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4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 任务与内容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 保健、康复等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及老、弱、幼、残 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 恢复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6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25
六、宋金元时期
1.用药护理
《太平圣惠方》
2.饮食护理 《饮膳正要》《脾胃论》《格致余论》 《本草衍义》《小儿方论》 3.起居护理 《保生要录》
4. 外科护理 《卫济宝书》《外科精义》《儒门事亲》
5.妇儿护理 《妇人大全良方》 《小儿药证直诀》
26
《外科精义》
首部护理专论,从六方面专论护理内容: 1.首先提出病室环境宜安静; 2.规定了探视制度 3.注意情志护理 4.强调饮食卫生及营养 5.做好康复护理 6.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6
华佗对护理的贡献
1.首创剖腹术的护理
2.倡导“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17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脉经》
2.《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
18
《肘后备急方》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急救技术 2.创面处理 3.最早的导尿术记载 4.疾病防治 腹水的饮食指导、瘿病和狂犬病的治疗
第三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一、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历史与发展之异同 二、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
三、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护理程序之异同
四、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思维方法之异同
37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一般护理ppt课件
4(.二)辛预散防类七食情物致病的方法
? 辛温或辛热的性味(生姜、大蒜、葱、花椒) ? 可用于各种阴寒之证 ? 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
5. 清热类食物
? 苦寒、甘寒性味(苦瓜、冬瓜、西瓜、萝卜) ? 常用于实热证的调护 ?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
一.饮食调护的重要性
? 饮食调护: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进行营 养膳食方面的护理。
? 病情轻微,仅有先兆表现
? 《素问.刺热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既病防变
清代名医叶天士 : “先安未受邪之地”
张仲景:“夫治未病 者,见肝之病,知肝 传脾,当先实脾。”
“治未病”的三层含义
? 平素养生,防病于先——未病先防 ? 防微杜渐,欲病救萌——欲病早治 ?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既病防变,瘥后
三.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1. 清补类食物
? 寒凉性食物(鸭、鹅、龟、蚌肉、鸡鸭蛋) ? 常用于热性病证的调护 ?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功效。
2(.二温)预补防类七食情物致病的方法
? 温热性的食物(羊肉、狗肉、鸡、鸽) ? 常用于寒性病证的调护 ? 具有温中、补阳、散寒等功效。
3. 平补类食物
? 性较平和(牛奶、猪肉 苹果、肉) ? 常用于各种疾病的恢复期 ? 具有补益、和中等功效,一般人也宜食用。
识记: ? 1、下列术语:祝由,以情制(胜)情(相制),
移情,顺情从欲。
? 2、情志护理的原则 。 理解:
? 1、情志护理的方法。 ? 2、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的应用 应用: ? 1、分析病例,制定正确的情志护理方案。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 1、情志正常,脏气调和 ? 2、情志异常,内伤脏腑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
人民卫6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秋季:注意保养内守人体之阴气,皆以“ 养收”为调摄原则。早睡早起,控制情绪 ,保持神志安宁。
人民卫9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冬季:应注意避寒就温,敛阳护阴。早睡 晚起,以待日光,不轻易扰动阳气,不妄 事操劳,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如。注 意防寒保暖,使阴精闭藏而不外泄。
二、七情致病与预防
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保持乐观情绪
谨防七情过激
人民卫1生8 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一)说理开导法 说理开导法即指通过运用正确、巧妙的语言,对
患者进行劝说开导,使患者端正对事物的看法, 从而能自觉地调摄情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使机体早日康复。 《灵枢·师传》中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 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 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
人民卫5生1 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四节 病情观察 1 病情观察的原则 2 病情观察的方法
人民卫5生2 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
(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 1.具备“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2.病情观察的内容应重点明确 3.病情观察的方法科学有效 4.结果记录客观真实 (二)掌握证候传变规律 1.观察经络反映 2.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
人民卫1生9 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二)释疑解惑法 释疑解惑法是指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疑虑,
通过一定的方法,解除患者对事物的误解、 疑惑,从而恢复健康。
人民卫2生0 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肺系病症
一.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问题
• 1.寒邪客肺
缘于感受寒邪,肺失宣降,故咳嗽、气喘,痰 稀色白(痰液清稀),苔白脉迟。
2.邪热壅肺 缘于感受热邪,肺失肃降,故咳嗽、气喘,痰
稠色黄,舌红苔黄,脉数。
(二)护理问题
3.痰湿阻肺 缘于脾虚失运,聚湿成痰,痰阻于肺或咳喘日
腹泻。
(二)护理问题
1.脾气虚弱 缘于思虑过度、病久失于调养,影响脾之运
化功能,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苔白、 脉缓。 2.食滞胃腑 饮食不节,伤及胃腑,胃气失和,和降失常,故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嗳腐食臭,苔腻、脉 滑。
(二)护理问题
3.寒邪客胃 缘于过食生冷,寒伤胃腑,寒凝气滞,气机不吐,源自胃气上逆有关。(三)护理总则
1.治脾不离健脾助运; 2.治胃不离和胃降逆; 3.施护重在饮食、情志。
(四)护理措施
1、执行医嘱 2、饮食有节,食不过量; 3、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4、避免忧思恼怒; 5、注意劳逸结合。
思考题:

1.引起咳嗽的 常见原因有哪些?
利,故腹痛喜温,苔白、脉迟。 4.肝气犯胃 缘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故脘腹
胀满或疼痛,嗳气太息,脉弦。
(二)护理问题
5.脾胃虚寒 缘于久病失养,劳倦过度,致使胃失温养,故
腹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苔白,脉沉迟无力。
(二)护理问题
6、饮食异常: 食欲不振(纳呆),与脾虚运化失常有关。 7、舒适改变: 腹胀,与脾虚、伤食、肝气犯胃有关;恶心呕
(四)护理措施
4、避免烟尘等物刺激; 5、进食切忌过咸、肥甘; 6、鼓励病人咳痰、排痰。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原则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基本原则PPT课件

含义:在护理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 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 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求 本”,就是病机,确立证候。
运用:辨护求本是中医护理学的主 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 护理观中的体现。
含义:指所用护理方法与疾病的本质、 现象之间的从逆关系而言。
“逆者正护,从者反护”。
1、正 护
补其不足 (偏虚)
阴阳互制 之调补阴阳
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 病治阴)
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 病治阳)
阴阳互济 之调补阴阳
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 佐用滋阴药。
阳中求阴——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 佐用扶阳药。
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运用原则
(一)基本概念
含义:用补法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抗
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虚

证。
正 具体方法:如益气、滋阴、养血、益阳等。
实施手段:内服药、针灸、推拿、气功、食
疗等。
含义:用攻法祛除邪气,排除及削弱病邪损

害的一种治疗原则。主要用于实证。
邪 具体方法:发汗、涌吐、攻下、清热、活血、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中医护理基本原则
含 预防——采取一定的措施,防 义 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治未病——增强体质,预防疾
病的发生。
含义: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 种措施来防治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ppt课件
意义: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 虚阳无所依附而外越,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暴露 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 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假神例图→
神乱(神志错乱失常)
烦躁:烦乃胸中烦闷不安,躁乃手足扰动不宁。烦与躁常并 称,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实火、虚火、痰火扰心及虚阳扰动(虚 寒证)均可导致。
若神识昏迷,语言错乱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然昏 倒、目闭口开、手撒遗尿,是失神重症,病情更为严重, 表示阴阳离绝。总之,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予后 不良。
无神例图→
假神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是临终的预兆。
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 原目暗睛迷,突然目光转亮;原语声低微断续,突 然响亮起来,言语不休,想见亲人;原面色晦暗, 突然颧赤如妆;原毫无食欲,突然食欲增强,食不 知饱。
从得神→少神→失神,常提示疾病 由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少神例图→
失神(无神)
表现:
目光--目无光彩,瞳仁呆滞 面色--晦暗暴露 表情--淡漠或呆板 意识--朦胧 言语--断续
体态--身体沉重,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呼吸--微弱或喘
肌肉--周身大肉已脱
意义: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严重,予后不良。
第三章 四 诊
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也就是指望、 闻、问、切四诊。 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情况。 闻诊:听病人的声音和闻其气味变化。 问诊:询问病人(或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和发
展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 况。
切诊:按病人脉搏及触按病人肌肤、脘腹、 四 肢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的特点与原则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预防保健
中医护理注重未病先防,通过饮食、运动、按摩等手段,提高人体 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保健
中医护理强调顺应自然、形神共养,有助于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 量。
健康教育
中医护理的健康教育理念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全民 健康素养的提高。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医疗模式的创新,中医护理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发展历程
起源于古代,经历长期医 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 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 不断创新和完善。
学科地位
在中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 地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及基本观点
理论体系
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内 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进行辨证施护。
基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技 术和方法,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他们还会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 的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 治疗。
03 中医护理原则
扶正祛邪原则及其实施方法
扶正
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 能力。方法包括饮食调养、锻炼身体、 针灸推拿等。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方法 ,如毫针刺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等;施 术前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感染;进针时要 快而准确,减轻患者疼痛;行针时要根据病 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补泻手法;留针时间根 据病情而定,出针时要轻而快。
注意事项
针灸时要选择舒适的体位,避免在饥饿、饱 食、疲劳等情况下进行针灸治疗;对于孕妇 、晕针等患者要谨慎使用针灸治疗;针灸过 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 应及时处理;针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件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情志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节 情绪和促进身心放松等措施,以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
康复。
04
中医康复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01 整体护理
02 辨证施护
03 饮食调理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本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中医护理学概述 • 中医基本护理理论 • 中医基本护理技能 • 中医康复护理 •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中医护理学概述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究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方法 的学科。
派和特色。
现代
现代中医护理学已经成为了独立 的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 科研、实践体系。同时,中医护 理学也在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不断创新发展。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预防为主、个性化护理。
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起居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其中 ,情志护理强调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饮食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和食疗,起居护理 关注生活环境和习惯,药物护理则涉及药物治疗和药理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功疗法
气功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康复方法,通过调节呼吸、内气运 行等,达到调节身心、促进康复的目的。
05
中医护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01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二、 是中医护理的又一特点, 它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即“辨证”和 “施护”。 辨证:运用中医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 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 某种性质的证候。 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又不是病名,而 是中医学特有诊断学的概念。证是疾病过程中某 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它是病机的外在 反应,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
. 3
辨证施护:


施护:在辨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症候定
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又从辨证所确 立的治则治法中制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
4
辨证施治与施护是诊治与护理
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 割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施护 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与施治 结合的解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 一,同时又是对辨证是否正确 的检验。


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水土以及生活习惯,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有
着不同的影响,治疗用药也有所差异,如气候寒冷、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 外邪致病多为寒邪、燥邪所致,治疗宜用辛散滋润的药物。
.
18
中医一般护理
一 病情观察 二 生活起居护理 三 情志护理
四 饮食调护
五 中医用药护理(略)
. 19
一:病情观察
风。面呈赤色,多为热证、实证;若病人卷缩成 团,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多为阴证、虚证; 卧时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多属寒症; 牙龈红肿灼痛,说明胃肠实热;舌色鲜红,属邪 热甚或阴虚火旺;舌边红属肝胆热盛等。
. 5
二、护理与治则
治则:就是通过辨证提出的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则,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运用中医理论作指 导,总结出来的治疗法则,直接指导着临床的具 体立法和处方,也直接指导着护理法则的制定。
.
6
中医护理总原则
一、预防为主
二、扶正祛邪 三、护病求本 四、三因治宜护理
. 7
一、预防为主


. 20
病情观察的方法

(一)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
如:望诊:病人目光无神、语无伦次、反应迟钝、
动作失灵等既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若危重久
病、失神多日,突见病情似有转机,精神好转,
目似有光,言语不休,语音清亮,既是阴阳即将
离决的危候。此乃假神。
.
21

若见病人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淤血或惊
.
15
反治与反护法

指某些复杂、严重的病症,其临床表现与病变的性质不 符,甚至出现假象,在护理是则采用顺从疾病之症进行 护理,也就是服从疾病的假象。

如热因热用:指用热药、热护法,治疗护理热的症状表 现的方法。但其实质热证是假象,又称假热。如内脏虚
寒,阴邪太盛时,会出现阳气上浮,反见面红的假热症
状的戴阳症。此法适用于真寒假热的病症。
. 13
三、护病求本:

1、标本缓急
急则护标
缓则护本

2、正护(逆护)、反护(从护)

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
14
正治与正护法

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
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如热邪所致 热病,病的现象和本质均为热,在治疗和护理上, 取寒性药物治疗及取寒凉护理法,即所谓“热者 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与护理法则。
.
11
三、护病求本:

指护理与治疗,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 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和治疗,这是辨证施治与辨 证施护的由外感、七情、血虚、
气虚、痰湿、肝阳上亢、淤血、 外伤等多种因素引起,要做好护 理与治疗就必须找出原因所在, 然后分别采用解表、养血、补气、 燥湿化痰、平肝潜阳、活血化瘀 的方法进行护理与治疗。
(一)未病先防
1、养生以固护正气 2、防止病邪侵害


(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2、控制传变
.
8
二、扶正祛邪: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 气必虚”。
治疗和护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 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过程向 痊愈方向转化。
.
9
扶正:是利用辅助正气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手段,
如药物、气功、药膳、营养、锻炼、养生等方法
增强体质,提高疾病的抗病防病能力,以达到战
胜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主要适用于以正虚为主
要矛盾的病症。
.
10

1、扶正法适用于单纯正气虚而无外邪者或邪气
不盛的虚证;

2、祛邪法适用以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的实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正虚邪实,两者同时 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中医护理对病情观察有其独到之处,有一套完整的中医 护理方法。因此,必须掌握观察的要点、掌握证候传变 规律

如:因肝藏血,脾主运化,肝血有赖于脾的滋生,脾的 运化又赖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影响脾
之运化,在病情观察时可见腹胀、纳呆,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再如:胃火见牙龈肿痛、肝火上炎见目赤 等。
中医护理的 基本特点、原则 和一般护理
.
1
一、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
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 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 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 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和自然的统一性 (三)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性 .
. 17


四、三因治宜护理
1、因时制宜护理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而制

订治疗的措施。
2、因地制宜护理 根据季节气候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四季气候的变 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能产生相应的影响,治疗用药应适应四 季气候的特点 3、因人制宜护理 按照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不同地区
.
16
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指同种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临床表现 不同,因而也就有着不同的证型。 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 通”皆可致痛。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 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 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虽然病因病机不同,但其疾病 发展进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因而可采取同一护理方 法。 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 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 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 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 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