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题
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测试卷 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卷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选择题1. 夜间在室内不宜放置盆栽花卉,这主要是因为()A. 增加了卧室内的温度B. 增加了卧室内的二氧化碳C. 提高了卧室内的湿度D. 消耗了卧室内的二氧化碳2. 叶片上面的绿色比下面的绿色要深,是由于()A. 上表皮比下表皮的细胞里含的叶绿体多B. 叶片下面的温度高C.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内含叶绿体多D.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内含叶绿体少3.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A. 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B. 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C. 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D.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4. 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的部位是()A. 呼吸道B. 肺泡C. 血液D. 组织细胞5.“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叶片经酒精脱色并滴加碘液后,遮光和不遮光部分显示的颜色分别是()A. 蓝色蓝色B. 蓝色黄白色C. 黄白色黄白色D. 黄白色蓝色6. 如图的式子中,①②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①②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进行C.①所需的a物质和水都由生理活动②提供叶绿体D.②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7. 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8.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物质转化过程,若甲代表有机物和氧气,则Ⅰ、Ⅱ、乙分别代表( )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和水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机物和氧气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和氧气9.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其中A、B、①、②、③依次为()A.叶绿体、线粒体、氧气、二氧化碳、水B.线粒体、叶绿体、氧气、二氧化碳、水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氧气、水D.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氧气、水10. 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B. 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 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D. 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11.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 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 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1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式子表示为:二氧化碳+X 有机物+氧气.式子中“X”表示的物质是()A. 淀粉B. 水C. 葡萄糖D. 蛋白质13. 小明为探究植物的呼吸,做了以下实验:将新鲜的两朵康乃馨和微波炉烤干的两朵康乃馨分别用线吊在甲、乙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放在黑色塑料袋里密封放置一昼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及答案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能力提升1.春末,窗台附近的金鱼缸内养了许多金鱼,并放有金鱼藻,在一昼夜中金鱼最缺氧的时候大约在()A.早晨B.中午C.黄昏D.天亮前2.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质量明显减轻。
其主要原因是()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3.新鲜水果用保鲜薄膜包裹可延长存放时间,主要是因为保鲜薄膜包裹可以()A.不让水分散失B.阻挡细菌进入C.减少水果皮损伤D.抑制呼吸作用4.公园草坪上常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
”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呼吸作用5.下列能正确表示夜间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的是()6.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把新鲜的植物和被开水煮过的植物分别放入锥形瓶内,塞紧瓶口,一夜后,把燃烧的小木棒分别放入锥形瓶内,现象是()A.伸入甲、乙瓶内的小木棒都继续燃烧B.伸入甲、乙瓶内的小木棒都熄灭C.伸入甲瓶内的小木棒继续燃烧,伸入乙瓶内的小木棒熄灭D.伸入甲瓶内的小木棒熄灭,伸入乙瓶内的小木棒继续燃烧7.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物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B.主要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C.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无关8.右图为检测植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a为红墨水珠,b烧杯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当a稳定后,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广口瓶。
一段时间后,a的移动方向是()A.向左移动B.先向左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D.先向右再向左移动9.张新同学是个实验小能手,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后,他在同一棵树上,分别于清晨、傍晚、深夜三个时间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他的结果应该是()A.a>b>cB.b>c>aC.c>b>aD.a>c>b10.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过许多概念,不同的概念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一些关联词把一些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可绘制成概念图。
植物的呼吸作用复习题参考答案

植物的呼吸作用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呼吸作用(respiration):指生活细胞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氧化降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体的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体的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也称发酵作用。
4、呼吸速率(respiratory rate):单位鲜重、干重的植物组织在单位时间所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
也称呼吸强度。
5、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在一定时间,植物组织释放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吸收氧气的摩尔数之比。
也称呼吸系数,简称RQ。
6、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呼吸代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
7、糖酵解(glycolysis,EMP):在细胞质发生的,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简称EMP。
8、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C):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逐步分解为二氧化碳的过程。
又称为柠檬酸环或Kreds 环,简称TCA循环。
9、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在细胞质进展的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的酶促反响过程。
简称PPP或HMP。
10、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由巴斯德发现的氧气抑制发酵作用的现象。
11、抗氰呼吸(cyanide resistant respiration):指某些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在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进展的呼吸。
参与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为交替氧化酶(抗氰氧化酶)。
12、能荷(energy charge):是对细胞腺苷酸ATP-ADP-AMP体系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一种度量。
初一生物人体的呼吸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人体的呼吸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人和植物的呼吸作用具有的共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都要吸收氧气B.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都要吸收二氧化碳D.都要释放出能量【答案】C【解析】动植物和人以及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动植物和人的呼吸作用的实质具有一致性.2.检验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了二氧化碳应当用下列哪种方法()A.碘酒B.澄清的石灰水C.燃烧的蜡烛D.快熄灭的竹签【答案】B【解析】一种物质总是具有区别于其它物质的特性,人们利用这种特性来鉴定该种物质.例如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常利用这个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来检验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是否释放了二氧化碳.【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3.关于人和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B.都需要吸入氧气C.人吸入氧,绿色植物吸入二氧化碳D.人吸入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吸入氧【答案】B【解析】动植物和人以及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选: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概念。
4.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时,你的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你开始从空气中直接获取,并排出体内产生的。
【答案】氧气;二氧化碳【解析】肺的通气是指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分别是指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如图所示: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在气体的运输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时,你的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你开始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5.下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 。
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2节 呼吸作用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叶表皮上的结构(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为气孔,只在叶的下表皮有分布B.b为保卫细胞,作用是保护植物体C.b的形状和大小改变控制a的开闭D.a的开闭不会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2. 将某株绿色植物移置黑暗中24小时,随后把植株上一片绿叶主叶脉剪断,另一片绿叶叶两面贴上一块不透明的锡纸(如图),再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A区、C区不变色,B区变蓝色。
该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A.水和二氧化碳B.叶绿体和阳光C.水和阳光D.水和叶绿体3. 下列对光合作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把简单的有机物变成复杂的无机物B.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光C.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D.有光无光时都能进行4. 下列不属于变态叶的是()A.猪笼草的捕虫叶B.仙人掌的叶刺C.豌豆的叶卷须D.红薯的叶5.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得已广泛应用,下列不属于此应用的是()A.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B.延长光照时间C.对农作物的土壤中肥料进行筛选D.对农作物进行立体种植6. 下图是探究金鱼藻某种生理过程的实验,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A.呼吸作用产生氧气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7.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将盛有等量的同种水生植物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在同一光源不同距离的地方(光源产生的热量对本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计数植物产生的气泡数,可用于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该影响因素是试管编号 1 2 3 4 5光源的距离(cm)10 30 50 70 100每分钟气泡数45 30 19 6 1A.二氧化碳浓度B.氧气浓度C.温度高低D.光照强度8. 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大棚种植农作物产量的是A.合理密植B.适当加大昼夜温差C.过量施肥D.增施二氧化碳9. 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从而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什么气体()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氢气10. 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生活所需的有机物最终都源于:A.吸收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D.呼吸作用二、填空题11.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转运和消耗掉叶片中原来贮存的____________;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让叶片中含有的___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2019年2月11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酸碱性物质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进而使细胞的蛋白质凝固.2.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中的积水,小麦、玉米入仓前晒干,向密闭的粮仓内充入氮气,这些措施都跟呼吸作用的原理有关.3.角质层细胞,导管,韧皮纤维,木质纤维等几中细胞是死细胞,不会进行呼吸作用.4.松土的好处:(1)有利于植物形成发达的根系.(2)减少根生长的阻力.(3)有利于根的呼吸.5.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6.二氧化碳能使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7.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别在不同场所进行.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8.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葡萄糖→丙酮酸→(在无氧的条件下)途径一:酶→酒精+二氧化碳+少量能量(酵母菌、大部分高等植物)。
途径二:酶→乳酸+少量能量(马铃薯块茎、玉米胚、脊椎动物的肌细胞).9.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温度(2)氧气(3)二氧化碳。
10.果蔬储藏的三种常用方法:(1)降低氧浓度(2)冲氮气.(3)降低温度.11、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①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②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③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④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补充习题(含答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小红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2.植物任何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细胞分裂3.古丽家住六楼,室内干燥,他的妈妈为了防止养的花干死,每天早晚都要给花浇水,让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结果不久花还是死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水分过多,使细菌大量繁殖,导致烂根B.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呼吸,导致烂根C.水分过多,根毛呼吸旺盛D.根吸收水分过多,导致细胞破裂4.农民伯伯经常在雨后一两天对庄稼进行松土,意义在于()A.使土壤中充满空气,促进根部呼吸B.排除田间杂草,促进植物生长C.使土壤中充满二氧化碳,抑制根的呼吸D.锄断庄稼过多的根,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第1页共4页5.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
其主要原因是()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6.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进行的生命活动有()①根的呼吸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叶的呼吸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7.图为检测植物呼吸作用的密闭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a为红墨水滴,b烧杯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当a稳定后,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广口瓶。
一段时间后,a 的移动方向是()A.向左移动 B.先向左再向右移动C.向右移动 D.先向右再向左移动8.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紧,并用凡士林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_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呼吸作用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呼吸 光合 呼吸 呼吸
氧 气 浓 度
呼吸
光合 呼吸
呼吸
P44
P38 P44
拓6
例2 拓7
有 机 物 量
长出叶子 时间 P44 拓9
呼吸作用
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 的钟罩内,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的地方,那么 红墨水滴的移动方向是 A. 不移动 二氧化碳 氧气 B. 向左移 C. 向右移 D. 先向右移,后向左移
P44
P44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 浑浊 变浑浊
拓5
拓3
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产生_____
蒸腾作用
呼吸作用
a和b变量是 光.
验证光合作用 产生氧气.
实验三: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有氧气 本来有氧气,现在没有氧气 无氧气
P43
能燃烧
基7
不能燃烧
无氧气
有氧气 煮熟的种子
能呼吸
不能呼吸
考点4: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有机物
二氧化碳
P37
直10 直7
呼吸作用
光合=呼吸 开始进行光合
呼吸作用的重要题目呼吸光合呼吸呼吸呼吸光合呼吸呼吸同一棵植物一天内两种物质的测定p44时间长出叶子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的地方那么红墨水滴的移动方向是先向右移后向左移呼吸作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机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呼吸作用p37直10开始进行光合光合呼吸
考点1: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 氧 ,将 有机物 分解成 二氧化碳 和 水 ,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 能量 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原料 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练习
1. (2009恩施)在我州建始县花坪乡的关口村,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夜间气温较低,所产的“关口葡萄”特别甜。
这是因为与别处相比:
A.关口村的土地特别肥沃
B.关口村的葡萄品种与别处不一样
C.关口村的葡萄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关口村的葡萄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答案:D
2.(2009济宁)下列哪一项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A. 氧和二氧化碳
B. 氧和有机物
C. 水和二氧化碳
D. 水和有机物
答案:C
3. (2009济宁学业水平)以下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
B.在光照和黑暗中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植物释放二氧化碳
D. 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的“窗口”
答案:B
4. (2009锦州)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
答案:D
5.(2009东营)如右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置光下,二氧化碳的
吸收量发生了变化。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整段曲线表示,随着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递增,呼吸作用停止
答案:C
6.(2009龙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答案:C
7.(2009德城)甲乙两地出产同一品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因为甲地昼夜温差(大/小),白天光合作用(强/弱),夜间呼吸作用(强/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瓜果甜。
所以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答案:大强弱多
8.(2009丰南区)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萌发的种子
NaOH溶液
石灰水石灰水
A B C D
(1)A瓶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2)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3)若将萌发的种子换成大豆幼苗,应对C装置进行处理,目的是。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2 (2)检验呼吸作用产生CO2
(3)遮光(放在暗室中)防止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吸收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