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整理复习》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整理和复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 《因数与倍数》 整理与复习
宁安市实验小学 朱秋雨
第四关
填空
1、一个两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这个 两位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______ 75 ;如果 是偶数,最小是______. 30 2、一个三位数的最高位是最小的合数, 最低位是最小的质数,它又是2、3的倍数, 这个三位数最大是______ 4 02 492 最小是______.
3、5□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 □可以填( )
温故而知新
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 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2
3 5 9 10
合作要求:
1. 小组合作整理,可以用集合图、连线、大括号、树 形图、表格等形式整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整 理。将整理结果画在数学书116页第1题的方框中。 2. 整理有条理,能够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一生交流时,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及时的修 改、补充、提出质疑。 4. 小组同学整理的意见达成一致后,每组推选一位代 表当小组的解说员。
( ( ( ( ( (
一个8岁
1.我的 年龄是 最小的 质数
一个9岁
2岁
一个5岁 一个13岁
3.我们俩的年龄都 是合数和是17
4.我的年龄是的年龄 都是质数,积是 65
16岁或 32岁
猜一猜,谁是与众不同的数
(1)1、3、5、8、11 (2)4、16、27、28、11 (11) (3)11、13、5、21、23 (21) (4)100、19、36、9、4
六(下)数学总复习《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 一块瓷砖长12厘米,宽10厘米,要铺成一个正方形地面 ,这个正方形地面的边长至少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要多少块这样的瓷砖?
29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 在长米,宽米的厨房地面铺瓷砖,现在有变长分别是
8厘米、10厘米、12厘米和15厘米的4种规格的瓷 砖,要求尽可能用大号的瓷砖去铺,并且不要割碎来用
合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 一个合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至少有3个因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 2
最小的合数是: 4
8
第八页,共42页。
100以内质数口诀
二三五七和一十一, 十三后面是十七, 十九,二三,二九, 三一,三七,四一, 四三,四七,五三, 五九, 六一,六七, 七一,七三,七十九, 八三,八九,九十七。
③自然数和0。
四. 求28和42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5
第二十五页,共42页。
随堂练习
1、7□6□既有因数3,同时又是2和5的倍数,这个四位数是
〔
〕。
2、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
3、12的因数有〔
〕。
4、假设a=8b,〔a、b都不为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2 18 30 3 9 15
35
2×3=6 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6。
做短除时每次选定的除数一般是两个数公有的 质因数,并从最小的开始,除到两个商互质为止,除数
连乘的积就是最大公因数。除数和商连乘的积就是最小公
倍数。
18
第十八页,共42页。
例、 一张长方形的纸,长96厘米,宽60厘米,把它裁成同样大 小且边长为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而无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张?
因数与倍数整理和复习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54,其中最小
的一个是(
);能同时被2、3、
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
)。
• 7、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积
是91,它们的差是(
1 2□
3.要使这个数能被 2、3整除,□里可以填
600 、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 2□
4.要使这个数能被 2、5整除,□里可以填
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填空:
1-20各数中,最大的质数是(19),最小的合数是(4 )。 填质数:21=(19)+(2)=(3 )× (7)=(23)-(2) 20以内,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合数的和是(22 ), 积是(40 )。
一个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5,这样 的数最小是(120),最大是(990)。
(1 )×( 36 )= 36
(2 )×(18 )= 36 (3 )×(12 )= 36
(4 )×(9 )= 36
(6 )×(6 )= 36
36的因数有:1, 2,3,4,6,9,12,18,36 。
最小因数
最大因数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六下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

[6,5,4]=60
1.在一张长40厘米,宽32厘米的长方形 红纸上裁出同样大小,面积最大的正方 形,并且没有剩余。一共有多少种裁法? 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几厘米?至少可以 裁出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40,32) =8 8的因数有:1,2,4,8
答:一共有4种裁法,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8厘米。 长:40÷8=5(个)宽:32÷8=4(个) 5×4=20(个) 答:至少可以裁出20个这样的正方形。
思考: 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 限还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几?最大的呢?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 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
11和9
(11,9) =1
[ 11,9]=99
[ 14,35]=70
14和35 (14,35) =7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 较大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 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 数的乘积。 求最大公因数一般用小数列举法, 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
3和5的公倍数:15
2 3 9 10 13 16 25
33 45
奇 3、9、13、 25、33、45
偶 2、10、16
2 3 9 10 13 16 25
33 45
质 2、3、13
合 9、10、16、 25、33、45
西塘小学六年级同学要植一些树(不 超过100棵)。如果每行植6棵,最后 一行缺1棵;如果每行植5棵或4棵, 最后一行也缺1棵。这些树苗有多少 棵?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优秀教案因数和倍数的整理和复习

因数和倍数的整理和复习长堰小学吴向科教学内容:课本P77页因数、位数、质数、合数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杯:1、使学业生牢固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2、结合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能力;3、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在整理中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白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看过名侦探柯南的故事吗?今天,咱们也当一回柯南好吗?前不久,名侦探柯南在侦查一个特大盗窍集团过程中获得藏有宝物的密码箱,密码究竟是什么呢?请看信息:ABCDEF(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A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B既有因数5,又是5的倍数C既是奇数又是合数D既是偶数又是质数E、F同时是2、3、5的最小公倍数师:同学们,要破解这个密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生:因数、倍数、奇数、合数、偶数、质数、最小公倍数(学生回答教师将卡片贴到黑板上)师:今天咱们这节课就来复习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和复习二、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1、师:同学们,咱们再回忆一下,关于因数和倍数,你还想到什么?生:2、3、5的倍数特征,互质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卡片到黑板上)(1)老师已经布置让大家预习,都准备好了吗,那下面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举例说一说这些概念所表示的意义;(2)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汇报时学生自己选择概念)2、师:看来同学们准备得很充分,那么这些知识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咱们能不能给它梳理一下,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长记录整理的结果;(1)小组讨论,归纳整理教师参与;(2)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3)学生汇报;(4)将各小组整理的结果贴到黑板上;(5)学生说一说整理的方法是怎样的;(6)哪一种方法最能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呢?(网络图法)(7)学生整理黑板上的图片形成网络;找出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因数与倍数课件

课末总结:
在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同学之间相 互交流一下。
课后作业: 专项训练(六)其他内容
谢谢各位的莅临指导 再见
找一个数倍数方法
1、列乘法算式找:在一个非0的整数乘法 算式中,积是每个乘数的倍数。
2、列除法算式找:在一个整数(这里指非
0自然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余数,
那么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写出2的倍数
在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其他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
4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 数就是4的倍数。 6的倍数特征: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能 同时被2和3整除) 7的倍数特征: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 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 则原数能被7整除 8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后三位是8的倍数,这个 数就是8的倍数。 9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9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求2、1、9的因数,说出其发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特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非0自然数根据因数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
第三位数字C 是最小的质数
第四位数字D 是9的最小倍数
一个数倍数特征 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无最大的倍数
(6)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因数。
(7)分解质因数:可以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 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 作分解质因数。 通常我们用短除法。
(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作 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人教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因数和倍数PPT学习教案

1. 整除与除尽
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
除尽: 数a除以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或是有限小数, 这就叫做除尽。
区别: 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整除也可以说是除尽, 但除尽不一定是整除。
除尽 整除
第3页/共13页
2.因数和倍数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
(b≠0),a÷b=c(b≠0),
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
因数
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 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因数和 倍数是 相互依 存的
第4页/共13页
这是大家在约分中容易忽略的.
第5页/共13页
4.偶数和奇数
正方形的边一长个为自整然厘数,米不数是奇,数它就的是周偶长数是。奇数 还是偶数?偶面数积: 能呢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最小的偶数是: 0 最小的奇数是: 1
偶数±偶数=偶( 数 ) 奇数±奇数偶=(数 )
第9页/共13页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和28最大公因数是( )4; 最小公倍数是( ) 28
1.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小数就是这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4和15 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是( ) 60
2.如果两个数互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积.
3. 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
你能举些例 子吗?
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第一节《数与代数》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案首页课题:因数和倍数复习内容: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第一节《数与代数》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掌握整除、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会分解质因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知识梳理与归纳,提高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明确复习内容1)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并能用整数和小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数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知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将从七个方面来复习这一知识。
(板书课题)2)出示知识网络、进行知识铺垫:这节课我们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复习因数和倍数这一知识。
课件逐一出示,教师进行简洁语言铺垫。
整除与除尽、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3、5的倍数特征、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整除与除尽反馈交流,知识归纳:什么是整除?整数除以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什么是除尽?数除以数,商是整数或是有限小数,这就叫做除尽。
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
3.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知识概念交流: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交流。
老师举例:如:4×5=20,4和5都是20的因数,20是4和5倍数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要说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因数或倍数。
因数和倍数只研究非0自然数2.求因数:20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独立完成、说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概括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学生填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因数是()3.求倍数:4的倍数有哪些?学生独立完成、说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
1.回顾概念含义,并举例说明。
(1).A÷B=C(b不等于0),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质数:只含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含有别的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1.)第一位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第二位是12和3的最大公因数。
(3.)第三位是最大的一位数。
(4.)第四位是最小的自然数。
(5.)第五位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6.)第六位是它的最小倍数是5.
(7.)第七位是最小的质数。
(8.)第八位是最小的合数。
(9.)第九位是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10.)第十位是最小的奇数。
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做好铺垫。
利用多媒体创设大小不同的图片引入课题,体现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通过求比值、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为后面学习坚实的基础。
辨析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旧知进一步理解的过程,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其主动去辨析的区别,从而更好掌握知识。
2.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图
质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1
根据含有
因数个数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
自然数
(≠)
倍数公倍特征:
5的倍数特征:
3.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知识外延。
练习题在课件上。
学生积极思考,和同学讨论。
A和B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根据含有因数个数的来多少分的。
学生自我完成练习,加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强化巩固新知。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因数和倍数复习
板书设计:质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1
根据含有
因数个数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互质数
自然数
(≠)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的倍数特征:偶数
奇数
3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特征
教学反思: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对学生知识点的落实、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时候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不像学新课那么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出现复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因此,复习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识结构,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达到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设计有层次的习题,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求习题的多样繁杂,但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发现、在倾听中学会理解、在讨论中学会思辨。我本节课主要围绕 “猜老师电话号码 ”这一环节,有效主要利用“问题1: A是2与3的乘积” → “问题2: B是数字6的所有因数的个数之和” → “问题3:C是2最小的倍数”这3个问题,使“ 因数与倍数 → 合数与质数 → 偶数与奇数” 这些琐碎的知识形成一条系统的知识链,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练习题型设计新颖,有一定趣味,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复习课的单调与枯燥。
(4)公因数:几个数有的因数。
最大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5)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6)2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2.4.6.8
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
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
。
(6)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
(7)最小公倍数:公倍数数最小的倍数。
12=2X2X3
8的因数:1.2.4.8
6的因数:1.2.3.6
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8和6的最大公因数的2.
(8,9)(2,3)(1,7)(1,8)
根据是否的2的倍数分:偶数和奇数
8的倍数:(8.16.24.......)
6的倍数:(6.12.18.2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8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24.
因数和倍数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复习第一课时
单位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备课人钱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相关的知识。
2.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通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及良好的学习方式。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
难点: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法:阅读理解法、讲授法、归纳法、质疑引导。
教具: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引入:
1.老师新换了一个手机号,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新手机号吗?我的这个手机号有密码,必须破译密码才能知道,你愿意破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