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笔下的女性形象
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

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志贺秀树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刻画了日本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其中,妻子形象在其作品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志贺文学中妻子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一、妻子形象的外在特点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通常是年轻美丽的女性,具有深沉的感情和灵敏的直觉。
她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男主角身边,成为他们的灵感源泉和心灵寄托。
二、妻子形象在揭示男性内心世界中的作用志贺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往往是孤独、内向、沉默寡言,而妻子形象则常常成为男性内心世界的抒发者。
在《人间失格》中,宫本隆治的妻子小百合是他唯一倾诉心事的对象,她的存在使得宫本隆治勉强保持了一份温情。
三、妻子形象的家庭角色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经常扮演着家庭妇女的角色。
她们为家庭付出,照顾丈夫和子女,使家庭和谐有序。
在《半生缘》中,女主角宫崎晶子坚定支持丈夫离开公司创业,充分发挥了妻子的作用。
四、妻子形象的爱情观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通常有着高尚的爱情观。
她们坚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即使在丈夫危难的时候也不离不弃。
在《随想录》中,岸田理塔子在照顾患病的丈夫岸田国士的同时,思考着自己的生命和爱情。
五、妻子形象的心理特征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通常是脆弱而坚强的。
她们经历了生命中的诸多苦难和磨难,但依然坚韧不拔地生活下去。
在《美女手记》中,女主角美女回忆起自己的失恋经历,伤心欲绝,但还是决定重振旗鼓。
六、妻子形象的意义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她们的形象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中妻子的角色和地位,同时也表现了日本文化中妇女的美德和美学。
七、妻子形象的文学价值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八、妻子形象的现实意义志贺文学中妻子形象所展现的妇女形象和价值观念,对于当代日本社会中妇女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九、结语志贺文学中的妻子形象肩负着多重的角色和意义。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日本文学作品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吸引着读者的目光,而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作为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其多样性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
在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常常表现为坚强、温柔、独立、聪慧等多面的特征,展示着女性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个性特征。
本文将从古典文学至当代文学,对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为顺从、贤淑、忠贞的妻子和母亲。
例如《源氏物语》中的紫式部和《枕草子》中的清少纳言都是古代文学中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
她们以其美丽、聪慧和顺从的特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价值观。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被赋予了忠贞贤淑的品格,成为了男性主角心目中的理想之人。
即便在古代,女性形象也不乏坚强和勇敢的一面,如《比叡山》中的女武士铃木宗子,展现出了女性在困境中的果敢和决断力。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真实和多元,反映了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例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花果,以及川端康成的《千羽鹤》中的雪江和登代,她们展现了现代女性的不同面貌和内心世界。
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婚姻,这些女性形象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在情感与精神追求,表现出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日本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对传统性别观念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抗。
例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的织田诗子和大江健三郎的《午后的曳船》中的大富翠,她们以叛逆和反叛的姿态挑战了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和性别制度的不满和探索。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对自我认知和自由发展的追求,呈现了现代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自觉和觉醒。
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一个表现内容,更是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绘,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日本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挪威的森林人物分析

挪威的森林人物分析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渡边和两位女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在成长中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在这部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心理活动,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引人深思。
渡边渡边是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温和、细腻、善解人意的大学生。
他在故事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化,最终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成熟的人物。
渡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面临着内心的矛盾和困惑。
他在和两位女性的关系中,展现出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责任的承担,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盛子盛子是渡边的初恋对象,是一个敏感、脆弱、内向的女孩。
她经历了很多不幸和痛苦,使她变得孤独和沉默。
盛子对渡边充满了依赖和期望,同时也承载着过去的伤痛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她的形象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出了一个受伤的灵魂在成长和寻找自我救赎的过程。
千寻千寻是渡边在大学里认识的另一位女性,是一个独立、坚强、聪明的女孩。
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活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千寻和渡边之间发展出一段深厚的友情和互相帮助的关系,她在整个故事中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和积极态度,成为渡边成长中的重要支柱和引导者。
总结挪威的森林通过渡边、盛子和千寻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关于青春、成长和爱情的复杂故事。
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心理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自我和他人的思考和感悟。
挪威的森林不仅是一部富有魅力和想象力的小说,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思。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村上春树的幽默与性感

说实话,村上春树的小说我一本都没有读过,但这些年来,他的大名却一直在耳边回响着,对于他的文字,一直存有一种敬畏感和神秘感。
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村上新出的随笔集《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施小炜译,南海出版公司),一下子就被这书名吸引住了。
用蔬菜和水果为书名的生活化,封面上那个古老童话《拔萝卜》的幽默画,有一种召唤读者走近的亲切感。
于是,迫不及待地购买,迫不及待地阅读。
这本书共收录了村上52篇随笔,他写蔬菜的心情,写奥基夫的菠萝,写一人份的炸牡蛎,写月夜的狐狸等,种种以蔬菜水果美食动物为题材的话题;还写自己的糗事,如:派对是我的弱项、终极慢跑道、得穿西装啊,等等。
这些五花八门的话题,在村上的笔下都幻化成一篇篇带着色彩散发着香味的美文。
村上的随笔文风简洁、风趣、幽默,而且很性感。
这里的性感,不是指女性丰乳肥臀式的外在性感,而是指秀外慧中式的由内而外散发的性感。
读完全书,一些极具画面感的场景,还有一些极性感幽默的句子就那么活生生立在眼前,挥之不去了。
在写《得穿西装啊》,村上用自嘲的口吻写道,我的职业是不需要穿西装的,可生活中有那么一两次机会必须穿西装出席,于是衣橱里不得不预备那么一两套西装,可往往穿的机会少之又少。
而去西装店买西装的时候,又必须着西装去。
于是很多时候,便成了“简直就像是为穿着它去买西装,才买西装的”。
这是村上对生活中让人无奈的小细节的一种戏谑和幽默处理:感性的生活,性感的心态。
在《终极慢跑道》里,村上写自己垂涎那条远近闻名的专供耐克公司员工跑步的跑道很久了,终于有机会被邀请去试跑一下。
可是那天,粗心的村上先生竟然穿了一套新百伦牌的运动衣和跑鞋,而且还有电视台在录像,村上写:“尴尬呀,该如何是好?....。
.负责公关的女职员满脸一副‘好个给人添堵的家伙’(不过表面上却笑容可掬)……”最后,村上穿着耐克公司赠送的运动衣和跑鞋跑完全程,还在文中连连致谢:谢谢啦,耐克。
感谢你们。
这里的村上平实可爱到就像咱们邻家的憨厚老哥或是小弟,文字中的真诚和幽默就这么扑棱棱的跳进读者心里,让人忍俊不止。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主题思想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主题思想摘要《挪威的森林》以爱情故事为题材极写青春时期少男少女的孤独、迷失与自我救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且村上春树的经典作品《挪威的森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时效性,与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概况基本吻合。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本上进一步挖掘,以期为青春期的系列困扰探索一条合理的出路。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孤独;迷失;自我救赎;青春期Abstract"Norwegian wood" extremely write love story with youth, lonely and lost of boy-s and girls to redeem themselves, caused the reader a strong resonance, and Haruki M-urakami's classic "Norwegian wood" has a strong time and timeliness,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teenagers.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basically further digging, in order to adolescent series to explore a reasonable way.Key words: "Norwegian wood"; Lonely; Lost; Self-salvation; adolescence引言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通过对主人公渡边所处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描述,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日本青年一代情感世界里的空虚、寂寞和孤独等情绪,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村上春树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符号化倾向

形 而上学 的女孩 ” 。她拥 有形而上学 的身体 ,她所处 的环境 也随之变得形而上学 ,作者直截 了当的解 释了这一形象的象 征性 。“ 每次想 到你 ,我都 想起高 中的走廊 … 昏暗 的 ,有点 潮 湿的高 中走廊 。天花板很 高 ,水泥地 面走起 来嗵嗵作响。 ” 又联想起 什锦色 拉和走廊 外面 的 “ 不怎么样 的长 2 5米 的游
音乐是解读村 上艺术世界秘密符码的解码器之一。形而 上学的女孩在这里作为青春 时代 组建 的一套类似情感密码 的 象征 ,在我 已届 中年 的时候 ,通过重 温旧 1 3 乐 曲得以显现起 身姿。 他将我和往 日时光打上了绳结 , 那绳结也连接着我 自身。 “ 我迟早肯定要在遥远 的世界中的某个其妙的场所 同我 自身不 期而遇…在那里 ,我是我 自身,我 自身是我。 ”旧 日的时光 中 保存着 尚未经受尘世磨 损的较为完整的 自我 ,正是 旧 E t 的乐 曲唤醒了我对这一部分 的记忆 ,我得 以重新发现 自我 。 作 者把仅 存在乐曲间的艺术形象伊帕 内码少女寓言式地 具象 化了 ,再把 自己 的那段 青春 时光抽象成乐 曲 中的形 象。 是这个形象 的符号 化倾 向昭然若揭 ,即她象征着连接我与 旧 日时光和原初 自我 的情感绳结 。
的倾 向,即其部分 女性 形象鲜明 的符号化倾 向,村上在描写 这些女性形象 的时候运用 了抽象 , 超验 ,变形 ,象征等手法 , 展示 了他对 女性的独特认识 ,体现 了作家 的艺术特 色 ,十分 值得进入深入 的研究 。
已逝的青春时光的残骸 短篇 《 一九六三 / 一九八二 的伊 帕内玛少 女 》写于 1 9 8 3 年, 一九六三年村上十 四岁 , 一九八二年村上三 十三 岁 ,“ 时 间”在这部长篇里 十分 重要 。 “ 裹挟在斯 坦 ・ 盖茨 天鹅绒般 的次 中音 萨克斯风里 ,她 永 远是那个 婀娜 窈窕的伊 帕内码少女 ” 。继而 作者让歌 词里 咏唱 的少 女在现实世 界 中现身 ,并在谈 话 中交代 : “ 我 是个
幻与真

幻与真作者:秦源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4期摘要: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总是存在着一“幻”(非现实的)一“真”(现实的)这样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
他笔下的非现实性世界、非现实性人物在本质上无不带有奇妙的现实性,从而象征性地、寓言式地传达出了当今时代和社会本质上的真实。
本文以《挪威的森林》为例,对其中的“幻”“真”两个世界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非现实现实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名作《挪威的森林》自1987年问世以来,风靡全世界,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村上文学热潮,甚至出现了“村上春树现象”、“《挪威的森林》现象”。
这部作品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长篇小说,创下了发行量1500万册的天文数字。
村上春树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他曾说:“《挪威的森林》是现实主义小说,完完全全的现实主义。
”《挪威的森林》的创作动机就是“想用现实主义搞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正面突破”。
尽管如此,我们在《挪威的森林》中还是看到了“幻”(非现实的)与“真”(现实的)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挪威的森林》,简单地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渡边与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女性——直子和绿子之间的情感故事。
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时代的好友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
一年后,渡边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
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不辞而别,住进了一家名叫“阿美竂”的精神疗养院。
渡边前去探望,并表示将永远等待直子。
然而,直子最终选择了死亡。
“阿美竂”是一座位于京都郊外、远离尘世喧嚣的疗养院,是一个明显的非现实世界。
关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小说中是这样交代的:“从地图上看,‘阿美竂’委实位于深山老林之中。
”事实上,它也确实是掩映在阴森森的杉树林中。
那里的杉树“简直像原生林一般直耸云天,遮天蔽日,将万物笼罩在昏暗的阴影之中”,以致让渡边恍惚觉得整个世界都将永远埋葬在这杉树林里。
从女性角度看《挪威的森林》

出现小雨 , 要不就是降雪 , 将气氛烘托得 除
了沉静之外 , 更有一丝凄清之感 。 而男 主人公 渡边的心情 , 在每次与直 子 见面的 时候 , 都是 有着 阴影 的。 不论是 因为木 月的死 , 还是 因为直子精神上 的疾 病, 二人之间 的气 氛从来 都不会毫无顾忌 的热 闹欢快 , 总是小 心翼翼 , 生怕将 不平
之 问也 有 强 者和 弱 者 。在 这 样 的 比较 之下 我 们 看 到 了作 者 想 要 表 达 的东 西 。
一
时, 即使绿 子很讨厌 那里 的环境 , 仍然 天
天准时 到 , 甚至还 “ 拿 到 了 不 迟 到 的 奖 学
金 ”。
动的 、 有着 生杀权 力的女 神形象 ; 然 而她 并不是存在于现实生 活中的, 而更像是理
一
般易碎的人物 。首先我们看对于直子每
边, 一切两 人之 间的恋人般 的情感 , 都是
渡边 一 人 想 象 出来 并 加 以个 人 的期 望 的 。 文章开头 , 实 际 上也 是 直 子 死 去 的 很 多 年 后, 渡边也 突然领悟 , 直 子 实 际 上 并 没 有 爱过 他 。 二、 对 于 绿 子 性 格 与 环 境 的 描 写
语言・ 文学I N E W S W O R L D
从 女 性 角度看 《 挪威 的森林 》
o蒋 朴
【 摘
要】 村 上春树的 挪威 的森林 讲述 的是 三个女性 角色围绕 男主人公展开 的, 以人生 为主题 的故事 , 是 一部争议比较 大的
挪威 的森林 女性角度
J 、 说。 不同的读者对 于这部 小说 想要表达 的内容众说纷纭 。 本丈从女性读者 的角度 出发 , 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 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
村上春树笔下的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蔡馥隆
指导老师王玉英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号131112102
书目:《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日)村上春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版次:2010年6月第6版
字数:100千
村上春树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
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二、村上春树笔下的女性形象
在村上的小说中,男性往往缺乏色彩,没有鲜明的爱好与特长,也缺乏出众的外表,就像村上春树在杂文集《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南海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施小炜译,104页)中对自己的评价:“长相不英俊,腿也不长,还五音不全,又不是天才,想起来几乎一无是处。
不过我自己倒觉得“假如说这样恰到好处,那就是恰到好处啦。
”,其笔下的男性,几乎可以算是其自身形象的体现。
但是其书中的女性形象,较之男性却大为精彩。
用村上自己的话来说“她们飒爽灵巧,拥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视野,是人格独立,坚守自己人生道路的人。
或许实际并非如此,却不知怎地给人这样的感觉。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南海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施小炜译,12页)村上塑造出来的女性,总体来说,都可以算得上美人,比起书中的男性形象,她们有着更加丰富的色彩和特征。
无论是《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绿子还是《1Q84》中的青豆,都有着一种令人倾佩的独立气质。
这些果决独立的美丽形象,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为代表的传统
日本女性形象;第二类是以《1Q84》中青豆为代表的日本社会中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有觉悟的女性形象。
(一)传统文化塑造的女性形象
作为第一类日本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的直子,其悲剧的结局是由日本传统文化所决定,可以说,选择自杀是其最好的结局。
在《挪威的森林》的第一章中,直子那句:“一定要记得我”就可以传达出其选择离去的决心。
而直子在精神方面的疾病更可以看作是日本传统中一直存在着的异化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对死亡的向往和对性的开放上。
而直子,只不过是日本文化在现代日本社会中的一个投影而已,更多代表了日本文化中对死亡的向往。
作为村上笔下另一个传统女性形象,《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佐伯,则代表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性的开放。
在某种程度上,佐伯就是田村卡夫卡的母亲,即便未有科学上的证明,但是两人在心里早已接受这一事实,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二人还是发生了性关系。
当田村卡夫卡来到那个被时间遗忘了的世外桃源时,佐伯是作为母亲形象对卡夫卡加以劝说。
在田村卡夫卡身上,存在着情人与儿子两种身份,但这两种身份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佐伯在对待拥有双重人格的田村卡夫卡的爱,包含着亲情与爱情,与日本对于性的包容的特点相符。
村上春树笔下的传统女性形象大多是不正常的女性形象,直子与《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的白根柚木患有精神疾病,《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佐伯是一个只剩下了空壳的人物,《1Q84》中的深绘里则患有阅读障碍症,这种日本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的缺陷应该不是偶然,而是由日本文化所决定。
这种处理更多像是日本故事中的阿定和四十七士,虽然没有前二者强大的冲击性,但是这种异化却是一脉相承。
在这种异化的背景下,这些传统女性的形象大都是死亡的结局。
村上春树笔下的传统女性形象的另一个特点是沉默,无论是佐伯还是直子,她们大都寡言,到了《1Q84》中的深绘里,干脆是阅读障碍症,除了必要的交际外,几乎不出声。
在面对生活上的各种苦难,她们更多地是选择沉默与忍受,但是这并不是无谓的忍受,是在在等待,比如直子的自杀,更多是水到渠成式的离去,佐伯也是在死去时表现出来的甚至是欣慰,白根柚木虽然是被人谋杀,但是在剧情的发展上,却十分合乎村上式的情节发展。
我并不同意有人对直子缺乏主
见和独立性的看法,我认为,正是直子的坚强与坚定让她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佐伯在回归后平静的表现,也显示出她早已决定了她自己的命运。
这种对于现实的抗拒或者逃避,是一种出于自爱和坚守的反应,而亡去的结局也自然是早就设定好的归宿。
(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女性形象
而村上笔下的第二种形象,即受西方文化影响,觉醒的女性形象。
较之前一种形象,第二种形象表现出更多的活力,结局也较之前一种为好。
这类形象,大多性格开朗,极为独立果决,几乎算得上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挪威的森林》中的绿子,《1Q84》中的青豆还有《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的黑野惠理。
《挪威的森林》中的绿子,是一个开朗乐观阳光的学生形象。
在面对家中的诸多变故,其选择了积极地面对,而非如直子一般将自己封闭起来。
就如绿子自己所言:“把人生当做饼干罐就可以了。
饼干罐不是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和不大喜欢的都在里面吗?如果先一个劲儿地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会是不大喜欢的。
每次遇到麻烦我就总这样想:先把这个应付过去,在下就好办了。
人生就是饼干罐。
”相对于忧郁的直子,绿子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就好像西方文化与日本战后气氛的对比。
绿子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决定了其个人生活的独立。
父亲病逝后,姐妹分家,她对这一处理所表示的淡然,也可以看作在西方文化文化中女权思想的体现,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自信。
这一特点在村上春树另一部小说《1Q84》中有着更加突出的体现。
对抗强大的类宗教团体以及他们背后的小小人的时候,三位女性深绘里,青豆以及绪方静惠明显是主力人物。
青豆出身于证人会家庭,很早就因为忍受不了宗教严苛的仪式与家庭断绝关系,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并结识了柳宅的女主人绪方静惠,对抗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
在这部书中,女性形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乐观,而变成了积极地对抗,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手段。
这标志着村上笔下的不向命运屈服的女性形象又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得来说,村上春树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明显的村上风格。
她们的交际范围大都不太广泛,有着美丽起码是看着很舒服的外表,面对生活,没有强求的态度,有着一两件爱好或者习惯,虽然大都散发着美丽的女性气息,
但在一幅精致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坚定独立的心。
村上说:“记忆这类东西类似小说,或者说,小说这类东西类似记忆。
我开始写小说后对此深有感受。
记忆这种东西是类似小说,或者如何如何。
”(上海译文出版社,《去中国的小船》,2008年7月第1版,林少华译,98页)所以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女性形象大都在村上的生活中有着或多或少的依据,是战后日本的艺术体现。
在经历过战后的彷徨与恐慌之后,日本社会渐渐回归了平静,但是受着各种思潮影响的日本青年在无数思潮的潮流中苦苦追寻。
在
《1Q84》中,就有着对乔治·奥威尔的《1984》所描写的社会的恐惧,也暗合了当时青年矛盾与恐慌的心态。
村上笔下的故事大多有着显示生活的影子,比如书中俯拾即是的爵士乐描写和各种各样银座的商铺的描写。
村上笔下的女性形象基本可以分成两个特点鲜明地大类,或许也是因为村上女性朋友为数不多。
村上曾说过:“我朋友并不多——就学院的两个。
一个是我现在的妻子。
另一个也是个女孩。
我的朋友只有女孩。
"(〔美〕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冯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虽然我并不知到后来的村上是如何的,但是至少在青年时代,村上的交际范围并不广泛。
而其作为日本作家,深受西方文学尤其是美国文学影响的背景,也造就了村上笔下如此有特色的女性形象。
村上春树笔下的女性形象很多,无论她们是文静还是活泼,也不管她们是生是死,都有着一股鲜活的气息,都有着一种让人喜爱的感觉,如果需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村上春树笔下的女性形象,我想说的是:“啊,美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