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表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表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表姓名韦艾凌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学历博士研究生学位博士导师类别硕导博导√职称主任医师教授所属院系中医内科所属学科中医内科学是否校外兼职导师是兼职导师工作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研究方向中医肝病研究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肝胆病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理事、广西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委员;国家863计划课题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广西自然科学类科技专家库专家、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同行评议专家简历1979年9月起,在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学习,学制五年;1984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被分配至广西宁明县中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1990年9月在湖南中医学院攻读医学硕士学位,1993年7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分配至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
2003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3年获主治医师资格,1998年获副主任医师资格,2003年获广西首批“广西名中医”称号;2004年12月获主任医师资格、同年被聘为主任医师、教授职称。
2007年获广西高校“八桂学者”称号。
主讲课程《中医内科学,胁痛、积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研究项目癌痛消方对大鼠肝癌模型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调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960475“癌痛消胶囊对移植性肝癌大鼠多参数细胞凋亡及VEGF的影响”,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癌痛消颗粒的临床前研究”,桂科计字(2007)18号2-2-15;“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桂教人(2007)71号;代表性著作、论文主编了《实用中西医肿瘤知识手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养生之道—中医壮医防病92法》韦艾凌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癌痛消颗粒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5-7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的实验研究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159)初论“毒浊”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1088-1089癌痛消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血瘀毒结兼正虚证的疗效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570-572癌痛消颗粒影响大鼠移植性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515-516中医药诱导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近况;《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905注:所属学科应以学校下发的导师遴选文件为准,不得擅自更改。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循证药学·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Δ王屹菲 1*,周敏 2,喻嵘 2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长沙 410208)中图分类号 R 587.2;R 96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23-2915-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23.18摘要 目的 针对雷公藤多苷(TG )治疗糖尿病肾病(DKD )的系统评价/Meta 分析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伞形综述),以期为TG治疗DKD 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依据。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 、Cochrane Library 、Embase 数据库中TG 治疗DKD 的系统评价/Meta 分析,通过PRISMA 2020声明、AMSTAR 2量表、GRADE 工具分别进行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评价,同时对纳入系统评价/Meta 分析的定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共纳入18篇系统评价/Meta 分析,PRISMA 2020声明评价结果显示,3篇文献报告较完整,13篇报告存在部分信息缺陷,2篇报告存在严重信息缺陷;AMSTAR 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4篇文献方法学质量等级为低级,14篇文献方法学质量等级为极低级;GRADE 工具评价结果显示,共106个结局指标,中级证据34个(占比为32.1%)、低级证据51个(占比为48.1%),极低级证据21个(占比为19.8%),无高级证据;各结局指标定量结果综合分析显示,TG 对DKD 总有效率、24 h 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均有确切改善作用,各研究不良反应结果不统一。
结论 TG 治疗DKD 疗效较为确切,安全性仍需关注,未来有待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验证。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雷公藤多苷;伞形综述;疗效;安全性Reevaluation of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WANG Yifei 1,ZHOU Min 2,YU Rong 2(1. Dept. of Endocrinology ,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Changsha 410007, China ;2. School of Graduate ,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reevaluate (umbrella review ) the 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 of Tripterygiumglycosides (TG )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 ), in order to provide a higher quality evidence-based reference for TG in the treatment of DKD. METHODS The 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is of TG in the treatment of DKD were searched from CNKI , Wanfang , VIP , CBM , PubMed , Cochrane Library and Embase. The PRISMA 2020 statement , the AMSTAR 2 scale and the GRADE tool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report , the quality of the methodology ,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vidence , respectively.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the included 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 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RESULTS A total of 18 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es were included. PRISMA 2020 stated that 3 reports were complete , 13 reports had partial information defects , and 2 reports had serious information defects. The results of the AMSTAR 2 scal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4 literature had low methodological quality , and 14 literature had very low methodological quality. GRADE tool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06 outcome indicators , including 34 intermediate-quality evidence accounted for 32.1%, 51 poor-quality evidence accounted for 48.1%, 21 very poor-quality evidence accounted for 19.8%, and there was no high-quality evidenc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various outcome indicators showed that TG had definite improvement effects 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DKD , 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 and serum albumin , and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different in every study. CONCLUSIONS The efficacy of TG in the treatment of DKD is relatively accurate , safety still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 and future studies with larger sample size need to be verified.KEYWORDSdiabetic kidney disease ;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 umbrella review ; efficacy ; safety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 )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常见并发症之一,已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住院患者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的首要病因[1],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的首要病因[2],该病的临床特征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 和(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 mL/(min ·1.73 m 2)持续超过3个月[1],控制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U 21A 204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2074400);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No.2022CX 144)*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现状与策略分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现状与策略分析杨硕;阳仁达;何文智;范崇源;臧家栋;陈昭蓉;王晓凤;樊悦【摘要】通过对湖南中医药大学近四届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现状调研及提升高校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质量的策略分析,客观分析了当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及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提升中医药学研究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指导中医药学研究生合理定位、理性就业,树立服务基层、创业基层的意识和担当,以此提高中医药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提升中医药学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13【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现状;就业质量【作者】杨硕;阳仁达;何文智;范崇源;臧家栋;陈昭蓉;王晓凤;樊悦【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生管理科,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
近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医疗卫生行业需求的转变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优势下降,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竞争日趋激烈[1]。
正确分析中医药学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提升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中医药学研究生合理定位、理性就业、服务基层、创业基层,才能改善当前中医药学研究生就业难的形势,完善社会卫生事业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全面稳定发展。
这既是教育领域关乎民生的重要工程,又是国家、医学高校和医学生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湖南大学各专业部分硕士生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

湖南大学各专业部分硕士生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湖南大学各专业部分硕士生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湖南,大学,专业,部分,硕士生,导师,介绍,联系方式,,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湖南大学各专业部分硕士生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请各位在下面名单中缺少个人介绍材料的导师将材料(woRD文档)用附件形式发送到研究生院学位办邮箱。
请各位申请转点的导师将申请报告递交到研究生院学位办,否则将影响到您的招生。
一级或二级学科博士生导师名单名称及代码中国哲学张松辉、章启辉、朱汉民010103区域经济学王良健020202金融学杨胜刚、张强、晏艳阳、彭建刚、曾令华、李连友020204国际贸易学王耀中、刘辉煌、张亚斌、李松龄、罗能生、唐文进、赖明勇、廖进中、陈乐一、李海峥、史鹤凌、迈克尔020206统计学许鹏、胡宗义、朱慧明、贺铿、许宪春020208数量经济学杨招军020209经济法学李步云、刘定华、屈茂辉、王远明、许光耀、郑鹏程石柏林、王全兴、蔡守秋0301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彭福扬、沈其新、龙佳解030501思想政治教育刘克利、柳礼泉030505设计艺术学陈飞虎、何人可050404专门史文选德、朱汉民、陈戍国、陈先初、肖永明060105中国古代史于振波、陈戍国060106王志成、王学理、石钟慈、李庆国、李董辉、周叔子、应用数学周展、胡锡炎、钱祥征、黄立宏、庾建设、曾金平、070104戴求亿、廖安平、蒋月评、马柏林、宁春岩凝聚态物理王玲玲、刘全慧、胡慧芳、谢中、万青、陈克求、曾云、王太宏、王岩国、邹炳锁、文双春070205化学王柯敏、刘选明、向建南、陈庆云、陈宗璋、沈国励、吴海龙、安德烈、俞汝勤、姚守拙、郭灿城、黄杉生、0703谭蔚泓、魏万之、林辰涛、何凤姣、蒋健晖、蔡青云、曾德文、大寺纯臧、汪秋安、林伟英、余刚固体力学龙述尧、刘又文、赵跃宇、唐驾时、傅衣铭、罗松南、刘腾喜080102于德介、刘子建、刘桂荣、孙宗禹、李力钧、张璧、杨济匡、谷正气、李光耀、周志雄、周云山、赵江洪、机械工程钟志华、郭孔辉、黄含、黄红武、黄天泽、龚金科、0802韩旭、曹立波、何莉萍、文桂林、邓朝晖、张桂香、文桂林、杨沿平刘让苏、刘金水、刘洪波、张邦维、严红革、陈小华、材料科学与工程陈振华、肖汉宁、赵立华、胡望宇、唐元洪、唐绍裘、黄元龙、徐仲榆、韩绍昌、彭景翠、石宗利、万隆、0805李落星、王太宏、王岩国、邹炳锁、刘宣勇电气工程吴政球、李欣然、何怡刚、周有庆、罗安、罗隆福、姚建刚、彭建春0808电路与系统戴瑜兴、刘宏立、王玲080902控制理论与控制王耀南、朱英浩、吴杰、罗安、章兢、彭永进、工程童调生、滕召胜、刘国荣、李树涛081101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王耀南081104文双春、孙星明、孙家广、李仁发、张大方、张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闵应骅、邹北骥、林亚平、柳军飞、谢冬青、邝继顺、081203李乔良、王春华、余建军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柳肃、魏春雨081301方志、龙驭球、成文山、汤广发、刘光栋、李念平、张国强、陈政清、肖岩、陈友明、陈在康、邵旭东、土木工程沈蒲生、汪梦甫、何益斌、周绪红、尚守平、易伟建、邹银生、赵明华、赵跃宇、施周、施楚贤、龚光彩、0814陈昌富、罗建辉、杨昌智、许斌、李秋胜、吴方伯、舒兴平、余健、王修勇化学工艺周小平、袁渭康、佘远斌、晁自胜081702应用化学李国希、陈金华、胡艾希、郭灿城、徐伟箭、曹声春、旷亚非081704道路与铁道工程曾梦澜082301环境科学与工程刘云国、刘鸿亮、黄国和、曾光明、魏先勋、李彩亭、李小明、袁兴中、杨春平马超群、许康、李树丞、陈收、陈晓春、汪寿阳、管理科学与工程欧阳润平、单汩源、宣家骥、梁维燕、谢赤、曾德明、1201赖明勇、黎建强、李林会计学伍中信、谢诗芬、陈纪瑜、王善平、郭平、龚光明120201企业管理陈收、谢赤、曾德明、王道平、张玲、姚德权1202020830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脾胃研究所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

脾胃研究所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中西医结合基础()脾胃研究所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我校较早确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
本学科以中西医结合脾胃病证为专业研究方向,从基础研究入手,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脾胃虚实证的证治规律,提高中医脾胃病证的研究水平,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直以来,围绕脾虚证本质的探讨,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从生理、生化、免疫、遗传、内分泌、神经、药理等多个领域,开展了“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和“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基础研究”、“脾胃虚实证胃肠动力学研究”、“调理脾胃方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等。
在脾虚证的研究过程中,运用脾虚证研究取得的成果,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的手段,先后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健脾理气化瘀清热复方、加味左金丸等中药复方的药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成绩斐然。
近年来,主要注重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及其模式识别研究,脾虚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及其信息传递与中药调控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机制与中药防治,中药防治大肠癌的作用与机理,益气健脾方药保护胃肠黏膜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物质基础,中药防治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制研究,肝郁脾虚证结肠动力异常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及中药调整作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药效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胃癌肿瘤基因差异及中药作用研究等。
本专业有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导师组成员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首席教授1人。
为适应本学科基础研究工作的需要,脾胃研究所下设了中药药理研究室、消化研究室、病理生理研究室、生化研究室、临床研究室。
实验室配备常规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能适应现代脾胃病证基础研究工作。
学科发展始终坚持以脾胃虚实病证为主线,研究涉及脾胃虚实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胃肠动力学,细胞学、分子药理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附表2 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信息表

附表2 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信息表姓名赵国荣性别女出生年月电话电子邮箱Zhaoguorong1116@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职称教授、主任医师所属院系第一中医临床学院所属学科中医内科学是否校外兼职导师否兼职导师工作单位研究方向温病理法方药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重症肝炎临床运用研究个人基本情况介绍)赵国荣,女,1955年出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历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国家肝病中医临床中心副主任,湖南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主任。
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研室主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3年11月-2004年8月由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派出赴捷克首都布拉格查理大学第三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让西方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并每年应邀前往进行学术交流。
除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港澳台留学生教学及内科临床工作外,还主持国家级、省级、厅局级中医药抗病毒机理研究及治疗肝病、胃肠道疾病、感染性疾病相关课题十余项。
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2项;湖南中医学院特等奖1项;湖南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奖1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15部。
善于运用经典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尤其是急、慢性肝病、肝硬化、重症肝炎。
主持研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清热解毒化浊片‛,自1997年投放临床以来,治疗肝病,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勤学善悟熟谙经典1978年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经选拔后留校任教。
个人基本情况介绍‚鸡鸣而起,星高而息‛是赵国荣教授青年苦读医书的真实写照。
对《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等经典,她视为珍宝,爱不释手,每有体会则点批强记。
1980年参加了教育部委托陕西中医学院承办的全国温病高师班,亲耳聆听了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及全国著名的温病大家赵绍琴、孟澍江、郭谦亨、万友生等教授的谆谆教诲,获益匪浅。
xx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于远望,男,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生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和《现代中医药》等杂志编委。
1989年6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留校工作至今,其中1992年至1993年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参加生理学助教进修班学习,1999年参加我院首届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现主要从事《生理学》、《实验动物学》、《解剖生理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现代生物学机制具有深入的研究,在防治心力衰竭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五年主持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9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8部。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高校科技成果奖3项,咸阳市科学技术奖4项。
张琪,男,1977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中医学院“百名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医脑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血管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和美国AHA会员。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杂志编委。
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0年10月回国后,在我校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
已在Circulation Research,Hypertension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8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导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导师情况表(学术型专业及护理、药学、中药学专硕)
注:1、报名时不区分研究方向,考生不需选报导师,复试时实行导师考生双向互选;
2、该表格供2020年大陆地区硕士统招生(含统考、推免生)复试时参考,研究方向与导师排名不分先后。
各专业招生计划数并非由导师个人招生计划简单相加,而是结合各学科发展需要、导师队伍及一志愿上线生情况而定。
3、招生录取是一个动态过程,个别专业及导师招生计划可能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专业招生实际计划和生源情况调整。
4、★为专业学位型,※为国家目录外我校自设专业。
学院
研究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作为课题副组长,负责《名方逍遥方抗抑郁有效组分新制剂的研制》的药理毒理研究;
(6)参加了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单味中药超微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承担了丹参超微饮片的质量标准的制定;
(7)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吴茱萸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及适宜生产区区化研究》,承担了吴茱萸的品质研究;
代表性著作、论文
论文:
心宁缓释片在犬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2):82-85
心宁有效部位群抗心肌缺血缺氧处方优选.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3):141-144
心宁复方有效部位在大鼠胃肠中的吸收动力学. 中成药,2007;(6):815-819
丹参超微饮片脂溶性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中成药,2007;29(7):945-948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
简历
1988年6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中药专业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中药制剂、中药药理毒理及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2003年理学硕士,2006年博士(中药制剂),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中药药理)。现任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心血管中药药理及药效组分筛选实验室(国家中医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副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河北省、湖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申报国家专利7项,其中已授权2项。
(8)参加了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赤芍、马钱子等40种中药粉体行业标准的研究》,承担了赤芍、马钱子等40种中药粉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9)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四磨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多中心临床实验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0)参加了湖南省自然基金课题《超微毒性虫类中药的毒代动力学研究》,承担了毒代动力学研究;
(11)参与了湖南省自然基金课题《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及中药干预》,承担了中药干预研究;
(12)参加了湖南省科技厅重点课题《治疗冠心病中药五类新药“心宁缓释片”的研制》,承担了药理研究;
(13)参了湖南省科技厅重点课题《治疗骨性关节炎“肿痛消巴布膏”的研制》,承担药理研究;
(14)参加了湖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中药超微粉体工艺标准化与安全性研究》,承担了中药超微粉体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著作:
(1)《中药粉体工程学》副主编,于200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超微中药临床与实验研究》副主编,于2011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表
姓名
王宇红
性别
女
学历
博士
学位
博士
导师类别
博导
职称
研究员
所属院系
药学院
所属学科
中药学
是否校外兼职导师
否
电子邮箱
wyh107@
研究方向
(1)心血管药理研究
(2)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3)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学术兼职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学会药品管理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
(15)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咳喘穴位贴片制备工艺的研制》,承担了课题总设计及药理部分研究;
(16)参与湘潭市科技局重点课题《咳痰宁分散片的研制》,承担了咳痰宁分散片的药理毒理研究;
(17)参与了湖南省中医管理局课题《湖南道地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承担了药物分析与指纹图谱研究,该课题获多项科学技术奖。
主讲课程
中药药理学
研究项目
(1)主持了湖南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毒性中药马钱子的毒效关系研究》;
(2)主持了湖南省科技厅课题《毒性中药马钱子的安全剂量研究》;
(3)主持了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应用LC-MS和蛋白组学技术比较血清和血浆中脑泰方有效成分指纹图谱》,已完成论文3篇,分别为《中药(复方)脑泰方血清与血浆药理研究方法比较》、《脑泰方的血清HPLC指纹图谱研究》、《不同剂量脑泰方含药血浆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