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阈强度 (阈值):把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固定,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生殖(Reproduction)
指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男性和女性发育成熟 的生殖细胞相互结合,产生子代个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生殖是人类繁衍后代,种族延续的基本生命特征之一。
第一章 绪论 研究对象
活的生命个体(人体)以及组成人体 的各个系统、组织器官和细胞
研究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研究它们的活动规律和内部活动机制。 研究不同系统、组织器官和细胞之间 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机体内外 环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能够引起机体发生一定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反应:刺激引起机体的变化。 反 应 形 式 兴奋:组织和细胞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
态或活动状态加强。
抑制:组织和细胞由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静止状 态或活动状态减弱。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志鹏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 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发展简史 生理学真正成为一门实验性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 英 国 医 生 哈 维 (William Harvey , 1578-1657) 用 动 物 活体实验的方法,第一次科 学地阐明了血液循环的途径 和规律,被公认为近代生理 学的奠基人,为现代生理学 (modern physiology) 奠 定 了 基础。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人体生理的知识最初是随着生产和医疗实践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公元300-400年的《黄帝内经》一书是我国古代医疗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书中阐述了经络、脏腑、七情六淫、营卫气血等生理学理论。

在其他国家,早期对人体生理知识也有不少重要的贡献。

例如,古罗马名医Galen曾从人体解剖的知识来推论生理功能,并曾进行初步的动物活体解剖,对医学的贡献很大。

生理学真正地成为一门实验性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

1628年英国医生Harvey 证明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并指出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

他的结论是在几种动物身上应用活体解剖法通过多次实验而获得的。

在17-18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和物理学、化学的迅速进步,都给生理学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应用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证实了Harvey对循环系统结构的推论;物质守恒与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的提出,以及燃烧和呼吸原理的阐明,为机体新陈代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到了19世纪,随着其他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生理学实验研究也大量开展,累积了大量各器官生理功能的知识。

例如,关于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血液循环、肾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等的研究,均为生理功能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

我国现代生理学也有60余年的历史。

192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主任林可胜发起创建了中国生理学会,随即出版了《中国生理学杂志》。

学会的成立和专业杂志的出版,对于生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当时我国比较集中的研究工作是关于胃液分泌、物质代谢、神经肌肉和心血管运动的神经调节等问题,并在学术上作出了贡献,受到国际生理学界的重视。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基础科学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使生理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细胞跨膜信息传递的机制、基因水平的功能调控机制等方面,使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宝贵资料。

在整体水平研究方面,由于学科的交叉渗透,不断产生了研究的新领域,如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等;而且由于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使整体生理学研究,尤其是各种特殊条件下(如劳动、运动、高空、高原、潜水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解析(二)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解析(二)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解析(二)引言概述:生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和过程的学科,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也得以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的角度,对生理学的发展简史进行解析,以展现这一领域的演进与突破。

正文:一、早期生理学的起源1. 古代文明对生理学的认识2. 古希腊生理学的雏形形成3. 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生理学发展4. 文艺复兴时期的生理学启蒙二、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方法的融合1. 实验方法在生理学中的应用2. 心理生理学的兴起与发展3. 细胞和分子生理学的突破4.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于生理学研究三、器官系统的研究与突破1. 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与突破2. 循环系统的研究与突破3. 呼吸系统的研究与突破4. 消化系统的研究与突破5. 内分泌系统的研究与突破四、生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1. 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交叉2.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4. 生理学与运动科学的关联5. 生理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五、现代生理学的新兴领域与未来发展趋势1. 生物钟与生理学研究2. 科技进步对生理学的影响3. 环境因素与生理学研究4. 跨学科合作在生理学中的应用5. 生物信息学与生理学研究的融合总结:通过对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学在不断演进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从早期生理学的起源,到现代科学方法的融合和器官系统的研究,再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生理学不断拓展了我们对生物体内部机能和过程的认识。

同时,新兴领域与未来发展趋势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为生理学的进一步突破和创新铺平道路。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1.单纯扩散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一浓)度被动 侧经过细胞膜向低浓度转侧运净——扩 移动的过程,称单纯扩散散。 体内肯定单纯扩散的物质是O2 和CO2。特点:膜无阻碍;顺 浓度梯度。
水溶性物质小分子或离子在细
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一度)梯被动 度或顺电化学梯度跨膜转移运动—的—扩 过程称易化扩散。浓度散梯度和
附 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
(一)被动转运——扩散
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高浓度 其侧特或点是高:①电顺化溶学度侧梯经度过或细顺胞电膜化向学 梯 低度 浓;度侧或低电化学侧移动的 ② 过膜程本,身称不 扩额 散外 ,耗 也能 称; 被动转运 。
四、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control 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进行某一活 动的同时,经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 出发出“前馈”信号,使受控部分在接受
控制部分指令进行活动时,又及时地受到前 馈信号的调控,从而活动更加准确。 如:条件反射。
快捷前馈信号
比较
装置 控制系统
受控系统
(closed loop system)
前馈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Non-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特点: 1.是开环系统(open loop system) 2.单向控制:仅由控制部分发出指令, 控制受控部分活动 3.此方式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少见,仅 在体内反馈调节受抑制时发生。如: 应激情况下,减压反射被抑制→应激 刺激引起交感系统(+)→BP↑,HR↑
第二节 生理学的三个学习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器官和系统水平 3.整体水平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在整个医学的漫长发展史中,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科学发展和实践需要的必然产物。

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仅用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剖的方法,还不足以使人们对疾病的本质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于是有人开始在动物身上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疾病时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为以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以来,随着一般自然科学和医学基础科学的飞跃发展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也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使人们对许多医学基础理论问题和许多疾病机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这些新成就又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使临床医学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我国在解放前,没有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这个专业,少数学者在实验病理学方面做过一定的工作,实际上也就是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早期研究工作。

解放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医学教育方面,自从1955年以来,全国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这门新的课程。

广大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师,患诚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力更生”和“洋为中用”的结合起来,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通过辛勤的劳动,经过反复曲折,终于走上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发展道路。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在医学遗传学、肿瘤病因学、肿瘤发病学、免疫病理学、移植免疫学、冻伤、烧伤、休克、微循环障碍、缺氧、高山病、发热、炎症、放射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以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克山病、黑热病、低血钾麻痹等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电生理学发展简史

电生理学发展简史

电生理学发展简史(一)生物电活动是机体一种基本的生命现象,它产生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离子通道活动的总和效应。

从生物电现象的发现到如今对离子通道功能与结构如此深入的了解,电生理学走过了200 多年的历程。

一、生物电现象的发现最初的实验研究是从18 世纪后叶开始的。

当时没有任何测量电流的仪器,只是发现利用电容器(如雷顿瓶)的放电,或雷电发生时竖起一根长导线,引导大气中的电,都可以刺激蛙的神经肌肉标本,引起肌肉收缩,所以当时就用蛙的神经肌肉标本作为电流存在的标志。

1791 年意大利解剖学教授Galvani L 发现,如果将蛙腿的肌肉置于铁板上,再用铜钩钩住蛙的脊髓,当铜钩与铁板接触时肌肉就会发生收缩。

他把这个现象的发生归因于机体的“动物电”(animal electricity )。

他认为神经与肌肉带有相反的电荷,肌肉带正电,神经带负电,金属导体的作用是把神经与肌肉之间的电路接通。

同时代的意大利物理学家Volta A 不同意Galvani 的见解,他认为实验中发现的电现象,不是动物机体产生的动物电,而是由于实验中连接肌肉和神经的金属不同所致,是不同金属接触时产生的电流刺激了肌肉标本,如果用同一种金属作导体,收缩就不会发生。

事实上,Volta 和Galvani 的观点都有其正确的一面。

Volta 后来因此而发明了伏特电池;Galvani 则继续进行了一个出色的实验。

在无金属参与的情况下,他将一个肌肉标本横断,又将另一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干搭在横断肌肉上,并使之跨越肌肉的完好面和损伤面,结果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产生收缩,证实了动物电的存在。

这成为第一次观察到生物电存在的电生理实验。

但是直接测量到生物电的实验是在电流计发明之后。

1825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Nobili 发明电流计。

1837 年意大利物理学教授Matteucci C 用电流计在肌肉的横断面与未损伤部位之间,测量到电流流动,电流是从未损伤部位流向横断面的,所以横断面呈负电位。

简述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简述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简述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如下:
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在《人体的结构》一书分别讲述骨骼、肌肉、循环、神经、腹部内脏和生殖、胸部内脏、脑及脑垂体和眼睛的解剖结构。

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表了他的名著《心血循环论》,他们的工作标志着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建立。

1655年,英国胡克用自制显微镜首先发现木栓细胞。

18世纪,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双名法,结束生物分类的混乱状态。

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揭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它们具有共同的起源。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确立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生理的知识最初是随着生产和医疗实践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公元300-400年的《黄帝内经》一书是我国古代医疗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书中阐述了经络、脏腑、七情六淫、营卫气血等生理学理论。

在其他国家,早期对人体生理知识也有不少重要的贡献。

例如,古罗马名医Galen曾从人体解剖的知识来推论生理功能,并曾进行初步的动物活体解剖,对医学的贡献很大。

生理学真正地成为一门实验性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

1628年英国医生Harvey 证明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并指出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

他的结论是在几种动物身上应用活体解剖法通过多次实验而获得的。

在17-18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和物理学、化学的迅速进步,都给生理学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应用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证实了Harvey 对循环系统结构的推论;物质守恒与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的提出,以及燃烧和呼吸原理的阐明,为机体新陈代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到了19世纪,随着其他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生理学实验研究也大量开展,累积了大量各器官生理功能的知识。

例如,关于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血液循环、肾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等的研究,均为生理功能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

我国现代生理学也有60余年的历史。

192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主任林可胜发起创建了中国生理学会,随即出版了《中国生理学杂志》。

学会的成立和专业杂志的出版,对于生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当时我国比较集中的研究工作是关于胃液分泌、物质代谢、神经肌肉和心血管运动的神经调节等问题,并在学术上作出了贡献,受到国际生理学界的重视。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基础科学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使生理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内部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细胞跨膜信息传递的机制、基因水平的功能调控机制等方面,使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宝贵资料。

在整体水平研究方面,由于学科的交叉渗透,不断产生了研究的新领域,如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等;而且由于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使整体生理学研究,尤其是各种特殊条件下(如劳动、运动、高空、高原、潜水等)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生理学向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以及向宏观的整体水平加快扩展,是当今发展的总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