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老照片
追忆消逝在开山炮中的石门洞摩崖古迹_石门十三品_摩崖部分老照片欣赏

陕西 刘勇先
诗留名,相继镌于石门内外的崖壁 间,遂形成了石门摩崖石刻群。
文
田灌溉,但石门古迹就不复存
在;第二方案交通不便,耗时费
化
据国家1960年普查时统计,共有摩
力,但可保存石门古迹。因为是
崖石刻百余方。其中以汉魏刻石
在“文革”时期,当时的领导决
图4、汉《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即 《石门颂》摩崖,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 年(148)刻。原在石门洞内西壁,通高261 厘米,宽205厘米,隶书22行,行30字不等。 上连一额,额题双行:“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 颂”10字。杨君名涣,字孟文,四川犍为武阳 县人,曾多次奏请废弃子午道,修复褒斜道。 至东汉安帝(刘祜)延光四年(125),得到 朝廷批准,完成了修复工程,变险为夷,行旅 称便。时过24年,至桓帝(刘志)建和二年 (148),汉中太守王升,“推序本源,嘉君 明知,美其仁贤”,为刻石歌颂杨涣的功德, 故称《石门颂》。是时西城(现安康市)人王 戒,字文宝、韩朗,字显公,二人在汉中任
图6-1、图6-2、《杨淮杨 弼表纪》摩崖,东汉灵帝(刘 宏)熹平二年(173)刻。原 在石门洞内西壁《石门颂》 左侧,高216厘米,上宽67厘 米,下宽50厘米。隶书,八分 书,7行,每行25字不等。其 笔法与《石门颂》比略有异 致,结体、气韵却各有特色。 比《石门颂》更趋于奔放。 其书共7行,无一行直,形如 高山瀑布,大有一泻千仞之 势。以第6行为中心,前5行向 左下方倾斜,第7行向右下方 倾斜,呈上大下小的楔子形, 既稳重又壮观,且不露行迹。 远看大气磅礴,犹如绘画的泼 墨大写意。如此气魄在东汉石 刻中是少见的。《杨淮杨弼表 纪》系黄门卞玉于熹平二年路 过石门时所作。
让历史见证洛阳大工业时代的辉煌

让历史见证洛阳大工业时代的辉煌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古都洛阳从此拉开了工业大建设的序幕——大工业的钢桩唤醒沉睡的土地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经过在全国各地仔细考察、反复比较,国家决定把一批重点工程放在洛阳兴建。
成批的学生、工人、干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会聚洛阳,雄伟的钢桩和铿锵的打桩声,唤醒了涧河以西沉睡千年的土地。
50余年后,我们通过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通过当年青春飞扬如今满脸沧桑的建设者们的讲述,再一次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决定,动员全国、全省的人力物力,组织大协作,打总体战。
当时,7万人的施工队伍,加上临时雇用的民工,建设大军的人数达到十几万人,是洛阳市人口的近两倍。
大家夏战骄阳,冬斗风雪,组成了一幅“八方风雨会中州,千军万马战洛阳”的壮丽画卷。
继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拖)、矿山机器厂(洛矿)、滚珠轴承厂(洛轴)3个新厂选址洛阳后,作为配套建设项目,国家又确定在洛投资兴建热电厂(洛电)和水泥厂(洛水)。
这5个工厂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正式动工兴建,是“一五”施工的重点工程项目。
另外,整个“一五”期间,相继在洛选定厂址的还有铜加工厂(洛铜)、棉纺织厂(洛棉)、耐火材料厂(洛耐)、玻璃厂(洛玻)和柴油机厂(代号国营第407厂)。
这10个工厂,构成了洛阳早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主体框架,号称“十大厂矿”。
现在,在涧西区有一条路,她默默见证了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
这就是1955年修建、全长5851米的建设路。
当时,她是洛矿、洛拖、洛轴、洛铜等大厂门前的一条辅助道路,在运输和连接各厂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十大厂矿”的28个大型厂房已建成23个,安装设备达到8290台套,65个生产车间已有34个试车生产。
此时,以西工为中心,包括涧西工业区和涧东工业区的新市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也基本结束,水、电、道路、桥梁、铁路支线等城市配套设施也已完成,洛阳工业基地初现雏形。
中华首屈一指的千年古都洛阳

洛阳历史

洛阳历史洛阳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洛阳位于中国的河南省,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多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
以下是关于洛阳历史的一些概要,供您参考。
1.古代洛阳洛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商代时期,洛阳是商文化的一部分,是商代的一个重要都城之一。
在西周时期,洛阳成为了西周王室的都城之一,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西周时期,洛阳拥有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城墙,是一座繁荣的古都。
2.东汉洛阳在东汉时期,洛阳成为了东汉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东汉洛阳以宏伟的洛阳宫为中心,城市规划完善,建筑壮观,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东汉时期,洛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科学家,如班固、蔡伦、张衡等,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洛阳曹魏时期在三国时期,曹魏建立了都城洛阳,并将其设为国都。
曹魏时期,洛阳经济繁荣,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洛阳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名士。
同时,洛阳还是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中心之一,佛教文化在洛阳得以传承和发展。
洛阳还建有众多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形成了独特的曹魏时期的文化风貌。
4.洛阳晋朝时期在晋朝时期,洛阳成为了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晋朝时期,洛阳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建筑风格多样,形成了独特的晋代文化风貌。
晋朝时期,洛阳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如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等,对中国古代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洛阳还是佛教的中心,佛教文化在洛阳得到了繁荣发展,众多的佛寺和佛塔建立于此,如白马寺、龙门石窟等,成为了佛教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5.洛阳北魏时期在北魏时期,洛阳成为了北魏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北魏时期,洛阳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城墙更加宏伟,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风格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历史趣闻洛阳的三次浩劫 三次火烧洛阳城都是什么时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洛阳的三次浩劫三次火烧洛阳城都是什么时候?
导语:几兴几衰的洛阳城,沉沦与复兴的更替,毁灭与重建,衰落与兴盛,只得我们后人慢慢对其进行品读,洛阳是一座韵味十足的城市。
作为千年帝都
几兴几衰的洛阳城,沉沦与复兴的更替,毁灭与重建,衰落与兴盛,只得我们后人慢慢对其进行品读,洛阳是一座韵味十足的城市。
作为千年帝都的洛阳城,再其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其也经历数次的浩劫,和数次的重建,其中较大的浩劫有三次,而谈到浩劫,不免让人感到痛惜,然在历史发展的轨道上,这样或那样的浩劫不是我们所能去左右的,而浩劫之后,勤劳而聪颖的洛阳人一次又一次将洛阳从灾难之中再次拉起。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洛阳历史上的三次大浩劫。
第一次大浩劫发生在东汉末年,自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起,汉家又延续的了数百年的历史,但东汉末年,由于继位的皇帝都较为年幼无知,致使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朝纲大乱,农民纷纷起义,其中较为有名的则是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格局势力,而盘踞西北的董卓军,则看准时机以勤王为幌子进军洛阳,废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为帝,将刘协作为傀儡加以控制,因洛阳离其西北根据地较远,且诸侯群起攻之,董卓强迫汉献帝西迁长安,而在西迁长安的过程中,董卓命令部下,拆掉洛阳宫城运往长安,再将整个洛阳城焚毁,大火连烧数月,烟气遮天蔽日,同时又对洛阳城的百姓进行血腥的屠杀,昔日繁华于世东汉都城,则在军阀董卓的大火和屠戮之下彻底化为乌有,之后数十年内洛阳彻底沉沦,直至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国,才将都城从许昌再次迁往洛阳,并对洛阳进行了再建。
此乃洛阳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浩劫。
生活常识分享。
河南省洛阳市十大旅游景点

河南省洛阳市十大旅游景点
1.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寺庙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有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
3. 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洛阳城墙、大观孔庙等。
4.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市西区,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5. 洛水公园:位于洛阳市西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景区,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休闲娱乐设施。
6. 洛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洛阳市北部,是一个大型的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7. 金谷园:位于洛阳市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园林景区之一,有着精美的园林设计和独特的景观。
8. 龙门石刻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南郊,是专门展示龙门石窟文化的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展品和精美的展览。
9. 开封府:位于洛阳市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大宋官衙等。
10. 洛阳牡丹园:位于洛阳市北部,是中国著名的牡丹观赏地,每年举办的洛阳牡丹文化节吸引着众多游客。
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

中 华 圆 掣
看重 门第 并极重 容貌 的时代 ,左 思虽有 一身文学 才华 ,却 难 以施展
抱负 。于是 ,他 潜心苦 学 ,把所 有 的精力 都用在 了学 习和创作上 ,
用 十年 的时 间写出 了 《 三都 赋 》,引得 大家竞相 抄传 ,一时 间 “ 豪 贵之家 ,竞相传写 ,洛 阳为之纸贵 ”。
此 ,玄学形 成于此 ,理学寻 源于此 ” ,洛 阳由此不 断汲 取着 丰富的
文 化之源 ,孕育 出了魏晋风 流 、汉唐 雄风 、宋 家文气 ,孕育 出了 四
大发 明 ,孕育 出了无数 的文人 墨客 ,垒砌着 中华 民族文 明之墙 。
洛 阳的故 事 ,说 不 完 、道 不尽 。早在 夏 商周 三 代 之前 ,有 关 三 皇五帝 的神话传 说就多发 生于此 地 ,而最 富盛名 的莫过 于 “ 河 图
千年 帝都 ,牡丹花城—— 洛 阳
◇ 张 少 博
有人 说 , “ 一 千 年历 史 看北 京 ,三千 年 历史 看 西 安 ,五 千年 历史看 洛 阳”。在 中国古代历 史名城 中 ,洛 阳是建 都最早 、朝代最 多 、历 史最长 、影 响力最大 的一个 ,它是 我 国八大 古都之 首 ,是 国 务 院首 批公 布的历史 文化名 城之一 ,也是 世界 “ 四大圣城 ” ( 耶路
律 、论5 2 0 夹 ,凡 6 5 7 部 。贞观 十九年 ,回到长安 ,精心研究 佛法 ,
开始在 中 国传播 佛教文 化 ,主要 著作有 《 大唐 西域记 》 《 会宗论 》 《 制恶见 论 》等 ,翻译 印度佛经7 5 部 ,共 1 3 3 5 卷 ,他 为佛教 的发 展
弘扬 ,为 中 印两 国 的文化 交 流做 出 了巨大 的贡献 。梁 启 超称 他 是
洛阳的风土人情

洛阳的风土人情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因此也
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
1. 洛阳的美食:洛阳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如胡辣汤、豆腐脑、肉夹馍、水席等,其中洛阳水席是当地的代表性菜肴之一。
2. 洛阳的民俗:洛阳的民俗活动丰富,如社火、舞龙、舞狮、高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是古老的传统民
俗活动之一。
3. 洛阳的戏曲:洛阳有着丰富的戏曲文化,如豫剧、曲剧、二夹弦等,其中洛阳曲剧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
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4. 洛阳的古迹:洛阳有着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天子驾六等,这些古迹见证了洛阳的历史和文化。
5. 洛阳的民风:洛阳的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注重礼仪,尊重传
统文化和习俗。
6. 洛阳的节日:洛阳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总的来说,洛阳的风土人情融合了历史、文化、美食、民俗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描述:魁星楼,在东关大街东头,孔子入周问礼碑东不远。
六十年代拆除。
拍摄于100年前。
一百年前的洛阳郊区居民。
100年前的洛阳城一景。
潞泽会馆,现民俗博物馆。
前面的文昌楼、魁星楼和琉璃墙,七十年代拆除
100年前的青年宫广场, 那两个石狮子很面熟吧!
大家知道这是哪的说一下。
这个偶也不知道…
这张是东大街或是南关
100年前的关林
好像有文峰塔,还有城墙城门,应该是解放前的照片了
三十年代的老城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龙门
旧社会的龙门石窟
1948年洛阳解放初期的市政府
58年前,市公安局交通队全体干警在老城十字街岗亭前合影留念。
那时的十字街是洛阳最繁华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百货楼。
看看那时的岗亭,真像个老古董一样。
如果不贴那个横幅你能看出来那是当年的新华书店么。
五十年代初龙门西山全景也就是现在的西山石窟。
1953年,洛阳艺术家马金风与梅兰芳合影当年的马金凤真是年轻啊。
1957年的王城公园
“大跃进”过后,洛阳毛纺厂的扫盲班在上课多朴实啊~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洛阳市游览图,多么简单啊!好多地方都是空白
河南洛阳市区,玩“克朗棋”的人们,跟现在打台球差不多
1964年,河南洛阳,中国的国际性运动“乒乓球”。
文革期间的洛阳拖拉机厂
三十多年前的洛阳东站
文革时期的潞泽会馆:(现在的民俗博物馆)
1973年,周恩来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龙门参观(周总理多自豪!!)
30多年前游览龙门石窟,那时可以随意抱佛脚。
30多年前的公安民警出警情况..
二十多年前的洛阳副食商店。
文革期间带“毛主席语录”的王城公园门票和1985年的入园证
首届牡丹花会时赏花图这张照片上赏花人的穿着现在看来真是土气,但在25年前应该算比较时尚的了!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了一些,但人们的精神面貌还是挺饱满的。
二十五年前的电影院
20世纪六十年代的龙门石窟
20世纪70年代的龙门,绿树成荫,伊河清清,景色宜人
以前的中州西路
30年前的真不同饭店。
邮电大楼和百货楼大概是80年代在现在工商行周围向东南方向最佳取景位置。
更古老的...
洛阳火车站八十年代被拆除。
龙门桥
当年位于市中心的政府大楼。
洛阳站
文革时期的老城商场改革开放时期更名为“东都商厦”,后来一把大火给烧了个净光
文革末期的广州市场百货大楼
文革时期的洛阳百货大楼
洛阳市邮电大楼~ 以前洛阳的标志建筑 04年建王城广场的时候被拆除。
1960年刘少奇视察洛阳老城敬事街小学
二十多年前的百货商店:
二十多年前的上海市场百货大楼家电柜台:
二十多年前的百货商店:
下载 (76.94 KB)
17 小时前
二十多年前的上海市场百货大楼家电柜台:
下载 (47.88 KB)
17 小时前
应该是七里河的友谊商店吧
30多年前的中州路,中间还有一片土路,可嗅到泥土的芬香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美陶公司
美陶公司开发的唐三彩
闻名中外的洛阳宫灯
1957年的王城公园门票
首届女子运动会
原来王城公园内的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