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4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 任务与内容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 保健、康复等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及老、弱、幼、残 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 恢复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6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25
六、宋金元时期
1.用药护理
《太平圣惠方》
2.饮食护理 《饮膳正要》《脾胃论》《格致余论》 《本草衍义》《小儿方论》 3.起居护理 《保生要录》
4. 外科护理 《卫济宝书》《外科精义》《儒门事亲》
5.妇儿护理 《妇人大全良方》 《小儿药证直诀》
26
《外科精义》
首部护理专论,从六方面专论护理内容: 1.首先提出病室环境宜安静; 2.规定了探视制度 3.注意情志护理 4.强调饮食卫生及营养 5.做好康复护理 6.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6
华佗对护理的贡献
1.首创剖腹术的护理
2.倡导“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17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脉经》
2.《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
18
《肘后备急方》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急救技术 2.创面处理 3.最早的导尿术记载 4.疾病防治 腹水的饮食指导、瘿病和狂犬病的治疗
第三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一、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历史与发展之异同 二、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
三、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护理程序之异同
四、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思维方法之异同
37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 任务与内容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
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 保健、康复等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及老、弱、幼、残 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 恢复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6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
25
六、宋金元时期
1.用药护理
《太平圣惠方》
2.饮食护理 《饮膳正要》《脾胃论》《格致余论》 《本草衍义》《小儿方论》 3.起居护理 《保生要录》
4. 外科护理 《卫济宝书》《外科精义》《儒门事亲》
5.妇儿护理 《妇人大全良方》 《小儿药证直诀》
26
《外科精义》
首部护理专论,从六方面专论护理内容: 1.首先提出病室环境宜安静; 2.规定了探视制度 3.注意情志护理 4.强调饮食卫生及营养 5.做好康复护理 6.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6
华佗对护理的贡献
1.首创剖腹术的护理
2.倡导“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 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功法。
17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脉经》
2.《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
18
《肘后备急方》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急救技术 2.创面处理 3.最早的导尿术记载 4.疾病防治 腹水的饮食指导、瘿病和狂犬病的治疗
第三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
一、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历史与发展之异同 二、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
三、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护理程序之异同
四、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思维方法之异同
37
中医护理绪论PPT课件

3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4 中医护理的原则
7
编辑版ppt
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中医护理学相关概念 二、熟悉中医护理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掌握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四、了解中医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医学著作、代 表医家及医学贡献。
8
编辑版ppt
中医护理概念
护理: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
康,或者平静地死去。
12
编辑版ppt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 奠定了中医护理学基础
护 理
生活护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病情观察: 通过观察无色,了解病情 饮食护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情志(心理)方面:认为不良情志刺激或情志过度可
4
编辑版ppt
首先问大家? 你对中医学有什么看法?
中医学的历史悠久而璀璨 古代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都蕴藏在中医学 理论当中,护理知识也散见于各医家的著作中。 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养—护, 调养、调护等。
5
编辑版ppt
中医护理 绪论
6
编辑版ppt
《中医护理》——绪论
1
中医护理概论
中医护理发展简史 2 中医学发展中代表性著作
9
编辑版ppt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10
编辑版ppt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
起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 现代
11
编辑版ppt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一、原始社会—中医护理的起源时期
*受伤时用溪水冲洗伤口 *用草茎、泥土、树叶包扎止血法 *用树枝固定骨折 *为了防寒避邪,用兽皮或树皮做衣 饮食卫生—人类由生食转熟食
中医护理学(绪论)

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
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
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 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 病的吉凶。
第一节 简史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 著作《黄帝内经》
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 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 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黄帝内经》的“顺四 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 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 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
发展新 趋势时
期
第一节 简史
一、萌芽时期
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 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 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 不少护理知识。
用兽皮和树皮作衣 可避寒防邪等护理。
第一节 简史
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 “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 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
•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二、辨证施护
“同病异护”
•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 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 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异病同护”
• 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 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五、高潮时期
随着医学的分科, 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 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 面: 内科:内科辨证施护 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 出; 外科:宋元时间由于 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 发展尤为迅速; 妇儿科:妇产科护理 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
第一节 简史
六、发展新趋势时期
“东方药物巨典” 《本草纲目》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绪论 PPT课件

以阴阳五行为认识论、方法论; 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脏腑经络生理 病理为辩证基础; 正邪论为病因病机认知; 辩证施护为护理核心。
(2) 护理方法
通过四诊——评估、 诊断——护理计划、 措施——评价
(3)护理技能
有针灸、推拿、刮痧、 拔罐、薰洗、热熨等; 病后调摄康复, 养生保健,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护理科研等
3、中医护理对象
患者、 健康人群
中医护理强调 “三分治,七分养”, “防重于治”的原则。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 二是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之 间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 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 护理
一、整体观念
把人与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作为护理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 于整体护理的各个方面。
一、 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二)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三)中医整体护理
(一)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在生理上以五脏为中心 3、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根据辩证护理评估结果,施以相应护理。 即运用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综合分 析 概括判断疾病为某种性质的“证”后, 据证评估,施以相应护理。
二、病和护理患者的 基本方法, 辨证和施护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类同于护理程序。 辨证施护要掌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由脏腑、组织、 器官组成的通过经 络的作用使脏腑与 脏腑,脏腑与各组 织噐官之间发生生 理上的联系成为不 可分割的有内在联 系的有机整体
《中医护理学绪论》课件

总结词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理念,它强 调预防疾病和保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 调理身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疾病 的发生。
VS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 的发生。因此,在中医护理中,要注重预 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总结词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思想,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组织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受到整体状态的影响。因此,在 中医护理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 等因素,从整体角度制定护理方案。
01
挑战
02
03
04
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 ,实现有效的融合。
需要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护理 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
需要加强科研和临床实践,不 断优化和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
体系。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趋势
趋势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数字化、智 能化研究与实践。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国际化发 展。
中医护理学的科技化发展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 用
中医护理学将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临 床护理效率和精确度。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鼓励科研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医 护理学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
中医护理学的社区化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
中医护理学将更好地融入社区卫生服 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中 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学绪论34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医护理学绪论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中医护理学:绪论 ppt课件

《干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编撰,可称为我 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两书 详述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方 剂、诊法、治法、食养方法等。
1、妇产科护理
《 • 妊娠妇女应“居处简静”
千 • 在胎教方面应禁酒及冰浆。
金 • 在临产护理上,不能让不洁者
方
进入产房
》 • 产后护理:“妇人产后百日已
来,极须殷勤”
华佗是医疗体育的奠基人,创立了“五禽戏”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逐渐发展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 二、隋唐五代时期 • 三、宋金元时期 • 四、明清时期 • 五、近代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1年)
9、护理技术操作
《 孙氏首创了细葱管导尿法。
千 金
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 橡胶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
方 》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
三、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府有翰林医官院,御 药院,尚药局等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还把医 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家官学系统。
•滋阴降火护理法则的建立
著名医家朱丹溪创立了滋阴学说,在护理上 独俱一格,在《格致余论》中专辟 “饮食箴” 、“色欲箴”、“茹淡箴”、“养老论”、“ 房中补益论”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保健护理要 求。
•重视营养学发展食疗养生护理
《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营养学的代表著作,提出了养 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及各种珍奇食品 的食谱: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用苦豆汤、治腰背疼 痛,骨髓虚损,身重气乏用生地黄鸡;治脾胃虚弱,泄痢 久不瘥者用鲫鱼羹。
《中医护理学绪言》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绪言》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护理学绪言》ppt课件。这个课程将向您介绍中医护理的概念、
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的概念与特点
1
3
综合性护理方法
2
个性化护理计划
中医护理综合运用针灸、按摩等技术,帮助
中医护理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
患者实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古代医家如扁鹊和华佗等对中医护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传统与现代结合
中医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在现代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理
阴阳平衡
气血通畅
脏腑调和
中医护理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
中医护理注重气血的流通,保
中医护理通过调和脏腑功能,
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身体的自愈与康复。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以治未病为目标
4
自然疗法与草本药物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与调理,通过管理身体机
中医护理借助天然的疗法和草本药物,促进
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身体自愈和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的历史渊源
1
古老而丰富的历史
中医护理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由古代医家的经验总结而来。
2
著名医家的贡献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
综合医疗
草本药物
针灸疗法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医疗方法,
中医护理借助草本药物,提供了
中医护理的针灸疗法在疼痛管理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
一种天然有效的治疗方式,备受
和康复治疗中有理的发展前景
全球趋势与需求
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护理学绪言》ppt课件。这个课程将向您介绍中医护理的概念、
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的概念与特点
1
3
综合性护理方法
2
个性化护理计划
中医护理综合运用针灸、按摩等技术,帮助
中医护理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
患者实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古代医家如扁鹊和华佗等对中医护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传统与现代结合
中医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在现代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理
阴阳平衡
气血通畅
脏腑调和
中医护理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
中医护理注重气血的流通,保
中医护理通过调和脏腑功能,
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身体的自愈与康复。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以治未病为目标
4
自然疗法与草本药物
中医护理注重预防与调理,通过管理身体机
中医护理借助天然的疗法和草本药物,促进
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身体自愈和恢复健康。
中医护理的历史渊源
1
古老而丰富的历史
中医护理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由古代医家的经验总结而来。
2
著名医家的贡献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
综合医疗
草本药物
针灸疗法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医疗方法,
中医护理借助草本药物,提供了
中医护理的针灸疗法在疼痛管理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
一种天然有效的治疗方式,备受
和康复治疗中有理的发展前景
全球趋势与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东晋葛洪《肘后救卒方》:中医急救、内、外、 妇、五官、精神、骨伤处理及护理
•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侯论》:第一部病因病机、 证候学专著,发展和补充了中医护理方法。
•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备急千金方》
2020/3/23
18
(四) 宋金元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致 病说为对因护理提供了方法和措施。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2020/3/23
24
一、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的统一性 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2020/3/23
25
二、辨证施护
1.症和证的区别 (1)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辨证的依据。 (2)证: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部位、性质
绪论
B
辨证施护 A
C 中医基本
中医护理学
理论
中医护理 E 基本技术
2020/3/23
D 中医护理 基本知识
3
中医护理学考核方案
2020/3/23
4
第一章 绪 论
2020/3/23
5
教学目标
•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掌握病、证、 症的区别与联系。
• 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四部医 学巨著。
(一)未病先防 1.养生以固护正气 2.防止病邪毒气侵入
(二)既病防变
2020/3/23
29
第三节 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以及邪正盛衰等诸方面,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 中某一阶段各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 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
2020/3/23
26
二、辨证施护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 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 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 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2020/3/23
27
2.金元四大家 代表人物 流派
病因
治则
刘完素 寒凉派 火
降火
张子和 攻下派 邪气
汗吐下
李东恒 补脾派 脾胃为后天之本
补脾
朱丹溪 滋阴派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2020/3/23
滋阴
19
(五) 明清时期
1.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孕产妇饮食起居护理 2.明代冷谦《修龄要旨》:养生十六宜 2.清代叶天士所著《温疫论》:传染病护理措施 4.清代钱襄《侍疾要语》是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
• 了解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 护理学发展展望。
2020/3/23
6
主要内容
1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4 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2020/3/23
7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020/3/23
8
基本概念
西医——来自西方的医学,谓之西医学。 西医学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武装 自己、发展自己,是一门高度快速发展 起来的新兴医学科学。它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可行性和先进性,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因 此又称之为“现代医学”。
著,书中记载了广为流传的“十叟长寿歌”,
2020/3/23
20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理瀹骈文》:收集十余种 中医外治法
2.中医办学得到发展 京师同文馆:最早的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大、齐鲁大学医学院设护士学校 上海创办中医医院
2020/3/23
21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50年代后:有了独立的中医护理学
2.1958年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 学》问世
3.1999年始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学生
4.2003年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
5.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医院中医 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 规程》
Hale Waihona Puke 2020/3/2322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2020/3/23
23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中医理论和整体观念为指导, 运用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辨证施 护,对人民实施预防、保健、康复、养 生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学科。
2020/3/23
11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020/3/23
12
集医、药、护一身
几千年 一门独立的学科
2020/3/23
生活起居护理:“天人相应”,“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饮食调护: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宜、五菜为充。
情志调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 肾、忧伤肺。
2020/3/23
15
2.《神农本草经》 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奠定了中药学基础。
中医中药是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 逐渐形成的。
“中医学来源于实践”
二、辨证施护
3.辨证施护的定义:按照辩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 病人。包括辨证施护两个部分。
1)辨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 清疾 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病机及邪正盛衰 等情况辨出证候。
2)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和实施相应的 治疗, 护理原则和方法(采取护理措施)。
2020/3/23
28
三、防护结合
中医护理学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 何英
2020/3/23
1
中医护理学教学任务
掌握中医护理“三基”——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掌握中医护理评估 知识,掌握中医常用护理技能,如拔罐疗 法、耳针压丸法、灸法、推拿疗法等,能 对常见疾病辨证施护,为患者提供中西医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
2020/3/23
2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内容
2020/3/23
9
基本概念
中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范畴,具有 独特的疗效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一 门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 富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哲学内涵。 传统医学——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本 民族土生土长的医学。世界各国都有各自 民族的医学(传统医学)。
2020/3/23
10
基本概念
13
(一)春秋战国时期
奠定基础
内科:
仙鹤草——止泻 马芷苋——止痢
外科:
刘寄奴——消肿(外伤)
蟾蜍皮——外敷可使包块消退
针灸:
用石头刺激人体某些部位,可以止痛。
树→竹→铁→铜→银针→不锈钢针
2020/3/23
14
(二)先秦、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形成
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奠 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2020/3/23
16
3.《伤寒杂病论》 我国第一部临证医学专著,奠定
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和辨证论治原则。
4.《难经》:以问答的方式论述了人体的 脏腑、经络、腧穴、脉学等内容,是继内 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
2020/3/23
17
(三)魏晋隋唐时期——
• 晋代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脉诊观察 病情
•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侯论》:第一部病因病机、 证候学专著,发展和补充了中医护理方法。
•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备急千金方》
2020/3/23
18
(四) 宋金元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致 病说为对因护理提供了方法和措施。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防护结合
2020/3/23
24
一、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的统一性 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2020/3/23
25
二、辨证施护
1.症和证的区别 (1)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辨证的依据。 (2)证: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部位、性质
绪论
B
辨证施护 A
C 中医基本
中医护理学
理论
中医护理 E 基本技术
2020/3/23
D 中医护理 基本知识
3
中医护理学考核方案
2020/3/23
4
第一章 绪 论
2020/3/23
5
教学目标
• 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掌握病、证、 症的区别与联系。
• 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四部医 学巨著。
(一)未病先防 1.养生以固护正气 2.防止病邪毒气侵入
(二)既病防变
2020/3/23
29
第三节 传承和发展 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以及邪正盛衰等诸方面,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 中某一阶段各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 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
2020/3/23
26
二、辨证施护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 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 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 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2020/3/23
27
2.金元四大家 代表人物 流派
病因
治则
刘完素 寒凉派 火
降火
张子和 攻下派 邪气
汗吐下
李东恒 补脾派 脾胃为后天之本
补脾
朱丹溪 滋阴派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2020/3/23
滋阴
19
(五) 明清时期
1.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孕产妇饮食起居护理 2.明代冷谦《修龄要旨》:养生十六宜 2.清代叶天士所著《温疫论》:传染病护理措施 4.清代钱襄《侍疾要语》是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
• 了解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 护理学发展展望。
2020/3/23
6
主要内容
1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 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4 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
2020/3/23
7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020/3/23
8
基本概念
西医——来自西方的医学,谓之西医学。 西医学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武装 自己、发展自己,是一门高度快速发展 起来的新兴医学科学。它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可行性和先进性,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因 此又称之为“现代医学”。
著,书中记载了广为流传的“十叟长寿歌”,
2020/3/23
20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理瀹骈文》:收集十余种 中医外治法
2.中医办学得到发展 京师同文馆:最早的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大、齐鲁大学医学院设护士学校 上海创办中医医院
2020/3/23
21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50年代后:有了独立的中医护理学
2.1958年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 学》问世
3.1999年始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学生
4.2003年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
5.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医院中医 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 规程》
Hale Waihona Puke 2020/3/2322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2020/3/23
23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中医理论和整体观念为指导, 运用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辨证施 护,对人民实施预防、保健、康复、养 生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学科。
2020/3/23
11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020/3/23
12
集医、药、护一身
几千年 一门独立的学科
2020/3/23
生活起居护理:“天人相应”,“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饮食调护: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宜、五菜为充。
情志调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 肾、忧伤肺。
2020/3/23
15
2.《神农本草经》 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奠定了中药学基础。
中医中药是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 逐渐形成的。
“中医学来源于实践”
二、辨证施护
3.辨证施护的定义:按照辩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 病人。包括辨证施护两个部分。
1)辨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 清疾 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病机及邪正盛衰 等情况辨出证候。
2)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和实施相应的 治疗, 护理原则和方法(采取护理措施)。
2020/3/23
28
三、防护结合
中医护理学
重医附一院中医科 何英
2020/3/23
1
中医护理学教学任务
掌握中医护理“三基”——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掌握中医护理评估 知识,掌握中医常用护理技能,如拔罐疗 法、耳针压丸法、灸法、推拿疗法等,能 对常见疾病辨证施护,为患者提供中西医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
2020/3/23
2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内容
2020/3/23
9
基本概念
中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范畴,具有 独特的疗效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一 门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 富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哲学内涵。 传统医学——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本 民族土生土长的医学。世界各国都有各自 民族的医学(传统医学)。
2020/3/23
10
基本概念
13
(一)春秋战国时期
奠定基础
内科:
仙鹤草——止泻 马芷苋——止痢
外科:
刘寄奴——消肿(外伤)
蟾蜍皮——外敷可使包块消退
针灸:
用石头刺激人体某些部位,可以止痛。
树→竹→铁→铜→银针→不锈钢针
2020/3/23
14
(二)先秦、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形成
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奠 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2020/3/23
16
3.《伤寒杂病论》 我国第一部临证医学专著,奠定
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和辨证论治原则。
4.《难经》:以问答的方式论述了人体的 脏腑、经络、腧穴、脉学等内容,是继内 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
2020/3/23
17
(三)魏晋隋唐时期——
• 晋代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脉诊观察 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