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开题报告关于女性形象开题报告你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整理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一、课题论证:(一)国内外研究: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
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
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
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
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
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
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女性的努力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
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
(家庭因素)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一)国内外研究: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
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
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
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
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
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
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
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首先,我们来看看张爱玲笔下的后知后觉的妻子。
这类女性人物常常是受到了男性对
于自己主权的压迫,而放弃自己的选择和思考,随从男性的决策和选择。
《小团圆》中的
凤琴就是如此,她虽然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但是在她的丈夫离家出走后,她却只能追随
着丈夫的脚步四处流浪。
这种被动的处境使得凤琴的生活变得非常的困难和痛苦。
而在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描绘了另一种后知后觉的妻子——未名。
这个女人非常的
优秀和有能力,但是在最后一刻才明白自己已经沉淀在婚姻中,由此她的人生变得平淡无
奇并且充满了遗憾。
其次,张爱玲笔下的自我追求的女子和男性很相似。
在她的作品中,自我追求的女性
常常大胆、冷漠、高傲,似乎在她们的内心中,人类的感情、亲情、友情,都被他们视为
不值一提甚至是不屑一顾。
洛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不仅拒绝
了白玫瑰踏上事业的机会,同时也对白玫瑰提出的情感追求持冷淡态度。
在《色,戒》中,性冷淡的,目中无人的王佳芝也是一个自我追求的女性形象。
她自具高超的处理能力和思
维方式,同时也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洞察力。
这些特点使得她的人生旅程非常的坎坷和煎熬,但却又有着创造性的素材。
总之,张爱玲的作品运用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展示多元的文学插图。
在她的作品中,女
性角色的扮演过程,便是对个体的生命力和不和谐的掌控感觉的一次具体实践,这种感觉,在单纯的路球与肉体层面上,是不能被表达的。
因此,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
以看到张爱玲敏锐深刻地嗅出时代变革的气息,同时亦为女性的人权和人性抗议。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以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而闻名。
她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多样而丰富,既有温柔娴静的女子,也有独立自主的女强人,她们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红玫瑰是一个旧时代中的女性典型,她温柔贤淑,对待感情又是坚持守信的。
她在爱情面前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无私,对待她的丈夫宁远晚年的病痛,她坚定地守护在他身边,关心照料。
她的爱情观念贯穿着整个小说,她坚信自己的爱情可以改变宁远,给他带来幸福。
红玫瑰代表了传统女性的品质和价值观念,她在男性社会中以悲剧的方式被迫作出了一系列的牺牲。
与此相反,白玫瑰则是一个现代女性的典型形象。
她是一个独立自主、不被束缚的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白玫瑰是一位成功的女强人,她在事业上非常有成就,并且在爱情上拥有着自己的选择权。
她不愿意妥协和牺牲自己的幸福,她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白玫瑰代表了现代女性的自主和独立,她们不再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的束缚,追求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半生缘》中,女主角明亮是一个受到家庭和社会压力束缚的女性形象。
明亮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她在家庭中扮演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她一直为家庭而奋斗,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她一直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下,忍受着他的不忠和冷漠。
她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不幸,她被社会舆论束缚和家庭压迫,没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明亮代表了传统女性在现实中的困境和无奈。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丰富多样,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她们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和选择,无论是被传统道德观念束缚还是追求独立自主,她们都在自己的方式中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代表了中国女性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社会变革对女性地位和价值观的影响。
张爱玲通过她的作品为女性争取了发声的机会,让她们的声音在文学上得到了体现。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2)_开题报告.doc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2)_开题报告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形象分析研究比较零散、狭隘。
本选题对《倾城之恋》白流苏形象分析的系统归纳,无论是对《倾城之恋》文本思想内涵的探究还是对张爱玲小说文笔的透析,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试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介绍作家张爱玲及其生平;二是分析张爱玲小说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价值;三是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四是叙述《倾城之恋》的故事梗概;五是对主人公白流苏的形象分析;六是研究《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柔弱背后的坚强。
研究路线:
反复阅读相关书籍——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并研究所得资料——完成开题报告——拟定论文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
本课题拟采用分析,比较法和综合叙述,并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白流苏形象的有关知识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通过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来论述白流苏形象分析的价值
五、研究基础:
(1)可参考的书籍有江肇钦的《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戴玉《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扭曲,胡梅《倾城之恋》中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等等。
(2)自身具备的条件:
A已具备的条件:对张爱玲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已多次阅
读《倾城之恋》经典之作以及前人研究的成果,已收集论文写作所需要的理论资料和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
B未具备的条件及解决办法:对于作品中白流苏这一女性形象了解得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通过相关理论资料的阅读来分析得更加透彻,对相关材料和见解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归纳出自己的观点,现在正在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和研究相关材料。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深刻观察而闻名。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人物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她们展现了在旧式封建社会与现代都市中生存的种种姿态,让人们对她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共鸣。
本文将从张爱玲作品中的几个代表性女性人物入手,论述她们在作品中所承载的意义和传达的价值观。
首先我们来看《色戒》中的王佳芝。
王佳芝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女性人物,她在作品中的形象展现了早期上海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困境。
王佳芝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身份的追求成为了整个小说情节的核心,她在与梁思成的感情纠葛中,展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她渴望得到爱情的滋养,却又在现实的压力下无法放下身份的包袱。
张爱玲通过王佳芝的形象,揭示了旧式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多舛和在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挣扎。
她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女性面对爱情和生存的选择,更是展现了一个时代中女性的悲欢离合和对自我的探索。
接着我们来看《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苏小妍。
苏小妍是一个饱受世俗压力的女性形象,她在作品中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沉重命运。
她成为了一个拥有财富和地位的少奶奶,却在内心里承担着巨大的孤独和压抑。
她在与朱安排之间的情感瓜葛中,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无尽向往。
她最终在现实的压力下放弃了爱情,选择成为了一个世俗的人。
苏小妍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多舛和对爱情的无尽追求。
她的形象在解读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对爱情的伤害过程中,警示着后人要珍惜当下,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要被世俗的压力和财富的诱惑所束缚。
最后我们来看《金锁记》中的林达。
林达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性形象,她在作品中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女性在都市中的生存尴尬和情感困境。
她在面对工作与爱情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矛盾和挣扎,她对自己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向往构成了整个小说情节的核心。
她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女性在都市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尽追求,她的形象警示着现代女性要在不断努力中去寻求自己的幸福,要在现实与情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真正做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

论张爱玲悲剧开题报告引言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描写而著名。
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悲剧元素,揭示了个人命运的悲剧性。
本文将对张爱玲悲剧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她作品中悲剧元素的影响。
张爱玲悲剧的特点张爱玲的作品以悲剧为主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内外矛盾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常常是由个人内心和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引发的。
她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冲突,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己之间的矛盾。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主人公琪莉的内心矛盾和外界压力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2. 命运的无情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命运对人物的安排往往是无情的。
她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命运对个人造成的伤害和不公平。
在《倾城之恋》中,主人公苏童与白流苏的爱情被命运所阻挠,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3. 悲剧中的美尽管张爱玲的作品充满了悲剧元素,但她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使悲剧成为一种美。
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人深受触动,产生共鸣。
无论是《色戒》中的王佳芝,还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琪莉,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形象。
张爱玲悲剧的原因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并非偶然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个人命运的无力张爱玲将个人命运的无力作为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个人在命运面前力量的无能为力,无法抵挡命运的摧残。
这种无力感使人物陷入了悲剧的深渊。
2. 社会环境的制约张爱玲的作品中,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社会的束缚和道德规范限制了人物的行动和选择,使他们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她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示了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制约。
3. 人性的弱点张爱玲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物因为自私、贪婪、欲望等弱点而走向自己的悲剧命运。
她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
张爱玲悲剧的影响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元素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对现实的反思张爱玲的悲剧作品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不公平现象,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对爱情的描写而闻名。
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女性人物是她笔下最为出色和深刻的角色之一。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她对于女性心理和社会地位的关注。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常常是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被动者。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经常遭遇感情上的困扰和痛苦。
她们会因为不满足于现状而寻找新的爱情,同时也因为感情的复杂性而感到迷惘和无助。
比如在《倾城之恋》中,女主角枫烟为了寻找真爱而忍受了很多挫折和痛苦。
她被男性的追求者纠缠不清,最终选择了自由而孤独的生活。
这种被动的感情经历反映了张爱玲对于女性在感情中的困境的关注。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多数是内心深处有着强烈情感的人。
她们常常被爱情深深地触动,同时也承受着爱情所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张爱玲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示了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蔷薇深深地爱着男主角乔治,并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她的内心既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又承受着被爱情伤害的痛苦。
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张爱玲的女性人物更加真实和深刻。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往往受到传统社会观念的束缚。
尽管她们内心渴望自由和独立,但是却常常受到社会道德和家庭压力的限制。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常常需要牺牲自己的幸福和追求,来满足社会和家庭的期望。
比如在《红楼裁缝店》中,女主角阿英为了家庭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和梦想。
这种社会角色的束缚使得女性人物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显得更加脆弱和无助。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她们通常拥有独立思考和见解,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比如在《红楼裁缝店》中,尽管阿英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但她的坚韧和勇敢使得她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女性角色。
张爱玲通过对女性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女性的韧性和坚强的一面。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是其作品中最为出彩和深刻的角色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填)
题目名称:《浅析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
学生姓名 周敏 学号 20 班级 汉语言文学2班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张爱玲通过对女性人物生活的描写
和展示来表现时代、国家、命运等一切大的问题。在张爱玲笔下,社会的波澜壮阔是
遥远而短暂的,女性生活的悲欢离合、曲折跌宕才是生命的底蕴。本文通过对张爱玲
笔下典型女性人物的分类与解析,了解当时的时代状况及女性命运,理解女性在男权
社会下的无奈,从而给新时代的女性以警示和启发,明白具备独立人格和自主掌握自
身命运的重要性。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张爱玲的作品是充满代表性,具备深刻的内涵的,尤其是其作品中对女性人物命
运的展示非常具有其个人特色。关于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研究的论文一直见诸各类期
刊杂志,其中不乏优秀的代表作,关于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的分类也各自有着不同的
观念。而诸多研究的着眼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许多研究者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群体研究,重在展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发
展,给人启示和反思。姜向东的《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传奇》中的表现》主要论述
张爱玲女性意识的特点,他认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既有独到深刻的一面如对女性意识
中原罪意识的挖掘,又有其守旧落后的一面,如她否定女性的自强自立。李掖平《论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认为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
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此外还有《女性立场与张爱玲的文学追求》、《并
非自觉的女性内省意识——论张爱玲等女作家群》、《苍凉的手势——解读张爱玲小说
的女性意识》等等对张爱玲小说女性的研究。
2、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分类研究
不少研究者在分析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形象时都是通过对女性人物进行具体的分
类来研究的,而其分类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类标准:(1)从年龄阶段将张
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分为少女形象、中青年形象、老年妇女形象,这种分类标准在卜
海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命运及其成因》中有着很好的体现。(2)从人生态
度上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分为了命运的接受者、反抗者以及堕落者等几种类型。
这种分类标准中有代表性的有:周海英《一曲曲苍凉而寂寞的生命悲歌——浅论张爱
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将女性人物分为了贪慕虚荣或无以谋生却又因卑微弱小而
不得不依附于他人而谋求安稳的女性和因被迫依附却无从发泄而受压抑导致的变态甚
至疯狂的女性。陈娴《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探析》中则将女性人物分为了阴暗的母
亲、真正的奴女、庸俗的淑女和变态的巫女、完美的善女几种类型。
本文在参考了这些优秀作品的前提下,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分类方式,并对其作品
中女性人物的共性有所研究,着重点在于“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掌握”上,起到以过去
启迪当前,以作品启示现实的重要作用。
三、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1、作家简介
2、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的简单分类代表性人物
(1)压抑环境下的扭曲者——《金锁记》中疯狂、病态的曹七巧
(2)不平命运中的反抗者——《倾城之恋》中坚强、独立的白流苏
(3)悲剧人生的顺从者——《花凋》中柔弱、孤独的川娥
3、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的共性特征及作品中人物命运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四、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前人观点,掌握相关分类标准,从而更好的
对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进行分类研究。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具体人物的细致分析和个案研究,找出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
特性,使人物走出作品,更深刻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3、定性分析法:通过定性分析法,将张爱玲笔下典型女性人物进行分类分析,从而
说明张爱玲在那个动荡年代对女性命运的看法和深切的担忧。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陈子善《说不尽的张爱玲》(上海三联书店,2004版)
林幸谦《女性主体的奠基:张爱玲女性主义批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海英《一曲曲苍凉而寂寞的生命悲歌——浅论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
陈娴《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探析》
余新明《解读张爱玲小说的三个关键词:历史.女性.荒凉》
卜海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命运及其成因》
胡冬汶《走!走到楼上去--试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学生对张爱玲作品以及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较为关注,阅读了部分研究女
性命运及其成因的资料,具备研究该选题的基础,有益于拓展学科知识,同意开题。
2013 年 12月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