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完全性代偿间歇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联律性:期前收缩与正常心律间的关系。
房性期前收缩诊断标准: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提前出现P`-QRS-T波群。 P`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P`-R间期≥0.12s。 QRS波群形态同窦性QRS波群。 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5.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2)逆性P波:PⅡ、avF倒置,PavR直立。 ①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前,P-R 间期<0.12s。 ②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后,R-P间期<0.20s。 ③与QRS相重叠,无逆性P波。 (3)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4)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添加标题
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01
添加标题
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02
添加标题
QRS-T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03
添加标题
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04
室性期前收缩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五、扑动与颤动
房扑
五、扑动与颤动
2、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节律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 (f 波),等电线消失。 f 波的频率:350~600次/分。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室律绝对不齐。(特征之一)
五、扑动与颤动
房颤
五、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VF )简称室扑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不能辩认出 QRS波群,为正弦曲线。频率为150~250次/分。 心室颤动(Vf)简称室颤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极不规整的波动。频率为250~500次/分。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病例二
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头晕、乏 力等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长间歇,安装起搏器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
患者出现反复晕厥,心电图检查发 现窦性停搏,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 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再出现 晕厥症状。
04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策略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 心律等。
传导阻滞
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压低或抬高, 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ST段 抬高和T波改变。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某些药物 (如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等。
03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目录
•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要点 • 传导阻滞相关心律失常解读
01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定义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发病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 病、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 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介绍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及方法概述
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授课-2011

(2)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均不等f波 f波:350~600次/min 心室律: 绝对不齐 QRS波群:基本正常
(3)心室扑动
P、QRS与T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
速、较匀齐的大振幅波
频率:200~250次/min
(4)心室颤动
P、QRS与T波消失,代之以形态、
完全
完全
(3)临床意义
期前收缩可见于健康人,更多见于器质性
心脏病
偶发性期前收缩多无床意义,频发、多源
性、成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多见于病理情况
原有心脏病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常预示着将
发生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
2. 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指期前收缩 连续出现三次或以上,是一种发作 性的快速异位心律,为心脏的异位 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所致, 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 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医学系
内科教研室 贾敬选
2011年12月
教学目的
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三、异位心律 四、房室传导阻滞
一、概述
1、正常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
传导系统
2、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频率异常
节律异常
起源异常
4.血清钾>8.5mmol/L
P波可消失,QRS波群明显增宽,ST段压低
5.血清钾>10mmol/L
QRS波群与T波融合
6. 血清钾>12mmol/L
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
(三) 洋地黄效应
ST段下斜型压低,T波低平、双向
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2015

4.常见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室性融合波
。
43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44
室性心动过速
① 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连续出现 ② QRS宽大畸形>0.12S,ST-T与主波方向相
反 ③ HR 100-250bpm ④ 房室分离 ⑤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45
46
47
48
49
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电图诊断:QRS波群振幅与波峰 周期性改变,HR200-250bpm,常 见QT延长,U波。
4、急性感染 5、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6、物理化学因素 (如中暑,电击,中毒。) 7、神经,精神因素 8、医源性(如低温麻醉,心内手术,导
管,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9、部分病因不明
11
心律失常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异位心律失常: 1、主动性异位心律 2、被动性异位心律
b. 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
c .心室纤颤 心室扑动
4、无规律节律
窦性心律失常1、9 游走心律
心律失常
概念-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 常称为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常
心 律 失 常 激动传导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异位心律--
早搏 心动过速 扑动和颤动
生理性 病理性----
窦房 房内 房室 室内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23
一、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100次/分。
(一般为101~160次/分,偶见180次/分。)
3.常伴ST-T改变。
24
窦性心动过速
25
(二)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心电图异常什么意思

心电图异常什么意思心电图异常是指在心脏电活动的记录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电信号,这些异常可能是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的表现。
心电图异常可能由心脏本身的问题引起,也可能是由其他系统的问题引起。
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因异常的种类而异。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心率过快、心率过慢、心室扑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脏节律异常等。
下面将针对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进行详细介绍。
1. 心率过快心率过快是指心脏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可能由身体剧烈运动、疾病、药物或心理因素等引起。
治疗方法取决于引起异常的原因,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改变来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以及避免持久焦虑等。
2. 心率过慢心率过慢是指心脏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低于正常范围,此状态也叫做窦性心动过缓。
正常成年人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
心率过慢可能由心脏疾病、药物影响或器官系统疾病等引起。
治疗方法取决于引起异常的原因,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人工起搏器来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过度的药物以及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等。
3. 心室扑动心室扑动是一种心跳异常,是由于心脏中某些部位连续反复性激动导致的心室壁强有力而无效的收缩。
这种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或心脏停跳。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或药物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遵医嘱服用药物、减轻工作压力、控制情绪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过程中的异常心跳,可能是快速、缓慢或不规则。
这种现象可能由药物、咖啡因、焦虑、心脏疾病等引起。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来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选择健康的饮食、降低工作压力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它是由于心脏电信号变得混乱和无序引起的,通常发生在受损的心脏或者有心脏疾病的人体内。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

2、兴奋功能失常 心肌对各种刺激均可产生兴奋引起反应心肌一次被激动后在整个收缩期对另一刺激不发生反应称为不应期收缩期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称为绝对不应期以后对强刺激起弱的反应称为相对不应期心肌相对不应期中如有另一刺激作用于心肌则可引起心肌一个提早的收缩称为过早搏动 3、传导功能失常
三、过早搏动
135页
预激综合征
房室间有传导旁束的存在室上激动首先通过旁束先使部分心室肌预先激动以后延正常通路传至心室引起整个心室激动 1、P波为正常P波 2、P-R间期缩短<0.12秒 3、QRS时间加宽>0.10秒以上 4、QRS综合波起始部常有显著的模糊或粗钝称为&波
185
心律失常危急值
1、心室扑动、颤动 123
房早未下传
交界性早搏
1、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形态与窦性基本相同伴有差异传导着则与窦性下传者不同 2、逆行P波可在QRS波之前或之后或重叠 3、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可不完全
P之前交界早搏
P之后交界早搏
室性早搏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大于等于0.12秒其前无相关的P波 2、代偿间歇大多完全如果室早侵入窦房结使之节律重整则代偿间歇不完全 分类:1、按形态分为单源性、多源性、多形性2、按发生的多少分为偶发<5次/分、频发>5次/分、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3、按联律间期分为特早型室早联律间期<0.43秒、RonT型、舒张晚期型RonP4、其他隐匿性、插入性
适用于讲座演讲授课培训等场景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常见心电图
一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失去正常活动的规律即心脏自律、兴奋、传导功能异常的现象
二 心律失常的类型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 (一)概念
心脏激动旳起源(部位、频率及节律) 异常 或/和 传导(顺序、速度)异常, 称为心律失常(arrhythmia)。
心律失常是一系列旳临床体现及心电图 变化。
心律失常≠心律不齐。
心律失常 (二)分类
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 1
1.左室高电压体现:RV5>2.5mV或RV5+Sv1> 3.5mV(女性)- 4.0mV(男性);RⅠ>1.5mV; RaVL>1.2mV或RⅠ+SⅢ>2.5mV;RaVF> 2.0mV。 2.心电轴左偏:多数不超出-30°。 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 - 0.11s,左室室 壁激动时间(VATV5)>0.05s。 4.V5等以R波为主旳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尖瓣型P波”
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3
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1
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2
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Ⅱ、 Ⅲ、aVF导联最突出; 2.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IPI> 0.03mm·s。
——“肺型P波”
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3
心房肥大—— 双侧心房肥大
心室肥大
心肌梗死(一)基本图形
心肌梗死(一)基本图形
1. 缺血型T波变化 • 巨大高耸T波: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 • 冠状T波(两肢对称旳尖深旳倒置T波)
—— “箭头”状
心肌梗死(一)基本图形
2. 损伤型S-T段移位 o S-T 段 弓 背 向 上 明
显抬高,甚至形成 单向曲线。 o ——“红旗飘飘”
心肌梗死(一)基本图形
3. 坏死型Q波变化 o Q 波 异 常 增 宽 加 深 ( 宽 度 ≥ 0.04s, 深 度
心电图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

心电图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电图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电图是指将人体产生的心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电极、放大器、滤波器等装置得到的一种曲线记录,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正常的心电图表现为规律的、有节律的波形,一般分为P 波、QRS波、T波等几部分。
如果心电图出现异常,就可能表明心脏出现了某些问题。
心电图不正常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原因: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产生的搏动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室颤等。
心律失常是导致心电图不正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2、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肌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坏死等。
心肌缺血可以引起心电图的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3、器质性心脏病变: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这些疾病都可导致心电图异常。
4、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有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后,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
治疗方法心电图不正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心脏病变所导致的心电图异常,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比如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变,如瓣膜病变、心肌梗死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体育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肌代谢,提升心脏功能,对一些心电图异常有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1、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患者应该不紧张、放松身体,保持安静和平稳心态。
2、在心电图检查前,应尽量避免进食、饮水、吸烟等刺激性物质的刺激。
3、检查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呼吸、脈搏等。
4、心电图异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
同时,也要避免受到情绪的影响,保持平稳心态。
总之,心电图不正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正常的生活方式也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
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窦性心动过缓(sinus arrhythm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60次/分。 3.P-R间期≥0.12秒。 4.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三)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60~100次/分。 3.P-R间期≥0.12秒。 4.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 0.12秒。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三、期前收缩
1. 概述:期前收缩指异位起节律点兴奋性增高,过早 发出冲动,引起心脏激动提前。是最常见的心律失 常。可分为房早、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室性最常见。 2.代偿间歇
定义: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
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称为代偿间歇。 (1)完全性:代偿间歇 ≥ 2倍窦性心动周期。(P-P 间期)
• ④室内传导阻滞: • 右束支阻滞:V1、V2呈rSR′型或M型,V5、6有深宽、粗钝、切迹的S 波,QRS波时间≥0.12秒(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T波与QRS波方向相 反。
左束支阻滞:V5、6呈宽大、顶部有切迹的R,其前无q,V1呈QS型或有深 宽S波,QRS波时间≥0.12秒, T波与QRS波方向相反。
五、传导异常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五、传导异常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规律的窦性心律中,窦性P波未下传(心室漏搏)。 2.心室漏搏使房室之间呈比例传导。2:1、3:2、4:3 等。(P波个数与QRS波群个数之比) 3.心室漏搏前P-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可延长)
五、传导异常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型)
五、传导异常
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1.P波与QRS波群无关,无固定的P-R间期。 2.房率>室率(房率、室率均齐,室率常在60次/分以 下)。 3.心房激动可为窦性或房性心律,心室激动可为房 室交界性或室性心律。
五、传导异常
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记忆:
一度型延长
二度Ⅰ型逐渐延长 二度Ⅱ型固定 三度各管各
二、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一)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诊断:
1. 窦性P波:
PⅠⅡ、avF
V4-V6直立,
PavR倒置。
2. P波频率:成人60~100次/分。
3. P-R间期≥0.12秒。
4. 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0.12秒。
二、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二)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100次/分。 (一般为101~160次/分,偶见180次/分。) 3.P-R间期≥0.12秒。 4.常伴ST-T改变。
5.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2)逆性P波:PⅡ、avF倒置,PavR直立。 ①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前,P-R 间期<0.12s。 ②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后,R-P间期<0.20s。 ③与QRS相重叠,无逆性P波。 (3)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4)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五、扑动与颤动
房颤
五、扑动与颤动
4、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1)心室扑动(VF )简称室扑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 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不能辩认出 QRS波 群,为正弦曲线。频率为150~250次/分。 (2)心室颤动(Vf)简称室颤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极 不规整的波动。频率为250~500次/分。
心电图
心律失常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
一、心律失常定义和分类
1. 定义: 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在窦房结,并按照正常传导系统顺 序激动心房和心室,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 异常,成为心律失常。 2.分类:
(1) 激动起源异常:①窦性心律失常;②异位心律:
(2) 激动传导异常:①传导阻滞;②传导途径异常
五、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 (1)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现的 扑动波(F波),等电线消失。 (2)F波的频率:250~35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 (4)有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常见为2:1---4:1。
五、扑动与颤动
房扑
五、扑动与颤动
2、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节律不规则 的心房颤动波 (f 波),等电线消失。 (2)f 波的频率:350~60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4)心室律绝对不齐。(特征之一)
(2)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2倍窦性心动周期。(P-P间期)
不 完 全 性 代 偿 间 歇 完 全 性 代 偿 间 歇
3.联律性:期前收缩与正常心律间的关系。
4.房性期前收缩诊断标准: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1)提前出现P`-QRS-T波群。 (2)P`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P`-R间期≥0.12s。 (3)QRS波群形态同窦性QRS波群。 (4)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五、传导异常
P-R=0.28S
Ⅰ°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五、传导异常 Ⅱ°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在规律的P-QRS-T节律中 出现QRS波脱落。 (1)Ⅱ°Ⅰ型A-VB (2)Ⅱ° Ⅱ 型A-VB
五、传导异常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1.P波规律出现。 2.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 (心室漏搏)。 3.脱落前的R-R间期逐渐缩短。
五、扑动与颤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传导异常 房室传导阻滞
分度 1.Ⅰ°A-VB 2.Ⅱ°A-VB (1)Ⅱ°Ⅰ型A-VB (2)Ⅱ° Ⅱ 型A-VB 3.Ⅲ°A-VB
五、传导异常
Ⅰ°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1)P-R间期延长。 ①成人≥0.20s,老年人≥0.22s。 ②按心率换算P-R间期>正常最高值。 ③同一病人P-R间期动态变化>0.04s(心率相 近或增快时)。 (2)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引起QRS-T波群。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1) 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心率160~240次/分,注意与窦性 心动过速的区别
(2) 有房性P波者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有逆性P波者为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不清楚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6.室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2)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3)QRS-T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4)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一)定义: (二)分类: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1)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心率为150~220次/分。 (2) 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 (3)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五、扑动与颤动
扑动和颤动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 为快速的自动性房性或室性的异位节律。发生于 心房者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发生于心室者 称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1.心房扑动(AF) 2.心房颤动(Af) 3.心室扑动(VF) 4.心室颤动(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