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不但是可以对病原微生物污染进行集中处理的特殊场地,而且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

其工作性质十分特殊,存在很多职业危害,容易给医护人员带来健康隐患。

所以,需要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进行清洗明确,综合存在问题,确定出良好的防护措施,给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人员的安全健康。

文中具体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介绍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具体介绍如下。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1.1血源性感染危害正因为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所以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感染血源性的传播疾病,例如乙肝、艾滋病等。

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接触到被血液、体液所污染的医疗器械,具备非常高的受感染率。

1.2物理因素危害1.2.1锐利器械损伤工作当中锐器损伤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职业伤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回收清洗被污染的锐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谨慎操作,就非常容易导致感染。

1.2.2噪音消毒供应中心当中污染十分严重,来自多种机械的振动以及与金属物碰撞产生的响声。

噪音给人们生理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威胁,长时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比如产生头痛、听力衰弱、耳鸣等损伤。

1.2.3高温每天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对大量的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一旦对各种烘干机器以及消毒机器操作不规范,就容易产生烫伤。

尤其是在夏天,空气当中温度非常高,湿度大,高压蒸汽灭菌器柜门灭菌之后,产生极高的温度,不容易散热,加上工作人员夏天穿着清凉,稍微不小心,就容易产生烫伤。

1.3心理危害因素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平时的工作量庞大,而且枯燥,需要集中所有精力,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的会导致高度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监控感染的关键科室,服务对象是所有医护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标准的服务质量,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压力较高、年龄偏大,也导致这些工作人员成为了弱势群体,导致其人身受到威胁,可能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大大减弱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范本

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范本

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范本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的风险和危害。

在供应室工作中,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为了保护供应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以防护范本的形式,介绍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措施。

一、化学物质的防护1.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危险性和防护措施,并熟悉供应室内存放的化学品的安全操作方法。

2.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有效隔离化学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伤害。

3.在化学品使用时,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尽量避免化学品飞溅和吸入。

二、物理因素的防护1.对于噪音、振动等物理因素,供应室内应设置隔音设备和减震装置,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2.对于高温、低温等极端温度条件,供应室应提供合适的工作服和防暑、防寒设施,确保供应室人员的舒适度和安全。

3.对于辐射物质,供应室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和防护眼镜,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4.对于机械作业中可能产生的飞溅物、碎片等物体,供应室人员应佩戴安全帽、护目镜等,防止外物伤害。

三、生物因素的防护1.在处理生物制品时,供应室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生物因素对皮肤、呼吸系统和眼睛的伤害。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整洁,定期清洁和消毒供应室,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免疫力。

四、人为因素的防护1.制定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供应室人员熟悉和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定。

2.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供应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提高事故处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确保供应室的安全环境和操作条件。

以上是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范本。

通过了解并实施这些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供应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遭受职业危害的风险和危害。

同时,供应室也应定期评估和改进这些防护措施,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并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援和医疗设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供应室人员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对策引言在医院的组成结构中,消毒供应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多个科室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医院应该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加强重视,致力于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就消毒供应室工作而言,加强工作管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且详细的检查,同时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对控制和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医院医疗安全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选取消毒供应室内医护工作人员,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并分析,以此探析安全隐患情况,为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消毒供应室共有医护人员9人,其中男2人,女7人;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8)岁;本科3人,大专3人,中专1人,其他2人。

他们负责医疗手术器械以及医疗废物的回收和消毒,以及清洗和灭菌等等,从而保障物品的安全。

1.2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消毒供应室房间、环境监测、器械处理流程、清洗操作、物品包装、个人防护等工作环节的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为防范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经过对各个工作环节的分析,总结以下两点安全隐患问题:1.工作人员因素通常情况下,消毒供应科室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对安全隐患方面的认知不足。

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认识不到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因此容易在时间工作中出现懈怠表现,如不按相关规定进行工作,缺乏规范性。

另外,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从而对风险防范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缺少责任感。

(2)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安全隐患频繁发生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具有特殊性,所接触的物品均为污染品。

另外,临床各个科室接受的患者病情多样,且各种病情的程度不同,还有部分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与防护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与防护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与防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各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材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了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血、锐器、消毒剂、锋利器具、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打交道,某个工作环节稍有不慎,将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与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怎样减少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隐患分析1.1 物理因素锐器损伤、高温、粉尘、噪音等是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的具有危害性的物理因素。

高压灭菌器、超声清洗机,大功率排风扇以及清洗器械的流水声等产生噪音,长期反复在该噪音环境中工作,工作人员易引起烦躁、易怒、疲劳、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

清洗工作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程序中一个重要环节,即使在冬季,长时间清洗物品时工作人员也不可避免接触冷水,寒冷易使人患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完成后释放大量蒸汽,温度极高,湿度极大,特别在夏季,室内温度明显增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处在高温的环境,很容易引起中暑。

制作无纺布、敷料、棉球等物品时,其棉絮纤维、粉尘极易被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甚至形成矽肺。

1.2 化学因素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化学方面的危害因素主要来自日常消毒操作,供应工作中心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各类酶洗剂、清洗剂、润滑剂、除锈剂等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过氧化氢),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挥发性和腐蚀性,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对工作环境要求严格,需要经常对空气、工作台面、地面、墙面等进行消毒,对于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从病房送回的物品,还需要采用特殊的消毒手段处理等,多酶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和挥发性,会刺激肺及呼吸道黏膜感到不适,同时配置各类清洗剂和消毒剂容易发生化学性溅伤,引起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如使用和处理不当,都会造成自身损害。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0T01:46:49.62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7期作者:柯小娟[导读] 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相关预防策略。

柯小娟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528303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相关预防策略。

【方法】抽查本院消毒供应室各个环节工作,综合考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以此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对比防范前后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结果】护理工作改善前后,消毒供应室房间、环境监测、器械处理流程、清洗操作、物品包装及个防等相关指标达标率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改善前,相关指标达标率分别为:88.0%、81.0%、83.0%、85.0%、92.0%与93.0%。

改善后,这些指标的达标率分别是96.0%、89.0%、95.0%、1000.0%以及100.0%,护理改善前后(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结论】消毒护理日常工作中,综合分析相关安全隐患,针对性选择改善措施,为提高调度护理工作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对策引言医院组织架构中,消毒供应室非常重要,直接关乎到多个科室日常工作。

以此,医疗机构要关注消毒供应室护理安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供应室做好日常护理管理,详细检查各环节工作,详细分析工作安全隐患,结合分析结果合理制定应对策略并灵活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这对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的控制与预防有重要的影响,可全面提高医院医疗安全水平。

本文以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并分析其安全隐患,为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1、资料与研究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8年1月到6月年龄为25-50岁之间的8名医护人员,其中男性1名,女性7名,其平均年龄(37.9±4.6)岁。

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消毒供应室日常工作状况。

1.2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

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措施四篇

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措施四篇

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措施目的:通过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平常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进行探讨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日常工作情况收集,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收集分析,并进行讨论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

结果: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有生物性、物理性及化学性等因素暴露。

结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暴露率高,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可达到几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医院消毒供应室主要承担了临床所有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工作。

由于工作和环境特殊性,工作人员不的不长期暴露于病源、锐器损伤、噪音、高温、化学消毒剂、潮湿等危险因素中,难免会受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危险因素的损伤,这些危险因素时刻都在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消毒供应室人员严重的职业危害,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目前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据调查发生锐器伤时,只需0004ml 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1]本文主要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1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1生物因素医院消毒供应室特殊工作环境增加了工作人员被各类传染疾病感染的风险,包括血源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播疾病、皮肤接触性疾病等,回收的可重复使用器械中都存在有病原微生物,在进行分类、手工清洗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使致病源微生物通过受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造成自身感染,是医源性传播的重要环节。

12物理因素121锐器刺伤可重复使用器械回收后,有一部分器械初步处理不到位,血迹明显,刀片在刀柄上,细小?p针加持在针刺上,不易发现及易发生职业暴露,据一项调查显示,针头是医务人员伤害中最主要的原因,全国约80%的护士都发生过针刺伤,且医务人员的血液传播疾病中80%~90%是由针刺伤所导致的[2]。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的工作是为全院提供消毒用品和医疗器械,并对消毒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对医院的卫生状况和人员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以下是我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对策的分析。

一、物理安全隐患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处理一些有害物质和危险废弃物。

如果不注意防护措施,会直接危害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一些化学药品如消毒剂等,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1.超市化学药品要地处点火源,保持消防安全;2.对于有害物质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妥善处置。

例如使用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消毒剂等药品应让工作人员进行特殊培训,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和存放方法,从而避免出现潜在安全隐患。

二、交叉感染风险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会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很容易传播,例如: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艰难梭菌等。

如果在消毒过程中操作不当,如操作不规范、设备不干净、手部不洁等,则可能会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和病人的健康也会造成威胁。

1.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衣、口罩、手套等,并且要保障这些消毒过程中的防护装备必须时刻保持干净和无菌。

2.加强消毒处理设备和工具等的清洁和消酵工作,主动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3.为医疗器械和消毒用品设定专门的标准消毒程序,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三、电器用电安全问题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中,经常使用大量的电器设备,如热气干燥器、蒸压灭菌器等,而这些电器设备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电击、漏电等的安全隐患,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1.安装电器时,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电线和插头,确保使用设备安全可靠。

2.定期进行电器设备的维修和检查,发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修理或更换后再重新使用。

3.使用电器设备时一定要按照设备说明进行使用,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业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
i i 环 境 污染 .
炸 ,严 重威胁 工作人 员 的人 身安全 。
i3 2 急性 中毒:环氧 乙烷 灭菌是现代化供 .. 应 室主要灭菌手段之一 。 环氧 乙烷对人的眼睛和 呼 吸道有较强刺激 , 如大量 吸入环氧 乙烷气体可发 生 急性 中毒 , 严重者 引起肺水肿。
i i i 化 学消毒剂:消毒供应 中心常用含氯 .. 的化学消毒剂 , 长期接触对人的皮肤 、呼吸道 、 神 经系统、 胃肠道及眼睛存在~定的不 良影响, 可导
的习惯 , 尽量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 [, 3 防止造成人 养 , ] 把不 良刺激 降低到最低 限度 , 从而减 少生理 、 心 体伤害 。 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 、 手术刀片和其 理疲劳 的发生 , 提高工 作效率 。
噪声等到的危害, 易产生生理和心理疲劳 。 容 本人 细胞膜而 导致其死亡达到灭菌 目的。 如果操作方法 现将医院消毒供应 中心专业人员面临职业危害因素 不 当灭菌器 原理中 的高热 、负压会引起烫伤 、爆 予以综述, 并提 出相应 的防护措施, 现报 告如 下。 1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起眼球干燥 、 流泪 、 皮肤刺激症状 、 头晕 、 恶心等 。
i2 感 染 性 疾病 .
5 ~6 5 0分贝[ ,长期在该环境中工作,易引起 疲 2 ]
劳 、 躁 、头 痛 、头晕 、听 力 减退 等症 状 。 烦
i 5 心 理 、生 理疲 劳 .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回收台清点器械过程中经 常发现器械或纱块上沾有 血液 、 分泌物 。 手术包器 械 中混有缝针、刀片、一次性针头等锐器 , 还有 口 腔科器械锐利的尖端等 。 这些都是造 成供应室人员 发生医院 内感染的传播媒 介…。 手工清洗器械 时不
对 医院 消毒供 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以减少安全隐患发生。

方法针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进行分析、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宣教、规范操作流程、培训学习、配备专业防护用品、制定确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结果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有效避免了职业危害的发生,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

结论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普遍存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推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科学管理及有效防护措施,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保证供应室工作质量。

【关键词】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07-02
消毒供应室是负责医院无菌医疗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的供应科室,既负责全院无菌医疗器材的发放,又肩负着全院各临床科室污染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和发放。

工作中接触许多感染原因不明且又危险性极高的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品,有发生职业损伤和暴露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以及客观环境如:化学消毒剂、高温、噪音等潜在隐患,操作不慎会导致感染、中毒、烫伤等[1]。

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噪声环境中。

如何做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
自我防护能力,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要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变使用防护态度和行为,减少职业隐患的发生。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床位1773张,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所有病区、门诊、手术室等临床科室的复用器械、自备器械、氧气湿化瓶、手术器械等物品的集中处理、配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

供应室工作人员共有17人,其中护士10名,消毒员2名,合同制工人5名;拥有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名,助理护士2名。

2 危险因素
2.1 物理因素
2.1.1 噪声供应室存在多种噪声污染源,各类清洗机、空气消毒机、烘干机、高压灭菌器等,以及各种不锈钢器皿之间发生的碰撞。

长期工作在噪声大于90分贝的环境中,可能影响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使听神经受损,听力下降,导致焦躁、耳鸣、血压升高、失眠等[2]症状。

2.1.2 温湿度由于清洗工作岗位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专用鞋,护目镜等体内水分不易排除。

清洗机,烘干机,高压灭菌器在使用时散发的热量水汽使室内温湿度明显升高。

清洗机开启舱门,卸载物品时设备内温度大于93度,烘干温度高达120度,操作不慎会被烫伤,并对人的眼睛,皮肤,脏器都有不同程度
的损害。

2.1.3 光污染因素工作时全部开启日光灯,查对包装需要强光照射。

另外紫外线照射是供应室空气消毒物体表面的主要方式。

消毒和检测时会辐射到人体表面,引起灼伤、红斑、皮肤过敏等症状。

2.1.4 布类纤维各种布类辅料在包装时,极易引起大量的粉尘和纤维在空气中弥散飞扬,刺激呼吸道及眼睛,使其受到伤害。

2.1.5 锐器伤害供应室每天回收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再生医疗器械。

在清点、分类、清洗、包装时,被锐器刺伤,导致感染机会大大增加。

2.2 化学性危害供应室使用最多的是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等,对人体皮肤、眼睛、呼吸道、神经系统等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长期接触可引发皮炎、哮喘等。

多酶清洗剂危害更甚、如果工作时将其溅到皮肤会造成伤害,对呼吸道也有一定的刺激性。

2.3 生物性因素供应室每天回收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穿刺针、管道。

这些在冲洗过程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如防护不当极易吸入呼吸道而致感染,伤害则更大。

2.4 生理心理因素由于工作性质和场所的特殊性,工作繁重琐碎,长时间站立,注意力高度集中,动作单调重复,装缷较重物品,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尤其是颈椎病,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心理疲惫等[3]。

3 职业安全防护
3.1 建立完善制度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学习,普及医院感染知识。

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全的职业防护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保护,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

实行有序的发放原则,收集各临床科室的信息和建议,增进沟通协调,统筹利用时间,进一步规范优化消毒供应的运送流程。

通过网络系统根据各科室需求请领,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下送管理。

供应室是医院医疗用品的供应中心,我们应该尤其重视供应室工作的危险性及缺乏防护意识的危害性[4],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教。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物品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对新到供应室的人员进行消毒供应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
重点培训,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制度教育和规范操作学习。

让其从思想上重视对自身进行保护的必要性,自觉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实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职业伤害,确实提高职业防护的效率。

3.2 强化工作人员屏障保护
3.2.1 物理因素的防护为减少噪声的损害,应该注意各类机器的保养和维护,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手册定期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保养和维修,轴轮要经常加润滑剂保证仪器性能运转良好。

各类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轻拿轻放各类不锈钢及用品。

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室内的水蒸气排放。

及时关闭水电气各种阀门,降低温度和湿度。

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者需持证上岗。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配有高温手套及相关的辅助设备。

物品包装使用一次性医用包装纸、减少布类纤维污染。

不经常使用的器械包用纸塑包装,使诊疗包使用有效期从1周延长到半年。

降低包装成本,提高质量,减少工作量[5]。

3.2.2 化学品的防护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特性。

配置及使用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必要时戴防护镜,防止溅到眼睛、皮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

3.2.3 生物防护工作人员在器械回收、分类、核对、装载、刷洗、检查、整理过程中,要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鞋套,预防被锐器损伤皮肤或污染液溅入黏膜。

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被朊毒气、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工具,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人员安全。

3.2.4 定期体检供应室人员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并建立健康档案。

对于发生职业伤害时,按职业暴露伤口处理流程正确消毒、包扎创面,并及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院感科,根据暴露源实际状况及伤者自身机体免疫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

防止职业暴露引起的医院感染
4 讨论
供应室工作人员安全隐患发生与工作性质、自身防护意识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缺乏有关。

而频繁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分泌物
污染的器具、器械和物品,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

根据卫生部2009年4月1日发布“两规一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标准》及“职业暴露防护与措施”的要求。

加强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坚持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各岗位操作流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供应室全体人员的培训教育。

不断引进新理念,开展新技术。

自觉地将防护措施应用与日常工作中,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6]。

有效避免了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段振兰,胡范彬,池淑红,等.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226-227.
[2] 扈玥,董继平.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安全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141-142.
[3] 孙艳华,赵庆兰,王秀琴,等.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
1910-1911.
[4] 戴霞,姚琴,等.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性分析[a].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2):7157-7159.
[5] 张蓉,肖品豪.成本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成本控制及管理效果评价(b)当代护士,2013,7:170.
[6] 苏静.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08,18(2):240-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