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公开课课件

《考试说明》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 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 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 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 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 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科学地评价一首 诗的思想内容。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 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 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 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 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 分值及题量无变化 ,从题型上看,是对2018、2019年全国卷的继 承。 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 第16题是问答题6分,围绕 诗句含义理解来命制的表现手法题。 导向和启示 、考查重点: 1、诗句和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2、注重在读懂基础上的赏读。
2020年山东模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高考语文复习优秀PPT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优秀PPT诗歌鉴赏
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 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进行相对比较, 突 出各自特征,共同表现某种情感。
衬托:
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 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有正 衬和反衬两种。
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衬哀
烘托:
从侧面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使要表现 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本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拟人,对比。描写了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 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②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世道的愤慨,表现出无 奈的超脱。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
例七(09江苏卷):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 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 阳游,骑黄鹤。
例三: 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答:主要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来表现夜雪之 大。诗歌分别用被子、枕头的冷,窗户的明亮 和竹子被折断的声音,从触觉、视觉、听觉三 个角度烘托雪大。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
例四: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反衬,以梦境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 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 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 突出表现作者的亡国之痛。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优质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诗歌鉴赏 优质课件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的能力。回答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可结合诗歌中描写雨后景象的诗句逐一筛选、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 陈与义

3.(高考真题·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 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 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4. (高考真题·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 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 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 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 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课件ppt(共55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课件ppt(共55张PPT)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分)
两者都表现出壮志难酬之悲,但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 臂力尚强,还识得敌人的阵型,重在表达报国之心犹存,壮心 不已的豪情;而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 功业未成的悲慨。
诗歌 题材
曹诗 即事 辛词 感怀
事件
学六韬 披金甲 不卖刀 醉里看剑 梦回连营……
情语
尚嫌 羞见 可怜
↓同 ↓
伤己——壮志难酬
高 考语文 复习 诗 歌鉴赏 课件pp t(共55 张PPT)
高 考语文 复习 诗 歌鉴赏 课件pp t(共55 张PPT)
诗歌
王诗
郦诗 杜诗
题材内容 事件
景语
情语
写景 抒怀
游 巴峡
晴江浣二女流明朝莹日鸣莺鸡为故市声于舟中忆帝京 解离情
猿鸣
泪沾裳
玉露 枫林 山峡气萧森

↓同↓
游巴峡
↓ 异↓
王: 色调明丽 平静祥和 淡淡的思乡之情 得以缓解,不悲苦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分)
有瞩
韩偓 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 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 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5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复习) PPT课件 图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复习) PPT课件 图文
•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 (
08【全国卷Ⅰ】12 、阅读……(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
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
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的心绪。
21
炼字型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 指定诗中一个字
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
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
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
并分析理由。
22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
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
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8
方法
分析全诗情感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 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提问方式
寻找型
提问方式: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为一字千金,你认为 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是那个字。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30
寻找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诗歌鉴赏(课件)-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全国通用)

诗歌鉴赏(课件)-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课件(全国通用)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 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①“翁前子后孙扶掖”句,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 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
②“商行贾坐农耕织”句,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 守本分,各司其职。
每答出一点给3分。“结合内容”1 分,“分析道理”2 分。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读诗句 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
觅什么?什么人情?为什么苦?
热闹的节日氛围:声音、画面、动作、活动。
2021年上海卷 晁补之《虞美人》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2020年全国1卷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年新高考1卷 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 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年全国2卷 王安石《读 史》
须知此意无今昔:指必须要明白,此中的深意,从前和现在都是同一个道理。 须知,指必须要知道。此意,此中的深意。无今昔,指不用区分现在和从前。即现 在和从前都是一个道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诗歌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诗歌鉴赏PPT课件
是借物喻人(或自喻),托物寓意(托物言 志),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理想情趣,志 向追求或对生活的某种感悟认识。因此,对 物的形象的鉴赏,除了理解其形象特征之外, 重点应落到寓意的把握上。
第二类、物的形象鉴赏
诗人笔下的 诗中描绘的 诗中的
诗人托物言志
+物+ 物的 特征+
诗人托物明理
表达诗人……情 感(追求、理想)
例(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简要概括一下你对诗中画眉鸟形象的认识。
答案:
诗中描绘的画眉鸟生活在林间树丛里,在花树丛 中自由自在的歌唱,声音宛转动听,笼中鸟远不能及。 诗人托物明理,意在表明:唯自由才能发挥自然万物 的生命极致;无论身体或是灵魂,一旦受到束缚,就 绝不可能迸发出生命的绚丽光彩。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
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 俗,有着随性自然的情怀的隐者形象。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 絮飞,离人犹未归。
分析
❖ 1、处境际遇:独守空闺
❖ 2、思想品格:寂寞惆怅,思念丈夫,切 盼夫归。
❖ 3、身份属性:思妇
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思念 丈夫,切盼夫归,寂寞惆怅的思妇形象。
(注意答案要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处 境际遇,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身份 属性)

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优秀课件PPT

高考语文复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优秀课件PPT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 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 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 分析。 【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 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 情。
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
感。
(关系+景物+情感)
05年全国: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
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
(4)从关键词、关键句入手 关键词一般指诗眼或词眼,所谓诗词之眼,是指诗歌最精
炼传神的字眼,这些地方往往是诗歌感情之所在。如王昌龄的 《闺怨》:“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悔” 字把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王安石《葛溪 驿》(08年湖南):“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一个“乱”字,贯穿始终,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李白《菩 萨蛮》(04年浙江):“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一个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使主题更 加鲜明。
常规真题 09年辽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08年江苏: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题目在高考中俯拾即是。常规命题都是直接要求
回答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一题是针对全篇的发问的,
第二题针对部分诗句发问。
变式真题 09年江苏: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 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07年天津:“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这两道命题,虽然没有直接要求回答出诗歌情感,但在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方 为什么要读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 法 1、概括诗歌内容。
一 2、交代写作缘由。

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4、交代诗歌类型,表明诗歌体裁。

5、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
6、揭示写作时间、地点、背景、事件、主旨等。
7
练习:
方 法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

“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 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
题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思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咏素蝶诗》——
方 1、交代写作对象(素蝶)2、点明诗歌的类别(咏物诗) 3、暗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法 《鹊桥仙·七夕》—— 一
1、交代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
读 而写)2、暗示写作内容与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4
如何读懂一首诗
5
诗歌题目
可知的信息

旅夜抒怀(杜甫)
表明时间、背景


琵琶行 (白居易)
表明诗歌体裁

咏柳 (贺知章)
表明写作对象 暗示写作手法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概括写作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揭示地点 诗歌类别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表明情感
字则曲折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
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11

我们应了解作者的哪些相关信息呢?

1、思想性格


2、生活经历

人 论
3、风格流派


4、创作背景和目的

5、时代背景(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 思想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12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 原
者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14
知作者,知人论世
方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
法 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
法 二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 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 王 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 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 杜 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 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 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 杜 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 李商隐
13
论世: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方 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 法 诗文,一生作品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
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
二 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 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
读 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陆游毕生致力于抗金和收复失地,
பைடு நூலகம்
被贬,但并未屈服的乐观豁达的心境。
16
拓展训练:
方 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17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
标 《征人怨》——

1、交代写作对象(征人)2、点明诗歌的类别(边塞
诗)3、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怨)
9
方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仅从标
法 题上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注】苗发、司空曙:都是作者的诗友。
读 ① “竹窗闻风”交代了写作缘起和本诗的主要描写

对象。
题 ② “寄”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的人) ③ 暗示了情感基调(思念及由思念而生的其它情
方 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法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
二 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读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作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二 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
读 作
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
者 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15
方 练习: 望洞庭湖

刘禹锡
诗豪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表问达:作这者首对诗洞表庭达美了景作的者喜爱什,么表感现情作?者虽
如何读懂一首诗
1
考纲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2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情感
歌古 鉴代 赏诗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树
3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作 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 者 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
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 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18
拓展训练:

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愫)以及题材类别(怀人诗)
10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看,这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题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何处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