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简介总结

合集下载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

这是我创作时永远牢记在心的话语。我从未将句话真正行诸文字或贴在墙壁, 而是刻划在我心灵深处的墙上。这句话是这样的: “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 无论高墙是多么正确,鸡蛋是多么地错误,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 谁是谁非,自有他人、时间、历史来定论。但若小说家无论何种原因,写出 站在高墙这方的作品,这作品岂有任何价值可言?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是 一鸡蛋。我写小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给予每个灵魂尊严,让它们得以沐浴在阳光 之下。故事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在于检视体制,避免它驯化我们的灵魂, 剥夺灵魂的意义。我深信小说家的职责就是透过创作故事,关于生死、爱情、 让人感动落泪、恐惧颤抖或开怀大笑的故事,让人们意识到每个灵魂的独一 无二和不可取代。这就是我们为何日复一日,如此严肃编织小说的原因。
1982年秋,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 ,也开始长跑。此后近30年,从夏 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 从日本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 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 远奔跑。 从33岁起,26年来坚持每天跑步, 28次参加马拉松,无论到哪儿,身边 总少不了一双运动鞋——这是日本作 家村上春树的另一面。跑步成为他的 生活常态, 也成为他的人生哲学
1979年-《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赏、芥川赏候补
1980年-《1973年的弹子球》芥川赏候补
1982年-《寻羊冒险记》获得野间文艺新人赏
1985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谷崎润一郎赏 1996年-《奇鸟行状录》获得读卖文学赏 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获得World Fantasy Awards。 2007年-2006年朝日奖(文学) 2007年-第一届日本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大赏 2011年-《1Q84》入围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寻羊冒险记》是村上春树继处女作《且听风吟》 、 《1973年的弹珠游戏》后的第三部小说, 与上述两部作品构成“我与鼠”系列三部曲。 《寻羊冒险记》是第三部,用现实与虚幻 交织的奇特之笔,打开了日本的新文学之 门。小说极富寓言性与神话色彩,作者认 为该小说的创作“顺利到最后,在恰到火候处止笔” 《寻羊冒险记》是村上的第一部够规模的长篇, 村上因此获得了野间文艺新人赏。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村上春树作品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村上春树作品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村上春树作品介绍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

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

作品大事记:1979年《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1981年决心从事专业写作。

1982年《寻羊冒险记》由讲谈社印行,获“野间宏文艺新人奖”。

1985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由新潮社印行,获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

1987年《挪威的森林》由讲谈社印行,上下册畅销430万部。

1988年《舞!舞!舞!》由讲谈社印行。

1992年《奇鸟行状录》第一部开始在《新潮》连载,《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由讲谈社印行。

1996年《奇鸟行状录》获得读卖文学奖。

1999年发表“地震之后系列”,包括《UFO降落钏路》,《有熨斗的风景》,《神的孩子全跳舞》,《泰国之旅》,《青蛙君救东京》。

2002年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印行。

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获World Fantasy Awards。

2009年长篇小说《1Q84》出版,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

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败后沉重的气息,他被称作日本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

村上春树:《挪威森林》备受所有文艺青年和影迷关注的村上春树大热小说《挪威的森林》改编的同名电影,讲述了日本青年渡边和直子、绿子两名女性之间欲说还休的青春故事。

原版小说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热卖1000万册以上,更是带动了亚洲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村上热”。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文化素材 村上树

高考语文作文备考文化素材 村上树

2013届高考作文备考文化素材:村上春树村上春树( 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

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

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要表达的真实,或许可以用两个字总结:人性。

村上要表达的真实是什么呢?似乎难以用一句话总结,所以用两个字总结:人性。

不仅村上,从但丁到雨果,从曹雪芹到张爱玲,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小说家要表达的无非就是人性。

他们“通过写故事不断试图理清每个个体灵魂的独特性——生与死的故事,爱的故事,使人哭泣、使人害怕得发抖和捧腹大笑的故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小说家要做出是非判断。

这样的判断往往不意味着区分好人和坏人,而是坦露每一个人内心的光明和黑暗,用光明去照亮黑暗。

想表达自己,就得编个故事。

曾经有记者问村上,小说为什么对人如此重要?村上回答说,我知道小说为什么对我重要:如果想表达自己,我就得编个故事。

他在另一个场合也说,小说家就是“职业撒谎者”。

这句话看似费解,其实简单,什么叫真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小说家渴望与他人分享看法、分享解释,但他们希望保持一点距离,用有趣的、非说教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有了小说。

写作和跑步: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村上说,对他而言,写小说基本上是体力活儿。

坐在桌前,把思想聚成一道激光,从一片空白中想像出某种东西,编一个故事,选择适当的词语,控制故事整体运行的方向,这一切需要的精力和时间都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像。

为保持写作体力,村上20多年来一直坚持长跑。

“长跑不在于战胜别人。

你的唯一对手就是自己,和其他人无关,你面对的是一种内心冲突:这次我是不是比上次跑得好?一次又一次让自己达到极限,这就是跑步的精神。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

「ノルウェイの森」にはビートルズの音楽が流れ、村上は結婚 後ジャズ喫茶を生業にして純粋にアメリカ文化にひたった戦後世 代である。アメリカ文化も見直されているこの頃であるが、筆者と しては、世界の才能ある若者にチャンスを与えるアメリカのもつ良 さを評価し、村上春樹の天才を信ずる。英語に訳されたからこそ、 他の国語にも訳されるようになり、日本語版は地方版になり下が ったかもしれないけれど、村上は世界の村上であることに拍手を 送りたい。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 这笔巨大的财富。‛
☃‚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 ‚或许‛。我们所能明确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 我们擦间而过。‛
经典语句翻译(一)
1981年村上の「カンガルー通信」は英訳され、1982年「中国行きのスローボ ート」が英訳される。文学作品が世界に認められるためには、ニューヨーカーに 掲載されることが必要であるが、村上作品は1994年「象の消滅」以下ニューヨー カーに紹介され、今までに少なくとも21編が紹介された。その後のアメリカの各 誌の批評は好意的であった。 2005年5月村上はマサチューセッツ州ケンブリッジに長期滞在したときマサ チューセッツ工科大学での朗読会では500席の講堂に入りきらず大混乱になっ た。11月のハーバード大学の公開講演ではチケット制を採用し、800席で対応し た。この後短編は次々と出版され、2004~2006年、ニューヨーカーは3編を掲載、 ニューヨークタイムズは2005年冒頭にベスト5に村上を取りあげた。
現在村上は少なくとも38の言語に訳され、東アジアでは特に売れている。ド イツ語版で日本語のオリジナルと意味が変わっていると問題になった事件があ ったが、村上は重訳ということを気にしていない。「あと15年たってノルウェイ語 に訳されるより、2年後3年後に多少不正確な形があっても出てくれたほうがあり がたいですよね。」村上はサハリンに行ったとき、スーパーも何もない露天で、お ばさんが売れる本を売っている中に自分の本があるので、ひっくりかえっちゃっ たですよね。」と喜んでいる。

读书心得——走进日本小说《挪威的森林》

读书心得——走进日本小说《挪威的森林》

读书心得——走进日本小说《挪威的森林》一、村上春树的性格表现1949 年1 月12 日,村上春树出生于日本关西京都伏见区。

他从小就酷爱阅读外国文学,或许这也正是在其作品中经常出现外国作曲家、歌手的名字的缘由。

19岁那年,村上春树进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就读。

在校期间,村上春树经常旷课去打零工,或者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乐酒吧里。

这种颓废的生活,后来在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中处处得到体现。

自1979年村上春树发表了《且听风吟》后,他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村上春树的性格孤僻怪异,很喜欢把自己隔绝于熙攘吵杂的现实生活之外,希望别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在日本,村上春树基本是拒绝媒体记者采访的,拒绝与他人合影,拒绝坐在讲台上做讲演报告之类的东西。

村上春树不喜欢呆在日本,喜欢在国外专心创作,这样就不会有无聊的电话骚扰,所以我们会发现其作品中缺少表现日本文化的道具。

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樱花、富士山,而是啤酒、咖啡、吉他之类的东西。

或许只有沉醉在咖啡和酒吧中才可以给村上春树带来灵魂的自由。

二、《挪威的森林》的特点村上春树的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文体简约、流畅,有节奏的抒情笔调、擅长美丽的自然景物描写。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翻译成汉语的日本小说,刚读上几句,就能够品出是日本小说的味道。

但读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夏目漱石的《哥儿》后能感受到明显的区别。

《哥儿》的故事情节虽然幽默,但是句子的长度、用词难度很大,很难读懂。

《挪威的森林》就不同了,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读者带来特有的愉悦。

在中国人看来,日本人缺乏幽默感。

从日本的小说中也能感受到这些。

但是村上春树的小说有时却能带来独特的幽默感。

这种别开生面的文体明显不同于其他日本作家,因此村上春树的小说在中国读者眼里不像日本小说。

《挪威的森林》中,存在一种优雅的距离感。

村上春树则以若即若离的方法将距离感表现在主人公同周围人的关系上。

渡边就是典型,他面对着多愁善感、柔情似水的直子和野性未脱、活泼迷人的绿子,这个孤独的都市少年一直徘徊于两位少女之间。

村上春树简介分析课件

村上春树简介分析课件
村上春树简介分析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村上春树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 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分析 • 村上春树的创作手法与技能 • 村上春树作品的主题与意象 • 村上春树的影响与评价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村上春树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生平简介
1949年诞生于日本 京都
1987年发表《挪威 的森林》而一举成名
主题思想
小说探讨了人类的孤独、生命的短暂以及对于时间的思考 ,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时间的感慨。
CHAPTER 03
村上春树的创作手法与技能
意识流与内心独白的运用
意识流
村上春树常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 等意识流手法,打破传统叙事方式, 让读者进入主角的内心世界,感受其 情感与思考。
内心独白
村上春树的创作中,内心独白是一种 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 性情、情感及思想。
得小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主题思想
小说探讨了人类的孤独、爱情的 复杂以及对于社会的反思,表达 了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于社
会的关注。
《且听风吟》
故事情节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酒吧里与朋友们谈天,回忆起自己曾 经的青春岁月,呈现了一个充满感性和思考的故事。
写作风格
村上春树的写作风格在《且听风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运用了大量的短句、简洁的语言以及对于细节的刻画, 使得小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拓展创作领域
未来村上春树可能会尝试更多新的创作领域和风格,例如翻译、电 影剧本创作等,为读者带来更多元化的作品。
与读者交流
村上春树非常重视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未来他将继续通过各种渠道 与读者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生活体验。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日本)人物简介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日本)人物简介
• 《挪威的森林》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成就
• 198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
• 2006年,获得捷克卡夫卡文学奖
• 200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
• 2011年,获得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
02
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与特点
村上春树的小说风格概述

文笔独特,善于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 作品中常出现超现实元素,如猫、井底等
主人公
配角
人物形象塑造
• 多为孤独、迷茫的年轻人
• 多为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人物
• 善于运用细节描绘人物性格
• 通过他们的成长和经历,展现人性
• 通过他们与主人公的互动,推动故
• 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行为举止,
的复杂和多样
事情节的发展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主题与思想
主题
思想
• 多涉及青春、孤独、迷茫等
注重健康,坚持长跑
• 长跑是村上春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 通过长跑,保持身体健康,激发创作灵感
村上春树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
与电影导演合作
与音乐家合作
• 为**《神的孩子全跳舞》**等电影撰写剧本
• 与东京事变等乐队合作,为他们的作品创作歌词
• 与大岛渚、山田洋次等著名导演合作
• 与坂本龙一等音乐家合作,为他们的作品创作歌词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日本)人物简介
D O C S S M A R T C R E AT 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村上春树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村上春树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01
• 父亲是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村上修
• 母亲是家庭主妇村上美幸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介绍_350字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介绍_350字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介绍_350字
村上春树(むらかみはるき,Murakami Haruki),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

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村上春树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引发广泛关注。

村上春树是在日本与台湾乃至韩国相当受欢迎的作家,同时也以自我训练跑长途马拉松、喜欢爵士乐、猫、古典音乐及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闻名。

“我本人是村上春树作品的粉丝,他的作品中文学纯粹度毋庸置疑。

但是不得不说,村上获诺奖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

因为村上的小说,比较容易被视为通俗、大众流行小说,可能不太符合诺奖评委们口味。

”文化批评家叶匡政认为,村上春树的小说更具有通俗小说的某些特征,可能难入诺奖评委的法眼。

美国作家获奖可能性比较大
跟往年一样,民间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预测,一如既往地热烈。

圈内评论家认为,今年美国作家获奖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赔率榜前10名里,有3位美国作家上榜,分别为乔伊斯·卡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孤独与沟通。“人生基本是孤独的, 但同时又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人沟通。我 写小说的用意就在这里。”“人们总要进入自 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 连带感。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 挖下去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而用围墙 把自己围起来是不行的。” 关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最重要的 是读者。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何 况一旦获奖就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匿名 性’,非常麻烦。再说诺贝尔文学那东西政治 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村上春树获得过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 之称的“弗朗茨· 卡夫卡”奖。 )
在30岁前,村上春树只是一个普通人
村上春树至29岁起才开始写小说,在过去七年内 曾经想写什么却什么也写不出来。首作《且听风吟》 写作动机源于某日在涩谷区千驮附近的神宫球场观赏 职棒球赛时,看到养乐多队洋将大卫· 希尔顿(John David Hilton)击出一支二垒安打后的所见光景。村 上称这是“一种契机刺激了心中的某种不寻常东西” 让他投入写作。 随后他每晚在餐桌上挥笔不止,写罢投给“群像 新人奖”评审委员会。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数限 制”。6月,《且听风吟》获第23届“群像新人奖”。 “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渐渐能意会到,深刻并不等于接近事实。 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无事。可惜人无 身影,无记忆,无心。男女可以相亲却不能相爱。 爱须有心,而心已被嵌入无数的独角兽头盖骨化 为“古老的梦”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人多多少少都是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来的。 当别人和自己差别太大时会感到生气,过于相像 又会觉得悲哀。如此而已。
时间胁迫着跌爬着向前,即使肩上常常 背负的是众人口中那平面化的坚强,但, 我们也要让自己的那个世界变得立体。
----END----
1979年 - “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 1982年 - “寻羊冒险记”获得野间文艺新人奖。 1985年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谷崎润一郎奖。 1996年 - “奇鸟行状录”获得读卖文学奖。 1999年 - “约束的场所 ”获得桑原武夫学艺奖。 2006年 - 捷克法兰兹卡夫卡奖、短篇小说选集“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 获得Frank O’Connor 国际短 篇小说奖 2006年 - “海边的卡夫卡”获得World Fantasy Awards。 2007年 - 2006 朝日奖(文学) 2009年 - 耶路撒冷文学奖 2009年 - “1Q84”获得第63回 每日出版文化奖 2011年 -荣获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
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 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 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 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 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 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 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 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 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 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 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也正是从《奇鸟行状录》开始,村上开始告别 “淡漠”和“距离”,转而拥抱责任,尤其对日本 渐渐怀有社会责任感,其中最主要的是开始质疑那 段不少日本人讳莫如深的历史。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今天的日本社会尽管战后进行了许许多多重建, 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归根结底,日本最大的问 题点在于:战争结束后未能将那场战争劈头盖脑的 暴力相对化。人人都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以非常 暧昧的措词改口声称‘再不重复那样的错误了’, 而没有人对那架暴力机器承担内在责任,没有认真 地接受过去。”
译者眼里的村上春树
您也知道,日本人对着装十分讲究,尤其见客 人时往往西装革履,一派庄重。但村上不是那样。 尽管时值冬季,他却像在过夏天:灰白色紧身牛仔 裤、三色花格衬衫、里面套一件黑T恤,挽着袖口。 见到我,没有像一般日本人那样一边深鞠躬一边说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握完手,对我这么多年翻 译他那么多书表示感谢。总的说来,见面的感觉和 想象中的差不许多,自然、真诚、不造作,完全没 有大作家的架子。最后我请他为中译本《海边的卡 夫卡》写序,他爽快地答应下来,笑道:“即使为 林先生也要写的!”
在写作开始时,他的酒吧正经营惨淡,然而在回忆里 他却这么说……
“每日早晨四点起便进行写作,至上午十点前终止 当日的写作工作。“我没有一天不写作。随笔也好, 翻译也罢。总是要写些什么。” “走出校门后几乎从未提笔,刚开始写得异常吃力。 唯一给我鼓励的是菲茨杰拉德那句话:‘如果叙述与 人不同的东西,就要使用与人不同的语言。’但毕竟 不是件容易事。边写边这样想道:40岁时肯定能写出 像样些的东西来。现在仍那样想。获奖固然让我欣喜 万分,但我不愿意受有形物的束缚,已经不再是那样 的年纪。” 这一年也是他决心从事专业创作的一年。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 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 的绝望。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 失去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 ,迷失的人 迷失了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 迟早要失去的东西并没有太多意义,必失之物 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摘自林少华的访问记
我起身告辞,他送我出门。走几步我回头看了 他一眼。村上这个人没有堂堂的仪表,没有挺拔的 身材,没有洒脱的举止,没有风趣的谈吐,衣着也 十分随便(他从不穿西装),即使走在中国的乡间 小镇上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就是这样一个 人在这个文学趋向衰微的时代守护着文学故土并创 造了一代文学神话,在声像信息铺天盖地的多媒体 社会执著地张扬着文学魅力,在人们为物质生活的 光环所陶醉所迷惑的时候独自发掘心灵世界的宝藏, 在大家步履匆匆急于向前赶路的时候不声不响地拾 起路旁遗弃的记忆,不时把我们的情思拉回某个夕 阳满树的黄昏,某场灯光斜映的细雨,某片晨雾迷 濛的草地和树林……这样的人多了怕也麻烦,而若 没有,无疑是一个群体的悲哀。
任何人都有一两件不愿失去的东西,在找出那 种东西方面我们可谓行家里手。人必然有欲望与自 尊之中间点那样的东西,如同所有物体都有重心。 我们可以找出它来。现在你也心中有数。失去之后 你才会意识到它曾存在。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 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 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 长久不了。 在大悲与大喜之间,在欢笑与流泪之后,我体 味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幸福。 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幸 福和美丽诱惑着我深入其中。
关于创作动力。“我已经写了二十多年了。 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得自由的念 头。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使灵魂获得自由。 我想读的人大概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而这大 约就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关于奇异的想像力。“想像力谁都有。难 的是接近那个场所,找到门、打开、进去而又 返回——我并没什么才华,只不过具有这项特 别的专门技术。如果读者看我的书过程中产生 共鸣,那就是说拥有和我同样的世界。”
当我们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路时,所看到的 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辩的“或许”。我们所能明确 认知的仅仅是现在这一瞬间,而这也只是与我们 擦间而过。
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 块,免不了转弯落回自家头上……时代如流沙, 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 立的位置。
人死总是有其相应的缘由的。看上去单纯而并 不单纯。根是一样的。即使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只 是一点点,但用手一拉就会连接出来很多。人的 意识这种东西是在黑暗深处扎根生长的。盘根错 节,纵横交织……无法解析的部分过于繁多。真 正原因只有本人才明白,甚至本人都懵懵懂懂。
可贵的是,村上没有至此止步,他还把笔锋 指向日本这个国家最黑暗的部位。《奇鸟行状录》 最后一段出现“犹如一把中国刀”的尖锐的上弦 月,而此时“中国代表着日本军队在战场上犯下 的骇人屠杀恶行”。村上在美国创作这部长篇的 第三部期间,一次接受采访被问及“为什么你们 这一代人要对自己出生前即已结束的战争背负责 任”,村上回答:“因为我们是日本人。当我从 某些书上读到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时,简直不敢相 信。……我想知道是什么驱使他们做这种事,去 杀死或伤害数不清的人们。”并且断言“暴力是 理解日本的关键”。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 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 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 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 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 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 ——村上春树谈成功的秘诀 2009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值新 一轮巴以冲突高峰期,支持巴勒斯坦的各方力 量极力劝阻,但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最终前往 以色列受奖,并发表了以人类灵魂自由为主题 的获奖感言。“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 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此举 使村上名声大噪数个真实的生
活姿态的集合。而忙碌于生存的我们早已模糊 了生存和生活的界限,直到跟随村上字里行间 泛起的回忆,才觉过去的自己仿佛还在跳跃, 生活还是那么充满真味。在青涩岁月里,膨胀 的身体渴求着释放,爱情与孤独的交错,弥漫 着荷尔蒙的味道,烙印着成长的痛楚。最初的 本能超越了精神,回不到从前的我们,被
村上春树与中国
村上的父亲战前是京都大学的优秀生,在校期 间被征召入伍。村上小时听父亲讲过在中国的骇 人经历。此后他“对中国及中国人的情感便十分 矛盾”。 在《去中国的小船》这个短篇从中可以看出 他对自己接触的几个中国人心怀歉疚,“看出村 上的确持续地对中国反思,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中 国是日本人的一段痛苦回忆。”
坦率地说,能够对那段历史采取如此态度的日 本作家是极为罕见的。在这个意义上,村上绝不仅 仅是执著于个人主义的或所谓“后现代”作家,同 时也是敢于追问一般日本作家不愿或不敢追问重大 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作为 中国读者,更应对此、对这个日本作家的勇气和良 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评价。
村上春树的言论
所以,村上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人的一 生中平淡得似乎一无是处的真味,那种无伴的心 灵的孤寂。即使你什么都有了,你依然无法驱遣 这一人生长河中断断续续的真实。世间有无数的 窗口,也就有无数寂寞的人;有多少间仓房,就 有多少无奈之人、无着之人。在同情之泪模糊了 视线的作者笔下,我们生活、生存,又被放逐、 消泯。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样地,其中 隐藏着人生的真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