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水稻返青期管理技术

水稻返青期管理技术

水稻返青期管理技术盈江县是农业生产大县,水稻生产是盈江县大春生产的重要产业。

目前盈江县的水稻生产栽插已进入尾声,多数水稻生产开始进入苗期管理,结合我县实际谈谈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一、加强田间管理水稻插秧后3天左右,秧苗叶片挺起,早晨叶尖吐水,晴天中午秧苗心叶展开,并扎下新根,即为返青。

这一阶段的主要管理,一是查苗补苗,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二是看苗灌水,水稻返青期对水分特别敏感,因秧苗移栽时根系受伤,吸收能力降低,容易失去水分平衡。

插秧后如缺水,秧苗返青缓慢或延迟甚至会造成死苗;水分过多也会影响正常返青。

三是适时追施以氮肥为主的返青肥,一般当水稻插秧后2~3天,及时追肥,可促进新叶早生,早分蘖,秧苗健壮。

追肥时要保持浅水层3厘米左右为宜。

二、及时做好稻田化学除草杂草一般生长较快,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也较强,其危害性主要体现为竞争作用。

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与水稻争水分、肥料、光照及营养空间,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田杂草主要有禾本科杂草的稗草、千金子;莎草科的水莎草、异型莎草、牛毛毡等;阔叶类杂草的矮慈姑、竹节菜、四叶萍、陌上菜等等。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除草剂品种繁多,归纳提供以下几个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供广大农户选择使用。

1.需拌土或拌化肥的除草剂①25%精克草星,每亩25~35克,移栽后5~9天;②20%锄王,每亩30~45克,移栽后5~12天;③15.6%昆明2号,每亩50克,移栽后3~7天;④20%昆奇,每亩150克,移栽后10~25天;⑤50%扑草净,每亩80~100克,移栽后10天以后(秧苗返青后);⑥50%丁草胺,每亩150~200克,移栽后5~7天;⑦10%杜邦新得力,每亩10克,移栽后7~10天。

上述除草剂任选一种,每亩拌细土或化肥20~25千克于上午稻叶露水干后或者下午四点后均匀撒施。

2.可直接撒施的除草剂①9%懒汉乐,每亩45~60克,移栽后4~7天;②30%云南田毛,每亩40~60克,移栽后3~5天,于上午稻叶露水干后或者下午四点以后撒施。

机插水稻的早期田间管理技术

机插水稻的早期田间管理技术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机插水稻的早期田间管理技术
1、科学管水
机插时做到薄水栽插,机插结束后,要准时灌水护苗(阴雨天除外),
灌水深以不沉没秧心为宜。

插后3-4天进入薄水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
以免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

秧苗根系下扎后即进入分蘖期,
应实行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厘米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
水,如此反复,从而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促根、水气协调的
目的。

2、配方追肥
追肥要早,争取于插秧后1周内施完,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左右。

3、综合防治病虫
水稻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纹枯病、赤枯病、螟虫、稻飞虱、叶蝉和稻
纵卷叶螟等。

一是通过选用良种,培育壮秧,抓好健身栽培来预防和减
轻病虫的危害。

二是依据植保站猜测预报和结合田间调查进行准时防治.
第1页共1页。

寒地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寒地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寒地水稻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在寒地水稻种植中,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以促进水稻长势,对病虫害起到预防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围绕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水分管理1、科学灌溉寒地水稻插秧结束后,必须保持浅水层,深度应达到苗高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因此时稻苗较小,根系未完全发育,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并且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恢复期,再加上春季的高温和大风,水分很容易被蒸发,因此,插秧后必须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

虽然如此,也不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应采取浅水漫灌的方法,逐渐将水层回到适宜深度。

适当的水层既可以防止水分被过快蒸发而引起缺水,还能为水稻苗提供充足的水分,起到为田间保温的作用,避免冻害发生。

当水稻苗进入返青阶段后,要将水层保持在3-5厘米,田间水深超过这个标准,应将水放掉一些。

浅水具有透光性高的特点,可以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提高水温和地温。

提高地温可有利于根系迅速发育,达到根多根壮的目的,还能促进秧苗早分蘖、多分蘖。

在秧苗返青以后,还可以采取间歇式的灌溉方法,每次灌水后让水自然落干,表面无水后再灌水,反复多次进行。

2、适时晒田适时进行晒田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早发、快发、多发,使水稻的幼穗加速分化。

晒田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活性和肥力,促进植株由分蘖后期向穗的发育转化,为增加穗重创造条件。

经过晒田可以增强植株根系发育,使植株更加健壮,近地的节间缩短,明显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晒田还可以增加分蘖成穗的数量,使谷粒的重量和数量显著增加。

可选择植株对水分需要量减少的时期进行晒田,此时水稻分蘖即将全部停止。

在这个阶段如果出现水稻长势过旺,叶色变深下垂,过早郁闭,应及时晒田。

地势低、土壤过黏的稻田需晒田7天左右。

在水稻长势一般、还未郁闭、土壤黏度适中的水稻田,暂时不用晒田。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摘要: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管理。

关键词:水稻田间管理在水稻生产中,水稻的田间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个浅要的分析。

1、插秧后的田间管理(1)查苗补苗。

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

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2)看苗灌水。

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

小苗移栽,灌浅水1寸左右。

(3)追返青肥。

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蘗早。

追肥时灌浅1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4)防治潜叶蝇危害。

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

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2、分蘖期管理2.1早施分蘗肥在分蘗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蘗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

施肥不可过晚,否則易引起徒长倒伏。

2.2浅水勤浇、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蘗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蘗期间,一般浇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蘗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蘗的发生和生长。

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

当有效分蘗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蘗发生。

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蘗,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2.3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

分蘗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

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

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3、长穗期管理3.1巧施拔节长穗肥凡是拔节后叶黄缺肥田,应巧施穗肥,对巩固有效分蘗,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

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

不可施肥过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可在出穗15-18天巧施粒肥。

一般每亩施尿素1-2千克。

切忌施肥量过大,引起贪青晚熟。

3.2灌好“养胎水”,适时落干晒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时期,是耐早、耐寒力最弱时期。

水稻插秧后的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插秧后的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插秧后的管理技术要点日期:目录•插秧后的水分管理•肥料施用与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株距调整与补苗•分蘖与促花保果技术•水稻收获与储藏插秧后的水分管理在插秧后的2-3天内,应保持浅水层,以促进水稻返青。

水深不宜超过5厘米。

灌浅水保持湿润适时加深水在分蘖期,应保持稻田湿润,促进分蘖。

水深应控制在3-5厘米之间。

在分蘖后期,应适时加深水层,以促进水稻幼穗分化。

水深应控制在6-8厘米之间。

03灌水技巧0201在插秧后如发现稻田水分不足,应及时补水,以促进水稻生长。

及时补水在雨季或浇水过多时,应避免过度排水,以免影响水稻生长。

避免过度排水在干旱季节,应保持稻田湿润,避免干旱影响水稻生长。

防止干旱水分保持在分蘖后期,应适时排水晒田,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防止倒伏。

排水时机排水晒田在雨季或浇水过多时,应防止稻田淹没,以免影响水稻生长。

防止淹没在收割前10-15天,应停止灌溉并适时排水,以促进水稻成熟和提高品质。

收割前排水肥料施用与营养管理氮肥氮肥是促进水稻生长的关键肥料,常用的有尿素、碳酸氢铵等。

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求来确定,一般每亩施用10-20公斤。

肥料种类与用量磷肥磷肥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常用的有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

施用量应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水稻生长需求来确定,一般每亩施用5-10公斤。

钾肥钾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常用的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施用量应根据土壤有效钾含量和水稻生长需求来确定,一般每亩施用10-20公斤。

施肥时间在水稻插秧后7-10天内进行第一次施肥,以促进秧苗返青和分蘖;在孕穗期进行第二次施肥,以促进穗粒形成和增大;在抽穗期进行第三次施肥,以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施肥方式采用沟施或撒施的方式进行施肥,将肥料均匀撒在稻田中,并及时灌水,以促进肥料的溶解和吸收。

施肥时间与方式营养缺乏与补救措施缺磷如果稻田出现缺磷症状,可以增加磷肥的施用量,或在生长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来补充磷素。

怎样抓好水稻机插秧的田间管理

怎样抓好水稻机插秧的田间管理

怎样抓好水稻机插秧的田间管理?
水稻机插秧苗易活棵,发苗快,够苗早,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必须早管促早发。

在管理上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及时查苗补缺
水稻机械插秧难免有少量漏穴,需要人工及时查漏补苗。

这点一定要注意,也是关系水稻产量的重要一环。

二、因苗管水
机插秧苗龄短、较矮小,插秧时需薄水栽插,切忌深水淹苗。

活棵后,浅水勤灌,以提高泥温和土壤通气性,促进早发分蘖。

三、早追分蘖肥
机插秧活棵后很快进入分蘖期,要求早追分蘖肥,满足秧苗需肥。

一般在插后4mdash;5天追施分蘖肥。

四、及时晒田控苗
机插秧分蘖快,够苗早,当苗数达到计划有效穗数时,应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若不晒田控苗,无效分蘖增多,群体过分拥
挤,穗小粒少、病虫滋生,产量下降。

五、及时防治病虫
机插秧与同期手插秧比,显著特点是前期发苗早、长势旺、叶色浓绿,害虫也有趋早趋绿性,害虫容易早发生,因此必须及早防治。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1、精细整田,做到田平泥化,寸水不露泥。

2、施肥原则:重施底肥,巧施穗粒肥。

每亩施农家肥不少于1500公斤,耙田时将磷钾肥和氮肥70%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20%作分蘖肥,10%作穗肥(抽穗前5―10天施肥)。

3、坚持浅栽浅插,栽插深度一般不超过2―3厘米,插秧时田中的水层应做到似有似无,栽后2天左右灌寸水,以后保持浅水管理。

4、栽插规格:旱育秧分蘖早和强,成穗率高。

可适当稀植,常规栽2.5―3.5万丛,每丛1―2苗。

双行条栽或单行条栽。

但应根据海拔、品种和土壤肥力来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

5、旱育秧最好采用带土铲秧的方法,也可旱拔。

对苗床质量差,土壤粘重板结,拔秧困难的,可在拔秧前一天晚上浇透水。

6、化除与膜秧相同。

最好采用丁草胺、乙草胺、田毛,金稻龙等除草药,最好不用扑草净。

栽插旱秧一定要坚持“肥床是基础,旱育是中心,适龄壮秧是目标,田平泥化,浅插是关键,稀植是保证”等关健性的技术要点,这样才能在水稻生产中发挥生产效率。

- 1 -。

水稻田间管理措施

水稻田间管理措施

水稻田间管理措施发表时间:2009-09-28T17:11:40.780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谷晓军[导读] 缺苗地块要进行查田补插,保证全苗。

一、插秧后分蘖期田间管理缺苗地块要进行查田补插,保证全苗。

实行寸水灌溉,水源不足的要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节水灌溉,结合灌水补追速效肥料,解除因缺水造成的缺肥现象。

大力提倡人工除草、暄地灭草,促进生根增蘖。

二、浅水灌溉采取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技术。

除水稻幼穗分化期遇17℃以下低温灌15-20厘米深水层外,18℃以上均实行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一般灌3-5厘米水层即可,待落干再灌。

对于因降雨造成内涝严重的田块,应设法排水,降低水层,千方百计增加有效分蘖。

有效分蘖结束时生长繁茂的地块立即排水晒田3-5天,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

之后采取湿润灌溉,养根保叶,活杆成熟。

井灌地块要利用蓄水池晒水灌田,并可采用高射抛水、延长水渠、轮换加宽水口、表层水进田、昼晒夜灌的方法,提高水温,加快水稻生育进程,防止贪青晚熟。

要割净田埂杂草,增加田间通透能力,既可防治病虫害,又可以保证阳光直射水面,提高水温。

抽穗前5天排水晒一次田,确保抽穗集中,提前抽穗。

要适时早断水,促进早熟,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

三、科学施肥适时提早各期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并做到因品种、因时、因地、因长势等巧施调节肥,整个生育期采取少吃多餐的施肥法,提高稻米质量,保证安全成熟。

尤其中晚熟品种,更不能过量施用氮肥,要控制尿素的用量,需追施氮肥的地块,要尽可能施用硫酸铵等速效氮肥。

四、综合防治病、虫、杂草除草:以不影响水稻分蘖、安全、绿色环保为目标。

使用对水稻无抑制作用的高效、安全杀稗剂,如瑞飞特、禾大壮、阿罗津和苯噻草胺类除草剂加苄嘧磺隆(农得时)或吡嘧磺隆(草克星)进行除草,辅助人工除薅。

防病:以预防稻瘟病为主,做好预测预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预防稻瘟病主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药两次,中间间隔10-15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作者:刘恋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7期
摘要:水稻生产是我们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水稻插秧后的管理与产量的高低关系紧密,如何做好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保证人民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不同时期水稻种植的特点;插秧后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已经实现了全民基本小康的目标,人们已经不在受困于温饱的问题。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如何优质种植作物,仍然关系重大。

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北的广大地区都在种植水稻,大米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主食。

所以,掌握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

笔者将在本文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水稻种植分为四个阶段:选苗,育苗;插苗;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最终收获阶段。

水稻种植的四个阶段各有各的特点,选苗,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基础,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阶段。

接下来笔者将对插苗后的田间管理这一阶段进行详细地介绍,表明其重要性,从而表明本文讨论介绍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的重要性。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阶段是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历时也最长,内容也最丰富。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所用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水稻种植过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内容基本上设计到了水稻种植的所有重要的工作。

这一阶段是最需要农民科学管理田间经验技术的阶段,仅仅勤奋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2 水稻插秧后田间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施肥的误区
很多农民在插秧之后进行施肥的工作存在一些误区。

把握不好施肥的准确时间;把握不好施肥的量。

把握不好施肥的时间以及不能准确把握施肥的量往往不仅不能起到追肥应有的作用,反而对稻田的稻苗会有损害。

2.2 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很多农民为节约成本而忽视了这一关键的环节。

或者,有的农民对病害虫的预防工作不是很重视,认为该环节非必需。

等到稻田出现了病虫害才开始使用农药进行灭虫害的工作。

此时,不仅经济投入更大,而且稻田的经济收益也将大大降
低,稻米的品质也很大程度地降低。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大多数的农民没能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意识,即以预防为主,灭除为辅。

这是广大农民在种植水稻,进行稻田插秧后的田间管理的一大误区。

2.3 收割时节的问题
水稻收割时节正赶上多雨的时节,所以及时高效开展地收割工作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实中有很多的农民不能精确地把握收割的时间。

3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
3.1 水稻插秧后田间间苗
中国农民自古就懂得一个道理,稻田的水稻苗不能插得太密,水稻稻苗如果插得太密,那么每根稻苗所得到的土地养分有限,都得不到良好的成长发育。

尽管如此,但是农民在插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密集化的结果,所以在水稻插秧后有必要进行田间插苗的工作。

水稻插秧后进行田间间苗一般是在插苗后的20~30d,这时水稻的秧苗已经长得比较茁壮,进行间苗一般是将原来密集的多根秧苗减少到1~2株,这有利于土壤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提高稻田的产量和水稻稻米的品质。

3.2 定期科学施肥
水稻插秧后需要及时追肥,一般是在插秧后的5~7d对稻田进行施肥。

施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施肥要均匀,避免同一块即土质相同的稻田施肥不均的结果;施肥的肥力要适中,肥力不能太大,太大对稻苗是一种损害,但也不能太小,太小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3 积极进行病害虫的防治工作
插秧后同时进入病害虫多发的时节,注重田间防治病害虫的工作意义重大。

开展病害虫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有积极预防的态度,在稻田还没有出现虫害时就需要及时预防,预防的方法可以是选购优质的抗虫害的秧苗,此外施肥可以增强稻苗的免疫能力。

出现虫害后,要及时进行药物处理,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虫害灭除的工作。

3.4 水稻的收割
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农民观察稻田九成为黄色时就需要积极地进行收割的工作。

在田地晾晒一段时间后,就地进行打碾,收获。

4 科学合理地开展水稻插秧后田间管理的意义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高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收益。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对于提高稻田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阶段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阶段,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经验才能够开展好水稻的种植工作,日后才能有一个丰厚的收成。

5 结束语
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上亿人民吃饱了饭,缓解了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急缺的这一重大难题。

但是今天,我国的粮食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依赖进口,农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未来我国农业依然需要不断地创新,进步。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案对保证农田高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对整个水稻种植的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希望我国的农民能够树立科学种植水稻的意识,掌握一定科学的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保证稻田高产并且提高稻田出产水稻的品质。

(作者单位:161200黑龙江省富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