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12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 (共33张PPT)

莲回”的狡黠与“不解藏踪迹”的天真连在一起,
急切且不欲人知的“偷采”心理和不知如何“藏踪
迹”的行为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将池上童趣鲜活
地勾勒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乡下小孩偷采 白莲回的有趣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乡 村孩子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包含着诗 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池上】指池塘里,即荷花塘里。
【小娃】小孩。 【撑】用篱使船前进。 【艇】指轻便的小船。 【偷】背着大人。
一个小孩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解:知道,
懂得。
【踪迹】指小艇驶过浮萍留下的痕迹。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 合拢而留下的痕迹。
“又” 横撇的撇穿插 到木字旁点的下方,捺 变为长点,穿插到“寸” 的点下方
“寸”横画要短,起笔 注意避让,竖钩长
结构:上下
组词:可爱 爱心
爪字头较小,第一笔是 平撇 秃宝盖扁而宽
“友”横在横中线上起 笔,第二笔撇和最后一 笔捺舒展,横撇要短以 让左边的撇
结构:上下
组词:尖叫 笔尖
上小下大
上部“小”字变成部件 后竖钩变成一条短竖, 位于竖中线上,与下面 的撇不相连
结构:上下
组词:采花 采摘
上小下大 第一笔撇是平撇
第三笔点和“木”的竖 都写在竖中线上,点与 竖不相连
“木”撇、捺伸展
结构:独体 组词:有无 无论
整个字上收下放
上横短,下横长
竖撇从第一笔横的中间 位置起笔,向左下伸展 竖弯钩的竖写在竖中线 上,弯钩伸展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课件

造句:荷叶上的露珠真漂亮。
【部编版】语文一级下册《古诗二首 》实用 实用课 件
【部编版】语文一级下册《古诗二首 》实用 实用课 件
我会写
shǒu
首
jiǎo
角
wú
无cǎi采 Nhomakorabea【部编版】语文一级下册《古诗二首 》实用 实用课 件
ài
爱
shù
jiān
树尖
我会写
元
熟字比较
wú 无
自
ài
受
爱
shǒu
首
我会写
加一加
爫+木=采 木+对=树
小+大=尖 +用=角
我会写
jiān
这里的竖不
尖 能写成竖钩。
尖尖 尖角 部首: 小。
造句:她用尖细的笔尖在纸上画了一个圆。
我会写
ài
爱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部首: 爪字头。 结构: 上下结构。 组词:爱心 关爱
造句:小明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小男孩。
课文讲解
词语解释
小娃:男孩或女孩。 这是哪里来的小娃?
【部编版】语文一级下册《古诗二首 》实用 实用课 件
我会读
zōng
踪
jì
迹
踪迹 跟踪
造句:雪地上有小兔子的踪迹。
痕迹 踪迹
造句:车轮在雪地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
【部编版】语文一级下册《古诗二首 》实用 实用课 件
【部编版】语文一级下册《古诗二首 》实用 实用课 件
我会读
fú
漂浮
浮
浮动
píng
萍
造句:落叶在水面上飘浮。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 浮于水面,夏季开白花。
一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12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5.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传承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诗意及背景知识。
-学习并运用生词、短语,如“明月”、“地上霜”、“春眠”、“晓”等。
-创作练习:尝试仿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表演活动:学生扮演诗中角色,进行诗歌表演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通过学习古诗,感受古典文化的韵味,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诗句,把握诗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讨论、创作等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12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预习与讲练:第12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1.《静夜思》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诗句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语解释:明月、地上霜、举头、低头等。
2.《春晓》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在朗读古诗时,学生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语气词和节奏,需要教师指导并示范正确的朗读方法。
-在表达对诗句的理解时,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或者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考。
-对于创作性表达,学生可能缺乏灵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或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还是挺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如夜空中的月亮、清晨的鸟鸣,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我觉得这样的切入点有助于拉近古诗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古典文学不再显得那么遥远和难以理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二首》的内容和意义。
2.能背诵《古诗二首》。
3.能初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的教材和图片。
2.课程PPT或教学板书。
3.背诵卡片。
4.情感小故事或声音材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古诗二首》配图,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
2.介绍古诗的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及诗歌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0分钟)1.分段逐字逐句教授生字,注重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2.演示如何正确朗读整首古诗。
第三步:理解与诠释(15分钟)1.分段翻译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形象和情感,进行简单的情感渗透。
第四步:背诵与朗读(15分钟)1.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朗读进行跟读练习。
2.组织学生背诵整首古诗,培养语感及记忆能力。
第五步:情感引导(10分钟)1.以情感小故事或音乐配合《古诗二首》展开情感引导。
2.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情感,并与自身经历连接。
第六步:反思与总结(5分钟)1.让学生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与总结。
2.激发学生对《古诗二首》的进一步探究与理解。
四、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二首》。
2.写一段简短的对《古诗二首》的感悟或理解。
3.画一幅与《古诗二首》意境相关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配合情感设定,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以上就是本次《古诗二首》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

课堂练习
比一比,再组词。
首( 首先 ) 自( 自己 ) 树( 树木 ) 村( 村子 )
无( 无边 ) 天( 天地 ) 角( 牛角 ) 用( 用处 )
课堂练习
我会把古诗补充完整。 池上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莲 回 。
不 解 藏 踪 迹,
浮萍一 道 开 。
小池
泉眼 无 声 惜细流, 树荫照水 爱 晴 柔。 小荷才露 尖 尖 角, 早有蜻蜓 立 上 头 。
12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看一看,这 两幅图上都有哪 些美丽的景色? 你能用自己的话 来描述一下你看 到的美景吗?
读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用“ ”圈出要求会认的字,用 “ ”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对照课后的生字,检查是否标注清楚了,再把 标出的生字读一读。
自主识字
认读词语
zōng jì fú píng quán
《小池》通过对( 细流 )、( 树荫 )、( 小荷 )和 ( 蜻蜓 )的描绘,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
阅读训练
② ①小木船
① ②竹筏
①鲜 ②大 ①
阅读训练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无 结构:独体
wú
两横上短下长, 竖弯钩伸展, 略超出第二横。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构:左右
shù
各部件之间穿插避 让,中间低,两边 高。“木”捺改点。
笔顺:
书写指导
ài
部首:爫 结构:上下
“爫”较小,“冖” 扁而宽;“友”横撇 较短,捺长而舒展。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小 结构:上下
柳树 小茅屋
山 荷叶
石头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

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天真、调 皮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ຫໍສະໝຸດ 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 发现吗?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 一道浮萍 ,已经暴露了他的“偷 采”之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古诗 二首》中的第一首,大家说说古诗 的题目是什么。
作者简介
《小池》,作者:杨 万里,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大多数是描写 自然景物的。
我会读
泉 流 爱 柔 荷 露 角
温故知新
对—树 用—角 友—爱 二儿——无 上头小下头大—— 尖
精读感悟
听老师范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 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情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精读感悟
夏天的景色,因为荷花在夏天开放。 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的蜻蜓最多见。
精读感悟
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 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物呢?
有泉水。 还有树
精读感悟
理解:泉眼、晴柔。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 是晴天的美好。
12、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池上》,作者:白 居易,号香山居士, 他是我国唐代有名 诗人。他一生写诗 3600多首,是唐朝 写诗最多的诗人。
要求:1、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解决生字。
我会读
首 踪 迹 浮 萍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⑴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 想象画面。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完美版)12 古诗二首

shǒu
首
首都 昂首阔步
jì
迹
踪迹 痕迹
zōng
踪
踪迹 行踪
fú
浮
浮萍 浮动
píng
萍
浮萍 红萍
liú
流
流水 流动
quán
泉
泉眼 泉水
ài
爱
爱护 爱惜
róu
柔
温柔 柔美
lù
露
露珠 露天
hé
荷
小荷 荷花
jiǎo
角
角尺 角落
我会写
shǒu cǎi w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首 采无
shù ài jiān jiǎo
泉 眼 无 声 惜细流,树阴 照 水爱晴 柔。
xiǎo hécái lù jiān jiānjiǎo zǎo yǒu qīnɡ tínɡ lìshànɡ tóu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 蜻 蜓立上 头。
互动课堂
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两句, 看看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quán yǎn wú shēnɡ xī xì liú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ɡ róu
整体感知
仔细观察这首诗中的配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柳树 小茅屋
石头
远处有山
荷叶 荷花 蜻蜓
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哪
个季节的景色吗? xiǎo chí
小池
[宋] 杨 万 里
夏季
quán yǎn wú shēnɡ xī xì liú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ɡ róu
节的景色吗? 夏季
chíshànɡ
池上 [唐]白居易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笔画笔顺二、会写的字及组词首:首先首长元首采:采用采花开采无:有无无力无心尖:笔尖刀尖尖刀树:大树树叶树苗爱:爱心可爱爱护角:牛角羊角号角二、会认字及组词踪zōng(踪迹)(失踪)迹jì(足迹)(踪迹)浮fú(浮萍)(漂浮)萍píng(萍踪)(萍水相逢) 泉quán(泉水)(甘泉)流liú(流水)(流汗)柔róu(温柔)(柔弱)露lù(露水)(露珠)四、多音字露lù(露珠) lòu(露面)角jiǎo(牛角)jué(角色)藏cáng(藏身)zàng (西藏)五、易写错的字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无:第三笔竖撇与第一笔横相连,不要写成“元”。
树:中间“又”的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爱∴中间是,不要写成“一”。
尖:上部第一笔是“|”,不要写成“」”。
六、近义词立—站捕—捉闭—关踪迹—足迹七、反义词藏—露细—粗爱—恨闭—开八、词语解释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本文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九、背诵古诗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十、教材分析《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图文解读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元首)(文采)(有无)(果树)(爱国)(尖刀)(角度)(踪迹)(漂浮)(清泉)(柔和)(甘露)二、根据拼音写出偏旁。
(木)(艹)(氵)(⻗)三、给下面的字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荫喜
欢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泉眼无声惜细流,(动) 树阴照水爱晴柔。(静)
小池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 泉水 • 树阴
泉水的出口
细流
树阴
课文解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初生的荷叶。
【尖尖角】初生的荷叶刚露出水面,还卷曲 着的尖端。
小池
树阴照水爱晴柔。树影映在水中爱恋日光的温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
译 文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才:刚刚的意思 早:已经
作者巧妙地使用这两个字,让整个画面
生动形象起来,仿佛画面就在我们眼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后两句描写的景物:
蜻蜓
小荷
从这两句可看出描写的季节 是:
上
tánɡ bái jū
yì
[唐]白 居 易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小 娃
撑
小 艇,偷采 白 莲 回。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一 道 开。
课文解读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行动所留的痕迹。 不懂得。解: 知道、懂得。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年生草本植 物,浮在水面。
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 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 来。(回来的时候,)他却不懂 掩盖自己的踪迹,小船把水面 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 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采 撑
jiǎo(角度)
角
juã (角色)
zōnɡ
jì
踪
踪迹
迹
痕迹
fú
pínɡ
浮
漂浮
萍
浮萍
quán
liú
泉
喷泉
流
流水
rïu
hã
柔
柔软
荷
荷花
lù
露
露珠
jiǎo(角度)
角
juã (角色)
池 上
[唐]白居易
读题目,想想小池里有些什么?
图上有什么?
蜻蜓 泉水
树阴
荷叶
整体感知
池
chí shànɡ
ài
爱
笔顺:
ài xīn 爱 心 ài hào 爱 好
造句: 小波接过爸爸送的《安徒生童话》,爱不释手。
jiān
尖
笔顺:
Jiān jiào 尖 叫
dāo jiān 刀 尖
造句: 这把剪刀很尖利,使用起来要小心。
jiǎo
角
笔顺: 造句: 院子的一个角落长着一棵桃树。
kǒu jiǎo 口 角 dòu jiǎo 豆 角
【立】站立。这里是说蜻蜓飞落在荷叶上。
嫩绿的荷叶才露出一些尖尖的小角,就有蜻蜓停立在上头了。
lù 露 lò u 结构: 上下
造字法:形声字 露水 露珠 流露 露出 组词:
露脸 露面
蜻 蜓
上早 头有 蜻 蜓 立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 物? 讲解: 初夏小荷花池的风景。 这首诗描写了涓涓细流、浓密树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 荷、停落的蜻蜓
莲 叶无 穷 碧,映日荷 花 别 样
【译文】
六月的西湖最美的时候,
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
满湖的荷叶一直铺到水天相
接的地方,碧绿一片,在阳
光的照射下荷花更加红艳。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课文解读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池上】指池塘里,即荷花塘里。 【小娃】小孩。 【撑】用篱使船前进。 【艇】指轻便的小船。 【偷】背着大人。
一个小孩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不解藏踪迹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 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作者简介
作家名片: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下邽(ɡuī)(今陕西渭南)
人。贞元进士,历任左拾遗、江州司马、苏
州刺史、刑部尚书等职。唐朝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有“诗魔”之称。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作品:《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赋
课文解读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解:知道,懂得。 【踪迹】指小艇驶过浮萍留下的痕迹。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
留下的痕迹。
却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踪,船行水面,浮萍荡开,现出一
条清晰的水道,一时难以合拢。
课文解读
池
上
[唐]白居易
12
古诗二首
R·一年级下册
打水仗
游 泳
采莲蓬
新课导入 夏天在孩子们眼里总是那么令人向往。游泳、打 水仗、偷采莲蓬……那小池中汩(ɡǔ)汩流淌的 泉水多么清凉,立在荷叶上的蜻蜓多么可爱…… 让我们走进古诗,感受夏日荷塘的无限情趣。
池
chí shànɡ
上
tánɡ bái jū
yì
[唐]白 居 易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蜻蜓和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课文解读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荫、小荷和蜻蜓等景物。
结构梳理
小 池
池旁
泉眼——惜
树荫——爱 小荷——露 蜻蜓——立
联想
生动有趣 生机勃勃
所见
池内
主旨概括 《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笔顺: 造句: 妈妈新买的首饰十分耀眼夺目。
cǎi
cǎi 采 cǎi 采
zhāi 摘 jí 集
笔顺: 造句: 星期天,我去果园里采摘了一些水果。
wú
wú biān wú jì 无 边 无 际 wú shēnɡ 无 声
笔顺: 造句: 放眼望去,远处是无边无际的沙漠。
shù
shù 树 shù 树
yâ 叶 mù 木
属江西)人。与范成大、尤袤(mào)、陆
游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自成一
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
主要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
市徐公店》等。
课文解读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珍惜。 【爱】喜爱。 【细流】细细的水流。 【树荫】树木下不见阳光的地方。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早 有 蜻 蜓 立
课文解读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作家名片: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
人,一生作诗二万多首。字廷秀,吉水(今
白居易
你能读好这些生字吗?
chēng
撑
萍
jiě xiè
pí ng
(浮萍 )
解
xiǎo chí sînɡ yánɡ wàn lǐ
小
池
[宋] 杨 万 里
quán yǎn wú shēnɡ xī xì liú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ɡ rïu
泉 眼 无 声 惜 细流,树 荫 照
xiǎo wá chēnɡ xiǎo tǐnɡ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小 娃
撑
小 艇,偷采 白 莲 回。
fú pínɡ yí dào kāi
bù jiě cánɡ zōnɡ jì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一 道 开。
池 上 唐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白 莲 回。 不 解/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晓 出 净 慈寺 送 林子 方
sînɡ yánɡ wàn lǐ
[宋] 杨 万 里
bì jìnɡ xī hú liù yuâ zhōnɡ fēnɡ ɡuānɡ bù yǔ sì shí tïnɡ
毕 竟西 湖六 月
接 天
中,风
光 不与四 时 同。
红。
jiē tiān lián yâ wú qiïnɡ bì yìnɡ rì hã huā biã yànɡ hïnɡ
初夏
课文解读
小 池
流出泉水的 小洞或裂缝。 爱惜。
[宋]杨万里
晴天柔和的风光。 站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水从泉眼中细细地流淌出来,好像泉
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
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
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上露出尖尖小角,
[宋] 杨 万 里
quán yǎn wú shēnɡ xī xì liú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ɡ rïu
泉 眼 无 声 惜 细流,树 荫 照
水 爱 晴 柔。 上 头。
xiǎo hã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zǎo yǒu qīnɡ tínɡ lì shànɡ tïu
爱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乡
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结构梳理 池 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偷采而归
暴露行迹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天真无邪 淳朴可爱
主旨概括
《池上》描绘的是小