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
『 1 1 陈肇雄. 经 济 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问题
商 业 银 行 在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不 但 要 开 的 几 点 思考 U 】 . 传承, 2 0 1 1 ( 0 5 ) .
张 国庆 . “ 十c - 9 _ ” 规 划 的 工作 要 点和
商 业 银 行 的发 展 对 融 资 渠 道 也 有 相 发 出 多 种业 务 ,更要 与 同行 业 其 他 商 业银 应 的要求 。 在发展 的过程 中 , 银 行 需 要 对 自 己 的 融 资 渠 道 进 行 适 当 开 发 一 方 面 . 银 行 需 要 更 新 自 己 的 服 务 意 识 融 资 渠 行 一起 , 创 造 出 有利 于 发 展 的竞 争环 境 。 竞
——’
堪 佻 融 资 B式
披 融 诳
触 箍
淤 本
%
}
— — —
— ~
.
瓷
m
.
场
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问题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 时 上 市 公 司资
本 结 构 和 公 司治 理 的 相 互 关 系进 行 分 析
触 资
资
———— 一 {
{ m} 自 一
、
公 司治 理 和 资本 结构 的 内 在 联 系
企 业 代 理 问 题 的 金 融 体 现 为 公 司 的
控 制权 的 分配 ,影 响 着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 而
表 众 多 小 股 东 利 益 的 股 东 大 会 在 一 定 程 信 息 披 露 制 度 、绩 效 考 核 制 度 及 问 责 制 公 司 治理 结 构 决定 着 融 资 决 策 的 选 择 。 将 度 上 失 去 了对 董 事 会 的 约 束 与 制 衡 度. 使 得 有 些 管理 者 为 了 谋 取 自身 利 益 的 2 . 董 事 会 缺 乏对 经 理 层 的 内 部 制 衡 . 最 大 化 可 能 会 造 成 自身 行 为 和 公 司 经 营 资 本 结 构 与 公 司 治 理 的 内 在 联 系 可 用 图 监 事 会 缺 乏对 全 局 的 监 管 作 用 我 国 一 部 目标 的 偏 差 . 表示 。 导致 股价 动荡 。 从 而 损 害 了
公司资本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

公司资本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公司的资本结构已经成为决定其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资本结构的优化不仅关系到公司的稳定运营,更是提升公司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公司资本结构分析及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企业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导。
本文将首先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包括资本结构的定义、影响因素、衡量指标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不同资本结构对公司运营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其内在机制。
接着,本文将重点研究资本结构的优化问题,包括优化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优化的实际操作过程。
本文还将关注资本结构优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问题,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公司资本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的运营,提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资本结构理论回顾资本结构理论是财务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公司的资本来源及其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理论。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债务与股权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的平衡问题。
其中,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MM定理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
该定理在无税和完美市场的假设下,认为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非其融资方式。
然而,这一理论在现实中受到了诸多挑战,因为现实中的市场并不完美,税收、破产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税收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资本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着差异及其特殊性+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
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 并取得了一些成 果 ("%%%年 之 后 "有 不 少 学 者 开 始 用 实 证 方 法 研 究 我 国 上 市 公 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 "%%%* 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 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 素之一"而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作用却相对较弱+
!""#$%" 财会月刊!理论"*!"*!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方光正, 曹汝洁, 闫丽霞 方光正,闫丽霞(中原工学院), 曹汝洁(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
财会月刊(理论版)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THEORY EDITION) 2006,""(10) 0次
!,!!,财会月刊)理论*!""#$ %"
! !" 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张维迎! !"""" 认为$ 公司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治理 结构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结构#李维安! #$$!" 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即经营者%股 东%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张兆国! %$$&" 也认为$公司治理 结构能否有效地解决公司所有权的安排问题$ 无论从理论 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资本结构是 否合理#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分析

( 1 ) 改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 的构成。对于董事会 和监理会 以煤炭行 权利并行 的做法进行改变,使得监事会的地位得到提升 ,公司的 董事会必须向监事会和股东大会这两者进行复制 , 在人事任免上 ,
( 2 ) 董事长 与总经理两职分离。为使得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 到加强 ,所以董事长必须保持独立性,明确董事会代表股东的首 低于 2 0  ̄ / o ,这 与外 源 融 资 相 比 比例 远远 达 不 到其 水 平 。 再次 ,债 务类 型 结构 上 主 要 靠银 行 贷款 中的 低压 担 保 模式 。最 后 ,融 资 结 要 责任 ,明确 对 于 管理 层 的 监控 作 用 ,并 且 强化 其 手 段 ,董 事 会 构和资本结构存在差异性 ,当出现的情况是资产负债率高于 负债 鉴 于 自身 领 导所 得 到 的好 处 从事 使 得 能 够更 好 的进 行 组 织和 作 用
则显 得 更 低 。其 次 ,我 国 煤炭 类 的 上市 公 司 进行 内源 融 资的 比例 融资 比率的时候 ,当在时间推移的过程 中,则会 有着逐年下降的 的 发挥 。 企 业资 产 负债 率 。 ( 3 ) 加强监事会职能 发挥 。立足于现有的制 度条件 ,通过对 监 事会 的构 成 以及 运 行 机制 进 行 改进 和 完善 ,使 得 自身 不 足得 以 四 国外典型公司治理模式 比较分析 1 . 英 美公 司 治理 模 式 。英美 企 业所 采取 的公 司治理 模 式 是立 弥补 ,保证监事会在企业能够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2 . 改 进 外 部 治 理 机 制 。 可 以从 建 立健 全 法 律机 制 、政 府 部 足于对传统型的 自由放任式 的经济发展 ,其融资和资本结构所具 备的特点是高度分散的股权、其中绝大多数是 以股本为主 以及有 门转 变 角色 、加 强机 构 投 资者 的 培育 力度 、发挥 证 券市 场 作 用 、 着 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而这种模式主要进行监控实施 的是依赖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促进产权流通 ,优化企业股权机构等多方面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探究

有 着必 然 的联系 , 彼此相 互 影响 。 哈 特 认 为 , 予 经 营 者 以控 制 权 或 激 励 并 不 重 给 要, 至关 重要 的 问题 是要 设 计 出合 理 的资 本 结 构 , 以 限制经 营者 以投 资者 的利 益为代价 , 求他 们 自己 目 追
开始 。他 们通 过分析 证 明企业 的资 本 结构 与企 业 市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1 期
20 08正
Vo1 .8, NO. 1
1月
J n 2 0 a ., 08
文 章 编 号 :6 1 10 (0 8 O —0 6 —0 1 7 — 8 7 20 )1 0 9 4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探究
作者简介 : 戴永 秀 ( 9 1 ) 女 , 东 文 登 人 , 昌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企 业 管 理 研 究 ; 柳 梅 18 一 , 山 南 主 张 (9 4 ) 女 , 江衢 州人 , 昌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 1 8一 , 浙 南 主要 从 事 产 业 经 济研 究 。
结构 中 , 以债 务 、 先股 和 通 股 权 益 为代 表 的企 业 优 的永久 长期融 资方 式组合 ( 比例 ) 即指企业 各种 资 或 ,
金的构成 及其 比例 关 系 。因此 公 司治 理 与 资本 结 构
收 稿 日期 :0 7 9 2 2 0 —0 — 7
控制 ” 问题 。 等 当前 , 国上 市公 司资本 结构 中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我
理 论上无 懈可击 的 , 由于此 定理 严格 的假设 条件 在 但
实 践 中却难 以使 用 。 因而此 后 的研 究 者就 逐 渐 放 松
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分析公司资本结构是指公司融资的方式和比例,包括股本和债务的比例。
通过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融资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
1. 股本结构:公司的股本结构包括股东的持股比例和股东的类型。
通过分析公司的股本结构,可以了解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分配情况。
例如,某公司的股本结构如下:- A股:占总股本的60%,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持有;- B股:占总股本的20%,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持有;- H股:占总股本的20%,主要由外国投资者持有。
2. 债务结构:公司的债务结构包括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比例。
通过分析公司的债务结构,可以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例如,某公司的债务结构如下:- 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70%,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 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30%,主要是短期银行贷款和商业票据。
3. 资本结构的稳定性: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公司融资方式和比例的变动程度。
通过分析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和经营风险。
例如,某公司的资本结构在过去五年的变化情况如下:- 2016年:股本占比60%,债务占比40%;- 2017年:股本占比55%,债务占比45%;- 2018年:股本占比50%,债务占比50%;- 2019年:股本占比45%,债务占比55%;- 2020年:股本占比40%,债务占比60%。
二、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基于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存在的问题:1. 股本结构不稳定:公司股本结构的变动幅度较大,这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分配出现变动,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
2. 债务结构过于依赖短期债务:公司债务结构中短期债务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会增加公司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尤其是在经济不稳定的时期。
3. 资本结构不合理: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占比较高,这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财务杠杆比率,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资本结构视角下的公司治理结构探究

收益考虑 , 他们一般会选择 ‘ 便车”而 搭
资本的安全性出发 ,必然会在借款契约
二 、我 国公 司治 理 弱 化 的 资本 结构 不 愿 意 主 动参 与 对 公 司经 营 的 监管 。在
中附 加 限制 性 条 款 ,对 企 业投 资活 动 进 原 因 行 约束 。同 时 ,债 务 融 资 加大 了企 业 财
排及 其 效 率 。
一
( )债权 结 构对 公 司治 理 的影 响 三
如 前 所述 ,债 务 人 受 债 务 契约 和 破 制 而 来 的 ,国有 股 在上 市 公 司股 权 结 构 也 产机 制 的 约束 ,企 业 经 营 者 为 了避 免 企 中 一开 始就 占有绝 对 的 比重 。 就 是说 , 业企 业 破 产 对 自己声 誉 的 不利 影 响 ,通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的股权是 由国家持 常会 努 力 地工 作 。但 是 ,当企 业 处 于 财 有 的 ,但 是 ,国 家利 益 却 没有 人 格 化 为
J本 结构 视角下 的公 司治理结构 探究
寿 兴
( 中盐 河 南盐业 物 流配 送有 限 公 司 ,河 南平 项 山 4 70 ) 60 0
[ 摘
要】公 司治理结构 的合理性受其资本结构的制约。 本文从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的分析入手,提出了
、
资 本 结构 与公 司治 理 的关 系
( )资 本 结构 对公 司治理 的影 响 一
从 治理 角 度 看 ,债务 融 资 能 够 降低 务 困境 的 时候 ,银 行 如果 倾 向于 利 用 债 个人 利 益 ,导 致企 业 所 有权 虚 置 和所 有 企 业 对 外部 股 权 融 资 的需 求 ,从 而 间接 务重组 、债务展期或削减债务等债务重 者 缺位 。与此 相 反 ,上 市公 司流通 股 的 地 提 高 内部 股 权 的 比例 ,使 经 营者 的利 组 方 式 ,会 导 致 债 权人 对 债 务 人 的 软约 大部分却由小股东持有 ,同样出于成本 益 与 所 有者 的利 益趋 于 致 。债 权 人 从 束 ,从而弱化公司治理的效果。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发 展 迫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重 要 课 题 。 实 际 上 这 并 非 出 酬金 。在 这种 情况 下 , 有 者 ( 所 委托 人 ) 本 上 没 有 基 于偶 然 , 而有 其 客观 存 在 的企 业制 度 原 因 。 办法 通 过 制 定 激 励 合 同 来 修 正 经 营 者 ( 理 人 ) 代 的 企业 治 理之 所 以成 为必 要 , 键 在 于 现 代 企 业 目标 , 关 这也 意 味着 激励 合 同基 本 上 不起 任何 作 用 。 中存 在 委 托—— 代理 关 系 , 即现 代 企 业 制 度 下所 有 第 三 , 公 司 股 份 分 散 的 情 况 下 , 少 或 没 有 在 很 权 与 经 营权相 分 离 。在 这 种 委 托— — 代 理 关 系 下 , 可能 制 定激 励监 督 合 同。 因 为监 督 是公 共 物 品 , 如 委 托人 和代 理 人 由于 自身 利 益 的 影 响 , 般 具 有 各 果一 位 股东 的监 督 引起 公 司 业绩 的 改善 , 么 所 有 一 那 自不 同 的追求 目标 , 在 不 同 的效 用 函数 。 如果 信 的股 东都 能受益 。 由于监 督 是有 代价 的 , 每 个 股 存 当 息对 称 , 约 完 整 , 管 委 托 人 和 代 理 人 在 追 求 目 东 所 持股 份 比率 都 很 低 时 , 会 产 生 搭 便 车 现 象 , 契 尽 就 标 及 效 用 函数方 面存在 差 异 , 险 对 于 委 托 人 仍 然 即每个 股 东 都 放 弃 监 督 而 寄 希 望 于 其 他 股 东 行 使 风 是 不存 在 的 , 即不 存 在 委 托 —— 代 理 问题 。而 在 信 监 督权 。最后 的结 果 是 : 有 的 股 东 想 法 相 同 , 所 没 息 不 对 称 ( f m t nA y me y 情 况 下 , 于 契 约 有 或几 乎 没 有监 督发 生 。 I o a o sm t ) n r i r 由 是 不 完 全 的 , 存 在 代 理 人 “ 向 选 择 ” C nes 就 逆 ( ovr e 第 四, 激励 监 督 合 同不 能有 效 地 阻止 经 营者 盲 C oc) “ 德风 险 ” Moa H zr ) 可 能 , 托 人 目扩大 企 业 规 模 或 放 弃 企 业 剩 余 控 制 权 。在 现 代 hi 和 道 e ( r aad 的 l 委 就 面 临 着 风 险 , 而 产 生 委 托— — 代 理 问 题 。 据 企业 制 度 的 架 构 下 , 业 一 旦 成 立 , 所 有 权 与 控 从 企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THESIS OF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论文题目: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问题研究(英文):The Study of CompanyAdministration and Capital StructureCapital Structure所在院、系、所:商学院专业名称:会计学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宋常论文主题词: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学习期限:2000年9 月至2005 年9 月论文提交时间:2004年11月已签名:张彩庆日期:2004.11.11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张彩庆导师签名:宋常日期:2004.11.11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外文合订)论文题目:(中文)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问题研究(英文)The Study of Company administration and Capital Structure作者:张彩庆指导教师:宋常摘要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是企业理论和实践中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国加入WTO以后,在经济更加开放、逐渐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形势下,经济体制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新阶段,改善公司治理不仅是我国各类所有类型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能够顺利完成经济转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公司治理的进一步改革需要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顺应这一改革的需要。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构建公司治理理论体系和资本结构理论体系,在系统研究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比较国外公司治理模式,根据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对我国公司治理的改进提出了笔者的若干意见建议。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主要想法和观点可简要陈述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公司治理的涵义、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公司治理研究问题的起因、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公司治理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对于公司治理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
从静态上看,公司治理表现为一种结构和关系,从动态上看,则表现为一个过程和机制。
其次,为了进一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解释了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概念,包括公司治理系统、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主体、公司治理客体、公司治理边界、公司治理成本与效益、公司治理效率。
在公司治理的起因研究中,指出机构投资者的兴起、股东参与意识的提高、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公司欺诈和公司倒闭案件的增多、经理人员的报酬的大幅上升引起了股东和社会的不满、转型经济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兼并收购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以上诸多方面引起对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
最后,介绍了公司治理的三种基本理论,即金融模式论、市场短视论、利益相关者论。
第二部分,阐述了资本结构理论。
从二十世纪50年代的MM定理到70年代平衡论、再到80年代非对称信息论的引入,极大拓宽了资本结构领域的研究视野。
资本结构理论表明,公司融资和法人机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债务和股权不应仅仅被看作是可替代的融资工具,而且还应该被看作是可替代的治理结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要以有效的资本结构为前提。
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影响公司治理机制,最终影响公司市场价值。
因此,企业在安排资本结构时不仅要考虑到资本成本、杠杆比例、税收影响和资金运用安排方面的影响,还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来安排公司的资本结构。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提出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从而为我国如何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成功经验,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提供了参考。
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相互影响,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而公司治理结构是资本结构的体现和反映。
资本结构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决定着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而资本结构又受到融资方式的影响,融资方式又受到外部金融环境、金融政策、金融市场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资本结构可通过股权和债权的治理效应的发挥协调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出资人内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和行为。
首先分析了负债与公司治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关系。
负债能够激励经营者多努力工作少个人享受,并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
负债还可以约束经营者随意支配现金的行为,从而抑制过度投资、盲目扩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代理成本。
其次,根据股权结构的二个特征分析了股东身份及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
并得出了对公司治理产生良好治理效应的股权结构所具有的条件应该是适度股权集中、持股者身份明确。
同时,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在股权静态结构与公司业绩的研究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能使公司的绩效趋于最大。
不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是状态依存的,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对公司业绩的正面影响取决于行业的竞争性。
在提高行业竞争性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减持国有股比例,提高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将能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就模式部分而言,英美模式中资本市场对企业具有较大的约束作用,英美模式的众多小股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和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种通过外部市场对公司进行控制的治理结构模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股东受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这种模式也易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对经营者的监控失效的弊病。
日德模式相对集中的所有权结构有助于对经理人的监督和激励,但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来自市场的监督控制。
这两种模式各有长短,在模式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模式在各取所长,出现了同化的趋势。
根据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提出了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
阐述了有效公司治理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及公司治理模式有效性的评价。
第四部分,对策研究部分。
首先对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进行的探讨,提出我国的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市场最终导致了我国股权结构不合理、股东权利残缺、内部人控制加剧代理问题、内部治理机构失灵、缺乏代理权竞争与经理人员约束机制、外部市场机制欠缺。
根据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基于对我国公司治理现状的研究,从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改进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在内部公司治理方面,主要从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功能及激励机制改进方面提出了建议;在外部公司治理方面,主要从法律、政府、市场培育几方面为营造公司治理的外部竞争环境提出了几点意见。
ABSTRACTCompany administration and capital structure are two crucial issues for an enterprise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Since China entered into the WTO and opened up further to the outside world, its economy has gradually integrated itself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 an all- round way.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will enter a new stage. At this stage, improving company administration will not only be a practical need for all Chinese enterprises to raise their competition, but will also be an unavoidable choice for China to accomplish its economic switch-over and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Effective theoretic guidance and policy advices will be required in improving company administration.The basic thinking line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author mak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company administration through building-up systems of company administration theory and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comparing with foreign administration model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mpany administration and capital structure, relying on effective company administration model and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China’s company administration. The whol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nd its main viewpoints can be explained briefly as follows:Part One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d four things in this part: the mean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the cause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company administration. Firstly, company administration is a concept of rich implications and one may look at it from different angles. From static analysis, company administration displays itself as a kind of structure and relation, but from dynamic analysis, as a process and system. Secondly, to further study the company administration, the paper explained the concepts on company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company administering system, company administering mode, company administering mechanism, company administering structure, company administering subject & object, company administering boundary, company administering cost & benefits and company administering efficiency. As for the study of the cause of company administra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spring-up of the institution investors, the enhanced sense of participation among the stockholders, the unprecedented large-scale company frauds and bankruptcies, the dissatisfaction of the stockholder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caused by the big income rise of the managerial staffs, the problem of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inner-circle”propped up in the economic shift-over and the losses suffered by those with interests connected to company annexations as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iberalization develops. It is the abovementioned phenomena that give rise to the study of companyadministration theory.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ed the three basic theories of company administration, that is, the theory of financing mode, the theory of market myopia, and the theory of relevant benefit.Part Two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is explained by the author here. From the MM theorem of the 50s in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theory of balance of the 70s, and furthe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non-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view in the field of capital structure study has been greatly broadened. Th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shows that the financing of a company is closed linked with the mechanism of the legal entity. Debts and stock rights should not only be regarded as a substitutable financing tool, but also as a replaceable administer structure. An effective capital struc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forming of an effective legal entity administering structure. The choice of financing methods decides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an enterprise, thus effecting the company’s administering structure and market value in the end. Therefore, while laying out capital structure, an enterprise should not only concern its capital cost, lever ratio, taxation impact or financial operation effect, but also arrange its capital formation from the angle of company administration.Part threeIn this part,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mpany administration and capital structure and comparing the administering pattern of foreign companies, the author gives out an effective model to administer a company. Therefor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to actively draw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company administration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Western countries and draw up a company administering structure pattern suitable for China’s special situation.Corporation administration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capital structure and vice versa. Within the established system framework, capital structure is the basis for corpo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structure is the reflec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The selection of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pattern and degree of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efficiency depend largely on the selection of capital structure. However, capital structure is again influenced by financing methods and financing methods are influenced by external monitory conditions, policies and markets.Capital struc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structure. It can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and behavior between the investors and business operators as well as between the investors’internal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through administering effects of the stock and credit rights.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debts incurring and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mechanism of encouragement and restraints. Being in debt can encourage the operators to work harder, live simpler and make better investment decisions, thus lowering the cost of attorney resulted from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the right of control. It can also restrain the operators from random usage of money, thus constraining the acts of overinvestment and blind expansion, which can also reduce the attorney cost to some extend. Second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wo characters of the stockownership structur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impacts of shareholder identity and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of stockownership on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effect. And the result drawn from this analysis is that an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stockholders’right and a clear identity of stockowners are conditions for a stockownership structure that produces sound effects in corporation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the author has come to the same conclusion in the study of static structure of stockownership and corporation business records from the angle of factual proof, i.e. a stockownership structure that has certain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 shareholder with relative control right and the presence of other big stockholders can maximize a corporation’s business results. The role play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shareholders in the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structure is position-rely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on business records by a pluralistic stockownership structure are decided by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increase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by properly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state-owned stocks and enlarge that of the circulating stocks and shares held by the legal entities, a corporation can improve its administering structure.As for the patterns, capital market plays a greater role in restraining corporations in the Anglo-American pattern in which a host of small shareholders can, through market mechanism, use their rights of supervision and maximize their economic benefits. This administering structure pattern of controlling corporations through external markets can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be beneficial to shareholders as well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whole. But this model can lead to short-term activities by the operators and lack of supervision over them. The comparatively concentrated stockownership structure of the Japan-German pattern is helpful to corporations in supervising and encouraging their managerial staffs, but lacks of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from the market. Both patterns have strong and weak points, and they are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There appears a tendency of assimilation between the two in the process of pattern development.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heoretic study as well as conclusions drawn from practices,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an effective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model, explain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is model and comments on its effectiveness.Part FourCounter-measure study.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reality of our corporation administration first, pointing out that China’s stock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ntrolling market has led to the irrationality of our stock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disability of our shareholders’rights, to the growing attorney problems arisen from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inner circle”, to the breakdown of the internal administering mechanism and to the lack of competition in attorney rights, of restraining mechanism over managers and of external market mechanism.According to the effective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pattern and based upon the studies of the realities of China’s corporation administration, the author rais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our corporation administering pattern from the angle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dministration. In the internal side, suggestions are concentrat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 committee of supervisors and the stockholders meetings, and of the mechanism of encouragement. In the external side, they are chiefly on the creation of external competing environment for corporation administration by the law, government and market cultivation.目录一、公司治理及其基本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一)公司治理的涵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二)公司治理的相关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三)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四)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二、资本结构及其基本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一)资本结构的涵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二)资本结构基本理论沿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三、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一)负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二)股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四、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的关系探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一)持距型融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二)控制型融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五、国外典型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一)英美公司治理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二)日德公司治理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三)模式比较的基本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四)探析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六、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若干思考及政策建议_________44(一)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二)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的几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注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问题研究张彩庆一、公司治理及其基本理论(一)公司治理的涵义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公司治理的界定也就有着诸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