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老照片

合集下载

追忆消逝在开山炮中的石门洞摩崖古迹_石门十三品_摩崖部分老照片欣赏

追忆消逝在开山炮中的石门洞摩崖古迹_石门十三品_摩崖部分老照片欣赏
追忆消逝在开山炮中的石门洞摩崖古迹 ——《石门十三品》摩崖部分老照片欣赏
陕西 刘勇先
诗留名,相继镌于石门内外的崖壁 间,遂形成了石门摩崖石刻群。

田灌溉,但石门古迹就不复存
在;第二方案交通不便,耗时费

据国家1960年普查时统计,共有摩
力,但可保存石门古迹。因为是
崖石刻百余方。其中以汉魏刻石
在“文革”时期,当时的领导决
图4、汉《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即 《石门颂》摩崖,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 年(148)刻。原在石门洞内西壁,通高261 厘米,宽205厘米,隶书22行,行30字不等。 上连一额,额题双行:“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 颂”10字。杨君名涣,字孟文,四川犍为武阳 县人,曾多次奏请废弃子午道,修复褒斜道。 至东汉安帝(刘祜)延光四年(125),得到 朝廷批准,完成了修复工程,变险为夷,行旅 称便。时过24年,至桓帝(刘志)建和二年 (148),汉中太守王升,“推序本源,嘉君 明知,美其仁贤”,为刻石歌颂杨涣的功德, 故称《石门颂》。是时西城(现安康市)人王 戒,字文宝、韩朗,字显公,二人在汉中任
图6-1、图6-2、《杨淮杨 弼表纪》摩崖,东汉灵帝(刘 宏)熹平二年(173)刻。原 在石门洞内西壁《石门颂》 左侧,高216厘米,上宽67厘 米,下宽50厘米。隶书,八分 书,7行,每行25字不等。其 笔法与《石门颂》比略有异 致,结体、气韵却各有特色。 比《石门颂》更趋于奔放。 其书共7行,无一行直,形如 高山瀑布,大有一泻千仞之 势。以第6行为中心,前5行向 左下方倾斜,第7行向右下方 倾斜,呈上大下小的楔子形, 既稳重又壮观,且不露行迹。 远看大气磅礴,犹如绘画的泼 墨大写意。如此气魄在东汉石 刻中是少见的。《杨淮杨弼表 纪》系黄门卞玉于熹平二年路 过石门时所作。

让历史见证洛阳大工业时代的辉煌

让历史见证洛阳大工业时代的辉煌

让历史见证洛阳大工业时代的辉煌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古都洛阳从此拉开了工业大建设的序幕——大工业的钢桩唤醒沉睡的土地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经过在全国各地仔细考察、反复比较,国家决定把一批重点工程放在洛阳兴建。

成批的学生、工人、干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会聚洛阳,雄伟的钢桩和铿锵的打桩声,唤醒了涧河以西沉睡千年的土地。

50余年后,我们通过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通过当年青春飞扬如今满脸沧桑的建设者们的讲述,再一次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决定,动员全国、全省的人力物力,组织大协作,打总体战。

当时,7万人的施工队伍,加上临时雇用的民工,建设大军的人数达到十几万人,是洛阳市人口的近两倍。

大家夏战骄阳,冬斗风雪,组成了一幅“八方风雨会中州,千军万马战洛阳”的壮丽画卷。

继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拖)、矿山机器厂(洛矿)、滚珠轴承厂(洛轴)3个新厂选址洛阳后,作为配套建设项目,国家又确定在洛投资兴建热电厂(洛电)和水泥厂(洛水)。

这5个工厂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正式动工兴建,是“一五”施工的重点工程项目。

另外,整个“一五”期间,相继在洛选定厂址的还有铜加工厂(洛铜)、棉纺织厂(洛棉)、耐火材料厂(洛耐)、玻璃厂(洛玻)和柴油机厂(代号国营第407厂)。

这10个工厂,构成了洛阳早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主体框架,号称“十大厂矿”。

现在,在涧西区有一条路,她默默见证了当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

这就是1955年修建、全长5851米的建设路。

当时,她是洛矿、洛拖、洛轴、洛铜等大厂门前的一条辅助道路,在运输和连接各厂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十大厂矿”的28个大型厂房已建成23个,安装设备达到8290台套,65个生产车间已有34个试车生产。

此时,以西工为中心,包括涧西工业区和涧东工业区的新市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也基本结束,水、电、道路、桥梁、铁路支线等城市配套设施也已完成,洛阳工业基地初现雏形。

中华首屈一指的千年古都洛阳

中华首屈一指的千年古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定都洛阳后,又开始大兴土木。全城共有 13 门,东西 20 里, 南北 15 里, 规模空前, 城内外寺院共有 1367 所, 皇宫西边永宁寺壮丽宏伟,九层佛塔高 90 士、 顶上相轮又高 10 丈。 夜静时刻, 塔上铃声 10 数里可闻。 僧房1000间, 都用珠玉锦绣作装饰。 自佛教东传, 如此宏丽佛寺还是第一个。 北魏洛阳官宅民居共有 220 里, 有些官宦府第之奢华,可见北魏洛阳之繁荣。 如延年里阉官司空刘腾宅,“屋宇奢侈, 梁栋逾制, 一里之间,廊庞充溢,堂比宣光殿,门匹乾明门,博敞弘丽,诸王莫及。” 又如永和里,”里内皆高门华屋, 斋馆敞丽, 梑槐荫途,桐杨夹植,当世名为贵里”。北魏洛阳城市布局特点是宫城居于城之中央偏北。宫城南门外的铜驼街宽42米,直通宣阳门。道两旁均为中央机构和社稷、祖庙等重要处所。 宫城内殿宇园囿较前又有所发展。 宫城西北角有西游园, 园中有凌云台、 八角井、 凉风观。 凌云台上可观洛川风景, 台下有碧海曲池,台东有离地 10 丈的宣慈观。 而观东有灵芝钓台, 离地 20 丈, 出于海中,有石刻鲸背负钓台,既如从地涌出,又似凌空飞降。钓台南有宣光殿, 北有嘉福殿, 西有九龙殿,殿前九龙吐水成一 海。 各殿都有飞阁与灵芝钓台往来, 是夏天皇帝避暑胜地。 宫城北面有华林园, 园中有天渊池,池中有九华台, 台上建清凉 殿。 另池内造有蓬莱山, 山上有仙人馆、 钓台殿、 虹霓阁,乘虚往来。 池西南有景山殿,殿东有羲和岭,岭上有温风室;殿西有垣娥峰, 峰上有寒露馆, 皆飞阁相通, 凌山跨谷;殿北有 玄武池, 南有清暑殿。 宫殿台阁之华美奇巧, 由此可见。 北魏洛阳商业市场集中地在城外, 靠近河流水渠大道之旁, 便千贸易交往。 大市是商业中心, 方圆8里, 在城西西阳门外, 周围10座里内“多诸工商货殖之民”;马市在城东建春门外,是交易牲畜的市场;小市在城东青阳门外,是粮食市场;四通市在城南百阳门外,西域商人都在此活动,此外还有专卖鱼类的鱼鳖巾等北魏在四通市专为外商设置腌蚾、扶桑、金陵、燕然四馆和归正、归德、慕华、慕义四里,供他们旅居经商。《洛阳伽蓝·龙华寺》载,“自葱岭以西,至千大秦,百国千乘,莫不欢附。商贾贩客,日奔塞下","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北魏洛阳商业经济繁荣盛况跃然纸上。

洛阳历史

洛阳历史

洛阳历史洛阳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洛阳位于中国的河南省,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多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

以下是关于洛阳历史的一些概要,供您参考。

1.古代洛阳洛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

商代时期,洛阳是商文化的一部分,是商代的一个重要都城之一。

在西周时期,洛阳成为了西周王室的都城之一,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西周时期,洛阳拥有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城墙,是一座繁荣的古都。

2.东汉洛阳在东汉时期,洛阳成为了东汉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东汉洛阳以宏伟的洛阳宫为中心,城市规划完善,建筑壮观,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东汉时期,洛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科学家,如班固、蔡伦、张衡等,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洛阳曹魏时期在三国时期,曹魏建立了都城洛阳,并将其设为国都。

曹魏时期,洛阳经济繁荣,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洛阳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名士。

同时,洛阳还是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中心之一,佛教文化在洛阳得以传承和发展。

洛阳还建有众多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形成了独特的曹魏时期的文化风貌。

4.洛阳晋朝时期在晋朝时期,洛阳成为了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晋朝时期,洛阳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建筑风格多样,形成了独特的晋代文化风貌。

晋朝时期,洛阳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如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等,对中国古代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洛阳还是佛教的中心,佛教文化在洛阳得到了繁荣发展,众多的佛寺和佛塔建立于此,如白马寺、龙门石窟等,成为了佛教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5.洛阳北魏时期在北魏时期,洛阳成为了北魏王朝的都城,也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北魏时期,洛阳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城墙更加宏伟,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风格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历史趣闻洛阳的三次浩劫 三次火烧洛阳城都是什么时候?

历史趣闻洛阳的三次浩劫 三次火烧洛阳城都是什么时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洛阳的三次浩劫三次火烧洛阳城都是什么时候?
导语:几兴几衰的洛阳城,沉沦与复兴的更替,毁灭与重建,衰落与兴盛,只得我们后人慢慢对其进行品读,洛阳是一座韵味十足的城市。

作为千年帝都
几兴几衰的洛阳城,沉沦与复兴的更替,毁灭与重建,衰落与兴盛,只得我们后人慢慢对其进行品读,洛阳是一座韵味十足的城市。

作为千年帝都的洛阳城,再其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其也经历数次的浩劫,和数次的重建,其中较大的浩劫有三次,而谈到浩劫,不免让人感到痛惜,然在历史发展的轨道上,这样或那样的浩劫不是我们所能去左右的,而浩劫之后,勤劳而聪颖的洛阳人一次又一次将洛阳从灾难之中再次拉起。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洛阳历史上的三次大浩劫。

第一次大浩劫发生在东汉末年,自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起,汉家又延续的了数百年的历史,但东汉末年,由于继位的皇帝都较为年幼无知,致使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朝纲大乱,农民纷纷起义,其中较为有名的则是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格局势力,而盘踞西北的董卓军,则看准时机以勤王为幌子进军洛阳,废汉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为帝,将刘协作为傀儡加以控制,因洛阳离其西北根据地较远,且诸侯群起攻之,董卓强迫汉献帝西迁长安,而在西迁长安的过程中,董卓命令部下,拆掉洛阳宫城运往长安,再将整个洛阳城焚毁,大火连烧数月,烟气遮天蔽日,同时又对洛阳城的百姓进行血腥的屠杀,昔日繁华于世东汉都城,则在军阀董卓的大火和屠戮之下彻底化为乌有,之后数十年内洛阳彻底沉沦,直至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国,才将都城从许昌再次迁往洛阳,并对洛阳进行了再建。

此乃洛阳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浩劫。

生活常识分享。

河南省洛阳市十大旅游景点

河南省洛阳市十大旅游景点

河南省洛阳市十大旅游景点
1.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寺庙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有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

3. 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洛阳城墙、大观孔庙等。

4.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市西区,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5. 洛水公园:位于洛阳市西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景区,有着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休闲娱乐设施。

6. 洛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洛阳市北部,是一个大型的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7. 金谷园:位于洛阳市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园林景区之一,有着精美的园林设计和独特的景观。

8. 龙门石刻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南郊,是专门展示龙门石窟文化的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展品和精美的展览。

9. 开封府:位于洛阳市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大宋官衙等。

10. 洛阳牡丹园:位于洛阳市北部,是中国著名的牡丹观赏地,每年举办的洛阳牡丹文化节吸引着众多游客。

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

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

中 华 圆 掣
看重 门第 并极重 容貌 的时代 ,左 思虽有 一身文学 才华 ,却 难 以施展
抱负 。于是 ,他 潜心苦 学 ,把所 有 的精力 都用在 了学 习和创作上 ,
用 十年 的时 间写出 了 《 三都 赋 》,引得 大家竞相 抄传 ,一时 间 “ 豪 贵之家 ,竞相传写 ,洛 阳为之纸贵 ”。
此 ,玄学形 成于此 ,理学寻 源于此 ” ,洛 阳由此不 断汲 取着 丰富的
文 化之源 ,孕育 出了魏晋风 流 、汉唐 雄风 、宋 家文气 ,孕育 出了 四
大发 明 ,孕育 出了无数 的文人 墨客 ,垒砌着 中华 民族文 明之墙 。
洛 阳的故 事 ,说 不 完 、道 不尽 。早在 夏 商周 三 代 之前 ,有 关 三 皇五帝 的神话传 说就多发 生于此 地 ,而最 富盛名 的莫过 于 “ 河 图
千年 帝都 ,牡丹花城—— 洛 阳
◇ 张 少 博
有人 说 , “ 一 千 年历 史 看北 京 ,三千 年 历史 看 西 安 ,五 千年 历史看 洛 阳”。在 中国古代历 史名城 中 ,洛 阳是建 都最早 、朝代最 多 、历 史最长 、影 响力最大 的一个 ,它是 我 国八大 古都之 首 ,是 国 务 院首 批公 布的历史 文化名 城之一 ,也是 世界 “ 四大圣城 ” ( 耶路
律 、论5 2 0 夹 ,凡 6 5 7 部 。贞观 十九年 ,回到长安 ,精心研究 佛法 ,
开始在 中 国传播 佛教文 化 ,主要 著作有 《 大唐 西域记 》 《 会宗论 》 《 制恶见 论 》等 ,翻译 印度佛经7 5 部 ,共 1 3 3 5 卷 ,他 为佛教 的发 展
弘扬 ,为 中 印两 国 的文化 交 流做 出 了巨大 的贡献 。梁 启 超称 他 是

洛阳的风土人情

洛阳的风土人情

洛阳的风土人情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因此也
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

1. 洛阳的美食:洛阳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如胡辣汤、豆腐脑、肉夹馍、水席等,其中洛阳水席是当地的代表性菜肴之一。

2. 洛阳的民俗:洛阳的民俗活动丰富,如社火、舞龙、舞狮、高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是古老的传统民
俗活动之一。

3. 洛阳的戏曲:洛阳有着丰富的戏曲文化,如豫剧、曲剧、二夹弦等,其中洛阳曲剧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
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4. 洛阳的古迹:洛阳有着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天子驾六等,这些古迹见证了洛阳的历史和文化。

5. 洛阳的民风:洛阳的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注重礼仪,尊重传
统文化和习俗。

6. 洛阳的节日:洛阳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总的来说,洛阳的风土人情融合了历史、文化、美食、民俗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描述:魁星楼,在东关大街东头,孔子入周问礼碑东不远。

六十年代拆除。

拍摄于100年前。

一百年前的洛阳郊区居民。

100年前的洛阳城一景。

潞泽会馆,现民俗博物馆。

前面的文昌楼、魁星楼和琉璃墙,七十年代拆除
100年前的青年宫广场, 那两个石狮子很面熟吧!
大家知道这是哪的说一下。

这个偶也不知道…
这张是东大街或是南关
100年前的关林
好像有文峰塔,还有城墙城门,应该是解放前的照片了
三十年代的老城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龙门
旧社会的龙门石窟
1948年洛阳解放初期的市政府
58年前,市公安局交通队全体干警在老城十字街岗亭前合影留念。

那时的十字街是洛阳最繁华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百货楼。

看看那时的岗亭,真像个老古董一样。

如果不贴那个横幅你能看出来那是当年的新华书店么。

五十年代初龙门西山全景也就是现在的西山石窟。

1953年,洛阳艺术家马金风与梅兰芳合影当年的马金凤真是年轻啊。

1957年的王城公园
“大跃进”过后,洛阳毛纺厂的扫盲班在上课多朴实啊~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洛阳市游览图,多么简单啊!好多地方都是空白
河南洛阳市区,玩“克朗棋”的人们,跟现在打台球差不多
1964年,河南洛阳,中国的国际性运动“乒乓球”。

文革期间的洛阳拖拉机厂
三十多年前的洛阳东站
文革时期的潞泽会馆:(现在的民俗博物馆)
1973年,周恩来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龙门参观(周总理多自豪!!)
30多年前游览龙门石窟,那时可以随意抱佛脚。

30多年前的公安民警出警情况..
二十多年前的洛阳副食商店。

文革期间带“毛主席语录”的王城公园门票和1985年的入园证
首届牡丹花会时赏花图这张照片上赏花人的穿着现在看来真是土气,但在25年前应该算比较时尚的了!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了一些,但人们的精神面貌还是挺饱满的。

二十五年前的电影院
20世纪六十年代的龙门石窟
20世纪70年代的龙门,绿树成荫,伊河清清,景色宜人
以前的中州西路
30年前的真不同饭店。

邮电大楼和百货楼大概是80年代在现在工商行周围向东南方向最佳取景位置。

更古老的...
洛阳火车站八十年代被拆除。

龙门桥
当年位于市中心的政府大楼。

洛阳站
文革时期的老城商场改革开放时期更名为“东都商厦”,后来一把大火给烧了个净光
文革末期的广州市场百货大楼
文革时期的洛阳百货大楼
洛阳市邮电大楼~ 以前洛阳的标志建筑 04年建王城广场的时候被拆除。

1960年刘少奇视察洛阳老城敬事街小学
二十多年前的百货商店:
二十多年前的上海市场百货大楼家电柜台:
二十多年前的百货商店:
下载 (76.94 KB)
17 小时前
二十多年前的上海市场百货大楼家电柜台:
下载 (47.88 KB)
17 小时前
应该是七里河的友谊商店吧
30多年前的中州路,中间还有一片土路,可嗅到泥土的芬香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美陶公司
美陶公司开发的唐三彩
闻名中外的洛阳宫灯
1957年的王城公园门票
首届女子运动会
原来王城公园内的吊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