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叶中国血管外科杂志渊电子版冤曳圆园19 年 12 月第 11 卷第 4 期 悦澡蚤灶 允 灾葬泽糟 杂怎则早 渊耘造藻糟贼则燥灶蚤糟 灾藻则泽蚤燥灶冤袁December 圆园员9袁灾燥造援11袁 晕燥援4
窑41窑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窑述评窑
赵志青袁闻荻豪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血管外科袁上海 200433冤
颈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血管袁颈动脉狭窄是严 重脑卒中和死亡的重要病因遥脑卒中在目前我国主 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占较高比例袁成为中国城乡居 民的首位死因遥 而缺血性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 80%袁 其中 25%~30%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 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遥 目前袁我国脑卒中患者有 逐渐年轻化趋势袁40~64 岁的患者占近 50%袁 并且 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很低袁大部分人群对颈动脉狭窄 风险认知不够咱1暂遥 1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学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颈动脉狭窄得诊断与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悦一、颈动脉狭窄得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就是颈动脉狭窄得最常见病因;其她多个病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但自然病史与临床过程迥异,这些病因包括:纤维肌发育不良、颈动脉夹层、动脉炎、放疗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
(一)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就是累及全身动脉得系统性、退行性疾病。
其特征就是不断增大得斑块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前向血流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亦可波及颈动脉,增加了相关患者得卒中风险。
(二)纤维肌发育不良纤维肌营养不良 (FMD) 就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退行性病变,可以累及中等直径动脉,比如:肾动脉、颈动脉,一般病变得长度较长,它得表现主要就是分为无症状得,还有就是短暂得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颈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典型表现就是多发得向心性得狭窄成“串珠征”。
(三)颈动脉夹层颈内动脉夹层就是由于钝性损伤或颈部突然伸展所致,少数情况可以自发出现,夹层引起得内膜撕裂可以导致管腔变窄或者继发血栓形成。
(四)血管炎虽然少见但也可以累及颈动脉或者颅内动脉。
(五)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放疗可以导致动脉得损伤,放疗后数年颈动脉可能发展成为狭窄甚至闭塞。
(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2年发生得再狭窄大多与内膜增生有关,发生率大约为5%,动脉粥样硬化复发也可以导致再狭窄,一般在内膜剥脱术后数年出现。
二、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动脉颈动脉狭窄得影响可能与一些心脑血管疾患相关,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周围动脉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
(一)卒中与心脏病颈动脉狭窄就是缺血性卒中得主要危险因素,在发达国家,卒中就是第三大死亡原因与第一大致残原因,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与周围动脉疾病得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卒中风险较正常人高 3—4 倍。
(二)心肌梗死有卒中或者 TIA病史者有更高得心肌梗死或非卒中血管性死亡得风险。
(三)高血压高血压也就是卒中得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舒张压5-6 mmHg 、降低收缩压10—12 mmHg 可以使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33-50%,既往有脑血管事件者通过控制血压可以临床获益。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等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
02年龄、性别、家族史、心房颤动等也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相关。
6诊断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磁共振等,其中颈动脉彩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应该针对高危人群,如年龄≥5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已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等。
7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病变程度等因素个体化制定。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药物降压、改善生活方式等。
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ndarterectomy)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stenting)两种,适应证应根据病变的程度、病变部位、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应更为严格。
8预后颈动脉狭窄的预后与病变的程度、病史、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易导致严重的脑缺血和卒中,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预后取决于病变的进展速度和介入治疗的效果。
因此,及早发现、早期干预是预防颈动脉狭窄并发症的关键。
高血压是脑卒中风险最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的危险要高4倍。
收缩压比舒张压更与脑卒中相关。
高血压的治疗可以明显而快速地降低危险性。
吸烟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增加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
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吸烟量呈正相关。
大量吸烟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度是少量吸烟者的2倍。
停止吸烟2年后,危险度明显减少,5年后回到不吸烟时的水平。
糖尿病不仅可以增加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增加继发于脑卒中的死亡率。
胰岛素抵抗患者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增加,但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治疗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高脂血症虽然可以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病的风险,但与卒中的关系尚不确定。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
脑供血不足
当颈动脉狭窄严重时,可能导致 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
、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这是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之一, 表现为突然出现的短暂性意识丧失 或肢体麻木无力。
脑梗塞
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且未得到 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即 脑部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 。
超声检查通常用于评 估颈动脉狭窄的严重 程度。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是通过向患者注射 造影剂并拍摄多张CT图像来生 成血管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 壁上的斑块和狭窄程度。
CT血管造影通常需要患者平躺 不动,以便准确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是通过向患者注射造影剂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生成血管图像。 这种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壁上的斑块和狭窄程度。
02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脑缺血发作
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狭窄后最常见的危害之一。由于颈动脉狭窄导致大脑供血不 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的眩晕、意识障碍、失明、失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 能出现瘫痪。
脑缺血发作通常在静息状态下发生,因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 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卒中的发生。脑卒中是指脑血管意外 ,由于颈动脉狭窄,血管内的血栓或斑块可能脱落并随着血 液流动进入大脑,造成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通常需要患者平躺不动,并在检查前进行呼吸训练以保持静止。
04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和降低中风风险。
降血脂药物:用于降低胆固醇和 甘油三酯,防止血管硬化和狭窄
。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药物:用于 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
颈动脉狭窄脑梗死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主要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根据自身的临床症状来确定程度。
1、轻度狭窄:如果小于50%是属于轻度狭窄,可以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比如阿司匹林肠溶胶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能够减少血栓形成。
2、中度狭窄:如果动脉内径缩小50%到70%,属于中度狭窄,如果有缺血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可以采取手术治疗,防止脑梗发生。
3、重度狭窄:如果动脉内径缩小大于70%是属于重度狭窄,可能会增加脑梗死发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

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第1篇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血管内径缩小,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的病理现象。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旨在减轻症状,降低脑卒中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方案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2)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类、ARB类等,用于控制血压,降低脑卒中风险。
(3)调节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4)改善循环药物:如前列地尔、曲美他嗪等,用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2.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
(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狭窄部位,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管通畅。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颈动脉表面做切口,剥除狭窄部位的内膜,恢复血管通畅。
3.外科治疗对于合并其他疾病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治疗。
(1)颈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在颈动脉狭窄部位附近建立旁路,绕过狭窄部位,恢复脑部供血。
(2)颈动脉结扎术:在颈动脉狭窄部位进行结扎,使血流转向其他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三、治疗监测与评估1.药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2.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后,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
3.定期评估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脑卒中风险,调整治疗方案。
四、康复与护理1.药物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3.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五、结论本方案针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结合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多种手段,旨在为患者提供合法合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加强康复与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颈动脉狭窄概述 •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 治疗效果评估与随访计划 •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颈动脉狭窄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颈动脉狭窄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 化、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多种原 因引起的颈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
脑组织缺血
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缺 血,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
神经系统损害
脑卒中可能导致神经系统 损害,如瘫痪、失语等。
认知功能下降
记忆力减退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表 现为记不住新事物、忘记重要细节等 。
思维迟钝
判断力减弱
颈动脉狭窄可能影响判断力,使人在 决策时变得犹豫不决。
颈动脉狭窄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 致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等。
向患者详细解释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发展过程和 可能的影响,使其对疾病有全面认识。
症状识别
指导患者如何识别和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 ,如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以便及时就医。
3
危险因素
告知患者可能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如高 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并指导其如何预防和控 制这些危险因素。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调整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危害总结
脑供血不足: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
脑卒中风险: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或出血 性脑卒中。
总结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 认知功能障碍:长期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膜下层发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对于及早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头晕、眩晕、视物模糊、听力下降、言语不清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者脑卒中。
另外,颈动脉狭窄还可表现为颈部血管杂音,这是临床上诊断的重要体征之一。
二、影像学检查。
1. 超声多普勒(Doppler ultrasound),超声多普勒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形态,同时还可以检测颈动脉内膜下层斑块的形成情况。
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血管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3.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评估也非常有帮助。
三、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凝血功能,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脑血管疾病风险。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脂、凝血功能、血糖等。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心电图(ECG)、脑电图(EEG)、颈动脉压力测定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状况。
综上所述,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临床医生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时,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中国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特点
在上述基础上制定了本指南,指南中涉及的颈动脉狭窄除特殊说明外均指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精选ppt
2
流行病学
• 2015 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卒中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 病死亡构成比中最主要的原因,成为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农 村脑卒中的死亡率为 150.17/10 万人,城市卒中的死亡率为 125.56/10 万人。
• 脑卒中患者当中缺血性卒中约占 80%左右,其中约 25%~30%的颈 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 在我国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40~64 岁的劳动力人群占近
50%,而且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在我国很低。
精选ppt
3
病因及致病机制
• 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 • 病变特点是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 • 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脑缺血症状主要通过下述机制:
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都要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 辅助检查
精选ppt
8
辅助检查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测量:
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法(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ECST)
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orth Amerie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ail,NASCET)
• 2.吸烟:
➢ 病变严重程度和吸烟量呈正相关 ➢ 大量吸烟者脑卒中的危险度是少量吸烟者的 2 倍 ➢ 危险度在停止吸烟 2 年内明显减少,5 年后回到不吸烟时的水平
精选ppt
6
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 3.糖尿病:
➢ 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可以增加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 ➢ 糖尿病增加继发于脑卒中的死亡率 ➢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治疗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 4.高脂血症:
➢ 和卒中的关系尚不确定
➢ 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狭窄相关
➢ 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脑卒中风险会减少,对血管壁厚度、腔内面积和
内-中膜厚度的进展都有控制作用。
精选ppt
7
诊断
• 病史:TIA、卒中、其他脑缺血症状
• 体格检查:
触诊:颈动脉搏动 听诊:双侧颈三角及锁骨上方区 血管杂音
• TCD :帮助评估颅内 Wills 环、颈外动脉、眼动脉等血管的交通情况,辅
助治疗及手术方案制定,而且是颅内活动性栓塞的主要诊断方法。
缺点:对操作者经验的依赖程度大,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精选ppt
12
辅助检查
• 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在颈总动脉狭窄部位至少取正、侧两个
方向进行造影。有助观察主动脉弓的类型、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性质(如狭窄 部位、狭窄程度、斑块的整体形态、斑块有无溃疡)、对侧颈动脉、椎动脉 和颅内 Willis 环的完整性等。
• NASCET 法狭窄度= (1-B/A)×100%
(如颈内动脉分叉后全程狭窄,则取对
侧颈动脉作比较)
• ECST法狭窄度= (1-B/C)×100%
• ECST 的 80%~99%的狭窄大致和
NASCET 的 70%~99%的狭窄相对应
,本指南推荐采用 NASCET 法。
精选ppt
10
辅助检查
• 2.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6个月内有TIA、一过性黑矇、患侧颅 内血管导致的轻度或非致残性卒中等临床症状中一项或多项的颈动脉 狭窄称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精ppt
5
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 1.高血压:是人群中风险最高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 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群 卒中风险 4 倍 ➢ 收缩压比舒张压具有更强的负相关 ➢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降低都会使危险性明显而快速的降低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
欣明花
2018.08.15 科室会
精选ppt
1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7,02(02):78-84.
指南背景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
以2008 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为基础
参考2014 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的指南
2016 年CREST ( Carotid Revascularizati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Trial)和 ACT(Asymptomatic Carotid Trial)临 床试验结果
➢ 在粥样硬化进程中,斑块表面可有胆固醇结晶或其他粥样物质
碎屑不断脱落,形成栓子使远端颅内血管栓塞;
➢ 碎屑脱落,斑块内促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血栓形成并不断脱落
致远端血管栓塞;
➢ 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血流低灌注;
➢ 颈动脉夹层或内膜下血肿。 精选ppt
4
定义
• 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 6 个月内无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卒中或其他相关 神经症状,只有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超声检查:优点:无创、成本低、敏感度高、便捷、可重复性好
局限性:依赖仪器及操作者的水平才能提高准确性;不能够提供主动脉弓 分型,大血管端起始钙化程度,血管迂曲程度,Willis 环情况。
• 磁共振成像:优点:对动脉钙化的不敏感
局限性:显示的狭窄程度常会比实际的狭窄重,不能将接近闭塞的狭窄和 完全闭塞区分开来;体内有铁磁性金属植入物时不适合行 MRI,而且扫描时 间长、患者的不自主运动均可引起伪影、老年或幼儿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差。
均根据血管造影颈动脉内径缩小程度将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分为 4 级:
(1)轻度狭窄:<30%;
(2)中度狭窄:30%~69%;
(3)重度狭窄:70%~99%;
(4)完全闭塞:闭塞前状态、测量狭窄度>99%。
精选ppt
9
颈动脉狭窄程度测量
• NASCET 法采用颈动脉膨大部以远正常处管腔内径为基础内径(A), ECST 法采用颈动脉膨大处模拟 内径为基础内径(C),两者都采取颈内动脉最窄处宽度(B)为测量的基准。
精选ppt
11
辅助检查
• CTA:提供主动脉弓、病变的解剖和形态学信息,对斑块的稳定性判断起到
一定的帮助,亦可通过颅内脑动脉系统显像了解颅内血管和脑实质病变。 缺点:成像的准确性与仪器的硬件、软件以及操作者等因素密切相关,钙
化影响动脉显影,对远端小动脉显影有时不理想。需要借助含碘的造影剂,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检查受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