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析

合集下载

降脂药物分类作用副作用

降脂药物分类作用副作用

降脂药物的分类.应用及副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一、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 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 故常简称为他汀类。

自1987年第一个他汀药物即洛伐他汀(lovastatin) 被批准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以来, 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

他汀类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 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 并通过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的表达, 因而使细胞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 加速了循环血液中VLDL残粒(或IDL)和LDL的清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一)洛伐他汀(lovastatin)商品名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 此外血脂康的主要成份也是洛伐他汀。

常用剂量为10~80mg/d, 每晚顿服。

对于II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洛伐他汀20 mg/d使TC、LDL-C、TG分别降低17%、24%和10%,升高HDL-C 6.6%;洛伐他汀40mg/d使TC、LDL-C、TG分别降低22%、30%和14%,升高HDL-C 7.2%;洛伐他汀80mg/d使TC、LDL-C、TG分别降低29%、40%和19%,升高HDL-C 9.5%。

该药副作用很少见, 偶有腹痛、腹泻、便秘、肌肉痉挛、疲乏无力、皮疹和视力模糊等。

可有肝功能异常, CK升高。

偶可出现肌病临床表现并伴显著的CK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

(二)辛伐他汀(simvastatin)商品名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

5~80mg; 每晚顿服。

辛伐他汀自1988年问世以来, 在临床上应用已有10余年, 许多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证实该药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他汀药物是一类强有效的调脂药物,尤其是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众多非降脂的药理效果,这使得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更加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多效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 Statin have a effective function of lipid regulating,especially to reduce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which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ny recent researchs have reinforced that there have a number of non-pharmacological lipid-lowering effect for statins,and have expected clinical potentials. The treatment pleiotropic and advance research of stati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tatin; Mechanis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同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在调节脂类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发生,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1]。

降脂药的种类及作用原理

降脂药的种类及作用原理

降脂药的种类及作用原理1.他汀类药物又称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常用的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的一类降血脂药物。

作用原理: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减少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反馈性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加速了循环中极低密度脂蛋白残粒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血浆浓度。

同时也中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甘油三酯血浆浓度。

主要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疗效。

2.贝特类药物又称氯贝丁酯类和苯氧乙酸类和纤维酸类,常用的有氯贝丁酯、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

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增加脂蛋白活力,使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分解代谢加速。

主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3.烟酸及烟酸衍生物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有烟酸、阿昔莫司等。

烟酸毒性和不良反应很大,原为二类药物已被降为三类药物。

而阿昔莫司,其结构和作用与烟酸类似,但无烟酸的不良反应,而降脂作用比烟酸强20倍。

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的分解和减少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烟酸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机制不清。

4.胆酸螯合树脂类药物又称胆酸隔置剂,有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灵、降胆葡胺等,为国外较早使用的降血脂药物,但是由于其较多的不良反应,在国内市场不多见。

作用原理:这类药物通过阻滞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使其随粪便排出,使肝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减少。

通过肝细胞自身调节机制加速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仅适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

5.鱼油制剂Omeg a-3脂肪酸,有二十五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肝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起作用,有轻度降低甘油三酯和开高高密度脂蛋白作用,主要适用于轻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无影响。

药物化学--他汀类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ppt课件

药物化学--他汀类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ppt课件
他汀类药物 及其研究进展
一、前言: (一)他汀类药物现状
当世界上第一个由默克公司生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降血脂
药物洛伐他汀于1987年经FDA批准上市后,立即引起医药学界的关 注,被认为该药的开发成功,是降血脂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 lovastat in) 、普伐他汀( pravastat in )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 氟伐他汀( fluvastatin) 和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 。
二、阿托伐他汀 (Lipitor, Atorvastatin) (世界年销售额最大的他汀类药物)-(4-氟苯基)-3-苯基-4-(苯基氨 基甲酰基)-5-异丙基-吡咯-1-基]-3,5-二羟基庚酸。又名 立普妥
Atorvastatin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pH≤4
CHO OH CH3
Et3N, EtOH H3 C O N H CH3 H3 C O O H2 N O CH3 O O O CH3 CH3 CH3 H3 C O CH3 O O O CH3 CH3 CH3
(CH3)3CCOOH, THF, Toluene, Heptane
A
Intermediate 1
三、罗苏伐他汀 (Rosuvastatin) (超级他汀,最具潜力的他汀)
结构式:
化学名:(+)-(3R,5S)-7-[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 基-N- 甲磺酰基氨基)嘧啶-5-基]-3,5-二羟基-6-(E)-庚烯 酸钙。又名可定、罗素他汀、瑞舒伐他汀
Rosuvastatin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本品对羟甲戊二酰辅酶
(三)不足之处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胃肠道、神经系

他汀药物安全性新进展

他汀药物安全性新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最经典,最有效的降脂药物,现已广泛的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强化降脂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临床。

他汀类药物潜在的肝脏、肌肉、肾脏安全性,也是在其有效降脂之外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1 他汀的肝脏安全性2012年2月28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提出在临床应用中,针对服用他汀的患者取消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改为开始用药前和有肝功不良症状时,才需要监测肝酶。

也就是说,他汀引起的肝酶升高临床无需过多顾虑[1]。

上述建议,是参考了著名的GREACE研究肝功能亚组分析,得出“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轻中毒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2]的结论,在2006年由美国国家脂质协会肝脏专家小组(NLA)提出的意见[3,4]。

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了临床中过于关注肝酶升高而停用他汀,从而导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的现象。

2 他汀的肌肉安全性随着2001年西立伐他汀因肌毒性问题退市[5];2011年,辛伐他汀的肌毒性受到FDA警告;2012年,FDA对洛伐他汀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这一系列,他汀药物的肌肉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等。

2011年,最新FDA 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分析评估了四种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肌肉不良事件[6]。

结果提示,不同他汀的肌肉安全性并不相同:瑞舒伐他汀与肌痛强相关;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与横纹肌溶解和肌酶水平升高强相关。

而对44项阿托伐他汀高质量研究,共16495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数据显示,无治疗相关的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病例发生,仅1例患者CK升高>10*ULN,且不伴肌肉症状,最常见的肌肉不良反应为肌痛,发生率约为4%,既阿托伐他汀他汀肌肉安全性良好[7]。

2012年第二十三届“长城会”公布的阿托伐他汀在亚洲人群安全性临床研究[8]。

该研究入选58项涉及亚洲人的临床研究,其中6项为长期研究(中位随访3.1-4.9年);52项为短期研究(中位随访4-72周)。

他汀类降脂药物种类及其作用

他汀类降脂药物种类及其作用

他汀类降脂药物种类及其作用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作用强、疗效肯定、功能多样、副作用少,是目前防治冠心病、高脂血症的首选用药。

做到早治疗,早获益;长期治疗,持续获益。

一、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肯定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作用强,疗效肯定。

他汀类是目前已知最强的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具有确切的防治冠心病和减少死亡的作用,为降胆固醇治疗的首选药物。

二、他汀类药物作用功能多样
他汀是一类降胆固醇药物,但它们不仅仅是只有降胆固醇作用,还有其他一些作用。

常常有这样一些冠心病患者,他们心绞痛发作次数很多,每次发作都很严重,可是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却发现血管狭窄并不严重。

这是因为有很多心绞痛是因为血管收缩、痉挛引起的。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功能,使得血管舒张,所以能减少和减轻心绞痛发作。

他汀类药物还可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使它们不容易破裂而形成血栓,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此外,他汀类药物对防治骨质疏松也有好处。

三、他汀类药物副作用少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很少因为发生了不良反应而停药。

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部不舒服或便秘等,但这常常比较轻微,
并不影响继续服药。

只有约千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发生肌病,引起肌肉疼痛。

如果出现这种反应,应立即请医生检查、处理,停药后大多会恢复。

四、目前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种类
目前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其中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在美伐他汀基础上经化学加工而成的;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化学合成的。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应用进展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应用进展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应用进展【摘要】近些年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而血脂异常的出现,也会诱发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及心梗等,血脂异常是这些心血管疾病产生的重要诱因,同时血脂异常也会让一些肝硬化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病程加重,因此近些年临床对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应用场景及作用研究也更加深入,这也是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合理降血脂的重要研究,对这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做好血脂水平的控制非常必要。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证据。

本文就对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治疗应用进展做具体的分析,为临床他汀类药物降血脂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降血脂作用;药物作用在人体的血液脂质中有多种成分,而最主要的成分是甘油三酯及胆固醇,而如果人体血液脂质中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成分超出了一定的标准,则临床上判定其为高脂血症。

临床上对成人高脂血症有明确的标准,如果成人在空腹状态下,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大于5.72mmol/L、甘油三酯的水平大于1.70mmol/L,则可以确定为高脂血症。

近些年通过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原因中,高脂血症是其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诱因,如果人体血管中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这会导致其各组织器官的供血明显不足,并且若是人体长时间存在多组织供血不足,就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出现脑卒中及心梗等非常严重的心脑血管病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他汀类药物属于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最早应用于临床可以追溯到1987年,在当时,首个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机体血脂异常改善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并且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下降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随后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发展中,逐步奠定了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们就对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联合应用其他降脂类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做具体的综述。

一、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作用1、调节血脂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降脂药物,且这类药物的降血脂效果非常理想。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抑制胆固醇合成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减少 胆固醇的合成。
他汀类药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身体的损害。
抑制炎症介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生产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改善内皮功能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内皮细胞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
二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也已经得到证实。在一项涉及近2万例患者的 荟萃分析中,他汀类药物使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了27%。
他汀类药物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代谢综合征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主要成分,有望用于 治疗代谢综合征。
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稳定斑块、抗炎、抗氧化应激等机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023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与研究 进展
目录
• 他汀类药物概述 •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 他汀类药物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他汀类药物概述
他汀类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血脂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 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 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 汀)。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 物的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与某些药物(如环孢素、 华法林等)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相 互作用,影响药效。因此,需要研究 如何避免或减少这些相互作用。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证实。在一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中 ,他汀类药物使没有冠心病但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降低了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脂药的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
Logo
血脂与血脂失调 降脂药分类
他汀类药物进展 多效性 安全性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概念
中性 脂肪 血 脂
类脂
甘油三酯
O
O
CH2O C R1
R2 C O CH O
CH2O C R3
参与能量代谢
胆固醇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参与合成细胞 浆膜、类固醇、 胆汁酸
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代低表。药其降物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临
床意义未明。本品对血甘油三酯的影响小。
抗氧化作用:本品有显著普的罗抗布氧化考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的形成,消退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天然药物类
燕 麦 片
荞 麦 片
山 楂 丸
亚 油 酸
橡 胶 种 子 油
OH OH O O* Ca++
Atorvastatin
F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他汀药效基团
(3R, 5S) HO
O Ca
2.0
O
OH
1.5
F
1.0
CH3
0.5
CH3
NN
0.0
亲水的磺酸基团
H 3C N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降血脂药分类
胆酸螯合剂类(树脂类)
烟酸及其衍生物类
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脂质抗氧化剂(普罗布考)
多烯脂肪酸类(鱼油类)
天然药物类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树脂类
代表药物
降脂机制:阻止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促进胆酸或胆固 醇随粪便排出,促进胆固醇的降解。
美降之 罗华宁 洛特 洛之特 血脂康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舒降之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普拉固 美百乐镇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来适可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立普妥 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ain) 可定
常规剂量
10-80mg/d, 每晚顿服
5-80mg/d , 每晚顿服 10-40mg/d, 每晚顿服。
20-80mg/d, 每晚顿服 10-80mg/d, 每日一次 10~40mg/d, 每日一次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结构
Lovastatin HO
H3C H3C
O
O
H
H
O
O H
H CH3
H3C
Simvastatin HO
O
H3C H3C
9
54
12
19
17
22
33
22
22
6
41
18
34
3
36
28
44
4
18
25
55
3
14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能脂 蛋 白 的 生 理 功
CM
将食物中的 TG从小肠 转运到肝脏
VLDL
转运内源性 TG到脂肪及
肌肉组织
LDL
转运胆固 醇到肝外 组织细胞
HDL
将胆固醇从 周围组织转 运到肝脏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高脂血症血浆中胆固醇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实际上 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 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近年来, 已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DL-C)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 有 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 并认为这一名称能更为 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状态。
便中排出。另外,它还能代扩张表冠药状物动脉,减少血栓形成,延
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减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这很可能是
通的过。影响前多列烯腺康素代胶谢丸、、改善脉血乐小康板及、白鱼细油胞功烯能康而起作用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脂质抗氧化剂
降脂机理:降低胆固醇合成与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 密度脂蛋白降低,还改变高密度脂蛋白亚型的性质和功能,使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高血脂的危害
▪ 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 ▪ 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AS, 产生CHD和周围血管病等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引起的角膜弓 ▪ TG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脂血症眼底改变 ▪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引起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 ▪ 高甘油三酯血症所引起急性胰腺炎
可以认为,他汀类药物是美国有史以来开发最成功、 销售情况最好以及很少遭遇重大挫折的一大类临床新药。 所以,包括默克、辉瑞、先灵葆雅、诺华、百时美施贵宝 和阿斯利康等大公司都有他汀类生产线。唯一受到挫败的 是拜耳的西立伐他汀,商品名:“拜斯亭” 。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代表药物
药物名
别名
洛伐他汀(lovastatin)
烤来烯胺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烟酸类
代表药物
降脂机制: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减少肝脏中VLDL合成和
分泌,抑制烟肝酸胆、固醇阿合司成莫。 西、烟酸肌醇酯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贝特类
代表药物
降脂机氯制贝:特增、加脂苯蛋扎白贝脂特酶,、抑非制诺脂贝肪特分解、,益减多少酯肝V、LDL
合成/分泌,抑制胆固醇合成。
O CH3 H
O O
H CH3
H3C
CH3
CH3 N
CH3OCH2
CH3
CH3
O
OH OH
O*Na++
Pravastatin HO
H3C H3C
O
O
H
H
COONa OH
H
H CH3
HO
F
F OH OH O
N
CH3
CH3
O*Na+
Fluvastatin
Cerivastatin
CH3 O NHC
CH3 N
蚕 蛹 油
月 见 草 油
藻 酸 双 酯 钠
绞 股 兰 总 甙 片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他汀类药物新进展
第一个他汀类药物(Mevastatin,美伐他汀)是由日 本药物学家Akira Endo于1973年发现的,但该药物毒性很 大,最终不能面世,如今是生产普伐他汀的原料。
首家将他汀类药物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的是默沙东公 司,其产品洛伐他汀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吉非贝齐、利贝特、氯贝丁酸铝、双贝特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他汀类
代表药物
降脂机制:增加脂蛋白脂酶,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肝VLDL合
成/分泌,洛抑伐制他胆固汀醇、合辛成。伐他汀、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鱼油类
降脂机制:抑制肝内脂质及脂蛋白的合成,促进胆固醇从粪
磷脂、糖脂、 固醇、类固醇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白脂 蛋
降脂药分类及他汀类药物新进展剖
脂蛋白的组成
脂蛋白
分子大小 (nm)
FC
CM
80-500
2
VLDL
30-80
7
IDL
25-30
9
LDL
20-25
9
Lp(a)
26
9
HDL2
10
6
HDL3
8
3
化学组成(%)
PL
Apo
TG
CE
5
2
88
3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