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5.暗示疗法:如:望梅止渴
饮食护理
❖ 饮食的性味与功效:食物同药物一样,具 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 苦、咸之味,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 患者的体质、疾病的性质不同,选择不 同性味的食物进行配膳,做到寒热相宜、 五味调和。
❖ 清补类食物:一般均具有寒凉性质。如:鸭、 鹅、鸡蛋、豆腐、甘蔗、绿豆等。常用语而 行病症的调护,具有清补功效。
二、环境适宜避外邪
❖ 外感病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 及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 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四时气候变化 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秋防燥、冬 防寒。如为病人安排病房时,寒症、阳虚者, 多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 而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 安置在背阴凉爽病室,使患者感到舒适。
病情观察的方法
❖ (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 如:望诊:病人目光无神、语无伦次、反应
迟钝、动作失灵等既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 若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见病情似有转机, 精神好转,目似有光,言语不休,语音清亮, 既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此乃假神。
❖ 若见病人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 淤血或惊风。面呈赤色,多为热证、实 证;若病人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 萎靡者,多为阴证、虚证;卧时喜加衣 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多属寒症;牙 龈红肿灼痛,说明胃肠实热;舌色鲜红, 属邪热甚或阴虚火旺;舌边红属肝胆热 盛等。
(二)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
❖通过四诊所获得的病情资料,运用 辨证方法进行分析,以便判断与确 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为辨证施护 提供依据。临床常用病因辨证、八 钢 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 焦辨证等。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 一、顺应四时调阴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明阴阳四时 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所以善于 养生之人,春夏两季注意保养阳气,秋冬两 季注意保养阴气以 顺应季节变化。如春天应 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期、秋天早睡早起、 冬天早睡晚起等。

中医护理学(绪论)

中医护理学(绪论)

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
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
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 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 病的吉凶。
第一节 简史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著作《黄帝内经》
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 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 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黄帝内经》的“顺四 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 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发展新 趋势时

第一节 简史
一、萌芽时期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 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 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 不少护理知识。
用兽皮和树皮作衣 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第一节 简史
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 “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同病异护”
•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 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异病同护”
•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 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五、高潮时期
随着医学的分科, 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 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 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 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 出;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 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 发展尤为迅速;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 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第一节 简史
六、发展新趋势时期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医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

医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特点和原则一、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治则是以辨证为前提和依据,通过辨证来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斗争的消长盛衰等,从而确定指导治疗护理疾病的总原则。

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护病求本,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预防为主的七项原则★二、辨证施护:由辨证和施护两部分组成。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关系,进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订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三、整体观念(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通过经络的联系与沟通,将各个腑脏、五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统一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人与外界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属于外界环境:1、人和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2、人和社会关系密切(三)中医整体护理四、辨证施护病、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病”是疾病的总称,★“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额病理概括,包括病变部位,病因,病性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面,“症”是指症状。

五、调整阴阳,是指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和重建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

是指阴或阳一方偏盛有余的病症,应当采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治疗护理补其不足,又称补其偏衰。

是指阴或(和)阳偏衰不足的病症,采用“虚则补之”的方法治疗护理五、护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疾病的本质,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1、正护法,又称逆护法,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施行的治疗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维护人体的平衡和和谐。

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保健,注重强调整体观念,关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平衡,追求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中医药传统理论。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病症都是整体失去平衡的表现。

中医护理学倡导“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五脏和谐”等概念,通过调节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问题,实现身心健康的维护。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保健按摩
中医保健按摩是中医护理学中的一种常见实践方法,通过按摩促进经络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2. 中药调理
中医护理学倡导食疗和中药调理的方法,通过药膳、中药煎剂等方式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3. 气功养生
气功是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中医护理学也倡导通过气功练习调整体内气血的流通,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护理学的意义和发展
中医护理学作为传统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医疗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观念,注重预防保健,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为现代医疗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护理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结语
中医护理学作为传统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谐,重视预防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医护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中医护理学医学课件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医护理学 的国际化发展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 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 服务。
06
中医护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伤寒杂病论》中的护理思想研究
疾病预防与调理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强调 疾病的预防和调理,认为护理工 作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整体观念
该理论主张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 稳定,认为护理应该从整体观念出 发,综合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状况。
人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学术交流
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许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在中医护理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和合作,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人才培养
中医护理学国际化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许多高校 和医疗机构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护理人才方面加学涵盖了术后护理、疼痛护理 、伤口护理等方面,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护理 技术,如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达到促进
康复的目的。
妇科护理
总结词
中医妇科护理学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调理月经、孕前调理、产后护 理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中医妇科护理学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方法,结合女性不同生理时期的护理需求, 提供个体化的饮食调理、情志调护及养生保健指导。
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医疗机构 引进了中医护理技术和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有 效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的前景展望
疾病预防与控制
人才培养与科研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护 理学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将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中医养生保健、 慢性病管理等。
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和需求,未来 将有更多的高校和医疗机构加大中医 护理人才培养和科研的投入力度,推 动中医护理学的持续发展。

谈谈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

谈谈对中医护理学的认识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各科疾病护理技术的一门独立学科。

它既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又是护理学的组成部分。

与西医护理学不同的是,它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等中医学基本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辨证施护作为中医护理学的精髓。

主要内容包括中医治则和护理、各种中医疗法和护理、中医给药方法和护理、中医病房管理、常用中药中毒的解救和护理、中医各科常见疾病和护理等。

中医护理有其自己的特色和内容,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技术操作,形成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护理的依据1.扶正祛邪2.标本同护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4.正护与反护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6.预防为主中医护理特色内容情志护理:利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调节情志的异常变化,以情胜情的方法是中医的独特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中医饮食护理强调辨证配膳,应用食疗。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用,药食同理,中药和食物有着难解之缘,有防病治病的重要功能。

独特的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有一套异于现代护理学独特的技术方法,运用于临床,经济实用,效果好,受到患者欢迎。

(如:隔物灸技术、拔罐技术、刮痧技术、推拿技术、中药熏洗技术等等。

) 如何做好中医护理工作?1.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的有机整体,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二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护理工作中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资料全面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要从某一脏器器官这一局部去考虑病症进行对症处理,而且要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概括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及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的个体情况、所处环境及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全面分析评估,即对局部病变进行护理,还要从相应的脏腑经络了解病情施行护理。

2.辨证施护:辨证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证候定性;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症候,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的方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课件
确保药物发挥最佳效果。

观察反应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 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等 ,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
调理饮食
中药施护原则要求护士在给药时, 注意调理患者的饮食,以增强药效 和促进康复。
饮食调护原则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康复具有重要影响。护士需要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食物,避免食用过于刺激、 辛辣、油腻的食物。
拔罐疗法
总结词
操作简便、舒缓肌肉
详细描述
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负压吸引原理将罐子吸 附在皮肤上,以舒缓肌肉和关节疼痛的方法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子,并注意罐子 的位置和吸附时间,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拔 罐后应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沾
水等。
05
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护理的特点
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 体,各个部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护理过程 中,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不仅仅局限于疾 病本身。
针灸疗法
总结词
精准定位、刺激适当
VS
详细描述
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 气血和脏腑功能的方法。在针灸治疗中, 需要精准定位穴位,并根据不同的病情选 择合适的刺激方法和刺激强度。同时,针 灸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感 染。
推拿按摩法
总结词
手法轻柔、注重舒适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法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人体经络和 穴位来缓解疼痛和不适的方法。推拿按摩时 ,手法应轻柔、舒适,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皮肤。同时,推拿按摩前应进行适当的准备 工作,如清洁皮肤和调整呼吸等。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中医护理中 ,经络系统是重要的治疗和护理手段,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来调整经络气血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朴素的唯物 论和辩证法思想,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人体的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并用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的依据。),用以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贯穿于中医 学理论的各个方面,是中医理 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物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主要表现在: (1)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3)比较对象不同,其阴阳属性亦可发生改变
如感冒、痢疾、哮喘等 。 证:有证据之意。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疾病的病
因、病变部位、性质、程度、邪正之间的关系等。 症:主要是指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如发热、咳嗽、头痛等。
举例:P105 感冒: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
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 (病) (证) (症)
(一)中医学的起源: (夏商周)
《淮南子·修务训》 《山海经·东山经》
(二)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一 春秋战国
《黄帝内经》 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 治疗与预防等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 汉唐时期
张仲景《伤寒杂病 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提出四时食忌、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2)人体基本物质的同一性 (3)人体机能活动的联系性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2)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二) 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包括辩证和施护 辩证:就是通过中医的四诊,收集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发展阶
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已近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或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不同的证型,因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有异。
(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风热感冒当辛凉解 表)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 相同的方法治疗。
用补中升提的护理原则与方法。)
三 、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施护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所谓“三分药, 七分养“。这”七分养“就是针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概括。
中医护理独特的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针灸、推拿、拔罐、 刮痧等是行之有效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可以达到康复保健作用,防止疾病的复发和确保 较好的医疗效果。
@ 同样的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不同或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
同,或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所谓“异病同护”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
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式不同的疾病,但都表现为中气下陷的证候,都可采
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正确对待两种医学理论体系 (二)要熟记中医护理基本内容 (三)善于运用分析、推理、综合的方法 (四)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针灸、推拿、拔罐等)
作业
思考题: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哲学基础
学习目的
1.掌握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3.了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明清时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主要成就: ① 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的药物学 ② 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错误 ③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④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⑤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丰富 世界科学宝库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
段和邪正关系来判断麽中性质的证。 施护:在变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的好方法。是解决护理问题的手段和方
法,是辨证的最终目的。
辨证施护要充分应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原则。 先明确三个概念: 病:即疾病,是指有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变化以及转归预后的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
介绍了创伤缝合术后的护理方法;
※《黄帝内经》可分为: 《灵枢》《素问》 ※《伤寒杂病论》 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刘元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 李东恒→李杲→脾胃论→补脾派 朱丹溪→朱震亨→相火论→滋阴派
(3)理论的突破: 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 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最初的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 引申:凡是活动的、在外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无形的、功能亢
进的都属于阳; 凡是静止的、在内的、下降的、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有形的、功能减退 的都属于阴。
方》
及食后摩腹等。
首创葱管导尿术,并对热熨、疮疡切口换药引流等进行了 论述。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宋金元时 期
金元四大家

王肯堂《证治
明清时期 准绳》
李时珍《本草 纲目》
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 “寒凉派”、张从正的攻邪说“攻下派”、李东垣的脾胃说
“补土派”和朱震亨的养阴说“滋阴派”。
中医护理学
学习目的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2、熟悉中医护理学的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著作与成就 3、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方法。
一、中医学的发展概况
中医学的 发展概况
中医学的 起源
中医理论 的确立
中医理论 体系的发展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 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论》
五脏病食禁、妊娠食忌等。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二 汉唐时期
华佗“五禽戏” 开创了我国保育保健的先河。(注:模仿虎、鹿、熊、猿、 鸟(鹤)五种动物动作,以保健强身的导引方法。)
葛洪 《肘后备急方》
首创了口对口吹保健的方法。如漱口、啄齿、摩眼、挽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