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概要版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第一章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含重点图表)

《曼昆一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第1篇导言懐1章经济学十夭原理尤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人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9边际成本來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睡: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町用的技术。
・经济学十人原理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酋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人们如何相互交易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整体经济如何运行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循环流向图:•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Z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P2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町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P28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Z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权衡収舍可以改变。
・人篡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十个主张訂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町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町以专门从事他们具冇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环■章供给与需求的両珈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时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影响买者的变屋: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是一本介绍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科书,它以清晰易懂的
语言阐述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书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本书首先介绍了供求关系,阐述了市场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
接着讨论了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探讨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原理。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市场结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本书从整体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失业
等现象,深入探讨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同时,本书还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对全球经济格局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受经济学学生和专业人士的喜爱。
它不仅适合作为大学经济学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经济学爱好者的自学读物。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建立起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扎实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它以其严谨的逻辑和
生动的案例,帮助读者轻松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学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经济学原理总结-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GDP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Y = C +I +G +NX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5 GDP与经济福利:•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
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一CPI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100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替代倾向新产品的引进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差别1:GDP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提出的,这些原理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对于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曼昆提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在做出决策时,人们需要进行权衡取舍。
例如,一个人在分配时间时,需要在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某种选择意味着放弃了其他选择,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人选择上大学,意味着放弃了直接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第三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即额外的一单位。
例如,一个企业在决定生产的数量时,会考虑生产一个额外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收益。
第四原理,激励问题。
激励是指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受到激励的影响,例如,奖励和惩罚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第五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每个人都受益。
例如,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从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第六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使资源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
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原理,政府的存在是改善市场结果的必要条件。
市场虽然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这时需要政府出面加以调节。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从而改善市场结果。
第八原理,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存量。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入门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入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是一本经济学入门教材,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围绕此书展开,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一章:经济学原理与经济学思维本章介绍了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了经济学思维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学科,经济学原理则是指导经济决策和行为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本章介绍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
第三章:市场机制本章介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运行方式。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一种自由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章:弹性与供求本章介绍了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是指商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弹性分析有助于了解市场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
第五章:消费者、生产者和效率本章介绍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以及市场效率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决定了市场供求关系,市场效率则是指在给定资源条件下实现最大福利的能力。
第六章: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本章介绍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政策工具。
政府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经济调控和公共利益。
第七章:市场结构本章介绍了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不同市场结构对供给、需求和价格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第八章:劳动市场本章介绍了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和就业情况。
第九章:资本市场本章介绍了资本市场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资本市场是指资本供给和需求的市场,资本市场的运行对企业投资和融资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简介《曼昆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里·曼昆(Gregory Mankiw)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是经济学初学者和学者们广泛运用的教材之一。
本文将对《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八版进行介绍和评析。
内容概述第八版的《曼昆经济学原理》保留了前几版的特点,内容涵盖了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两个主要分支。
全书共分为十八章,每章都涵盖了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知识。
其中,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涵盖了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企业行为、消费者行为等内容;宏观经济学部分则主要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经济增长、货币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领域。
特点分析1.通俗易懂:《曼昆经济学原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经济学概念,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使得读者能够轻松接触和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理论与实践结合:书中融入了大量实例和案例,旨在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经济学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3.全面而深入:本书内容全面,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使读者能够对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而且,对于某些经济学原理,书中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4.图表直观:书中有大量的图表和数据,能够更直观地展示经济学中的关键概念。
这些图表和数据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使用价值《曼昆经济学原理》是一本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经济学教材,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1.教学使用:本书内容系统且完整,适合作为大学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原理和概念。
2.自学参考:对于对经济学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本书也是一份极好的自学参考书。
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例子和图表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经济学。
决策参考:无论是企业家、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公民,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经济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的有限性,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
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和劳务。
(对贸易中受益少的人补贴)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1、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制度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2、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促进效率方面: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情况。
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促进公平方面:消除福利的巨大不对称。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生产要素,以后章节有具体表述)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周期(波动):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
第1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假设的作用: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而且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容易。
经济模型:由图形和方程式组成的模型。
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都为加深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例如:循环流量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企业是卖者。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企业是买者。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图形,表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实证表述(分析):世界是什么样(描述性)。
规范表述(分析):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规范性)。
它们的关键区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
对规范表述的评价则涉及价值观和事实。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
2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第2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亚当·∙斯密提出)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它是专业化的动力。
(大卫·∙李嘉图提出)一具有比较优势。
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机会成本的倒数。
贸易的好处: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国家同理)贸易的形成:对从贸易中获利的双方而言,它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做题步骤:1根据表画生产可能性边界图2计算出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3贸易双方进行比较确定谁具有比较优势4确定各种物品的生产者和贸易价格应用:1人与人之间2国与国之间(进个人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一个人不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品反之)第3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产业:某类企业的集合。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没有人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它们是价格接受者。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区别于需要(有意愿,但不一定能够买)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使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使每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价格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影响需求量,而不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减少的两种物品。
注:其他的相对物品必需品与奢侈品(缺乏与富有需求弹性)正常物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低档物品:负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
供给曲线: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上方倾斜。
使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区别:价格影响供给量其沿着供给曲线变动。
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均衡数量。
过剩(超额供给):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导致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短缺(超额需求):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导致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移动方向3用供求关系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注:供给、需求同时变动时,看二者方向是否一致;幅度决定增减。
例如:供给增加,需求减少,问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数量增多;当需求减少,供给不变时,价格下降,数量下降。
所以当二者都发生变化时,价格下降,数量不能确定(要看幅度)价格是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如果对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对变动的反应小,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可获得则弹性大);必需品(缺乏)与奢侈品(具有)、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需求弹性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时间框架(在长期内富有弹性)中点法计算:需求价格弹性=(Q1—Q2)/[(Q1+Q2)/2] ÷(P1—P2)/[(P1+P2)/2]当弹性大于1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时,缺乏弹性;等于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曲线垂直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曲线水平时,需求完全有具有弹性(纵轴价格,横轴数量)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总收益=P*Q 当需求曲线富有弹性时,价格上升会导致总收益减少;当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时,价格上升会导致总收益增加。
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上部弹性大,下部弹性小。
虽然线的斜率不变。
判断弹性大小,通过做切线。
弹性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大,更敏感。
其他需求弹性:1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
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收入弹性为正与负)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两个是替代品时交叉价格弹性为正,互补品交叉价格为负。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影响因素:买者调整生产能力的灵活度;时间维度(越大越有弹性)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对农民有利的不一定对整个社会也有利。
做题步骤:1根据三步骤判断现在的均衡(技术进步导致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数量上升)2判断总收益的变化:总收益变化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3判断谁获利(农民受损,则社会获利;反之亦然)在石油方面,短期中供给和需求都缺乏弹性,opec联合提高价格会有利;在长期中供给和需求都较富有弹性;提高价格没有利。
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价格控制对富有弹性的供给(需求)影响大。
限制性价格控制在长期中影响比短期大。
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对市场的影响:情况一: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它是非限制性的,对市场没有影响。
情况二: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它是限制性的,市场价格等于价格上限。
结论:施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
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买者,但不是所有的买者都可能从这政策中获益。
应用:石油的价格上限。
现在物价上涨,控制价格的政策。
价格下限:……最低价格。
对市场的影响:情况一:均衡价格高于价格下限,价格下限没有限制作用。
情况二:均衡价格低于价格下限,市场价格等于价格下限,限制性价格引起过剩。
应用:最低工资(会画图分析),最低工资产生劳动过剩,出现失业。
最低工资增加了有工作工人的收入,减少了那些找不到工作人的收入。
最低工资的影响取决于工人的技能与经验。
技能高的人不受影响,因为他们的均衡工资高于最低工资,对他们来说,最低工资是非限制性的。
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劳动市场的影响最大。
因为青少年属于技能最低而且经验最少的劳动力成员。
它影响劳动力需求和供给。
最低工资的支持者认为他是增加贫困工人收入的一种方法。
反对者认为,较高的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鼓励了青少年退学,并使一些不熟练工人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在职培训。
而且,并不是所有领取最低工资的人都是竭力帮助自己家庭脱离贫困。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税收的结果:抑制市场活动、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要求:会画图分析。
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要求:认识图分析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学问。
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支付意愿: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