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研究文献综述
护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护理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护理学领域发展迅猛,涌现出了大量有关护理实践、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的文献。
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护理学毕业论文所需的专业逻辑性和内容要求。
一、护理实践方面的文献综述护理实践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是护理学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介绍护理实践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技术,如病人中心护理模型、护理评估工具、护理技术的应用等。
此外,还可以对护理实践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文化差异、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护理教育方面的文献综述护理教育是培养护理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对护理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进行综述。
例如,可以介绍问题导向学习法、模拟仿真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此外,还可以探讨护理教育中的挑战和改革措施,如跨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三、护理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护理研究是为了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和改进护理质量而进行的科学研究。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对护理研究的方法学、设计和结果进行综述。
例如,可以介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应用,探讨随机对照试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等研究设计的优缺点。
此外,还可以对护理研究的结果和应用进行评价和总结,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
总结:在护理学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对护理实践、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进行了综述。
护理实践方面,我们介绍了护理实践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技术;护理教育方面,我们探讨了护理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护理研究方面,我们综述了护理研究的方法学和设计。
通过这些文献综述,我们希望为护理学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实践的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优秀护士人格特征研究

优秀护士人格特征研究
张俐;任辉;刘玉馥;张友红;王仙园;许汝福;刘伶俐;张燕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0(016)002
【摘要】采用卡氏16项个性因素对78名优秀护士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护士比较,她们具有低敏感性、安详、机警、果断的人格特征;同一般女性相比,她们具有高敢为性、高实验性、高独立性、高自律性、低恃强性、低怀疑性和低世故性的人格特征.
【总页数】2页(P5-6)
【作者】张俐;任辉;刘玉馥;张友红;王仙园;许汝福;刘伶俐;张燕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重庆,400038;西南医院,重庆,400038;新桥医院,重庆,400037;大坪医院,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重庆,400038;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重庆,400038;西南医院,重庆,400038;大坪医院,重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1
【相关文献】
1.优秀护士人格特征和社会因素的调查
2.优秀护士人格特征和社会因素的调查
3.优秀护士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4.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下的秦始皇人格特征研究
5.对优秀护士人格与行为因果关系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护士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优秀护士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优秀护士人格特征。
方法采用卡氏16项个性因素对60名优秀护士及81名一般护士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与一般护士比较,她们具有低敏感性、安详、机警、果断的人格特征;同一般女性相比,她们具有高敢为性、高实验性、高独立性、高自律性、低恃强性、低怀疑性和低世故性的人格特征。
结论要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的和个性的发展,必须对她们进行人格教育,拟应用16PF的结果建立护生心理特征的模型,提高护士人力资源的选拔、培养和管理。
【关键词】优秀护士;人格特征人格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1]。
护士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形成了稳定的、独有的特有模式。
护士心理素质、人格特征将直接影响到今后能否成为优秀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为提高护理专业水平,推动护理学科发展,达到优质为民服务的要求,我们需要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护理人才队伍。
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而且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2]。
1 对象随机抽取齐齐哈尔地区各医院在职60名优秀护士及81名一般护士(后称对照组),均为女性。
2 方法2.1 测评工具采用国际上权威的卡特尔(Gat-tell)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该量表有187题,每题按三级(0、1、2)评分,整个量表包括16种人格因素,每一种因素与其他各因素的相关度极小,每一种因素的测量能认识被试的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整个问卷能对被试的16种人格因素综合了解,从而全面地评价被测者的人格。
2.2 测评方式优秀护士以医院的考核为界定标准。
用华东师大心理系1989年修订的全国常模作为参照点,将优秀护士测试结果原始分与一般女性常模结果作比较,对16种人格因素的均数之间差异逐对进行t检验。
2.3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沈阳市某医院在岗护士的人格

沈阳市某医院在岗护士的人格前言护士是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
在医疗过程中,护士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与医生、病人、家属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沈阳市某医院在岗护士的人格特质,旨在提高护理价值观和职业性格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一、概述护理是一项高度职业化的工作,需要具备优秀的职业性格素质和医学、心理、教育等相关知识。
护理不仅是一种技能,还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格特质。
二、素质与特质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属性,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行为导向和行为方式。
一位合格的护士需要具备以下人格特质:1. 专业性:护士在医疗团队中担任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专业性,具有满足不同病人需求的能力。
护士需要持续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以保证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
2. 倾听力:护士需要倾听病人和家属的诉求,发扬仁爱之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深度关注和尊重病人的感受和需求。
护士需要善于引导及探讨病人的情感,帮助其减轻痛苦,缓解情绪,降低病人的紧张度,提高护理质量。
3. 坚韧性:护士的工作任务重,工时长,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工作中,护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将工作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途径,不能因工作压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 责任心:护士工作具有危险性和复杂性,需要保证生命安全。
护士需要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责任,积极为病人服务,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任,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
5. 同理心:护士需要理解和关心病人,对角色进行分类,不是自己否决就是接受所等价的思维模式。
降低自我评判的交际自焦虑,改变负面自我想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促进患者康复。
三、沈阳市某医院护士的人格特质1. 具有坚韧的性格沈阳市某医院护士工作十分辛苦,常常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
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护士们要保持自己的职业素养,不忘初心,保证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他们经过不断发展的专业技能和快速的反应与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最专业的护理服务。
护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推荐12篇)

护理研究文献综述范文(推荐12篇)摘要:如何培养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各医学院校探索的重点内容。
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局限,致使许多护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却难以应对复杂的问题。
因此,基础护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思路,使护生具备精湛的技术之外,还具有人文关怀理念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教学研究为适应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培养新型护士的需要,护理教学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护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使其成为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
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互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
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内容单一、《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
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二、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责任护士职业倦怠及人格特质研究分析

责任护士职业倦怠及人格特质研究分析刘虹【摘要】目的:了解护士的职业道德倦怠现状,探讨护士的心理特征和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护士的心理一致感和压力应对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对4所综合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5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其职业倦怠状况及人格特质分布,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本次调查护士的职业倦怠感程度较M氏常模较高,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方面的差异显著(P<0.01)。
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P<0.01),即护士的心理一致感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职业倦怠与内外向,精神质、神经质存在显著相关(P<0.01)。
结论护士的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成就感降低处于高度水平。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burnout in nurs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mprove nu rses’sense of Coherence and stress coping capacity,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494 nurses in four general hospitalsand seve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were given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job burnout and distribution, and analyzed its relevance. Results Burnout degree in nurses was higher than the M's norm,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and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ree areas (P <0.01). Psychological sense consistent with the burnou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P<0.01), consistent with the sense that the higher mentalnurses, the more light burnout degree, burnout and extraversion, psychoticism and neuroticism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P< 0.01). Conclusion Nurse burnout in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zation are at a medium level, 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s in a high level.【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4(000)024【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责任护士;职业倦怠;人格特质;相关性分析【作者】刘虹【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1.1 一般资料以4所综合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75名护士为对象,以科室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护士的形象研究综述

护士的形象研究综述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护士的要求不仅仅是护理技术方面,也相对要求护士的形象。
护士的形象从基本上来讲,是代表了一家医院的形象,如何提升护士的形象成为了众多医院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护士形象的管理与提升入手,来分析如何提升我国医院护士形象,改变传统风貌,提升护士价值。
标签:护士形象;核心价值;借鉴18世纪中叶开始,护理专业逐渐进入人们眼球,人们对护士形象的要求一直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
西方发达国家专门就护士的形象问题做过深入的研究,大部分的学者都任务护士的形象一直是较为刻板与陈旧的,这些刻板而又陈旧的形象被人们传统观念所影响,觉得:”理所当然”[1]。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护士形象问题一直是影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卫生系统中护士的地位不高,能力欠缺,影响力不足等等原因,都值得我们深思。
1护士的公众形象Beletz 觉得传统的护士公众形象为:女性,在医院工作,医生的下属,提供护理服务。
而在患者的行为认知中,一个好护士”完整的人格,准确的执行医嘱比她们所受的教育更重要。
”一个”不合格”的护士则是缺乏照顾能力,不具备随叫随到的服务意识。
Hemsley-Brown 与Foskett 用质性访谈法跟问卷调查法在11 岁组、15 岁组、17岁组三组年轻人中进行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三组年轻人都愿意成为护士,其成为护士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这三组人都表达了愿意成为护士的愿望,但是现实中往往因为实际需求跟缺乏自主权的关系而成不了護士。
相继在3000 名大学生中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他们认为护理职业都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相对于其他理疗师、中学老师跟医生职业相比不具备吸引力。
一项在 2 年级的医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同情、礼貌、机警,但是在工作的独立性方面却缺乏甚多。
Austin 针对30多种语言文化的人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其对护士的看法:护士的形象是善良与积极的,但是也是软弱无力,缺乏力量的,在他们的观念中”护士”与”女性”的概念很接近[2]。
关于中国国内护生的人格特征研究进展

关于中国国内护生的人格特征研究进展论文摘要:分析相关丈献,”综述了护生个性特征的研究背景,研究工具及研究现状。
分析了个性特征对护生的健康、适应能力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彩响。
以期为护理专业的学生选援,指手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
论文关链词:护生,护理;个性特征人格特征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人的行为并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决定着一个人适应的独特的行为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水平、多维度的动态结构系统护生的人格特征将直接影响到今后能否成为合格护士,胜任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了解和掌握护生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在心理健康和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
因此,对护生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1人格的概念“人格”一词出自于拉丁文“persona”,又称个性,原本是面具的意思.世界各国心家对人格所作的正式定义已不下十几种。
艾森克把人格定义为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织,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
米歇尔把人格定义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
中国《心理学大词典》中的定义为:“个性,也可称人格。
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2研究背景人格类型的研究最早起始于医疗实践的需要,并从医务部门发展起来,这种研究为医疗教育、和职业选择等工作提供了便利。
人格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适应、行事风格,同时它也是预测个体职业成就、员工招聘、人事选拔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护理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有相当一部分的领域涉及到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性格或气质类型等进行的个体特征描述以及护士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特别是优秀护士的人格特质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
本文从国内外关于优秀护士的人格特质的研究、以及研究工具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的研究,在一定领域上的贡献,筛选出了几个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人格颇有影响的人格特质。
但是对于这些人格特质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性成果尚未发现,而且这些人格特质也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
今后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尝试从对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的量化上来探讨。
【关键词】优秀护士人格特质
1 前言
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标准。
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护理研究的热点。
在当今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护理模式也正在由以疾病为中心的“疾病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护理的着眼点是整体的人。
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医疗工作的先行者,其人格特质与她们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同样也构成了护患关系的重要一环,影响着护士对患者的服务态度。
而在护士这个群体中,我们尤为关注的是工作业绩好、患者评价高且具备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的优秀护士。
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优秀护士不可或缺的条件,而我们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稳定的人格特征展现,所以优秀护士所应具备的人格特质是优化护理职业研究的一个重点。
2 主题
2.1 国内外关于护士人格特质的研究
2.1.1 关于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的研究
张俐、任辉等(2000)采用美籍华人刘永和与辽宁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修订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进行测试。
优秀护士与一般护士人格特征及次级人格因素的差异:优秀护士敏感性(ⅰ)因素得分低于对照组,相差显著(p 赵美玉对煤炭系统护士长的调查报告显示:其a、b、e、f、h、l诸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表明护士长性格多外向、开朗热情、富有同情心、争强好胜、容易接受新事物、精明多谋,但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忍耐性、过分谨慎、多疑等。
王海青等用epq量表对356名护士长所做的调查发现护士长n(神经质)和p(精神病性)两个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显著,提示护士长情绪稳定、易平静、有节制;能关心他人,有同情心,合作性好,能以友善态度待人。
而e(外倾性)和l(掩饰性)两个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显著。
说明被试大多性格外向,乐观、随和、好动;而掩饰性高,则说明护士长们善于抑制和调整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情绪,有良好的社会顺应性和忍耐性,能较好的控制应激和突发事件。
2.2 研究工具
关于人格特质测量的工具比很多,这里主要列举与本研究关系密切的工具:
1.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
卡特尔16pf(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简称16pf)又称卡特尔16pf测验,该量表从乐群、聪慧、自律、独立、敏感、冒险、怀疑等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特点对人进行描绘,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
在人事管理中,16pf能够预测应试者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能力等。
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各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2.“y-g人格测验”
“y-g人格测验”是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矢田部达郎于1957年根据美国的吉尔福特j?p?guilford)的个性量表修订而成的,“y―g”是“矢田部一吉尔福德”的英文缩写。
“y―g人格测验”曾被用于日本的公务员考试。
由130个测题,1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10题)组成。
其中有12个性格特征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
在我国于1983年进行了修订,制成了中文版,与原版在测验结构、评分及解释方法上基本相同。
“y-g人格测验”能够对受测者人格的类型和特质两个方面都进行测定。
3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汉斯?艾森克和s.b.g.艾森克设计的一种有关人格维度研究的测定方法。
简称epq。
通用的epq是1975年制定的,它是一种自陈量表,有成人和少年两种形式,各包括4个量表:e――内外向;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p――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l――谎造或自身隐蔽。
经艾森克等人的因素分析计算,前3个量表代表人格结构的3种维度,它们是彼此独立的,l 则是效度量表,代表假托的人格特质,也表现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4 迈尔斯-布里格职业性格测试
该量表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共计八个方面。
分别是:外向(e)和内向(i),感觉(s)和直觉(n),思考(t)和情感(f),判断(j)和知觉(p)。
这种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善长不同的工作、并且有时不能互相理解。
3 总结
国内外关于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的研究,在一定领域上有一定的贡献,筛选出了几个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人格颇有影响的人格特质。
但是对于这些人格特质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性成果尚未发现,而且这些人格特质也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
今后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尝试从对优秀护士人格特质的量化上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