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1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正逐渐改变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者如果过度或者不当使用网络,不仅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而且使个体与现实生活疏离,乃至于放弃学习与其他正常的社会活动[1]。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品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人力资源,他们具有的独特人格品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和16PF 量表,以293 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和人格特质进行测查,旨在探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数比例以及网络成瘾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人格特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the network is gradually changing people's learning and way of life. However, the network is a double-edged sword, users if excessive or inappropriate to use the Internet, not only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make the individual with real life alienation, and even give up learning and other normal social activities [1].Personality is the sum of al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business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has become the m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they have unique personality quality,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This study using internet addiction questionaire and 16PF Scale investigated 293 colleage students, in order to test their present state of internet addiction(IAD)and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xplored the proportion of collea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Internet Addiction, Personality Trait1.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综述

其次 , 家庭 的 作 用 是 绝 对 不可 忽 略 的 。 亲 子间进 行 良好的感情沟通 , 刺进青 少年的认 知社 会化、情感社会化 , 避免青少年沉 溺于 互 联 网交往 之中 。家长 应尽可 能的学 会使用 网 3青 少年 网络成瘾的原 因 络 , 助现代传输方式加 强沟通 和联系 , 借 与孩 青 少年 网络成瘾的原 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 子一起 提高 网络 修养 。 方面, 网络 成瘾 的外部 因素 , 即互联 网 总之 , 青少年 网络成瘾 问题 已经成为一个 的特性 : ①专抑制 性 。研究者 认为 , 以文 字为 备 受全社 会关注 的严重 问题 。青少年 又是 受 基础的 虚拟 人际交 往之 所以使一 些人 沉溺其 新科技影 响最 深的群体 , 他们不但是道德 的传 中而最 终导致 病态 的关键 因素 在于互 联网 的 承者 , 又是 道德 的创造 者。 因此 , 应正 确 引导 在线 交互 活 动本 身 所 固有 的抑 制 解除 作用 。 青少 年运 用网络 , 加强 道德建 设 , 为生活 和 成 ② 自主性 。 互联 网的 自主性为 青少年 的个性 学 习的 工 具 。 化 发展提 供了, 阔的空 间。③开放性 。互联 网 带来 了网络文化 的多元化 , 既拓宽 了青少年 闲 参考文献 暇生活 的视野 , 又过 早使他们 了解成人社会的 【l李震华 , l 黄华君 . 网络 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内容 , 从而使青少 年趋于早熟 , 影响人格发 展。 解析 【】中国青年研 究 .0 6 ( )8 8 J. 2 0 .7 .1 2. ④虚拟性 。 网络 通过 其互连 关 系构成 一个社 【J武海英 , 2 武刚 . 青少年 互联网成瘾的原 因与 会, 创设了一个虚拟 空间。 ⑤交 互性 。青少年 防 治… . 育探索 .0 6 () 8 8 . 教 20 . .1 2 7 正处于学 习发展阶段 , 互联 网对 于他们新的思 【】杨向荣 , 3 沈文青 , 王粲 . 大学生 网络 依赖的 维模 式的 形成具 有突 出作 用。 ⑥内容 的丰富 动 因分析【 . 国高教研究 .0 6 ( )7 J 中 】 20 . 6 5 性 。互联网强大 的内容空 间 , 如性 、网络游戏 、 68. 聊天 等功 能对 青少 年产 生 了强大 的吸 引 力。 【】张 梅花 . 4 对青少年 网络成瘾 的人 文探讨… .ogy }nova On Her I en nd ol n tl ad
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形成机制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的界定及形成机制研究综述通过文献分析,对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进一步界定,并对网络成瘾的类型、心理机制以及其他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戒除研究和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标签: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形成机制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性难题。
为做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尤其是帮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戒除网瘾,需要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临床诊断标准进行相对准确的界定,并对网络成瘾的类型、心理机制及其他形成机制做系统的梳理和探讨。
1 网络成瘾的概念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学界、社会科学界对网络成瘾的概念以及概念的使用还存在分歧。
1994年,伊凡·戈登伯格(Ivan Goldberg)首先发现网络成瘾的现象,把它命名为“网络成瘾症”(Intenert Addiction Disorder,IAD),他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把“网络成瘾症”界定为:个体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
最早对网络成瘾问题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是金伯利·杨(Kimberly.S.Young),她把它正式命名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
她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控制失序症(impulse-control disorder),属于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
在检视DSM-4(《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第四版)的成瘾诊断中,她认为网络成瘾的症状和病理性赌博的状态最像,过度的使用网络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人际关系障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她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
1997年,台湾学者周荣与周倩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反复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综述

游戏不仅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娱乐活动, 也是一种社会 活动。它连接志趣相投的人们 , 从而促进与游戏设置相关 的社会与文化行为条款的形成。 ¨ 网络时代的到来 , 改变
了自 古以来的游戏方式, 互联网为游戏者创造出一个全新
最新的网络电脑游戏体验包含高级 、 精细的多人世界( 视觉 般地、 多维度地使用网络 , 这种使用没有 目的性; S P I U是指 与听觉的) , 这类游戏的高成瘾性, 造成了比其他类型游 依赖明确的网络功能, 比如网络游戏 , 他认为这种成瘾是对 这 两种成瘾 的原 因有很 大差异。 戏更大的危害性。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在新闻标题 某种刺 激的依赖 , 中得到大量关注 , 描述玩家死于过度游戏。 在所有的游 G r i i f t h s 认为, 网络游戏成瘾是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的现
网民存在网瘾倾向。 L 8
一
网络游戏成瘾概述
国际上 2 0 世纪 9 0 年代才开始对网络成瘾进行研究 “ 网络成瘾障碍” ( I n t e me t A d d i c t i o n D i s o r d e r , l A D ) 这一概
l O j 由美国心理学者 G o l d b e r g 首先提出。美国 兹堡大 的游戏场所, 并向游戏者提供各种各样 的游戏。互联网是 念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 URNA L O F J I XI U NI VE RS I T Y
V0 1 . 1 5 No . 3
Ma r . 2 O l 5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6 7 5 8 ( 2 0 1 5 ) 0 3— 0 0 3 8— 4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论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学及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对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进行研究,明晰如何治愈网络成瘾的方法方案,大幅度解决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带来的困扰和危害,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全民素质,丰富全民生活得有益媒介。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际考察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法等等。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并派发问卷于被试。
之后分析问卷数据得出相关结论,结合前人理论基础总结本文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网络成瘾相关课题提供方法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成瘾;人格特质;人格差异;成瘾特点;大学生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ADDICA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RELATIONS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out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relations, clear how to cure the method of network addiction scheme, greatly solve the network for young people with addiction bring and ha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genuinely become, the rich life beneficial medium.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data statistics analysis, etc. Through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summary, and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s to try.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at the relevant after conclusion, combin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y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network addiction related topics provide method and using for reference.Key words:Internet addiction;Personality traits;Personality differences;Addiction characteristics;college students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医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状况的关系

医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状况的关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青少年和大学生们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
作为高度信息化和被严格要求的群体,医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更加突出。
而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的是个体的人格特质状况。
本文将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质状况之间的关系。
在医学生中,网络成瘾与内向性格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内向性格的人通常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更喜欢独立思考和独自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面临着沟通和社交的困难,而网络成为了他们舒展情感和交流的渠道。
在网络上,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且能够通过网络社区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来进行交流。
内向性格的医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因为网络能够帮助他们克服社交上的障碍。
与网络成瘾相关的人格特质还有自尊心和情绪稳定性。
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感知和评价,而情绪稳定性则是指个体情感的稳定程度。
研究表明,低自尊心和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网络上,他们可以通过不断获得点赞和评论来获得更多的自尊感,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网络上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提供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自尊心低和情绪不稳定的医学生更容易陷入网络成瘾。
医学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质状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外向性格的医学生因为网络能够满足他们社交和表现的需求,更容易沉迷于网络;而内向性格的医学生因为网络能够帮助他们克服社交上的障碍,更容易陷入网络成瘾。
自尊心低和情绪不稳定的医学生也更容易对网络成瘾产生依赖。
在防治医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时,除了加强对网络成瘾的教育和引导外,还需要关注医学生的个体人格特质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探讨其正反两面的效应,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和引导。
本文将首先概述互联网在青少年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和使用情况,分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主要活动类型和特点。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如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创新思维的激发等方面。
也将重点关注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网络成瘾、信息焦虑、社交障碍等问题。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家庭、学校和社会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健康、合理地使用互联网,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综述,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不乏许多积极的影响。
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获取渠道,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了他们的认知发展。
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自主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有助于他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在这个平台上,青少年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增强自我认同感。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扩大社交圈,提高社交能力。
互联网还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方式,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压力,调节情绪。
网络游戏、音乐、电影等娱乐内容,可以让青少年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减轻心理压力。
同时,这些娱乐内容也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互联网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通过网络购物、在线支付等活动,青少年可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增强自主性和责任感。
他们也可以通过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的研究论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的研究1绪论1.1问题提出:网络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使得网络心理障碍现象日益突出。
这一现象在接收能力强而鉴别能力较差的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突出。
美国纽约市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格(Goldberg)于1994年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疾病,并把它命名为“网络成瘾倾向症”(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1]。
网络成瘾倾向现象自从提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
而且青少年迷恋于网络以后,推理能力、支配性与智商降低,伴内向孤独、焦虑抑郁、自卑害羞、自负、警觉、情绪敏感、冲动、反社会性(non-conformist)等特征表现突出。
患上网瘾综合征后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的满足,下网后有烦躁不安感,以上网虚拟空间来逃避现实生活环境;否认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造成损害;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下降和体质量(体重)减轻,精力不足,运动迟缓,免疫机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思维迟缓,行为孤僻怪诞,丧失正常的人际关系;一旦停止上网,就会出现急性戒断综合征,甚至有可能采取自残或自杀手段,危害个人和社会安全。
在校青少年对互联网具有很高的可获得性,这使得他们周围能够抑制网络成瘾倾向的环境因素被削弱,发生网络滥用行为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也可能导致不同的学生不同程度的产生不同层次的网络成瘾倾向,经前人研究发现,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教育部门可以从青少年经历的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方面入手,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或者对有网瘾的青少年进行有效干预。
针对此,我国也启动了专门的“虹”计划[2]。
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要组成群体。
由于在校大学生对互联网具有更高的可获得性,家庭和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约束和管理一般都比较宽松,这使得他们周围能够抑制网络成瘾倾向的环境因素被削弱,发生网络滥用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综述作者:韩盼盼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5期
摘 ;要: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它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因网络使用导致的成瘾现象也日益严重。
作为一种非健康的网络使用模式,网络成瘾对人们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了很大危害。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及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成瘾;人格特质
在人际交流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尽管网络快捷、无地域限制的优势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它仍然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它引起了网络成瘾。
一、概念的界定
Goldberg最早提出“互联网成瘾症”的概念,这一现象经Young的研究被证实存在。
Armstrong认为,网络成瘾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归纳出这几种类型: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强迫行为、信息收集成瘾、电脑成瘾。
后来,Davis针对学者们此概念的置疑,提出了“病理性网络使用”的概念,区分出“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和“特殊病理性网络使用”。
国内外的学者对其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
本文采用的是周荣和周倩(1997)对网络成瘾的定义,他们认为:由于过多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1)网络特征。
Suler 认为网络的特点在于: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等。
正是这些特征给网民带来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使他们沉溺于虚拟网络中。
2)人格特征。
Loytskerhe 和 Aiello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厌倦、孤独、焦虑和内向性等因素都可能与网络成瘾有关。
Young则认为,那些倾向于独处和倦怠社交的人也有可能成为病态网络使用者。
3)家庭特征。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氛围也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人研究发现,在好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对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高,而在家庭氛围较差的家庭中,孩子更容易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情感补偿。
也有其他的研究证明,网络成瘾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显著的相关。
影响网络行为的众多因素中,人格特征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关于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二、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当前针对网瘾所带来的人格特质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在对网络成瘾和青少年人格之前的相关关系研究则达成一种默契和共识。
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K.Young 提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特质,但是没有具体分析存在哪种。
此后 K.Young 与 Rodgers 通过 16PF 人格问卷和网瘾问卷的方式,对人格特质与网瘾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如果青少年存在抑郁及其相关的因素的话,如缺乏信心、低自尊、怕负面评价等,其很可能成为网瘾的高风险的群体。
Petrie 与 Gunn 则通过网络使用与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量表与压力问卷对网路上的 450 名英国青少年进行了测试。
通过调查发现,对网络使用行为与态度的分数成绩与外向型的人格之间存在一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后面的压力成绩存在一种正相关。
Davis 则通过调查认为,对于网瘾者来讲,其具有焦虑、忧郁等先天的特质,同时再通过外界带来的生活压力,造成其网瘾。
从国内研究来说,杨文娇(2002)的研究中通过自编量表证明网络成瘾与孤独感、交往焦虑以及感觉寻求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同时发现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与各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尽相同。
可能的原因是,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对不同的网络使用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偏好,从而在各类型的网络成瘾上表现出差异。
周爱保等人通过问卷研究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人格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与神经质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开放性、宜人性、公正性存在负相关,与外倾性零相关。
同时发现社会支持是一个“中介变量”。
有研究发现,网络游戏爱好者与非网络游戏爱好者在怀疑性、世故性和实验性三种人格特质上的差异显著,偏好不同类型网络游戏的大学生网络游戏爱好者有不同的人格特征。
李秀敏等人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的调查和人格测试,发现大学生上网的频度和对互联网内容的偏好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孤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
“社交性”“交流便利”“焦虑量表分数”“开放性”“胜任能力”对大学生陷入网络的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问题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证明,网络成瘾现象与人格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
尤其是青少年,由于自己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在面对网络环境时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因缺乏自我的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导致青少年很容易沉浸在网络虚拟游戏当中,有的青少年对游戏更是越陷越深,以致最后形成“网络成瘾症”,每天将自己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网络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三、不足及展望
首先,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仍很薄弱,我们既要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要注重实证研究。
其次,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网络成瘾类型以及对网络的不同偏好都与不同的人格特质相关,今后研究应多方面多角度探讨成瘾类型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第三,关于网络成瘾界定及相关方面的量表,国内还比较缺乏,要发展出更能体现成瘾者人格特质的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次,由于网络高速发展,研究对象应从青少年扩大至小学生和社会上的成人。
最后,很多临床症状表明,网络成瘾的人大都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特征,应深入研究成瘾者自身的人格特质在网络成瘾中的作用,结合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关理论、方法,从调适成瘾者心理障碍方面来入手,进而矫正其网络成瘾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吴新辉.“网络成瘾症”大学生人格特征初探[J].社会心理研究,2002,2:6-10.
[2] ;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3] ;杨文娇,周治金.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人格特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39-42.
[4] ;Young K S,Rodgers R C. Internet addiction 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its development[R].Bostin:Paper Presented at the 6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8.
[5] ;Davis R A.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vior,2001,17(2):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