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大气中的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大气中的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洛阳理工学院

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__教室、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指导教师:王小庆

院系: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专业: 应用化学

姓名:黄秀静

学号:B11070609

班级:B110706

日期:2015.1.17

目录

第1章监测背景 (3)

1.1监测背景 (3)

1.2监测内容 (3)

第2章资料收集 (3)

2.1实验室资料收集........................................................................ .3 2.2 监测标准资料的收集.. (3)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4)

第4章检测项目 (4)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以及相应监测方法 (4)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5)

6.1二氧化硫的采集和保存 (5)

6.2二氧化氮的采集和保存 (5)

6.3 甲醛的采集和保存 (5)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6)

7.1 二氧化硫的预处理 (6)

7.2 氮氧化物的预处理..................................................... (6)

7.3 甲醛的预处理 (6)

第8章评价方法,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6)

8.1二氧化硫 (6)

8.1.1校准曲线的绘制 (7)

8.1.2样品测定 (8)

8.1.3 数据记录 (8)

8.1.4 数据处理 (8)

8.1.5 质量保证 (9)

8.2 二氧化氮 (10)

8.2.1标准曲线的绘制 (10)

8.2.2 空白试验和样品的测定 (11)

8.2.3 数据记录 (11)

8.2.4 数据处理 (11)

8.2.5 质量保证 (12)

8.3 甲醛 (13)

8.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3)

8.3.2 样品的测定 (13)

8.3.3 数据记录 (14)

8.3.4 数据处理 (14)

8.3.5 质量保证 (14)

第9章结果分析 (15)

参考文献 (16)

第1章监测背景

1.1监测背景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1.2监测内容

通过对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的实验楼B楼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质量监测,判断校区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实验室空气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本次的设计方案以我们本校区实验楼B楼作为监测地点,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再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最后汇总得出最终的设计方案。

第2章资料收集

2.1 实验室资料的收集

A. 实验室概况

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所在地区是平原地形,是一个封闭性的教学生活区。学校的校园是由教学区、宿舍区,附近居民区等多功能区组成,而实验室位于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教学区B楼,是化学,生物综合实验楼,里面分为实验室和办公室以及储藏室。

B.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实验室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来自实验楼里做实验以及实验试剂挥发所产生的气体。

2.2监测标准资料的收集

A.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GB3095-2012)

B.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C.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D.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T 14-1996)

E.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教程(HJ/T 194-2005)

F.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HJ 482-2009)

G. 环境空气氨氮化物的测定(HJ 419-2009)

H.环境空气甲醛的测定(GB/T15516-1995)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针对实验楼B楼

检测区域内的采样点布设。经典方法是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对尚未建立监测网或监测数据积累少的地区,需要凭借经验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原本计划监测点包括学校的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室等。但由于课程设计时间比较短,而且空气采样器携带不方便,只能就近监测实验室的空气质量状况。在B楼实验室,我们一般在四楼做实验,所以选择了404室作为采样地点。

第4章检测项目的确定

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气象资料,经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和相关资料的讨论及综合分析,可知校园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及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醛类等有机物。但由于时间限制,本次监测只要求监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的含量以及甲醛的含量。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及测定方法

表5-1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及测定方法

采样频率和时间测定方法

二氧化硫短时采样:45min-60min

流量:0.5L/min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二氧化氮短时采样:50min-60min

流量:0.4L/min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甲醛短时采样:20min-40min

流量:0.5L/min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有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当

大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样法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当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在一个比较低的浓度值(10-9~~10-6),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出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

本次设计中,对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甲醛的测定,所用的是富集(浓缩)采样法。

6.1二氧化硫的采集和保存

短时间采样:采用内装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采气45min~60 min。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3℃~29℃范围。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

样品的保存:在样品采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

6.2二氧化氮的采集和保存

短时间采样:(1h以内)取两支内装10.0 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装5~1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液柱高度不低于80 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以0.4 L/min流量采气4~24 L。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带到采样现场,与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沾污;要求每次采样至少做2个现场空白测试,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样品保存:样品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避光保存,样品采集后尽快分析。若不能即使测定,将药品于低温暗处存放,样品在30℃暗处存放,可稳定8h;在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于0~4℃冷藏,至少可稳定3d。

6.3 甲醛的采集和保存

短时间采样:用一个内装5.0mL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以0.5L/min 流量,彩旗10L左右。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带到采样现场,与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沾污;

要求每次采样至少做2个现场空白测试,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样品保存:采集好的样品于2-5摄氏度贮存,2天内分析完毕,以防止甲醛被氧化。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7.1二氧化硫(SO2)样品预处理

依据HJ482号文件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干扰物为氮氧化物、臭氧及某些重金属元素。采样后放置一段时间可使臭氧自行分解;加入氨磺酸钠溶液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吸收液中加入磷酸及环已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可以消除或减少某些金属离子的干扰。10mL样品溶液中含有50μg钙、镁、铁、镍、镉、铜等金属离子及5μg二价锰离子时,对本方法测定不产生干扰。当10mL样品溶液中含有10μg二价锰离子时,可使样品的吸光度降低27%。

7.2 二氧化氮样品预处理

依据HJ419号文件标准,在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的质量浓度为氮氧化物质量浓度的30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空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mg/m3,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长硅橡胶管,以去除干扰。

7.3 甲醛样品预处理

依据GB/T15516-1995国家标准对甲醛样品进行预处理。

第8章评价方法、质量保证和实施计划

8.1 二氧化硫

在采样点得到采样数据和采样样品后,立即将得到的数据和样品带回实验室,准备进行后续的样品分析。首先要进行校准曲线的绘制,以标准色列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一条校准曲线,并求出这个曲线相对应的斜率和截距。然后再测得取回样品的吸光度,通过校准曲线得到相应的二氧化硫质量浓度。最后在通

过查国家标准判断洛阳理工东校区实验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质量浓度是否达标。

8.1.1 校准曲线的绘制

取16支10ml具塞比色管,分A、B两组,每组7支,分别对应编号。A组按表8-1配置校准系列:

表8-1 二氧化硫标准系列

管号0 1 2 3 4 5 6

二氧化硫标准使用液/ml 0 0.50 1.00 2.00 5.00 8.00 10.00

甲醛缓冲液/ml 10.00 9.50 9.00 8.00 5.00 2.00 0

二氧化硫含量/ug 0 0.50 1.00 2.00 5.00 8.00 10.00

在A组各管中分别加入0.5ml安磺酸钠溶液和0.5m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在B组各管中分别加入1.00ml盐酸副玫瑰苯胺贮存液(PRA)将A组各管的溶液迅速地全部倒入对应编号并盛有PRA 溶液的B管中,立即加塞混匀后放入恒温水浴装置中显色。在波长577nm处,用10n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以空白校正后各管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以二氧化硫的质量浓度(ug/10ml)为横坐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显色温度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3℃。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按表8-2选择合适的显色温度与显色时间:

表8-2 二氧化硫显色温度与显色时间对照表

显色温度/℃10 15 20 25 30

显色时间/min 40 25 20 15 5

稳定时间/min 35 25 20 15 10

试剂空白吸光度(0A)0.030 0.035 0.040 0.050 0.060

8.1.2 样品测定

样品溶液中如有混浊物,则应离心分离除去;样品放置20min ,以使臭氧分解。

短时间采集的样品:将吸收管中的样品溶液移入10min 比色管中,用少量的甲醛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液并入比色管中并稀释至标线。加入0.5ml 氨磺酸钠溶液,混匀,放置10min 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校准曲线的绘制。

8.1.3 数据记录(见表8-3)

表8-3 数据记录 管号

0 1 2 3 4 5 6 二氧化硫含量/ug 0 0.50 1.00 2.00 5.00 8.00 10.00 吸光度(A ) 0.003 0.020 0.042 0.082 0.223 0.352 0.051

空白实验的吸光度0A =0.002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0.051

采样时间t=40min

8.1.4 数据处理

根据下式计算

n s

V B A A m mg ?-=)(/ρ03)( 式中: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 ----试剂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s

B ----计算因子,ug

n V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根据表8-3的数据作二氧化硫标准曲线如下(表8-4)

8.1.5质量保证

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按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多孔玻板吸收管的阻力为6.0kPa±0.6 kPa,2/3玻板面积发泡均匀,边缘无气泡逸出;采样时吸收液的温度在23℃~29℃时,吸收效率为100%。10℃~15℃时,吸收效率偏低5%。高于33℃或低于9℃时,吸收效率偏低10%;每批样品至少测定2个现场空白。即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

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于测定上限时,可以适当减少采样体积或者减少试料的体积;如果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可用试剂空白液稀释,在数分钟内再测定吸光度,但稀释倍数不要大于6;显色温度低,显色慢,稳定时间长。显色温度高,显色快,稳定时间短。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关系,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测定样品时的温度与绘制校准曲线时的温度之差不应超过2℃;在给定条件下校准曲线斜率应为0.042±0.004,试剂空白吸光度A0在显色规定条件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5%;六价铬能使紫红色络合物褪色,产生负干扰,故应避免用硫酸-铬酸洗液洗涤玻璃器皿。若已用硫酸-铬酸洗液洗涤过,则需用盐酸溶液(1+1)浸洗,再用水充分洗涤。

8.2 二氧化氮

在采样点得到采样数据和采样样品后,立即将得到的数据和样品带回实验室,准备进行后续的样品分析。

首先,要先绘制标准曲线,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根据表内的数据绘制一条标准曲线,并求得该曲线的斜率和截距;然后再测得取回的样品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得出相对应的样品中二氧化氮的质量浓度,最后在通过查国家标准判断洛阳理工东校区实验室空气中的二氧化氮的质量浓度是否达标。

8.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10ml 具塞比色管,按表8-3制备亚硝酸盐标准溶液系列。根据表8-5分别移取相应体积的亚硝酸钠标准工作液,加水至2.00ml ,加入显色液8.00ml 。

表8-5 亚硝酸钠标准系列 管号

0 1 2 3 4 5 5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ml

0 0.40 0.80 1.20

1.60

2.00 水/ml

2.00 1.60 1.20 0.80 0.40 0 显色液/ml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2NO 质量浓度/(ug/ml ) 0

0.10 0.20 0.30 0.40 0.50 各管混匀,于暗处放置20min (室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 以上),用10mm 比色皿,在波长54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扣除0号管的吸光度以后,对应NO2- 的质量浓度(ug/ml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标准曲线斜率控制在0.960~0.978吸光度·ml/ug ,截距控制在0.000~0.005之间(以5ml 体积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曲线斜率控制在0.180~0.195吸光度·ml/ug ,截距控制在003.0

8.2.2 空白试验和样品的测定

实验室空白试验:取实验室内未经采样的空白吸收液,用10mm 比色皿,在波长54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实验室空白吸光度Ao 在显色规定条件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5

现场空白:同上述实验室空白试验测定吸光度的方法一样,测得现场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将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的测量结果相对照,若

现场空白与实验室空白相差过大,查找原因,重新取样。

样品测定:采样后放置20min ,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 以上,用水将采样瓶中吸收液的体积补充至标线,混匀。用10mm 比色皿,在波长540nm 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若样品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应用实验室空白试液稀释,在测定其吸光度。但稀释倍数不得大于6 。

8.2.3 数据记录(见表8-6)

表8-6 数据记录 管号

0 1 2 3 4 5 -2NO 质量浓度/(ug/mL) 0 0.10 0.20 0.30

0.40 0.50 吸光度 0.050 0.186 0.243 0.318 0.388 0.461

空白实验的吸光度0A =0.008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A=0.150

采样时间t=50min

8.2.4 数据处理

空气中二氧化

NO2(mg/m 3)按下式计算:

0012)a (V f b D

V A A NO ????--=)(ρ 式中:)(2NO ρ-----大气中二氧化氮的质量浓度,3/mg m

1A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0A -------空白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b ,a -------标准曲线的斜率(mg/ug)和截距

V,0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和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NO质量浓

f --------Saltzman 实验系数(0.88) ,当大气中的2

度高于0.72mg/3m时为0.77

根据表8-6作标准曲线如下(表8-7)

8.2.5 质量保证

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按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氧化管中有明显的沉淀物析出时,应及时更换;一般情况下,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可使用15~20d(隔日采样);采样过程注意观察吸收液颜色变化,避免因二氧化氮质量浓度过高而穿透。

气密性检查: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5% 。采样器流量校准:在采样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器流量计的刻度,校准5 个点,绘制流量标准曲线。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空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

采样时要对现场情况、各种污染源、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及采样者签字等做出详细记录,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室。

每次平行采样,测定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超过20% 。

8.3 甲醛

在采样点得到采样数据和采样样品后,立即将得到的数据和样品带回实验室,准备进行后续的样品分析。

首先要进行校准曲线的绘制,以标准色列甲醛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相应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一条校准曲线,并求出这个曲线相对应的斜率和截距。然后再测得取回样品的吸光度,通过校准曲线得到相应的甲醛质量浓度。最后在通过查国家标准判断洛阳理工东校区实验室中的甲醛质量浓度是否达标。

8.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8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表8-8配制甲醛标准系列。

表8-8 甲醛标准系列

管号0 1 2 3 4 5 6 7

0 0.10 0.20 0.40 0.60 0.80 1.00 1.50

甲醛标准溶液

/ml

吸收液/ml 5.00 4.90 4.80 4.60 4.40 4.20 4.00 3.50

甲醛质量/ug 0 0.10 0.20 0.40 0.60 0.80 1.00 1.50 然后向各管中加入10g/L硫酸铁铵溶液0.4mL,摇匀。在室温下(8-35摄氏度)显色30分钟。在波长630nm处,用1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对甲醛质量(ug)绘制标准曲线。8.3.2 样品测定

采样后,将样品溶液移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洗涤气泡吸收管,洗涤液并入比色管,使总体积为5.0mL。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的绘制。

8.3.3 数据记录(见表8-9)

表8-9 数据记录 管号

0 1 2 3 4 5 6 7 甲醛质量/ug

0 0.10 0.20 0.40 0.60 0.80 1.00

1.50 吸光度 0.015 0.055 0.094 0.130 0.230 0.311 0.341 0.540

空白实验吸光度0A =0.002

样品溶液吸光度1A =0.039

采样时间t=35min

8.3.4 数据处理

根据下式计算

n V m

式中:ρ-------甲醛的质量浓度,3/mg m

m -----样品中甲醛质量,ug

n V ------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L

根据表8-9作标准曲线如下(表8-10)

8.3.5 质量保证

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按其

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气密性检查: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5% 。采样器流量校准:在采样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器流量计的刻度,校准5 个点,绘制流量标准曲线。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

采样时要对现场情况、各种污染源、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及采样者签字等做出详细记录,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室。

每次平行采样,测定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超过20% 。

第9章结果分析

最终测的实验室空气中

(1)二氧化硫的含量为0.0704mg/3m

(2)二氧化氮的含量为0.04879mg/3m

(3)甲醛的含量为0.003718mg/3m

都符合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3095—2012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空气质量规范(试行)2007

[4]国家标准,环境空气甲醛的测定.GB/T15516-1995

[5]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HJ482—2009

[6]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HJ479—2009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电除尘器课程设计报告

电除尘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2013年5月13日-19日 指导教师: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待除尘电厂基本情况 某电厂地处东南季风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春季温暖雨连绵,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凉爽干燥,冬季低温,少雨雪。 根据当地气象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其特征值如下: 累年平均气压:1011.0hPa 累年最高气压:1038.9hPa 累年最低气压: 986.6hPa 累年平均气温:17.6℃ 极端最高气温:40.9℃ 极端最低气温:-9.9℃ 厂址处全年北(N)风出现频率为20.0%,西北 (NW)风出现频率为14.7%,西(W)风出现频率13.1%,南(S)风出现频率6.0%,东北(WE)风出现频率9.6%,东(E)风出现频率8.3%,东南(SE)风出现频率8.0%,西南(SW)风出现频率7.2%,静风出现频率为13.1%。 电厂烟气情况: 烟气量 Q =500,000 m3/h(工况) 废气温度 t j=350-400℃ t c=330-370℃ 含尘浓度 C =5-10g/m3 (工况) 煤挥发分A=26.6%(烘煤时) 电厂所用煤的组成成分 成分SO SO3O2N2H2O 2 组成10-120.1-0.3 2.7-377.6-808-9 粉尘粒径分布 粒径20-2515-1010-88-66-44-22-1<1总计平均值17.512.59753 1.5<0.5 含量 2.2 4.6 2.614.127.941.3 6.0 1.1100%

粉尘比电阻 温度℃21120230300 比电阻 Ω·cm 3×1079×1071×107 3.8×107二、除尘器设计要求 烟气量 Q =500,000 m3/h(工况) 出口粉尘浓度:100mg/m3(标准工况) 三、设计参数 1、电场风速选择 2、确定所需的收尘极面积、间距 3、确定电场数 4、电晕线选型(给出图纸) 5、收尘极板选型(给出图纸) 四、电除尘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课程设计文本结构 1)课程设计任务书2)课程设计目录3)课程设计正文4)致谢5)附录6)参考文献 2、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根据三中所确定内容,给出设计参数,要求: 1)给出设计依据 2)给出设计过程 3)给出参考文献出处 五、基本参考文献 [1]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除尘设备设计》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 (日)通产省公安害保安局《除尘技术》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7 [3] 鞍山矿山设计研究院《除尘设计参考资料》辽宁人民出版社, 1978 [4] 黎在时. 《电除尘器的选型安装与运行管理》中国电力版社,2005 [5] 黎在时《静电除尘器》.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静电除尘器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锅炉烟气静电除尘器的设计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部、中心) 康尼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 K环境091 学生姓名朱盟翔 学号 0 设计地点文理楼A404 指导教师李乾军 设计起止时间:2012年5月7日至 2011 年5月18日 目录 烟气除尘系统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近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能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资料 锅炉型号:SZL4-13型,共4台 设计耗煤量:600 kg/h (台) 排烟温度:160 ℃ 烟气密度(标准状态): kg/m3 空气过剩系数:α=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8%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 Pa 当地大气压力: kPa 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 空气含水(标准状态下)按m3

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值: C ar =68% H ar =% S ar =% O ar =6% N ar =1% W ar =4% A ar =16% V ar =14% 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271-201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淮(标准状态下):30mg/m 3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标准状态下):200mg/m 3。 基准氧含量按6%计算。 净化系统布置场地如图1所示的锅炉房北侧15m 以内。 图1. 锅炉房平面布置图 图 2. 图1的剖面图 三、设计内容 (1) 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2) 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 (3) 除尘器的比较和选样:确定除尘器类型、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苏春阳

、八、■ 前言 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约有100 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内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并且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着。就连南极和北极的动物也受到了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相反,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在后一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出现逆温层时,污染物往往可积聚到很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在山间谷地和盆地地区,烟气不易扩散,常在谷地和坡地上回旋。特别在背风坡,气流作螺旋运动,污染物最易聚集,浓度就更高。夜间,由于谷底平静,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易出现逆温,整个谷地在逆温层覆盖下,烟云弥漫,经久不散,易形成严重污染。 早期的大气污染,一般发生在城市、工业区等局部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显著增高,使人或动、植物受到伤害。6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或采用高烟囱使污染物扩散,大气的污染情况有所减轻。大气污染不仅对环境,还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作用等,不可小觑。随着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防治,以求环境的平衡。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就是为即将从事这行的我们本科生做准备,提前进入实际设计阶段,以更好的学以致用,达到知识的再现。 1.局部排风罩的选择

大气污染脱硫除尘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脱硫除尘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0 第二章设计概述 (1) 2.1 设计任务 (1) 2.2 相关排放标准 (1) 2.3设计依据 (2) 第三章工艺设计概述 (3) 3.1 方案比选与确定 (3) 3.1.1 除尘方案的比选与确定 (3) 3.1.2脱硫方案比选和确定 (4) 3.2 工艺流程介绍 (9) 第四章工艺系统说明 (10) 4.1 袋式除尘系统 (10) 4.1.1 袋式除尘器的种类 (10) 4.1.2 滤料的选择 (10) 4.2 脱硫系统 (11) 4.2.1 石灰石-石膏法 (11) 4.2.2石灰石、石灰浆液制备系统 (11) 4.2.3 脱硫液循环系统 (12) 4.2.4 固液分离系统 (12) 第五章主要设备设计 (12)

5.1 袋式除尘器设计计算 (12) 5.1.1 过滤气速的选择 (12) 5.1.2 过滤面积A (12) 5.1.3 滤袋袋数确定n (13) 5.1.4 除尘室的尺寸 (13) 5.1.5 灰斗的计算 (13) 5.1.6 滤袋清灰时间的计算 (14) 5.2 脱硫设计计算 (14) 5.2.1浆液制备系统主要设备 (14) 5.2.2脱硫塔设计 (14) 5.2.3浆液制备中所需石灰的量 (15) 5.2.3浆液制备中所需水的量 (15) 5.2.4浆液制备所需乙二酸的量 (15) 5.2.5脱硫液循环槽(浆液槽)体积计 算 (15) 5.2.6石灰贮仓体积计算 (16)

第一章绪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严重的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中国燃料以煤为主的特点,致使中国目前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其中尘和酸雨危害最大。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焦化厂脱硫工艺急需完善。 焦化厂焦炉煤气中SO2及其粉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影响到我国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焦炉煤气进行脱硫除尘的净化处理势在必行。 炼焦技术是将煤配合好装入炼焦炉的炭化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两侧燃烧室加热干馏,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焦炭。由此可以看出,在炼焦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含有二氧化硫和粉尘的烟气,该废气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中,不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导致了原物料的浪费,同时有损企业的形象,所以必须进行脱硫除尘处理。因此将从炼焦炉出来的烟气经过管道收集,通过风机将其引入到脱硫除尘系统中去。 焦化厂生产工艺中产生焦炉废气,焦炉废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硫和粉尘。焦化厂烟气具有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大,温度变化大,水分含量大的特征,从而使焦炉烟气处理难度加大。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1

1.袋式除尘器 1.1袋式除尘器的简介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地,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经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一般新滤料的除尘效率是不够高的。滤料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筛滤、碰撞、滞留、扩散、静电等效应,滤袋表面积聚了一层粉尘,这层粉尘称为初层,在此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初层成了滤料的主要过滤层,依靠初层的作用,网孔较大的滤料也能获得较高的过滤效率。随着粉尘在滤料表面的积聚,除尘器的效率和阻力都相应的增加,当滤料两侧的压力差很大时,会把有些已附着在滤料上的细小尘粒挤压过去,使除尘器效率下降。另外,除尘器的阻力过高会使除尘系统的风量显著下降。因此,除尘器的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清灰时不能破坏初层,以免效率下降。 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图 1.2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主要有 (1)气体清灰:气体清灰是借助于高压气体或外部大气反吹滤袋, 以清除滤袋上的积灰。气体清灰包括脉冲喷吹清灰、反吹风清灰 2

和反吸风清灰。 (2 )机械振打清灰:分顶部振打清灰和中部振打清灰(均对滤袋而言),是借助于机械振打装置周期性的轮流振打各排滤袋,以清除滤袋上的积灰。 (3 )人工敲打:是用人工拍打每个滤袋,以清除滤袋上的积灰。 1.3袋式除尘器的分类 (1 )按滤袋的形状分为:扁形袋(梯形及平板形)和圆形袋(圆筒形)。 (2 )按进出风方式分为:下进风上出风及上进风下出风和直流式(只限于板状扁袋)。 (3 )按袋的过滤方式分为:外滤式及内滤式。 滤料用纤维,有棉纤维、毛纤维、合成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等,不同纤维织成的滤料具有不同性能。常见的滤料有208或901涤轮绒布,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120℃,经过硅硐树脂处理的玻璃纤维滤袋,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250℃,棉毛织物一般适用于没有腐蚀性;温度在80-90℃以下含尘气体。 1.4袋式除尘器的优点 (1 )除尘效率高,可捕集粒径大于0.3微米的细小粉尘,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 (2 )使用灵活,处理风量可由每小时数百立方米到每小时数十万立方米,能够作为直接设于室内,机床附近的小型机组,也可作成 3

(最新整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完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题目SZL4—13型燃煤采暖锅炉烟气除尘系统设计班级环境N121 学号201245849533 学生姓名顾丹阳 指导老师王成贤 完成日期 2015年6月7日

目录 前言 (1) 第1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2) 1.1设计题目 (2) 1.2设计任务 (2) 1。3原始资料 (2) 第2章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计算 (3) 2.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 (3) 2。2标准状态下理论湿烟气量 (3) 2。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 (3) 2。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 (4) 2。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4) 第3章除尘装置的选择设计 (4) 3。1除尘装置应达到的净化效率 (4) 3。2除尘器的选择 (5) 3。2.1除尘况烟气流量 (5) 3.2.2除尘器型号的确定 (5) 第4章确定除尘设备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布置 (6) 4.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 (6) 4。2管径的确定 (6) 第5章烟囱的设计 (7) 5。1烟囱高度的确定 (7) 5.2烟囱直径的计算 (7)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三峡大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课题袋式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所在专业________ 环境工程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20111081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 苏青青____________ 2013年x月x日

目录 、项目概况 、设计资料和依据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内容; 2.3 设计要求: 2.4 设计参数: 2.5 烟气性质: 2.6 烟尘性质: 2.7 当地的气象条件: 2.8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2.9 技术水平的确定: 三、系统设计部分 3.1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 3.1.1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 3.1.2 袋式除尘器型号的确定 3.1.3 滤料的选择 3.1.4 过滤面积的确定 3.1.5 滤袋数量的计算 3.1.6 进风通道的设计 3.1.7 出风通道的设计 3.1.8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3.1.9 排灰系统的设计 3.1.10 灰斗的设计计算 3.1.11 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 3.1.12 仪器仪表 3.1.13 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 3.2 烟囱的设计

3.2.1 设计的一般规定 3.2.2 构造规定 3.2.3 烟道的设计 3.3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3.3.1管道材料 3.3.2管道阀门 3.3.3机械排灰与除灰 一. 项目概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 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 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 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 距。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 设计资料和依据 2.1 设计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 准》 ( GB13271-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T75-2001) ;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 (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 (GB12625-2007) 《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 2.2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 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本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说明书 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 广东九江俊业家具厂生产时会进行喷漆流程,喷漆时,作业场所有大量的漆雾产生,而且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如果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对车间及厂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车间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状况,受实木家具厂委托,对喷漆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苯类有机废气进行整套废气净化系统的设计,使得上述车间排放含有VOC的气体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企业的环保形象。 二、公司资料 ?生产工艺 家具喷漆工艺主要包括基材破坏处理、素材处理、整体着色、填充剂、底漆、吐纳、着色、修色、二度底漆、画漆、抛光打蜡等工艺。主要采用的是水帘机喷漆方法。 而在喷漆工艺中,喷漆时涂料溶剂从涂料中挥发出来,形成油漆工艺最主要的污染物——“漆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家具喷漆中一般采用含苯烃类溶剂,苯为剧毒溶剂,少量吸入也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损害。 ?废气特点 废气排放量:17640m3/h, 废气组分为苯类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及少量醛类和醇类有机物, 有机物浓度日平均值:2000 mg/m3, 废气温度:当地气温 ?气象资料 气温: 年平均气温:22.2oC

冬季:13.5oC 夏季:29.1oC 大气压力: 冬季740mmHg(98.6×103Pa) 夏季718 mmHg(95.72×103Pa) ?喷漆室布置图 ? 三、设计原则 (1)综合考虑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投资经济性等因素,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2)采用技术成熟、先进可靠的工艺和处理效果好的设备,确保环保设施运行正常; (3)按现有场地条件考虑设计,整个工程做到布局合理、占地空间小、外形结构美观、投资小等几项特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_课程设计

、八— 前言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地最基本地环境因素,构成了环境系统地大气环境子系统.一切生命过程,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地繁衍,人类地发展,提 供了理想地环境 .它地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地活动与生存. 造成大气污染地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地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地同时,也将大量地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地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地城市和工业区域?造成大气污染地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 S02、一氧化氮 NO、臭氧03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苞子等 酸雨对人类产生着最直接、最严重地危害?形成酸雨地根本原因是燃煤过程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地硫氧化物等酸辛气体?我过是以煤为主要能源地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地发展,能源地消耗量逐步上升,大气污染物地排放量相应增加?而就我国地经济和技术发展就我国地经济 和技术发展水平及能源地结构来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地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地改变?我国地大气污染仍将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因此,控制燃煤烟气污染是我国改善 大气质量、减少酸雨和 SO2 危害地关键问题? 目前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主要是通过工艺改造和设备优化组合来实现脱硫除尘地目地,很少有人来通过改良脱硫除尘剂地配方

来实现这一目地 .假如能够在现有地成熟地高效率脱硫工艺地基础上,在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都不高地情况下,通过一些工艺地改良和脱硫药剂地改善来提高其除尘效率,使得该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既有良好地脱硫效果,又能获得较高地除尘效率.这种技术地研制和开发一定会有很好地推广价值,产生良好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论 (5) 1.1概述 (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 计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课 程 设 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5年6月25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设计依据: 设计内容; 设计要求: 设计参数: 烟气性质:

烟尘性质: 当地的气象条件: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技术水平的确定: 三、系统设计部分 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过滤面积的确定 出风通道的设计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排灰系统的设计 烟囱的设计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一 .项目概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设计依据 《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 《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GB12625-2007) 《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 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 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目录 1. 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污染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艺流程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常见除尘技术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除尘工艺流程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管道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旋风除尘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袋式除尘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管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1)管径的计算与实际速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核算实际速度:v=4Q/(2 d )=14.154m/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管段长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1 除尘工艺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管道压力损失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管道保温及热补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风机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课程设计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实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实例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燃煤采暖锅炉烟气除尘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能课程所学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设计原始资料 锅炉型号:SZL4-13型,共4台 设计耗煤量:600kg/h(台) 排烟温度:160℃ 烟气密度:1.34kg/Nm3 空气过剩系数: =1.4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6%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 当地大气压力:97.86kPa 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 空气含水按0.01293kg/ Nm3 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 Y C=68%,Y H=4%,Y S=1% ,Y O=5%, Y W=6%,Y A=15%,Y V=13% N=1%,Y 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200mg/ Nm3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900mg/ Nm3 净化系统布置场地为锅炉房北侧15m以。 四、设计计算

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1)理论空气量 () Y Y Y Y a O S H C Q 7.07.056.5867.176.4-++=' /kg)(m N 3 式中:Y C 、Y H 、Y S 、Y O 分别为煤中各元素所含的质量百分数。 ) /(97.6)05.07.001.07.004.056.568.0867.1(76.4'3kg m Q N a =?-?+?+??= (2)理论烟气量(设空气含湿量12.93g/m 3N ) Y a a Y Y Y Y s N Q Q W H S C Q 8.079.0016.024.12.11)375.0(867.1+'+'++++=' (m 3N /kg ) 式中:a Q '—理论空气量(m 3N /kg ) Y W —煤中水分所占质量百分数; Y N —N 元素在煤中所占质量百分数 /kg) (m 42.701.08.097.679.097.6016.006.024.104.02.11)01.0375.068.0(867.1'N 3=?+?+?+?+?+?+?=s Q (3)实际烟气量 a s s Q Q Q '-+'=)1(016.1α (m 3N /kg ) 式中:α —空气过量系数。 s Q '—理论烟气量(m 3N /kg ) a Q '—理论空气量(m 3N /kg ) 烟气流量Q 应以m 3N /h 计,因此。?=s Q Q 设计耗煤量 /h) (m 615060025.10/kg)(m 25.1097.6)14.1(016.142.7N 3N 3=?=?==?-?+=设计耗煤量s s Q Q Q (4) 烟气含尘浓度:

大气污染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 前言 (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3) 二、设计的原始资料 (3) 1、单位生产情况 (3) 2、煤质资料参数 (4) 3.灰成分分析 (4) 4.气象和地理条件 (5) 5.排放浓度 (6)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6) 四、设计计算 (8) 五、除尘器的选择 (11) 六、脱硫设备的选择 (12) 七、课程设计小结 (15) 八、参考文献 (16)

前言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今天,大气污染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量逐步上升,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应增加。而就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就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及能源的结构来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我国的大气污染仍将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因此,控制燃煤烟气污染是我国改善大气质量、减少酸雨和二氧化硫危害的关键问题。 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急剧增多。空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据统计,199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10.52亿吨,到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232万吨。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燃用高硫煤,燃煤设备未能采取脱硫措施,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目前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有实施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对SO2实施总量控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前言 大气污染发展至今已超越国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不仅破坏大气资源,而且对大气、水、生物等所有重要的环境要素造成损害,各种大气污染物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而且,其危害也是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还通过酸雨形式杀死土壤微生物,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危害了农作物和森林。大气污染主要由人的活动造成,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因此废气的治理工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大气污染保护资源保护人群健康保证积极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次课程设计所针对的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颗粒污染物,而且排放量比较大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本次的课程设计重点在于除尘器与风机的选取。采用了XDP-W-0.5型旋风除尘器和XDP-W-0.5型旋风除尘器,达到了除尘效率高,处理风量大,便于集中处理,设备造价低的目的,使除尘效果更佳。 关键字:大气污染 XDP-W-0.5型旋风除尘器风机

目录 前言 (1) 一、设计原始资料 (3) 1.1锅炉设备的主要参数 (3) 1.2烟气密度 (3) 1.3煤的工业分析值 (3) 1.4应用基灰分 (3) 1.5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标准 (3) 二、设计计算 (4) 2.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4) 2.2除尘器的选择 (5) 2.3管径的选择 (6) 2.4烟囱的设计 (7) 2.5系统阻力的计算 (8) 2.6风机的选择 (13) 小结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题目SZL4-13型燃煤采暖锅炉烟气除尘系统设计班级环境N121

学号3 学生姓名顾丹阳 指导老师成贤 完成日期2015年6月7日

目录前言·1 第1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 1.1设计题目··2 1.2设计任务··2 1.3原始资料··2 第2章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计算·3 2.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3 2.2标准状态下理论湿烟气量··3 2.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3 2.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4 2.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4 第3章除尘装置的选择设计·4 3.1除尘装置应达到的净化效率··4 3.2除尘器的选择··5 3.2.1除尘况烟气流量··5 3.2.2除尘器型号的确定··5 第4章确定除尘设备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布置·6 4.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6 4.2管径的确定··6 第5章烟囱的设计 (7) 5.1烟囱高度的确定··7

5.2烟囱直径的计算··7 5.3烟囱的抽力··8 第6章系统阻力的计算·8 6.1摩擦压力损失··8 6.2局部压力损失··9 6.3各管段压力损失计算··9 第7章风机和电动机选择及计算·12 7.1风机风量的计算··12 7.2风机风压的计算··12 7.3选用风机型号及参数··13 7.4电动机功率的计算··13 7.5选用电机型号及参数··14 第8章总结·15 第9章参考文献·15 前言

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已知的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影响大气污染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 防治法很多,根本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将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另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居民稠密区的污染;在高污染区,限制交通流量;选择合适厂址,设计恰当烟囱高度,减少地面污染;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中国已制订《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并制订和地区的“废气排放标准”,以减轻大气污染,保护人民健康。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一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1章并且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题目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喷淋塔)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142 学号216140222 姓名李凯 起止日期2017-06-12~2017-06-23 指导教师李乾军

目录 前言 .......................................................................................................................................................... 2 1×300MW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参数设计 .. (4)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 4 二.课程设计课题的内容与要求 .. (4) 1.已知参数: ................................................................................................................... 4 三.脱硫系统各部分设计计算 (5) 1.燃料量的计算 ............................................................................................................... 5 2.标准状况下理论空气量 ............................................................................................... 5 3.标准状况下理论烟气量 ............................................................................................... 5 4.标准状况下实际烟气量 ............................................................................................... 6 5. 标准状况下烟气含尘浓度 ......................................................................................... 6 6.标准状况下烟气中2SO 浓度 ....................................................................................... 6 7.标准状况下2SO 燃烧产量 ........................................................................................... 7 8.烟气中水蒸气密度 ....................................................................................................... 7 9.烟气体积流量 ............................................................................................................... 7 10.烟气质量流量 ............................................................................................................. 8 11.吸收塔饱和温度计算 ................................................................................................. 8 12.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的计算 ......................................................................................... 9 13.吸收塔烟气计算结果汇总 ....................................................................................... 10 14.废水流量的计算 ....................................................................................................... 11 15.工艺水消耗量 ........................................................................................................... 11 16.石灰石消耗量/石膏产量 .......................................................................................... 12 17.石膏脱水 ................................................................................................................... 12 18.石灰石浆液供给 ....................................................................................................... 13 19.浆液池尺寸设计 ....................................................................................................... 14 20.滤池箱尺寸设计 ....................................................................................................... 14 21.吸收塔尺寸的设计 ................................................................................................... 15 22.喷淋层设计 ............................................................................................................... 16 23.除雾器冲洗覆盖率 ................................................................................................... 17 24.烟道尺寸设计 ........................................................................................................... 17 25.增压风机烟气设计流量计算 ................................................................................... 17 26.增压风机总压损 ....................................................................................................... 18 27.电机功率 d f P , (18) 28.三台循环泵轴功率计算 ........................................................................................... 18 29.电机参数 (19) 30.氧化风机 (19) 参考文献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