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备考材料
22-23年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复习题目

方法论:思考一:谈谈学习本门课程对你写硕士论文有何帮助?思考二:结合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理论的认识。
思考三:你认为矛盾与和谐是什么关系?思考四:你觉得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有规律有可寻吗?为什么?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为什么?思考五: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性研究方法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与理论指导意义?思考六: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思考七:如何看待世界历史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大纲一、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文化自信为主题,选取适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因而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极具综合性,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备的方法论。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辩证法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自身。
(3)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本性。
并且当代社会实践和现实为开放性提供了现实基础。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精神状态。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最本质的作用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1)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能够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生命力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结合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与形式被传承下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标准化期末考试试卷-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标准化期末考试试卷-课后习题答案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
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2.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关系:*所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会方法论体系。
主要包括整体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历史性方法和协同相关分析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根木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在唯物论的方法论辩证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核心地位。
分析矛盾特殊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石主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烈对立,批判与维承相统一的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题库》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8年)一、名词解释:(20选5)1.方法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技术观。
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2.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构建人文社会研究方式和体系。
4. 人文主义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否认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
6. 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系统,揭示人类社会系统与生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与机制。
7.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8.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决定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通过人对物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9. 思想上层建筑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由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形式。
10. 人口系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
人口因素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没有人口的生产,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社会发展水平就要受到制约。
人口增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2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具体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
构成一个科学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原则和合理途径,并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人类社会本来面目认识和理解人和社会,以理论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更新不断达到对人类社会本来面目的真理性认识,认识论上,坚持实践标准;历史观上,坚持生产力标准;价值观上坚持人民利益标准。
2.主体性原则:从人追求真善美的内在要求出发,在真理性认识、公正性评价和审美追求的统一中认识与理解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强调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系统,期间各种现象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因而主张把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统一的大系统中,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考察人类社会的运动,把个人与社会,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都放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放在与其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中去认识去理解、去评价。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5.发展性原则: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其中,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各项社会改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要点 (自动保存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考试资料

BETTY D作者主要阐述了三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其认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一是实践的观点,二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的观点,三是矛盾的观点。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积累丰富的经验材料和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知道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在研究社会科学时,尊重实践也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
(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人类是人运动的基本规律。
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永无止境、无限循环发展的,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运动,是循环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
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科学至关重要。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管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讲导论“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
——马克思一、什么是社会科学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最早给科学下定义的是13世纪西欧的宇宙学者威廉姆。
他把科学定义为“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的一部分。
”强调科学研究以物质为对象,与思辨的哲学和信仰的神学区别开来,从而有了神学、哲学和科学三种获取知识的学问。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之前,关于自然、社会等的知识均被包括在哲学和神学之中。
神学——实证,求真(主观和客观一致)物质世界哲学——思辨,求合理(反思:对思的思。
诉诸于理性的批判)思想观念的世界神学——信仰,求于宗主保持一致。
(身后世界)神学、哲学和科学是人类的三种知识形态,在没有科学的古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主要靠思辨的哲学和信仰的科学(神学即宗教,以非理性的方式接受前人的知识)。
18世纪90年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提出“社会科学”概念。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社会科学逐渐从哲学和人文学科中分离出来。
社会科学:用可获得的证据(在经验或实践中获得的、在操作上是可行的)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人的行为、精神产品和文化等)的研究和系统解释(概况、界定、分类、解释、理论、定律和模型等)以揭示社会(事务、现象或社会总体)存在、变化的原因或规律性。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一)客观性标准(马克思主义观点)一个认识是不是科学的,不依主观,而依客观的现实实践而定。
争取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是科学,反之是非科学。
实践是检验标准的。
【评价】这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科学。
但它具有不可操作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二)实证性标准(20世纪2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能够被实证的知识是科学,不能被实证的就不是科学。
科学理论就是被观察和试验所证实了的假说。
证实是指经验的证实。
【评价】科学家试图找一个可操作的标准。
这个标准有两部分,一是逻辑,二是经验(不管客观还是不客观)。
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题201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整理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第一,客观性原则。
一切从实践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我们要从事物本身中去发现其固有的客观联系,而不是从头脑中去主观得构造所谓的联系,不能用臆想的东西代替现实的东西。
第二,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就是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充分承认人在社会活动和历史进步中的主体性地位,善于揭示人类活动的主体性效应。
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对主体做具体分析。
坚持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性。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社会有机体。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坚持具体地看问题,反对抽象地看问题。
具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客观性原则的进一步深化和运用。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时研究在社会认识中各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是原则性原则中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第五,发展性原则。
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每一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研究社会现象必须坚持发展的原则,再现社会现象的过程及其本质。
我们既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静态研究,又要重视对社会系统进行动态研究2、为什么说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1)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个由人口系统、自然环境系统。
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组成的复杂大系统,而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与人口、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存在。
(2)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大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由此对唯物史观作了一个经典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