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工程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生态工程建设要达到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的应遵循()A.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B. 系统整体性原理C. 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D. 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故选 C.2.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D. 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解 A、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A正确B、生态工程是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错误C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错误D、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 D错误.故选 A.3.下面是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和蚯蚓等生产设计有关此生态农业分析错误的是()A. 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B. 分级利用级数越多越好C. 最终还田的秸秆有机质的肥效有所降低D. 能量在此生态工程中不能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解 A、该生态农业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 A正确B、由图示可看出农作物秸秆进行了三级利用秸秆中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秸秆中的能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利用级数越多越好 B错误C 、最终还田的秸秆有机质的肥效有所降低 C正确D、能量在此生态工程中不能循环利用 D正确.故选 B.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 “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D.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答案】B【解析】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 C正确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D正确5.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 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系统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D. 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答案】C【解析】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A正确B、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B 正确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将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C错误D、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D正确6.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A.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 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C.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需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D. 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答案】C【解析】解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这主要依靠人类的活动 A错误 B.矿区的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B错误C.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种植绿色植被以前需首先利用机械人工制造表土 C正确D.矿山开发形成大量岩质陡边坡及矿渣废弃地边坡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许多不良地质灾害如地表塌陷等 D错误故选 C7.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A正确B.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B正确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C错误D.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 D正确故选 C8.某种物质X(一种含有C、H、O、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X 研究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X 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X和Y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乙培养基均属于选择培养基乙培养基组分中的Y物质是琼脂B. 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C. 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各培养瓶中的X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D. 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某菌株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答案】C【解析】解 A.甲、乙培养基均以X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中乙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其组分中的Y物质是琼脂 A正确B.若要筛选高效降解X的细菌菌株甲、乙培养基中X是唯一的碳源和氮源 B正确C.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各培养瓶中的X溶液的浓度要相同 C错误D.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若培养基中的X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细菌细胞失水过多而失活因此对X的降解量可能下降 D正确故选 C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B.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D. “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淸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答案】B【解析】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工程其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A正确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典型实例 B错误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C 正确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淸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D正确10.下列措施不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类型的是()A. 把人畜粪便转化为复合肥B. 在干旱地区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C. 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D. 利用蚯蚓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蚓粪残渣作肥料【答案】B【解析】解 A、把人畜粪便转化为复合肥是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错误B、在干旱地区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不属于物质循环再生 B正确C 、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错误D、利用蚯蚓等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蚓粪残渣作肥料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错误.故选 B.11.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只有光源B.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C. 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氧化塘表层和下层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少D. 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故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D【解析】解 A、废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有能量因此输入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A错误B、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错误C 、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多 C错误D、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故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正确.故选 D.12.下列对生态工程的理解不合理的是()A. 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答案】A【解析】解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导致松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故选 A13.“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生产方式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B.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 “桑基鱼塘”在本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功能D. 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答案】A【解析】解 A.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A正确B.蚕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错误C.“桑基鱼塘”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C错误D.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 D错误故选 A14.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 整体性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A【解析】桑基鱼塘模式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故主要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5.在城市环境治理中下列哪项体现了整体性原理()A. 进行城市生态分区B. 推广“环境有好技术”C. 进行污水净化处理D. 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答案】A【解析】解 A、进行城市生态分区主要应用了整体性原理 A正确B、推广“环境有好技术”主要应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B错误C 、进行污水净化处理主要应用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错误D、实行垃圾分类处理主要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错误.故选 A.16.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 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B. 某农场中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物种多样性下降C.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D.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反映了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错误某农场中鼠种群数量下降物种多样性没有发生改变 B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反映的是群落的结构并不是群落的演替 C错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正确故选D1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系统整体性原理B. 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答案】B【解析】A.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故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整体性原理 A错误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 B正确C.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错误D.转基因植物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D错误故选 B18.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B. “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建立主要体现了协调与平衡的原理C. 在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D.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答案】B【解析】解 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A正确B.“桑基鱼塘”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错误C.在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我国科技人员创造了浮床生态工艺法净化污水 C正确D.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正确故选 B19.“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 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答案】B【解析】A、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A正确B、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B错误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C正确D、这种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D正确20.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生物学知识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火虫发出的荧光属于物理信息对同种异性是一种性召唤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的红枫是植物细胞液泡内的花青素的颜色这也说明叶绿素很不稳定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会分解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化作春泥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这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D.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秋天日照缩短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如叶柄合成相关激素如脱落酸于是叶子就掉了这说明植物的生命活动只是环境因子的变化引起植物体内激素变化进行调节的【答案】D【解析】解 A.声、光等均属于物理信息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A正确B.秋天枫叶变红的原因是植物细胞液泡中含有大量花青素且叶绿素不稳定易分解 B正确C.落红化作春泥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利用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C正确D.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D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草鱼属于________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放养草鱼和青蛙后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的数量也因此而下降水稻增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初级, 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解析】解(1)草鱼吃水草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草鱼属于初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是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答案】(2)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解析】(2)通过生物之间的竞争、捕食的种间关系使放养草鱼和青蛙后稻田中的害虫、其他浮游动物、田间杂草的数量也因此而下降水稻增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意义在于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答案】(3)物种组成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解析】(3)与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故稻—鱼—蛙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22.(1)该实验结果说明在0~20cm深度的土壤中________农业区更有利于线虫生存20cm深度以下土壤中________22.(2)画出土壤中线虫的食物关系网________22.(3)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以上相关的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22.(4)土壤中腐生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____ 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22.(5)在生态农业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并且还要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答案】(1)生态, 不同农业模式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解析】解(1)由表中内容可知在0~20cm深度的土壤中生态农业区更有利于线虫生存 20cm深度以下土壤中不同农业模式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答案】(2)【解析】(2)由表格可知土壤中线虫的食物关系网为【答案】(3)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解析】(3)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主要原因是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答案】(4)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解析】(4)土壤中腐生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分解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5)自生, 整体【解析】(5)在生态农业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还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并且还要综合考虑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23.(1)该生态系统中群落内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其中A代表________.23.(2)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植食物性动物从图1中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J/cm^2a.23.(3)由于某种因素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23.(4)图2中 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 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有机物,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解析】该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储存在有机物中群落内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和未被利用其中A代表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答案】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14【解析】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到较高的营养级时能量可能不够.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植食物性动物从图1中的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0.5+4+9+(0.05+2.1+5.1+0.25﹣5)﹣2=14J/cm^2a.【答案】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简单【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专题5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叙述违反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 )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B.尽可能削减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C.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无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探讨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爱护,其目的不单纯是环境爱护,而是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4.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与该做法关系最亲密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学原理,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使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尽量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目的,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5.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反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限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生态农业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物质循环更流畅,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加强生物防治,限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从而提高反抗力稳定性;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但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的能量增加了,从而使系统总能量利用率提高。
6.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实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实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实力强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实力强,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实力强。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选修3第1章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如图是“果一畜一沼”循环农业模式的简图该模式兼顾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长期使用沼液和沼渣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活动活跃B. 动物的同化量有呼吸作用散失和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两种去向C. 果树和蔬菜为生产者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査果蔬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D. 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答案】A【解析】A、长期使用沼液和沼渣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微生物活动活跃 A正确B、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同化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B错误C、果树和蔬菜为生产者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果蔬叶片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C错误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率 D错误2.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 信息传递的双向性B. 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C.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D【解析】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故选D3.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判断这些材料所依据的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依次是材料1 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材料2 我国南方水网地区采用桑基鱼塘模式能大大提高系统生产力.材料3 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造林护林.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物种多样性原理③协调与平衡原理④整体性原理⑤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⑤④【答案】D【解析】解 (1)沼气工程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3)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造林护林.这体现了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故选 D.4.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被誉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位一体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近些年来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种植、养鱼、养鸭相结合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哈尼梯田山顶的群落已经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村寨居民活动不会改变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坡上的梯田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比山顶的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C. 哈尼梯田部分地区试行的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 在底部的河流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来净化少量的污水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答案】D【解析】解 A.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以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A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相较于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更高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B错误C.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改变改变的是能量的利用率 C错误D.河流本身可以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来净化污水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正确故选 D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解 A、该生态系统中人和家禽、家畜以农作物为食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 A正确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正确C 、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 之间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使能量实现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 C错误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增多了生物种类增强了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正确.故选 C.6.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B.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B【解析】解 A.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 A错误B.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 B正确C.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C错误D.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 D错误故选 B7.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 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只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D. 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答案】B【解析】解 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A正确B、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多种原理 B错误C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将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C正确D、中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D 正确.故选 B.8.下列有关生态学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指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 建立“桑基鱼塘”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畜牧业可持续发展C. 群落演替规律可用于指导生态恢复工程D. 生态系统稳定性可用于指导防护林建设【答案】A【解析】解建立“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会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错误故选 A9.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B.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 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D. 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答案】C【解析】解 A.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A正确B.若乙的干扰提前 B点也会提前 B正确C.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C错误D.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延长 C点右移 D正确故选 C10.云杉林是我国北方针叶林中的优良林在云杉林被采伐后一般要经过下列阶段才能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种间关系趋于复杂B. 云杉林的恢复属于初生演替C. 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均发生改变D. 人类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答案】B【解析】解 A.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种间关系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A 正确B.在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错误C.群落恢复过程中逐渐形成垂直结构地面的光照和湿度发生改变则水平结构也发生改变 C正确D.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因而人类活动会对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因此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D正确故选 B11.下列措施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A. 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B. 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C. 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D. 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答案】D【解析】解 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 A错误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 B错误C 、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 C错误D、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大力发展农田收效难以保证不符合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 D正确.故选 D.12.红树林是粤西地区著名的生态景观其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鱼类、水鸟的栖息繁衍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能增加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升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 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C. 水鸟与鱼类之间的捕食关系能制约双方数量的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 红树林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解 A.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能增加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升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A正确B.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水鸟中缺少生产者不能组成食物链 B错误C.水鸟与鱼类之间的捕食关系能制约双方数量的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正确D.红树林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的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B1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B. 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D.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降低出生率【答案】B【解析】A、出生率高的种群若死亡率和迁出率高数量增长不一定快 A错误B、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正确C、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C错误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 D错误故选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4.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许多水体因富营养化而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变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的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质大为改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此类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过于简单恢复力稳定性差B. 引进的芦苇、香蒲在与藻类竞争光照的过程中具有优势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 该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的过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 贝类、鱼类等的加入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不利于生态系统能量的充分利用【答案】A, D【解析】A、不能实现自我净化 A错误B、水体中的植物在阳光引进的芦苇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以及有旅游观赏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据题干信息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有所提高”、鱼类等的加入改善能量流动关系 D错误15.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B. 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 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 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答案】A, C【解析】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可利用湿地中的种类多样的生物间的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A错误B、芦苇湿地是人类利用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而成的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B正确C、芦苇湿地在物质和能量上不是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因为有很多来自城市的有机物的输入 C错误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在水平方向上因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D正确16.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如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注 Rs一裸为裸土 Rs一苔为苔藓覆盖 Rs-凋为凋落物覆盖A. 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B. 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 土壤表层的苔藓生长有利于涵养水源、分解者的生存等D. 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答案】B, C, D【解析】解 A.分解者分解凋落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ATP 中供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所需不能被其他营养级生物利用 A错误B.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其他生物利用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正确C.土壤表层生长的苔藓植物有利于涵养水源也为分解者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 C正确D.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土壤表层的覆盖物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故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 D正确故选 B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7.(1)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___ 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E和F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17.(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m kJ C和E获得最大同化量共为m kJ 则流向F的能量最大值为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17.(3)在生态系统中 A能依据C留下的气味进行猎捕 C同样能依据A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进行躲避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该生态系统能维护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通过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进行的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17.(4)图示的生物加________ 可以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答案】(1)D, 3, A, 竞争【解析】解(1)图中D为生产者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D→F、D→E→B→A、D→C→A A既是第三营养级又是第四营养级 E和F同时以D为食为竞争关系【答案】(2)二氧化碳, m【解析】(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0mkJ C和E获得的最大同化量共为mkJ 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是10m×20%=2m 因此F获得的能量为2m-m=m【答案】(3)种间, 负反馈, 较差【解析】(3)在生态系统中 A能依据C留下的气味进行猎捕 C同样能依据A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进行躲避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负反馈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差【答案】(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解析】(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物部分图中包括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18.(1)从生态系统的结构来看该洞庭湖滩涂生态系统除甲图内容外还应包括________18.(2)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滩涂生物群落发生很大变化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演替18.(3)若黄鼠狼通过捕食鸟和鼠获得的能量比例为1∶3 则黄鼠狼的同化量增加4kg 至多需要消耗草________kg18.(4)乙图中 B表示________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________18.(5)洞庭湖湿地是中国鸟类的重要越冬栖息地每年秋季有大量的候鸟都会来此越冬 2020年12月还举办了十一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引来大量游人及摄影爱好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解析】解(1)甲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且它们之间已经有了营养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答案】(2)次生【解析】(2)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滩涂生物群落发生很大变化这种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答案】(3)1300【解析】(3)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约是10%~20%黄鼠狼捕食鸟和鼠获得的能量比为1∶3 则黄鼠狼的同化量增加4kg 至多消耗食物按食物链最长及传递效率10%计算至多需要消耗草1÷10%÷10%÷10%+3÷10%÷10%=1300kg【答案】(4)昆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成散失【解析】(4)乙图中A表示昆虫的同化量 B表示昆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答案】(5)直接【解析】(5)大量的鸟类引来大量游人及摄影爱好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9.(1)黄河口湿地的形成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 这些区域的不同主要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19.(2)黄河口湿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影响该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 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________19.(3)人们在改造光滩区时引入的某种水草其数量并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________ 描述其种群密度变化时应建立________模型【答案】次生, 物种组成, 水平【解析】黄河口湿地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因黄河改道而成原来应该存在过植被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因该属于次生演替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水平方向上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答案】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行为, 影响种群繁衍【解析】黄河口湿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影响该湿地鸟类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答案】存在环境阻力, 数学【解析】人们在改造光滩区时引入的某种水草其数量并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描述其种群密度变化时应建立数学模型20.(1)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__20.(2)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图甲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①图甲中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中②由图甲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能量③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某植物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红耳龟【解析】解(1)由表可知红耳龟数量最多因此红耳龟为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答案】(2)①竞争,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②当地物种中缺少天敌的制约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解析】(2)①由图可知中华花龟和红耳龟的食物来源中都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所以二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②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天敌的制约且食物和生存空间较充足因此红耳龟入侵后得以迅速繁殖【答案】(3)①d或i, ②e/b×100%, g、h、i,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解析】(3)①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包括在d或i 中②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次级消费者同化量)×100%=e/b×100%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g、h、i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③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某植物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010-2023历年高二生物每课一练:5专题生态工程(带解析)

2010-2023历年高二生物每课一练:5专题生态工程(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一个现代牧场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合理搭配,还要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进行计算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种做法体现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是(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D.整体性原理2.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3.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C.禁止燃烧含硫燃料D.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5.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6.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是( )。
①藻类和珊瑚虫②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③大豆和根瘤菌④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7.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是( )。
①经济效益②依靠介于生态工程和自然恢复力的中间途径③大面积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④集中对开矿后的废弃地和湿地进行生态恢复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来源,各类生物要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
高中生物 专题5《生态工程》测试题A卷(基础篇)新人教选修3

高中生物专题5《生态工程》测试题A卷(基础篇)新人教选修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①建立“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D.②③④2.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A.高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B.高消耗、高效益、可持续C.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D.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4.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5.“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6.(改编题 )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萍→鱼”体现了生态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C.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7.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 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C. 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也应将其天敌共同引入D. 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答案】B【解析】解 A、应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水平上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A错误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这样属于生物防治既可以防治害虫也可以保护环境 B正确C 、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 C错误D、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甚至引起环境的恶化 D错误.故选 B.2.我国西北沙化地区为恢复生态系统釆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栽种多种植被来防风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恢复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B. 恢复过程中应禁止人类的开发以使生态系统尽快恢复C.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人为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在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 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A、恢复过程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A正确B、恢复过程中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是直接禁止开发 B错误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人为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在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正确D、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正确3.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少B. 生态农业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高C. 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 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解 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A 错误B、生态农业系统的生物种类比现代农业的多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恢复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低 B错误C 、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C正确D、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错误.故选 C.4.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虫害.主要是不符合生态工程的哪项基本原理()A.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指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故A错误B、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故B错误C 、物种多样性原理是指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虫害主要就是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C正确.D、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 1\gt 2” 故D错误.故选 C.5.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 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解 A.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C正确D.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D正确故选 B6.“无废气物农业”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主要是()A. 物种多样性原则B. 整体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解 A、物质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A错误B、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B错误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循环如“无废弃物农业” C正确D、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如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D错误.故选 C.7.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将植物分布为两层如图所示并结合照明、通气等技术更好地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据图判断叙述错误的是()A.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 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C.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温度过高以促进藻类的繁殖D. 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A正确B、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B正确C、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使光线不足从而抑制藻类的繁殖 C错误D、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植物净化水体这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D正确8.图一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图二是能量流经牛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B. 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人占第二、三、四营养级C. 图二中Ⅲ代表流入下一营养级(或人)的能量D. 图二可表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答案】B【解析】A、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说明该功能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的作用 A正确B、食物链只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一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农作物→牛→人农作物→鸡→人农作物→人其中人占第二、三营养级 B错误C、图二中Ⅲ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 C正确D、由图二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正确9.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C【解析】解 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 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正确故选 C10.士大夫A. 士大夫B. 士大夫C. 士大夫D. 士大夫【答案】B【解析】士大夫11.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回收垃圾收集处理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 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 有害垃圾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处理不合理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D. 其他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答案】B【解析】解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A正确B.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有机物中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可由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积累 C正确D.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D正确故选 B12.立体农业是指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下列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立体农业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C. 该生态系统是由某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 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论是建立立体农业的依据之一【答案】C【解析】A、立体农业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A正确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B正确C、该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C错误D、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论是建立立体农业的依据之一 D正确13.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 亚马逊热带雨林B. 呼伦贝尔草原C. 湘江D.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答案】A【解析】解 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A正确B.温带草原中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B错误C.湘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错误D.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D错误故选 A1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避免出现赤潮B. 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 曝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 植物浮床能一定程度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答案】A【解析】解 AD.植物浮床中的植物根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避免出现水华 A错误 D正确B.吸附基质的存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能够提高净化效果 B正确C.曝气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进而降低厌氧微生物降解能力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正确故选 A15.苜蓿种子的子叶黄色与褐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Y、y控制圆粒与肾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遗传实验时随机选用两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数量统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杂交后代中圆粒与肾粒的比例为1∶1 黄色与褐色的比例为3∶1B. 黄色对褐色显性圆粒对肾粒显性C. 两亲本基因型是YyRr和YyrrD. 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占1/4【答案】B【解析】解 A.据图杂交后代数据黄色(95+95)∶褐色(32+32)为3∶1 圆粒(95+32)∶肾粒(32+95)为1∶1 A正确B.根据黄色与褐色的比例为3∶1 推出黄色为显性由于圆粒与肾粒的比例为1∶1 无法推断圆粒和肾粒的显隐性 B错误C.根据子代比例得出基因型分别是YyRr和Yyrr C正确D.YyRr 和Yyrr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4 D正确故选 B16.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态工程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级和充分利用B. 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和含水量等C. 农作物和果树等植物获取的部分物质来自有机肥D. 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和次级消费者【答案】D【解析】解 A.该生态工程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级和充分利用 A正确B.温度和含水量都会影响蚯蚓分解处理的效率 B正确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矿质营养可以来自有机肥的分解 C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只属于分解者 D错误故选 D17.下列做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是()A. 引入外来物种时仅考虑美观性和经济效益B. 利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C. 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以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D. 排掉沼泽地的积水使之变为农田和牧场【答案】B【解析】A、引入外来物种时不仅要考虑美观性和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效益 A错误B、利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这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正确C、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应该种植多种物种 C错误D、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错误18.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答案】B【解析】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输入的所以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故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故B 错误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故C正确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D正确19.“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自给自足的系统B. 面对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通过各国节能减排来解决C. 生态农业利用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D.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答案】A【解析】解生物圈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要依赖于太阳给它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A错误B.节能减排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 B正确C.生态农业利用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C正确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正确故选 A20. 某一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昆虫→小鸟→鹰” 若一只鹰增重2kg 则在此食物链中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A. 125kgB. 250kgC. 1000kgD. 2000kg【答案】B【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利用PCR技术扩增的目的基因可以________ 也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得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 _______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________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21.(2)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的实验中要注意将外植体进行________(“消毒”或“灭菌”)愈伤组织形成后要诱导生根则需要配置的生长素含量_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分裂素含量21.(3)对于小鼠、兔和家畜可用________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这种获得卵母细胞的方法叫________21.(4)“三北”防护林在最初阶段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导致偶然滋生的松毛虫肆虐一时原因是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答案】人工合成, 引物, 热稳定DNA聚合(Taq酶)【解析】利用PCR技术扩增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得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热稳定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答案】消毒, 大于【解析】组织培养的实验中要将外植体进行消毒生长素含量大于细胞分裂素含量有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含量小于细胞分裂素含量有利于芽的分化因此愈伤组织形成后要诱导生根则需要配置的生长素含量大于细胞分裂素含量【答案】促性腺, 超数排卵【解析】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这种获得卵母细胞的方法叫超数排卵【答案】物种多样性【解析】“三北”防护林在最初阶段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导致偶然滋生的松毛虫肆虐一时原因是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22.(1)下图是某森林中X鸟类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如图该鸟类的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________型增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一段时间后图中两曲线发生重合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对森林群落中植物丰富度调查统计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植物为动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 从而影响群落中动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进而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22.(3)生产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石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生产者在森林的基石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2.(4)植树造林有利于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通过“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生态+经济发展”等方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植树造林蕴含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答案】(1)“J”型, 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或环境容纳量)【解析】解(1)从图中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保持不变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也就是说X鸟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增加相同的倍数属于种群的“J”型增长一段时间后图中两曲线发生重合表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停止增长维持在一定水平这就是这个森林所能维持的X鸟种群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答案】(2)采用样方法进行逐类观察识别并记录统计, 食物和栖息空间【解析】(2)采用样方法进行逐类观察识别并记录统计各种植物的数目是对森林群落中植物丰富度调查统计最简单的方法绿色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从而影响群落中动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进而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3)绿色植物能把太阳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满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没有生产者森林生态系统就无法建立【解析】(3)绿色植物能把太阳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满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没有生产者森林生态系统就无法建立所以生产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石【答案】(4)直接、间接【解析】(4)植树造林所带来的旅游观赏等价值属于直接价值植树造林有利于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等属于间接价值23.(1)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水质优良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漳河水库库区内冬季的气温要比周边高3-4^\circ C 营造了一个非常适合柑桔生长的局部小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3.(2)漳河的小岛上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3.(3)有的小岛上迁入了一些农户农户开荒种柑桔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这属于________演替农户的经济生产活动会导致小岛上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下降【答案】直接, 间接【解析】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水质优良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漳河水库库区内冬季的气温要比周边高3-4^\circ C 营造了一个非常适合柑桔生长的局部小气候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垂直或水平【解析】漳河的小岛上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或水平结构【答案】次生, 抵抗力【解析】有的小岛上迁入了一些农户农户开荒种柑桔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这属于次生演替农户的经济生产活动会导致小岛上物种单一化这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24.(1)在该图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该生态系统中的蝎可用来入药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价值24.(3)与森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4)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采用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蝇蛆(或猪)【解析】解(1)由图可知蝇蛆和猪以粪便为食属于分解者二者又可被蝎子和人类食用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答案】(2)直接【解析】(2)该生态系统中的蝎可用来入药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价值【答案】(3)抵抗力, 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3)森林的营养结构比该生态系统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答案】(4)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4)从能量流动角度看该方法的优点是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选修3第1章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C【解析】解 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 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正确故选 C2.蜜蜂采蜜时会受到马蜂或者蚂蚁的攻击和干扰研究发现茶花花蜜中含有微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因通过茶多酚的干扰之后蜜蜂对报警信息素反应的浓度阈值(引发报警的最低浓度)降低了咖啡因可以使蜜蜂变得更“聪明”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蜜蜂采食茶花花蜜可以提高其感知外界危险的敏感度B. 茶花释放的茶多酚使蜜蜂的基因发生突变有利于躲避敌害C. 茶花释放的茶多酚作为一种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蜜蜂和茶花之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协同进化【答案】B【解析】答案 B【解析】花蜜中的茶多酚可以降低蜜蜂对报警信息素反应的浓度阀值也就是提高其对外界危险的感知的敏感度 A选项正确茶花释放的茶多酚并没有引起蜜蜂的基因发生突变只是提高其反映敏感度 B选项错误茶多酚是一种化学信息可以用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选项正确蜜蜂和茶花之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发生了协同进化 D选项正确【考点】生态系统和协同进化3.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C. 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D. 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性原理的体现【答案】C【解析】解 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正确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B正确C.能量不能循环 C错误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性原理的体现 D正确故选 C4.如图是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三种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与丙相比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占同化量的比例更大B. 丙与甲、乙之间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C. 每条曲线的峰值就是该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 该食物链中三种生物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答案】C【解析】解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乙营养级高取食面积大取食活动消耗的能量越多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的热量也越多 A正确B.丙捕食甲乙捕食丙这种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B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峰值数量不能维持 C错误D.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D正确故选 C5.据如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 该系统中将作物秸秆、家畜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C【解析】解 A、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A正确B、每一级都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B正确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增加 C错误D、该系统中将作物秸秆、家畜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正确.故选 C.6.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解A.“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A正确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 B正确C.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 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C正确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的恢复力稳定性 D错误故选 D7.为探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四个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四组生态瓶下列相关评价错误的是()A. 甲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成分齐全存活的时间最长B. 甲、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光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C. 甲、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生产者是联系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键因素D. 生态瓶的稳定性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及生活能力【答案】D【解析】A、图中乙瓶缺少光照所以甲瓶存活时间最长B、乙瓶没有光照所以甲 B正确C、丙没有生产者所以甲 C正确D、生态瓶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比例及生活能力 D错误8.如图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表格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 生态系统中不该存在的箭头是②C. 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C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过程应属于图示中的⑧D.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600×10^6J 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答案】C【解析】9.立体农业是指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下列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立体农业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B.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C. 该生态系统是由某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 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论是建立立体农业的依据之一【答案】C【解析】A、立体农业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A正确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B正确C、该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C错误D、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论是建立立体农业的依据之一 D正确10.某水库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 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标志重捕法C. 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 丙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是丙与乙的个体数量比值【答案】C【解析】解 A.生物群落包括构成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甲、乙、丙一起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A错误B.甲是食物链的起点因此甲是植物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样方法 B错误C.影响植物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中的光照 C正确D.能量传递率是下一营养级所具有的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例与个体数量无关 D错误故选 C11.如表为某陆地生态系统除分解者外的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表中数据为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相对值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陆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甲、乙、丙、丁、戊和分解者B. 含有叶绿体的生物最可能是戊C. 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D.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答案】A【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该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甲、乙、丙、丁、戊和分解者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A错误B.含有叶绿体(或叶绿素)的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相对值最高的是生产者最有可能是戊 B正确C.根据表中的能量相对值分析第一营养级是戊第二营养级是乙、丙第三营养级是甲第四营养级是丁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3.56÷(12.80+10.30)×100%≈15.4% C正确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D正确故选 A12.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为此草原中能量流经鸟类时的示意图 f为蛇的同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草→蝗虫→鸟类→蛇所构成的食物链中鸟类属于第三营养级B. b代表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其有机物中C. “b→c”的箭头对应左图中的“鸟类→蛇”的箭头D. “a→d”的箭头所示能量不属于鸟类流向分解者的部分【答案】D【解析】A、食物链必须达到最高级别的消费者图甲中草→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是一条食物链 A错误B、b代表鸟类同化的能量储存在其有机物中 B错误C、b代表鸟类同化的能量 c表示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错误D、a-d的箭头表示鸟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不属于鸟类 D正确故选D.13.将天然林全部砍伐后大量单一种植沙拉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天然林替换成沙拉杨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 天然林替换成沙拉杨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 沙拉杨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要高D. 在沙拉杨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可改善该地区环境【答案】D【解析】14.下列做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是()A. 引入外来物种时仅考虑美观性和经济效益B. 利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C. 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以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D. 排掉沼泽地的积水使之变为农田和牧场【答案】B【解析】A、引入外来物种时不仅要考虑美观性和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效益 A错误B、利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这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正确C、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应该种植多种物种 C错误D、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错误15.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B. “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C. 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 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有机肥中的化学能【答案】A【解析】解 A.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增加 A正确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并没有改变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错误C.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低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C错误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机肥中的化学能不能被植物利用 D错误故选 A16.“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 由于没有天敌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第1周由于不适应环境种群的密度下降D. 福寿螺的引入最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A【解析】解 A.福寿螺的活动范围小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A正确B.福寿螺生活在面积为500 m^2的水稻田中由于食物和空间的限制所以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 B错误C.第1周种群密度为40只/100 m^2 与刚放入水稻田时种群密度相同 C错误D.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D错误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7.(1)人工浮床中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 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________”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17.(2)人工浮床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 其中所有的鱼类获得的能量最终主要来源于________17.(3)该小组若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对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有何要求?17.(4)该实验中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________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基本原理17.(5)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污染环境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根系吸收氮、磷, 水华【解析】【答案】群落, 太阳能【解析】【答案】大小、数量和生活状态等相近【解析】【答案】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答案】已受损的生态环境【解析】18.(1)“浮游动物被鱼吃鱼被白鹭吃” 某同学认为这三种动物之间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白鹭排泄物的能量属于白鹭同化的能量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18.(2)藜蒿(一种野生菊科植物)是鄱阳湖的标志性农产品周边农村进行了人工种植与短时间内弃耕后的人工种植地相比野生藜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更高理由是________ 在弃耕后人工种植地会发生演替演替的实质为________18.(3)全面禁止捕捞是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可持续发展是指在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禁渔措施主要能使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得到提高【答案】(1)不正确, 这三种动物未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三种动物中不含生产者白鹭排泄物的能量属于鱼类(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解析】解(1)食物链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浮游动物、鱼、白鹭三者中没有生产者而白鹭粪便中的能量为白鹭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答案】(2)野生藜蒿地物种丰富度更高营养结构更复杂, 优势物种的取代【解析】(2)与短时间内弃耕后的人工种植地相比野生藜蒿地物种丰富度更高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其稳定性更高演替的实质为优势物种的取代【答案】(3)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 基因(和物种)【解析】(3)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禁渔措施主要能使鄱阳湖的基因(和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提高19.写出与下列表述相对应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答案】①协调与平衡原理, ②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③物种多样性原理, ④系统整体性原理, ⑤整体性原理, ⑥系统整体性原理, ⑦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解①草地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涉及协调与平衡原理可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②将收集到的有机废弃物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涉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③某地退耕还林时单一种植了大量的杨树结果因杨树天牛爆发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涉及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④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组成的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涉及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从而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⑤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多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涉及整体性原理只有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的目的⑥固氮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素而豆科作物为其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两者的共生使豆科作物能够在氮素缺乏的土地上生长涉及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从而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⑦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可以给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此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涉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0.(1)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入水草和藻类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 kJ \cdotm^-2\cdot a^-1 已知甲、乙、丙均属于鱼类丁是肉食性水鸟甲、丙不摄食藻类则图1中还缺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0.(2)结合图1 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2不能计算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若河流遭受重金属污染则重金属在________体内的积累浓度最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5000, 水草→甲→丁【解析】解(1)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水草和藻类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输入水草和藻类的能量就是固定光能的能量即为25000 kJ \cdot m^-2\cdot a^-1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乙、丙均属于鱼类丁是肉食性水鸟甲、丙不摄食藻类水鸟可以捕食三种鱼则图1中缺少的食物链为水草→甲→丁【答案】(2)通过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以及传递给丙, 第二营养级包括甲和乙而甲同化的能量值未知【解析】(2)除最高营养级以外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丁、流向分解者)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包括通过自身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以及传递给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第二营养级所有生物同化的能量与第一营养级所有生物同化能量的比例第二营养级包括甲和乙而甲同化的能量值未知因此不能计算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答案】(3)丁,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解析】(3)在食物网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的浓度越高故该食物网中丁的重金属含量最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21.(1)红树植物具有特殊的适应海水高盐环境的特征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的形成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惠州诗人用“抗风消浪兼淤土固岸延潮且护堤”来赞美红树林诗句中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21.(2)图1中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从低潮线到陆地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藻类→招潮蟹→夜鹭→黑耳鸢是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如果这片湿地长期受到有机汞的污染在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机汞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从图2中选用合适的字母、运算符号组成代数式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因人口压力、经济发展等原因红树林在过去几十年遭到严重破坏世界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红树林进行恢复在恢复红树林物种多样性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回答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然选择, 间接价值【解析】解(1)从进化的角度看红树植物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抗风消浪兼淤土固岸延潮且护堤”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2)水平, 黑耳鸢(或第四营养级或第三级消费者), 有机汞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解析】(2)图1中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从低潮线到陆地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如果这片湿地长期受到有机汞的污染在藻类→招潮蟹→夜鹭→黑耳鸢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机汞含量最高的是黑耳鸢原因是有机汞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答案】(3)\ D_1/(\ A_1+B_1+C_1+D_1)或(\ A_2+B_2+C_2+D_2)/(\ A_1+B_1+C_1+D_1) 【解析】(3)由图1可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值为 A_1+B_1+C_1+D_1 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 D_1 也就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D_1= A_2+B_2+C_2+D_2 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D_1/( A_1+B_1+C_1+D_1)或( A_2+B_2+C_2+D_2)/( A_1+B_1+C_1+D_1)【答案】(4)引入合适的红树品种尤其是本地物种引入红树品种不能太单一引入物种期间注意避免外来入侵物种要有相应的害虫监控机制等【解析】(4)在恢复红树林物种多样性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入合适的红树品种尤其是本地物种引入红树品种不能太单一引入物种期间注意避免外来入侵物种要有相应的害虫监控机制等22.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的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大致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专题5 生态工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减少了环境污染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 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答案】B【解析】A、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A正确B、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B错误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C正确D、这种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D正确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C. 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答案】B【解析】A、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A错误B、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 B正确C、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错误D、生态农业模式下的生态系统需要外部投入 D错误3.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B. 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 “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答案】B【解析】解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A正确B、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B错误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C正确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原理 D正确.故选 B.4.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B. 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 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答案】C【解析】解 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摄入的能量但不属于鸡同化的能量 A错误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属于生产者但不属于分解者 B错误C 、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正确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光能 D错误.故选 C.5.“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它的“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的粪便)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生产方式成为生态农业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B.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 “桑基鱼塘”在本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功能D. 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可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答案】A【解析】解 A.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其他农田群落的重要特征 A正确B.蚕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B错误C.“桑基鱼塘”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C错误D.塘泥中丰富的有机物(肥)不能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桑树吸收利用 D错误故选 A6.建设沼气池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蓝藻与沼气池内的产甲烷杆菌都是原核生物代谢类型相同B. 沼气池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C. 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D. 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和保护植被【答案】A【解析】解 A.蓝藻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而沼气池内的产甲烷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两者的代谢类型不相同 A错误B.沼气池将废弃物资源化这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 B正确C.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 C正确D.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可以减少林木的砍伐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和保护植被 D正确故选 A7.如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整体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C【解析】解 A、物质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A错误B、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B错误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循环如“无废弃物农业” C正确D、协调与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如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D错误.故选 C.8.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 mm 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某些领导硬性要求种植了属于乔木的杨树作为防护林带.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系统整体性原理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解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之一.杨树不适宜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 B.9.近年来我国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退耕还林另一方面制定政策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这些政策的制定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哪项基本原理()A.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整体性原理D.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答案】C【解析】解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也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说明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可见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整体性原理.故选 C.1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 “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D.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答案】B【解析】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湿地恢复工程的重要方针 C正确D、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D正确11.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高B. 锁阳和小果白刺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C. 种植小果白刺以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锁阳和小果白刺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答案】C【解析】解 A.我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 A错误B.锁阳叶退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是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 B错误C.小果白刺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正确D.锁阳叶退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生产者 D错误故选 C1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B. 将作物秸秆等再次利用可以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C. 湿地公园可以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解 A.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A正确B.将作物秸杆等再次利用如利用作物秸杆制成沼气经处理后加工成饲料供动物食用等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 B正确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的保持作用等湿地公园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还要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D错误故选 D13.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 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B. 某农场中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物种多样性下降C.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D. 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反映了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错误某农场中鼠种群数量下降物种多样性没有发生改变 B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反映的是群落的结构并不是群落的演替 C错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系统整体性原理B. 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答案】B【解析】A.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故发生“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整体性原理 A错误B.设计试管婴儿性别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违背伦理道德 B正确C.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错误D.转基因植物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D错误故选 B15.关于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个菌落往往是一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的结果B. 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肉眼鉴定的依据C.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时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D. 一个菌落属于一个种群【答案】B【解析】解 A.一个菌落往往是一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的结果 A正确B.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肉眼鉴定的依据但有无荚膜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到因此不能作为肉眼鉴定的依据 B错误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时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个菌落 C正确D.一个菌落是一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成的属于一个种群 D正确故选 B16.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下列关于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叙述合理的是()A.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是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B. 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是开发农田增加农民收入C.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需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D. 矿石的开采只是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其他危害【答案】C【解析】解 A.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这主要依靠人类的活动 A错误 B.矿区的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B错误C.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种植绿色植被以前需首先利用机械人工制造表土 C正确D.矿山开发形成大量岩质陡边坡及矿渣废弃地边坡的不稳定性会导致许多不良地质灾害如地表塌陷等 D错误故选 C1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B.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C. 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D. 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答案】D【解析】解 A、生态工程建设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A正确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 B正确C 、生态工程应遵循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C正确D、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即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D错误.故选 D.18.如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草场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图中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场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放牧量在b点时草场可持续发展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应B. 放牧量在0和b时草场实际生产量相等C. 适当的放牧活动能调节种间关系提高草场稳定性D. 从图可知经营草场确定放牧量时要遵循协调与平衡的原理【答案】B【解析】解 A、放牧量在b点时草场的净生产量与未放牧时草场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相等可持续发展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应 A正确B、放牧量在0和b时草场净生产量相等 B错误C 、图中显示适当的放牧活动能调节种间关系提高草场稳定性 C正确D、从图可知经营草场确定放牧量时要遵循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D正确.故选 B.19.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相关生态学基本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某农田连年种植单—农产品品种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易引发病虫害B. 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C. 可利用整体性原理来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D. 某湖泊引种某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体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B【解析】解 A.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为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要考虑物种多样性考虑自生原理避免种植单一品种造成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易引发病虫害 A正确B.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为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这主要考虑利用整体性原理 B错误C.可利用整体性原理来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C正确D.某湖泊引种某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体主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即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0.(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 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包括________20.(2)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是以________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20.(3)食品工厂排污后河流水体变浑浊但是下游村庄附近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说明该河流具有________能力20.(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________20.(5)小河边的芦苇不仅可以用于造纸还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答案】(1)物种组成, 太阳能及工厂、村庄排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解析】(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据图分析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包括太阳能及工厂、村庄排污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答案】(2)(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 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2)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在各营养级中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答案】(3)自我调节【解析】(3)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恢复原状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4)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4)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5)直接和间接【解析】(5)芦苇造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态系统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21.(1)图中包含的生物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________营养级种植作物的农田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各种因素的调控下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农田便达到了生态平衡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21.(2)“无废弃物农业”作为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图文内容可知其中的“废弃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它们不再沿着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21.(3)堆肥和沤肥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并没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某同学认为“无废弃物农业”还不能作为完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素材你是否支持这一说法并给出恰当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三, 结构, 功能, 负反馈调节【解析】解(1)图中作物是第一营养级牲畜是第二营养级人是第二、三营养级故最高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2)整体、协调、循环、自生, 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或者是图中的“作物残留、人粪尿、牲畜粪便等”), 能量流动【解析】(2)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概括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单向进行的废弃物不再沿着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3)将废弃物堆肥和沤肥后其中的能量仍然是流入了分解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3)要提高能量利用率需要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而废弃物堆肥和沤肥后其中的能量与秸秆直接还田一样仍然是流入了分解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故没有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4)支持理由是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且具有全球性不能局限于少数几个生态系统【解析】(4)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且具有全球性不能局限于少数几个生态系统因此“无废弃物农业”还不能作为完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素材22.(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沼渣返田可为水稻提供________________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22.(2)与传统农业相比低碳农业模式可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废弃物的量具体措施有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利用植物秸秆生产乙醇时完成A过程的微生物可以产生________酶 B过程相应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若植物总产量不变鸭从植物中直接获得的能量从原来的1/5变成4/5 则植物可养活的鸭为原来的________倍(用分数表示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 )【答案】(1)水稻杂草等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无机盐和\ CO_2, 物质循环【解析】解(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水稻杂草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沼渣返田可为水稻提供无机盐和 CO_2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答案】(2)减少, 对粪便、沼渣、秸杆的利用【解析】(2)与传统农业相比低碳农业模式可减少废弃物的量具体措施有图中的对粪便、沼渣、秸杆的利用【答案】(3)纤维素, \ C_6\ H_12\ O_6xrightarrow酶2\ C_2\ H_5OH+2\ CO_2+能量【解析】(3)植物秸秤被分解为葡萄糖时所需的酶为纤维素酶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方程式为: C_6 H_12 O_6\xrightarrow酶2 C_2 H_5OH+2 CO_2+能量【答案】(4)41/14【解析】(4)由图可得到两条食物链为水稻、杂草→害虫→鸭与水稻、杂草→鸭原来鸭从植物中直接获得的能量为1/5 从害虫获得的能量为4/5 鸭每增长1kg需要消耗植物1/5÷10%+4/5÷10%÷10%=82kg 若植物总产量不变鸭从植物中直接获得的能量从原来的1/5变成4/5 则鸭每增长1kg 需要消耗植物4/5÷10%+1/5÷10%÷10%=28kg 所以鸭从植物中直接获得的能量从原来的1/5变成4/5后植物可养活的鸭为原来的82/28=41/14倍23.(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人工林场的形成属于________演替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场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的复杂程度有关23.(2)该人工林场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如图为该人工林场第一、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_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 蚯蚓是该人工林场中的土壤动物之一其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蚯蚓种群同化的能量的两个去向一部分在进行________的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答案】(1)次生, 抵抗力, 营养结构【解析】解(1)人工林场的形成是有生物基础的因此属于次生演替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场的过程中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答案】(2)功能, \ dfraca_6a_1 , 呼吸, 生长发育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 工程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2、下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776ef999a3247a4d7960dc005df8835.png]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3、下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776ef999a3247a4d7960dc005df8835.png]"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 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 的()效应。
( ) --------------毬 --------------------------------------- 揃----------------------------- Sl —— ・ K ・ t;LHX4、下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776ef999a3247a4d7960dc005df8835.png]菌床和排泄物的杂屑最终回田, 如果农作物秸秆不经此过程直接还田,两过程比较,土壤获得的有机物较多的是()(填前者或后者),土壤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必需经过()的分解产生()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最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下图为典型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776ef999a3247a4d7960dc005df8835.png]从图中分析,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6、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汪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Ie3d28476777bl3e59c92ca66e3f35a7.png]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7、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汪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Ie3d28476777bl3e59c92ca66e3f35a7.png]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
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 )& 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汪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Ie3d28476777bl3e59c92ca66e3f35a7.png]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9、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汪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i亏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Ie3d28476777bl3e59c92ca66e3f35a7.png]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10、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
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i亏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Ie3d28476777bl3e59c92ca66e3f35a7.png]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态学理由是()()11、到2010年前,流经渭南、宝鸡、杨凌、咸阳、西安5市(区)的渭河流域54个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要全部建成投运。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和陕西将投资133亿元治理渭河,到2012年,基本消灭渭河干流黑臭现象,使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打造生态型渭河,使渭河沿线成为三秦大地的绿色长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守()的规律,达到()和()同步发展。
()12、到2010年前,流经渭南、宝鸡、杨凌、咸阳、西安5市(区)的渭河流域54个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要全部建成投运。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和陕西将投资133亿元治理渭河,到2012年,基本消灭渭河干流黑臭现象,使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打造生态型渭河,使渭河沿线成为三秦大地的绿色长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13、到2010年前,流经渭南、宝鸡、杨凌、咸阳、西安5市(区)的渭河流域54个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要全部建成投运。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国家和陕西将投资133亿元治理渭河,到2012年,基本消灭渭河干流黑臭现象,使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打造生态型渭河,使渭河沿线成为三秦大地的绿色长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讲具有战略意义,理想的农业是()()A.传统农业B.石油农业C.现代农业D.生态农业14、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硏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0cc7ddf5e7709721a6a715bb096d5da9.jpg]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15、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硏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0cc7ddf5e7709721a6a715bb096d5da9.jpg]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増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O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虑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16、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硏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0cc7ddf5e7709721a6a715bb096d5da9.jpg]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17、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硏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0cc7ddf5e7709721a6a715bb096d5da9.jpg]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18、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硏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0cc7ddf5e7709721a6a715bb096d5da9.jpg]保捋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 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进行调控。
()19、下图是某地农村生态工程示意图。
[37alf6515ae81080174fdlb349f2ff83.jpg]该生态工程(图A)的建设遵循了哪些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等特点。
()20、下图是某地农村生态工程示意图。
[37alf6515ae81080174fdlb349f2ff83.jpg]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増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
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
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21、下图是某地农村生态工程示意图。
[37alf6515ae81080174fdlb349f2ff83.jpg]该村从本省某良种场购买了一批良种奶牛,这批奶牛是良种场利用从国外引迸的良种奶牛繁育而成的。
上图B 是奶牛繁育的技术流程图。
图中①是指对母牛进行()处理,目的是()。
② 是(),③是(),④是()()22、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
据图回答问题。
[f99b5750967ac0ab0071c59b01818252.jpg]构建此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23、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
据图回答问题。
[f99b5750967ac0ab0071c59b01818252.jpg]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 蚕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营养级;若要使蚕增重15克,最少需要吃掉桑叶()o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为()()24、下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它是我国南方各省农村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系统。
据图回答问题。
[f99b5750967ac0ab0071c59b01818252.jpg]人工养殖池塘普通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
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25、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 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的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