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

成府发…2012‟36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2‟25号)和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川中医药发…2011‟5号)精神,结合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总揽,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遵循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坚持中医药与西医药并重的方针,促进中西医融汇贯通,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全面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为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市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优势突出,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健康干预管理体系和中药产业促进体系,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中医药强市和世界中医药产业高端基地。全市中医药发展基础显著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中药产业高端优势更加明显,中医药文化健康发展,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5%以上,90%

以上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市中医药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全市中药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中医服务体系。到2015年末,健全以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区(市)县中医医院为骨干,以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馆、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等网点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推进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建设1所三级甲等“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形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加大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工作力度,加快建成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的国家级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提升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管理水平,二、三圈层区(市)县均要办好1所公立中医医院;各区(市)县中医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配置水平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其中,龙泉驿区、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双流县、郫县等中医医院达到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推进中医专科医院建设,骨伤、肛肠等中医专科医院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建设标准,其中2—3家中医专科医院达到国家三级乙等建设标准。

2. 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点建设。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传染病院设置的中医科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公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集中诊疗区以及中医科、中药房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中医诊疗设备配置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建设标准。

3.实施中药房和中药制剂室标准化建设。在中医医疗机构和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中药房和中药制剂室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依托市级中医医院筹建“成都市中药制剂中心”。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中药制剂研发、生产,促进“中医名方”向“中医名药”转化。

4.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规范化建设和连锁化发展。大力开办以中医院为龙头的中医门诊部和连锁门诊。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设立中医集中诊疗区,支持和规范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

(二)创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制定并实施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实施办法,创建以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医疗服务和“中医治未病”工作。鼓励各级医疗机构积极运用道地中药材及中医适宜技术诊治疾病。

2.切实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抓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服务项目”试点、“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养身保健机构准入”试点工作,探索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方法、途径、机制和模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注重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政府举办的中医医院均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立中医科并配置中医预防保健的必要人员和设备,确保能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预防保健机构,指导和规范其服务行为。

3.加快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数据采集标准,根据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总体安排,统一规划、建设市中医药信息体系。加快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融中医体质辨识、慢病管理和养生保健为一体的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平台,实现中医药服务信息采集整合、分类统计与共享。

(三)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1.推进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重点学科建设。探索建立省、市、区(市)县和社区四级联动的十大专科(专病)协作机制,加快建成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中医眼科、脑中风和肿瘤专科,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呼吸内科、心血管、运动创伤、骨伤和肛肠等专科协作体系。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新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3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0—12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12个,打造国家级重点中医学科2—3个、省级重点中医学科5个和市级重点中医学科2个。

2.抢救保护和传承中医药医技精华。加强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积极做好名老中医多层次、多方式的传承工作。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整理、出版并积极应用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和特色技术。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实际应用水平。加大对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经验传承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级别考试晋级制度。开展民间中医独特诊疗技术和验方的筛选、评价和应用工作。

3.推进中医药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加强中医急诊科(室)建设,在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急诊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建成市传染病医院的“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和“四川省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研究平台。加强全市中医药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传染病医院设立中医科,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市急救指挥中心和中医药服务体系网络,建立完善中医药参与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工作机制和网络。

4.加强中药药事管理。重视中药临床应用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监管工作,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中药传统炮制加工工艺,通过委托加工或按照标准建设“传统中医丸散膏丹加工房”,普及运用“一人一方”服务人民群众。全面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及智能化中药房,普及中药微粉和中药加工技术,积极推动防治传染病中药制剂的研发运用工作,提高中医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