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而且有许多是轴对称图形,在这四个文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要使分式2

4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应满足( ) A. x ≠4

B. x ≠﹣2

C. x =4

D. x =﹣2

3.一种新型病毒的直径约为0.000023毫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毫米. A. 0.23×10﹣6

B. 2.3×106

C. 2.3×10﹣5

D. 2.3×10﹣4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3+a 2=a 5 B. a 6÷(﹣a 3)=﹣a 3 C. (﹣a 2)3=a 6

D.

111

a b a b

+=

+ 5.已知△A 1B 1C 1与△A 2B 2C 2中,A 1B 1=A 2B 2,∠A 1=∠A 2,则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 1B 1C 1≌△A 2B 2C 2的是( ) A. ∠B 1=∠B 2

B. A 1C 1=A 2C 2

C. B 1C 1=B 2C 2

D. ∠C 1=∠C 2

6.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该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对角线的条数为( ) A. 6条

B. 8条

C. 9条

D. 12条

7.我市防汛办为解决台风季排涝问题,准备在一定时间内铺设一条长4000米的

排水管道,实际施工时,

.求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多少米?题目中部分条件

被墨汁污染,小明查看了参考答案为:“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 米,则可得方程40004000

10x x

--=20,…”根据答案,题中被墨汁污染条件应补为( ) A. 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延期20天完成 B. 每天比原计划少铺设10米,结果延期20天完成 C. 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提前20天完成 D. 每天比原计划少铺设10米,结果提前20天完成

8.如图,已知点A 和直线MN ,过点A 用尺规作图画出直线MN 的垂线,下列画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9.已知实数x ,y ,z 满足

1x y ++1y z ++1z x +=7

6,且z x y x y y z z x

+++++=11,则x +y +z 的值为( )

A. 12

B. 14

C.

72

7

D. 9

10.如图,∠BAD =∠CAE =90°,AB =AD ,AE =AC ,F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AF ⊥CF ,垂足为F .下列结论:①∠ACF =45°;②四边形ABCD 的

面积等于12

AC 2

;③CE =2AF ;④S △BCD =S △ABF +S △ADE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分解因式:ax 2+2ax+a=____________.

12.如图,如果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图中所标数据,可以推理得到∠α=____.

13.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40°,∠E =140°,AB =EF =5,BC =DE =8,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关系为:S △ABC _____S △DEF .(填“>”或“=”或“<”).

14.若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

2

33

x m m

x x

-

+

--

=3会产生增根,则m=_____.

15.如图,△ABC中,∠A=90°,AB=AC,顶点B为(﹣4,0),顶点C为(1,0),将△ABC关于y轴轴对称变换得到△A1B1C1,再将△A1B1C1关于直线x=2(即过(2,0)垂直于x轴的直线)轴对称变换得到△A2B2C2,再将△A2B2C2关于直线x=4轴对称变换得到△A3B3C3,再将△A3B3C3关于直线x=6轴对称变换得到

△A4B4C4…,按此规律继续变换下去,则点A10的坐标为_____.

16.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点P沿△ABC的边从A→B→C运动,以AP为边作等边△APQ,且点Q在直线AB下方,当点P、Q运动到使△BPQ是等腰三角形时,点Q运动路线的长为_____.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7.(1)用简便方法计算:20202﹣20192

(2)化简:[(x﹣y)2+(x+y)(x﹣y)]÷2x

18.如示例图将4×4的棋盘沿格线划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请再用另外3种方法将4×4的棋盘沿格线划分成两个全等图形(约定某两种划分法可经过旋转、轴对称得到的划分法为相同划分法).

19.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P 是边BC 上的中点,PD ⊥AB ,PE ⊥AC ,垂足分别为点D 、E .

(1)求证:PD =PE ;

(2)若AB =6cm ,∠BAC =30°,请直接写出PD +PE = cm . 20.(1)化简:22

2

14244x x x x x x x ax

+--??-÷

?--+?? (2)设S =22

214244x x x x x x x ax +--??-÷

?--+??

,a 为非零常数,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x 值,都有一个S 的值对应,可得下表: x … ﹣3

﹣2

﹣1 1 3 5 6 7 …

S …

225 18 2

9

2

2

29

18 2

25

仔细观察上表,能直接得出方程

21

(3)8

a x =-的解为 .

21.我市为创建省文明卫生城市,计划将城市道路两旁的人行道进行改造,经调查可知,若该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来做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该工程由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则需要的天数是规定时间的2倍,若甲、乙两工程队合作8天后,余下的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来做还需3天完成. (1)问我市要求完成这项工程规定的时间是多少天?

(2)已知甲工程队做一天需付给工资5万元,乙工程队做一天需付给工资2万元.两个工程队在完成这项

工程后,共获得工程工资款总额65万元,请问该工程甲、乙两工程队各做了多少天?

22.(1)仔细观察如图图形,利用面积关系写出一个等式:a2+b2=.

(2)根据(1)中的等式关系解决问题:已知m+n=4,mn=﹣2,求m2+n2的值.(3)小明根据(1)中的关系式还解决了以下问题:

“已知m+1

m

=3,求m2+

2

1

m

和m3+

3

1

m 的值”小明解法:222211m m2327m m??+=+-=-= ???23231111m m m m m m m m????++=+++ ???????32321111m m m m37318m m m m??????∴+=++-+=?-= ??? ???????请你仔细理解小明

的解法,继续完成:求m5+m﹣5的值23.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AC边上动点,∠CBD=α,把△ABD沿BD对折,A对应点为A'.

(1)①当α=15°时,∠CBA'=;

②用α表示∠CBA'为.

(2)如图2,点P在BD延长线上,且∠1=∠2=α.

①当0°<α<60°时,试探究AP,BP,CP之间是否存在一定数量关系,猜想并说明理由.

②BP=8,CP=n,则CA'=.(用含n的式子表示)

24.(1)如图1,在△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画直线EF与AC相交于E,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F,使BF=CE.

①已知△CDE的面积为1,AE=kCE,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ABD的面积为;

②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2,在△ABC中,若∠1=2∠2,G是△ABC外一点,使∠3=∠1,AH∥BG交CG于H,且∠4=∠BCG﹣∠2,设∠G=x,∠BAC=y,试探究x与y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1)、(2)的条件下,△AFD是锐角三角形,当∠G=100°,AD=a时,在AD上找一点P,AF上找一点Q,FD上找一点M,使△PQM的周长最小,试用含a、k的代数式表示△PQM周长的最小值.(只需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而且有许多是轴对称图形,在这四个文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

C.是轴对称图形;

D.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要使分式

2

4

x

x

+

-

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足()

A. x≠4

B. x≠﹣2

C. x=4

D. x=﹣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4≠0,再解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x﹣4≠0,

解得:x≠4,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

3.一种新型病毒的直径约为0.000023毫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毫米.

A. 0.23×10﹣6

B. 2.3×106

C. 2.3×10﹣5

D. 2.3×10﹣4【答案】C

【解析】

【分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

10-n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0.000023=2.3×10﹣5.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 ,其中1≤|a|<10,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3+a 2=a 5 B. a 6÷(﹣a 3)=﹣a 3 C. (﹣a 2)3=a 6 D.

111

a b a b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解:A 、32a a +,无法合并; B 、(

)6

3

3

a a

a ÷-=-,正确;

C 、236()a a -=-,故此选项错误;

D 、

11a b a b ab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积的乘方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5.已知△A 1B 1C 1与△A 2B 2C 2中,A 1B 1=A 2B 2,∠A 1=∠A 2,则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 1B 1C 1≌△A 2B 2C 2的是( ) A. ∠B 1=∠B 2 B. A 1C 1=A 2C 2

C. B 1C 1=B 2C 2

D. ∠C 1=∠C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A 、根据ASA 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SAS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B不符合题意.

C、SSA不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C符合题意.

D、根据AAS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6.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该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对角线的条数为()

A. 6条

B. 8条

C. 9条

D. 12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由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构建方程求出n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

由题意360

n

?

=180°﹣150°,

解得n=12,

∴则从该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对角线的条数为12﹣3=9条,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7.我市防汛办为解决台风季排涝问题,准备在一定时间内铺设一条长4000米的排水管道,实际施工时,

.求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多少米?题目中部分条件

被墨汁污染,小明查看了参考答案为:“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米,则可得方程40004000

10

x x

-

-

=20,…”

根据答案,题中被墨汁污染条件应补为()

A. 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延期20天完成

B. 每天比原计划少铺设10米,结果延期20天完成

C. 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设10米,结果提前20天完成

D. 每天比原计划少铺设10米,结果提前20天完成【答案】B

【解析】

【分析】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那么4000

x

表示原来的工作时间,那么

4000

10

x-

就表示实际工作时间,20就

代表实际比原计划多的时间.

【详解】解: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米,那么(x﹣10)就应该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铺了10米,

∴40004000

20

x10x

-=

-

表示实际用的时间﹣原计划的时间=20天,

那么就说明每天比原计划少铺设10米,结果延期20天完成.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是根据方程来判断缺失的条件,要注意方程所表示的意思,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得出正确的判断.

8.如图,已知点A和直线MN,过点A用尺规作图画出直线MN的垂线,下列画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经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方法即可判断.

【详解】解:已知点A和直线MN,过点A用尺规作图画出直线MN的垂线,

画法正确的是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9.已知实数x,y,z满足

1

x y

+

+

1

y z

+

+

1

z x

+

7

6

,且

z x y

x y y z z x

++

+++

=11,则x+y+z的值为()

A. 12

B. 14

C. 72

7

D. 9

【答案】A 【解析】

【分析】

把11z x y x y y z z x ++=+++两边加上3,变形可得14x y z x y z x y z x y y z z x

++++++++=+++,两边除以()x y z ++得到11114x y y z z x x y z ++=+++++,则147

6x y z =++,从而得到x y z ++的值.

【详解】解:

11z x y

x y y z z x

++=+++, 11114z x y x y y z z x

∴+

++++=+++, 即

14x y z x y z x y z

x y y z z x ++++++++=+++, 11114x y y z z x x y z

++=+++++, 而1117

6x y y z z x ++=+++, 147

6

x y z ∴

=++,

12x y z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经过通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就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后面的式子变形出x y z ++.

10.如图,∠BAD =∠CAE =90°,AB =AD ,AE =AC ,F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AF ⊥CF ,垂足为F .下列结论:①∠ACF =45°;②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12

AC 2

;③CE =2AF ;④S △BCD =S △ABF +S △ADE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证明ABC ≌()ADE SAS ,得出45ACF E ∠=∠=?,①正确;由ABC

ACD

ABCD S S

S

=+四边形,得出

21

2

ADE ACD

ACE

ABCD S S S

S

AC =+==

四边形,②正确; 证出AF AG =,2CE AF =,③正确;由ABF

ADE

ABF

ABC

ACF

S S

S

S

S

+=+=,不能确定

ACF

BCD S

S

=,④不正确;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CAE =90°,AE =AC , ∴∠E =∠ACE =45°, ∵∠BAD =∠CAE =90°, ∴∠BAC +∠CAD =∠EAD +∠CAD ∴∠BAC =∠EAD , 在△ABC 和△ADE 中,

AB AD BAC DAE AC AE =??

∠=∠??=?

, ∴△ABC ≌△ADE (SAS ), ∴∠ACF =∠E =45°,①正确; ∵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 ∴S 四边形ABCD =S △ADE +S △ACD =S △ACE =12

AC 2

,②正确; ∵△ABC ≌△ADE , ∠ACB =∠AEC =45°, ∵∠ACE =∠AEC =45°, ∴∠ACB =∠ACE , ∴AC 平分∠ECF ,

过点A 作AG ⊥CG ,垂足为点G ,如图所示:

∵AC平分∠ECF,AF⊥CB,

∴AF=AG,

又∵AC=AE,

∴∠CAG=∠EAG=45°,

∴∠CAG=∠EAG=∠ACE=∠AEC=45°,

∴CG=AG=GE,

∴CE=2AG,

∴CE=2AF,③正确;

∵S△ABF+S△ADE=S△ABF+S△ABC=S△ACF,

不能确定S△ACF=S△BCD,④不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分解因式:ax2+2ax+a=____________.

【答案】a(x+1)2

【解析】

ax2+2ax+a

=a(x2+2x+1)

=a(x+1)2.

12.如图,如果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图中所标数据,可以推理得到∠α=____.

【答案】67°

【解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因为角α与67°的角是对应角,因此α67

=?,故答案为67°.

13.如图,在△ABC和△DEF中,∠B=40°,∠E=140°,AB=EF=5,BC=DE=8,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关系为:S△ABC_____S△DEF.(填“>”或“=”或“<”).

【答案】=

【解析】

【分析】

分别表示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面积得结论.

【详解】接:过点D作DH⊥EF,交FE的延长线于点H,

∵∠DEF=140°,

∴∠DEH=40°.

∴DH=sin∠DEH×DE=8×sin40°,

∴S△DEF=1

2

EF×DH=20×sin40°

过点A作AG⊥BC,垂足为G.

∵AG=sin∠B×AB=5×sin40°,

∴S △ABC =

1

2

BC ×AG =20×sin40° ∴∴S △DEF =S △ABC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和三角形的面积求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用正弦函数表示出三角形的高.

14.若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233x m m

x x

-+--=3会产生增根,则m =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先去分母得整式方程,解整式方程得到932m x -=,然后利用方程的增根只能为3得到

9332

m

-=,再解关于m 的方程即可.

【详解】解:去分母得()233x m m x --=-,

解得932

m

x -=, 因为分式方程

2333x m m

x x

-+=--会产生增根,而增根只能为3, 所以

9332

m

-=,解得1m =, 即当1m =时,分式方程

2333x m m

x x

-+=--会产生增根. 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把由分式方程化成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最简公分母是否为0,如果为0,则是增根;如果不是0,则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15.如图,△ABC 中,∠A =90°,AB =AC ,顶点B 为(﹣4,0),顶点C 为(1,0),将△ABC 关于y 轴轴对称变换得到△A 1B 1C 1,再将△A 1B 1C 1关于直线x =2(即过(2,0)垂直于x 轴的直线)轴对称变换得到△A 2B 2C 2,再将△A 2B 2C 2关于直线x =4轴对称变换得到△A 3B 3C 3,再将△A 3B 3C 3关于直线x =6轴对称变换得到△A 4B 4C 4…,按此规律继续变换下去,则点A 10的坐标为_____.

【答案】(18.5,2.5)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变化规律可知,点A在变换中纵坐标不变,到对称轴的距离是1.5和0.5个单位循环变化,故横坐

-+?=由此即可求解.

标是+3、+1,循环变换,点A10是变化了5个循环,即横坐标为 1.54518.5

【详解】解:△ABC中,∠A=90°,AB=AC,

顶点B为(﹣4,0),顶点C为(1,0),

∴BC=5

∴A(﹣1.5,2.5),

将△ABC关于y轴轴对称变换得到△A1B1C1,

∴A1 (1.5,2.5),

再将△A1B1C1关于直线x=2轴对称变换得到△A2B2C2,

∴A2 (2.5,2.5),

再将△A2B2C2关于直线x=4轴对称变换得到△A3B3C3,

∴A3 (5.5,2.5),

再将△A3B3C3关于直线x=6轴对称变换得到△A4B4C4,

∴A4 (6.5,2.5),

由此可知:

点A在变换中纵坐标不变,其横坐标是依次+3、+1,循环变换,

……

-+?=

到点A10变换了5个循环,所以横坐标为: 1.54518.5

则点A10的坐标为(18.5,2.5),

故答案为:(18.5,2.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性质即坐标变化规律.注意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需要多写出几个点A的坐标.

16.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点P沿△ABC的边从A→B→C运动,以AP为边作等边△APQ,且点Q在直线AB下方,当点P、Q运动到使△BPQ是等腰三角形时,点Q运动路线的长为_____.

【答案】3或9

【解析】

【分析】

如图,连接CP,BQ,由“SAS”可证△ACP≌△ABQ,可得BQ=CP,可得点Q运动轨迹是A→H→B,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详解】解:如图1,连接CP,BQ,

∵△ABC,△APQ是等边三角形,

∴AP=AQ=PQ,AC=AB,∠CAP=∠BAQ=60°,

∴△ACP≌△ABQ(SAS)

∴BQ=CP,

∴当点P运动到点B时,点Q运动到点H,且BH=BC=6,△ABH是等边三角形,

∴当点P在AB上运动时,点Q在AH上运动,

∵△BPQ是等腰三角形,

∴PQ=PB,

∴AQ=AP=PB=3,

∴此时点Q运动路线的长为3,

当点P在BC上运动时,点Q在BH上运动,如图,

同理可得:△ACP ≌△ABQ (SAS ), ∴BQ =CP

∵△BPQ 是等腰三角形, ∴BQ =PB , ∴BP =BQ =CP =

1

32

BC =, ∴此时点Q 运动路线的长为639AH HQ =+=+=, 故答案为:3或9.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运动轨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点Q 的运动轨迹是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7.(1)用简便方法计算:20202﹣20192 (2)化简:[(x ﹣y )2+(x +y )(x ﹣y )]÷2x 【答案】(1)4039;(2)x ﹣y 【解析】 【分析】

(1)利用平方差公式变形为(2020+2019)×

(2020﹣2019),再进一步计算可得; (2)先分别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括号内的,再计算除法可得. 详解】解:(1)原式=(2020+2019)×(2020﹣2019) =4039×1 =4039;

(2))原式(

)2222

22x xy y x y

x =-++-÷

()

2222x xy x =-÷

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

18.如示例图将4×4的棋盘沿格线划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请再用另外3种方法将4×4的棋盘沿格线划分成两个全等图形(约定某两种划分法可经过旋转、轴对称得到的划分法为相同划分法).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旋转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性质来构造图形.

【详解】解:如图所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性质,找出全等图形的对称中心是解题关键.

19.如图,在△ABC中,AB=AC,点P是边BC上的中点,PD⊥AB,PE⊥AC,垂足分别为点D、E.

(1)求证:PD=PE;

(2)若AB=6cm,∠BAC=30°,请直接写出PD+PE=cm.

【答案】(1)见解析;(2)3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可知B C ∠=∠,再由“AAS ”可证△PDB ≌△PEC ,可得PD =PE ; (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H =3cm ,由S △ABC =S △ABP +S △ACP ,可求解. 【详解】解:(1)∵AB =AC , ∴∠B =∠C ,

∵点P 是边BC 上的中点,

∴PB =PC ,且∠B =∠C ,∠PDB =∠PEC =90°, ∴△PDB ≌△PEC (AAS ) ∴PD =PE ;

(2)过点C 作CH AB ⊥于H ,连接AP ,

6AC AB cm ==,30BAC ∠=?,

1

32CH AC cm ∴==, 111

222

ABC

ABP ACP

S

S

S

AB DP AC PE AB CH =+=??+??=??, 3DP PE CH cm ∴+==,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涉及了面积法求高、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利用面积法列出等式是本题的关键. 20.(1)化简:22

214244x x x x x x x ax +--??-÷

?--+??

(2)设S =22

2

14244x x x x x x x ax

+--??-÷ ?--+??,a 为非零常数,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x 值,都有一个S 的值对应,可得下表: x … ﹣3

﹣2

﹣1 1 3 5 6 7 …

S …

225 18 29

2

2

29

18 2

2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八年级数学讲义 第11章 三角形 一、 三角形的概念 1.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ABC 中,边:AB ,BC ,AC 或 c ,a ,b . 顶点:A ,B ,C . 内角:∠A ,∠B ,∠C .. 二、 三角形的边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所有几何不等式的唯一方法)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a (2)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b-ca 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1.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2.1三角形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①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2.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2.3三角形的中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A C B A D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三、三角形的角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结论1:△ABC中:∠A+∠B+∠C=180°※三角形中至少有2个锐角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中至多有1个钝角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2.1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2.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2.3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 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6个外角 四、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2) 按边分:①不等边三角形②底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③等边三角形 五多边形及其内角 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多边形最多有3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 ※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5、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考点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b-c)(c-a)=0,试判断△ABC的形状。 9、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试判断△ABC的形状。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好的

设计者:方礼花 使用班级:初二一班 姓名: 寄语: 同学们一定要努力,争取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 !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共5页,每页61份)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可以判断三边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交于直角顶点处,钝角三角形交于外部一点)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其交点称为重心。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运用于未安装好的窗户加一条木条)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经常用于角度计算中)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经常用于证明两个角度比较大小)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6)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用(2)n -·180°除以n,每个外角度数:360°除以n 。

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目录人教版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轴对称 13.2画轴对称图形

信息技术应用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13.3等腰三角形 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4.2乘法公式 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 14.3因式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 第十五章分式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吧 15.3分式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 做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a≠0)这就是说,a^-n(a≠0)是a^n的倒数。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 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出示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3.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教师点拨】(1)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中“△”代表“三角形”,后边的字母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的顺序可以自由安排,即△ABC ,△ACB ,△BAC ,△BCA ,△CAB ,△CBA 为同一个三角形. (2)角的两边为射线,三角形的三条边为线段. (3)由于在三角形内一个角对着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这个角的对边,同理,这个角也叫做这个边的对角.如图,∠A 的对边是BC (经常也用a 表示),∠B 的对边是AC (经常也用b 表示),∠C 的对边为AB (经常也用c 表示);AB 的对角为∠C ,AC 的对角为∠B ,BC 的对角为∠A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小强用三根木棒组成下列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是( 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解:图中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 、△DEC 、△BEC 、△ABC 、△DBC . 活动3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归纳与练习

第一单元 三角形 【知识归纳】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 ?? ?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 多边形定义:在平面内,由不共线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组 成多边形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多边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外角. 8. 多边形按其组成图形的线段的条数分类,一个多边形由n 条线段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 就叫做n 边形. 9. 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的正整数) 10. 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11. 正多边形:如果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各边也都相等,那就称它为正多边形. 12. 正多边形与镶嵌 可以进行镶嵌的条件是:一个顶点各个内角和是360°。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能把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三角形的( ) A 、角平分线 B 、中线 C 、高 D 、两边中点连线 2. 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2 4cm S ABC =△,则B E F S △的值为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上)(含思维导图)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2)提负号; (3)全变号; (4)换元; (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 (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 (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com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作业: 课本69面3、4;70面8、9题。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https://www.360docs.net/doc/511290709.html, 〔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2 、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 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2)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四、课堂练习3、课本68面练习。作业:69面5;70面10题。 11.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 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 ,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和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B ∠ C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基本方法步骤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 的平方根。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的表示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 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 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 A、∠ B、∠ 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 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 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 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 a、b、c 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 ABC三边长 a、b、c 的不等式有:a>b-c ,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