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幅电路设计

合集下载

双边带抑制载波DSB调幅电路

双边带抑制载波DSB调幅电路

抑制双边带DSB调幅电路的设计1. 摘要抑制双边带调制方式广泛应用于彩色电视和调频-调幅立体声广播系统中。

在通信系统中, 从消息变换过来的信号所占的有效频带往往具有频率较低的频谱分量(例如语音信号),如果将这些信号在信道中直接传输,则会严重影响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因此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均是不适宜直接进行传输的。

在通信系统的发射端通常需要调制过程,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使之转化成适合信道传输或便于信道多路复用的以调信号。

而在接收端则需要解调过程,以恢复原来有用的信号。

调制解调过程常常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随着数字化波形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可以使用数字化方法实现调制与解调的过程。

同时调制还可以提高性能,特别是抗干扰能力,以及更好的利用频带。

2.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本设计要求采用matlab实现对信号进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和解调,要求如下:1、用simulink对系统建模。

2、输入模拟话音信号观察其输出波形。

3、对所设计的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4、对其应用举例阐述。

3. 设计原理3.1调制与解调的 MATLAB 实现调制在通信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通信是通过空间辐射方式传输信号的,调制过程可以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容易一电磁波形式辐射的较高频范围;此外,调制过程可以将不同的信号通过频谱搬移托付至不同频率的载波上,实现多路复用,不至于互相干扰。

V主要有调制信号和载波信振幅调制是一种实用很广的连续波调制方式。

调幅信号DSB号组成。

调幅器原理如图3-1-1所示:图3-1-1调幅器原理框图其中载波信号c(t)用于搭载有用信号,其频率较高。

幅度调制信号g(t)含有有用信息,频率较低。

运用 MATLAB 信号 g(t)处理工具箱的有关函数可以对信号进行调制。

对于信号 x(t),通信系统就可以有效而可靠的传输了。

在接收端,分析已调信号的频谱,进而对它进行解调,以恢复原调制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集电极调幅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集电极调幅电路

目录一.背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选题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集电极振幅调幅器旳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集电极电路脉冲旳变化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集电极调幅波形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集电极调幅旳静态调制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规定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思绪 (5)1调幅波旳数学表达式推导 (5)2集电极调幅电路旳工作状态分析 (5)五.设计采用硬件及软件环境概述 (6)1仿真软件MULTISIM14概述 (6)1.1仿真软件概述 (6)1.2界面预览 (6)1.3元器件库旳阐明 (7)1.4注意事项及也许碰到旳问题 (7)2元器件阐明 (7)六.设计过程及设计电路 (8)1集电极振幅调制设计电路 (8)2集电极振幅调制仿真电路 (9)3调制信号波形和集电极调幅输出波形旳比较和分析 (9)4电路旳改善 (10)4.1此电路旳优缺陷 (10)4.2改善方案 (10)七.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一、引言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是一种常用的无线电接收机,其具有高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在广播、电视、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电路设计。

二、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原理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是利用超外差原理实现信号的解调和放大的。

其基本原理如下:1. 信号输入将天线接入射频放大器,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

2. 超外差混频将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3. 中频放大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增强其弱信号。

4. 解调将中频信号通过解调电路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息。

三、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步骤1. 射频放大器设计射频放大器是整个电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般采用共源极或共基极放大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增益、带宽、噪声系数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抗干扰设计。

2. 本振电路设计本振电路是指产生与射频信号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信号,以便进行混频。

一般采用晶体振荡器或LC震荡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频率稳定性、输出功率等因素。

3. 混频器设计混频器是将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合,产生中频信号的重要部分。

一般采用二极管混频器或倍频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转换增益、LO抑制等因素。

4. 中频放大器设计中频放大器是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增强中间弱信号。

一般采用共基极或共射极放大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增益、噪声系数等因素。

5. 解调电路设计解调电路是对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息的关键部分。

一般采用检波二极管或运算放大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解调效率、失真程度等因素。

四、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抗干扰能力差解决方法:采用合理的抗干扰设计,如增加滤波器、降低系统噪声等。

2. 频率稳定性差解决方法:采用高稳定性的晶体振荡器或LC震荡器,并进行合理的温度补偿。

3. 带宽不足解决方法:增加中频放大器的带宽、改变混频器的转换增益等。

高电平调幅电路.

高电平调幅电路.
1. 集电极调幅电路 图9-17是集电极调幅的原理电路。低频调制信号u(t) 与丙类放大器的直流电源vcT 相串联,因此放大器的有效 极电极电源电压VCC等于两电压之和,随调制信号变化。 图中的电容器C’是高频旁路电容,它的作用是短路高频电 流,而对调制信号相当于开路。
图9-20
检波器输入输出波形
从信号的频谱来看,检波电路的功能是将已调波的边频或 边带信号频谱般移到原调制信号的频谱处。如图9-20 (b),输入信号频谱为c, c ,而通过检波电路后输 出信号的频率为。这样的频谱搬移过程正好与振幅调 制的频谱搬移过程相反。
9.4.2 检波电路的分类 根据输入调制信号的不同特点,检波电路可分为 两大类: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 包络检波是指检波器的输出电压直接反映输入高 频调幅波包络变化规律的一种检波方式。根据调 幅波的波形特点,显然只适合于普通调幅波的解 调。 同步检波主要应用于双边带调幅波和单边带调幅 波的检波。因为双边带调幅波和单边带调幅波的 频谱中缺少一个载波频率分量,不能用包络检波 器解调,必须用在检波器输入端加一个本地载波 信号的同步检波器实现解调。
3.集电极平均损耗功率等于载波点的损耗功率的 倍。应根据这一平均损耗功率来选择晶体 管,以使 。
4.在调制过程中,效率不变,这样可保证集电极调 幅电路处于高效率下工作。
5.因为调制信号源 u(t)需要提供输入功率,故调制 信号源u(t) 一定要是功率源。大功率集电极调幅 就需要大功率的调制信号源,这是集电极调幅的 主要缺点。
(三)非线性失真系数Kf 非线性失真的大小,一般用非线性失真系数Kf 表 示。当输入为单频调制的调幅波时, Kf定义为 (9-46) 式中 U , U2 , U3 …分别为输出电压中调制信 号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的有效值。 (四)高频滤波系数F 高频滤波系数定义为,输入高频电压的振幅Uim 与 输出高频电压的振幅Uom 的比值,即 (9-47)

单边带调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单边带调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秋季学期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题目:单边带调幅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专业班级:通信工程(3)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目录第一章:基本原理 (3)&1.1调制的概念 (4)&1.2单边带信号的调制 (4)&1.3单边带信号的解调 (6)第二章:电路设计 (8)&2.1乘法器 (8)&2.2加法器 (9)&2.3移相电路 (11)&2.4低通滤波器 (12)第三章:电路仿真 (14)&3.1Multisim软件简介 (14)&3.2移相法产生单边带信号在Multisim 10中的仿真 (14)第四章: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总结 (20)参考文献 (21)摘要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是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我们要完成信号的发送与接收,就离不开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有很多种方法,在本文中我们专门探讨单边带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方法,并通过软件Multisim10来模拟仿真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主要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移相法产生单边带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使我们对通信过程中的调制与解调有一定的概念。

关键词调制单边带解调移相仿真第一章基本原理&1.1调制的概念调制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所谓调制,就是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的一种过程,在无线通信及其他大多数场合,调制都是指载波调制,即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参数的过程,使载波的某一或某几个参数随着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通信系统中之所以要用到载波调制,是为了实现几个目标:一,在无线传输中,信号是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天线辐射到空间的.为了获得较高的辐射效率,天线的尺寸必须与发射信号波长相比拟。

而基带信号包含的较低频率波长较长,致使天线过长而难以实现。

差动放大器调幅电路

差动放大器调幅电路

第一章、差动放大器调幅电路的设计理论1.1、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原理电路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原理图如下根据差分对放大器的电流方程,有:31(1)22c c c T i u i th U =+其中,Ut 为热电压。

对电流源进行分析可得到:()33EE BE on c E EU U u i i R Ω≈=-+代入上式得:()()11(1)(1)(1)222222EE BE on c EE BE on c c c E T E T E TU U u u U U u u i th th th u R U R U R U ΩΩ-+-=+=+++0()()I t g t u Ω=+1.2、差分对放大器及基本参数取Ucm=0.1V ,载波频率为5MHZ ,调制信号振幅为2V ,频率为100KHZ ,择由012f LCπ=可以选择L=1.3uH ,C=800pF ,令Re=2K Ω,构建差分对放大器电路图如下由波形可知放大器增益A=0.972/0.1=9.72,差模输入电阻R=0.1*10^6/(1.41*74.23)=955.4Ω第二章、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具体设计2.1、实现无失真线性时变电路调幅电路图如下:图中L1=1.3uH,C1=800pF,Re=2KΩ,载波频率为5MHZ,调制信号频率为100KHZ。

调节载波振幅为0.1V,调制信号振幅为2V,得到基本无失真调幅波形:输出已调波的频谱:2.2、不同工作状态下电路的分析(1)当Ucm<Ut 时,差动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双曲正切函数近似为其自变量:22c cT T u uthU U取Ucm=20mV,此时输出已调波电压波形图为:频谱为:由上图可以发现,已调波的频谱在5MHZ 处为载频信号,5.1MHZ 和4.9MHZ 处为调制信号。

(2)当Ucm>4Ut 时,差动放大器工作在开关状态,双曲正切函数的取值为1或–1,即1214()(1)cos(21)2(21)n c c c n T u th k w t n w t U n π∞-=≈=---∑取Ucm=0.2V,此时的输出已调波波形图为:频谱图为:由上图可见,已调波中包含频率为5MHZ、5.1MHZ、4.9MHZ、(2n-1)*5MHZ、(2n-1)*5±0.1MHZ(n=1,2,3....)等的载频分量和上下变频分量。

通信电子线路—调幅发射系统电路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调幅发射系统电路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一调幅发射系统电路设计兰州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摘要本次课设任务是制作调幅发射系统整机电路,用皮尔斯晶体振荡器产生本振信号,经过三极管倍频电路或者锁相环倍频电路放大一定倍数成为调制信号的载波,并与乘法器调制电路与源调制信号调制成相应的调幅信号,调幅信号再送入上混频电路中进行频率的微调,最后由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将调幅信号放大后从天线发射。

各单元电路均在Multisim软件进行了相应仿真,并尝试了整机联调,完成整体的调幅发射系统。

关键字「调幅乘法器功率放大兰州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目录前1一-设计指标 (1)2丄晶体振荡器电路 (1)1.2单(双)差分对构成的乘法器调制电1.3上混频电路 (1)1.4三极管倍频和锁相环倍频电路 (1)1.5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 (1)二.系统总述 (2)2.1整体原理框图 (2)2.2工作原理 (3)三.单元电路设计与仿真 (4)3.1晶体振荡电路 (4)3.2倍频电路 (5)3.3乘法器调制电路 (6)3.4上混频电3.5功率放大器电路 (8)四•整机电路设计图 (9)五.高频实验平台整机联调 (10)六-设计总结 (12)参考文献 (13)兰州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刖旨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基础课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电类专业和机电一体化等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此次课设要求我们学会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掌握所学单元电路及在此基础培养自己分析、应用其他单元电路的能力;并且了解高频振荡器电路、高频放大器电路、调制器电路、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运用实验手段检验理论设计中的问题所在,又可以运用学过的知识,指导电路测试工作,使电路更加完善,从而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起来,锻炼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使学生加强对通信电子线路的理解,掌握文献资料检索、设计方案论证比较,以及设计参数计算等能力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通信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

幅度调制电路的设计

幅度调制电路的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高频电子线路题目幅度调制电路的设计院系电子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电信06-1班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3月26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高频电子线路题目幅度调制电路的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学号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1、主要内容本题目为集成模拟乘法器应用设计之一,即设计幅度调制电路。

通过本次电路设计,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原理及其所构成的幅度调制电路的设计方法、电路调整及测试技术。

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电路设计及电子实践能力。

2、基本要求(1) 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设计幅度调制;(2) 调整平衡调节电路分别实现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和有载波的普通调幅;(3) 另外再设计一种利用模拟乘法器实现的其它高频功能电路,并分析工作原理。

3、主要参考资料[1] 阳昌汉. 高频电子线路. 哈尔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吴运昌. 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 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4] 高吉祥.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完成期限3月22日-3月26日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2010 年 3 月19 日一、总体设计思想1、基本原理集成模拟乘法器是完成两个模拟量(电压或电流)相乘的电子器件。

高频电子线路中的振幅调制、同步检波、混频、倍频、鉴频、鉴相等调制与解调过程,均可视为两个信号相乘的过程。

F1496是双平衡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电路如图1所示。

引脚⑧与⑩接输入电压Ux,①与④接另一输入电压Uy,输出电压Uo从引脚⑥与⑿输出。

引脚②与③外接电阻8R为电流负反馈电阻,可调节乘法器的信号增益,并扩展输入电压Uy的线性动态范围。

引脚⒁为负电源(双电源供电时)或接地端(单电源供电时)。

图1 模拟乘法器模拟乘法器是一种完成两路互不相关的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两个电压或电流)相乘作用的电子器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将低频信号有效地辐射出去为了使发射与接收效率碌在发射机与接收机方面部必须采用天线和谐振回路。

但语言、音乐图像信号等的频率变化范围如果直接发射音频信号财发射机将工作于同一频率范围。

这样接收机将同时收到许多不同电台的节目无法加以选择。

克服以上的困难必须利用高频振荡将低频信号“附加”在高频振荡人这样就使天线的辐射效率提高尺寸缩小同时每个电台都工作于不同的载波颠串接收机可以调谐选择不同脉电台这就解除了上述的种种困难。

所谓将信号“附加”在高频振荡上就是利用信号来控制高频振荡的其一参数使这个参数随信号而变化。

达就是调制绪论中已指出调制的方式可分为连续波调制与脉冲波调制两大类。

连续波调制是用信号来控制载波的振荡频率或相比因而分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方法。

所谓调幅,就是用调制信号电压来改变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偏压,以实现条幅。

其基本原理是,低频调制信号电压与直流偏压相串联。

放大器的有效偏压等于这两个电压之和,它随着调制信号波形而变化。

使三极管工作在欠压状态下,集电极电流的基波分量随着基极电压成正比变化。

因此,集电极的回路输出高频电压振幅将随着调制信号的波形而变化,于是得到调幅波输出。

关键词:偏压;条幅;信号;
调幅电路设计
目录
1、方案选择 (1)
1.1 调幅电路的应用意义 (1)
1.2 调幅电路设计的论证 (1)
2、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 (1)
2.1设计电路 (2)
2.2基本电路框图 (2)
3、电路调试与排故 (2)
4、结论 (4)
参考文献 (4)
主要元器件参数 (5)
1、方案选择
1.1 调幅电路的应用意义
传输信息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输信息的手段很多。

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在这些手段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导航、雷达、遥控遥测等,都是利用无线电技术传输各种不同信息的方式。

在以上这些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都要用到调制。

所谓调制,就是在传送信号的一方将所要传送的信号“附加”在高频振荡上,再由天线发射出去。

调制的方式可分为连续波调制和脉冲波调制两大类。

连续波调制分为调幅、调频、调相三种方法。

调幅方法又可分为低电平调幅、高电平调幅两种方法。

而高电平调幅又分为集电极调幅和基极调幅。

基极调幅所需调制功率很小,对整机的小型化有利。

因此,基极调幅电路在现实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1.2 调幅电路设计的论证
根据要求,该电路首先加如高频输入信号和低频调制信号,在这里直接用信号源提供,中间是放大电路,根据要求采用三极管放大器,让三极管工作在丙类状态,以使电路的效率提高。

最后是输出电路,根据要求采用单调谐回路做为负载,同样使电路的效率高。

2、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
所谓调幅,就是用调幅信号电压来改变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极偏压,以实现调幅。

它的基本电路如图,由图可知,低频调制信号电压VΩcosΩt与直流偏压VBB相串联。

放大器的有效偏压等于这两个电压之和,它随调制信号波形而变化。

由于在欠压状态下,集电极电流的基波分量Icm1随基极电压成正比。

因此,集电极的回路输出高频电压振幅将随调制信号的波形而变化,于是得到调幅波输出。

调幅过程是非线性变换的过程,将产生多种频率分量,所以调幅电路应LC带滤波器,用来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

为了获得有效的调幅,调幅电路必须总是工作于欠压状态。

根据要求设计给的参数有 VCC=12V f=15KHZ
如上仿真波形可知:Vmax=300mv V0=200mv Ω=2πf=94.2KHZ 则调幅度 ma=(Vmax- V0)/ V0=0.5
又因为载波功率 POT= V02
/2RP RP为谐振回路的等效电阻所以载波输出功率 POT=5kw
PO= POT(1+ma2/2)=5.625kw
2.1设计电路
任何一种非线性器件都可以用来产生调幅彼。

晶体管是一种非线性器件,只要让其工作在非线性(甲乙类,乙类或丙类)状态下,即可用它构成调幅电路。

一般总是把高频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分别加在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晶体管的某个电极上,利用晶体管的发射结进行频率变换,并通过选频放大,从而达到调幅的目的。

2.2基本电路框图
图1.基极调幅的基本电路
3、电路调试与排故
1.调幅波调制度15.71%
图2.调制解调波形2.双边带调幅波(未加直流电源时候)
图3.
4、结论
当我刚开始看到题目时,真是不知所措啊!在网上查了一下调幅电路设计的有关内容,但确实东西很少啊!然后就到图书馆去找相关资料,但是只找到了少数的资料,而且把那些资料研究了之后,发现有很多不是我所能理解的知识,于是我有些灰心了,最后只能回归到课本上了,我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课本,发现用书上的一些知识也许可以,这使我又看到了希望。

我主要以课本为资料做了这个设计,所以电路设计过于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元器件,并不象其它的教材那样用到了很复杂的元器件或是用到了复杂的芯片。

在电路的设计和创新上自己做的还很不够,所以设计之后再回想一下,里面自己的东西很少,这也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对调幅电路有了了解,也让我充分了解了关于高频电子子原理与设计理念了解了调幅电路的原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也对一些应用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EWB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EWB的的仿真部分的应用也有了很大的了解,开始的时候仿真总是失真,最后自己慢慢的调出来了,自己可以做简单的仿真实验了。

EWB功能很强大,基本上能满足我在设计中的任何要求,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好的了解和学习。

我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并且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本专业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会继续的学习,我相信以后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2009年5月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73页至336页
[2]《通信电子线路》于洪珍清华大学出版社
[3]聂典等.Multisim 10计算机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9
[5]林春方,高频电子线路,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元器件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