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云南民族工艺专业调研报告

云南民族工艺专业调研报告

云南民族工艺专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工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工艺,调研小组前往云南开展了一次专业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云南民族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云南民族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内容和过程2.1 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云南民族工艺的分类和特点;2. 云南民族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现状;3. 云南民族工艺的市场营销模式;4. 云南民族工艺的创新与融合。

2.2 调研过程调研小组先后走访了云南的文化村落、工艺品市场和工艺品生产基地,采访了从事民族工艺生产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云南的工艺师傅和工艺品经营者。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了云南民族工艺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和总结3.1 云南民族工艺的分类和特点云南民族工艺可以分为纺织品、陶瓷、木雕、银器以及竹编等多个类别。

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艺。

其中,纺织品以彩云、丽江藏文化等为主题,色彩鲜艳、图案独特;陶瓷以大理石、纳西共和国文化影响为主,器型古朴、纹样细致;木雕以佛教文化和纳西族传统技艺为主题,精雕细琢、富有艺术性;银器以彝族、白族等民族特色为主,工艺精湛、功能实用;竹编以白族、傣族等民族文化为基础,结构简单、造型独特。

这些民族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彰显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3.2 云南民族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云南民族工艺的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的冲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很少选择从事传统工艺的学习和继承;另一方面,传统工艺技艺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积累,很多老一辈的工艺师傅在离世后,技艺未能传承。

但值得欣慰的是,一些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工艺的措施正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一些民族工艺学校和工坊应运而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工艺师傅;同时,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云南民族工艺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民族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中。

[精选]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精选]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精选]艺术考察报告范文姓名:XXX对象:XXX画廊时间:20XX年XX月XX日引言:本次艺术考察我选择了位于市中心的XXX画廊,该画廊近年来举办了众多艺术展览,备受各界关注。

艺术展览是当代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当代艺术动态的途径之一。

在本次考察中,我对该画廊展出的艺术作品进行了观看和思考分析,总结了几点见解,现将报告如下。

一、展览概况该画廊此次展出的主题为“流动的视觉”,展览包括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彩等多种绘画形式。

艺术家们通过表达个人的视觉感受和鲜明的创意,将作品中的色彩、形状、构图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带给观众极具吸引力的视觉体验。

二、作品分析本次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艺术家XXX的水彩画《春之曲》,该作品通过水墨般的笔触和独特的色彩运用,将春季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外,艺术家XXX的油画作品《黄昏之光》则呈现出独特的油彩风格,通过颜色与光线的交织,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梦幻的气息。

三、感想体会在参观本次展览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一件作品背后往往隐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命体验,这些元素与作品中的形式、风格相互交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

同时,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其重要的魅力所在,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这也是艺术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的表现之一。

结语:该画廊的展览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当代艺术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此次参观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且更加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和发掘更多的美好。

感谢该画廊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欣赏艺术的机会。

云南西双版纳写生考察报告

云南西双版纳写生考察报告

云南西双版纳写生考察报告篇一:云南写生考察报告云南写生调查报告学号: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崔宝华写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为毕业创作搜集素材,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领略异地风土文化,见证中国古老建筑之魅力,增强对自然色彩的了解,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生时间:2013年9月6日——9月19日写生路线:昆明(1天)——大理(3天)——丽江(7天) 2013年9月6日,我们做上了火车,开始了这段期待已久的追云之旅。

经过长达二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第二天上午抵达了昆明,气温明显比娄底下降了许多,下火车时大家都穿上了外套。

一出站我们就直奔下榻之处,进入自己的房间略微休息了一下,此时已时至中午,大家便三三两两的外出就餐,餐毕接到班长通知下午自由活动,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大理。

下午我去逛了金碧商业街。

进到昆明市区的商业街,新老建筑兼有,在新旧两方的对比下,两种建筑各有千秋,现代建筑的功能性更强,是时代需要的产物,极富时代感,让人感觉青春,有活力;而古建筑展示了古老中国的文化和智慧,相比之下更具观赏性,更值得考究。

逛完商业街后便回到宾馆休息,等待第二天前往大理。

在大理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坐上大巴前往大理,大理离昆明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打牌,睡觉,聊天,看风景打消无聊的坐车时间,而我时不时的望着窗外,陶醉在窗外的风景之中。

下午终于达到了令人神往的大理,人们都说大理是一座用石头堆积起来的地方。

这里的人们是男主内女主外,与其他的民族刚好相反。

所以女人地位是很高的,这一点在他们的建筑上都有体现。

他们房子的大门上雕着龙和凤,如果凤在上龙在下那就说明这个家里是女人当家。

这天下午我们自由游览了大理古城,进入古城,很多的银饰品闪的人眼晕,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带有白族特色的东西,我们顺着人群渐渐来到大理古城的洋人街。

洋人街上,各式各样的店面,酒吧,在古城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报告(3篇)

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艺术类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总结艺术考察实践教学的过程与收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艺术教育逐渐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活动。

2. 实践目的(1)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促进学校与艺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实践内容本次艺术考察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2)参观艺术家工作室;(3)参加艺术讲座、研讨会;(4)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2. 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考察地点、时间、内容等;(2)考察实施: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3)讲座与研讨:邀请艺术家、学者进行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思考;(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四、实践收获与体会1. 审美能力提升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学生接触到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讲座、研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从艺术作品中发现美、感受美。

2. 创新精神培养艺术考察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创新精神。

3. 实践能力增强通过参观艺术家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学生掌握了艺术创作的技巧,提高了实践能力。

4. 综合素质提高艺术考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审美、创新、实践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从事艺术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云南艺术考察与实践报告

云南艺术考察与实践报告

云南艺术考察与实践报告云南艺术考察与实践报告在外考察期间,通过对当地艺术民俗特点的实地考察了解,走向社会,了解祖国大好河川,了解祖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将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建立必要的感性认识,并使理论严密结合实践,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课做好准备。

目的:通过在外艺术考察实践,总体了解各地风俗习惯,归纳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可以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体会在当地文化中的运用,并且了解了解当地民俗艺术文化特色,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将传统文化再运用到以后的实践工作中去,为自己积累一定的艺术感性理性根底。

实习内容:此次在外考察学习的地点是云南,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于此,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据介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到52个。

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

在一个省份就有这么多的民族并且和睦相处,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

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宗教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

一、知识信息本次艺术考察,我们一行主要游览的地方有昆明、大理、丽江、瑞丽、腾冲、楚雄等,怀着无比冲动向往的心情,我先在网上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些地方。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达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逾4500万人。

东以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面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限最长的省份之一。

二、考察路线方案我们一行随团游览了大理、丽江、瑞丽、腾冲、楚雄等一些地方,两周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第一站:大理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首先从落脚点昆明乘大巴直奔了大理。

云南石屏县彝族民间表演艺术考察报告

云南石屏县彝族民间表演艺术考察报告

Field Work Report of the Yi People's Folk Performance Art in Shiping County,Yunnan Province 作者: 王胜华
作者机构: 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页码: 5-12页
主题词: 云南 石屏县 彝族 民间表演艺术 考察报告 海菜腔 “烟盒舞” 艺术风格
摘要:2003年9月15日-23日,笔者作为云南卫视台的特邀人员参与了对石屏彝族表演艺术的田野作业.九天中,水陆流转、且行且止,困来住店,饿了打尖,在石屏县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考察了全县12个乡镇中5个彝族聚居的乡镇,遗憾的是因为天气原因使文化重镇龙朋未能详考,容今后补之.
其间所见所闻甚丰,现以彝族民间表演艺术为主,用田野作业报告的形式以飨同仁和读者.。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艺术考察报告。

一、前言。

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方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艺术考察活动,我们前往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馆,深入了解了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感受到了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艺术馆概况。

我们所参观的艺术馆位于市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设计简约大气,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置科学。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当代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的风采和创作成果。

三、绘画作品欣赏。

在馆内的绘画展区,我们看到了许多抽象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色彩斑斓、线条纷乱为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有的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有的作品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其中一幅名为《城市之光》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面中的色彩交织,仿佛是城市夜晚的灯火辉煌,展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活力。

四、雕塑作品赏析。

在雕塑展区,我们看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形态各异,有的是抽象的、有的是写实的,但都展现了艺术家对于形态、空间、材料的独特理解。

其中一座名为《自由之翼》的雕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由一根钢铁构成的翅膀,展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令人感叹艺术家的创作力和想象力。

五、摄影作品观赏。

在摄影展区,我们看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通过镜头捕捉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和人文,展现了摄影师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

其中一组名为《人间烟火》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组作品记录了城市的喧嚣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每一张照片都饱含着摄影师的情感和思考。

六、总结。

通过这次艺术考察活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活力。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美的追求。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于艺术的热爱,让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的色彩。

远赴云南艺术考察工作报告

远赴云南艺术考察工作报告

远赴云南艺术考察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在您的带领下远赴云南进行了一次艺术考察工作。

现将此次考察的情况和收获向您做简要汇报如下:一、考察目的和背景本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云南地区艺术发展情况,探讨云南地方文化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合作机会和交流可能。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艺术区域,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考察能够发现优秀的艺术家和项目,为我单位的艺术交流提供新思路和资源支持。

二、考察内容和过程1.考察内容:我们在云南期间主要考察了当地的传统民族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创作,并了解了一些当地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的工作情况。

2.考察过程:我们先是参观了云南省艺术馆,那里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之后我们前往丽江古城,考察了木雕、绣品等传统手工艺以及当地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

最后我们来到昆明市,参观了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和云南省美术馆,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三、考察收获和体会1.艺术创作情况:云南地区的艺术创作丰富多样,既有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现代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展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感染力。

此外,云南的自然环境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2.文化交流和合作机会:此次考察为我们提供了与云南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我们一方面可以邀请云南艺术家到我单位进行艺术交流和展览,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我单位的艺术家和项目介绍给云南地区,促进两地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地方特色的挖掘和保护:云南地区的地方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

我们应当重视挖掘和保护云南地方特色,不仅仅是为了艺术发展,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云南。

四、合作建议2.探索云南地区的市场潜力,加强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促进艺术作品的产业化发展;3.举办云南艺术文化交流展览,将云南的优秀艺术家和作品介绍给更多人,并扩大云南文化的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考察报告
期盼了已久的的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与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艺术考察,我们去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昆明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
公里。

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

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考察第一站——大理古城
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首先从落脚点—昆
明乘大巴直奔了大理,大理城我们主要游览了大
理的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
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
的城市格局。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
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
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
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
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

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

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考察第二站——神奇的香格里拉大草原
当我们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的飞驰中的汽车,当我们走进藏民家中,我们发现这里没有令人骄傲的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没有高档的房墙装饰,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朴、单纯、原始,也觉得这里的一切让人回归自然、令人向往。

香格里拉所居住的大多数为藏族人民,大家都知道藏族人非常好客,他们的好客不仅体现在偏僻的山村,而且在旅游景区也没有现实化,这就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与道德,如果中华人民都能像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那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便指日可待了。

由于香格里拉地势较高,处于云贵高原的颠峰,藏民长期在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与干酷的冷风的摧残下显得那么黝黑、苍老。

特别是那边的小孩子,幼嫩的脸上的裂痕像似被刀划过的痕迹,看了让人心酸。

在香格里拉,我们主要游览了著名的景观虎跳峡、藏民家访、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虎跳峡分上虎跳、中虎跳及下虎跳。

虎跳峡全长20公里,落差213米,共有险滩18处。

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

峡口海拔1800米,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我们到达的上虎跳是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其江心雄踞一块巨石,横卧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为二,惊涛震天。

传说曾有一猛虎借江心这块巨石,从玉龙雪山一侧,一跃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

我们沿石阶逐级而下,抵达峡底观景台,眼前江水汹涌,耳边涛声震天,大家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叹服!
虎跳峡景观一隅
离开虎跳峡,我们继续赶路,向迪庆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进发,一路上,藏族导游扎西风趣幽默的讲解,消解了我们的部分疲惫。

他教会了我们藏民的基本问候语和礼仪手势。

晚上稍作休整,便参加了藏民家庭聚会体验。

一边吃着奶酪、烤牦牛肉、烤羊肉,喝着青稞酒,一边观看热情奔放的藏族歌舞表演,在座的游客都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丢弃了平日里的矜持,随着主持人的指挥而呐喊!拍手!跺脚!值得一提得是,现场举行了很特别的拔河比赛,获胜者能赢得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的芳心,在最终,由于我们年轻单薄的身体不敌另一队,丢掉了冠军的帽子。

藏族青年的歌舞表演
第二天清晨,我们又赶往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距县城20多公里,海拔3593米,是有名的高山湖泊,被当地藏民誉为高原上的璀璨明珠。

为了避免高原反应和天气的寒冷,很多人都准备了氧气瓶,并租借了厚棉衣,不过游览之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考察学员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壮美之中。

在布达措国家公园,成片的草甸成为山岙里独特的风景,公路从旁穿过,两旁草甸被灌木云杉渐次包围,龙舌草和水甸花如涟漪,顺着贯穿其中的河溪漫延开来。

马儿悠闲地觅食,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头牦牛点缀其间。

没有牧人,没有炊烟,没有野性的竞逐,游客从边缘的栈道走过,原生态的高原湿地景观、属都湖的波澜不惊、碧塔海的安静神秘,让人体会到了创世之初大自然的混沌壮阔。

每个人都谨慎地漫步其中,生怕自己的冒失扰乱这如灵如圣的氛围。

清冷的微风和微弱的高原反应并不能减弱我们的激情,想必任何人都为此脱离世俗的景致所折服。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一角
考察第三站——美丽的丽江
我们于傍晚时分抵达丽江,迎接我们的是两位丽江的小伙子,他们汉语娴熟,热情大方,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为我们介绍起丽江的风土人情。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

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以纳西族、彝族、傈僳族为主。

经过一晚的休息,终于养足了精神,一大早,我们马不停蹄乘车赶往玉龙雪山风景区。

它位于丽江市区北面 15 公里,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它以险、奇、美、秀著称。

其气势磅礴,造型玲珑秀丽。

随着节令和气候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万里无云,群峰晶莹耀眼。

可惜,因为季节的原因,我们没有看到山顶的积雪。

徒步穿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的小路中,我们一边享受着幽静的原生态景色,一边喘着大口的粗气,忍受着轻微的高原反应。

终于到了“云杉坪”,它是玉龙雪山东侧的一块林间草地,又名“情死之地”,海拔3240米,是纳西族人心中的圣洁之地。

眼前的景色使大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纳西族人把这里想象为天堂的入口:远处山峰俊朗,近处原始森林包围着一片宁静的草地,安详圣洁。

玉龙雪山主峰
傍晚时分,我们返回丽江市区,来到经常在电视画面中出现的丽江古城。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充满神秘的纳西古文化,让人恍如梦中。

这里各色店铺中的民族商品琳琅满目,店铺分布在小河两旁,垂柳婆娑,人流如织,华灯初上,一派繁华景象。

其热闹程度绝对不亚于上海的任何商业街!我们忘情地流连在其中。

丽江古城在充分保护纳西族文化遗产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运用先进的表现形式,把古老的民族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的现代经营成就了丽江古城庞大的文化产业,不仅延续了文脉,同时也不断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实力,值得中国其他各处文化遗产学习。

登高揽胜,你可看古城形势。

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

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

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

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四;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

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丽江古城全景
本次专业考察历时12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感触很多,尽管我们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有深刻的认识,却足够让我们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特别是它极强的文化底蕴,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专业有很大的作用。

时光一步步在前行,不久前我们踏上了熟悉的火车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不久后我们又坐上了原来的列车回到了原来的城市,只希望我们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不再陌生,也不再是彷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