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娃娃事件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阜阳“大头娃娃”回访录

阜阳“大头娃娃”回访录

阜阳“大头娃娃”回访录作者:佟树广来源:《记者观察》2008年第21期此次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爆发,让很多人联想到4年前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

那些触目惊心的“大头娃娃”,如今是否恢复健康?在奶粉事件中被问责的一批官员,而今处在怎样的状态之中?劣质奶粉事件究竟给阜阳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回访曾经的“大头娃娃”2008年9月28日上午,阜阳某地。

7岁的小顺正在家门口,与一帮小伙伴打闹着,显得十分活泼。

4年光阴的流逝,彻底改变了小顺。

“4年前,因为长期食用营养成分不足的劣质奶粉,小顺的头部大而畸形,眼看着就不行了。

”小顺的二伯对记者说,“所幸抢救及时,最终保住了一条命。

现在,这孩子已经恢复了健康,同正常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在村邻的眼中,小顺自小养得很“娇惯”。

很多小孩3周岁早已断奶粉了,可小顺的父亲仍一直坚持让儿子食用奶粉。

而且,小顺喝的奶粉从来不在镇上买,而是到县城或市里批发。

“他父亲认为那里的奶粉更好一些,没想到买的还是劣质奶粉。

”一位村民说。

据村民们介绍,食用奶粉不仅没有让小顺更加健康,反而让这个孩子深受其害。

当时的他,同村里的其他孩子相比,身体格外瘦弱,动不动就伤风感冒。

而且,他的头部大而畸形,鼻子则显得格外的小。

其他孩子吃饭时狼吞虎咽,小顺则“不好好吃饭”。

2004年年初,小顺“大头”的症状越发明显,严重时手脚抽搐,眼看着就不行了。

父亲带他到镇上的医院瞧病,但是医生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随后,小顺被送到了阜阳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成了“大头娃娃”。

此时,震惊国内外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爆发。

据新华社2004年5月16日发布的消息称,经对阜阳当地2003年3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进行的营养状况普查和免费体检显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229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

事件发生后,阜阳当地全力以赴救治劣质奶粉受害婴儿,并全部予以免费。

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的分析一.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一)事件发生的背景在安徽阜阳的农村,有一件怪事。

从2003年开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

本来出生健康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四肢变的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

当地人把这些孩子称为“大头娃娃”。

据数据统计,阜阳已经有10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

这给许多贫困的农民家庭无情的打击,最令人意外的是导致这些婴儿身患这种怪病甚至还夭折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食用的奶粉。

由于在现在农村的消费市场上,婴儿奶粉良莠杂陈。

很多人外出打工,婴儿就由自己的父母照顾,老人难辨奶粉的真假。

所以,很多商贩就抓住了这个特点,贩卖劣质奶粉。

因此,在千万农村“留守家庭”中,吃不到母乳的婴儿的生命安危正处在劣质奶粉的黑影笼罩中。

(二)事件发生的过程2004年3月21日,在安徽阜阳人民医院小儿科住院部病房里,临泉县谢集乡农民陈一道的老伴,抱着他们6个月的孙子李看哽咽难语:“娃这么小就受这么大的罪,他妈都急成精神病了。

”小李看出生时8斤半重,是个健康的胖小子,而现在,体重比刚生下还要轻半斤多,嘴唇青紫、头脸胖大、四肢细短,比例明显失调,成了畸形的“大头娃娃”。

指着他“胖乎乎”的脸、皮包骨头的躯干,儿科医生赵永告诉记者,这是重度营养不良造成的浮肿,他刚进院时全身肿得捏起来都感觉硬硬的,现在头、脸的水肿还没有消,躯干浮肿已好转,所以显得头大身子小。

住在隔壁病房、3个月的杨洋也是个像这样的“大头娃娃”。

她妈妈——阜南县地城镇农村刘海英说,在住院前,杨洋显得很胖,家人高兴,左邻右舍也夸“这娃养得好”,可慢慢地,她吃的越来越少却越来越“胖”,到后来眼睛都不怎么睁开。

送到阜南县一家医院,才知道这是严重营养不良造成的高度浮肿,医生说县里治不了,赶紧送市医院吧。

据阜阳市人民医院郭玉淮大夫介绍,一年多来,仅他们医院就收治了60多个得“大头怪病”的娃娃,有时候一来就好几个,而且基本在6个月以下、来自农村。

对大头娃娃案例的看法

对大头娃娃案例的看法

对大头娃娃案例的看法对于大头娃娃案例,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案例概述大头娃娃案例是指1997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关于大头娃娃的纠纷案件。

该案件涉及到一家玩具公司生产的大头娃娃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多名儿童被咬伤,引发了公众对于儿童玩具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

二、案件背景1997年,一家美国的玩具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大头娃娃”的玩具,该玩具的特点是头部较大且可以自由旋转。

然而,不久之后,一些家长开始发现他们的孩子被这些大头娃娃咬伤,甚至造成了一些严重的伤害。

三、案件调查随后,玩具公司立即对产品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头娃娃的头部连接处存在设计缺陷,导致了头部容易脱落,并且儿童在玩耍时可能会将头部放入嘴中或者用力咬住,从而造成伤害。

四、案件影响大头娃娃案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

随着案件的曝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他们购买的玩具是否安全可靠,对于儿童玩具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玩具安全标准的制定大头娃娃案例也促使了儿童玩具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各国纷纷加强对儿童玩具的监管,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测试要求,以保障儿童玩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企业责任与声誉大头娃娃案例也引发了对企业责任和声誉的讨论。

玩具公司因为产品设计缺陷而导致儿童受伤,不仅承担了产品召回和赔偿的责任,还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和谴责,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七、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头娃娃案例也提醒了消费者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儿童玩具时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选择有信誉和良好口碑的品牌,同时也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及时投诉和举报不合格的产品。

八、企业创新与产品安全大头娃娃案例对企业的创新和产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注重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加强质量控制和测试,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

九、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大头娃娃案例,人们也认识到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的分析一.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一)事件发生的背景在安徽阜阳的农村,有一件怪事。

从2003年开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

本来出生健康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四肢变的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

当地人把这些孩子称为“大头娃娃”。

据数据统计,阜阳已经有10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

这给许多贫困的农民家庭无情的打击,最令人意外的是导致这些婴儿身患这种怪病甚至还夭折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食用的奶粉。

由于在现在农村的消费市场上,婴儿奶粉良莠杂陈。

很多人外出打工,婴儿就由自己的父母照顾,老人难辨奶粉的真假。

所以,很多商贩就抓住了这个特点,贩卖劣质奶粉。

因此,在千万农村“留守家庭”中,吃不到母乳的婴儿的生命安危正处在劣质奶粉的黑影笼罩中。

(二)事件发生的过程2004年3月21日,在安徽阜阳人民医院小儿科住院部病房里,临泉县谢集乡农民陈一道的老伴,抱着他们6个月的孙子李看哽咽难语:“娃这么小就受这么大的罪,他妈都急成精神病了。

”小李看出生时8斤半重,是个健康的胖小子,而现在,体重比刚生下还要轻半斤多,嘴唇青紫、头脸胖大、四肢细短,比例明显失调,成了畸形的“大头娃娃”。

指着他“胖乎乎”的脸、皮包骨头的躯干,儿科医生赵永告诉记者,这是重度营养不良造成的浮肿,他刚进院时全身肿得捏起来都感觉硬硬的,现在头、脸的水肿还没有消,躯干浮肿已好转,所以显得头大身子小。

住在隔壁病房、3个月的杨洋也是个像这样的“大头娃娃”。

她妈妈——阜南县地城镇农村刘海英说,在住院前,杨洋显得很胖,家人高兴,左邻右舍也夸“这娃养得好”,可慢慢地,她吃的越来越少却越来越“胖”,到后来眼睛都不怎么睁开。

送到阜南县一家医院,才知道这是严重营养不良造成的高度浮肿,医生说县里治不了,赶紧送市医院吧。

据阜阳市人民医院郭玉淮大夫介绍,一年多来,仅他们医院就收治了60多个得“大头怪病”的娃娃,有时候一来就好几个,而且基本在6个月以下、来自农村。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食源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上)

写在课前的话“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Food safety)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以及在临床工作中对其有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概述及引发疾病的分类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包括天然食品(水果、蔬菜等)和加工食品(以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制成品)。

所谓食品安全,从目前来看即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难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所以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就是食品从种植到餐桌全过程的卫生担保。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从临床疾病上分类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从疾病的进程而言,有急性、亚急性、迁延性和慢性之分,另外还有一部分为潜在再现性(食用有毒有害的食物以后,当时并无异常表现,一段时间以后才出现中毒腹泻等情况),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这些都是可以由食品不安全引起的疾病,下面将就引发的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一)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对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分为炎症型和分泌型。

炎症型腹泻是指致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肠道炎症;而分泌型腹泻,就是指致病菌进入人体后并不造成炎症,而只是通过刺激肠细胞膜的分泌而造成的腹泻。

以下属于感染性腹泻的是()。

A.肠炎B.霍乱C.痢疾D.伤寒正确答案:A解析:A,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腹泻,统称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由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这些病原有传染性的也有非传染性的。

心得体会 【三鹿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企业为何如此无法无天?

心得体会 【三鹿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企业为何如此无法无天?

【三鹿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三鹿”奶粉事件心得体会:企业为何如此无法无天?我们来找一找制奶业“三聚氰胺”问题的原因,先从奶粉源头生产企业说起。

这次检测出来的问题奶粉,很多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三鹿、伊利、蒙牛、光明、雅士利……随便拣出一些名字,个个都是金字招牌,整个是名牌企业大聚会了,几乎被一网打尽,就是说这些年来整个制奶业在集体制造一个弥天大谎?难怪这次事件在全国引起这样大的恐慌。

这些企业为何如此无法无天,敢造这样的弥天大谎呢?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体制原因;第二,地方保护原因;第三,行政监管存在漏洞。

第四,社会信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先说体制,多年来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是“抓大放小”,也就是对小企业,是按现代企业制度改了,而对大企业,影响国计民生的产业,改革只是形式而已,实质还是由国家掌控,于是产生了许多行业的国家垄断,对这些半公半私、半政半企性质的企业,在管理上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我对制奶行业的体制改革不太了解,也许上面说的情况与制奶业并不搭撇,但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就是每个大牌奶品企业的后面都是有政治背景的:或老总由政府指派(虽说也有形式上的选举),或者少说也是全国或省人大里的什么官,其与政治的渊源决定了他不止是一个企业的老总。

那么,有这样的红色背景却为何就做不出什么红色的事情来呢?关键是失去监督和官僚,从监管机关说,在老总眼里不过是小角色,他们只有贴金份,哪还敢监督?从企业来说,老总是身在企业心在政,企业不过是其参政的资本,而企业正好靠着大树好乘凉,搭着政治好赚钱,没有监督的企业唯我是尊、唯利是求,谁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因此,出现“三聚氰胺”这样的事并不偶然。

其次说一说地方保护,可以说每一级地方政府的手里都有若干个龙头企业。

它们与其说是利税大户,地方财政的支柱,不如说是地方政府的“摇钱树”,许多见不得天的支出,企业可以为其买单。

这样的利益依存关系,政府当然会全力为企业撑开保护伞。

大头婴儿案件及法律分析(3篇)

大头婴儿案件及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概述大头婴儿案件是指因孕妇在孕期摄入过量营养或因其他原因导致胎儿头部发育异常,出生后头部显著大于正常婴儿的病例。

此类案件在我国近年来逐渐增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大头婴儿案件为例,对其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一)案情简介某孕妇在孕期被诊断出患有妊娠高血压,医生建议其加强营养以支持胎儿发育。

孕妇在医生的建议下,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胎儿头部发育异常,出生后头部明显大于正常婴儿。

婴儿出生后,医院诊断为“大头婴儿”。

此后,婴儿家长将医院及医生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用、精神损害赔偿等。

(二)争议焦点1. 医院及医生是否承担赔偿责任;2. 赔偿金额如何确定;3. 精神损害赔偿是否适用。

二、法律分析(一)医院及医生是否承担赔偿责任1. 医疗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院及医生在孕妇孕期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孕妇的饮食,导致胎儿头部发育异常,构成医疗责任。

2. 医疗过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生在孕妇孕期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未能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导致胎儿头部发育异常,存在医疗过错。

综上所述,医院及医生在本案中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赔偿金额如何确定1. 医疗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婴儿家长要求赔偿医疗费用,应予以支持。

赔偿金额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检查报告等证据确定。

大头娃娃事件的启示

大头娃娃事件的启示

“大头娃娃”事件
2003年以来,在安徽阜阳农村,很多出生不到6个月的婴儿陆续患上一种怪病,表现为眼睑肿胀、脸似满月、四肢细短、全身水肿,甚至出现皮肤溃烂、心脏扩大、心肌水肿、肝肿大和腹水,成了畸形的“大头娃娃”。

经医院诊断为营养不良综合征,而扼杀这些幼小生命的“元凶”,就是劣质婴儿奶粉。

据调查证实,不法分子用麦芽胡精替代乳粉,制造出的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婴儿奶粉蛋白质含量是12%到18%,而这些劣质奶粉蛋白质含量大多数只有2%到3%,有的甚至只有0.37%。

长期食用这种劣质奶粉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免疫力下降,进而并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

问题:1.叙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应如何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头娃娃事件分析报告摘要:随着国家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民生问题被越来越重视,而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跟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理所当然地得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但是即便这样,还是出现了大头娃娃这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给众多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我们研究此问题也是旨在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出导致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因素,通过不同层面的剖析,以期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把事件所导致的伤害程度减小到最低,也给相关的部门、企业等敲一个警钟,同时也期待通过案例分析给乳制品行业敲敲警钟,改善他们畸形发展的状况。

关键词:大头娃娃,企业,政府目录:第2页----事件的背景、过程第3页----事件的原因第4页----事件的教训一、大头娃娃事件(一)背景在安徽阜阳的农村,有一件怪事。

从去年开始,那里的 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

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

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

阜阳已经有 10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这给还相当贫困的农民家庭以无情的打击。

令人意外的是,导致这些婴儿身患重病甚至夺取他们生命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食用的奶粉。

当前农村消费市场上,婴儿奶粉良莠杂陈,代替外出打工的儿女照顾婴儿的农村老人难辨真假。

在千万农村“留守家庭”中,吃不到母乳的娃娃们的生命安全正被劣质奶粉的黑影笼罩。

(二)事件发生过程2004年3月2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小儿科住院部病房里,小李看,出生时8斤半重,是个健健康康的胖小子,而6个月的现在,体重比刚出生时还要轻半斤多,嘴唇青紫、头脸胖大、四肢细短,比例明显失调,成了畸形的“大头娃娃”。

指着他“胖乎乎”的脸、皮包骨头的躯干,儿科医生赵永告诉记者,这是重度营养不良造成的浮肿,他刚进院时全身肿得捏起来都感觉硬硬的,现在头、脸的水肿还没有消,躯干浮肿已好转,所以显得头大身子小。

住在隔壁病房、3个月大的杨洋也是个像这样的“大头娃娃”。

她的妈妈——阜南县地城镇农民李海英说,在住院前,杨洋显得很胖,家人高兴,左邻右舍也夸“这娃养得好”,可慢慢地,她吃得越来越少却越来越“胖”,到后来眼睛都不怎么睁开。

送到阜南县医院,才知道这是严重营养不良造成的高度浮肿,医生说县里治不了,赶紧送市医院吧。

据阜阳县人民医院郭玉淮大夫介绍,一年多来,仅他们医院就收治了60多个得“大头怪病”的娃娃,有时候一来就好几个,而且基本在6个月以下、来自农村。

因为严重缺乏营养,这些婴儿多已停止生长,有的甚至越长越轻、越小。

阜南新村镇陈娃3个月时7.5千克重,到7个月时锐减到6千克,头发脱落,不吃不喝,头脸肥大,全身水肿;利新县马店镇王宝成,出生时4千克,3个月后却减至3千克,全身浮肿、低烧不退、时常呕吐。

“大头怪病”正吞噬着农村娃娃嫩芽般的生命。

赵永医生告诉记者,前些天一位婴儿全身浮肿的特别利害,感觉积水要从皮肤向外渗,后医治无效,不幸身亡。

李看血清中总蛋白质含量只有常人的一半。

其母亲陈一道说,李看生下来就没吃母乳,一直喝的是她从镇上一个小店批发的澳蒙牌婴儿奶粉,一袋8.5元。

一个月前,家里感觉李看身体不对劲,送到医院,医生诊断是重度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低免疫力,把李看吃的奶粉送到防疫部门检测,发现这种奶粉蛋白质含量仅为国家标准的1/6。

刘海英说,杨洋住院前吃了一个多月她从镇上买的一种奶粉,全身肿得像个大馒头。

住院后,医生立即让她换了一种价格比较高的奶粉,以前小杨洋脸笑都不会了,这几天好多了。

“以前孩子没有母乳,喂面糊、米汤也没出现这么严重的营养不良!”郭玉淮和赵永、儿科副主任医师叶玉兰等介绍,劣质奶粉不仅蛋白质含量极低,有些产品细菌、铁元素还超标,长期食用就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甚至心脏、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很容易产生并发症、综合症,如果发现、抢救不及时,就会因器脏功能衰竭而死亡。

阜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科医生周薇告诉记者,这些来自农村的婴儿们吃得都是金童贝贝、飞鹿、庆丰源等没听过的品牌,几乎没有正常奶粉的奶香味,只有浓浓的葡萄糖味,用手捏起来感觉也大不一样。

“我们分析这些劣质奶粉不仅蛋白质含量太低,有的还含有亚硝酸盐之类的杂质,因为有些患儿嘴唇青紫,这种肠源性青紫是中毒的表征。

”患婴年龄绝大多数都在6个月以下。

这是他们一生中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阶段。

医生们指出,重度营养不良恢复起来非常慢,而且即使后期营养跟上了,也可能产生后遗症,因为大脑和内脏发育已经受损,会影响婴儿将来的智力和体格、体质,特别是免疫力。

(三)事件结果这次劣质奶粉事件中,立案查处涉嫌销售劣质奶粉案件36起,捣毁劣质奶粉制造及分装窝点4个,刑事拘留42人,留置审查59人,依法传讯87人。

以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阜阳市工商局颍泉分局周棚工商所原副所长白启祥和李亭君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和两年。

二、大头娃娃事件发生的原因出现这种现象固然与农村市场管理力量薄弱,管理缺乏力度有关,但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些主事人员对农民的生命健康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将农民的生命健康与城里人等量齐观。

这才是造成农村市场管理不力、劣质产品泛滥的根本原因。

我将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为:1、企业以自身利益为重,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

劣质奶粉包装不差,不少都打着“免检产品”、“保险公司质量承保”等字样,很难搞清真假。

再加上农村家庭消费能力低,而劣质奶粉价格相对低廉,一般每袋 400克零售价在 10元以下,比 13元左右一袋的正规产品便宜不少。

经营劣质奶粉利润高也刺激了经销商的售劣积极性。

有的劣质奶粉批发价每袋只要 3~4元,零售价则达到 8~9元,经营正规产品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利润。

2、产品质量不过关。

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0—3个月婴儿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2%,3—6个月婴儿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0%,而这些奶粉蛋白质含量大多数只有2%、3%,低的只有0.37%、0.45%,钙、磷、锌、铁等含量也普遍不合格。

而且配方奶粉必须能为宝宝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须达到60:40,必须含有丰富而比例合适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配方奶粉中添加合适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要添加了促进肠道蠕动的物质,如果糖低聚糖和半乳糖低聚糖等。

但是这些劣质奶粉成分和含量均不符合标准。

3、政府及其监督部门监管不力。

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监管社会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在此次事件中,政府由于监管不力而造成的职能缺失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导致了问题奶粉的发生。

以下将就政府机构协调失灵,检测标准缺失以及检测责任推诿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1)分段管理协调失灵我们国家对有关食品管理是采取分段管理的机制,在食品的生产环节,包括奶制品的生产环节,是由质检系统负责,对乳制品的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

在乳制品奶站的收购监督管理由畜牧部门负责。

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第一要管标准,产品必须要制定标准。

第二个要管终端。

现在的问题就出现在政府的标准没做好,而产品终端也没检测好。

2)检测标准缺失我们国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国家标准有31项,它包括热量、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水份等等这些重要的指标。

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标准中,和国际食品法典相关的标准当中,都没有对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规定。

因为这些物质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当中的。

4、社会监督。

任何国家食品安全不可能只靠政府监管,来自民间社会的监督很重要。

国家监管失灵,公民监督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双重监管的缺失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5、农村消费者消费意识薄弱。

三、大头娃娃事件的教训1、企业应重视产品质量质量在今天之所以变得比过去更加重要,是因为市场环境同商品紧缺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改进是当今关系企业生存的重要问题,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因此,注重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是当今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2、消费者应该做到谨慎消费消费者在购买奶粉的时候,除了关注奶粉的检验检疫等基础证件以外,其实还可以通过了解一些基本信息来进一步辨别奶粉的真伪,这些基本信息包括以下五项:1、成分除营养均衡外,应针对宝宝需求在机能性上进行选择,对于奶粉中所添加的特殊配方,则应有临床实验证明或报告。

2、品牌挑选奶粉时应首先考虑较大的生产厂家,最好选择研发、生产、销售皆由同一集团公司完成的奶粉品牌。

进口奶粉如在国外有销售品牌,应具备第三国销售证明。

3、包装外包装明确标有营养成分、营养分析、制造日期、保存期限、使用方法等信息。

4、服务正规的奶粉公司会对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及长期专业育婴咨询。

5、售价切勿坠入“奶粉越贵,品质越好”的认识误区,也不要被那些打着具有“特殊成分”或“功效”的奶粉所迷惑,以免受骗。

除了以上几点,还要注意选择奶粉成份标注清楚,制造日期、保质期明确,包装完好的产品,而且还应检查奶粉包装中是否存在明显的漏气、结块等现象,如果存在这些现象,切勿购买。

四、结论大头娃娃事件作为食品行业的一次深刻教训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不仅我们的政府部门要反思,企业要反思,食品行业要反思,消费者更要反思。

我们消费者要充分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员工是企业生存的命脉,无论是其管理流程,还是人力资源再造流程,都深深的打上了企业文化的印记。

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企业战略目标的缩影,深刻影响包括上至最高决策管理层,下到基层员工的方方面面,是企业完成战略目标、实现劳资双方共赢的保证。

然而,许多企业正是丧失了培训的核心所在---价值认知和判断。

松下幸之助曾言,对于企业的员工培训,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技能等的灌输,它是只是作为培训的附属品,相对员工而言,就像给予士兵以兵器一样,而他们需要的则是人性的改变。

再这里,“人性”可以理解为价值认知和判断,企业需要的不是“好好先生”,尽管他们可能很听话,企业决策的执行效率特别高,譬如现在的“三鹿”集团,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蒙着头做决策和执行,不去考虑价值的认知和判断是很危险的。

试想:那么大的一个企业,拥有那么多的员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再思考了之后再去执行了?以确定自己的决策和执行的方案是可行的了?因为他们没有养成最基本价值判断的意识,没有这种习惯,出漏子自然理所当然了!鉴于此,企业的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应该是建立价值认知判断基础上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