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活亲身感受

合集下载

美国行感悟

美国行感悟
我所在的这个地方是北卡罗来纳州的Greenville,一个很宁静的城市,这里的人们很热情,也很有礼貌,常遇见陌生人对我们点头微笑打招呼。“Hello”、“Thank you”、“Sorry”“Excuse”之声不绝于耳。
我们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在这里衷心的感谢Dan博士,还有Jessica和Justin提供的帮助,有了他们,我们的美国游学才变得更加顺利和丰富多彩。
美国行·感悟
很荣幸能成为美国皮特社区大学的首届交换生,为期三个月的美国游学之旅精彩纷呈,日程紧张丰富,老师同学交流充分,我们囫囵吞枣般审阅着美国,但大家普遍收获很大。回无锡已经二十多天了,我试着沉淀几天,捕捉自己短暂的收获,拉拉杂杂的几点感悟不成系统,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景与人
刚从洛杉矶下飞机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加州无比明媚的阳光。天蓝蓝的,很少有云的影子。扑面而来的是新鲜的空气,高大的棕榈树随处可见。初到美国,不知道算不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失望,美国并不像电影中的那样,都是高楼耸立,除了纽约,芝加哥等一些大城市,更多的城市则更像是个“大乡村”。
我们也有幸参观了ECU(东卡大学),整个学校最多的不是教室,而是实验室,不难看出,美国课堂强调动手,所有能动手的地方,都尽量让学生动手,所谓“做”中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会和学习过程本身,通过做达到记忆的效果,并不过于追求结果的对错。
(四)节日
期间正逢“复活节”,我们受邀参加了Jessica的家庭派对和Justin小儿子的生日派对,吃到了美式家庭餐,玩到了真枪实弹的射击,品尝了Barbecue的美味,从中也感受到了纯正的美国本土文化,其乐融融的家庭着实让我们羡慕,那一刻,我也确实想家了。
最后说说“行”,在美国没有车是万万不行的,这是亲身总结出来的真理。美国的家庭几乎人手一辆车,汽车很便宜,普及率很高,路上几乎很难看到有行人,连学生也是开着车去上学的。这让没有车的我们寸步难行,还好Campus有专门的校车接送我们上下学和每周的“Target Night”和“Walmart”的服务。因为没有车,“大好人”Dan每月都会带我们去Macy’s商城购物,买一些衣服裤子鞋子等生活用品。

美国人生活压力大吗

美国人生活压力大吗

美国人生活压力大吗
在当今社会,生活压力是许多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竞争和快节奏的国家,许多人都感到生活压力巨大。

但是,究竟美国人的生活压力有多大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的工作压力。

根据调查显示,美国人每天平均工作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而且很多人还会加班加点。

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是许多美国人所面临的现实。

此外,美国的工作文化也要求人们要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这也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其次,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源。

在美国,房价高、医疗费用昂贵、教育费用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人。

为了应对这些高昂的生活成本,许多人不得不奋斗工作,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此外,社会竞争也是一个让很多美国人感到压力的因素。

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人们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

这种竞争带来的压力也是让很多人感到焦虑和不安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美国人的生活压力是相当大的。

工作压力、生活成本、社会竞争等因素都让许多人感到压力重重。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美国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也在不断寻求解决之道,比如通过健身、旅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希望在未来,美国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过上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真实的美国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真实的美国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真实的美国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美国,虽然浑身都下都充满无赖气息,但是,不得不承认,美国依然是最发达的国家。

2019年,我在美国住有一年时间,我同学在波士顿定居了5年,他跟我讲了很多关于美国的事。

综合同学所说的和我的见闻,来谈谈在美国的感受如何。

初到美国的感受以前,我对美国一直不感兴趣,觉得没有悠久的历史,也没有深厚的人文,甚至没有一份像样的“特产”可以带回来送给亲人朋友。

没去美国之前,我都是通过网上了解,在我固有的观念里,认为这是一个不会带给我兴味盎然之感的国家。

等去到了美国,我才知道此前对其了解,有时却是戴着眼镜的。

1、当时在纽约入境,出了机场打出租车到预定的公寓。

美国出租车的大叔话也多,就跟你去到了北京,你会发现出租车司机侃起国际社会的事,那叫一个头头是道,也面面俱到,还能说得娓娓动听有理有据。

那位美国出租车司机大叔,远比我想象中要了解咱们国家,竟知道中国高铁发展迅速,也知道华为手机受欢迎、很好用,也知道开放二胎了……快要到目的时,司机大叔冷不丁问:“你认为中国是现在世界的领导者吗?”太突然了,我懵了,几秒过后我回:“或许目前还不是,不过,我坚信以后会是!”2、次日,我从泽西市打算乘坐地铁到纽约曼哈顿。

站台里自动售票机界面有中文可选择,付款仅支持现金和信用卡。

这里和纽约地铁都是进站刷卡,出站不用刷,直接推闸门。

到站内发现居然没有空调,虽然不热,但挺闷的,也没有屏蔽门,感觉挺不安全的。

不得不说,地铁是真的老旧!在以后的一年中,我知道了美国各州地铁都是这样,尤其是波士顿地铁,那老旧的程度,一度让我以为是从报废厂捡回的。

上下班高峰期时,原来纽约的地铁也是人挤人,毫不逊色于深圳地铁,而且车厢内有许多上班族戴着耳机低头刷手机。

3、出站后,在路口等红灯时,我原本以为这座大城市,人们应该很遵守交通规则。

然而,一个个行人从我身旁匆忙走过,这让我挺意外的。

4、纽约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从曼哈顿区内部穿过,能看见高楼林立,那高楼密集程度着实让我些许震撼。

洛杉矶华人区的真实生活写照

洛杉矶华人区的真实生活写照

要去美国打工的先来看看:洛杉矶华人区的真实生活写照012.08.15从前年到今年,网上突然冒出来无数的打着“创业及生活随想”“旅美轶事”之类的的美国华人“真人秀”,勾起了无数国内P民的“美国梦”,为此投下50-100-200W美金的巨资来这里混美国绿卡,最后的结果多半是鸡飞蛋打、血本无归,更惨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也大有人在,那真实的美国华人区到底是什么样子?以一个在美国呆了20年的中国人的经历告诉你,现在美国的华人聚居区就是美国南加州Monterey Park City 及其周边的一些小城市,南加州90%以上的华人都住这里(包括坛子里天天真人秀的几个“名人”),这里可以说是全加州甚至全美国最烂的地区,物价贵、房价贵、环境污染、水污染、黑帮遍地----还不如很多中国的小县城。

当地“世界日报”头版头条的常见新闻不是国内的丑闻而是教你如何在Monterey Park City 保命-----不要随便看人、不要随便做手势、不要随便说话,不要随便走动,你一不小心就会走进某个黑帮的大本营,进去就出不来了,下至16上至60的单身女性,天黑后不要单独出门,否则转天大街上某个垃圾桶就会多出一具裸体女尸。

2012-8-9 16:32一、搭伙过日子一般来美国的华人通常都是只身一人,男性或女性,为了互相有个照应,很多女人就找个自己认为合得来的男性同居。

反正家里的老婆或者老公也不知道,他们在这边都互相称呼“老公”或“老婆”,不是老桥你很可能认为他们真的是一家。

搭伙一般是由男方支付房租和伙食费的花销,很少有女方倒贴的,那除非是女的找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或二十几岁的小白脸。

一般租一间分租房,在洛杉矶也就是500美元/月左右,华人区超市的东西很便宜,因此两人的伙食费也就是150-200美元/月,花这点钱对一个老桥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刚刚下飞机的新移民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要想天天晚上楼着个娘们睡觉也不能让她闲着,是不?可是白天打工也很累呀,晚上再上这个大夜班,着实不容易吭。

美国生活个人随笔:我和美国

美国生活个人随笔:我和美国

美国生活个人随笔:我和美国编者按:在美国生活,也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

《我和美国》就写出了作者的在美国的所见所闻。

来美国不知不觉已经快三个月了,再过几天就要离开这个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地方。

从小我就不是那种相信感情的人,对这个地方以后大概也就是see you never了。

一起来的同学都说这个项目很坑,当初参加这个项目很失策。

可是我却觉得这三个月达到了我的目标,知道了好多新的东西,甚至坚定了我人生的轨迹。

美国和美国人刚到达肯尼迪机场下飞机特别兴奋,同时又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大洋彼岸的土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语言不一样了,肤色不一样了。

开始对交流有点小紧张,后来发现我的口语对付日常生活已经是绰绰有余。

美国物价相对还挺低的,蔬菜水果之类的东西要比国内贵,但是穿的用的是都非常便宜。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做美国代购的原因吧。

不过我还算是管住了自己的手,没有大买特买。

我运气比较好吧,在游乐场里的Boomerang工作,一个不算大的过山车。

同事人都非常好,除了一两个所有人都讨厌的同事以外,大家平时相处都超级融洽,平时上班的时间一大部分都用在了聊天上。

美国人真的好八卦,我不知道是我的同事八卦还是所有美国人都这样。

平时聊天的内容几乎全部都是谁和谁关系不好,我讨厌谁,我喜欢谁等等。

这样的话题在国内大概是没有人会在工作时间大声聊的。

美国人很直接,喜欢谁就会跟谁说很多话,一起hang out,不喜欢谁甚至可以当着那人的面说他坏话。

一件工作中发生的小事可能第二天就会传遍整个乐园。

美国人对人都很热情,在路上会对陌生人打招呼,甚至问你要不要搭顺风车。

我第一次去沃尔玛买东西,称培根的时候店员对我有点怠慢,旁边就有一个老太太直接冲着店员大声说"你赶紧给这个小女孩她想要的东西",然后还对我说一定要"speak out",让我挺感动的。

但是这种热情并不代表他们容易接近,相反,他们会很容易把你当friend只是因为他们对friend的定义很宽松。

美国感受

美国感受

美国见闻与思考一、此次学习对美国的认识以往,大家对于美国的了解大都来自于新闻报道或影视资料,信息相对比较单一,通过这次比较深入的学习考察,我们对美国社会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1、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美国1776年建国,经过230多年的发展,人居环境的建设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初到美国第一感触就是优美的生态环境。

虽然我们只走过了东部和东南部的几个城市,但已经被美国的优美环境所折服,这里无一处不是碧水蓝天、空气清新、路面整洁、难见污染。

当时正值美国最漂亮的深秋季节,路边的树叶红黄绿相间,在阳光的照耀下,美不胜收。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隐藏在森林中,和一个个的庄园连成一片,好一派田园风光。

而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这里的小动物把你当作朋友,树上的松鼠会下来到你身边觅食,鸟儿在你身边飞翔,你拿起相机拍照,它们会很自然地摆出许多动作让你照个够……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2、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此行美国,亲身感触到美国是一个拥有良好社会秩序的国家,身边所发生的事让你觉得美国人的素质确实挺高。

美国是一个禁烟很严格的国家,室内公共场所都不允许吸烟,只能在室外指定地点吸烟,大家确实都很遵守。

美国只能在指定的地点买到烟酒,在机场免税商场我看到有一个中国男孩买酒,售货员看了他的护照后,拒绝卖给他,发现男孩没有听懂后比划了半天,后叫来了一位会说中文的售货员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男孩的年龄小于18岁。

汽车是美国人的必要交通工具,而在美国的大街可以看到,无论是机动车还是行人都很守秩序,遇上红灯是没人闯的;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机动车会主动让行人先走,行人走过后,会主动地向司机打个招呼,非常的亲切;辅道车辆会很主动让主道车,大家开车都很谦让,而且从不按喇叭。

美国大的城市如纽约华盛顿也是堵车的,为了解决拥堵问题,有的道路设臵了多人车专用车道(乘坐两个人以上车辆才可以行驶),这也是为了鼓励大家多人乘坐一辆车及节约资源,往往看到的是,这条路车很畅通,其他路却很堵,但大家都很守规矩,在那里等候。

美国人生活压力大吗

美国人生活压力大吗

美国人生活压力大吗
在当今社会,压力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而在美国
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国家,人们的生活压力更是常常被放大。

那么,美国人的生活到底有多大压力呢?
首先,从工作方面来看,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

很多人
不得不面对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以及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加上美国的工作文化普遍较为紧张,很多人常常需要面对加班、压力和竞争。

这些都使得工作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最大的压力来源之一。

其次,美国的教育系统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都
需要面对严格的学习任务和竞争。

高额的学费和不断增长的学业压力也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倍感压力。

而且,社会对于学历和学历所带来的社会地位的重视也使得教育压力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另外,美国的生活成本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源。

房价高涨、医疗费用昂贵、日
常开支繁重,这些都让很多人感到了生活的压力。

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成本更是高得让人望而却步。

总的来说,美国人的生活压力确实是相当大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国
家所带来的机遇和福利。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律体系、以及多元化的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机会和希望。

虽然生活压力大,但是美国人也在不断努力和探索,寻找着更好的生活方式。

希望在未来,人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平衡和幸福。

谈谈个人多年来在美国感受的人文环境

谈谈个人多年来在美国感受的人文环境

谈谈个人多年来在美国感受的人文环境[原创]谈谈个人多年来在美国感受的人文环境38207次点击377 个回复extract 于2018/1/25 14:57:14美国人是我在公共场合所见过的最具阳光气质、也是最朴素最有教养的国民,甚至远超日本人,因为美国人所表现出的是坦率与真诚。

礼貌、善意是大部分美国人的本能,哪怕我在路上稍微欠身让一下陌生人走路,别人都会说一句谢谢,或早上好之类的话语,我住在纽约的时间比较多些,不是住在华人区,大多数时间我住在史坦顿岛,每天出门都是心情愉快,因为丝毫不用担心纽约人(主要是白人与黑人,都是本地人),在公共场合有什么对别人造成不便或困扰的举动,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或是老年人都是很有礼貌与善意。

我反而在中国的公共场合不愉快的情况比较多,或者是在华人区也是如此,当然美国的华人区中国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比中国是要好一些,我如果在中国公共场合对中国人谦让不管是男性或女性,中国人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甚至是有意盛气凌人的表现,当然更不会说什么礼貌的话语了。

而在美国的ABC的素质都是与美国人相差无几的,这是可以肯定的,ABC都很有礼貌,不管是纽约还是来自外州的,有个佛罗里达的ABC大块头见到我就礼貌的打招呼,不管相隔距离是近还是远,表现的非常有教养,尽管有些男女ABC或许在公共场合稍微有些放浪的举动,但是绝对没有傲气凌人的炫耀恶意表现,都是对周围的人充满善意。

美国的警察也是我见到过的最和善的,最有教养的,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警察都非常有教养,如果你稍有对他们尊重的表现,他们也都是用最礼貌与最有善意的方式来表达,就我在美国的公共场合所见到的每一个美国人都是那么可爱,如果美国人意识到自己的表现在公共场合有什么不好的倾向,都会自言自语的自嘲,或是表现的有些惭愧的的样子,或许有些人不同意我的一些看法,或许是我描述的不够确切,但这些事实都是本人亲身经历的感受。

有一次我进入摆渡站时,两只手都领着东西,不方便推开门,在我前面的一位白人小伙突然走了回来帮我拉开门,而且还满面歉意的说:真是抱歉,我没有看见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倒是一来就不习惯,我一天走的路比我一年走的都多!我现在脚上有很多水疱的疤痕。

到这里的最初2个礼拜是最灰暗的日子,蜜月期我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里刚从国内过来的人都特别痛苦。

我们不喜欢这里,非常不喜欢。

要是要我一辈子在这里,我想都不敢想。

美国人比我想的要土许多,生活水平低很多。

我已经开始忙了,一忙就暂时忘记了郁闷。

不过每次坐纽约的破地铁都特别想念上海。

我现在已经开始打的了,当然和一些人share.。

还是非常想回到上海的生活水准,打的,进餐馆可以不看price....这里东西贵得离谱,不过我已经学习如何忘记那个是$而不是RMB,这样光看数字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和中国同学一定要保持密切交往,尽量一起去活动,互相帮助,让其他国家的人感觉到你们是团结互助的,特别要不得搞内哄,这个是人皆唾弃的,败坏中国人的名声。

其实到最后和你最close,最能帮忙的还是中国同学。

美国人在你还没有完全学会他们的语言,方式以前,不太可能把你引为知己。

这里美国人都蛮势利的,如果你要和他们建立关系,就好好 strengthen你自己,show off your capability, 美国人特别恶心,就崇拜强者,好好学习,和他们一起做assignment, 让他们知道你不但不比他们笨,基本上100%比他们聪明,做他们所不能。

让他们知道中国目前的发展潜力,告诉他们,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大,稍微show off一下你在中国的优越生活(相信大部分读mba的同僚在国内都还比较滋润),让他们开开眼界。

作为女孩子要自重自爱,这里对中国女孩子的作风评价不太好。

说中国女孩子很好搞定那种。

大概是近年开放太快,很多人做了些非常不好的事情。

不是说不能和外国异性交往,但是尤其要谨慎,要让对方尊重中国的传统风俗,否则不交往也罢,当然很多这里的中国人也决非善类,所以处处小心为上。

不要在感情上跌了跟头。

bschool 交际太多,花费是其次,主要是没有时间和精力。

应该承认,白人和黑人真的是精力比我们好,不要命一样,所以他们肯定也没我们活得长。

很多abc对我们不是那么友善,因为他们从来不认为他们是中国人,那么我们也无需和他们套近乎。

但是你要知道,你比他们差的就是语言,大部分abc都比较 ugly, 也不是很聪明。

而且重要的是,我们有我们伟大祖国作为我们的事业退路,他们就只有美国一个地方,而且他们的机会不会比白人多。

如果有好的abc就多交往,有些人的确很nice那种。

最后,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那里有the most potential market!!! 大家在美国受了气,想想下面这段话:其实很多你b-school的美国土人同学,他们过去,目前和将来都不太可能达到你已经或者将要在国内达到的life quality, beleive me!!!很多美国人其实也很土,没怎么见过世面。

我告诉他们我去年去过纽约,10天跑了4个州的n个城市,他们很多人都还没去过那么多地方,都是在小城市。

偶尔有些去过上海的,也对上海崇拜的一塌糊涂,都觉得上海比纽约好多了,(当然这个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而且美国人一般是文科比理科强,所以那些会计、统计的课,中国人就显出来了,在他们的一脸茫然中,总有中国人随口说出两个数字。

而就算是那些讨论为主的课,其实仔细听听,他们有的也是胡诌,说不出所以然,只不过因为不用思索就说出来,显得反应很快的样子。

不过觉得这方面我们的确还是要加强,有时候说的挺有道理,但表达不如他们,教授也不见得买帐。

有些美国人会显得不怎么友好,老是半玩笑半嘲笑的说,你现在说工作两年就回去,到时候一定不回去的。

这个时候,一定要把上海的好把他们打倒。

的确有些中国人把自己的名声搞坏了,但我们不能。

我们这里几个ABC或者ABX,友好倒还挺友好,但感觉他们也挺痛苦,想拼命融入美国人,什么都跟美国人学,但美国人也不完全把他们当同类,但中国人跟他们也有距离。

有人很想回中国看看,工作一段,但很怕,很担心,我这里几个同学就经常问我国内的情况。

还有很多读phd的人,特别是读理科的,会对mba很不屑,不去理会就是了。

他们要清高就让他们去,其实有些熟一点的 phd 跟我说,他们很多人其实都很崇拜读来mba的中国人。

要跟美国人课堂讨论,跟他们抢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我也是一来就不习惯,我一个礼拜走的高速路比国内一年走得都多!到这里的最初1个礼拜可真是开心啊,坐着人家的车在Bay Area到处玩从三番到萨克拉门托到伯克利,顺大便也走走斯坦福和硅谷,啃啃美国螃蟹腿(虽然没有大闸蟹好吃),天天冰淇淋(比哈格达斯灵得多了),在山顶看圣何塞湾……,这可真是蜜蜜蜜蜜蜜蜜蜜月期啊。

可是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当我们穿越大沙漠,跨过山脉,好莱坞近在眼前,脚踏上了洛杉矶的土地的一刹那,我就知道苦难来临了。

房子,车子,手机,电话,宽带,银行,洗衣机,烘干机,冰箱,家具,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不能从中国带来的东西,都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于是,票子像雪片般的飞去,bill 像更大的雪片般的飞来——SHIT。

(对不起,我不该说粗话)可恶的是没有SSN,什么都要交押金,我就像一个猪仔。

这个怀念上海哦!!!!!洛杉矶,美国第二大城市,怎么跟莘庄一样的啦。

全市总共也就有不到8幢高层,还不如徐家汇,citi group center的电梯那是什么年代的?29楼上了我40秒,恒隆的55楼我只要18秒就到办公室了(前提是不要停KPMG这个人民广场站)。

开个玩笑,人家的布局本来就是大而且散,这样至少不会塞车——不要提塞车,洛杉矶在加州出了名塞车(和楼上纽约那位比,可能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塞车,我都能开 25mile。

再想想上海高架路大柏树或者虹梅路,这里就是天堂。

(我这眼泪是哗哗的呀)美国的消费水平高是毋庸置疑的,生活水平低也未必,不过就身边的看起来,人家的车就比我在国内的好,花色品种那可叫多呀,国人在这里总算开上梦寐以求的奔驰和宝马来。

可是说到别的东西(我这眼泪又是哗哗的)。

衣食住,每一样看的中的。

老美的穿是ugly得出名,水桶腰也穿露脐装,还得我早饭不敢吃;食,坦白地说,我也凑合了,毕竟住在alhambra 这种华人多的城市,吃还吃到一点,想想同在一个城市的阿童木阿,我这眼泪又是哗哗的——人家在好莱坞和Santa Monica中间,15块钱吃不饱还吃不好。

住。

学校附近贵不说,黑人和墨西哥人的味道受不了,远一点的,难为了没车的那些伙伴,没车就是没大腿,没小腿,没脚丫子。

说说苦尽甘来。

那就是,有了车,啥都好办,一天里面可以从Santa Babara 逛到 Long Beach,这个风景美啊。

奉劝还没来得战友,国内先混个驾照,到这里过了笔试,立马买车。

别说我第一年要学习,车没用——老大,上超市得走 freeway,没车你行吗?MBA又是social特多的主,没车,谁理你呀,这里世态炎凉,别以为中国学生都是哥们儿,姥姥。

什么事情还不是靠自己。

还有就是,这里的同学真可爱,刚开始没把你当回事,一自报家门这个崇拜的目光哦,看得我一个大老爷们儿都害羞——实力/势利,自个儿琢摩去。

学生组织的私人party要谨慎参加,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每次到最后搞得像色情活动一样,中国人吃不消,合适的时候说bye bye,主人也不会怪你。

Kiki1说的极是,我非常赞同。

初到美国1个多月,很多中国同学都在怀疑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我也是,但是想想如果留在国内发展,机会也未必一定很好。

毕竟如果大家在国内都有很好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的话,有谁会舍得,来到这个人生地疏的国家。

我住的地方象乡下,尽管里华盛顿只有十几个英里(很多人说已经不错了),开学前去华盛顿玩,同学们都感叹“终于找到一点城市的感觉了!”。

还有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十几年的同胞,从他们口中似乎也听不到自豪和幸福的感觉。

现在能够安慰自己的话就是:眼光放远一点,不到最后谁也无法说现在的选择是否正确,即使对那些已经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十几年的同胞而言;想想出来之前的种种出国理由吧,总还有几条能够说服自己不后悔吧。

还有,做好一切都会变的心里准备……在美国生活的人们习惯于每周购买食品一次,存放于冰箱内慢慢享用。

笔者在美生活一段时间,感觉购物新奇趣事很多,举几个例子,也许对即将赴美的人们有所裨益。

一、价格特点。

尾数常是9,例如0.19、0.99、4.99美元,几百美元以上可能让利1元,例如599美元。

明码标价,不讨价还价。

除食品外,在密执安州其他商品另交6%的消费税。

如买彩电300美元,加6%消费税,实付318美元。

二、瓶装啤酒比罐装啤酒价高,此点与中国恰恰相反。

在美国,无论瓶装还是罐装啤酒都是355毫升,以中等价格算,一瓶啤酒0.75美元,一罐啤酒 0.50美元,贵0.25美元。

另外,星期日12:00之前不卖酒。

我曾有两次自选啤酒或葡萄酒,但在结帐时被扣。

因为周日是礼拜日,据说上午卖酒是对上帝不恭。

三、自取塑料袋、自行包装、自己称重。

美国工人工资高,为降低成本,老板尽量少雇人。

在果菜超市,少部分水果、蔬菜已袋装或捆好,而大部分由顾客自行包装。

例如豆角、土豆、香蕉、李子等等,买多少包多少。

相隔不远处有一捆塑料袋装于转轮上,塑料袋每隔50厘米有断缝,撕断取下即可使用。

不远处吊着秤,重量单位是磅,称好了便在出口处算帐。

四、菜、蛋洗得较干净,买回家后可以少洗或不洗。

供生吃的黄瓜采摘后即用细长塑料袋包扎好,避免在运输和零售过程中受到污染。

鸡蛋较干净,无异味,放在长条形盒内,常见的是每盒12个,易取易放。

鸡蛋按大小分别装盒,鸡蛋越大价格越高。

常见的标价是:0.73、0.89、1.09美元一盒。

最贵的菜是韭菜,3美元一磅(相当于9两),最便宜的是包心菜,0.17美元一磅。

五、牛奶为桶装式。

每桶3785毫升(1加仑)。

因为每周购物一次,用大容量包装易取又降低成本。

美国店内不出售肥皂(有香皂),中国店出售半透明的洗衣皂,但不是国内常见的洗衣皂。

美国人洗衣洗手都是用洗涤剂,用桶装或小瓶装。

六、除散装蔬菜外,其他商品都贴有商标。

每个水果上也都贴有商标,葡萄贴在塑料袋上。

这是为了创名牌,名牌水果价高而且好销。

七、公开售枪。

在百货超市里,有卖步枪、子弹的柜台。

每支步枪明码标价如下:29.94、49.99、119.99美元。

子弹摆在旁边,未见标价。

商品广告中有售枪广告。

美国民间枪支泛滥,校园及社会上凶杀案不断传来。

八、退瓶机。

买啤酒、矿泉水时留下押金,日后可退瓶。

这一步骤在退瓶机上进行。

按电钮后--孔内塑料片旋转,将要退的罐、瓶抻入,边入内降落边计数、计价,再按另一按钮,弹出一个纸条,上面打印了数量和钱数,可去冲销购物款,也可取款。

九、试行自行结帐。

由一位工作人员监督4个结帐出口,购物者自行消磁、计算、刷卡付款、电子签字,然后推货出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