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第十节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基础知识训练】1,在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应该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这样精确度高些.应该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量其直径.用多用表的欧姆挡测量其电阻,这样方便.测量时,通电时间不宜过长,电流不宜过大,以免金属丝明显升温,造成电阻率变化.2,为了提高电阻率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那些是必须的( )①导线长度L用米尺测三次求平均值②测量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③实验时,电路中的电流要足够大④用千分尺测直径时,应在三个不同位置测量,再求平均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要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必须直接测出的物理量是( )①金属丝的电阻②金属丝的长度③金属丝的直径④流过金属丝的电流强度⑤金属丝两端的电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4,在下列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几个步骤中,错误的是( )①先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再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拉直②根据待测金属丝的阻值,选择仪器和电路③接电路时,应先断开电键④不断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⑤将记录的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内,计算出电流和电压的平均值,再求出电阻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5,用如图14-10-1所示的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尽管仪器完好无损,实验操作也完全正确,但发现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小了近一半,这是因为( )金属丝的电阻值接近电压表的内阻.金属丝的电阻值远大于电压表的内阻.电流表的内阻太大.没有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能力技巧训练】6,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距是 mm,可动刻度上的旋钮和测微杆紧固在一起,旋钮每转一周,可动刻度恰好转过等分,此时测微螺干就前进或后退 mm.可动刻度每转过一等分,测微螺干移动的距离为 mm,用它测量长度可以精确到 mm.用它来测量直径约几毫米的金属丝的直径时,其有效数字是位.如图14-10-2所示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 .7,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按实验要求测出了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则计算电阻率的公式是 ,在需要测出的物理量中,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的测量.8,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请在下面的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的电路图,并根据你所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图14-10-3所示)【探究创新训练】9,为测定一根长约20.0cm,横截面直径为0.220mm的某种金属丝的电阻率(其值约为1×10-6Ωm),现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直流电源(电源电压为15V)电流表(量程为0~200μA,内阻约为3.7KΩ)电流表(量程为0~20mA,内阻约为40Ω)电流表(量程为0~2 A,内阻约为0.4Ω)电压表(量程为0~12VA,内阻约为40KΩ)电压表(量程为0~15V,内阻约为50KΩ)滑动变阻器(阻值0~10Ω,额定电流1A) 滑动变阻器(阻值0~1KΩ,额定电流0.1A)。
测金属丝电阻率实验

3.伏安法测电阻: (1)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 U测=Ux+UA
电压表分流 I测=Ix+IV
内接法 电阻测 量值 适用条 件 口 诀
R测 U测 I测 R测
外接法
U测 I测 RxRV Rx Rx RV
热点2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例证2】(2014·山东高考)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m的铜导 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 积为1.0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 ·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 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③实验试探法:按如图所示接好电路,让电压表一个接线柱P先后与a、
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
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4.电阻率的测定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
Im 0.6
故滑动变阻器应选择R2;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为限流接法 ,闭合开关 之前,其阻值应置于最大值处,即a处。
(2)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3)电压表的读数为2.30V。 (4)被测电阻的测量值为Rx= U -R0,Rx=ρ l ,
I S
代入数据,解得导线的实际长度为l=94m。 答案:(1)R2 a (2)见解析 (3)2.30 (4)94
(3)如何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提示:Rx< R V R A 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Rx> R V R A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实验单: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目的了解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学会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理解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学会测量金属丝电阻率,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实验原理测量电阻丝的电阻R、直径d和电阻丝有效长度l =
l
Rρ
S
d R
ρ
l
2
π
=
4
2
π
=
4
d
S
实验器材电流表A1:0~0.6 A量程,内阻约为0.125 Ω;
电流表A2:0~3 A量程,内阻约为0.025 Ω;
电压表V1:0~3 V量程,内阻约为3 kΩ;
电压表V2:0~15 V量程,内阻约为15 kΩ;
电源为3V,滑动变阻器最大值5 Ω;
待测金属丝的总电阻约为10 Ω;
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
实验步骤
1.电阻的测量:把一段金属丝按实
验原理中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把滑动
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
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
误后,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
U的值,通过U-I图像,由R= U
I
求得电阻R。
2.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待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3.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待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重复测量3次,并记录。
数据采集电阻R/Ω
导线直径d/mm
导线横截面积S/mm2。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 栏
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
目 链
接
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
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电键S.求出
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R、l、d的值,代人电阻率计算公式
RS l
d2U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 目
链
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 接 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 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的
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栏 目 链 接
1.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
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 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栏
4l I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栏
目
链
【注意事项】
接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 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 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 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栏
2.器材: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目链
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 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 的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反复测量三次 ,求其平均值.。 (2).测金属导线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 求其平均值. (3)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故应采用电流 表外接法。
【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 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并能测定金属的电 阻率。
(3)读数方法:
①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 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 可 由 可动 刻度零刻线与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零刻度在下 则已经露出。 ②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 2.0 mm,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 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 2.0 mm+15.0×0.01 mm=2.150 mm。
0.011~0.014间的数据
【解析】(1)滑动变阻器是分压作用,为 保护仪表,开始滑片P置于D端,电流表外 接法测Rx阻值时,K1应置于1位置。
(2)由Rx=L/S得,=RxS/L =(3500×20×10-4)/(20×10-2)·m=35 ·m。
因为Rx=3 500 ,这一阻值远大于电流 表内阻,而与电压表内阻较接近,所以选 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较小,测量较准确, 曲线1对应的较准确,所以曲线1对应内接 法。由曲线1可得此时溶液浓度约为0.012%。
图16
②按照实验要求,多用电表已选择“直流电压 2.5 V”挡作为电压表 使用,请依据图 16 将图 17 所示的实验电路中的实物图用笔画线代替导 线将欠缺的两处补完整; ③图 18 是该实验小组用测得的数值描绘出的图象,其斜率表示的是 ____B____(填选项). A.导线圈的电阻 B.导线圈的电阻与 R0 阻值之和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器材x E四、实验步骤1. 用螺旋测微器在接入电路部分的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量一次导线的直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求出其平均值d.2. 按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结果记录表格内,求出其平均值l.1.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电阻丝阻值约为4Ω。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 图所示,图中读数为d=mm 。
(2)为了测量电阻丝的电阻R ,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约3k Ω 电流表A 1,量程0.6A ,内阻约0.2Ω电流表A2,量程100μA,内阻约2000Ω滑动变阻器R1,0~1750Ω,额定电流0.3A 滑动变阻器R2,0~50Ω,额定电流1A 电源E1(电动势为1.5V,内阻约为0.5Ω)电源E2(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1.2Ω)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A BSV+-+-A电源+-电源___________。
(填器材的符号)(3)请在右边的方框图中画出测量电阻丝的电阻应采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所选器材的符号。
(4)请根据电路图,在右图所给的实物图中画出连线。
(5)用测量量表示计算材料电阻率的公式是ρ=(已用刻度尺测量出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为l)。
补充练习1:补充练习2:⑴_________mm⑵_________mm(3)_________mm(4)_________mm。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概念;2.通过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3.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阻定律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R与其长度L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R = ρ × (L/S)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是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本实验通过测量金属丝的长度、直径和电阻,进而计算其电阻率。
三、实验器材1.金属丝(待测);2.电流表;3.电压表;4.滑动变阻器;5.电源;6.开关;7.导线若干;8.米尺;9.千分尺。
四、实验步骤1.使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并记录数据;2.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并计算其横截面积S(S = π ×(d/2)^2);3.按图连接电路,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和待测金属丝连接成串联电路;4.打开电源,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稳定;5.记录电流表的读数I(单位:A)和电压表的读数U(单位:V);6.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R = U/I);7.根据电阻定律,计算金属丝的电阻率ρ(ρ = R × S/L)。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金属丝长度L = 1.00m;2.金属丝直径d = 0.50mm;3.金属丝横截面积S = π × (0.50/2)^2 = 0.196mm^2;4.电流表读数I = 0.50A;5.电压表读数U = 0.40V;6.金属丝电阻R = U/I = 0.40/0.50 = 0.80Ω;7.金属丝电阻率ρ = R × S/L = 0.80 × 0.196/1.00 =0.157Ω·mm^2/m。
六、实验结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为0.157Ω·mm^2/m。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

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金属丝测电阻率实验报告引言:电阻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对于金属材料而言,电阻率是其导电性能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和尺寸,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并探究影响电阻率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3. 研究金属丝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金属丝样品;2. 电阻计;3. 电流源;4. 导线;5. 卷尺。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金属丝样品固定在试验台上,保证其平直且不受外界干扰;2. 测量电阻:将电阻计的两个触电头分别与金属丝的两端相连,调节电流源,使电流通过金属丝,记录下所测得的电阻值;3. 测量尺寸:使用卷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电阻率: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率可以通过公式ρ = R × (A / L)计算得出,其中R为电阻,A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L为金属丝的长度;2. 分析影响因素:根据实验数据,研究金属丝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的关系,如材料成分、温度等。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数据可以用来比较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导电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金属丝具有不同的电阻率,这与其材料的导电性能有关。
例如,铜和铝是常见的导电材料,其电阻率较低,适用于电线和电缆等导电应用。
而铁和钨等金属的电阻率较高,适用于电热器件等应用。
此外,金属丝的电阻率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丝的电阻率会增加,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金属晶格振动增强,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碰撞增多,电阻增加的结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掌握了测量电阻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丝的电阻率与其材料特性以及温度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丝的电阻率选择适合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导电要求。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电阻率是描述金属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对于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而言,电阻率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其导电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器材
长度为cm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三、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接入电路部分的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量一次导线的直径,结果记
录在表格内,求出其平均值d.
2.按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结果记录表格内,求出其
平均值l.
4.用伏安法测金属导线的电阻R。
用平均值法或图像法处理获得的电压U、电流I,求电阻R。
5.将测得的电压U、电流I、有效长度l、直径d,代入电阻定律公式中,推导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ρ=
6.拆去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数据记录表
1.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电阻丝阻值约为4Ω。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 。
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右 图所示,图中读数为d = mm 。
(2)为了测量电阻丝的电阻R ,除了导线和开关外, 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约3kΩ 电流表A 1,量程0.6A ,内阻约0.2Ω 电流表A 2,量程100μA ,内阻约2000Ω 滑动变阻器R 1,0~1750Ω,额定电流0.3A 滑动变阻器R 2,0~50Ω,额定电流1A 电源E 1(电动势为1.5 V ,内阻约为0.5Ω) 电源E 2(电动势为3V ,内阻约为1.2Ω)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 电流表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 电源___________。
(填器材的符号)
(3)请在右边的方框图中画出测量电阻丝的电阻应采 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所选器材的符号。
(4)请根据电路图,在右图所给的实物图中画出连线。
(5)用测量量表示计算材料电阻率的公式
是ρ = (已用刻度尺测量出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为l )。
补充练习1:
补充练习2:
⑴________ _mm ⑵ _________mm (3) _________mm (4) _________mm
35 40 45
30 25
A
B
S
V
+
-
+
-
A
电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