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郑州市黄河花园口风景区总体规划

郑州市黄河花园口风景区 总体规划 2011-2025年

目录 一、环境和资源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 (1)、城市位置 (2)、风景区位置 2、历史沿革 (二)、自然资源环境 1、气象气候 2、地质地貌 3、水文 4、植被动物 (1)、植物 (2)、动物 5、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2)、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3)、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4)、结论 (三)、生态敏感性分析 1、单因子分析 (1)、地质灾害评价 (2)、干扰强度分析 (3)、植被因子分析 2、多因子叠加与生态敏感度分级 (1)、一级生态敏感区 (2)、二级生态敏感区 (3)、三级生态敏感区 二、旅游现状分析

(一)、SWOT分析 1、优势 2、劣势 3、机遇 4、挑战 (二)现存主要问题 三、风景区范围、性质和规模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 1、指导思想 2、规划目标 3、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景区性质 1、职能 2、景观特色 3、旅游地位 (1)、风景区在郑州市沿黄区域旅游中的地位 (2)、风景区在郑州市旅游中的地位 (五)、景区规模 三、规划结构与空间布局 (一)、规划结构 (二)、风景区功能分区

1、管理服务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2、花园口自然风光景观带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3、历史文化游览区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4、大型花卉植物景观区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5、花西湖生态休闲区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6、游乐活动区 (1)、职能定位 (2)、规划布局 一、环境和资源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1、地理位置 (1)、城市位置 郑州,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中原地区都会,东经112°42' -114°14' ,北纬34°16' -34°58' ,郑州地处国家地理中心,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会展、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2)、风景区位置 黄河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郊的黄河南岸,距市中心12公里。景区东西全长10公里,占地面积600余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99%。是郑州市人民的“绿肺”,健康的“绿色银行”。花园口河段是黄河下游的缩影。黄河从这里开始进入下游游荡性河段,黄河千里金堤也从这里“零公里”处开始。 黄河花园口风景区及其所依托的黄河游览区与郑州市沿黄地区政区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中连霍高速公路以北、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形成了沿黄景群,与以其为中心的辐射范围内的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郑东新区旅游区、浮戏山旅游区、嵩山文化旅游区、康百万庄园、郑州都市休闲旅游区等一起,构成风格各异,相辅相成的区域旅游网络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

第六章 重要敏感区环境影响 分析

第六章 重要敏感区环境影响分析与本水库项目有关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包括3处:濮阳县黄河湿地声级自然保护区、沿西环线和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1 工程与重要敏感区域的位置关系 渠村引黄闸以东下游2.3km即为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以黄河为界,主要区域位于黄河北岸以北和黄河大堤南侧以南区域,渠村引黄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见图6-1。渠村引黄闸2005年改造,管设计引水流量100m3/s,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7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调节水库南边界距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北边界最近距离为42km。 工程距离较近的饮水水源保护区有工程南部2.5km的“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和工程东部1.5km的“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84眼井)”,与水库位置关系见附图20。 6.2 重要敏感区域环境现状 6.2.1 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属黄河下游的上段,位于濮阳县南部黄滩区,涉及习城、郎中、渠村三个乡镇,全长12.5km,总面积33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300公顷,缓冲区面积1100公顷。该段内物种繁多,生物类型多样,是黄河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段之一,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区内已知脊椎动物208种(鸟类162种,兽类20种,两栖类9种,

爬行类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大鸨、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种(大天鹅、小天鹅、黄嘴白鹭、乌雕、灰鹤、呗额雁、灰雁等),属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23种(灰雁、苍鹭等),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18种(中白鹭、豆雁、赤麻鸭等),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23种(琵嘴鸭、普通燕鸥等)。在已知的50种水禽中,豆雁、绿头鸭、斑嘴呀、普通秋沙鸭分布广、数量大,都在6000只左右。在该区越冬的大天鹅、白鹭、苍鹭数量亦不少,冬季仅一个集中群就有200只,至少有3000只分布在该区。 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69科253属484种及变种,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总数的12.2%。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7种;裸子植物仅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5科249属476种及变种,占全省被子植物总科数40.9%,总属数的23.9%,总种数的13.0%。 在484种维管束植物中,木本植物有25种,草本植物45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1种。另有黄河区域特有黄河虫实、荷花柳。 河流湿地包括河道、核心沙洲、芦苇沼泽、滩地、鱼塘、荷塘等湿地资源。 6.2.2 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河南省政府批复(豫政办[2007]125号)的《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与项目较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和“中原油田基地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84眼井)”。 沿西环线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共25眼井),一级保护区为开采井外围100米的区域。二级保护区为北至黄河路南沿,西至化工一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郑州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

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2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军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16-01-26 次数:208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中下游段西起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3′59"~35°05′01"东经110°21′49"~112°48′15"。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野生水禽。 保护区在1995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河南三门峡库区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孟津黄河湿地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洛阳吉利区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三门峡黄河国有林场”、“孟州市国有林场”的基础上于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68000hm2核心区面积20830hm2缓冲区面积8900hm2实验区面积38270hm2。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旱涝频繁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长。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共低、高等植物有743种其中藻类植物118

种苔藓植物27种维管束植物598种。黄河两岸山坡、堤坡等陆地分布着天然草本植物、灌木以及农作物和少量人工营造的防护林、经济林等;湿地分布的植物主要为天然草本植物和农作物。区内湿地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南北区系成分相互渗透区内已知175种鸟类中其中天鹅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就有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鸨、白头鹤、白鹤、丹顶鹤、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有大天鹅、灰鹤等31种。还有中日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83种中澳签订的候鸟保护协定鸟类22种。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它不但具有河流湿地特征同时还具有库塘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特征。保护好黄河湿地生态对大量栖息繁衍于其中的生物物种和黄河湿地特有的生态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对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防洪排涝、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以及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保护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一条: 下一条: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郑州黄河大桥施工方案

第五篇 郑州黄河公铁大桥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为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及河南省规划的中原黄河公路大桥跨越黄河的共用桥梁,桥位距下游京珠高速公路黄河大桥约6km。北起河南省新乡市境内原阳县原武镇阎庄,接现国道G107线,向南经原阳县原武镇,跨越黄河,与新建的G107辅道(郑州东四环)相接。桥址处黄河两岸堤距约10.5km,公铁合建段全部在南北两岸黄河大堤内。本公司施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公铁合建部分的主桥、南岸滩地引桥S001~S027#墩(其中S001~S009#墩位于富景生态园,S010~S027#位于墩草场内),北岸滩地引桥 N001~N020#墩(位于韩董桩乡村民田地中)。 1.2 自然条件 1.2.1 地形地貌 桥位所在地位于黄河冲击平原,属黄河堆积地貌形态,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黄河自西部进入本区后,地势平坦,水面宽阔,流速减慢,主流摆动频繁,泥沙淤积,致使河床逐年抬高。桥区主要经过区域内,黄河高漫滩分布在黄河南岸,一般情况下不会上水,黄河北岸为0~3公里的低漫滩,洪水期间多被淹没。 1.2.2 气象条件 桥位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640~670mm,区域内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17.5℃。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1.7~3.5m/S。 1.2.3 水文分析 桥位位于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中途无支流汇入,断流天数多。该河段由于堤宽、水面辽阔,因而溜势分散,泥沙易于淤积,河道中沙洲密布。黄河洪水由暴雨形成,7、8、9月份出现洪峰,但水量小且时间较短,由于受上游小浪底水库调节运用,汛期表现为连续枯水,水少高含沙。由于河道宽浅,冬季可能出现凌汛,流量小、水位高,但基本上不会封河。随着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以及该河道整治,桥位处河床冲刷强度减弱,河床稳定性增加,河势将基本保持在现状条件变化范围之中。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_王淑华

DOI:10.15991/https://www.360docs.net/doc/5118328714.html, ki.411100.2007.04.030 第37卷第4期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37 N o.4 2007年7月Jour nal of H enan U niver sity(N atural Science)Jul.2007 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淑华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郑州450001) 摘 要:文章分析了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对本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评价,并指出现阶段湿地旅游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为此,提出合理开发建议:科学制定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地构建郑州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带;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正确处理湿地生态旅游与湿地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郑州黄河湿地 中图分类号:P9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978(2007)04-0377-05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Zhengzhou WANG Shu-hua (Tourism Management S chool of Z hengz hou University,Z hengz hou450001,China) A bstract:T he paper analy zes the advantage s of ecoto 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na tur al reserv e,evalua te 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natural reserv e o f Yellow Riv er we tland in Z heng zhou,a nd points o ut the problems w ith which the wetland is faced at pre sent in ter ms of the eco tourism exploita tion,and therefo re sugg estions a re as fo llo w s: wo rking o ut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 f wetland ecotourism development,the comprehensiv e e xploitatio n in o rder, co nst ructing the Yellow River We tland Eco tourism Belt in Zheng zho u,pro pag andizing fo r the wetland pr otectio n, handling co r rectly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 n the w etland eco to urism and the w etland pro tection,and fo llowing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 lopment. Key words:eco tourism;sustainable dev elo pment;Yellow Riv er w etland in Z hengzhou 0 引言 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和过湿的土地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群落构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订的《国际湿地公约》中规定: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的静止水或流动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1].湿地既是独特的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又是人类宝贵的环境资本,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2].湿地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以湿地作为观光、游览研究对象,观察湿地的景观、物种、生境和生态系统等,并维持湿地自然环境原貌的旅游活动. 湿地旅游在国外开展较早,并产生了一些著名的湿地旅游区.它们大多以湿地国家公园的形式建立,例如美国切斯披克湾(Chesapeake Bay)湿地公园、英国斯利姆布瑞吉(Slimbridge)野鸟和湿地中心等.其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湿地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如湿地公园的概念、湿地水环境、动植物及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公园管理和经济政策等[3].湿地旅游在我国刚刚兴起,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者正在从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湿地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开发思路、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4-6],也有学者结合我国一些著名的湿地探讨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7-9].  收稿日期:2006-11-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JL028);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EJJ020)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王淑华(1969-),女,河南扶沟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E-mail:w shua@https://www.360docs.net/doc/5118328714.html,

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导游词2500字

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导游词2500字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00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党军队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3) 第二章基本情况 (6) 2.1自然地理条件 (6) 2.2社会经济条件 (8) 2.3历史沿革 (10)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湿地资源 (12)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2)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3)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5)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8)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第五章总体布局 (24) 5.1湿地公园范围 (24)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4) 5.3规划指导思想 (24) 5.4规划原则 (25) 5.5规划依据 (25) 5.6规划期限 (27)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7) 5.8功能分区 (29)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29)

第六章保护规划 (32) 6.1 规划原则 (32)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33) 6.3水岸保护规划 (34)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34)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34)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35) 第七章恢复规划 (38) 7.1 规划原则 (38)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38)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0) 8.1科普宣教设施 (40) 8.2解说标识系统 (42) 8.3标识系统 (4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44) 9.1科研规划 (44) 9.2监测规划 (44)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48) 10.1规划原则 (48) 10.2资源利用方式 (48)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49)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50) 10.5旅游项目规划 (52) 10.6游览线路规划 (52) 10.7旅游设施规划 (53)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56)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6) 11.2洪涝防治规划 (57) 11.3防火规划 (58)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59)

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生态旅游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 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单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诸如青藏高原湿地、蒙新高原湿地、云贵高原湿地;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许多湿地也被开辟为旅游目的地,如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建有标本馆和观鹤楼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据有关资料记载: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年接待的游客和访客多达50多万人次。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21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陕西黄河湿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包括陕西省域内的黄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陕西一侧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含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良好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可使游客在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和文化熏陶,能更好地提高广大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助于推动湿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受湿地和生态旅游这2个学科研究进程的影响。自1983年生态旅游概念首次被提出至今,湿地一直出现在生态旅游研究中。Christopoulou等曾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应首先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因为湿地最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最好的环境教育功能和社区参与功能。湿地生态旅游追求旅游经济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逐渐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湿地周边社区的关注。 一、湿地生态旅游的概念 湿地生态旅游是指以湿地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功能,是生态旅游中的一种旅游模式,诸如“海滨游”、“湖泊游”、“水乡游”、“休闲垂钓”等等。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湿地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目标,使湿地生态旅游延伸为绿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乃是一种伙伴关系,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二、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历史

郑州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酣.Sci.2010.38(28):d852—15854责任编辑米淼责任校对卢瑶郑州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任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摘要笔者从“人”的角度出发,注重特定地域的人群在滨水环境中的感受,结合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理论,针对郑州黄河风景区的滨水景观现状,在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探索人的亲水性以及游人与滨水景观的互动心理,找寻滨水景观设计开发的新恩路。 关键词黄河风景区;滨水景观;优化设计;亲水性 中图分类号TU9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28—15852—03 StudyOllltheOpamizedDesil珊ofWaterfrontLandscapeinZhengzhouYellowRiverScenicAtea RENJim(ZhengzhouInstituteofAeronauticalIndustryManagement,Zheagzhou.Henan450015) AbstractFromthe“human”perspective.focusingOilthefeelingofcrowdinspecificsectioninwaterfrontenvironment,combinedwithinter-disciplinarytheoryoflandscapearchitectureandenvironmentalpsychology.aimingatthecurrentsituationofwaterfrontlandscapeinYeflowRiverscenicarea。thehydrophilieityofpeopleandtheinteraetionpsychologybetweenvisitorsandthewaterfrontlandscapewerediscussedonthebasisoflandscapedesignprinciples.80雎toseeknewideasforthedesignanddevelopmentofwaterfrontlandscape. KeywordsTheYellowRiverscenicarea;Waterfrontlandscape;Optimizationdesign;Hydrophilicity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因为人们对水的 追求及热爱,作为城市独特水资源环境的滨水景区近几年发 展迅速。郑州地处中原,市内数量少、面积小的人工水体已 无法满足330万常住人口的需求。所以,西郊流经的黄河就 成为人们向往的天然水系。郑州黄河风景区位于郑州西北 30km处的邙山,之前是提灌站,为缓解郑州城市用水和农田 灌溉紧张而建,建成通水后,本着以水养水的方针,建设者们 开发荒山,加强绿化,探寻文化,挖掘景点。1981年,其被命 名为郑州黄河风景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景区已有了相 当的规模,并逐渐成为郑州市最重要的游览区。 1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行假期政策的出台,短期假日的增多使人们更多 地选择城市近郊的游憩场所,而建立在郊西黄河之滨的风景 区也极大地满足了郑州市民亲近水体和自然的愿埋。近20 年来,景区建设从未间断,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给黄河风景区内滨水景观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了很多问题。 如封闭的人工驳岸改变了河岸线的自然特征和重要生态功 能;以防洪为单一考量的堤岸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部分岸 堤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大众对景观的审美认知被忽视,缺 乏人文关怀。 2基本原则 2.1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前提是尊 重自然。基于此。滨水景观设计只有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和行 为,其内涵才能得以延伸。由人和空间的关系可知,在滨水 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不同人群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 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2.2尊重历史和文脉风景区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民俗 等。景观是引导游客感知一座城市的纽带,它们的地域特 征、形式以及艺术效果,会给人带来新奇感和认同感。如今 各景区的人造景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貌相似,久而久之 引起游人的视觉疲劳。因此景观设计要在尊重历史和继承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09-2302)。 任君(1981一),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讲师。从事环境艺术 设计研究。 2010—06一17 传统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创新。切忌盲目追随.丧失个性。 2.3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就是在充分了解本地自然条件的 基础上,对规划现场进行实际勘察,掌握翔实数据,并对方案 的合理性进行推敲和论证。然后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结合各 类景观设旎,使之有机联系,并成为一个整体。 2.4生态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概念的提出为景区的规 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生态景观的营造是在考量实际需 求的情况下。更多地利用原有资源,以保护为目的,维护景区 的生态循环。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还要注意避免开发不当造 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体现亲水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水 体生态功能的稳定与持续性…。 3实例研究 3.1景区现状 3.1.1水生态遭到破坏。黄河风景区因为古老的黄河文化 吸引了众多游客,但是水生态同时也遭到破坏。除了景区周 边单位和小作坊的外源污染,渔业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 造成了水源的污染。其次,针对旅游开发的特色餐饮船只众 多(图1),因为要进行食品加工,所有的废水都排入黄河,直 接导致水质被破坏。再者,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景区水 源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圈1黄河岸边餐饮船只 瑰.1田增It删OnthehInkoftimYdlowRiver 3.1.2滨水景观建设缺乏亲水性。毗邻黄河的星海湖是较 新的旅游观光区,是黄河水经过净化处理后重新蓄积的。虽 然在环湖道路边设置了水上娱乐景观和水乡小品,但是多以 万方数据

湿地公园监理实施细则

湿地公园项目 监 理 细 则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世博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湿地公园项目监理部 目录 一、专业控制的特点第3页 二、监理依据第3页 三、监理容第4页 四、园林小品控制要点第4页 五、园林植物种植前准备阶段控制要点第6页 六、园林植物施工阶段控制要点第7页 七、种植土控制要点第9页 八、园林植物种植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11页 九、大树或特大树种植工程质量控制要点第13页 十、草坪、花坛、草本地被植物种植工程控制要点第14页十一、养护管理阶段的监理第16页

一、专业工程的特点 湿地公园项目工程工作量大,任务重,工期紧。 本项绿化工程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有以下特点: 1.植物类别丰富,品种充实。植物类系包括了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常绿草本地被、水生植物、草本花卉等八大类。乔木中又加进了果树系列。 2.景观效果明显,工程竣工后可以形成乔、灌、草(地被)结合;花、果、叶相配;高、中、低错落,层次和季相丰富;以春景为主,四季有花,四季常青,呈现生物多样性并具有湿地生态景观的人工植物群落。 3.根据工程时间的安排,宜采取先落叶树,后常绿树,冬秋落叶树,春天常绿树的程序去种植,以提高种植成活率和保存率。 4.本工程属专业性较强的项目,针对工程所使用的多种植物材料,简单介绍了每个品种的适生条件和种植、养护要点,以附件形式,加进监理实施细则之中,以作参考。 二、监理依据 该绿化景观工程监理是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在实施工程建设中和实施后监理依据是: 1、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主要有: 《中华人民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国合同法》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 一、项目背景 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市民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大型游憩空间,以指导下一阶段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是从全域范围内系统性研究解析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对以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大型生态游憩空间进行体系构建,对郊野公园进行布局和选址规划,明确各郊野公园功能、规模和建设要求,制定建设时序和实施策略。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三、规划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 规划按照全域城乡一体的绿地建设要求,对接都市区风景游憩体系,综合确定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近期至2020年,结合现有的风景游憩绿地,新增建设郊野公园,构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四类风景游憩空间,规划期末,应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功能定位 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和“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和“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提升和城乡治理,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结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五、大郊野游憩空间体系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结构。 一河一山大生态:黄河、嵩山为郑州市生态资源本底,规划应整合现状资源,形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新增郊野公园三类风景游憩用地,构建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大生态基底。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三带一环大郊野:依托现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游憩绿地,结合规划新建的郊野公园,共同构建“三带一环”的都市区大郊野游憩空间格局。三带一环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2.体系布局 规划最终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六、郊野公园体系和布局规划 1.郊野公园规模控制 郑州市郊野公园按照小型、中型、大型进行控制。其中小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5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0-20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面积为2000公顷以上。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2.郊野公园规划类型

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导游词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 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 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 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 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非常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 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

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 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 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 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 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 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 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 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 据记载,历史上2000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