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

合集下载

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的分析与研究作者:王永富来源:《硅谷》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地籍要素的客观属性来对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进行研究。

同时,在数字化的浪潮中,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该分类体系的意义更加显著,一方面分类代码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数据的分类与编码,使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有一个共同的约定,最终实现土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使其向产业化标准靠近。

另一方面,属性地籍编码的输入,可以使编码通过软件处理和图式连接,得到地籍数字图,建立数字化地籍数据库,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服务。

关键词地籍要素;地籍编码;地籍数据库中图分类号:C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随着地籍和地籍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了多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形成了各级土地管理机构,并生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体系,全国大部分省、市县已完成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但是随着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地籍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地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

所以,对地籍信息进行分类并编制代码,也就成为最为迫切的任务。

本论文从地籍信息代码的属性特征入手,在全国统一的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唯一性、适用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等基本原则,在制定符合国家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代码的同时,分析分类内部、分类与分类之间的关系,给出分类和属性的完整描述。

并总结基于属性的地籍信息分类代码表在建立地籍数据库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各项数据库流程中的应用。

1 地籍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地籍信息系统中,把地籍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经济地籍信息系统必须建立统一、合理的分类体系,而这样一个分类体系必须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可延性以及综合实用性。

信息分类有两种基本的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线分类法也叫层级分类法,它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照所选定的属性,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

面向制图与GIS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研究

面向制图与GIS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研究

面向制图与GIS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研究
面向制图与GIS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研究
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是地理信息应用、数据共享、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GIS与地图制图一体化技术是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现有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体系及面向GIS编码特点的分析,提出一套既能反映地形要素的分类特性和可视化特点,又能体现构成地形要素图形实体特征的分类编码方案,以同时满足地图制图和GIS 空间分析的需求.
作者:吴千里周建康 Wu QianLi Zhou JianKang 作者单位: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2 刊名:城市勘测英文刊名:URB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 SURVEYING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208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制图与GIS。

(整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整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41040
轻便轨道、缆车道
41050
架空索道
41060
车站
41061
地道
41062
机车转盘
41063
车挡
41064
信号灯、拄
41065
天桥
41066
站线
41070
站台位置不明的车站
42000
公路
4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3)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称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即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负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费用,对正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效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数据库数据分类编码执行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代码为五位数字码,其结构如下:
乡级以下居民地
31100
政企合一单位(农、林、牧场等)
32000
居民地建筑物
32010
街区
32011
高层建筑区
32020
零散建筑物
32021
普通房屋(独立房屋、零星房屋)
32022
突出房屋
32023
高层建筑
32024
已损坏房屋
32025
地面上的窑洞
32026
地面下的窑洞
32027
蒙古包、牧区帐棚、放牧点
27012
石(底质注记定位点)
27013
泥(底质注记定位点)
27020
河宽、河深定位点

地理编码

地理编码

既然组合定位器能够支持英文,就设法把中文的地址匹配转化成英文的地址匹配。
但是综合使用多种定位器是提高地址匹配准确性的策略之一 ,而且在实际使用中一个地区的地址很少能够用一种形式的定位器全部涵盖。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在程序里面对每个地址循环使用不同的地址定位器匹配,这涉及到匹配拟合度的比较,而且需要设置匹配的域值,然后最后决定匹配的结果,这个过程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另一个方法就是建立一个组合定位器,这需要解决当前版本不能支持中文的问题。
1. 2 ArcGIS中的地理编码
目前常用的GIS软件都具备地理编码功能,如ArcGIS的Geocoding和Map Info的MapMarker等,并且地理编码方式基本相同。在ArcGIS中地理编码前,首先要确定一个参考主题,并建立地理编码索引。地理编码索引是根据编码所用的地址类型确定反映地址信息的相关字段,如选择US Streets则需要确定反映右起始门牌、左起始门牌、右终止门牌、左终止门牌以及路名的字段,ArcGIS中以地址定位器的方式来表现地理编码索引。建立地理编码索引后,就可以对包含地址的数据表格进行地理编码。
相信灵图等地图服务提供商企业肯定有北京等大城市的详细的地址信息数据编码和数据库,如果他们能开放这样的服务就好了,会大大促进整个行业的信息共享。还有一家叫北京图信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貌似提供这样的服务。
(转)
地理编码又称地址匹配,是在含地址的表格数据与相关主题之间建立联系,并为表格数据创建一个相应的点图层,即对表格数据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编码的过程是先对含地址的每个记录和带有地址属性的要素主题(参考主题)进行比较,如果找到匹配,参考主题上的地理坐标就被分配给相应的记录,这样,一个纯粹的只具有地址信息的表格数据文件就可以同时具有地理坐标信息,从而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作为地图显示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地理信息是指通过地理空间数据来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现象、特征和关系的一种信息。

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则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它包括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系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为了方便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代码。

一、按照地理要素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地理要素的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要素包括地块、建造物、道路、水系、地形等。

对于每一个地理要素,可以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编码。

例如,对于道路,可以根据道路等级、道路类型、道路宽度等属性进行编码,以方便数据管理和查询。

二、按照地理空间关系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可以按照地理空间关系进行分类。

地理空间关系包括邻近关系、包含关系、相交关系等。

通过对地理空间关系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空间分析和查询。

例如,对于地块数据,可以通过编码来表示地块之间的邻近关系,以便进行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分析。

三、按照地理坐标系统分类地理坐标系统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它用于确定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位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UTM坐标系统等。

通过对地理坐标系统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地理数据的转换和集成。

四、按照数据格式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格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格式和栅格数据格式。

矢量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点、线、面等几何要素,而栅格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连续分布的数据,如高程数据、遥感影像等。

通过对数据格式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交换。

五、按照数据精度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精度进行分类。

数据精度是指地理信息数据与真实地理现象之间的误差程度。

常见的数据精度包括高精度数据和低精度数据。

高精度数据适合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分析的应用,如导航系统和精细地形分析。

arcgis三调地类编码

arcgis三调地类编码

arcgis三调地类编码摘要:一、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简介1.arcgis的概述2.三调地类编码的定义和作用二、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具体内容1.三调地类编码的分类体系2.三调地类编码的编码规则三、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应用1.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2.在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中的应用四、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意义1.提高地理信息管理的效率2.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正文:ArcGIS是一款由Esri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领域。

在ArcGIS中,三调地类编码是一种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简介ArcGI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

三调地类编码是一种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法,通过对土地的利用现状、潜力、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土地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具体内容三调地类编码的分类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基本地类、派生地类和细化地类。

基本地类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派生地类是在基本地类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潜力、适宜性等因素进行划分的;细化地类是对派生地类的进一步细分。

编码规则方面,三调地类编码采用三位数字表示,其中第一位数字表示基本地类,第二位数字表示派生地类,第三位数字表示细化地类。

三、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应用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三调地类编码可以用于土地资源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通过将土地资源分类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和可视化,提高地理信息管理的效率。

在土地资源调查和规划中,三调地类编码有助于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arcgis三调地类编码的意义ArcGIS中的三调地类编码方法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地理信息编码体系探究

基础地理信息编码体系探究

基础地理信息编码体系探究作者:宋一平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02期摘要:通过总结几年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和思考,分析造成基础地理数据结构和内容混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编码体系,并对其在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进行较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GIS 编码体系地理要素属性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218-02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制图、应用为目的的一门技术[1]。

随着GIS在城市规划、国土、城管等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对基础地理数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精确。

GIS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功能,需要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支持。

基础地理数据在测量、采集到建库的过程中,由于采集方法和应用软件的差异,缺少统一标准,很容易造成数据格式混杂、内容重复,难以发挥基础数据库的真正作用。

因此,在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需要基于相同标准的编码体系将数据进行转换和共享。

2 造成数据结构和内容混杂的主要原因以及后果:在GIS建设过程中,前期的数据采集和向系统内输入数据两项内容,占据了GIS相关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

而造成基础地理数据结构和内容混杂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数据采集阶段,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在成图过程中,内业人员一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进行制图。

CAD主要侧重于空间数据的图形信息的展示,与GIS相关软件在数据结构、储存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2)在CAD基础上开发的各种测绘成图软件在成图过程中存在差异,不同的数据生产单位选用的软件也不同,造成基础地理数据的编码体系、属性格式不一致。

(3)工作人员的制图习惯也不尽相同。

数据结构和内容混杂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数据格式混杂,基础地理信息不能迅速录入数据库;二是相同内容重复录入,造成系统空间冗余;三是缺少属性数据,无法实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的设计与探讨_肖洲

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的设计与探讨_肖洲
关键词: 要素分类与代码; 测绘标准
一、引 言
测绘地理信息数字地图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城市测绘工作者有很大部分的作业 量是在进行此类地图的生产。《北京市基础测绘技 术规程》DB11 / T 407—2007 是 2007 年北京市质量 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 以下简称《北 京地标》) 。目前,北京已经依据此标准生产出了数 万幅的数字地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但 由 于 社 会 发 展、城 市 建 设 的 加 快,出 现了一些原先无法预料的地物,需要进行补充。同 时北京地标与现行的国标代码要求并不完全一致, 在编码、图层、颜色、符号的形状和大小等许多基本 设置有所 差 异,严 重 影 响 了 成 果 交 流 和 信 息 共 享, 也不利于大范围的 GIS 数据录入。数字制图技术和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扩展了地形图的应用领域,也 对城市测绘比例尺地形图的表示形式和制图标准 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解决此类问题的角 度,提出对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的设 计建议,期望可以制定出更适合北京地区实际需要 的地理信息要素编码。
二、北京现行分类代码标准存在的不足
1. 各级比例尺编码自成体系 北京地区从 2007 年遵循的《北京市基础测绘 技术规程》,其中包含北京市 1 ∶ 500、1 ∶ 2000 地形要 素分类代码和 1 ∶ 5000、1 ∶ 10 000 地形要素分类代 码。这两种比例尺标准之间不相协调,同一要素的 代码不相同,在地形图缩编等跨比例尺操作时需要 进行转换,给 标 准 的 实 施 带 来 很 大 不 便,有 时 甚 至 产生矛盾。为尽可能彻底地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通
四、具体的处理方法
1. 地物类别随国标变化 原北京地标中要素分类中的大类与中类,依照 国标编制。具体调整如下: ① 大类顺序按国标大类 调整; ② 合 并 了 原 北 京 地 标 中 居 民 地、工 矿 类; ③ 注记随各要素类,取消原注记大类; ④ 土质由原 来的地貌类转到植被类; 2. 地物分类方式依据面向对象理念设计 参考国标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以便有利于地 理信息服务: ① 原有的不同子类合并; ② 对要素进 行唯一性处理; ③ 取消、归并不合理的非要素类别; ④ 按属性增加部分要素。 3. 对原地标不同大类中相同要素的处理 单幢房屋通过属性进行区分: 在属性项中区分 永久房屋与普通房屋。 同样的要素只定义一次: 将原地标中居民地、 工矿、交通、管 线、水 系、地 貌 和 植 被 地 物 类 中 共 有 的土坡、泊岸、斜坡、加固斜坡统一到新标准中地貌 类; 地类界统一到新标准中植被与土质类。 将原地标中各种类廊子统一为廊,不再细分。 4. 对北京市区域内不存在要素的处理 北京市范围内没有而国标中存在的要素,予以 删除。如海岸线、海上平台、雪山等高线等。 5. 对北京市区域特有要素的处理 根据实际需求,在国标的基础上扩充了目前实 际作业中采集的,有北京特色的地物,如国家部委、 飘楼、大型游乐设施、华表、城门等。 6. 扩充常见部件要素 按北京 城 市 市 政 综 合 监 管 需 求,并 进 行 了 调 研,扩充了 40 余个常见部件要素用来满足工程测图 的需要。如安全镜、红绿灯、邮筒、公交站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与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地理信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不同部门对于地理信息的侧重点不同,这就会导致地理信息的重复采集与资源的浪费。

为此,提升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统一性,合理制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方式在实现信息交换、集成以及共享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章主要针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标签:地理信息;分类;编码;认识思考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个行业对于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在这一过程中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理实体的编码问题。

目前,各个行业以及城市部门均拥有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各个部门与行业之间的地理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这就会导致地理信息的冗余性。

因此,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融合与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与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概述、特征与类型
基础地理信息是一种具有较强统一性的空间分析基础与定位框架的地理信息,其描述的地理要素主要包括交通、水系、管线、植被、图纸、政区、居民地以及空间定位基础等,因此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要想对地理实体与地理现象进行完整的描述,就要同时具备地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以此来准确的体现出地理实体的变化状态,并进行记录。

因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属性特征、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类型
在幾何上,基础地理数据可以被抽象的具体描述为点、线、面三大类。

其中,点线面数据又可以根据其内容之间的差异性分为如下多种类型,例如,符号数据、文本数据、类型数据、曲面数据、网络数据以及样本数据。

二、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
(一)地理信息分类
信息分类不仅是人类思维活动过程中一种特有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人们用于区别、认识以及对事物进行判断的一种较为常用的逻辑方法[1]。

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信息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面分类法、有线分类法以及线面混合分类法。

上述分类方法主要是人们通过信息知识的组织、提取、分类已经管理才能够对信息进行全面的认识,充分的利用以及高效的检索。

线分类法具体是指各分类对象根据其特征与属性等相关分类基础,进行有序的层级划分,并逐步形成一个较为系统且有序的分类体系。

该分类关系具体为种类相同是并列关系但不重复,上下级类属于隶属关系,比如我国当前的区划代码。

面分类法主要是将分类对象的若干特征与属性当中若干个“面”,每一个“面”又能够被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类目[2]。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需要来将多个“面”的类目组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复合类目。

线面混合分类法具体是指同时使用线分类法与面分类法,其中的一种分类法为主要分类法,另外一种分类法则充当起信息填充与补充的作用。

(二)分类编码原则
(1)科学性。

分类编码要将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作为首要的目标,并根据基础地理信息的属性与相关要素特征来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分类,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分类体系。

(2)体系一致性。

相同要素在1:500至1:000000比例尺的基础上,其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分类应该具有一致性,编码具有唯一性。

(3)稳定性。

分类体系要将特征与属性最为稳定的要素当作分类的依据,并确保该要素在短时间内不发生大的变化。

(4)完整性与可扩展性。

分类体系已经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要素类型进行覆盖,其不仅可以反映出要素具体的类型特点,同时也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要素的相互关系,因此具备一定的完整性,并可以为代码结构的扩展留出余地[3]。

(5)适用性。

分类体系要对原有体系的衔接进行综合的考虑,要素名称要尽可能的沿用旧称。

(三)编码结构与方式
本文章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编码结构与方式为例,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编码体系的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考虑到编码体系的行业通用性与适用性,编码的主要依据为国家标准中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4],其参照信息为行业标准中的城市部件与地理信息等要素信息,以此来为相关基础数据的生产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用户对编码体系的使用与解读提供便利。

在我国现阶段,根据编码的基础原则,地理信息编码体系主要采用的是四层编码方式,第一层为分析要素差异标识码,后面的三层在编码体系中分别是要素的大类、中类、小类。

对于城市编码来说,要采用7位数字编码,代码结构如下所示:
X(标识码)XX(大类代码)XX(中类代码)XX(小类代码)
标识码要分别赋值1、2、3、4、5,二三位表示大类代码,具体是指要素在编码体系中所属的大类,具体用01-99表示,并将其细分为:01-07,分别代表
定位基础、城市分区、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管线、社会服务部门以及城市水利,99则代表扩展类[5];四五两位属于中类代码,其具体代表的部件中类,具体编码方法要根据部件小类从小到大,由01-99的顺序进行编写;最后两位属于小类码,其实际代表的是代码所具体指的实体要素。

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编码的管理
(一)建立数据库与管理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主要是指属性表的建立、编辑与删除。

在创建新工作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创建了一个新的数据库。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属性表,并且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对属性表的结构进行管理,同时该系统也可支持用户增加、修改以及删除属性表等一系列的操作。

(二)关联图形与属性数据
在一般情况下,属性表与地物类二者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

因此,把地物的唯一标识符当作属性表的核心关键词,构建属性表记录与图形关联关系,就可以实现用户根据需求修改关联关系的目的。

(三)查询操作
查询操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属性查图形,另一部分是由图形查属性操作。

由属性查图形操作具体是指用户可以根据特定的属性条件来对相关地物信息进行查询,在一般情况下,依据属性查询地物是在构建语句的基础上实现的,其只用于显示属性统计的结果,并没有关系到图形。

由图形查询属性是根据地物空间位置的计算结果以及地物之间的关系来对图形要素属性信息进行查询的。

其具体分为范围查询与位置查询。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地理信息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在这种形势下,大量的地理信息就需要被及时的更新,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于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科学性、规范性、间接性与广泛适用性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社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地理信息分类编码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以此来进一步增强编码体系的合理性,促进各个城市信息的有效流通,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周丽珠,周奎,雷雨.天津市陆海地理信息要素分类映射与编码方法[J].城市勘测,2016,(5):40-42.
[2]潘佩芬.铁路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62(12):
171-174.
[3]张浩.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前沿,2018,7(08):1318-1328.
[4]王小平.测绘地理信息档案分类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16,23(6):119-123.
[5]周海燕,李宗华,黄新.基于要素和安全利用的地理信息分类方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9,17(2):45-47,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