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 熨法。
三、宋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 府有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等 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 还把医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 家官学系统。
在法律上保护病人:“凡同居亲疾 病,辄相弃绝者,杖一百”
重视调理脾胃的护理
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创立了脾胃 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乃生” 李氏非常重视饮食、劳倦、情志三 者的护理,在其《脾胃论》中有 “用药宜禁论”、“养心神调治脾 胃论”、“饮食伤脾胃论”、“脾 胃将理法”等
2、养生保健护理的发展
《寿世保元》更系统地论述了对养 生及老年护理的重要内容: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 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 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 莫生气。任我逍遥过百春。”
5、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清朝开办了“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
的医学院
丁甘仁在上海开办中医院,一边医疗,一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 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 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逐渐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 后 备 急 方
腹水病人的护理:“勿食盐,常食小豆 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 对天花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最早指出用海藻治疗瘿病 在急救方面,指出治疗大失血休克的病 人时应禁食水。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 食疗,如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 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 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 后命药” 掌
握 孙氏还首创了脏器疗法
4、饮食护理
《 千 金 方 》
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勿食生菜、生米、勿饮浊酒, 勿食生肉,一切内惟须煮烂。” 并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 人牙齿不败,口香” “食毕当行步踌躇,则食易消。”
《中医护理学绪论》课件

总结词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理念,它强 调预防疾病和保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 调理身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 的发生。
VS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 的发生。因此,在中医护理中,要注重预 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总结词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思想,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组织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受到整体状态的影响。因此,在 中医护理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 等因素,从整体角度制定护理方案。
01
挑战
02
03
04
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 ,实现有效的融合。
需要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护理 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
需要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不 断优化和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
体系。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趋势
趋势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数字化、智 能化研究与实践。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国际化发 展。
中医护理学的科技化发展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 用
中医护理学将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临 床护理效率和精确度。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鼓励科研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医 护理学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
中医护理学的社区化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
中医护理学将更好地融入社区卫生服 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中 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二)辨证施护
病、症、证 辨证与辨病
第一章 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一、阴阳 ~概念: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同
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阳--阴---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可转化----(二)~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统一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胃--------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以降为
和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胃为后天之本 2、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得小便以实大便’
大肠----------功能:传导糟粕 与肺、胃的功能关连
膀胱-----------功能:贮尿与排尿 肾的气化作用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
肾阴与肾阳
肾主水: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 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 调节作用。
肾主纳气:肾有攝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 调节呼吸的作用。
二、六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
特点:通、降 实而不能满
胆--------又属奇恒之腑 贮存和排泄胆汁,与肝、脾的关系。
• 新中国: 人才建设 中医专业学术会 内、外、妇、儿护理学等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的完整
统一。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生理方面 (2)病理方面 (3)诊断方面 (4)治疗与护理方面
2、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天人相应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人与社会相关
肝主疏泄:1调畅气机。2促进脾 胃消化。3调畅情志。
中医护理课件ppt

中医护理的特色
强调预防保健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为主,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充分 体现个体差异。
综合调理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理, 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 多种方式综合调理身体状 况。
02
中医护理技术
拔罐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使罐具吸 附在皮肤上的中医护理技术。通过拔 罐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 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02
刮痧的适应症包括感冒、中暑、肠胃不适等内外科疾病,以及肌肉酸 痛、关节疼痛等疼痛性疾病。
03
刮痧的操作方法包括刮法、撮痧法、挑痧法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法。
04
刮痧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进行刮痧,以及避 免过度刮痧导致皮肤损伤。
03
中医护理实践
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
感冒
中医护理将更加专业化,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发展出更加精 细化的护理方案和技能。
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提升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护理将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客观性,如利 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护理效果评估和方案优化。
国际化交流
中医护理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的国际化发展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医护理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中医护理的国际发展。
促进国际传播和应用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和实地指导等方式,向世界各地传 播中医护理的理念、方法和技能,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认 知度和应用范围。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2023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中医护理学概述•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学的常用技术目录•中医护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医护理学的优势和局限性•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01中医护理学概述中医护理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方法进行护理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情志护理、强调个体化、注重预防和康复。
中医护理学的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医护理学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现状现代中医护理学在继承发扬传统护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为核心的现代中医护理学体系。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整体护理、辩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观察和护理。
同时根据不同疾病和证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达到促进康复、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02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藏象学说描述了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以及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念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强调了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以及脏腑功能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核心内容藏象学说概念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组织器官的通道。
核心内容经络学说描述了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的关联,是中医护理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概念体质是指在个体遗传基础上,在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个体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
核心内容体质学说强调了因人施护的重要性,根据个体的体质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体质学说五行养生法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运用五音、五味、五谷等调理机体平衡状态的一种养生方法。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18
三 、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施护贯 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所谓“三分药,七分 养“。这”七分养“就是针对护理工作重要性 的概括。 中医护理独特的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 食护理、用药护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 等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可以达到康 复保健作用,防止疾病的复发和确保较好的医 疗效果。
24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向日光为阳, 背日光为阴。
引申:凡是活动的、在外的、上升的、明亮的、
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无形的、功能亢进 的都属于阳; 凡是静止的、在内的、下降的、晦暗的、寒 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有形的、功能减退的 都属于阴。 25
13
(二)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
辩证:就是通过中医的四诊,收集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 质、部位、发展阶段和邪正关系来判 断麽中性质的证。 施护:在变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确 立相应的护理原则的好方法。是解决 护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辨证的最 终目的。
14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
事物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主要 表现在: (1)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3)比较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亦可发生 改变
2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相互转化
2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

2、寒 冬天主气。 寒伤肌表----“伤寒”;寒中脏腑----“中寒”。
寒邪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致病伤阳---寒象。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特点 寒束肌表:毛孔收缩,腠理闭---无汗。 寒犯经络、关节:肢体拘急、屈伸不利。
3、暑
夏天主气。
暑邪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特点:高热、烦渴、汗出。
如寒---热;内---外;男---女。 3、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在一定的限度内“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以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 (见下图)
阴阳失调示意图
阴阳平衡 生理状态
阴盛 实证
阳盛 病理状态
阴虚 阳虚 虚证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二、六腑 腑:府也,为库府之意。
形态:中空器官。 功能:受纳、腐熟水谷----“泻而不藏”。 (一)胆
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 生理功能: 1、贮存和排泄胆汁:依赖肝的疏泄,排泄胆汁, 以助消化。 2、主决断:胆气喜生发条达,主决断。
(二)胃 概述:又称胃脘,分为上、中、下脘。 生理功能: 1、受纳、腐熟水谷:
(2)朝百脉:百脉入心汇于肺。
(3)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宣发—呼+布精。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肃降 —吸+布精。
(4)通调水道:
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
排泄
生理上:呼吸顺畅、精微布散、水液排泄。
病理上:咳呛、喘息,小便不利(水肿)。
第五节 病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 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朴素的 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属于中国古代哲学 范畴。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人 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来分析归 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指导预防、诊 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用以说明人体 的生命活动规律,贯穿于中医 学理论的 各个方面,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4
(一)中医学的起源:
(夏商周) 《淮南子· 修务训》 《山海经· 东山经》
5
(二)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时期 一 春秋 战国 二 汉唐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黄帝内 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 经》 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 疗与预防等奠定了中医护理 学的理论基础。 张仲景 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 《伤寒杂 基础。提出四时食忌、五脏 病论》 病食禁、妊娠食忌等。
17
@ 同样的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 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不同或患者机体的反 应性不同,或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 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所谓“异病同护”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 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式不 同的疾病,但都表现为中气下陷的证候, 都可采用补中升提的护理原则与方法。)
18
三 、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施护贯 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所谓“三分药,七分 养“。这”七分养“就是针对护理工作重要性 的概括。 中医护理独特的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 食护理、用药护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 等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可以达到康 复保健作用,防止疾病的复发和确保较好的医 疗效果。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主要成就: ① 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 ②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 ③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④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⑤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丰富 世界 科学宝库
11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
12
(一)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2)人体基本物质的同一性 (3)人体机能活动的联系性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2)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15
举例:P105 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 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 (病) (证) (症)
16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
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已近患者机 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出于不同的发 展阶段,所以表现不同的证型,因 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有异。 (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 冒的不同,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 风热感冒当辛凉解表)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 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 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异病同治等原则。 先明确三个概念: 病:即疾病,是指有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
展变化以及转归预后的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 如感冒、痢疾、哮喘等 。 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疾病的病因、 病变部位、性质、程度、邪正之间的关系等。 咳嗽、头痛等。
证:有证据之意。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
症:主要是指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如发热、
中 医 学
1
学习目的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2、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各个发展时期
的重要著作与成就 3、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方法。
2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学的 发展概况
中医学的 起源
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 的确立 体系的发展
3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
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 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3
(二)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
辩证:就是通过中医的四诊,收集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 质、部位、发展阶段和邪正关系来判 断麽中性质的证。 施护:在变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确 立相应的护理原则的好方法。是解决 护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是辨证的最 终目的。
14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
《灵枢》《素问》 ※《伤寒杂病论》 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刘元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 李东恒→李杲→脾胃论→补脾派 朱丹溪→朱震亨→相火论→滋阴派
9
(3)理论的突破:
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 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10
3.明清时期
6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二 汉唐 时期
华佗“五 禽戏”
开创了我国保育保健的先河。 (注:模仿虎、鹿、熊、猿、 鸟(鹤)五种动物动作,以保 健强身的导引方法。)
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 病人的复苏术。等
葛洪 《肘后备 急方》 孙思邈 《备急千 金方》
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 如漱口、啄齿、摩眼、挽发、 及食后摩腹等。 首创葱管导尿术,并对热熨、 疮疡切口换药引流等进行了论 7 述。
24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向日光为阳, 背日光为阴。
19
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正确对待两种医学理论体系 (二)要熟记中医护理基本内容 (三)善于运用分析、推理、综合的方法 (四)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针灸、推拿、 拔罐等)
20
作业
思考题: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1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 基础
22
学习目的
1.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3.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时期
三 宋金 元时 期
作品
主要贡献
金元四 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 大家 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寒 凉派”、张从正的攻邪说“攻下 派”、李东垣的脾胃说“补土派” 和朱震亨的养阴说“滋阴派”。 四 王肯堂 介绍了创伤缝合术后的护理方法; 明清 《证治 时期 准绳》 李时珍 《本草 纲目》
8
※《黄帝内经》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