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1
《油气资源评价》知识点 总结

I.基本概念1.油气资源评价(Petroleum Resource Assessment)是在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规律综合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使用可能的方法对评价对象内尚未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油气的量、分布和勘探效益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出勘探决策的一门科学。
2.油气资源是在自然条件下生成并赋存于天然地层中,最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被人类开采利用的石油与天然气的总体。
为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3.地质资源量(resources in place):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勘探工作量和勘探技术充分投入的条件下最终可探明的地层中的油气总量。
包括已发现(包括已采出的)储量和未发现的远景资源量。
4.可采资源量(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在特定时期内所估算的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采出的油气数量。
也称技术可采资源量。
5.经济可采资源量( economic recoverable resources):是指通过经济可行性评价,依据当时的市场条件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储量收益能满足投资回报要求的那一部分可采资源量。
6.油气资源分类体系指油气资源评价中建立的资源概念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7.证实储量(Proved Reserves)是在现行经济条件、操作方法和政府法规下,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能以合理的确定性估算的,在某一指定日期以后,从已知油气藏中可以商业性采出的油气数量。
证实储量可细分为已开发的和末开发的。
8.概算储量(Probable Reserves):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可能性比采不出的可能性更大的未证实储量。
按照这一逻辑,当采用概率法时,预计实际可采量将大于或等于证实加概算储量的概率至少应为50%。
9.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s)是通过地质和工程资料分析,表明采出的可能性比概算储量还低的储量。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摘要:油井勘探目的,是为该区的地震、地质等基础调查求取有关地层数据;为资源储量测算提供重要参考;为该区域下阶段石油勘查发展奠定基础。
油井先后已开展过四期全套测井,全部使用美国LOGIQ测井系统。
测井方面针对各种第一手数据开展了资料校正、数据分析、四性关系评价、储层综合判断、新数据分析等较完整的研究。
关键词:测井解释;四性关系;阵列感应;地层倾角引言:测井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测井技术,它的关键在于确定测井信号与地质信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合适的处理手段将其处理成地质信号。
结合大量的地质、钻井、开发等数据,对地层划分、油气层、矿物层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测井解释工作包括:评价产层性质、评价产液性质、评价储层性质、开展钻探和开发应用等。
一、测井解释的新方法(一)井周声波成像(CBIL)测井技术井周声波成像测井技术是利用旋转环能装置将高频率的脉冲声波辐射到目标地层,利用声波的反馈,对井口周围进行地质勘探,其频率为每秒6周,一般一周可达250个取样点。
通过传感器端接井周声波,通过内部处理器来记录和分析井周声波的强度和回波时间,并以此来完成井周地层的特征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岩层的回波强度和回波时间的分析,可以得到岩性、物性、沉积结构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将反射波的传输时间转化为目标的距离,并将其以井周360度的方式呈现为黑白或彩色的影像。
通过图象显示的资料,可以更好的理解井底岩性和几何接触面的变化,进而对地层中的裂缝位置、地质结构等进行分析。
(二)核磁共振技术在没有其他磁场干扰的情况下,形成中的氢核是自旋相关的,并且具有随机的方向。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使用核磁共振记录装置来创造一个永久的磁场,形成中的氢核在应用磁场的方向上形成有规律的排列,这个过程称为氢核的极化。
如果这个应用磁场总是恒定的,那么在它上面添加一个垂直方向的射频场,同时调整射频场的频率以匹配氢核的谐振频率,就会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分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石油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查手段,寻找油气勘探目标以及了解勘探区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矿产等各种地质信息,确定油气勘探区的勘查方案,力图在勘探区内寻找到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油气储集体。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先要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设计勘探工作,同时利用各项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辅助勘探。
具体的石油地质勘探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地质信息侦查。
通过地面观察及野外调查等手段收集石油地质勘探需要的各种地质信息,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等,以确定油气勘探区的基本条件及可能产油层位及预测勘探风险。
2.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从地面、空中和水下等各种平台使用各种物理探测方法来检测地下物质的地质探测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重力、磁、地震、电、电磁等方法。
3. 钻探勘探。
钻探勘探是指通过钻探技术获取地下样品,进一步确认地质构造、岩性、层位及勘探区内油气储量分布等信息的一种勘探方法。
常见的钻探方式有:井型、露天型多种钻探方式。
油气储层评价是指对沉积岩盖层、油层及含油气层的岩石学特征、物理性质、油气成因、流态特征等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过程。
储层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 岩心采集与分析。
岩心是勘探及生产中获取储层信息的重要途径,岩心分析用于确定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孔隙结构、流体性态及油气成因类型等。
2.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以各种分析方法和工具,研究沉积岩体、成岩作用、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等,来评价油气藏储集效益等。
3. 地质模型构建。
地质模型构建是建立一个地下沉积岩层三维空间模型,包括岩性模型、输导模型、地形模型等等,为石油勘探和生产过程提供一个均衡的储层属性及空间位置分布预测工具。
总之,石油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是石油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通过现代化、科技化的勘探和评价方法,才能更好的为石油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保障。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第二章油、气、水的综合识别

总之,含油性和不含可动水是油、气 层的两个重要特征,并在事实上构成了判 断油、气、水层的两个重要条件。其中含 油性是评价油、气层的依据,分析产层的 可动水则能把握油、气层的变化和界限, 而对油、气层的最终评价则取决于对地层 油、气、水相渗透率的分析.★★
1、选择测井系列的主要原则
➢ 能够确定岩性的成分、清楚的划分渗透层; ➢ 至少能够比较完整的提供下列主要参数:孔隙度、含油饱和 度、束缚水饱和度、可动油量和残余油饱和度、泥质含量以及 渗透率的近似值等;
➢ 能够比较清楚的区分油层、气层、水层,确定有效厚度和计 算地质储量;
➢ 能够尽量的较少和克服井眼、围岩和钻井液侵入的影响,至 少在通常情况下,不使测井信息失真;
只含“不动水” 不含“可动水”
油、气层
(三)储集层的产流体性质主要取决于油、气、水 各项的相渗透率
绝对渗透率:当单向流体充满岩石孔隙,流体不 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流体的流动符合 达西直线渗滤定律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
透能力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2 bt a / bQ K (P1 P2 )F L
短电极视电阻率为高阻,长
电极为低阻;
感应曲线为高电导值;
水 层
声波时差中等,呈平台状。
4、快速直观显示油、气、水层的方法
A、声波时差-中子伽马曲线重叠
一、评价油、气层的地质依据
(一)含油性是评价油气层的重要依据
习惯概念:以含油饱和度的大小作为划分油、气、 水层的主要标准
特殊情况: 1、低渗透砂岩油气层含油性普遍解释偏低 2、高渗透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
1、低渗透率砂岩油气层
低渗透产层的特点:
录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

油、气、水定层定性判别利用气测录井资料判断油、气、水层:一般而言,油气层在气测曲线的全烃含量和组分数值会出现异常显示,可根据气测曲线的全烃含量、峰形特征及组分情况判断油、气、水层。
油层具有全烃含量高,峰形宽且平缓及组分齐全等特征;气层具有全烃含量高,曲线呈尖峰状或箱状,组分主要为C1,C2以上重烃甚微且不全;含有溶解气的水层具有全烃含量低,曲线呈锯齿状,组分不全,主要为C1等特征;纯水层气测则无异常。
利用荧光录井判断油、气、水层利用发光明亮成都,发光颜色,含油显示面积、扩散产状、流动速度等荧光录井描述可定性对油、气、水层进行判别。
一般而言,油质越好颜色越亮,油质越差颜色越暗。
轻质油荧光显示为蓝紫色、青蓝色、蓝色,正常原油荧光显示为黄橙、黄色、黄褐色,稠油荧光显示为棕色、深褐色、黑色。
扩散产状常见有晕状、放射状和溪流状,其中,晕状、放射状显示含油级别高,溪流状系那是含油级别低。
流动速度常见有快速、中速和慢速,其中,快速、中速显示含油级别高,慢速显示含油级别低。
含油显示面积大于60%显示含油级别高,30%~60%显示含油级别中等,小于30%显示含油级别低。
利用岩屑录井判断油、气、水层:井底岩石别钻头破碎后,岩屑随钻井液返出井口,按规定的取样间隔和迟到时间,连续采集岩屑样品,济宁系统观察、分析、鉴定、描述和解释,并初步恢复地层剖面。
岩屑录井是地质录井的主要方法,根据岩屑录井描述可初步对储集层的含油、气、水情况作出判断。
油、气、水层定量判别气测数据质量控制:T g=C1+2C2+3C3+4iC4+4nC4+5C5T g为全烃值,可以根据T g/(C1+2C2+3C3+4iC4+4nC4+5C5)比值对气测数据是否准确进行判断。
如果该值为0.8~2.0,用气测数据定量判别油、气、水层效果较好,反之,判别结果与实际试油结论符合率较低,因此,当该比值为0.8~2.0时,认为气测数据可比较真实地反映底层流体性质,可用气测数据结合一些优选的经验统计方法实现对油、气、水层较为准确的定量判别。
气测录井资料解释与应用详细

一、基本概念
10. 背景气(Background Gas)
(1)钻井液池背景气(Ditch Background)指停泵时钻井液池中冷钻井液所含气体 的初始值。一般情况下,它与气体真零值相符。 (2)背景气(Background Gas)当在压力平衡条件下钻人粘土岩井段,由于粘土岩 中的气体和上覆地层中一些气体浸入钻井液,使全烃曲线出现变化很小、相对稳定的 曲线,称这段曲线的平均值为背景气,又称基值。
(3)地层压力
若井底为正压差,气显示较低;反之,气显示较高。负压差越大,地层 渗透性越好,气显示越高,严重时会导致发生井涌、井喷。
(4)上覆油气层的后效
已钻穿的油气层中的油气,在钻进过程中或钻井液静止期间浸入钻井液, 使气显示基值升高或形成假异常,如接单根气、起下钻气等。
2.钻井条件的影响
(1)钻头直径
(1)对数比值图版解释法
利用色谱分析的烃类组分比值C1/C2、C1/C3、C1/C4、C1/C5 的大小,采用对数比值图版来判断油气层的性质。
① 标准图版
根据已知性质的储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体样品的资料,做标准图版。
纵坐标:对数坐标,表示比值。如:log10(C1/C2)
横坐标:等间距,代表各组分比值名称。 将同一测点的各组分比值连起来,称为烃比值曲线。
一、基本概念
6. 烃气 指轻质烷族烃类(C1一C5)可燃气,即狭义的天然气,包括甲烷、乙烷、 丙烷、丁烷、戊烷、在大气条件下,前四种是气态烃,后者在一定条件下也 是气态烃。
7. 全脱气 用热真空蒸馏脱气器,几乎能脱出钻井液中的全部气体,输人到气测仪进行 分离。通过计算,可以得到钻井液中气体的真实浓度。 8气体零线(Zero Gas) 气体零线是一条人为确定的气测曲线的基线,是读取气体含量的基准。 (1)真零值(True Zero)是指气体检测仪鉴定器中通入的气体不是来自 钻井液中的天然气而是纯空气时的记录曲线。 (2)系统零值(System Zero)是钻头在井下转动,但未接触井底,钻井 液正常循环时,气测仪器所测的天然气值。 9. 起下钻气(Tripping Gas) 起下钻时,由于钻井液长时间静止,已钻穿的地层中的油气浸入钻井液。 当下钻到底开泵循环时,在气测曲线上出现的气体峰值称起下钻气
综合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

第五节综合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综合判断油气、水层就是要对储集层所产流体性质及其生产能力作出解释结论,是单井地层评价的综合结果,对油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资料的间接性决定了其应用的多解性,因此在综合解释油气水层时,还需要参考各种地质资料、钻井过程中的第一性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最终得到正确的解释结论。
它是一个综合分析、综合思考的过程。
计算机的应用还不能取代人们的思维,由计算机得到的各种参数和结果可以是人们综合分析的输入信息、中间结果和结果表述。
下面从定性判断油气层的角度介绍综合判断油气水层的一般方法。
§1.5.1 收集反映储集层地质特点的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油田构造特点和油气藏类型,根据地下地质体的特点大概可分为构造圈闭油气藏、地层圈闭油气藏和岩性圈闭油气藏三大类。
油气藏的类型决定着成藏规模和油气水的分布规律,因此在测井解释时应对油田的构造特点和油气藏类型有足够的认识。
了解油田各个时代地层在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帮助划分岩性和解释井段。
了解油田各主要含油层系的四性关系在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
收集直接反映地质情况的第一性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钻井过程中的油气显示,主要是泥浆性能的变化和槽面显示。
泥浆性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比重、粘度和含盐量的变化。
钻开油气层后,油气进入井内,引起泥浆比重降低、粘度升高;钻开盐层后,引起泥浆含盐量的增加。
遇到油气层后,泥浆槽面显示包括油气出现的深度、油花气泡的直径、油花气泡占槽面的百分比、槽面上涨情况等,油气上窜速度、泥浆漏失量、钻井放空等现象也对识别油气层有重要参考意义。
2)钻井取心,是开展各项研究的基础。
取心现场描述主要包括地层岩性、颜色和含有级别(饱含油、含油、微含油、油斑油迹),实验室分析包括物性分析、薄片分析、粒度分析、岩电测量等大量的常规分析化验资料和专项分析化验资料。
它们是测井解释的基础。
3)井壁取心,是用电缆把取心器下到预定深度,直接从井壁取出直径约1厘米的岩心分析其岩性和含油性的方法。
栗园地区油气显示特点及解释评价方法探讨

熊 玉芹, 乔俊荣 , 刘小超 , 李艳.栗 园地 区油 气显 示特点及解释评 价方法探讨.录井工 程 。0 7 1 f )2 ~2 2 0 ,8 3 :O 2
摘 要 栗 园地 区是 河 南 油 田近 两 年 来 老 区 精 细 勘 探 取 得 突 破 的 个 地 区 , 解 决 该 区录 井 含 油 级别 偏 低 、 测 为 气
绝对值偏低 、 气测组分不全及地化分析数 据受岩性影响所 带来的 解释 难题 , 在分 析该 送油 气 显示特点 的基 础上 , 针
对气测金烃异 常相对幅度 明显 、 化录井油层段显 示相 对较好 的优 势’ 出利 用气 测全烃 曲线形 态识别 储集 层流 地 提
体 性 质 的方 法并 建 立 了气 测全 烃 相 对 幅 度 与 灌满 系 数 解 释 图 板 、 化 B - 解释 图板 经 B 3 5井 实 际应 用 , 实 地 p l 证 这 些 图板 有 较 好 的 实用 价 值 , 明录 井 技 术 在 栗 园地 区 油 气 发 现 与评 价 中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 规 地 质 录 井 、 测 录 表 常 气 井 、 化 录 井技 术 相 互 结 合 能 够 准 确 发 现 与 评 价 油 气 层 。 地 关 键 词 栗 园地 区 油 气 层 显示 特 点 解 释 评价 方 法
9 0 8 a s 7 ℃) 凝 固 点 一 1 ℃ ~7 , 油 密 6 . 5mP ・ (0 , 1 ℃ 原
烃 曲线 异常 显示 厚度 h 异与储 集 层厚 度 h 之 比 ) 储 在 0 8以上 ; . 全烃 异 常绝 对值 不高 , 般小 于 7 。 一
熊玉芹
度 0 8 4 , 0 9 0 /m。 . 5 9- . 6 g c ,这导 致 了不 同油层 的地 - ,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烃(%)
0.001 100 1
RLA1
100000
地层 钻时
0 60
C2(%) 岩性剖面 深度 0.001 100 (m) C1(%)
0.001 0.1 0
4200 4220 4240
RLA2
1 100000
测井解释 综合解释 试油结论 定量荧光强度 地化录井(Pg)
0 20 0 0.1
GR
200 1
一、油气水层综合解释评价程序
收集区域地质资料
收集本井资料 收集邻井资料 基础资料收集与准备 深度校正 气测-压力平衡判别、校正
资料预处理与校正
地化-资料校正 其它资料校正 目标层确定、储集层划分
储集层评价
流体性质评价
含油气丰度评价
公式法
产流体性质评价、解释结论
图版法 经验法 专家系统等软件
综合解释报告编写
目
录
一、综合解释程序 二、综合解释原则 三、综合解释技术 四、原油性质判别方法 五、含油丰度评价 六、储层可动水分析 七、油水系统划分 八、综合解释实例
图版法 经验公式法 神经网络法
专家系统法
灰色判别法 …… 普遍应用效果不是很好,有的仅在某个地区、对某种类型的油
气层有一定效果,原因:不是方法本身不好,而是油气层本身 太复杂,受影响因素太多,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合适的评 价方法和技术,更应强调的是遵循科学的评价程序、原则,灵 活地综合运用各种地质、录井、测井等资料,有针对性地深入 解析油气储层各方面的特征(储层特征、油气性质、含有丰度 、含水情况等)后,才能得到理想的评价结果。
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方 法
慈兴华
胜利地质录井公司研究解释中心
二○○六年十一月
钻井的根本目的是找油、找气,要找油、找气就必须取全取准 各项地质资料。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是完井地质资料整理的主 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岩心、岩屑等各种录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 及测井资料,找出录井信息、测井物理量与储层岩性、物性、含油 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试油成果对地下地层的油气水层进行判断
D、从成藏角度宏观分析的原则
1、充分分析、掌握区域及局部的地质特征(地层、 构造、沉积相……)
2、从生、储、盖、运、圈、保各方面逐一分析(特 别是较新的探区) 3、充分吸收、利用石油地质的新理论、新技术
(如深盆气理论、低熟油理论、煤成烃理论、复式油 气聚集理论、多样性潜山成藏理论……
三、综合解释中几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RLA4
100000
CG209井4248-
4271.5m,录井岩性
为灰色油斑及荧光白云岩 ,测井解释II、III类层 ,储层发育较好
试油井段 4247.0-4376m: 层位:八陡组- 上马家沟组 采用抽2050/32 的工作制度,日 产水9.4方,无油, 累计产水202方, CL-:44681mg/L, SO42-:806mg/L, 总矿:73700mg/L, 水型为CaCL2, 结论为水层。
识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含油丰度、纵向分布、产能和 成藏特征。
从原理上讲:气测-罐顶气-热解地化三种录井方法具 有一定的互补性。 这就提示我们,评价时不但要
重视三者分析结果的一致性,更要注意其差异 性,有时,通过差异性的分析更能反映储层及 其含油气的特征。
井口油气的分布状态和相应的录井油气检测技术
B、针对性原则
6 7
4260
2 3
8 9
10 11
4280
12
上马家沟组
B、针对性原则
③非取心低渗透储层
储层中的油气信息主要残留在岩屑中。应侧重 的资料为罐顶气、地化和定量荧光资料
B、针对性原则
④重-稠质含油层
由于烃类损失较少,应侧重资料为气测、岩 石热解资料和棒状色谱资料。
C、相对性原则 坚持利用层内、层间、井间对比 和录井多参数综合分析技术,进行油 水可动性分析。具体实例将在下面评 价技术中详细介绍。
1、确定目标层
2、原油性质分析
依据各种测录井特征,将井筒内自 依据油气水层划分结果, 潜山顶部至井底的所有可能储层均定为 对每一目标层,依据各种录井资料 结合原油性质、储层物性 目标层。同时,有邻井时进行地层对比 对有显示井段进行原油密度判断,分 等进行油水系统划分。 ,分析所选目标层与邻井储层的关系。 依据含油丰度和储层评价 析原油性质。 结果进行层内、层间、井 间对比和综合分析,结合 依据原油性质分析结果和各种资料表征 录井特征参数进行油气水 对储层进行含油丰度的判断 层划分
3、含油丰度分析
6、油水系统划分
依据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结合原油性质 、含油丰度评价结果对储层进行综合划 分、评价。不易漏掉储层解释,并合理 划分储层
5、油气水层判别
4、储层综合评价
二、综合解释的原则
A、综合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相对性原则 D、从成藏角度宏观分析的原则
A、综合性原则
各种测、录井资料由于技术条件、适 用条件的限制有时出现表征矛盾,必须坚 持综合性的评价原则。这样可使我们全面地认
层内对比分析法 层间对比分析法 井间对比分析法
多参数综合分析法
直接利用各参数所表征的油藏物理意义,综合分析油气水层。例如: 利用定量荧光、岩石热解色谱、地化等资料分析原油性质和含油气丰 度;利用气测和罐顶气资料分析油气活跃性;利用岩石热解色谱、棒 状色谱和罐顶气某些参数分析可动水的存在等。 依据各种录井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对 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和含油气丰度 在同一油水系统内,对比层内、层间、井 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间不同物性段的含油丰度:若储层物性与 含油丰度呈正相关,则预示储层为油层或 油水同层,否则,为含油水层或水层。
各种录井资料均有其技术优势不足,在解 释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储层物性、不同原油 性质有针对性地优化解释参数。
①钻井取心储层
钻井取心储层由于烃类损失较少,油气水信息 主要赋存于岩心实物中,因此应主要侧重岩石 热解色谱录井、岩石热解录井和棒状色谱录井 资料 。
B、针对性原则
②非取心高渗透储层
储层中的油气信息容易进入钻井液,故应侧 重的资料为气测资料、钻井液棒状色谱资料 和定量荧光资料。
,是综合解释的最终目的。油、气层解释合理,能够反映地下实际
情况,就能彻底解放油、气层,把地下的油、气资源开采出来为人 类服务;反之,如果解释不合理,就可能枪毙油、气层,使地下油 、气资源不能开采出来,或者延期开采,以致影响整个油、气田的 勘探开发,可见,做好油、气层的综合解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 作。
1 2 3 4 5
八陡组
1
;气测全烃:0.11%
↑0.18%,绝对含量低且 基本无升幅,组分仅具单 一甲烷,为0↑0.13%, 显示出极差的油气活跃性 ,故对应该段综合解释含 油水层5.90m/2层,干层 5.50 m/2层,后对4247 -4376m试油,日产水9.4 方,无油,累计产水202 方,试油结论为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