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意象诠释例析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大全

古诗词中的意象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岁寒三友(松、竹、梅):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象征正直、不从俗、有气节、积极向上。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柳”谐音“留”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常作留客之意,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芳草:常喻离恨。

✧桃花:象征美人。

✧兰花:高洁、美好.✧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梅子:成熟的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萍、飞蓬:表现漂泊之感。

✧连理枝(比翼鸟):喻思爱夫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古诗词常用意象100例及常见意象及寓意

古诗词常用意象100例及常见意象及寓意

古诗词常用意象100例及常见意象及寓意.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一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硬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破,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1”、“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满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溺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濡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濡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意象含义意境特点解析/赏析。

月亮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高洁等。

宁静、悠远、清冷。

嘿呀,你看月亮这玩意儿,一出来就特别容易让人想家想亲人呢。

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抬头看着月亮,心里就满是对故乡的思念。

它高高挂在天上,洒下清冷的光,那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就出来了,就好像在默默诉说着人们心里的那些小情绪,而且月亮那么洁白无瑕,也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呢。

柳树多表示离别、挽留等意。

轻柔、哀伤、惆怅。

柳树啊,那可真是个离别的标志。

古人送别的时候,就喜欢在柳树下,为啥呢?因为“柳”和“留”同音呀。

你看那柳枝,柔柔软软的,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一样。

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柳树就给整个画面添上了一层哀伤惆怅的氛围,就好像在说“朋友啊,你可别走啊”。

大雁象征着思乡、信使等。

孤寂、辽阔、萧瑟。

大雁这鸟可挺有意思的。

它们每年都要长途迁徙,飞在那辽阔的天空中。

那些离家在外的人看到大雁,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因为大雁能飞回家乡嘛。

而且传说大雁还能传书呢,所以有时候就像个信使。

你看它们排着队飞的时候,那画面有点孤寂,再加上秋天大雁南飞的时候,周围的景色都是萧瑟的,这意境就出来啦。

菊花代表着隐逸、高洁、坚贞等。

淡雅、清幽、冷傲。

菊花可不像那些艳丽的花朵。

它呀,总是安安静静地开着,有一种淡雅清幽的感觉。

很多隐士就喜欢菊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就代表着他那种高洁坚贞的品格,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

而且菊花在秋天开放,那时候很多花都凋谢了,它还独自盛开,就显得有点冷傲呢。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强、不屈等。

清冷、高洁、坚韧。

梅花这花可不得了。

在冰天雪地中还能盛开,那得多坚强啊。

它的花朵小小的,却散发着阵阵清香,在清冷的环境里显得格外高洁。

就像那些有骨气的人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屈服。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你看这意境,多坚韧,多让人佩服。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意象是古诗中的情感载体.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落花一、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因落花易逝,用以表达同情或思念之情。

三、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就产生了同情或思念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是感叹命运无常,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朝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杜鹃一、表达凄凉、哀伤,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二、比喻忠贞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其声凄惨,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柳一、是惜别之情。

二、是离愁。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古代诗词的意象表达通过意象描写诠释主题

古代诗词的意象表达通过意象描写诠释主题

古代诗词的意象表达通过意象描写诠释主题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意象表达方式和精妙的诠释手法,使人们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古代诗词中,意象的运用和描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引发读者的感悟和共鸣。

本文将通过探讨古代诗词中意象的表达方式,来揭示其如何通过意象描写诠释主题。

一、形象意象的表现形象意象是指通过对外在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进行准确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使读者产生感受的一种意象表达方式。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山川河流与大自然的融合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对事物不断探索的渴望。

二、象征意象的运用象征意象是指通过对外在事物的符号、标志进行抽象化、拟人化的描写,从而给予作品以新的寓意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例如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通过用月亮来象征友情的升华与追忆,以及对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词人内心复杂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三、意象描写中的触动情感意象描写不仅能够形成美感,还能够触动人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产生共鸣和思索。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燕子归巢的场景,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宁静而温情的感觉。

四、意象描写与主题的诠释意象描写在古代诗词中不仅是对事物的直接描绘,更是对主题的隐含和间接诠释。

通过意象的运用,可以使主题更加生动而深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昨夜南风生百花,乱入浓郁酒家。

”诗中通过对昔日和今天的对比,以及风花酒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并对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浮躁给予了深刻的思考与批判。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意象描写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形象意象和象征意象的运用,以及触动情感和诠释主题的手法,使得古代诗词作品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思索。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诗词-意象与意境
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
5
6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02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01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明月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 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0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诗意象诠释例析

古诗意象诠释例析

古诗意象诠释例析古诗意象诠释例析一、花木鸟禽杨柳象征离别《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刘禹锡《枝词竹》:“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杨柳管离别。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练习: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考:“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柳在古诗中一般是作为表达什么的意象出现的?本诗中,“乱”“倚”(势)“狂”可以看出诗人对柳的态度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一般:表现惜别怀远或柔情诗人对柳的态度:憎恨、讨厌诗人感情讽刺倚仗权贵、作威作福的人杨花:象征离散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练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考:首句用怎样的意象传递诗人心中怎样的情感?答:诗人选择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声声哀啼的子规,渲染了暮春时节的哀伤和惆怅,表达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梧桐象征凄凉、哀伤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孟郊《列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意象诠释例析一、花木鸟禽杨柳象征离别《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李白《忆秦娥》:“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刘禹锡《枝词竹》:“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只有杨柳管离别。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练习: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考:“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柳在古诗中一般是作为表达什么的意象出现的?本诗中,“乱”“倚”(势)“狂”可以看出诗人对柳的态度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一般:表现惜别怀远或柔情诗人对柳的态度:憎恨、讨厌诗人感情讽刺倚仗权贵、作威作福的人杨花:象征离散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练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考:首句用怎样的意象传递诗人心中怎样的情感?答:诗人选择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声声哀啼的子规,渲染了暮春时节的哀伤和惆怅,表达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梧桐象征凄凉、哀伤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孟郊《列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贺铸《鹧鸪天·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李清照《声声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夜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练习:阅读王安石《孤桐》,回答问题。

(8分)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时代。

②愠:疾苦,怨愤,(1)请你用两到三个词语概括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梧桐树形象的主要特征。

(4分)答:(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 请简要谈淡你的看法。

(4分)答:参考答案:(1)孤寂(孤傲、孤高)、正直、虚心、顽强(不屈)、奉献等等。

(2)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者却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曰天才都是寂寞的)之情。

(答出“托物言志”得1分,答出《孤桐》命意得3分)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沈佺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裴休《宛陵录》:“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边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林和靖《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练习: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阕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梅”的?(3分)(2)这首词下阙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3分)(1)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色香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

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

既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又表明它颜色洁白,香气高雅,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

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3分)(2) 对比(1分)下阙描写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

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

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

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2分)兰花象征高洁、美好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张学良《咏兰诗》:“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陈毅《红梅》:“红梅不屈服,处处立风雪。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元稹《菊花》:“秋绕舍似陶家,编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表达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王冕《墨梅图》:“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郑板桥《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酒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畔,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首诗题为“咏菊”但通篇没有提到“菊”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写菊的?这首诗歌咏了菊花的什么品质?答:主要从三处:一是“九日枝枝近鬓毛“,九月即重阳;二是秋香,这两处都暗示这种花是在秋天开放的,再联系首句会被王孙误认为蓬蒿,就可知作者在写菊。

歌咏了菊的高洁、不慕名利的品质。

苏轼《绿竹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钱起《暮春归故乡草堂》:如“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春回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诗人是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的?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形象是幽竹。

诗人运用了三种方法。

一是正面描写,写幽竹具有“不改清阴”的节操;二是侧面衬托,用春残时节黄莺稀少、辛夷花尽、杏花飘落来反衬幽竹;三是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幽竹富有温馨的人情味(“待我归”)。

桃花象征春天,形容美女唐代吴融《桃花》:“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苏轼《惠州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代白敏《桃花》:“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以桃喻人的先声。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借绯红的桃花衬托少女的羞容。

)清代曹雪芹《桃花行》:“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欢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桃花成了林黛玉纯洁美丽而红颜薄命的象征性写照。

)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隐居数年,屡拒元朝征召。

这两首诗都写“桃花”,但“桃花”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试结合两首诗的内容,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谢诗中的“桃花”意象,作用在于引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进而表达诗人谢世拒仕的坚决态度,“怕有渔郎”逐着流水落花来“问津”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白诗中“桃花”的意象,作用在于象征春光,进而表达诗人的欣喜愉悦之情,从“长恨”“无觅处”和“转入此中来”即可以看出来。

牡丹表现富贵、美好李白《清平乐》:“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三国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陈毅《咏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绿叶表现希望、活力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黄叶凋零、表美人迟暮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王士祯《江上》:“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煜《清平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贾至《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