长:黄俊杰(年少将、官至西安陆军学院院长)
第师政委:刘冬冬(年上将、现任济南军区政委)
第师副师长:常万全(年月晋升上将、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
北京军区第集团军(~)
军长:钱国梁(年上将、官至沈阳军区司令员)
政委:徐永清(年上将、官至武警部队政委)政治部主任:朱增泉(年中将、官至总装备部副政委)第师副参谋长:王小京(少将军衔、现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成都军区第集团军第师(~)
师长:陈知建(陈赓之子、少将军衔、官至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
云南省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