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 党情 省情 市情简介

合集下载

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道路概括

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道路概括

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道路概括初一重要知识归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发展道路概括中国,位于东亚,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一、国情归纳1. 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邻近韩国、日本等国。

西部与中亚、西亚接壤,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接壤。

境内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2. 人口与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汉族是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等也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

3. 政治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国的国家领导人通过选举产生。

政府机构按照层级划分,分为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

4. 经济状况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资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同时,我国在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二、发展道路概括1. 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道路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关键一步。

1978年,我国引入了市场经济思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农村经济改革、城市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等。

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 坚持可持续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要相互促进。

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致力于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4.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我国致力于消除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

国情省情

国情省情

国情地理一、中国的领土概况穿越我国领土距离最长的纬线是北纬40°。

省级行政区划为2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3个省,首都北京。

二、我国地形地貌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青藏高原—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原,丘陵和低山三、水域概况1.我国主要河流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还和、辽河、澜沧江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2.湖泊中国五大湖泊: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其中,纳木错湖(藏)海拔最高,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最大的盐湖)。

四、气候概况五、资源概况1.土地资源: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仅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

2.水资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3.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4.矿产资源: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气。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

5.生物资源:我国动物资源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国家六、人口特点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总人口的94%,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其他55个民族在总人口中居于相对少数地位,故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人口数量排前5的少数民族是:壮、蒙古、回、藏、维吾尔。

少数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我国是个多宗教国家,中国宗教信徒主要信奉的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云南省情云南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河流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具体如下:太平洋水系:长江水系金沙江、龙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程海、泸沽湖、滇池等注入东海。

国情调研调研报告模板

国情调研调研报告模板

国情调研调研报告模板国情调研报告模板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国情并提供数据支持,以帮助政府、企业或组织制定相应的决策或政策。

通过深入了解该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可以为相关方提供有关该国的全面分析和评估。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在进行国情调研时,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

我们还利用了来自各种官方、非官方来源的数据,例如政府统计数据、行业报告、学术研究等。

三、国情概述1. 经济情况:概述该国的GDP、GDP增长率、劳动力市场、主要行业和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情况。

2. 社会情况:介绍该国的人口、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

3. 环境情况:描述该国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情况。

4. 文化情况:概述该国的历史、宗教、语言、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情况。

四、研究结果和发现1. 经济方面的发现:根据调研结果,对该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竞争力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 社会方面的发现:基于数据和调查结果,探讨该国社会的稳定性、社会问题、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3. 环境方面的发现:分析该国的环境状况、环境问题以及政府和社会的环保意识。

4. 文化方面的发现:评估该国的文化传统、艺术表现、体育竞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

五、研究建议基于对国情的深入了解,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1. 经济建议: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的投资,同时促进跨国合作和贸易。

2. 社会建议:建议政府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资,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普及率,同时加强社会矛盾的解决。

3. 环境建议:呼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文化建议:鼓励和支持文化艺术活动,并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

六、结论通过本次国情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该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2. 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紧迫性。

全市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全市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长:非常欢迎莅临****检查指导工作!现将****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市情 ****以煤起家、以矿兴城,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1956年建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市隔河相望,辖6县(市)4区和1个****新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66万。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竹林七贤”的聚集地、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

现存我国历史上唯一记述治黄史的庙观,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嘉应观。

拥有文物保护点3014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8处。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城市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南水北调工程横穿城区的城市。

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高速公路与京港澳、连霍、二广等国家干线高速连通,“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硬化路”。

****风景秀丽、物华天宝。

****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闻名遐迩,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拥有国家5A级景区3家。

****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的原产地,“四大怀药”以药材地道、疗效神奇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以转型开辟发展新天地,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76.3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个、1.2个百分点。

全口径财政收入160.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1亿元,增长14.3%;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达2414元、4718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2元、144元。

市情简介【模板】

市情简介【模板】

XX市情简介XX市位于XX省北部,长三角北翼,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下辖XX县、XX县、XX 县、XX区、宿XX区,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92万,分列全省第4位和第6位。

宿迁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创业之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项王故里,名酒之都。

5万年前“下草湾人”在此择水而居、繁衍生息,境内有XX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所在地——下草湾文化遗址。

秦统一中国后,置下相县,西楚霸王项羽及其夫人虞姬出生在这里,霸王别姬的绝唱传唱千古。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五次留宿于此,称赞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宿迁盛产美酒佳酿,出产“洋河”“双沟”两大名酒,是著名的“酒乡”“酒都”,也是国内唯一拥有五枚中国驰名商标的白酒产区,洋河入选2018年度全球品牌500强榜单、排名全球215位。

阳光少年,跨越前行。

作为XX省最年轻的地级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跨越。

目前已初步形成“5+13+X”产业链体系(机电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绿色家居、功能材料等5大产业,以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智能针织、家纺、服装服饰、酒类、饮料、休闲食品、家居制造、绿色板材、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13个产业链条),拥有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国家级食品产业园和中国家电产业基地。

2019年XX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列统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等10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6亿元、增长3.1%;税收占比达84%,居苏北第一。

大湖林海,生态田园。

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大著名淡水湖(洪泽湖和骆马湖)、两大著名河流(大运河和古黄河)的地级市,全市各类水域面积2367平方公里,占全市地域面积的四分之一。

市情概要doc

市情概要doc

一、市情提要南阳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峡三省交界处,西与陕西相接,南与湖北毗邻。

境内三面环山,中部平坦,南部敞开,素称“南阳盆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全市辖10县2区1个县级市,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1096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南阳是国务院较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生活于一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牛郎织女等上古神话传说,均发源于此。

夏设九州,南阳属豫州之域。

商代称之为“南乡”。

周初为诸侯封地。

春秋时期,楚置宛邑,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国故都丹阳就在丹江口水库库底。

战国时期,南阳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

秦置南阳郡,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

及至西汉,南阳成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曾“商遍天下、富冠海内”。

到了东汉,南阳的经济、文化达到鼎盛,光武帝刘秀由此起兵创立东汉王朝,成就帝业,故有“南都”、“帝乡”之称,与京都洛阳并列为当时全国两大都市。

古往今来,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灿若星汉,仅载入史册的就达2000多人。

南阳是谋圣姜子牙、秦相百里奚、商圣范蠡、光武帝刘秀、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书画家宗炳、名将黄忠、魏延、张巡及史学家范晔、文学家庚信、边塞诗人岑参、农学家畅师文、明相李贤等历史名人故里。

智慧化身诸葛亮曾在南阳卧龙岗躬耕求志,著名历史人物文种、吴起、范仲淹、寇准、元好问等都曾在南阳任职。

南阳知府召信臣、杜诗因在南阳兴水有功、政绩卓著,被尊为“召父杜母”,“父母官”的说法即来源于此。

南阳现当代名人更是层出不穷,军事家彭雪枫、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空军英雄杜凤瑞、诗人李季、著名作家姚雪垠、哲学家冯友兰、建筑学家杨廷宝、文学家任访秋、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著名作家二月河等都是南阳人士。

南阳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17名,占河南省籍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

市情概况汇编(30篇)

市情概况汇编(30篇)

市情概况汇编(30篇)1. 北京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人口密度高,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非常发达。

2. 上海市: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世界著名的浦东新区和外滩。

3. 广州市: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商贸城市之一。

4. 深圳市:深圳是中国的特区城市,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中国最富有活力的城市之一。

5. 天津市:天津是中国的北方门户城市,拥有国家发展重点城市和港口城市的双重地位。

6. 南京市:南京是中国的古都之一,也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7. 杭州市:杭州是中国的江南水乡城市之一,也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以其美丽的西湖、古色古香的文化和创新创业的氛围而闻名。

8. 成都市:成都是中国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

9. 武汉市:武汉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以其高科技产业和历史文化而著名。

10. 重庆市:重庆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拥有雄伟的长江第一桥——渝中大桥。

11. 青岛市:青岛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著名的郊区是青岛啤酒厂所在地。

12. 大连市: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以其美丽的海滨风光和发达的工业而闻名。

13. 苏州市:苏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自然美景和古典园林而闻名于世。

14. 厦门市:厦门是福建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以其美丽的风景和港口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名。

15. 长沙市: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以其优美的山水景色和发达的高科技产业而著名。

16. 南昌市: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以其历史悠久的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色而著名。

公共基础知识1——国情社情

公共基础知识1——国情社情

一、国情社情1、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

⏹我国的主要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我国的五大湖泊,其中江西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海湖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西藏纳木错为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青海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长江为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IV级(一般)、 III级(较重)、 II级(严重) I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2、我国的能源与资源⏹我国的能源资源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我国能源资源结构是以煤为主(75.2%),水利居次(22.4%),油气为辅(2.4%)。

各地区呈现明显的差异。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目前按我国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仅此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

我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20千卡/厘米²。

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情党情省情市情简介一、国情简介简略几组数据便可清晰领略到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发展。

1.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1952年至2008年,扣除价格因素我国GDP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增加77倍,位次跃升至世界第三。

2.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升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

3.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5亿减为1479万,减贫成效卓著,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有2.5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1.6%。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4.财政收入增长1104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1950年国家财政收入只有62亿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亿元,到1999年达到11444亿元,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连续跨越新台阶,2009年达到68477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约1104倍。

5.粮食产量增长4.69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

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69倍,达到53082吨;2008年猪牛羊肉类产量达到5337万吨,而1952年只有339万吨。

6.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多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由1949年的16万吨增长到5.678亿吨。

纱产量由32.7万吨增长到2405万吨。

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根据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

在22个工业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

7.对外贸易增长2500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贸易额约10亿美元;到2009年,我国日均贸易额就达70亿美元,60年间我国年贸易额猛增2500倍。

如今,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8.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

改革开放依赖,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9.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达74%,初中毛入学率达98.5%。

小学净入学率达99.5%。

文盲率降至6.67%;2008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

10. 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元,占GDP的1.52%,比1991年提高0.87个百分点,科技成果大量涌现。

11.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

经过60年建设,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1949年全国每千人拥有亿元,卫生院床位数为0.15张,2008年未达到2.8张,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在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

二、党情通过从一大到十八大90多年的发展脉络,便可领略到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发展变化。

一大1921.07.23上海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纲领: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12名代表来自七个地方,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二大 1922.07.16 上海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两步走”计划;通过第一部《党章》。

三大 1923.06 广州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共同合作统一战线。

四大 1925.01 上海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04 武汉同年8月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批判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六大 1928.06 莫斯科集中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遵义会议 1935.01 遵义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七大 1945.04 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府报告,总结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全会 1949.03 西柏坡标志着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提出党的建设为题,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八大 1956.09 北京做出把党和国家的中心由革命转到建设上来,指出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九大 1969.04 北京提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错误理论。

十大 1973.08 北京十一大 1977.08 北京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次年12月召开了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把党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

十二大 1982.09 北京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速度推向全国。

十三大 1987.1 北京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本路线。

十四大 1992.1 北京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 1997.09 北京收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住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十六大 2002.11 北京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愿想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十七大 2007.1 北京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十八大2012.11.8北京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推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贵州省省情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2009年常住总人口为3900万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内陆省份。

近年,贵州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4593.97亿元人民币,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3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06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1516.87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58亿元,增长12.1%,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贵州逐步实现了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第二三产业带动逐步的改变,形成了以电力、煤炭、饮料、烟草、医药等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端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工业体系,以旅游业、科技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电信产业等为重点的服务业体系。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0%。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99.86亿元,增长29.0%。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5.5%,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4.8%。

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9.9%。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06.82亿元,增长19.0%;住宿业11.68亿元,增长16.6%;餐饮业141.50亿元,增长15.2%。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1.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0%其中,进口总额12.19亿美元,增长28.5%;出口总额19.19亿美元增长41.3%。

全年新投外商投资企业37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3.24亿美元,增长97.2%;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20亿美元,增长60%。

四、贵阳市市情贵阳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别名“林城”、“筑城”。

贵阳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全市辖六区一市三县,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常住半年及以上)为396.79万人。

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2.61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52.05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68.98亿元。

贵阳市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每年财政支出中涉及民生的支出都占50%以上,“贵阳避暑季”生态旅游品牌效应凸显,生态型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化格局渐显。

三次产业结构为5.5:44.6:49.9,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连续三年高于第二产业,形成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贵阳市地处东经106° 07′ 至107°17 ′,北纬26°11′至26°55′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4℃,年平均气温15.3℃,与地球平均气温接近,适宜人类居住与多种植物生长,贵阳凉爽的气候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美誉。

2007年8月,中国气象学专家组向贵阳颁发了“中国避暑之都”匾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