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联考】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南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答案

2021届南通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参考答案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 D2.(3分)B3.(3分) D4.(3分)C5.(3分)A二、文言文阅读(19分)6.(3分)D(称:谈论、提及。
)7.(3分)B(连词,表目的,其余三项都是介词,凭借。
)8.(1)(3分)享用百姓的供养,就把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身处下层不被重用,就修养身心罢了。
评分建议:“食”、“患”、语句通顺,各1分。
(2)(3分)(禹与颜回)这两个人,难道是不同主张吗是他们遭逢的时代不同啊。
评分建议:“道”、句式、语句通顺,各1分。
(3)(4分)子贡即使擅长论辩,哪里会到这样地步呢也就是所说的毁谤的人歪曲事实啊。
评分建议:“虽”、“辩”、“损”、语句通顺,各1分。
9.(3分)(1)转嫁灾祸,制造战乱;(2)忧君之忧;(3)用奸诈说辞使他国灭亡,保全自己。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1)(3分)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①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莫笑”,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②运用比喻手法,写“人似春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③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④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句。
“可怜人似春将老”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内容,且符合要求,酌情赋分。
(3)(4分)①从语言风格上看,《如梦令》清新明快,简洁自然;《蝶恋花》苍凉沉郁,委婉曲折。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如梦令》(通过回想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情景)表达了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通过上巳节召集亲族宴饮醉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已老的感慨和对国破家亡的哀痛。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21届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江苏如皋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南通2021届高三第二次语文模拟试题(1)

南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咯血/恪尽职守粘贴/沾沾自喜亟待/亟来问讯B.模样/模棱两可橘子/云波诡谲削皮/削足适履C.枫叶/岚烟缥缈伛偻/衣衫褴褛将校/校准仪表D.泄露/公开露面豇豆/力能扛鼎坍圮/杞人忧天答:B(A项,粘贴/沾沾自喜;C项,伛偻/衣衫褴褛;D项,泄露/公开露面,读音相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巴金在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B.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入“召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C.最近,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D.近日,古城苏州气温渐暖,街道两侧玉兰树上的花蕾竞相绽放,成为姑苏城里一道春意阑珊的美景,行人纷纷驻足观赏。
答:A(A项,“平易近人”既指态度谦虚和蔼,使人容易接近,又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B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使用对象有误。
C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不合语境。
D项,“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阑珊:将尽,将衰。
前后矛盾。
)3.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背逆性思维”。
(不超过30个字)(4分)习惯于“背逆性思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
言必称三王,行必提尧舜,即使欲对传统有所突破,也要“托古改制”。
在全球化时代,过去的和现存的每一种社会生活模式都暴露出其固有的缺点。
它迫使人进行“前瞻性思维”,把理想模式建立在未来。
“背逆性思维”指:答:尊崇传统(2分)、把理想模式建立在过去(1分)的思维方式(1分)。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南通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经济学家相信,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造成的技术性失业,可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任何时代发生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影响更大。
这种影向最明显的发生在制造业,但似乎正在蔓延到所有行业。
虽然技术性失业只是一种短期冲击,是一种暂时的过渡性失调,但是,经济学家口中“短暂的过渡期”往往有几十年,对那些因自动化冲击而失业的劳动者个体而言,通常就意味着一辈子。
面对可能无法避免的未来工作变化,人们的顾虑主要是害怕机器会夺走他们的生计,或者机器会湮灭他们的人生目标。
现实是残酷的,那些缺乏一技之长的人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收入潜力会持续弱化。
“落伍”症状以及人们对这些症状的反应已经随处可见;就业朝不保夕,工资不断下降,经济停滞不前。
针对自动化及其幕后推手,保守主义者的抗议此起彼伏,就连乐观主义者也承认这是不可避免的。
诚然,技术进步从整体效果上看必然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一些经济学家也天真地认为,这种失业者遭受的伤害可以通过大量增加的社会财富予以补偿。
但实际上,技术带来的社会财富“增益”并不可能让所有人利益均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具有替代效应,所产生的结构性冲击,将不可避免地加剧收入不平等。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所有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泯灭的,只有中华文明。
这个历史事实,以前当然也知道,。
,。
那么漫长的历史,,,很让人费解。
①中断和泯灭太正常了②而是为中华文明震撼③这种震撼中并不包括自豪,更多的只是惊讶④不是为他们震撼⑤而既不中断也不泯灭,却是异数中的异数⑥但是这次把别人家的遗址全部看了一遍,才产生全身心震撼A.③①⑤⑥④②B.⑥④②③①⑤C.③④②⑥①⑤D.⑥①⑤④②③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日记凸显..了知识分子对灾难的反思,这正如湖北大学刘川鄂教授所言的,“灾难文学必须有与灾难相匹配的尊严”。
这要求作家需要具有对时代整体视察的视野,对世间万物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类运气配合体感同身受....的洞察力,对传统美学精神休戚相关的明白力。
因此,我们在日记中感受到的反思,绝不仅仅限于这场灾难,而是..对灾难反思的反思。
(乙)它反思的是我们生活方式是否真正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否惠及..每一小我私家?我们的每一小我私家是否拥有说真话的勇气?(丙)在作家的理性中无疑体现着这样一种爱——那无数的远方和人们都与我有关,不仅有医护人员的颂歌,还有雷神山、火神山建设者们的平凡;不仅有快递小哥的投递,还有志愿者那平凡而详细的坚守;不仅有救治的举措,还有无可怎样的神伤。
1.文段中的加点字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凸显B.感同身受C.而是D.惠及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学科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
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天人合一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
再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
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
健康和长寿的需要,也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人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研究生命,寻找生命的密码,把握生命的规律,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
博大精深的中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比如“养心莫善于寡欲”、“善服药不如善保养”、“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研究。
(摘编自汪金友《给中医更大的用武之地》)材料二: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
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
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
南通2021届高三第二次语文模拟试题(2)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ƒ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ƒ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答:①战乱连年,山河破碎(1分);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1分);③老友分别,难以重逢(1分)。
(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4分)答:①以静衬动(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1分)。
②寓情于景(1分),“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1分)。
③虚实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1分)。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1分)。
评分建议: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3)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3分)答: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评分建议: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俄顷风定云墨色,▲。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金樽清酒斗十千,▲。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及评分细则

江苏省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徽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
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微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表。
1915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近现代以来,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南唐李廷佳,易水人,本姓奚,父超,唐末渡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
后主赐姓李。
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
”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李氏父子制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
穆晓天先生曾说:“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微墨提供了广阔市场,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
正如《野获篇》所描写:“今徽人家传户习”“新安人例工制墨”。
《敏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
”可见大宋政权对微墨有着强劲的需求。
《野获篇》还写到:“宋徽宗以苏合油波烟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
”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
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产并追求更高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级联考】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汪曾祺把小说当散文来写,其创作风格故意与“戏剧化小说”的传统风格。
一方面是因为他学养丰富,对自己故乡的风俗人情,有一种博识的杂家风范;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生性,崇尚自然,反对小说人为的戏剧化,过于巧合的故事化。
A.南辕北辙耳熟能详淡泊B.南辕北辙如数家珍淡薄C.背道而驰耳熟能详淡薄D.背道而驰如数家珍淡泊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古文观止》已被您借走数月,近日我又想重温此书,还望能璧还于我。
B.有幸跟随先生您学琴多年,但我天资不高,尚无成就,真是忝列门墙。
C.这次公司品牌的推广方案有关部门已报上,还请主席您于百忙之中钧裁。
D.能参与此会我已经诚惶诚恐,现又推举我为作协主席,我实在愧不敢当。
二、语言表达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1月11日至4月6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
而这种追求,应在“设计”上都能得到体现。
另外,面对这些中国设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届展览也希望给出一些启示。
①因此,最终确定以“新时代•新生活”作为本届大展主题。
②创造美好生活,已成为新时代的共同追求。
③与之相关的供给、服务等方面也随之一变,逐渐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当下,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
⑤作为展览,其主题应符合专业要求,也应反映中国设计所获发展特点。
A.⑤①④③②B.⑤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颜真卿忠肝义胆,视死如归,故其书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其书则尽显平淡天真之趣;王羲之一生追求心性与道的结合,其书因此达到了清雅脱俗的境界。
A.书者艺术风格的形成由生活经验所决定。
B.书者是通过书法风格来表现自己的心志。
C.书者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刻苦磨炼的结果。
D.书者艺术风格和自身思想境界息息相关。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空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
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颇自矜伐,端士鄙之。
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
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
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
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
图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不辱居士。
其所居曰祯贻溪,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亭记》云。
臣谨按注:图,河中虞乡人。
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
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
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
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
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
久之,征拜礼部员外郎,俄知制诰。
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
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
昭宗东迁,又以兵部侍郎召至洛下,为柳璨所阻,一谢而退。
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皆唐朝旧族,本以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
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五代史阙文》,有删节)注:臣谨按,意为“我恭谨地考察过”,后面一般为作者的补叙以及议论。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播.迁播:迁移B.不名.官位名:占有C.图见唐政多僻.僻:不正D.良.有以也良:认为……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图自负的性格使他招致权贵的反感,于是他弃官不做,隐居山林。
B.司空图年少时就才华横溢,在乡里备受推崇,后来又得到王凝的赏识。
C.司空图被朝廷任职,但因先前王凝征他为从事而不忍离去,最终被弹劾。
D.梁太祖篡位,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他推辞不做,可见其忠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②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8.作者补叙了司空图的轶事,请简要概括这些事体现出的美好品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樊川之郑重,谓其理不及《骚》,未也,亦未必知《骚》也;《骚》之荒忽则过之矣,更欲仆《骚》,亦非也。
千年长吉,余甫知之耳!诗之难读如此,而作者尝呕心,何也?樊川反复称道,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其所长正在理外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
若眼前语、众人意,则不待长吉能之。
此长吉所以自成一家欤!(节选自刘辰翁《评李长吉诗》)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其所长正在理外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
10.文中樊川、长吉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
11.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刘辰翁和樊川对长吉诗歌评价的异同。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1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1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五、句子默写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知足不辱,_____,可以长久。
(老子《道德经》)(2)____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
(李白《蜀道难》)(4)结庐在人境,_____。
(陶渊明《饮酒》)(5)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枚《阿房宫赋》)(6)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人间如梦,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
(王守仁《传习录》)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街口子刘丽华一条街越长,街口子往往越多。
一个街口子里面,就像是一个收纳柜,工厂、学校、医院、住宅、菜市场等统统收纳在内。
家门外的街口子有宽有窄。
如果是赶路不是散步,大家都是抄近走。
没有公交车的年代,看电影赶时间,我们总选择近路,疾走钻进一个街口子,左拐右拐,走出一道口子,就看到醒目的“人民电影院”五个字。
上学我们也不走正街,都是进口子,走小道,小学如此,中学如此。
上班了,依然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在窄窄的小道上,你尽管想点什么,不必担心前方撞上谁,也不用考虑后面被追尾,来来回回很安全。
假如那时也兴计步数,一天一万步,足有。
街道两旁大多是口子对口子,便于通风。
一到夏夜,口子处都是纳凉的居民,有住附近的人家,早早泼洒一地井水,水迅速被滚烫的地面吸干,不用多少时辰,地面就转凉了。
那时,一张竹床,可容纳老老少少一家子;一条板凳,也能落座三口人;还有坐折叠凳,小矮凳的,看哪里凉快,往哪里坐。
大家话着家常,摇着蒲扇,互通耳闻目睹的新鲜事,一缕缕桂花香从老远的地方穿街过巷飘来……食堂旁边的那口老井,井边总有洗不完的东西,每天休息时光,职工或家属提桶抱盆,搓衣洗被,一只吊桶上上下下在井口折腾,“扑通”一声,吊桶下井,拉绳一扬,吊桶在井水里翻个大跟斗,一桶水就满了,再左手一把,右手一把,交替着将一桶水拉上来。
打水者一般是壮实的男士,问谁要水?我要,我要,一片回应,喊的喊,笑的笑,男女老少挤挤挨挨,有用搓衣板搓洗的,有在水泥桌上刷洗的,有双脚在盆里踩洗的,有拧被单拧得两人笑岔了气的……形态各异,七嘴八舌,热闹非凡。
街口子处,都是交通要道。
口子处的门面走俏,口子那点空地也不会白白空着,那里是刻章、配钥匙、修钟表、补鞋、修伞等匠人谋生的“根据地”。
还有小裁缝,也常年在那里支一块案板,放一部缝纫机做衣服,蒸汽熨斗一天到晚都在冒热气。
那些来城里卖鸡蛋、包谷的农妇村姑,会事先进百货商店扯上几尺花布,来找这街边的小裁缝缝制。
她们不讲究做工,取衣快就好,等卖完了山货余粮,新衣也可取了,随便一试穿,便高高兴兴回家。
还有,寒冷的冬日,我们都惦念街口子处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买上一个烤红薯,手暖了,又填饱了肚子。
那时,满街小卖部也很多,孩子们都喜欢帮家里打酱油,因找的零钱就是自己的脚步钱,可买糖果吃,哪怕下雨天,也照打不误。
那小小的人儿,撑一把成人的雨伞,穿上一双很夸张的雨靴走出街口子,踩在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来到街对面靠口子的那家小卖部,其情其景,就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高柜台》,那不及柜台高的小人儿,店家根本看不到人影,只能听到“打酱油”的叫嚷声,然后从伞下伸出一只抓着酱油瓶的小手,另一只捏着两毛纸币的手尽量往柜台上伸。
店家接过瓶子和纸币,问:“打多少钱”,“打一毛钱,剩下的买辣椒糖”。
雨停了,小人儿抱着酱油瓶,舔着辣椒糖,心满意足横穿街去,回到原来的街口子,一群小伙伴在玩老鹰捉小鸡,听到一片邀请声,把酱油瓶往墙边一放,扎进小鸡堆,当家里等着酱油炒菜的母亲找来时,小家伙已经玩得昏天黑地了。
县城那条老街,改建成两层店铺的新街后,原来一个个露天的街口子,就变成一个个封顶的街口子,口子两边都设有摊位。
不再日晒雨淋的街口子,更适合做小本生意的租用。
黄金地段那个街口子有个棉货大妈,口子两旁的摊位都是她的,生意做得好。
据说那口子她一签租就是十五年,可她后来把一边摊位让给了一位创业破产、丈夫中风的杨阿姨,每天当杨阿姨要兼顾家里时,大妈就替她打理生意。
从此,杨阿姨家的日子越过越顺,大妈也有口热饭吃了,因一到饭点,杨阿姨就给她带饭来……一个街口子,成就了一段小城佳话。
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俯瞰脚下,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大街,串起整个城市,成千上万的居民,都容纳在大街小街的口子里。
每每经过,我都仿佛看到街口子深处升起的烟火,听见街口子里传出的阵阵笑语欢腾。
(有删改)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一幅幅的画面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又极具历史感,如全家夏天纳凉图、打水、分水图等,写出了一代人独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