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中国石拱桥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石拱桥》的教案模板

《中国石拱桥》的教案模板

《中国石拱桥》的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让学生掌握石拱桥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石拱桥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3. 中国石拱桥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石拱桥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四、教学难点:1.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和原理。

2. 中国石拱桥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著名的石拱桥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石拱桥的文化内涵。

教案模板: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主体内容:a. 石拱桥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b. 中国石拱桥的案例分析。

3. 课堂互动:a.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对石拱桥的认识。

b. 小组讨论,探讨石拱桥的文化内涵。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石拱桥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中国石拱桥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6. 板书设计:a.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b. 石拱桥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7.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石拱桥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石拱桥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著名的石拱桥实例,如赵州桥、卢沟桥等,引导学生掌握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石拱桥的文化内涵,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石拱桥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石拱桥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一:11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并明确其作用。

3.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重要词语,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并明确其作用。

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要积累重要词语,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2.我能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并明确其作用。

3.我要初步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

二、先学环节(13分钟)(一)出示自学指导1.默读资料以及课下注释,了解说明文的文学常识以及作者相关知识。

2.读课文,标出段序,查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在课本上注音,把你认为重点的字词写一写。

3.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回答。

(二)自学检测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弧形()拱桥()洨河()陡坡()饮涧()桥墩( )雄zī()张鷟()匀称()()雄kuàng()驻足()惟妙惟肖()古pǔ()推chón()巧妙绝lú2.口头回答: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gǒng xiáo dǒu jiàn dūn 雄跨雄姿zhuó yún chèn 古朴推点拨:1.húxiào巧妙绝伦崇zhù2.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1)全文按照“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使读者对石拱桥的了解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

有关《中国石拱桥》教案

有关《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感受中国石拱桥的优美造型和艺术价值。

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3. 中国石拱桥的优美造型和艺术价值。

4. 中国石拱桥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结构特点、建造技术、优美造型、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

2. 教学难点: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结构特点、建造技术、艺术价值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石拱桥实例,如赵州桥、卢沟桥等。

3.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石拱桥》相关内容。

2. 图片:中国石拱桥的图片。

3. 课件: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建造技术等。

4. 视频: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纪录片或实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结构特点、建造技术、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石拱桥实例,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造技术,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石拱桥图纸,展示其结构和特点。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

2. 写一篇关于中国石拱桥的作文,可以是介绍某座著名的石拱桥,或者谈谈自己对石拱桥的感悟。

《中国石拱桥》的教案模板

《中国石拱桥》的教案模板

《中国石拱桥》的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

掌握石拱桥的结构、构造和设计原理。

认识中国著名的石拱桥,如赵州桥、卢沟桥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分析石拱桥的形态特征。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石拱桥的结构、构造和设计原理。

3. 中国著名的石拱桥介绍,如赵州桥、卢沟桥等。

4. 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主要特点。

石拱桥的结构、构造和设计原理。

赵州桥、卢沟桥等著名石拱桥的介绍。

2. 教学难点: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结构特点等。

2. 观察法:观察石拱桥的图片和视频,分析其形态特征。

3. 小组讨论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

4. 案例分析法: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等著名石拱桥的实例,分析其设计和建造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拱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结构特点。

3. 观察石拱桥的图片和视频,分析其形态特征。

4. 小组讨论:探究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价值。

5. 案例分析: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等著名石拱桥的实例,分析其设计和建造特点。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7. 课堂小结:强调石拱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中国石拱桥表格教案

中国石拱桥表格教案

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教学过程{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说明文的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4、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列图表 }二、精读课文,深层研讨探究。

1、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

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以递进语意表现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特点。

起到开门见山,领起下文的作用。

2、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说”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三、品读课文,赏析词句。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

比喻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解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望诊是第一步。

望: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引用这一句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乐。

《中国石拱桥》 教案

《中国石拱桥》 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中国石拱桥》2. 课程性质:历史文化课3. 课时安排:45分钟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2. 教学难点:中国石拱桥的建筑技术中国石拱桥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2. 展示法: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石拱桥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石拱桥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了解石拱桥的建筑技术3. 展示: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石拱桥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石拱桥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石拱桥的文化价值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课后查找有关中国石拱桥的资料,了解其历史发展和社会价值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中国石拱桥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中国石拱桥历史、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石拱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石拱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 举办石拱桥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参与石拱桥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石拱桥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3. 开展石拱桥绘画活动:邀请学生绘画自己喜欢的石拱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对石拱桥的欣赏能力。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教案:《中国石拱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中国石拱桥的样式,以激发学生对于石拱桥的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石拱桥的了解和看法。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中国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土木工程的发展和建筑材料的改进,进而引发石拱桥的兴起。

2.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如构造稳固、雄伟壮观、独具匠心等。

3.分析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修筑背后的社会背景、反映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等。

Step 3:学习习作(25分钟)1.分组观察和分析一座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石拱桥的结构和装饰细节,了解其设计原理和建筑风格。

2.分小组展示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座石拱桥进行介绍,包括桥的名称、建造年代、建筑风格等。

3.引导学生谈论对于中国石拱桥的评价和感受,如美感、文化价值、工艺技巧等。

Step 4:拓展延伸(25分钟)1.教师分发相关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中国石拱桥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中国石拱桥对于世界建筑的影响和启示。

3.学生将所得结论整理成小组报告,并展示给全班。

Step 5:归纳总结(15分钟)1.让学生完成一个小结,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

2.教师进行点评,确认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并且能够观察、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国石拱桥教案(定稿)

中国石拱桥教案(定稿)

中国石拱桥教案(定稿)第一篇:中国石拱桥教案(定稿)《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学安排】1.课时:两课时2.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能力目标: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感情目标:1)透过对中国石拱桥的本质特征及其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2)认识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学重点】1、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以及本文的说明顺序。

讲析石拱桥的特点,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典型——赵州桥、卢沟桥并总结石拱桥的特点。

了解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教学内容】讲析石拱桥的特点,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典型——赵州桥、卢沟桥并总结石拱桥的特点。

了解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几张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桥,桥是沟通两岸的通道,而如今呢,不仅在河上,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立交桥助人通行,当然还有现代性的跨海大桥,这些桥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平的直线的,那我们看看古代的石拱桥,石头建起的拱形的桥是不是看上去很独特呢?今天让我们通过课文《中国石拱桥》一起来了解一下石拱桥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1.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2.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

今天。

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二、检查预习:1.注音: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2.释义:惟妙惟肖(xiào)——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推崇——很尊重。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得风格3、结合本文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4、作者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三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

2、整体感知: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理清作者思路: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四、探究: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不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3、文中例举了我国哪几座有代表性的桥?(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4、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因为赵州桥、卢沟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具有的共性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7、思考: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

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8、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这些特点的时候,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呢?这两座桥是我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

所以以这两座桥为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选择两者可以互相对照,互相补充,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9、学习9、10自然段: 1)概括这段内容: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10、第10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

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

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五、赏析: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去掉行吗?)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加线的词能否去掉?)“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去掉行吗?)“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带点字能否删去?“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

六、练习: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打比方。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

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NFEAF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

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作比较。

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2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

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

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

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

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

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由整体到局部(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赵州桥: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七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

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八、作业:1.你走过的一些桥,也许只是“步石”桥、独木桥,也可能是高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可能已经有些年头,也可能新修建不久。

不管怎样,它们都各有作用,在构造及建筑材料上各有特色,请仔细观察它们,并了解、搜集有关它们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

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性的文章,不要在有关桥的故事、对桥的感情的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简明、准确。

石拱桥的特征赵州桥——单拱中国石拱桥代表性卢沟桥——联拱语言准确、严密12 桥之美吴冠中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桥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光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生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

2.讨论法。

3.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二、检查预习:1、加点字注音煞风景点缀颐和园驻足险峻晓风残月前瞻后顾纤细飞瀑流泉着重脂粉2、交流作者资料: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代表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等。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桥之美》所介绍的不是具体的哪一座桥,而是集各种桥的美于一身。

作者着重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

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写到了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

三、读课文,理清思路1、朗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理清思路:明确“桥之美”的含义——举例说明“桥之美”,强调环境赋予桥之美——总结全文四、探究: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看待桥的美的?文中哪句话代表作者观点?(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课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的美?要求先读出相关语句,并简洁概括a小桥流水人家——线与块、面组成对比美b乌镇的小桥之美,美在与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