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家兔葡萄球菌病的综合防治

作者简介:孟月楠(1987.3-),女,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家兔葡萄球菌病的综合防治孟月楠(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畜牧兽医站261400)摘要:家兔葡萄球菌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本病在夏天和秋天发病率高,大多通过家兔破损的体表表皮及有损伤的黏膜等传播途径而感染发病,特征性症状表现以败血症及化脓性炎症居多。
关键词:葡萄球菌病;病原;流行特点;症状;诊断;防治1病原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自然界分布很广,存在于空气、水、动物和人的皮肤或黏膜上。
革兰氏阳性,无鞭毛不产生芽孢,菌体直径为0.7~1μm,大小一致单个或葡萄串状。
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鲜血琼脂上发生溶血。
能形成毒力强大的毒素,可引起人食物中毒。
生化特性,能分解甘露醇,产酸而不产气,靛基质反应阴性。
凝固酶和接触酶实验阳性,能液化明胶。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脓汁中能存活2~3个月,在60℃水中可耐受30~60min,煮沸很快死亡。
3%~5%石炭酸消毒效果好,3~15min 将其杀死。
2流行特点人和畜禽均能感染,免尤甚。
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感染。
毛囊和汗腺及新生仔兔脐带等部位亦可感染,母兔乳头、飞沫也能感染。
3症状兔葡萄球菌病有2~5d 的潜伏期,随该病菌的致病力强弱及细菌毒素感染部位的差异,临床上症状表现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表现。
3.1脓毒败血症患兔各部皮下或肌肉形成大小不一、用手可摸的脓肿,破溃后可流出脓汁,可导致周围健康皮肤感染,继发皮肤瘙痒,家兔挠痒后导致损伤,使感染扩散加重。
病菌随家兔血液流经全身器官,产生的毒素可以使内脏多器官发炎肿大、成脓,严重的脓肿破裂,弥漫于内脏器官周围,引起胸膜炎或腹膜炎,导致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3.2仔兔败血症出生一星期内的小兔往往可经过脐带及皮肤而感染该病,大多表现弥漫的白色豆粒般大的脓疱症状,若不进行迅速诊疗,可因继发败血症而死亡,而且死亡率较高。
健康养兔谨防兔葡萄球菌病

健康养兔谨防兔葡萄球菌病健康养兔谨防兔葡萄球菌病。
兔葡萄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兔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其特征是致死性败血症或各器官部位的化脓性炎症。
兔葡萄球菌病有多种病型,幼兔多发生败血症,成兔多发生局部皮肤炎性脓肿。
防治措施为定期消毒,保持兔笼、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对病兔要及时隔离治疗,也可采用药物预防。
健康养兔谨防兔葡萄球菌病。
兔葡萄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兔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其特征是致死性败血症或各器官部位的化脓性炎症。
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具有溶血性,该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强,但对龙胆紫、结晶紫很敏感。
皮肤黏膜伤口、呼吸道、消化道、乳头孔等各种途径都可感染病菌而发病。
兔葡萄球菌病有多种病型,幼兔多发生败血症,成兔多发生局部皮肤炎性脓肿。
败血症型个别病兔不显症状突然死亡。
一般病兔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
有的仔兔生后2~3天在皮肤上尤其是腹、胸、颈、颔下和腿内侧的皮肤,出现炎症及白色化脓疱,脓疱由粟粒大至蚕豆大、多数病例2~5天内呈败血病死亡。
有的仔兔吃了患乳房炎母兔的乳后引起急性肠炎、死亡率很高(即仔兔急性肠炎或仔兔黄尿病)。
多处局部皮肤炎脓肿可发生于成年兔的任何器官和部位。
在头、颈背、腿等部位的皮肤下或肌肉,开始红肿、硬结,后来变成波动的脓肿。
脓肿自行破溃、久经不愈。
如果流出的脓液流到别处皮肤或内脏器官、会形成脓肿(转移性脓毒败血症);也有发生于兔脚皮肤,形成溃疡出血(脚皮炎);也有乳房呈紫红或蓝紫色,体温稍升高、形成急性乳房炎。
乳房局部先发硬、增大,随后化脓、旧的脓肿结痂治愈,又出现新的脓肿、成为慢性乳房炎。
这些局部性脓肿都可能转为败血症、迅速死亡。
防治措施定期消毒,保持兔笼、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避免引起家兔外伤、笼内不要太挤,性暴好斗的兔要分开饲养。
产箱要柔软、光滑、干燥,铁丝笼底换成板条笼底,或笼内放置脚踏板。
产前和断奶前酌情减少母兔的精料和多汁饲料、以防产后乳汁过浓过多和断奶后发生乳房炎。
家兔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方法

家兔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方法本病可用抗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当家兔皮下形成脓肿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3万单位,每天2次,或卡那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1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3天。
对脓肿部位,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将局部消毒、切开,排出脓汁,用0.1%雷夫奴尔或0.1%新洁尔灭冲洗,撒上消炎粉或青霉素粉,最后缝合,消毒。
乳房炎的治疗,对乳房患部用2%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青霉素20万单位,加注射用水8毫升,混合后作皮下封闭,隔日1次,连用2-3次。
局部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也可涂抹5%鱼石脂软膏。
根据病情配合全身疗法,每天内服磺胺噻唑,每公斤体重0.1克,配等量小苏打,每天2次,或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每天早晚各1片内服。
必要时可注射磺胺药或青霉素。
仔兔患急性肠炎时,首先治疗母兔的乳房炎,同时给仔兔进行青霉素注射,或内服长效磺胺制剂,按每公斤体重0.2克,连服3-4天。
预防措施:首先消除笼具及兔舍设备上引起外伤的铁钉,铁丝、木刺等硬物,以防刮破皮肤和损伤乳头,同时防止因拥挤造成的咬伤。
还要注意兔舍的清洁卫生,免舍、用具定期进行消毒。
为预防仔兔患急性肠炎,禁止仔兔吃患乳房炎的乳头。
家兔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组稿\Email:*******************I兽医论坛家兔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王海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榆林719000)摘要:兔葡萄球菌病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以家兔皮肤和器官化脓性炎症或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该病的危害严重,常给养兔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r和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关键词:家兔;葡萄球菌;诊断;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S852.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顺序编号.1005-5959(2020)08-048-02家兔葡萄球菌病是养殖家兔过程中常见的疾病$该病由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以家兔皮下和器官化脓性炎症或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当发生菌血症时可因败血症而引起脓毒血症。
陈万选.1/报道指出,成年兔患葡萄球菌病容易引起生殖器官炎症,体型较大的兔容易引起“脚板疮”,哺乳母兔容易引起乳房炎,初生幼兔容易引起急性肠炎$朱倒道指出,葡萄球菌常是病继发或合感染的病$1病原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氏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然中。
该菌因素的较,中2~3,3%~5%石炭酸溶3~15min,70%分$该菌家兔的病较,生的溶血、和毒毒$,该菌1大和,是容易生性$2流行特点该病发或性流行,家兔该菌极其敏,和年的家兔易,哺乳兔因.菌的乳而引起发病$病兔和菌兔是该病的,主要过、、道和化道,是为易$,葡萄球菌,家兔的$3临床症状3.1脓毒败血症幼兔生1~38后,腹部、颈部、胸部及腿内侧的皮使用阿托(即一般用量的2倍),0.06~0.2g下注,重症病用生注,1~ 2h使用1,使症状减轻$治,合或5~10g,成2%~5%水溶,注,4~5h用1$经治,病流减少,口,,症状减或$,使用,使用量为10~20mg/kg体重$对严重的家畜实施静脉补液,对心功能差的乳白色乳油状脓疱,多数病例在发病3~58以败血症死亡。
兔萄葡球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兔萄葡球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名称】萄葡球菌病(Staphylococcal Infection)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兔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特征是在各种器官中形成化脓性炎症病灶或全身败血症。
由于发病常限于某一局部,因而有不同的病名,如乳房炎、局部脓肿、鼻炎、脚皮炎等。
当发生菌血症时,可引起败血症,并可能转移至内脏,引起脓毒血症,在幼兔称为脓毒败血症,在成年兔称为转移性脓毒血症。
这些症状的发展取决于病程过程的局限化程度和家兔的年龄。
病原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 us),它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如性空气、水、尘土和各种物体表面以及人、畜的皮肤、毛发和爪甲缝中都会大量存在,尤共在肮脏潮湿的地方更是如此。
在正常情况下,本菌一般不会致病。
但当皮肤、牯膜有损伤时,即可乘机侵入机体,造成危害。
本菌对外界环境因素(高温、冷冻、干燥等)的抵抗力较强。
在干燥脓汁中能存活2—3个月之久,经过反复冻融30次,仍不死亡。
在60℃的湿热中,可耐受30—60 min;煮沸则迅速死亡。
在3%一5%石灰酸中3—15 min内能杀死本菌l 70%酒精数分钟内使本菌死亡。
葡萄球菌对苯胺类染料如龙胆紫、结晶紫等都很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家兔的致病力特别强,能产生很高效价的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等8种有毒物质。
这些毒素成为炎症发展过程的决定因素。
葡萄球菌能够从原发病变的病灶进入血流。
在急性败血症的情况下,它在血液内能够迅速繁殖,并进入其他部位。
流行病学家兔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一种动物。
通过各种不同途径都可能发生感染,尤其是皮肤、粘膜的损伤,哺乳母兔的乳头口是葡萄球菌进入机体的重要门户。
例如,通过飞沫经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和鼻炎;通过表皮擦伤或毛囊、汗腺而引起皮肤感染时,可发生局部炎症,并可导致转移性脓毒血症;通过哺乳母兔的乳头口以及乳房损伤感染肘,可患乳房炎,仔兔吮了含本菌的乳汁,可得黄尿病等。
兔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方更多 , 对高温、 干燥 、 冷冻抵抗力强。畜禽和人都 能 感染 此 菌 ,家兔 尤 为 敏感 ,可通 过皮肤 和粘 膜 的
伤 口 、 囊 或汗 腺 、 生 仔兔 的损 伤脐 带 、 毛 新 飞沫及 母
主 要 表 现 为致 死 性 败 血 症 和 可 发 生 于任 何 器 官 和
4 1 对仔兔用 氨苄青霉 素或庆大霉素肌 肉注射 , . 每只 4 万单位 ,或内服磺胺二 甲基嘧啶片 ,每只仔 兔服 1 4片。中药方用 : / 白头翁 1g秦皮 lg苦参 5, O, 1g地 榆 2 g 黄连 、 朴 、 香 、 榔 、 花 、 翘各 5, 0, 厚 木 槟 银 连
兔的乳头管等传染。要有效防治本病 ,应注意以下
几点 :
滑、 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的菌落 。血液琼脂上能形
成 明显 的溶 血 环 。
5 1 兔舍的建筑要合理化。 . 兔舍应做到易清洁 、 易
排水 、 潮湿 、不漏 雨 , 防 晒 , 风 良好 ,光线 充 不 能 通
足。
3 3 药敏 试验 本菌对卡那霉素 、 . 庆大霉素 、 氨苄 青霉素高度敏感 , 对红霉素 、 氯霉素 、 磺胺二 甲基嘧 啶 中度敏感 , 四环素 、 对 链霉素不敏感 。
对 死 亡兔 剖 检 可见 ,皮 下 、 内脏 器 官有 大 小不 等 的脓 肿 病灶 ,皮 下充 血 、淤 血 , 肿 大 ,脾 略肿 , 肝
胃、 肠轻 度 充血 , 腔 液增 多 。 小 腹 3 实验 室 诊 断 3 1 涂 片镜 检 . 取 脓 灶 中的脓 液涂 片 ,革 兰 氏染
家兔葡萄球菌调查及防治

家兔葡萄球菌调查及防治
陈义;骆一凡
【期刊名称】《毛皮动物饲养》
【年(卷),期】1991(000)004
【摘要】家兔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该属的细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主要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并且还可以在兔的任何部位生存、繁殖而致病。
兔蹄部特别是家兔(野兔则十分少见)为多发部位,发病后局部充血、肿胀,脱毛、化脓、溃疡;也可引起乳房炎、乳房肿大、发生硬结并化脓;全身性的脓毒败血症(一般由上述两种炎症所引起)而导致病兔的死亡。
【总页数】3页(P38-39,30)
【作者】陈义;骆一凡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91.5
【相关文献】
1.家兔葡萄球菌病的综合防治 [J], 孟月楠
2.家兔葡萄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J], 贺娜
3.家兔葡萄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J], 王海春
4.家兔葡萄球菌病的防治 [J], 刘英魁
5.家兔葡萄球菌病防治 [J], 刘英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效防治兔只葡萄球菌病

提高兔只抵抗力
选种选育
选择抗病能力强、生产性能高的种兔进行繁殖和 选育,以提高兔只的抵抗力。
免疫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使用规范,制定合理的免疫 接种计划,以增强兔只对葡萄球菌病的抵抗力。
营养补充
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以增强兔只 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
患病兔子和其他携带葡萄球菌的动物 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葡萄球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病动物 或接触污染的环境、饲料和水源等途 径传播。
危害和影响
危害
兔只葡萄球菌病对兔子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如 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病动物的死亡。
影响
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对养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产生不 利影响。
联合用药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进 行联合治疗。但需注意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产 生耐药性。
用药剂量和疗程
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指引,准确掌握 用药剂量和疗程,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辅助治疗
补充营养
在治疗期间,适当给兔只补充营养,如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助于提高其抵抗力,促进康复。
案例一
某养殖场发现兔群出现葡萄球菌感染症状,采取及时隔离 和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的扩散,减少了经济损失。
案例二
某养殖户在发现兔只出现葡萄球菌感染症状后,采取定期 注射疫苗和严格消毒措施,成功预防了疾病的再次发生。
案例三
某规模化养殖场在预防和治疗兔只葡萄球菌病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果,通过采用中草药方剂和生物制剂等方法,有效 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失败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感染 。皮肤伤 口感染是最常见 的感染途径 , 但也可通过 直接接触 、 呼吸道和消化道 等途径感染 , 哺乳母兔 的乳 头
口是本菌进入机体的重要门户。 气候剧变及饲养管理不良
脓肿外有结缔组织包囊 , 触之柔软有 弹性。患皮下脓肿 的 病兔 , 一般体况正常。 如果脓肿发生在内脏器官, 则病器官 的机能受到影响和干扰 ,就会出现轻重不等 的相应症状 。
皮肤 和肌 肉脓肿 , 经 1 ~ 2 个月可 自行破溃 , 流出 白色乳酪 状脓液 , 破 口经久不愈。 流出的脓汁沾到别处 , 或伤 口搔痒
兔主要是发生在包皮上的小脓肿 , 溃烂或结棕色痂。
4 . 诊 断
3 . 症 状 和 病变
根据流行病学 、 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 , 但确诊
尚需进行病原学检查 、 动物接种及血清学检查 。 ( 1 ) 病原学检 查 采 取鼻 咽拭 、 血液 、 痰液 、 脓汁 、 排 泄物、 乳 汁及 内脏器 官等 病料 , 进行涂 片染 色镜检及 分 离培养 。
酸消毒兔笼 、 兔舍环境可获得较好效果。 对青霉素 、 卡那霉
素、 红霉素 、 金霉素等高度敏感 , 对链霉素 、 四环素 中度敏 感, 对多粘菌素及磺胺类敏感性较差 。
2 .流 行 病 学
兔葡萄球菌病的病原是葡萄球菌属 中的金色葡萄球 菌(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 , 呈 圆形或 卵 圆形 , 直径 0 . 7 ~ 1
体试验 , 可快速诊断。 L a n c e i f e l d 血清学分群试验是临床实
验室鉴定本菌的可靠方法 。
5 .防治
引起病兔抓咬而使病原扩散 ,或脓肿中的病菌进入血流 ,
随血流到别处 , 又都可形成新的脓肿 。 当脓肿 向内破溃 , 则
( 1 ) 预 防 预防该病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和兽 医卫 生措施。 经 常保持兔舍 、 兔笼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 定期消
m, 其 排 列 和大 小 较 整 齐 , 某 些 菌 株 可形 成 荚 膜 和 黏膜
各种动物对本病都有易感性 。 家兔是一种很易感 的动 物, 各种年龄 、 不 同性别 的兔都 可感 染 , 一年 四季均可发 生, 以夏秋季节多见。一经感染 , 在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发
层, 无鞭毛 , 无芽孢 。 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的细菌常呈葡萄串 状, 但在乳汁或液体培养基 中则呈双球或短链状。革兰氏 染色阳性 , 兼氧或兼性厌氧 , 大小十分一致 , 可在普通培养 基上生长 良好 。从兔分离到的菌株 , 在血平板上常为金黄
( 2 ) 脓肿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和器官 。初红肿 、 硬
杀 。3只小 鼠均见 肝 脏 有针 尖 大 黄 色坏 死 灶 , 然 后采如豌豆 , 大至苹果 , 数 目不一 。
的心血 、 肝、 脾、 肾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 3 7  ̄ C 培养 4 8 h , 所 有标本均可分离出本菌。也可用于家兔接种。 ( 2 ) 血 清学检查 用 玻平 片凝集 、 沉淀试验及荧光抗
根据兔 的年龄 、 抵抗力 、 感染部位和细菌在体 内扩散
的情况不同, 临诊上表现多种病型。 ( 1 ) 仔兔脓毒败血症 仔兔出生后 2 ~ 3 d , 多处皮下 出
现粟粒大 的脓肿 。常 于 2 — 5 d呈败血症而死亡 。在较 大
( 1 0 2 1日龄左右 ) 的乳兔 , 皮肤 出现 黄豆至蚕豆大脓肿 ,
发生全身性感染 , 呈脓毒败血症 , 病兔很快死亡。
( 3 ) 足跖面皮炎 常见 于后脚掌表 面皮肤 , 前脚 掌少
毒。 消除兔舍的锋利物 品, 防止和避免兔体外伤 。 哺乳母兔
笼 内要用柔 软、 干燥 的垫草 , 减少患病 , 加强饲养管理 , 尤
见 。初充血 、 脓胀 、 脱毛 , 继而 出现脓肿 。以后形成大小不
兔葡萄球菌病 的防治
山西省 大 同市 畜牧 兽 医研 究所 智晋 媛
兔葡萄球菌病是 由金色葡萄球 菌引起 的兔一种常见
病 ,以致死性败血症变化和几乎可 以发生于任何器官和 部位 的化脓性炎症为特征 。 本病分布广泛 , 世界各地都有
发生。 1 .病 原
该菌对外界环境 因素如高温 、干燥和冷冻等的抵抗力较 强, 但对龙胆紫和石炎酸等消毒药则很敏感 。 3 %~ 5 %石炎
色、 溶血 、 血浆凝 固酶 阳性。 该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产生溶 血毒素 、 致死毒素 、 皮肤坏死毒素、 剥脱毒素 、 杀 白细胞素 、 肠毒素 、 血浆凝 固酶、 透明质酸酶及耐热核酸酶等。 肠毒素
病。 病兔不断从脓汁、 排泄物及分泌物 中排出病原菌 , 污染 周围环境。 该菌在 自然界分布很广泛 , 空气 、 饲料 、 饮水 、 土
多消瘦而死 ; 不死 的, 脓肿逐渐变干 、 消散而痊愈 。死兔剖 检, 可见肺和心有很多白色小脓疱 。发病窝母兔肯定患有
该病 。
动物接种 : 将新分离 的菌株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传代 2
次, 接种于 0 . 2 %葡萄糖 肉汤中 3 7  ̄ C 培养 1 8 h , 然后静脉注 射( 0 . 3 m L ) 小鼠, 第4 d 死亡 。另取小 鼠 2只 , 腹腔 注射 0 . 2 m L ,经 2 ~ 3 d 后再补注 0 . 5 m L和 0 . 1 m L ,于第 9 d 扑
因来源不 同, 和血清型别不 同而分 为 A、 B 、 c 、 D 、 E 、 F 6 种。
2 0 1 3 . 0 6
总第 2 6 8期
是本病的诱 因。 幼龄兔和受应激因素作用 的兔感染后 , 病程多呈败血
症经过 。
肿, 可从阴道 内流出或挤 出黄 白色脓性分泌物和脓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