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旅游规划分析

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旅游规划分析张凤霜;杨旭生;苏志国;刘保国;李永华【摘要】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开发的新生力量.文章对河南省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项目规划选择原则确定规划定位,提出山水画廊区、森林游憩区、水上风情体验区、管理服务接待区的规划建设,并作出环境容量估算、客源市场分析定位及前景预测,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探求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共赢.【期刊名称】《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5(040)003【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作者】张凤霜;杨旭生;苏志国;刘保国;李永华【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9.9;S788.2;Q178.513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中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34°33′59″~35°05′01″,东经110°21′49″~112°48′15″,横跨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4个省辖市。
东西长301 km,跨度50 km。
整个保护区范围共分为3个区域段,包括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及其西霞院反调节水库,以及以下至洛阳市孟津县与郑州市巩义市交界处。
总面积达 68 000 hm2,核心区面积为 20 830 hm2,缓冲区面积为 8 900 hm2,实验区面积为 38 270 hm2。
作为河南省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带,黄河湿地拥有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是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属于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区[1],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价值以及科学研究和科普宣教价值。
郑州黄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1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南京林业大学
主要草本群落有沙蓬群落、虫实群落、白茅群落、沙引草群落、碱蓬群落、柽柳群落等。 当地农田主要分布在老滩,二滩在非汛期也有较多种植,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绿豆、花生、高粱、西瓜等。 其中金水区和中牟县的大堤外有水稻。
1.2 保护功能及保护对象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鸟类迁徙三大通道中线的重要地 区。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有数量巨大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 殖,位置十分重要。
1.1.2 社会经济概况
保护区位于郑州市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自西向东分别与巩义市的康店、河洛两个乡、惠济区 的古荥、毛庄、花园口三个乡、金水区的姚桥乡、中牟县的万滩、雁鸣湖、狼城岗三个乡等 15 个乡(镇)97 个行政村相邻。
保护区内基本无居民,周边乡镇总人口 30.46 万人,共有 11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0.23 万人,以回族为主,少数民族 在居住上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征。
保护区周边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人均耕地 0.1 公顷,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水稻、蓬 菜等,另有部分群众从事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林业、第三产业,黄河大堤外有规模不等的鱼塘,保护区实验区内有零星 果园分布,周边经济相对富裕,国民生产总值 54.5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4.9 亿元,林业产值 0.1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3216 元,比所在区(县)农民人均收入高 354 元。近几年,保护区周边群众的经济观念逐渐调整,经济林、鱼塘等不断增多。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用地现状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 为 38007 公顷,均在黄河大堤以内,全部属于 国有土地,权属单一。其中林地面积 2055 hm2, 占总面积的 5.4%;农地 7352 hm2,占总面积 的 19.3%;滩地 1.9 万 hm2,水域 9500 hm2, 占总面积的 25%;其它土地(鱼塘、莲池)100 hm2,约占 0.26%。
吉林省长春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测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A.农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生长和繁殖B.都能吸入二氧化碳和呼出氧气C.都有细胞结构D.都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3.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茎膨大可以储存水分,这是仙人掌对哪一种环境条件的适应()A.干旱B.缺氧C.光照强烈D.风沙猛烈4.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上部茎都具有棱,叶变态为刺状。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能适应生物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无关5.郑州市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调节气候、蓄洪抗旱等方面有重要功能B.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C.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D.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6.临近冬天,众多蚂蚁一起搬运食物,蚂蚁之间属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A.捕食关系B.种内竞争关系C.种内互助关系D.共生关系7.下列谚语或古诗与对应的生命现象不相符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有遗传的特性8.物质和能量都沿着食物链流动,下列关于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肉食性动物流向植食性动物B.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C.从太阳流向绿色植物D.从分解者流向绿色植物9.下列哪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A.镜湖B.蔬菜大棚C.西林郭勒草原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10.下列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运动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11.下列关于森林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片森林中所有动物、植物B.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C.一片森林中阳光、土壤、空气和水D.一片森林中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12.自然界的以下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春天杨柳发芽B.智能导航播报C.蝴蝶翩翩起舞D.树下蘑菇生长13.生物因素影响生物一般表现为这几种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西藏昌都地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过关卷

西藏昌都地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慢慢长大的钟乳石B.会踢足球的机器人C.绽放的礼花D.貌不惊人的石头鱼2.在公园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有一只鸟飞走了,把它记录下来B.将自己喜欢的花草带回家种植C.看到自己不认识的花摘下来回家研究D.见到一只老鼠太恶心不用记录3.“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是一条普遍的生物学规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B.蝗虫具有外骨骼,不容易被天敌吃掉C.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D.鲫鱼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4.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苍松翠柏,鸟语花香,生物种类很多,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且都能由小长大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5.生态平衡是一种()A.绝对的平衡B.动物数量的相对平衡C.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D.永久的平衡6.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蝗虫→青蛙→蛇B.草→蝗虫→青蛙→蛇C.草←蝗虫←青蛙←蛇D.阳光→草→蝗虫→青蛙→蛇→细菌7.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草履虫会避开食盐区域,体现出的生命特征是()A.新陈代谢B.应激性C.繁殖D.生长8.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A.环境能适应生物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9.下列行为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B.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C.实验开始前,认真听老师讲解,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D.可以自己不动手,看看别人做就行10.以下各项属于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其他生物D.前述三项11.冠状角蜥遇到敌害时会突然从眼睛里喷出一股殷红的鲜血来。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

1 研 究 地 自然地 理概 况
20 0 4年 1 1月 , 经河 南省人 民政 府批 准 , 州黄 河湿 地 自然保 护 区正 式 建立 。保 护 区位 于 郑州 市北 郑
部, 属黄河 中下 游地 区 , 护 区全长 18 5 k 最 大跨 度 2 m, 保 5 . m, 3k 总面 积 3 0 m 。保 护 区属 暖温带 大 80 7h 陆性 季风气 候 。在季 风影 响下 , 季 干燥 多风 , 季 炎 热 多雨 , 季 凉爽 , 季 干 旱 ; 夏 季 长 , 春 夏 秋 冬 冬 春秋 季
草本 重要值 =( 相对 盖度 +相对 高度 ) 2 0 /0 。
2 3 数 据 分 析 .
根据 T N P N的分类结 果 , 以将 黄河 湿地 植 物分 为 1 WI S A 可 3个群 落 类 型 : 1 扁 秆蔗 草 一双 穗 雀稗 ()
群落 ( s S i u lncl i P sau ii u ; 2 狐尾 藻 一菹 草群 落 ( s M r p ylm si tm 一 As c p s a i m — ap lm dsc m) ( ) . r p u th As yi h l c u . o u pa
短, 四季分 明 。光 、 、 资源 比较 丰富 , 热 水 气候温 和 , 雨热 同期 , 有利 于多种 植 物生长 。
2 研 究 方 法
2 1 野 外 调 查 .
分别 于 2 0 0 8年 4月 2 0号 , 5月 1 0号 , 5月 l 6号 , 5月 2 3号 , 5月 2 9号 5次到 黄 河湿 地进 行 湿地 植 被调查 。采 取典 型取样 法在 湿地 主要分 布 区共调 查 了 6 8个 样方 。样方 面 积 : 草本 为 lm ×lm, 木 为 灌
湖北省鄂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

湖北省鄂州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温度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是( )A.春江水暖鸭先知B.候鸟的迁徙活动C.虎落平阳被犬欺D.春风又绿江南岸2.甲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数量多,密度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乙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后来向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甲为食的动物丙,一段时间后湖水能见度增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C.乙和丙是竞争关系,若该湖泊中丙的数量增多,则乙的数量可能减少D.该湖泊中甲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乙和丙所储存能量的总和3.黄粉虫又名面包虫,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 )A.有空气和无空气B.温度与湿度C.0℃和25℃D.有光和无光4.下列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的是( )A.厦门城市生态系统B.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系统C.清源山森林生态系统D.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5.2024年4月,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的斑马鱼、金鱼藻等组成了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如图),科学家还提供了LED光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B.鱼类的粪便供金鱼藻食用C.斑马鱼呼气仅释放二氧化碳D.斑马鱼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6.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 )A.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D.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7.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8.“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唐代诗人杜牧描述荔枝送达唐都长安的景况。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05•【字号】郑政文[2012]270号•【施行日期】2012.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意见(郑政文〔2012〕27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32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豫政〔2012〕7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要求(一)重大意义。
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调整和战略支撑产业重新构筑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诸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转型与污染减排矛盾日益加剧、环境改善与群众期盼差距较大等问题。
坚持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加强环境保护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迫切愿望的有效举措,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必然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的大事来抓,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全力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努力开创郑州都市区建设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实践要领,按照“两保”(保障发展、保护环境)根本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重点在“实行总量预算管理、建立良性机制,推进区域环评、提高审批效率,完善监管手段、实现有效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着力破解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环境资源“瓶颈”制约,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权益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完善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的机制体制,切实高效利用环境容量,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新路子,推动郑州都市区实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河南省“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情况的报告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河南省“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8.08.04•【字号】豫环[2018]35号•【施行日期】2018.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河南省“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情况的报告生态环境部:按照生态环境部等7部委《关于联合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环生态函〔2018〕43号)要求,现将我省”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专项行动总体开展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30处,总面积76239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4.6%。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7处。
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分布较广泛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较好地保护了重点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和生物多样性,而且发挥了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为我省生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特别是中办发电13号文件后,省委、省政府和环境部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先后做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常务会议对全省自然生态保护、生态红线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涉及自然保护区中的问题整改工作也进行了部署。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到河南省环保厅和市县调研生态保护工作。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结束后,王国生书记第一时间到河南省环保厅调研,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推动我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陈润儿省长先后主持召开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会议和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总结部署会议,全面安排部署2018年环境保护任务;7月30日,陈润儿省长带队到省环保厅座谈调研生态文明建设专题,他强调,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树立大生态环保理念,坚持消减污染排量与扩大环境容量“两手抓”,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生态治理“三管齐下”,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黄强常务副省长、舒庆副省长、XXX副省长也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实地督察、暗访调研,推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突出问题解决和生态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