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发展史

中医护理发展史

◎普及中医护理基础课程。
◎从二级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并向各个发展方向
发展为专业,学历教育不断提高。
◎临床护理向专科化编辑发版p展pt 。
34
孙思邈曰:“ 凡大 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 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 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 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 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 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 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编辑版ppt
26
八、清代时期
《温热论》 《治疫全书》 《侍疾要语》
编辑版ppt情志护理 2、 生活护理 3、 病情观察 4、 投药护理
现存最早古籍中医护理专书
编辑版ppt
28
九、当代
❖ 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首部中医护 理专著《中医护理学》,创办了第一所 中医护校 。
❖ 198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成立了中医 护理系 ,招收大专生。
❖ 1999年我国首届中医护理本科在广州中 医药大学护理系招生 。
❖ 2003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在 中医学招生(护理方向硕士)。
编辑版ppt
29
中医护理的现状
1、中医护理适合现代护理的发展方向
2、中医护理的效果渐渐得到肯定
3、中医护理在社区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中医护理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
编辑版ppt
30
中医护理的展望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 必须要走科学研究的道路。
❖中医护理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 必须要走继续教育的道路。
编辑版ppt
31
❖ 近10年来中医护理研究方向:
1.开展中医护理高等教育研究 2. 开展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 3.开展中药外用药护理的研究; 4.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与方法在社区保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01
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中医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 和了解。
02
预防保健
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开展预 防保健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水 平。
03
康复护理
针对慢性病和伤残患者,采用 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和 指导。
04
社区护理
将中医护理学融入社区卫生服 务,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 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传播
科研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中医护理学术交 流活动,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国 际发展。
跨国医疗服务
向海外提供中医护理服务,满 足国际市场对中医护理的需求 。
培训与教育
开展国际中医护理培训和教育 项目,培养国际化的中医护理 人才。
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中医 护理科学研究,共同探索中医 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的应用
针灸护理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 节人体气血,缓解疼痛
和不适感。
推拿护理
运用手法推拿,舒缓肌 肉紧张和疲劳,促进血
液循环。
中药护理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 药内服或外敷,以调理
身体和治疗疾病。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调节身体机能。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目录
• 中医护理学起源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医护理学的特色与优势 • 中医护理学在现代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未来展望
01
中医护理学起源
古代中医护理
古代中医护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 们已经开始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养生,提倡“ 治未病”的理念。
古代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为核心思想,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注重个体差异和疾病的特殊性。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

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

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白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

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他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壁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5、《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护理学
一、中医护理学
★二、中医护理学发展过程
(一)医药起源阶段(原始社会时期)
(二)中医护理的起源阶段(夏 -春秋时期)
• 1、个人卫生保健 • 2、改善环境卫生 • 3、饮食方面 • 4、重视情志 • 5、认识疾病方面等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战国-东汉时期)
(1)医德高尚 (2)重视妇、儿科的护理 (3)重视食疗 (4)饮食护理 (5)生活起居 (6)用药护理 (7)精神调养 (8)老年人养生 (9)护理技术 首创细葱导尿法
▲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外治秘要》
4、专科护理发展
关于《内经》
1、《黄帝内经》
饮食护理 生活起居 心理护理 疾病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
2、《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3、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4、华佗
▲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1、孙思邈
• • • • • • • • •
(五)中医护理学的充实阶段(宋 金元时期)
(六)中医护理学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
1、李时珍 《本草纲目》 2、温病护理
(1)吴有性:《温疫论》 (2)吴鞠通:
口腔护理 (3)叶天士:《温热论》
(七)当代中医护理学的蓬勃发展阶段 ——(建国到至今)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国际化发展
人才培养
中医护理学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 不断完善,为中医护理事业培养了大 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学逐渐走向国际化,与国际 护理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为世 界各地提供中医护理服务和技术支持。
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特点
强调整体观念
现代中医护理学注重整体观念,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进行全面评估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突出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手段,体 现了中医护理个性化的特点。
融合现代科技
中医护理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如信 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提升中医护理的科技含量和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中医护理学的代表人物与著作
代表人物
现代中医护理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李时中 、张仲景等,他们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献记载与传承
中医护理学的早期发展也体现在相关文献的记载和传承上。古代医家通过著书 立说等方式,将护理实践经验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为后世中医护理学的 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期护理实践与理论
整体护理观念
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护理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因此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调理。
融合中西
中医护理学在近代发展中,积极吸收和融合 了西方医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实践创新
近代中医护理学注重实践和创新,不断探索 和总结临床经验,为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和实 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术交流
近代中医护理学在发展中,积极开展学术交 流和合作,促进了学科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发 展。
VS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起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起源

中医护理学的起源阶段(夏──春秋时期) 夏春秋时期是我国奴⾪社会时期,由于⼴⼤奴⾪的⾟勤劳动,产品⽇益增多,⼈们为了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已经提倡讲究卫⽣,在个⼈卫⽣⽅⾯,夏商两代的⼈们已有洗脸、洗⼿、洗澡等习惯。

《礼记》:“头有疮则沐,⾝有疡则浴”。

“鸡初鸣,咸盥漱”。

“五⽇燂汤清浴,三⽇具沐”。

分 类认 识饮⾷卫⽣⽅⾯指出:“饮⾷必时”。

不吃腐败⾷物,主张饮⾷与四时季节相适应。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冬多咸”等。

强调饮⾷不节、起居失常、劳逸失度等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环境⽅⾯◆商周时期,⼈们对卫⽣预防知识有所提⾼,改善了环境卫⽣的措施。

◆在《周记》、《礼仪》、《诗经》等书中载有许多除⾍灭⿏的⽅法。

药物⽅⾯◆《礼记》、《⼭海经》记载了⼀百余种药物,有关药物的名称、产地、形态、功效、采摘及使⽤⽅法等。

在治疗疾病⽅⾯,涉及到内、外、妇、眼、⽪肤等科的30多种疾病。

在预防⽅⾯,提到了防疫、防蛊、防夭、防⽪肤病、防外科病、防脏腑病等。

在药物的使⽤上,已采⽤内服、外⽤两⼤⽅法。

◆另外,商代,伊尹创制了汤液,标志着⽅剂的诞⽣。

传染病⽅⾯◆传染病在周代称疠疾。

◆《左传》载有关于“国⼈逐狗”,以防狂⽝病。

并记有:“⼟厚⽔深,居之不疾”和“⼟薄⽔浅……其恶易觏”,说明当时已知⽔、⼟等居住条件与⼈体健康有关。

遗传学⽅⾯《礼记》载:“三⼗⽈壮,有室”。

《周礼》载:“男三⼗娶,⼥⼆⼗嫁”。

⼜载:“礼不娶同姓”。

《左传》载:“男⼥同姓,其⽣不蕃”。

蕃:聪明也。

这些见解都很科学,保障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

情志致病⽅⾯《周礼》认识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刺激,能损伤⼈体脏腑机能,导致疾病。

“百病怒起”、“忧郁⽣疾”。

可见,已经意识到精神因素对⼈体发病的重要意义。

总结:奴⾪社会,⾦属⼯具的⼴泛使⽤,农业、⼿⼯业的发展,科学⽂化的进步,有利地促进了早期医药卫⽣知识的提⾼。

以上内容说明我国早在距今2500多年前,就有了丰富的卫⽣保健知识,这在护理学的发展是很宝贵的。

第一章 中医护理绪论

第一章 中医护理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一)远古至春秋时期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不断在恶劣的环境下应对诸多疾病和意外伤害。

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身体的不适可以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得以缓解,或用草茎、树叶等进行涂裹包扎后疼痛碱轻或消失。

由此逐渐了解到推拿按摩等治疗方式和许多动植物的药用价值。

随着劳动工具及火的使用,人们学会了打造医用砭石,由此促生了灸法和热熨法。

原始人类的这些出于生存本能而发现的自我保护技能,后来被人们有目的地用于实践,可以说是中医护理学的最初雏形。

进人奴隶社会以后,预防保健的方法有了很大发展。

周代已出现“食医”“疡医”等医学分科,并有了饮食、环境和情志等方面护理方法的记载。

(二)战国至东汉时期战国至东汉时期,多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也不乏对中医护理学的阐述。

《黄帝内经》的出现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书中重视疾病的防护,论述了饮食、起居、情志、心理、用药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以及针灸推拿、导引、热熨等实用护理技术。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医学体系,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书中记载了许多新的中医护理方法,如药物灌肠法、坐浴法、灌耳法、熏洗法等护治一体疗法,同时将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摩等急救护理技术一并纳入,是世界上最早提及急诊复苏护理技术的著作。

同时,书中对中药用药法及饮食护理禁忌原则也做了详细论述。

东汉华佗发明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养生、医护和体育锻炼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医护理学,尤其是专科护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东晋葛洪的《时后备急方》,集中医各科之大成,涉及了大量的护理内容,尤其对老年人养生和护理方法的阐述,在护理学界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学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各种疾病的护理,尤其是护理过程中的病情观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补充。

书中有详细的温热病病情观察记录,提倡以脉象来观察病情,对外科术后和妇产科病证的饮食、起居、情志护理均作了阐述。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PPT课件
以五毒攻之,以五气 养之, 以五药疗
之……
(五)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2009-06-02
15
三、战国-东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伤寒杂病论》 (三)华佗
2009-06-02
16
黃 帝 內 經
2009-06-02
17
《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 天人合一学说与生活护理 2. 饮食护理 3. 情志护理 4. 病情观察 5. 护理诊疗技术
消毒隔离 预 防接种 饮食卫

2009-06-02
33
七、明清时期
《温热论》 《治疫全书》 《侍疾要语》
2009-06-02
34
《侍疾要语》
1、 情志护理 2、 生活护理 3、 病情观察 4、 投药护理
现存最早古籍中医护理专书
2009-06-02
35
第二节 近代中医护理学
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二、中医办学的发展
2009-06-02
30
六、宋金元时期
《太平圣惠方》----服药的方法 《饮膳正要》----食、养、医结合 《脾胃论》----辨证施护 《保生要录》-----社区保健 《妇人大全良方》----妇产科护理 《卫济宝书》-----外科护理 《外科精义》-----外科护理
2009-06-02
2009-06-02
23
五禽之戏
2009-06-02
24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2009-06-02
25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中医护理 《脉经》 《肘后救急卒方》
2009-06-02
26
《肘后救急卒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护理学
一、中医护理学
★二、中医护理学发展过程
(一)医药起源阶段(原始社会时期)
(二)中医护理的起源阶段(夏 -春秋时期)
• 1、个人卫生保健 • 2、改善环境卫生 • 3、饮食方面 • 4、重视情志 • 5、认识疾病方面等
▲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战国-东汉时期)
1、《黄帝内经》
关于《内经》
饮食护理 生活起居 心理护理 疾病护理
中医护理技初步形成阶段
3、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4、华佗
▲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1、孙思邈
• (1)医德高尚 • (2)重视妇、儿科的护理 • (3)重视食疗 • (4)饮食护理 • (5)生活起居 • (6)用药护理 • (7)精神调养 • (8)老年人养生 • (9)护理技术 首创细葱导尿法
(七)当代中医护理学的蓬勃发展阶段 ——(建国到至今)
▲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3、王焘与《外治秘要》 4、专科护理发展
(五)中医护理学的充实阶段(宋 金元时期)
(六)中医护理学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
1、李时珍 《本草纲目》
2、温病护理 (1)吴有性:《温疫论》 (2)吴鞠通: 口腔护理 (3)叶天士:《温热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