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测金属丝电阻率实验

测金属丝电阻率实验
0 mm=104.00 mm。
3.伏安法测电阻: (1)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的比较。 内接法 外接法
电路图
误差原因
电流表分压 U测=Ux+UA
电压表分流 I测=Ix+IV
内接法 电阻测 量值 适用条 件 口 诀
R测 U测 I测 R测
外接法
U测 I测 RxRV Rx Rx RV
热点2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例证2】(2014·山东高考)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m的铜导 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 积为1.0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 ·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 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③实验试探法:按如图所示接好电路,让电压表一个接线柱P先后与a、
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
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4.电阻率的测定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
Im 0.6
故滑动变阻器应选择R2;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为限流接法 ,闭合开关 之前,其阻值应置于最大值处,即a处。
(2)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3)电压表的读数为2.30V。 (4)被测电阻的测量值为Rx= U -R0,Rx=ρ l ,
I S
代入数据,解得导线的实际长度为l=94m。 答案:(1)R2 a (2)见解析 (3)2.30 (4)94
(3)如何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提示:Rx< R V R A 时,用电流表外接法;
Rx> R V R A 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电阻率实验报告

电阻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阻率的定义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 掌握电阻率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电阻率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电阻率(ρ)是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其定义为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的导体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与电阻率ρ、导体长度L和横截面积S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R = \rho \frac{L}{S} \]因此,电阻率可以通过测量导体的长度、直径和电阻值来计算。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双臂电桥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并据此计算其电阻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金属丝(材料:铜,直径:1mm)2. 双臂电桥3. 数字万用表4. 精密测量尺5. 电路连接线6. 导线连接夹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金属丝固定在实验台上。

2. 使用精密测量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精确到0.01cm)。

3.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精确到0.01Ω)。

4. 使用精密测量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精确到0.001mm),然后计算横截面积S (S = π(d/2)^2)。

5. 根据公式\[ \rho = \frac{R \cdot S}{L} \]计算金属丝的电阻率ρ。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 金属丝长度L (cm) | 金属丝直径d (mm) | 金属丝电阻R (Ω) | 横截面积S (mm²) | 电阻率ρ (Ω·m) ||------------------|------------------|------------------|------------------|----------------|| 10.00 | 1.000 | 0.100 | 0.785 | 7.85 × 10^-6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金属丝的电阻率为7.85 × 10^-6 Ω·m。

该值与铜的标准电阻率(约为1.68 × 10^-8 Ω·m)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1. 金属丝长度和直径的测量误差;2. 金属丝表面氧化层或杂质的影响;3. 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

实验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一、实验原理:①用测量电阻的方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伏安法、伏伏法、安安法、等效替代法、半偏法等〕;②用米尺测量接入电路中金属丝的长度L;〔在拉直状态下,测三次取平均值〕③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计算出其横截面积S;〔在三个不同的位置,测三次取平均值〕④据电阻定律R=ρL/S,计算出电阻率ρ=RS/L=πd2U/4ILPS:①为防止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应使时间尽量短,电流尽量小;②此电路一般采用外接式,且应使电表示数偏转较大,以减小读数误差;③数据处理:多次测量U、I值,求出电阻之后,再对电阻取均值\\利用U-I图像求也可以;④实验前,一定要保证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依据限流式或者分压式具体分析〕二、考点研析:考点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主尺〔cm〕+副尺〔n×精度〕n:与主尺刻线对齐的第n条线;精度:〔10等分〕0.1mm、〔20等分〕0.05mm、〔50等分〕〔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读数=固定刻度mm〔注意半格是否露出〕+可动刻度〔含估读〕考点2:全面考查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例题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侧金属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R.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为1Ω〕,电流表〔Ω〕,电压〔2〕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Xk阻〕,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假设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表〔内阻约3Ω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R是采用图2中的_____图(选填“甲”或“乙”)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X〔3〕图3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 栏
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改
目 链

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
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电键S.求出
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R、l、d的值,代人电阻率计算公式
RS l
d2U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 目

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 接 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 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的
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栏 目 链 接
1.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
长度l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 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4l I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 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 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 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2.器材: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目链

实验报告: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

实验报告: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

实验报告: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学 高二(39)班 第三组2017年10月9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2、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直流电压表(量程3V )、直流电流表(量程0.6A )、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5V )、开关及导线、金属电阻丝。

三、实验原理:把电阻丝连入如图的电路。

用电压表测其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电流,根据R=UI 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有效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 ,计算出金属丝的横截面S ,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电阻率:ρ=RSL 。

四、实验步骤:⑴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导线的3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取直径d 的平均值。

⑵测长度:将金属丝两端固定在接线柱上悬空挂直,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度L (即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L 的平均值。

⑶连电路: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用导线将器材连接好,并把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左端。

⑷测电阻: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记录在表格内,断开开关S ,求出电阻R 的平均值。

⑸算电阻率:将测得的R 、L 、d 的值带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SL =Rd 24L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或利用U-I 图线的斜率求出电阻R ,带入ρ=RSL计算电阻率。

⑹整理: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测定:见表由图一知,电阻丝的电阻为5.0Ω。

所以该电阻丝的电阻率为ρ= Rd 24L=1.94×10-5 Ω·m七、误差分析1、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因为电流表外接,R测<R真,由R= LS ρ可知ρ测<ρ真。

2、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电阻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3、电源内阻增大,带来误差。

八、注意事项1、金属丝的长度应该是连入电路之后再测量,测量的是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并且要在拉直之后测量。

实验测量电阻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测量电阻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实验测量电阻测定金属丝 的电阻率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目的
掌握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01
电阻率是描述导体材料导电性能 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测量电阻 ,可以掌握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02
实验中需要使用电学测量仪器, 如伏安表、恒流电源等,通过测 量金属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 ,计算出电阻率。
用于测量金属丝中的电流和电 压。
导线
连接各个实验器材,形成完整 的电路。
搭建实验电路
将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 器和金属丝依次串联起来,形成一个 闭合的电路。
确保连接牢固,避免出现接触不良或 短路的情况。
进行实验测量
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最小值,逐渐增大金属丝中的电流和 电压,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在不同的电流和电压下,分别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
数据记录与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测量的电流和电压 值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金属丝在 不同电流和电压下的电阻值。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电阻与电流、 电压的关系图,并求出金属丝的
电阻率。
04
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与图表绘制
数据处理
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校准,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温度、压力、金属种类等因 素对电阻率的影响,以更深入地理解电阻率的本质。
探索新型测量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会有更精确、更简便的测量方 法出现,我们可以积极探索并应用这些新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体会
实验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实验器材
电流表A1:0~0.6 A量程,内阻约为0.125 Ω; 电流表A2:0~3 A量程,内阻约为0.025 Ω; 电压表V1:0~3 V量程,内阻约为3 kΩ; 电压表V2:0~15 V量程,内阻约为15 kΩ; 电源电压约为3 V,滑动变阻器最大值5 Ω; 待测金属丝的总电阻约为10 Ω; 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测量长度的工具:毫米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 器
2
3 平均值
d/mm 0.395 0.396 0.399 0.397
高中物理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4)测量电阻丝的电阻R 1 2 345 6
电压/V 0.45 0.70 1.09 1.40 1.74 2.19 电流/A 0.06 0.10 0.15 0.20 0.25 0.32
高中物理
(4)请在纸上画出实验电路图,指出电流表和电压 表的正负接线柱,说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放在 哪端。
- V+ Rx
-A+
ab
K
滑片在a端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根据原理图连接实物图
高中物理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2)测量电阻丝的有效长度l
高中物理
1
2
3 平均值
l/cm 56.50 56.45 56.46 56.47
I 0.50 ρ = πd 2 R =1.3×10-6 Ω·m
4l 答:该金属丝的电阻率是1.3×10-6 Ω·m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设计实验方案
2. 电阻丝电阻的测量 电流表内接法
V
A Rx
电流表外接法
V
A Rx
高中物理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概念;2.通过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3.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阻定律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R与其长度L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S成反比,即:R = ρ × (L/S)其中,ρ为导体的电阻率,是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本实验通过测量金属丝的长度、直径和电阻,进而计算其电阻率。

三、实验器材1.金属丝(待测);2.电流表;3.电压表;4.滑动变阻器;5.电源;6.开关;7.导线若干;8.米尺;9.千分尺。

四、实验步骤1.使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并记录数据;2.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d,并计算其横截面积S(S = π ×(d/2)^2);3.按图连接电路,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和待测金属丝连接成串联电路;4.打开电源,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稳定;5.记录电流表的读数I(单位:A)和电压表的读数U(单位:V);6.计算金属丝的电阻R(R = U/I);7.根据电阻定律,计算金属丝的电阻率ρ(ρ = R × S/L)。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金属丝长度L = 1.00m;2.金属丝直径d = 0.50mm;3.金属丝横截面积S = π × (0.50/2)^2 = 0.196mm^2;4.电流表读数I = 0.50A;5.电压表读数U = 0.40V;6.金属丝电阻R = U/I = 0.40/0.50 = 0.80Ω;7.金属丝电阻率ρ = R × S/L = 0.80 × 0.196/1.00 =0.157Ω·mm^2/m。

六、实验结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为0.157Ω·mm^2/m。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
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徐闻一中:麦昌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原理
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 ,导线直径为d ,电阻率为ρ,则:
由S l
ρR =,得:
l
R d l RS 42⋅==πρ。

三、实验器材
已知长度为50cm 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测三次导线的直径d ,取其平均值。

2.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好电器元件。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值。

4.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记下三组不同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值。

5.根据公式计算出电阻率ρ的值。

六、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
ρ平均=(1.97+2.06+2.18)÷3×10-7Ω·m=2.07×10-7Ω·m
八、实验结论
金属丝的电阻率是2.07×10-7Ω·m。

九、【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访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洲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正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6.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U/I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像(U-I图线)的斜率来求出.若采用图像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十、误差分析
1.测金属丝直径时会出现误差,通过变换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测量,然后再求平均值方法,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2.测金属丝长度时出现的误差,一定要注意到测量的是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
3.电压表、电流表读数时会出现偶然误差;
4.不论是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电压表、电流表内阻对测量结果都会产生影响;本实验中,由于金属丝的电阻不太大,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
5.电流过大,通电时间过长,会使电阻丝发热导致电阻发生变化,产生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